CN202363612U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363612U
CN202363612U CN201120371137XU CN201120371137U CN202363612U CN 202363612 U CN202363612 U CN 202363612U CN 201120371137X U CN201120371137X U CN 201120371137XU CN 201120371137 U CN201120371137 U CN 201120371137U CN 202363612 U CN202363612 U CN 2023636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ding unit
electric connector
gland
insulating body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37113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昌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 Ding Precision Components Shenzhen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2037113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3636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3636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36361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电连接器,用于电性连接芯片模块至电路板,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在绝缘本体中的若干导电端子、组设在绝缘本体上并可在开启位置与闭合位置之间转动的压盖以及组设在压盖上用于固持芯片模块的固持装置。固持装置位于压盖与绝缘本体之间,可在压盖旋转闭合时承载芯片模块至绝缘本体上。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可电性连接芯片模块至电路板上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根据导电端子与芯片模块或电路板的接触方式可以分为平面栅格数组(Land Grid Array)电连接器、球状栅格数组(Ball Grid Array)电连接器以及针脚栅格数组(Pin Grid Array)电连接器。 
2010年3月16日公告的美国专利第7677912号揭示了一种与芯片模块的接触方式为LGA(Land Grid Array)的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收容在绝缘本体中的若干导电端子、围设在绝缘本体外侧的加强件以及分别枢接在加强件相对两端的压板与拨杆。在使用时,使用者首先要依次旋转开启拨杆与压板,然后手动将芯片模块放至绝缘本体上,接着依次旋转闭合压板与拨杆。此时,拨杆会施力下压压板,进而使压板向下抵压芯片模块以使芯片模块与导电端子接触,实现电连接器与芯片模块之间的电性导通。 
随着电气设备不断朝高速化、小型化方向发展,LGA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密度亦越来越大。但是,在电连接器的使用过程中使用者需要手动地将芯片模块组装至绝缘本体上,若使用者操作不当,则会损坏导电端子。 
为克服上述缺陷,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电连接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方便组装并且准确定位芯片模块,防止在组装芯片模块时损坏导电端子的电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电连接器,用于电性连接芯片模块至电路板,其包括绝缘本体、组设在绝缘本体中的若干导电端子、盖设在绝缘本体上并且可在开启位置与闭合位置的间转动的压盖以及在设在 压盖上方并位于绝缘本体上方的固持装置。所述压盖设有第一开口,所述固持装置向上延伸设有若干扣持臂,可与第一开口的侧边扣持,用于将固持装置固持在压盖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界定,所述固持装置的扣持臂向上延伸设有扣持在压盖的侧边上的扣持勾。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界定,所述固持装置设有与压盖的第一开口对应的第二开口,所述固持装置的一相对两侧壁朝第二开口内凸伸设有若干弹性臂,所述弹性臂朝第二开口内鼓设有抵接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界定,所述弹性臂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开口的相应侧壁相连,所述弹性臂与相应侧壁之间具有间隙。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界定,所述固持装置设有向下延伸的若干下对位块,所述下对位块位于绝缘本体的外侧与绝缘本体贴合。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界定,所述固持装置设有向下凸伸的若干定位块,所述定位块设于固持框的四角落处,并且较相应的下对位块更靠近第二开口。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界定,所述固持装置设有向上凸伸的若干上对位块,所述上对位块位于第一开口内并与盖体贴合。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界定,所述固持装置一相对两侧设有若干通孔及若干位于通孔内的定位臂,所述定位臂向下延伸设有定位柱,所述绝缘本体上设有与定位柱对应的凸柱。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界定,所述固持装置位于同一侧的定位柱至固持装置纵长中心线的距离不同。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界定,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设于绝缘本体周围的加强件以及组设在加强件上的第一拨杆,所述压盖包括由其相对两端延伸设置的枢接勾与舌片,所述枢接勾枢接在加强件上,用于将压盖组设在加强件上,所述第一拨杆在压盖闭合时压接于舌片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通过组设于压盖上的固持装置固定芯片模块并在压盖闭合时承载芯片模块至绝缘本体上,组装方便,并且可准确定位芯片模块,避免使用者在手动取放芯片模块至绝缘本体上时因操作不当而损坏导电端子,进而保证电连接器具有良好的电性连接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与芯片模块以及电路板的立体组合图,其中压盖处于闭合位置。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与芯片模块以及电路板的立体组合图,其中压盖处于开启位置。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与芯片模块以及电路板的另一视角立体组合图,其中压盖处于开启位置。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压盖与固持装置的立体组合图。 
图6为图5所示的电连接器的压盖与固持装置的另一视角立体组合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固持装置的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起的固持装置与芯片模块的立体组合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固持装置与芯片模块的另一视角立体组合图。 
图10为沿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11为沿图1中B-B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100,用于电性连接芯片模块5至电路板8,其包括绝缘本体1、收容于绝缘本体1中的若干导电端子13、位于绝缘本体1下方的加强板7、位于绝缘本体1两端并通过螺丝6固定至加强板7上的第一固定片42和第二固定片44、组装在第一固定片42的第一拨杆41、组装在第二固定片44的第二拨杆43、可旋转地盖设在绝缘本体1上方的压盖3以及组装在压盖3上的固持装置2。加强板7、第一固定片42、第二固定片44以及第二拨杆43构成位于绝缘本体1周围的加强件。 
绝缘本体1大致呈正方形结构,包括底壁10以及自底壁10向上延伸的侧壁11。底壁10和侧壁11共同围设形成一个收容芯片模块5的收容空间102。底壁10设有若干收容导电端子13的收容孔101。侧壁11设有位于收容空间102中的凸柱110。芯片模块5设有与绝缘本体1的凸柱110对应的凹孔50。所述凸柱110可与芯片模块5的凹孔50配合,用于将芯片模块5定位在绝缘 本体1中。芯片模块5包括基板51、由基板51凸伸设置的凸台52以及设于凸台52上方的晶圆模块53。凹孔50设于基板51上。 
第一固定片42包括大致呈“ㄈ”形的第一片体421、第二片体422以及连接第一片体421与第二片体422的第一连接体420。第一片体421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一阻挡部4211,第二片体422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一扣持部4221。第二固定片44与第一固定片42结构相同,包括大致呈“ㄈ”形的第三片体442、第四片体441以及连接第三片体442与第四片体441的第二连接体440。第三片体442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二阻挡部4421,第四片体441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二扣持部4411。 
第一拨杆41组装在第一固定片42上,包括第一固定杆411和与第一固定杆411大致垂直的第一操作杆412。第一固定杆411包括固定在第一片体421与第二片体422上的一对第一固定部4111以及位于第一固定部4111中间的第一压接部4110。第二拨杆43与第一拨杆41结构相同,其组装在第二固定片44上,包括第二固定杆431以及与第二固定杆431大致垂直的第二操作杆432。第二固定杆431包括固定至第三片体442和第四片体441上的一对第二固定部4311以及位于第二固定部4311中间的第二压接部4310。 
压盖3盖设于绝缘本体1上并可在开启位置与闭合位置之间转动,其包括主体板30以及由主体板30的相对两端延伸设置的枢接勾31与舌片32。主体板30设有一个位于其中央的第一开口33,可以供芯片模块5的晶圆模块53穿过。主体板30的一相对两侧各朝第一开口33内延伸设有一对按压部34。所述按压部34在压盖3处于闭合位置时按压芯片模块5的凸台52使芯片模块5与导电端子13接触,实现芯片模块5与电连接器100之间电性连接。 
请重点参阅图4至图9所示,固持装置2组设在压盖3上并位于压盖3与绝缘本体1之间,用于固持芯片模块5并可在压盖3旋转闭合时将芯片模块5承载至绝缘本体1上。固持装置2包括框体20以及位于框体20中央并与压盖3的第一开口33相对应的第二开口21。框体20的一相对两侧各向上延伸设有位于第二开口21内的扣持臂22。所述扣持臂22的两端分别向上并朝远离第二开口21的方向延伸设有扣持勾23,可与压盖3的第一开口33的侧边相扣持,用于将固持装置2固设在压盖3上。所述扣持勾23卡扣在压盖3上 后位于压盖3的按压部34之间。所述扣持臂22是与第二开口21的侧边间隔一定距离设置。 
固持装置2还包括由框体20的另一相对两侧朝第二开口21内凸伸设置的弹性臂24。所述弹性臂24与框体20的相应侧边之间具有间隙240,用于提供弹性臂24弹性变形的空间。请重点参阅图8至图10所示,弹性臂24朝第二开口21内凸伸设有抵接部241,可与芯片模块5的凸台52的侧壁相抵接,用于将芯片模块5固定在固持装置2上。请重点参阅图5所示,所述框体20还向上凸伸设有位于弹性臂24两侧的上对位块25,可在固持装置2组设于压盖3上后位于压盖3的第一开口33内并与压盖3贴合。 
请同时参阅图11所示,所述框体20还向下延伸设有若干下对位块26,可与绝缘本体1的侧壁11配合,用于将固持装置2定位在绝缘本体1上,防止压盖3旋转闭合时发生偏移而损坏导电端子13。请重点参阅图9所示,所述框体20的底部还设有位于其四角落的定位块27,可与芯片模块5的基板51的侧壁抵接,将芯片模块5定位于固持装置2上。所述框体20上还设有若干尺寸不同的通孔201以及位于通孔201内的定位臂202。位于框体20同一侧的两定位臂202的长度不同。所述定位臂202的自由端向下凸伸设有定位柱203,可与芯片模块5的凹孔50配合,用于防止芯片模块5误装。所述定位柱203可在压盖3旋转闭合时受绝缘本体1的凸柱110顶推。 
如下将详细介绍芯片模块5组装至固持装置2上的组装过程:首先通过固持装置2一侧的定位柱203与芯片模块5的相应凹孔50配合以及固持装置2的两定位块27与芯片模块5的基板51的侧壁贴合,将芯片模块5的一端定位在固持装置2上。然后沿固持装置2的纵长方向挤推芯片模块5使固持装置2另一侧的定位柱203插入芯片模块5的相应凹孔50中,并通过固持装置2的另外两定位块27与芯片模块5的基板51的侧壁贴合,将芯片模块5的另一端定位在固持装置2上。同时,固持装置2的弹性臂24的抵接部241抵接芯片模块5的凸台52的侧壁将芯片模块5固持在固持装置2上。 
组装时,首先将导电端子13组设在绝缘本体1中;接着将第一固定片42与第二固定片44置于绝缘本体1的相对两端,并通过螺丝6固定在加强板7上;然后将第一拨杆41组设在第一固定片42上,将第二拨杆43组设在第二 固定片44上;接着通过固持装置2的扣持勾23穿过压盖3的第一开口33并卡扣在压盖3位于按压部34之间的位置处将固持装置2组设在压盖3上;然后通过压盖3的枢接勾31枢接在第二拨杆43的第二压接部4310上将组设有固持装置2的压盖3组设在第二固定片44上;最后通过固持装置2的定位块27与芯片模块5的基板50的侧壁抵接以及固持装置2的定位柱203与芯片模块5的凹孔50配合将芯片模块5定位在固持装置2上,并通过固持装置2的弹性臂24抵接芯片模块5的侧壁将芯片模块5固持在固持装置2上。此时,固持装置2的上对位块25位于压盖3的第一开口33中并与第一开口33的侧壁贴合。第一固定片42的第一阻挡部4211可防止第一拨杆41沿水平方向脱离第一固定片42。第二固持片44的第二阻挡部4421可防止第二拨杆43沿水平方向脱离第二固定片44。 
使用时,首先旋转闭合压盖3,然后旋转闭合第二拨杆43。此时,第二拨杆43的第二操作杆432末端与第一固定片42的第一扣持部4221扣持,第二拨杆43的第二压接部4310压接在压盖3的框体30靠近枢接勾31的位置上。压盖3靠近枢接勾31的两按压部34按压在芯片模块5的凸台52一端。接着旋转闭合第一拨杆41。此时,第一拨杆41的第一操作杆412与第二固定片44的第二扣持部4411相扣持,第一拨杆41的第一压接部4110抵压在压盖3的舌片32上。压盖3靠近舌片32的两按压部34按压在芯片模块5的凸台52的另一端。由此,可使芯片模块5与导电端子13接触,实现芯片模块5与电连接器100之间的电性导通。 
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通过组设在压盖3上的固持装置2的弹性臂24夹持芯片模块5将芯片模块5固持在固持装置2上,并可在压盖3旋转至闭合位置时将芯片模块5承载至绝缘本体1上实现芯片模块5与电连接器100之间的电性连接,操作简单,组装方便,可防止使用者在取放芯片模块5时操作不当而损坏导电端子;并且固持装置2上设有与芯片模块5的凹孔50配合的定位柱203以及与芯片模块5的侧壁抵接的定位块27,可将芯片模块5准确定位在固持装置2上;固持装置2同一侧的定位柱203至固持装置2的纵长中心线的距离不同的设置,可避免将芯片模块5组装至固持装置2上时发生误装;另外,固持装置2通过其扣持勾23穿过压盖3的第一开口33卡扣在压盖3上, 将固持装置2稳定固持在压盖3上,操作简单,组装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不是全部或唯一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而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用于电性连接芯片模块至电路板,其包括绝缘本体、组设在绝缘本体中的若干导电端子、盖设在绝缘本体上并且可在开启位置与闭合位置的间转动的压盖以及在设在压盖上方并位于绝缘本体上方的固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盖设有第一开口,所述固持装置向上延伸设有若干扣持臂,可与第一开口的侧边扣持,用于将固持装置固持在压盖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持装置的扣持臂向上延伸设有扣持在压盖的侧边上的扣持勾。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持装置设有与压盖的第一开口对应的第二开口,所述固持装置的一相对两侧壁朝第二开口内凸伸设有若干弹性臂,所述弹性臂朝第二开口内鼓设有抵接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臂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开口的相应侧壁相连,所述弹性臂与相应侧壁之间具有间隙。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持装置设有向下延伸的若干下对位块,所述下对位块位于绝缘本体的外侧与绝缘本体贴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持装置设有向下凸伸的若干定位块,所述定位块设于固持框的四角落处,并且较相应的下对位块更靠近第二开口。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持装置设有向上凸伸的若干上对位块,所述上对位块位于第一开口内并与盖体贴合。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持装置一相对两侧设有若干通孔及若干位于通孔内的定位臂,所述定位臂向下延伸设有定位柱,所述绝缘本体上设有与定位柱对应的凸柱。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持装置位于同一侧的定位柱至固持装置纵长中心线的距离不同。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设于绝缘本体周围的加强件以及组设在加强件上的第一拨杆,所述压盖包括由其相对两端延伸设置的枢接勾与舌片,所述枢接勾枢接在加强件上,用于将压盖 组设在加强件上,所述第一拨杆在压盖闭合时压接于舌片上。 
CN201120371137XU 2011-09-28 2011-09-28 电连接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23636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371137XU CN202363612U (zh) 2011-09-28 2011-09-28 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371137XU CN202363612U (zh) 2011-09-28 2011-09-28 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363612U true CN202363612U (zh) 2012-08-01

Family

ID=465747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371137X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363612U (zh) 2011-09-28 2011-09-28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36361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741952B2 (en) 2018-02-09 2020-08-11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Connector equipped with spring retention mechanism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741952B2 (en) 2018-02-09 2020-08-11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Connector equipped with spring retention mechanism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029193Y (zh) 电连接器
CN100448117C (zh) 电连接器组件及用于该电连接器组件的电连接器
CN101237105B (zh) 测试连接器
CN200997486Y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105827098A (zh) 电源适配器
CN201054407Y (zh) 电连接器
JPH031466A (ja) 電気部品用コネクタ
CN202363612U (zh) 电连接器
CN202003877U (zh) 开关装置
CN201311990Y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202308601U (zh) 电连接器组合
CN202633658U (zh) 电连接器
CN202855980U (zh) 电连接器
CN204407560U (zh) 母接触端子、端子组合及扣合式电连接器
CN201072827Y (zh) 电连接器
CN202633656U (zh) 电连接器
CN201478605U (zh) 电连接器
CN202111304U (zh) 电连接器
CN201549747U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932681Y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03225408U (zh) 电连接器及其固持装置
CN202633657U (zh) 电连接器
CN201355664Y (zh) 电连接器
CN202034585U (zh) 电连接器
CN201252209Y (zh) 电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FUDING PRECISION COMPONENT (SHENZHEN)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21115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215316 SUZHOU, JIANGSU PROVINCE TO: 518110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1115

Address after: 518110, Guangdong, Shenzhen, Baoan District Mission Hill Street, Tai Hang community tour road south of treasure sour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Patentee after: Fuding Precision Components (Shenzhen) Co.,Ltd.

Patentee after: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Address before: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5316 Kunshan city Yushan Town Road No. 999

Patentee before: Fushikang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s Co., Ltd.

Patentee before: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801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