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279303U - 可弹性限位的铰链及采用该铰链的运输贮存容器 - Google Patents

可弹性限位的铰链及采用该铰链的运输贮存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279303U
CN202279303U CN2011204078026U CN201120407802U CN202279303U CN 202279303 U CN202279303 U CN 202279303U CN 2011204078026 U CN2011204078026 U CN 2011204078026U CN 201120407802 U CN201120407802 U CN 201120407802U CN 202279303 U CN202279303 U CN 2022793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inge
elastic plate
side door
sidewall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40780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Hongyan Logist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HONGRU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HONGRU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HONGRU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2040780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2793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2793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27930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inges (AREA)

Abstract

一种可弹性限位的铰链,用于运输贮存容器上铰接侧门和侧壁,所述侧壁与侧门形成有铰链配合部,所述铰链包括第一铰链主体、第二铰链主体,所述第一铰链主体包括第一对铰链配合部和第一弹性板,所述第二铰链主体包括第二对铰链配合部,所述第二铰链主体还包括:第二弹性板;其中,所述第一弹性板和所述第二弹性板构造成在受力时产生挠曲变形并在所述铰链的所述铰链配合部安装到所述侧壁与侧门相对应的铰链配合部后回弹复位,以便提供铰链安装时所需要避让的空间,并在安装后覆盖所述空间。本实用新型铰链安装维护、清洁方便,结构紧凑、牢固,可延长运输贮存容器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可弹性限位的铰链及采用该铰链的运输贮存容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再用的运输贮存容器的侧壁部件,特别是有关一种用于可折叠的运输贮存容器的侧壁铰接装置。
背景技术
被用来搬运与装运材料的容器为大家所熟知,有各种大小和用途。材料装卸用的容器随着“及时(just-in-time)”生产方法的导入被越来越多地采用。这样的容器经常被做成可折叠的或者可拆卸的,在回收运输时可以少占据空间。为了保障容器所需的可堆叠性,回收运输时它应该具有规则的轮廓,没有插销铰链或者其他装置明显向外凸出。
现有的折叠容器在容器侧壁具有开口,在开口上通过插销式铰链设置有可启闭的小侧门。在通过铰链使小侧门枢转而处于关闭状态时,容器的顶部可被覆盖、被堆叠;而当容器堆叠太高而没法从上方进入时,则可以通过铰链使小侧门随时枢转到打开状态而从侧向进入容器。采用这种插销式铰链的可枢转的侧门在使用中存在一些问题:
其一,这种侧门式容器使用插销把侧门定位在锁闭位置,插销在容器装运沉重的散装的部件而受到冲击时容易断裂。
其二,因为小侧门与侧壁是用插销式铰链连接,完全开启时小侧门是翘着有个角度即侧壁小侧门开启时不能平行于侧壁,因此容易使小侧门挂坏、搭住并使侧门的边缘损坏。
其三,传统的插销式铰链在使用与修理上比较贵,除了使用金属铰链时铰链金属构件昂贵外,在加工和安装上也比较耗费工时,而且这种传统的铰链包括许多不同部件,制造和维修方面要储备这些部件又要附加费用。
其四,这种传统的铰链本身具有加强横梁、肋、网格板,用于产品装运储藏时容易塞满尘垢污垢或者货物的碎屑,且使用后清洗容器时它们都是去垢剂与杀菌剂难以到达之处。
为解决上述插销式铰链装置在完全开启时小侧门时翘着有个角度即侧壁小侧门开启时不能平行于侧壁的问题,目前开发了一些改进类型的设置在容器侧壁开口上用于闭合开口的铰链式门,如美国专利公告第US5199592A号所揭示的一种铰链式门,其中的铰链包括两个相配合的同样的铰链主体,该容器包括基本是平面的底座、具有开口的侧壁、覆盖开口的侧门,将两个相同的铰链主体组装后,把铰链上的销轴插入各自位于侧门与侧壁处的插座孔中,铰链相对于侧门绕着一轴线旋转,再相对于侧壁绕着隔开的另一平行轴线旋转。侧门在开启位置时和侧壁齐平,让开口完全开放;侧门在关闭位置时被穿过侧门的第一边缘、然后穿过侧壁的边缘、再穿过侧门的第二边缘的接线柱式的结构销住。虽然铰链朝着侧门绕一轴线旋转,再朝着侧壁绕着隔开的另一个平行轴线旋转而使侧门处于开启位置时,可使侧门与侧壁齐平地抵靠,但这种铰链的缺点在于铰链是由分离式的两个铰链组件所组合而成,在组合成铰链整体之后再与侧壁进行组装,因此其紧凑性较差,制造工艺及组装复杂,侧壁上的小侧门启闭时,小门会出现打转扭曲情况而造成侧门与侧壁互不平行,导致相互间磨损及启闭常有异常。而且,铰链体为确保结合后的强度和刚度而设有加强横梁、肋、网格板的结构,当用于产品装运储藏时容易在这些结构中塞满尘垢污垢或者货物的碎屑,使用后难以清洁。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弹性限位的铰链和安装有该可弹性限位的铰链的运输贮存容器,可使该可弹性限位的铰链将运输贮存容器的侧门与侧壁的铰接,在不借助工具情况下一次性完成安装,且铰链安装后可使侧门稳定、可靠地定位在侧壁上而避免侧门相对于侧壁的扭曲。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弹性限位的铰链,用于运输贮存容器上铰接侧门和侧壁,所述侧壁与侧门形成有铰链配合部,所述铰链包括第一铰链主体、第二铰链主体,所述第一铰链主体包括第一对铰链配合部和第一弹性板,所述第二铰链主体包括第二对铰链配合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铰链主体还包括:
第二弹性板;
其中,所述第一弹性板和所述第二弹性板构造成在受力时产生挠曲变形并在所述铰链的铰链配合部安装到所述侧壁与侧门相对应的铰链配合部后回弹复位,以便提供铰链安装时所需要避让的空间,并在安装后覆盖所述空间。
较佳地,所述第一弹性板和所述第二弹性板是可挠曲变形的表面平整光滑的弹性板。
较佳地,所述铰链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弹性板和所述第二弹性板平行的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二底板是表面平整光滑的平板。
较佳地,所述第一弹性板与所述第二弹性板处于同一平面。
较佳地,所述铰链是由塑料通过模铸一体成型制成。
较佳地,所述铰链是由金属材料通过模铸一体成型制成。
较佳地,所述铰链的所述铰链配合部是铰链轴,所述侧壁和侧门的所述铰链配合部是铰链孔。
较佳地,所述铰链的所述铰链配合部是铰链孔,所述侧壁和侧门的所述铰链配合部是铰链轴。
较佳地,所述铰链轴呈圆柱体状,且所述铰链轴端部设有导向斜面。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较佳地,所述第一铰链主体和所述第二铰链主体通过一垂直壁相连接;所述第一铰链主体具有与所述第一弹性板垂直的第一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上形成所述第一对铰链配合部;所述第二铰链主体具有与所述第二弹性板垂直的第二侧板,所述第二侧板形成所述第二对铰链配合部;所述第一铰链主体和所述第二铰链主体还分别具有与所述第一弹性板和第二弹性板相平行的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所述第一弹性板底面与所述垂直壁顶面保持有一第一间隙;所述第二弹性板底面与所述第二底板的顶面形成有一第二间隙;所述第一弹性板和所述第二弹性板形成有一第三间隙;所述第一间隙、第二间隙和第三间隙形成所述两弹性板挠曲变形的空间。
较佳地,所述第二弹性板在所述垂直壁上于面向所述第一弹性板的方向延伸出一个水平加强板。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运输贮存容器,包括相对平行的两对侧壁,在各侧壁上设有开口,在开口上设有可启闭的侧门,所述侧门与侧壁是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可弹性限位的铰链进行铰接,以使侧门枢转以实现侧门与侧壁的启闭。
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铰链为单一独立本体的单个零件,可不借助工具仅通过弹性板变形即可一次性轻松简便快捷地实现侧门与侧壁的安装,因此铰链安装维护方便,当运输贮存容器在使用中铰链意外损坏时易拆卸更换,从而安装维护成本较低;铰链本体外表面光滑无死角,因此不易堆积污垢及货物残余,清洁方便;铰链将侧门和侧壁安装连接后因有多个定位点定位,使其运输贮存容器整体紧凑性更强、更牢固,从而可延长运输贮存容器的使用寿命。
应理解,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中,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各技术特征和在下文(如实施例)中具体描述的各技术特征之间都可以互相组合,从而构成新的或优选的技术方案。限于篇幅,在此不再一一累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可弹性限位铰链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右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6是显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运输贮存容器的立体图,显示侧门闭合在容器侧壁上时本实用新型铰链所处位置,其中铰链未被安装;
图7是图6中所示铰链安装部位的局部放大示意图,示出侧门和侧壁上的铰链孔;
图8是类似于图6的立体图,其中已安装本实用新型的铰链;
图9是图8中铰链安装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其中侧壁和侧门被局部剖开以示出各对铰链轴与侧壁和侧门的铰链孔的配合定位;
图10至图12是铰链安装过程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运输贮存容器在安装了本实用新型的铰链后将侧门打开翻下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14是图13的放大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铰链的立体图;
图16是图15的铰链的正视图;
图17是图15中的铰链安装后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铰链的立体图;
图19是图18的铰链的正视图;
图20是图18中的铰链安装后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以便更清楚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点和优点。应理解的是,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而只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精神。图中相同的部分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是以铰链安装在一种其侧壁上具有开口和在开口上铰接有侧门的可折叠的运输贮存容器上来予以说明的,但可以理解到这种铰链还可以安装到其他各种形式和用途的容器上。
本实用新型的铰链1可安装在可折叠的运输贮存容器11上,如图6、8、13所示。所述容器11的各侧壁10a具有开口,开口上安装有可启闭的小侧门10b,该小侧门通过铰链1的枢转可于如图6、8所示是处于关闭位置,转换到如图13所示的开启位置。各侧壁10a和相对应安装的各侧门10b具有布置在其两侧的两对铰链配合部9a和9b和中间内壁上的一对铰链配合部9c、9c内,如图7、图9及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侧门和侧壁上的铰链配合部9a、9b、9c是铰链孔。所述铰链1是一个例如用塑料或金属材料通过模铸一体成型制成,包括第一主体1’、第二主体2以及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之间连接的垂直壁8。在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上设有铰链配合部,本实施例中,所述铰链的铰链配合部是铰链轴(下文将更详细说明)。
如图1至3所示,该第一主体1’包括第一弹性板1a、与该第一弹性板相平行的第第一底板1’a、所述第一弹性板1a和第一底板1a’之间形成的第一侧板1’b、以及所述第一侧板1’b朝外沿相间隔互相平行的第一轴线和第二轴线(未标示)水平地延伸出的一对铰链轴3a和3b。第一弹性板1a是可挠曲变形的弹性板,且第一弹性板1a与第一底板1’a为表面光滑的板状件,其上无明显加强横梁、肋、网格板等结构。所述第一弹性板1a的底面与所述垂直壁8的顶面之间保持有一第一间隙6,如图2、图5所示。为了加强铰链的整体强度,在第一弹性板1a和第一底板1’a之间还形成有加强筋1’c。
如图1至3所示,第二主体2包括第二弹性板2a、与第二弹性板2a平行的第二底板2’a、所述第二弹性板2a和第二底板2’a间形成的第二侧板2c、在所述第二侧板2c上沿第一水平轴线和第二水平轴线朝外延伸出的一对铰链轴3”a和3”b。第二弹性板2a是可挠曲变形的弹性板,且第二弹性板2a与第二底板2’a为表面光滑的板状件,其上无明显加强横梁、肋、网格板等结构。第二主体2的第二弹性板2a在与所述垂直壁8相反的一侧边向下垂直弯折形成一个第三侧板2b,该第三侧板2b的下边缘与第二底板2’a的侧边缘间具有一个第二间隙5,即它们之间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具有间距隔开的空隙,以形成供该第二弹性板2a挠曲变形的摆动空间,第二弹性板2a在垂直壁8上于面向第一弹性板的方向延伸出一个水平加强板2a’,该水平加强板2a’可同时用作加强筋和在铰链安装完成后覆盖安装后所留下的间隙的覆盖板。较佳地,在第三侧板2b上沿第一水平轴线和第二水平轴线还朝外延伸出一对铰链轴3’a和3’b。另外,为了加强铰链的整体强度,在第二弹性板2a与2’a之间形成有加强筋2’c。为了更容易导向进入相应侧壁和侧门的铰链孔,铰链轴对3’a、3’b和3”a、3”b的端部向着第二底板2’a方向分别形成有导向斜面4。
第一铰链主体1’的第一弹性板1a和第二铰链主体2的的第二弹性板2a处于同一平面上,且相互间具有一个第三间隔间隙7,而第一底板1’a和第二底板2’a也处于同一平面上,并且第一、第二弹性板和第一、第二底板相平行,如图2、5所示。铰链轴3b、3”b、3’b处于第一轴线上,而铰链轴3a、3”a、3’a处于第二轴线上。铰链主体1’和第二铰链主体2仅通过垂直壁8相连接,且由于所述第一弹性板1a的底面与所述垂直壁8的顶面之间具有第一间隙6,因此第一铰链主体1也具有一定的挠曲变形的摆动空间。因此,该第一间隙6、第二间隙5和第三间隙7形成所述第一铰链主体和第二铰链主体的挠曲变形的空间。
铰链上的铰链轴可以是圆柱体状,当然也可以是其他形状,比如十字筋等形状,只要与侧壁和侧门上的铰链孔配合后可枢转即可。
以下将结合相关附图来具体说明将本实用新型的铰链1可弹性限位到侧壁10a和侧门10b的装配过程。
当将侧门10b放置在侧壁10a的开口上处于与侧壁同一平面的闭合位置时,将本实用新型的铰链1的第一铰链主体1’的第一侧板1’b上的一对铰链轴3a、3b斜插入侧壁10a和侧门10b的铰链孔9b和9a内,此为如图10所示的第一铰链安装过程1;而后在将第一铰链主体1’的第一弹性板1a翘起同时使第二铰链主体2通过推压其第三侧板2b而被压缩,此为如图11所示的铰链安装过程2;在上述第一铰链主体1’和第二铰链主体2挠曲变形的同时再将铰链1的第二铰链主体上的第二、三对铰链轴3”a、3”b和3’a、3’b插入侧壁10a和侧门10b的相对应的铰链孔9c、9c和9a、9b中,此为如图12所示的铰链安装过程3,安装完成后的状态如图9所示。需说明的是以上分成三个过程仅仅是为了说明方便说明起见,实际上铰链通过六个铰链轴安装进容器的侧壁和侧门的过程是连续的安装过程。铰链安装完成后,侧门和侧壁可绕铰链的两根平行轴线即上述的第一轴线和第二轴线分别旋转,以实现侧门相对侧壁的开启和闭合。
由于一体式铰链1布置有三对铰链轴,由于弹性板1a和2a是可挠曲变形的弹性板,当铰链的部分铰链轴即在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对铰链轴3a、3b插入侧壁孔内,再使第二铰链体向内或向外即在本实施例中的第二铰链主体2向内而可挠曲变形的弹性板1’向外挤压变形,以提供在装配时所需间距的避让,待安装完成后起到限位作用,以防止铰链轴倒退脱落,同时覆盖用于装配时避让的空间。这样就可将另外的铰链轴即本实施例中的侧板上的两对铰链轴3’a、3’b和3”a、3”b插入对应的侧壁、侧门的铰链孔内,此时弹性板回弹复位使铰链被固定,从而完成铰链的安装,这样侧门即可绕铰链的所述第一轴线枢转而附着在侧壁上,接着可绕所述铰链的第二轴线枢转而使侧门闭合在侧壁上。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铰链将容器侧壁及侧门铰接,如图9、14所示,关闭侧门时,侧门绕铰链轴的第一轴线旋转90度,进而侧门及铰链整体再绕铰链轴第二轴线旋转90度,从而实现侧门关闭。打开侧门时,侧门和铰链整体先绕第二轴线旋转90度,然后侧门再绕第一轴线旋转90度,这样,侧门共旋转过180度,从而实现侧门打开时,侧门与侧壁平行。侧门两侧与在侧壁的开口的两侧相结合的结构,属于现有技术的结构,因此无需予以详细说明。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5-17所示,该铰链与上述实施例的铰链不同之处在于,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三侧板上的铰链轴3’a和3’b被取消了,其他的结构则不变。
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8-20所示,该实施例的铰链与上述实施例的铰链不同之处在于,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三侧板2b以及第三侧板上的铰链轴3’a和3’b均被被取消了,且在第二弹性板与第二底板2’a之间形成有第二间隙,以供第二弹性板挠曲变形,其他的结构则不变。
需要之指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铰链的铰链配合部除了是铰链轴之外,其中的一个或多个或全部还可以是铰链孔,同时,所述侧门和侧壁上的铰链配合部中相应的一个或多个或全部也可以是与所述铰链的铰链配合部配合的铰链轴或铰链孔,所有的变型都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铰链一体式形成,通过两个可挠曲变形的弹性板的巧妙布置结构和挠曲变形实现铰链的弹性安装到位,即可通过铰链轴将侧门及侧壁实现轴连接。因此本实用新型的铰链结构紧凑、制造和安装十分方便。而且,侧门打开时,侧门与侧壁平行,因此不容易使侧门挂坏、搭住或使侧门的边缘损坏。
此外,如图1、3所示,铰链主体外表面即第一铰链主体和第二铰链主体的弹性板和底板表面平整光滑,无明显加强横梁、肋、网格板等结构,因此外观均匀对称,安装后的容器外表视觉舒适,且当用于产品装运储藏时不会嵌入尘垢污垢或者货物的碎屑而难以清洁。
以上已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应理解到,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讲授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可弹性限位的铰链,用于运输贮存容器上铰接侧门和侧壁,所述侧壁和侧门形成有铰链配合部,所述铰链包括第一铰链主体、第二铰链主体,所述第一铰链主体包括第一对铰链配合部和第一弹性板,所述第二铰链主体包括第二对铰链配合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铰链主体还包括:
第二弹性板;
其中,所述第一弹性板和所述第二弹性板构造成在受力时产生挠曲变形并在所述铰链的所述铰链配合部安装到所述侧壁和侧门的相对应的铰链配合部后回弹复位,以便提供铰链安装时所需要避让的空间,并在安装后覆盖所述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弹性限位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板和所述第二弹性板是可挠曲变形的表面平整光滑的弹性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弹性限位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弹性板和所述第二弹性板平行的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二底板是表面平整光滑的平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弹性限位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是由塑料或金属材料通过模铸一体成型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弹性限位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的所述铰链配合部是铰链轴,所述侧壁和侧门的所述铰链配合部是铰链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弹性限位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的所述铰链配合部是铰链孔,所述侧壁和侧门的所述铰链配合部是铰链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弹性限位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铰链轴呈圆柱体状,且所述铰链轴端部设有导向斜面。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弹性限位的铰链,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铰链主体和所述第二铰链主体通过一垂直壁相连接;
所述第一铰链主体具有与所述第一弹性板垂直的第一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上形成所述第一对铰链配合部;
所述第二铰链主体具有与所述第二弹性板垂直的第二侧板,所述第二侧板形成所述第二对铰链配合部;
所述第一铰链主体和所述第二铰链主体还分别具有与所述第一弹性板和第二弹性板相平行的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
所述第一弹性板底面与所述垂直壁顶面保持有一第一间隙;
所述第二弹性板底面与所述第二底板的顶面形成有一第二间隙;
所述第一弹性板和所述第二弹性板形成有一第三间隙;
所述第一间隙、第二间隙和第三间隙形成两所述弹性板挠曲变形的空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弹性限位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板在所述垂直壁上于面向所述第一弹性板的方向延伸出一个水平加强板。
10.一种运输贮存容器,包括相对平行的两对侧壁,在各侧壁上设有开口,在开口上设有可启闭的侧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门与侧壁是通过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弹性限位的铰链进行铰接,以使侧门枢转以实现侧门与侧壁的启闭。
CN2011204078026U 2011-10-24 2011-10-24 可弹性限位的铰链及采用该铰链的运输贮存容器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22793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4078026U CN202279303U (zh) 2011-10-24 2011-10-24 可弹性限位的铰链及采用该铰链的运输贮存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4078026U CN202279303U (zh) 2011-10-24 2011-10-24 可弹性限位的铰链及采用该铰链的运输贮存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279303U true CN202279303U (zh) 2012-06-20

Family

ID=462254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4078026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2279303U (zh) 2011-10-24 2011-10-24 可弹性限位的铰链及采用该铰链的运输贮存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27930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02125A (zh) * 2011-10-24 2012-06-20 上海鸿润科技有限公司 可弹性限位的铰链及采用该铰链的运输贮存容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02125A (zh) * 2011-10-24 2012-06-20 上海鸿润科技有限公司 可弹性限位的铰链及采用该铰链的运输贮存容器
CN102502125B (zh) * 2011-10-24 2013-12-25 上海鸿研物流技术有限公司 可弹性限位的铰链及采用该铰链的运输贮存容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1200340B2 (en) Metal and plastic container
US20080169285A1 (en) Collapsible container
AU2010201867B2 (en) A produce container
CN102502125A (zh) 可弹性限位的铰链及采用该铰链的运输贮存容器
CN202279303U (zh) 可弹性限位的铰链及采用该铰链的运输贮存容器
CN103158924B (zh) 可折叠的托盘箱
CN207748192U (zh) 一种周转箱分层折叠块结构
CN201914529U (zh) 侧开口式包装箱
CN113460482B (zh) 一种笔记本按键总成储存箱
CN203097537U (zh) 铰链及采用该铰链的大型容器
JP3169579U (ja) 折り畳みコンテナ
CN213005197U (zh) 一种便于使用的建材存放架
CN216425244U (zh) 一种电商用便携式物流箱
CN202164970U (zh) 防撞推拉自由门
CN204970162U (zh) 一种简易衣柜
US10611565B2 (en) Refuse container protective liner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CN217049552U (zh) 一种结实耐用型化妆品包装盒
CN201012794Y (zh) 液晶屏用pp中空板包装箱
CN213057936U (zh) 一种折叠收纳箱
CN213757537U (zh) 手提式家居板材精品展示盒
JPS5855140Y2 (ja) 脚付容器
CN105371555A (zh) 冰箱
US20190112101A1 (en) Stackable box
CN217436327U (zh) 一种折叠箱
CN215795077U (zh) 一种侧弯式折叠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HANGHAI HONGYAN LOGISTICS TECHNOLOG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HANGHAI HONGRU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31113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1113

Address after: 200233 Shanghai, Tianlin Road, No. 487, building 1105, room 20, No.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HONGYAN LOGISTICS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00233, room 20, building 487, No. 1106, Xuhui District, Shanghai, Tianlin Road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Hongru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620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31225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