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346505U - 自定位布线轮机构 - Google Patents
自定位布线轮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346505U CN202346505U CN2011204481407U CN201120448140U CN202346505U CN 202346505 U CN202346505 U CN 202346505U CN 2011204481407 U CN2011204481407 U CN 2011204481407U CN 201120448140 U CN201120448140 U CN 201120448140U CN 202346505 U CN202346505 U CN 20234650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iring round
- little axle
- winding roller
- self
- angular contac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uides For Winding Or Rewinding, Or Guides F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定位布线轮机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随着绕线辊外径的变化,使得线与布线轮之间的接触角发生变化造成对布线轮磨损增加的缺陷,包括绕线辊、设置于绕线辊侧边的机架,布线轮通过摆臂与机架相连,布线轮上设置有线槽,机架上铰接有小轴,摆臂与小轴相连接,布线轮通过转轴与摆臂连接,小轴的轴线与布线轮上的线槽的其中一条切线处于同一条直线,线槽所在的平面与绕线辊上的绕线的外圆相切。布线轮与小轴处于同一条直线的该点是该布线轮对应下一个转向轮的点,确保该点与小轴同轴,布线轮绕着小轴转动时,该布线轮与下一个转向轮之间的位置关系不发生变化,保证布线的平稳,不会引起张力波动而断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切割装置中的导线机构,尤其是一种随着绕线辊直径的变化能自动定位,确保线与布线轮轴线相垂直的自定位布线轮机构。
背景技术
线缠绕与绕线辊的外周上,绕线辊在旋转过程中实现放线及收线两个动作,随着放线的进行,绕线辊的外径逐渐减小,随着收线的进行,绕线辊的外径逐渐增大。线在行走过程中有多道折弯,最终线要缠绕到绕线辊上时,需要有布线轮对线头进行转向,线头的进线相对绕线辊的轴线相垂直。但是随着绕线辊外径的变化,绕线辊上线圈的线头与对应的布线轮之间的夹角会发生变化,如果不对夹角进行调整,线与布线轮之间会产生不必要的摩擦,一个会增加对布线轮的磨损,造成布线轮寿命降低,第二个还会给线行走增加阻力,影响线行走的稳定性。
中国专利局于2011年10月19日公告了一份CN202013777U号专利,名称为绕包机自定位中心放线装置,该放线装置包括放线架及安装于放线架上的放线盘,所述放线盘放出的线经放线滚轮后连接到绕包笼和收线架,所述放线滚轮上设置有传感装置,所述传感装置和控制装置连接,所述控制装置连接电机,所述电极通过蜗杆连接放线架,所述放线架底端设置有滚轮。该放线装置通过控制装置控制电机,使放线盘沿线盘轴向移动,实现放出线从放线盘到绕包笼之间在一个垂直平面内,但是该放线装置的线不用经过布线轮转向,沿着放线盘轴向移动,也只是确保出线与防线盘相垂直,无法解决放线盘外径变小形成接触角的变化而造成的磨损现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随着绕线辊外径的变化,使得线与布线轮之间的接触角发生变化造成对布线轮磨损增加的缺陷,提供一种自定位布线轮机构,在绕线辊外径变化过程中,布线轮相对绕线辊实现自定位,确保线与布线轮的轴线之间自动调节成垂直状态,减少线行走过程中与布线轮之间的摩擦。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定位布线轮机构,包括绕线辊、设置于绕线辊侧边的机架,布线轮通过摆臂与机架相连,布线轮上设置有线槽,机架上铰接有小轴,摆臂与小轴相连接,布线轮通过转轴与摆臂连接,小轴的轴线与布线轮上的线槽的其中一条切线处于同一条直线,线槽所在的平面与绕线辊上的绕线的外圆相切。绕线辊圆周上缠绕线,在线切割中,绕线辊分为放线辊和收线辊,放线辊上的线的外径逐渐减小,收线辊上的线的外径逐渐增大,切割线从放线辊到收线辊经过多道转向轮和切割辊,此间,切割线需要多次变向,因此从放线辊出来及进入到收线辊需要由布线轮对线进行导向,转向轮属于固定状态,位置不发生变化,因此对应的布线轮与转向轮之间的连线不能发生位置变化,以防止转向轮被线磨损,但是绕线辊上的线的外径发生变化时,线与布线轮上的线槽之间的连线发生角度变化,与布线轮上的线槽所在的平面之间会产生一个夹角,走线过程中,这个夹角会对线槽的侧壁造成磨损,布线轮的线槽的其中一条切线与小轴同轴,布线轮整体随着小轴可以旋转,在旋转过程中始终不脱离该同轴的轴线,该条切线是布线轮与转向轮之间的连线,如此确保布线轮整体小角度调整不会造成布线轮与转向轮之间的连线发生变化,从而防止线对转向轮的磨损;布线轮整体绕着小轴转动,也就是线槽所在的平面绕着小轴发生转动,从而使线槽所在的平面始终与绕线辊上的线的外圆保持相切,布线轮的转动由线的张紧力自动调节,从而能实现自动定位。
作为优选,摆臂上固定有张力传感器,布线轮的转轴与张力传感器相连接。通过张力传感器可以得知布线轮受到的线的作用力的大小,以便布线轮沿着与绕线辊的轴线平行的方向移动,确保布线轮上的线始终与绕线辊的轴线相垂直。
作为优选,机架上设置有轴孔,小轴上套置有两个对置的角接触轴承,角接触轴承设置于轴孔内,两角接触轴承之间由隔套分隔,两角接触轴承的外圈分别由上压盖和外压盖定位。小轴通过两角接触轴承与机架相连接,减小小轴转动时的阻力,方便线能自动调节布线轮相对绕线辊的角度,从而实现自定位。
作为优选,隔套分为与角接触轴承的内圈相接触的内隔套及与角接触轴承的外圈相接触的外隔套,小轴的一端设置有轴肩,该轴肩与其中一侧的角接触轴承的内圈相抵接;小轴的另一端套置有内压盖,内压盖通过螺母固定,内压盖与小轴上另一侧的角接触轴承的内圈相抵接。通过外压盖、内压盖、上压盖及小轴的轴肩从而固定角接触轴承,同时限定小轴与机架之间的位置,防止小轴沿着轴向窜动,保证摆臂上的布线轮相对绕线辊的位置。
作为优选,上压盖通过螺钉与机架相固定,上压盖与对应的角接触轴承的外圈相抵接,外压盖通过螺钉与机架相固定,外压盖与对应的角接触轴承的外圈相抵接。
作为优选,小轴对应摆臂的一端伸出到机架外,摆臂套置在该伸出端上,该伸出端的端部通过螺钉固定有上端盖,上端盖与摆臂相固定。布线轮在线的作用下产生微小的角度调整,布线轮带动摆臂旋转,摆臂带动小轴旋转,小轴与角接触轴承的内圈为固定连接,使得转动只能由角接触轴承来实现,从而减小转动的阻力,确保自定位顺利实现,相应比较迅速。
作为优选,上端盖上设置有小孔,小轴的轴线上设置有小孔,两小孔相互连通。
作为优选,布线轮的转轴的轴线与绕线辊的轴线相垂直,小轴的轴线与绕线辊的轴线相平行。转轴轴线与绕线辊轴线之间的垂直关系,主要受到线切割设备的安装空间的限制,也可以是其他关系,只要确保布线轮的线槽所在的平面与绕线辊上的线的外圆相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布线轮与小轴处于同一条直线的该点是该布线轮对应下一个转向轮的点,确保该点与小轴同轴,布线轮绕着小轴转动时,该布线轮与下一个转向轮之间的位置关系不发生变化,保证布线的平稳,不会引起张力波动而断线;线槽所在的平面与绕线辊上的绕线的外圆相切,使得从绕线辊出来或者向绕线辊上缠绕的线始终经过布线轮上线槽的平面,不会对布线轮线槽两侧的槽壁发生切割,减少布线轮的磨损,减少线的磨损,并减少走线过程中的阻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使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布线轮,2、转轴,3、张力传感器,4、摆臂,5、小轴,6、外隔套,7、内隔套,8、角接触轴承,9、垫圈,10、螺母,11、内压盖,12、外压盖,13、机架,14、上压盖,15、轴肩,16、小孔,17、上端盖,18、线槽,19、绕线辊,a、小轴轴线,A,调节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一种自定位布线轮机构(参见附图1附图2),包括绕线辊19、机架13、摆臂4和布线轮1。
机架13上设置有轴孔,轴孔的轴线与绕线辊19的轴线相平行,轴孔内设置有两个对置的角接触轴承8,两角接触轴承的内圈之间和外圈之间分别通过内隔套7和外隔套6间隔,内隔套与外隔套的高度相同。小轴的长度大于轴孔的长度,小轴具有两个外径,分别形成小径段和大径段,大径段与小径段之间形成轴肩15,轴承套置小径端上,其中一个角接触轴承的内圈由轴肩定位。小轴的小径段的端部套置有内压盖11,内压盖与另一个角接触轴承的内圈相抵接,内压盖与小轴固定,内压盖的外侧依次有垫圈9和螺母10固定,该角接触轴承的外圈通过外压盖12固定,外压盖通过螺钉固定到机架上。外压盖与内压盖之间形成有间隙。轴孔对应大径段的一端固定有上压盖14,上压盖与对应的角接触轴承的外圈相抵接。上压盖与小轴的大径段之间形成有间隙。小轴的大径端上套置摆臂,摆臂与上压盖相分离。大径段的端部固定有上端盖17,摆臂与上端盖通过螺钉固定。小轴的轴心设置有贯通小轴的小孔,上端盖上设置有小孔,上端盖与小轴固定后两小孔相互连通。
摆臂呈Z形,具有相互平行的支臂,其中一个水平臂套置到小轴的大径段,另一个水平臂上固定有张力传感器3,布线轮1的轴心设置有转轴2,转轴与张力传感器相固定。转轴与小轴相垂直。布线轮1的圆周上设置有线槽18,线槽的其中一个切线位置与小轴轴线a处于同一条直线,且该直线与布线轮下一道转向轮的切线重合,布线轮的线槽所在的平面与绕线辊19上的绕线的外圆相切。
以放线的绕线辊为例,绕线辊上的绕线的外径在走线过程中逐渐减小(参见附图2),线从绕线辊的切线方向绕过布线轮的线槽并延伸向下一道的转向轮,绕线辊上的绕线的外径从初始状态至终止状态相对小轴轴线a具有一个调节角度A,在走线过程中逐渐从0°增大。在线的作用力下,布线轮绕着小轴轴线a转动,并确保缠绕线的线槽所在的平面始终与绕线辊上的绕线的外圆相切。保证该切割线不会对线槽的侧壁造成影响,同时又保证绕过布线轮的线与下一道的转向轮之间的位置不发生变化。
反之收线辊上的绕线的外径逐渐增大,在线的作用力下,布线轮上的缠绕线的线槽所在的平面始终与绕线辊上的绕线的外圆相切。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佳方案,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有其它的变体及改型。
Claims (8)
1.一种自定位布线轮机构,包括绕线辊(19)、设置于绕线辊侧边的机架(13),布线轮通过摆臂(4)与机架相连,布线轮上设置有线槽(18),其特征在于机架上铰接有小轴(5),摆臂与小轴相连接,布线轮通过转轴与摆臂连接,小轴的轴线与布线轮上的线槽的其中一条切线处于同一条直线,线槽所在的平面与绕线辊上的绕线的外圆相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定位布线轮机构,其特征在于摆臂上固定有张力传感器(3),布线轮的转轴与张力传感器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定位布线轮机构,其特征在于机架上设置有轴孔,小轴上套置有两个对置的角接触轴承(8),角接触轴承设置于轴孔内,两角接触轴承之间由隔套分隔,两角接触轴承的外圈分别由上压盖(14)和外压盖(12)定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定位布线轮机构,其特征在于隔套分为与角接触轴承的内圈相接触的内隔套(7)及与角接触轴承的外圈相接触的外隔套(6),小轴的一端设置有轴肩(15),该轴肩与其中一侧的角接触轴承的内圈相抵接;小轴的另一端套置有内压盖(11),内压盖通过垫圈(9)和螺母(10)固定,内压盖与小轴上另一侧的角接触轴承的内圈相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定位布线轮机构,其特征在于上压盖通过螺钉与机架相固定,上压盖与对应的角接触轴承的外圈相抵接,外压盖通过螺钉与机架相固定,外压盖与对应的角接触轴承的外圈相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定位布线轮机构,其特征在于小轴对应摆臂的一端伸出到机架外,摆臂套置在该伸出端上,该伸出端的端部通过螺钉固定有上端盖(17),上端盖与摆臂相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定位布线轮机构,其特征在于上端盖上设置有小孔(16),小轴的轴线上设置有小孔,两小孔相互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定位布线轮机构,其特征在于布线轮的转轴的轴线与绕线辊的轴线相垂直,小轴的轴线与绕线辊的轴线相平行。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204481407U CN202346505U (zh) | 2011-11-14 | 2011-11-14 | 自定位布线轮机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204481407U CN202346505U (zh) | 2011-11-14 | 2011-11-14 | 自定位布线轮机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346505U true CN202346505U (zh) | 2012-07-25 |
Family
ID=465355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20448140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346505U (zh) | 2011-11-14 | 2011-11-14 | 自定位布线轮机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346505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480693A (zh) * | 2013-09-15 | 2014-01-01 | 无锡平盛科技有限公司 | 象鼻式收线机上的可调导轮组件 |
CN107500036A (zh) * | 2017-09-18 | 2017-12-22 | 浙江德清华丝纺织有限公司 | 一种纺织设备上的导线结构 |
CN107962691A (zh) * | 2018-01-01 | 2018-04-27 | 宁波钜德精工机械有限公司 | 金刚线切割机的张力传感器保护装置 |
-
2011
- 2011-11-14 CN CN2011204481407U patent/CN202346505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480693A (zh) * | 2013-09-15 | 2014-01-01 | 无锡平盛科技有限公司 | 象鼻式收线机上的可调导轮组件 |
CN107500036A (zh) * | 2017-09-18 | 2017-12-22 | 浙江德清华丝纺织有限公司 | 一种纺织设备上的导线结构 |
CN107962691A (zh) * | 2018-01-01 | 2018-04-27 | 宁波钜德精工机械有限公司 | 金刚线切割机的张力传感器保护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095479U (zh) | 一种电动晾衣架卷线机构 | |
CN202346505U (zh) | 自定位布线轮机构 | |
CN209691488U (zh) | 一种纵包机的放线导线装置 | |
CN107381245A (zh) | 一种机电设备用快速收线装置 | |
CN101830366A (zh) | 一种新型数控绕线机放线架 | |
CN205045598U (zh) | 线缆缠绕装置和工程机械 | |
CN202214597U (zh) | 一种缝纫机专用绕线器 | |
CN210182142U (zh) | 一种用于数据线加工的绞合装置 | |
CN104003252B (zh) | 一种用于空气包覆纱机上的绕线系统 | |
CN220127232U (zh) | 一种拉丝机的收卷装置 | |
CN202925197U (zh) | 一种用于高速加捻卷绕的横动装置及卷绕装置 | |
CN204490143U (zh) | 可调节的双轴传动式收放卷装置 | |
CN104071652A (zh) | 线缆卷筒及起重机 | |
CN204000016U (zh) | 一种纺织机械的锭子 | |
CN210636242U (zh) | 一种干网跑偏检测装置 | |
CN209418214U (zh) | 一种同心式钢带铠装机的阻旋装置 | |
CN210126073U (zh) | 一种智能机器人用的旋转机构 | |
CN205419308U (zh) | 一种可自动调节张力的铜线缠绕装置 | |
CN110258166A (zh) | 一种干网跑偏检测装置 | |
CN105633874A (zh) | 一种方便使用的接线盒 | |
CN204039596U (zh) | 并纱类设备断纱探测机构 | |
CN109841357A (zh) | 一种同心式钢带铠装机的阻旋装置 | |
CN205662168U (zh) | 一种铜丝绕线器 | |
CN205397722U (zh) | 一种电缆卷筒系统 | |
CN205693508U (zh) | 一种组合式旋转机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725 Termination date: 20131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