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270144U - 一种康复训练健身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康复训练健身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270144U CN202270144U CN2011204069629U CN201120406962U CN202270144U CN 202270144 U CN202270144 U CN 202270144U CN 2011204069629 U CN2011204069629 U CN 2011204069629U CN 201120406962 U CN201120406962 U CN 201120406962U CN 202270144 U CN202270144 U CN 20227014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ross beam
- side rail
- fixed
- rear cross
- top si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脑梗塞患者病后康复锻炼使用的一种康复训练健身车。该车在两侧的下侧梁的前端分别固定转动轴承,两前扶手杆的下端分别固定在转动轴承上,而轴承上还依次固定可调节高度的前车轮架及前车轮,在所述的其中一个前扶手杆的上部铰接用于调节车体行走方向的扶手连杆的一端,扶手连杆的另一端通过搭钩固定在另一侧的前扶手杆上;在上述的一侧面的上侧梁的前端铰接前横梁,前横梁的另一端通过搭钩固定在另一侧的上侧梁上;在两侧的下侧梁的后部分别固定可调节高度的后轮支架及车轮;而所述的上后横梁下后横梁、前横梁及扶手连杆均为长度可调节的两段式螺纹连接杆件。该健身车可以在高度和宽度上根据使用者的需要进行调整,即保证患者的行走安全,又可减少陪护人员的负担。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脑梗塞患者、身体处于半身不遂、一侧发生瘫痪及行动不便的人员所用的一种康复训练健身车。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见到行动不便的脑梗塞患者,由于身体处于半身不遂状态,行动不便,常常用手杖作为辅助支撑,疲劳时会发生跌倒现象,即存在不安全问题,也给家人的生活造成不便。现在市场上也有出售用于上述患者使用的车体,然而在高度和宽度上无法根据患者的身材进行调整,一般的患者也只能坐在车上,由另一个人看护和扶持车体控制行走方式,患者无法依自身的控制力进行康复锻炼。
发明内容
为了使车体的高度和宽度能够依据使用者的需要调整,扩大车体的使用范围,帮助脑梗塞患者更好的锻炼身体,本使用新型提供一种康复训练健身车。该健身车可以在高度和宽度上根据使用者的需要进行调整,即保证患者的行走安全,又可减少陪护人员的负担。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康复训练健身车,包括位于车体后部的上后横梁、下后横梁、后立柱及连接架、位于车体两侧面的上侧梁、下侧梁及支撑杆、脚蹬杆及脚蹬,位于车体下部的前轮支架、后轮支架及车轮以及两前扶手杆,其中,两个后立柱由上后横梁、下后横梁及连接架连接,在两个后立柱上与上后横梁及下后横梁成90o方向分别连接车体两侧面的上侧梁及下侧梁,且同侧的上侧梁及下侧梁的前部由支撑件连接;在两侧的上侧梁上分别连接有脚蹬杆,脚蹬杆的下端固定折叠式脚蹬;其中,在两侧的下侧梁的前端分别固定转动轴承,上述的两前扶手杆的下端分别固定在转动轴承上,且转动轴承上还依次固定可调节高度的前车轮架及前车轮;在所述的其中一个前扶手杆的上部铰接用于调节车体行走方向的扶手连杆的一端,扶手连杆的另一端通过搭钩固定在另一侧的前扶手杆上;在所述的一侧面的上侧梁的前端铰接前横梁,前横梁的另一端通过搭钩固定在另一侧的上侧梁上;在两侧的下侧梁的后部分别固定可调节高度的后轮支架及车轮;所述的上后横梁、下后横梁、前横梁及扶手连杆均为长度可调节的两段式螺纹连接杆件。
在所述的两上侧梁上固定有软垫,在所述的下后横梁上固定折叠式座垫;所述的连接架为中间交叉铰接的杆件,连接架的四个端点与后立柱铰接,且上后横梁及下后横梁、上侧梁及下侧梁与后立柱间均为铰接;所述的后立柱上还固定用于扶持车体的后扶手。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前扶手杆的下端分别固定在转动轴承上,转动轴承上还固定可调节高度的前车轮架及前车轮,而两前扶手杆的上端固定扶手连杆,当使用者手扶任何一支扶手,都可以调整车体的行走方向。此外固定车轮的前后轮支架的高度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需要进行调整,进而达到调整车体的整体高度;上后横梁、下后横梁、前横梁及扶手连杆均为长度可调节的两段式螺纹连接杆件,车体的整体宽度也可以根据所需要调整,这样就使得车体的高度和宽度完全可以根据使用者的体态进行调整,使其使用范围更宽。在所述的两上侧梁上固定有软垫,患者张开双臂,就可以跨在两上侧梁上,将身体的重心移到两上侧梁上,减少行走锻炼时的体力消耗;固定在下后横梁上的折叠式座垫,可以作为椅子供患者随时休息使用。此外,为了闲置时减少占用空间,当摘掉前横梁及扶手连杆上的搭钩后,该车体还可以折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后扶手,2.1-上后横梁,2.2-下后横梁,3-后立柱,4.1-上侧梁,4.2-下侧梁,5-脚蹬杆,6-支撑杆,7-前横梁,8-扶手连杆,9-转动轴承,10-前车轮架,11-前扶手杆,12-脚蹬,13-后轮支架,14-车轮,15-座垫,16-连接架,17-软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由图1所示,该健身车包括位于车体后部的上后横梁2.1、下后横梁2.2、后立柱3及连接架16,位于车体两侧面的上侧梁4.1、下侧梁4.2及支撑杆6,脚蹬杆5及脚蹬12,位于车体下部的前轮支架10、后轮支架13及车轮14,以及位于车体前部的两个前扶手杆11,其中,两个后立柱3与上后横梁2.1、下后横梁2.2及连接架16的端点铰接,在两个后立柱3上与上后横梁2.1及下后横梁2.2成90o方向分别铰接车体两侧面的上侧梁4.1及下侧梁4.2,同侧的上侧梁4.1及下侧梁4.2的前部由支撑件6铰接;在两侧的上侧梁4.1上分别连接有脚蹬杆5,脚蹬杆5的下端固定折叠式脚蹬12;在两侧的下侧梁4.2的前端分别固定转动轴承9,所述的两前扶手杆11的下端分别固定在转动轴承9的内圈上,而轴承9外圈上固定可调节高度的前车轮架10,前车轮架10上固定前车轮14;在所述的两前扶手杆11其中一支的上部铰接用于调节车体行走方向的扶手连杆8的一端,扶手连杆8的另一端通过搭钩固定在另一侧的前扶手杆11上,当使用者手扶任何一支扶手,都可以调整车体的行走方向;在上述的一侧面的上侧梁4.1的前端铰接前横梁7,前横梁7的另一端通过搭钩固定在另一侧的上侧梁4.1上,使车体更为牢固,同时在患者向前倾倒时 ,起到扶持的作用;在两侧的下侧梁4.2的后部分别固定可调节高度的后轮支架13及车轮14;所述的前车轮架10及后轮支架13分别是由两只铰接的杆件组成,由螺栓作为铰接轴,其中长杆端固定车轮,短杆端固定在车体的相应的位置,车体的高度是通过调整两只杆件之间的夹角后,由螺栓式铰接轴及螺帽夹紧固定。而所述的上后横梁2.1、下后横梁2.2、前横梁7及扶手连杆8均为长度可调节的两段式螺纹连接杆件,可根据需要通过旋转螺纹连接调节车体的宽度。在所述的两上侧梁4.1上固定有软垫17,在所述的下后横梁2上固定折叠式座垫15,患者张开双臂,就可以跨在两上侧梁上,将身体的重心移到两上侧梁上,减少行走锻炼时的体力消耗;折叠式座垫15可以随时放下,作为椅子供患者随时休息使用。所述的连接架16为中间交叉铰接的十字杆件,十字杆件的四个端点与后立柱3铰接,同时,上后横梁2.1及下后横梁2.2、上侧梁4.1及下侧梁4.2与后立柱3间均为铰接,当摘掉前横梁7及扶手连杆8上的搭钩及卸开前横梁7及扶手连杆8的螺纹连接,该车体就可以折叠,减少占用空间。此外,所述的后立柱3上固定用于扶持车体的后扶手1。
由于该健身车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需要调整高度和宽度据,适用不同的人群,辅助更多的患者进行病后康复锻炼,既可以保证患者的行走安全,又可减少陪护人员的负担。
Claims (4)
1.一种康复训练健身车,包括位于车体后部的上后横梁(2.1)、下后横梁(2.2)、后立柱(3)及连接架(16),位于车体两侧面的上侧梁(4.1)、下侧梁(4.2)、支撑杆(6)、脚蹬杆(5)及脚蹬(12),位于车体下部的前轮支架(10)、后轮支架(13)、车轮(14)以及两前扶手杆(11),其中,两个后立柱(3)由上后横梁(2.1)、下后横梁(2.2)及连接架(16)连接,在两个后立柱(3)上与上后横梁(2.1)及下后横梁(2.2)成90o方向分别连接车体两侧面的上侧梁(4.1)及下侧梁(4.2),且同侧的上侧梁(4.1)及下侧梁(4.2)的前部由支撑件(6)连接;在两侧的上侧梁(4.1)上分别连接有脚蹬杆(5),脚蹬杆(5)的下端固定折叠式脚蹬(12),其特征在于:在两侧的下侧梁(4.2)的前端分别固定转动轴承(9),上述的两前扶手杆(11)的下端分别固定在转动轴承(9)上,且轴承(9)上还依次固定可调节高度的前车轮架(10)及前车轮(14),在所述的其中一个前扶手杆(11)的上部铰接用于调节车体行走方向的扶手连杆(8)的一端,扶手连杆(8)的另一端通过搭钩固定在另一侧的前扶手杆(11)上;在上述的一侧面的上侧梁(4.1)的前端铰接前横梁(7),前横梁(7)的另一端通过搭钩固定在另一侧的上侧梁(4.1)上;在两侧的下侧梁(4.2)的后部分别固定可调节高度的后轮支架(13)及车轮(14);而所述的上后横梁(2.1)、下后横梁(2.2)、前横梁(7)及扶手连杆(8)均为长度可调节的两段式螺纹连接杆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健身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两上侧梁(4.1)上固定有软垫(17),在所述的下后横梁(2.2)上固定折叠式座垫(1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健身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架(16)为中间交叉铰接的杆件,连接架(16)的四个端点与两个后立柱(3)铰接,且上后横梁(2.1)及下后横梁(2.2)、上侧梁(4.1)及下侧梁(4.2)与后立柱(3)间均为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健身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立柱(3)上固定用于扶持车体的后扶手(1)。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204069629U CN202270144U (zh) | 2011-10-24 | 2011-10-24 | 一种康复训练健身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204069629U CN202270144U (zh) | 2011-10-24 | 2011-10-24 | 一种康复训练健身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270144U true CN202270144U (zh) | 2012-06-13 |
Family
ID=461905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20406962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270144U (zh) | 2011-10-24 | 2011-10-24 | 一种康复训练健身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27014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419646A (zh) * | 2020-04-02 | 2020-07-17 | 武汉尚诚源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折叠收纳的助行器 |
-
2011
- 2011-10-24 CN CN2011204069629U patent/CN202270144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419646A (zh) * | 2020-04-02 | 2020-07-17 | 武汉尚诚源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折叠收纳的助行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DK2438894T3 (en) | TRANSFER AND MOBILITY DEVICE | |
CN208464582U (zh) | 一种站立和行走辅助装置 | |
CN202497357U (zh) | 站立式电动轮椅车 | |
CN110859723B (zh) | 带有腰部支撑功能的辅助站立小车 | |
JP2012223527A (ja) | 三輪型足漕ぎ式車椅子 | |
CN102499824A (zh) | 可升降助康复轮椅 | |
CN111096862A (zh) | 一种轮椅坐靠背系统及设有该轮椅座靠背的站立轮椅车 | |
CN102600029A (zh) | 康复床 | |
CN111494105B (zh) | 一种辅助老人上下床装置 | |
CN202270144U (zh) | 一种康复训练健身车 | |
CN209996630U (zh) | 一种电动康复轮椅 | |
CN2460083Y (zh) | 休闲健身折叠轮椅车 | |
CN202223503U (zh) | 一种健身车 | |
CN201624946U (zh) | 脊椎康复保健按摩床 | |
CN201743886U (zh) | 设有座椅的多功能残疾儿童铝合金助行器 | |
US20210322253A1 (en) | Torso bar walker | |
CN108175588A (zh) | 一种可升降式坐卧双姿电动轮椅及其控制方法 | |
CN210872550U (zh) | 一种护理病人康复用的坐卧一体式轮椅 | |
CN100408004C (zh) | 自重式牵引床 | |
CN202355792U (zh) | 一种锻炼强度可调的折叠式康复锻炼休息一体式步行车 | |
CN102423530A (zh) | 多功能易站椅 | |
CN202237017U (zh) | 多功能易站椅 | |
CN110711087A (zh) | 一种分离式坐站两用轮椅 | |
CN201019981Y (zh) | 一种多功能助步器 | |
CN201481727U (zh) | 偏瘫病人行走康复训练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613 Termination date: 20141024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