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268808U - 电流型控制的单路输出反激式变换器 - Google Patents

电流型控制的单路输出反激式变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268808U
CN202268808U CN2011203459374U CN201120345937U CN202268808U CN 202268808 U CN202268808 U CN 202268808U CN 2011203459374 U CN2011203459374 U CN 2011203459374U CN 201120345937 U CN201120345937 U CN 201120345937U CN 202268808 U CN202268808 U CN 2022688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output
buffer circuit
transformer
curr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34593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柏德胜
张彪
杨佐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tate Grid Purui UHV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tate Grid Purui UHV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tate Grid Purui UHV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tate Grid Purui UHV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2034593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2688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2688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26880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流型控制的单路输出反激式变换器,它包括交流输入源,交流输入源经整流桥电路将直流电经输入滤波电容输入第一个缓冲电路内;第一个缓冲电路并联在变压器原边绕组,原边绕组连接开关管漏极,副边绕组分别连接输出整流二极管和第一个吸收电路的输入端,辅助绕组经芯片供电电路连接至控制芯片;输出整流二极管的输出端与第一个吸收电路的输出端并联后,经输出滤波电容连接至三端稳压电路;开关管源极与漏极之间并联第二个缓冲电路,栅极和源极分别经采样电阻连接控制芯片;控制芯片的补偿端连接隔离电路的输出端,隔离电路的输入端与输出滤波电容并联,隔离电路另一个输入端连接三端稳压电路,由三端稳压电路输出稳压直流电;三端稳压电路内设置有第二个吸收电路。

Description

电流型控制的单路输出反激式变换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反激式变换器,特别是关于一种用于开关电源领域中的电流型控制的单路输出反激式变换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直流电动机调速、蓄电池充电、开关电源等领域,特别是在电力牵引方面,如地铁、城市轻轨、电气机车、无轨电车、电瓶车、电铲车等电动车辆以往多采用变阻器来实现电动车的起动、调速和制动,存在耗电多、效率低、有级调速、运行平稳性差等问题。引入直流斩波器后,电动车辆均改用恒定直流电源(如蓄电池、不控整流电源)供电,可方便地实现无级调速、平稳运行,更重要的是比变阻器方式节电20%~30%,节能效果巨大。但是,采用线性电源需要庞大而笨重的变压器,所需的滤波电容的体积和重量也相当大,而且电压反馈电路工作在线性状态,调整管上有一定的电压降,在输出较大工作电流时会致使调整管的功耗太大,转换效率低,还要安装很大的散热片。而开关电源具备体积小、重量轻、电路结构简单、输出电压范围宽、可实现模块化等优点,但传统的开关电源依然存在换流效果不佳、电能质量不高的问题,如电网运行功率因数低、开关损耗和通态损耗过高、变压器漏感偏大且易产生间歇振荡、开关频率低、纹波较大、稳压稳流精度不够、谐波分量多、抗电磁干扰能力差及变压器高频噪声大等问题。此外,BUCK、BOOST、BUCK-BOOST、CUK、SPEIC、ZETA等非隔离型开关电源的抗干扰性能不佳、负载特性差。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有效抑制谐波、减小损耗、降低纹波、防止间歇振荡、提高稳压稳流精度、缓冲无功、降低电磁敏感性和电磁干扰,并能提高开关频率的电流型控制的单路输出反激式变换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流型控制的单路输出反激式变换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交流输入源、整流桥电路、输入滤波电容、第一个缓冲电路、变压器、开关管、输出整流二极管、第一个吸收电路、芯片供电电路、输出滤波电容、三端稳压电路、第二个缓冲电路、控制芯片、隔离电路和第二个吸收电路;所述交流输入源经所述整流桥电路将交流电转换成单向直流电后,经所述输入滤波电容将直流电内的谐波滤除后输入至所述第一个缓冲电路内;所述第一个缓冲电路并联在所述变压器的原边绕组,所述变压器的原边绕组还连接所述开关管的漏极,所述变压器的副边绕组分别连接所述输出整流二极管的输入端和第一个吸收电路的输入端,所述变压器的辅助绕组经所述芯片供电电路连接至所述控制芯片;所述输出整流二极管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个吸收电路的输出端并联后,经所述输出滤波电容连接至所述三端稳压电路输入端;所述开关管的源极与漏极之间并联所述第二个缓冲电路,且所述开关管的栅极和源极分别经一采样电阻连接至所述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的补偿端连接所述隔离电路的一个输出端,所述隔离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输出滤波电容并联,所述隔离电路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所述三端稳压电路输入端,由所述三端稳压电路输出稳压直流电;所述三端稳压电路内设置有用于降低所述三端稳压电路内开关损耗并抑制尖峰电压的所述第二个吸收电路。
所述变压器采用隔离型变压器,其包括原边绕组、副边绕组和辅助绕组,所述变压器的磁心采用软磁磁性材料和夹心绕法,绕组采用多股线平行并绕方式排列,全部采用漆包线绕制,留有安全边距,所述副边绕组和辅助绕组之间设置有强化绝缘层;所述变压器的副边绕组并联一虚假负载,经虚假负载接所述输出整流二极管的正极。
各所述缓冲电路均采用RCD结构,各所述缓冲电路中的二极管采用型号为FR107的二极管。
所述控制芯片、开关管和隔离电路组成控制电路,所述控制芯片采用型号为UC3844的无功率开关的脉宽调制集成电路控制芯片。
所述开关管采用功率场效应晶体管,所述功率场效应晶体管上加设有散热器,所述功率场效应晶体管和散热器之间通过绝缘垫片和散热硅胶连接。
所述三端稳压电路包括可调式精密并联稳压器和三个电阻,所述可调式精密并联稳压器的阳极依次并联第一个所述电阻和第二个所述电阻后连接所述输出滤波电容,第二个所述电阻另一端串联第二个所述电阻后接参考地;所述可调式精密并联稳压器的阴极连接所述隔离电路,所述可调式精密并联稳压器的阴极和参考地之间并联由电容和电阻组成的所述第二个吸收电路;可调式精密并联稳压器采用的型号为TL431。
所述交流输入源采用由国际通用工频交流调压器提供的单相交流电源;所述隔离电路采用型号为TLP521-1的光耦隔离电路。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由于交流输入源采用由国际通用工频交流调压器提供的输入单相交流电源,其电压大小可调,便于控制,且通过保险丝与后续整流桥电路连接,提高了整个电路的安全性能。而且整流桥电路采用一体式的整流桥,其结构简单、整流效果良好,且整流桥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输入滤波电容,这样进一步消除了谐波。2、本实用新型由于输入滤波电容采用由极性电容和普通电容组成,极性电容和普通电容组成的无功功率缓冲环节和滤波环节具备储能和滤波的双重功能,构成低阻抗的电源内阻特性,将整流桥电路输出的直流电压钳在电源电压水平上,降低浪涌过电压,可使输出直流电压波形接近矩形。3、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在变压器原边绕组和开关管的源极和漏极两端分别并联有缓冲电路,缓冲电路可以实现功率器件和电感、电容等元件的软启动,降低关断损耗并吸收尖峰电流保护变压器和开关管等器件。4、本实用新型的变压器由于隔离变压器,这样相对的提高了本实用新型整体电路的安全性能。5、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变压器相当于多个耦合电感,在原边绕组和副边绕组中不会同时有电流流过,不存在磁动势相互抵消的可能,并且反激式电路工作于电感电流断续导通模式,可大大减小绕组匝数和磁心的尺寸,大幅提高磁心的利用率。在变压器原边和辅助绕组正负输入电源线间均并有电容,可以为开关通断产生的干扰电流提供低阻抗的通路,从而减小差模传导干扰电压。6、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的反激式电路结构能大大减小了导体和屏蔽地之间的分布电容,从而减小了流过电源线与屏蔽地之间的共模传导电流;变压器辅助绕组接地,降低了由控制芯片、开关管和隔离电路组成的控制电路的电磁敏感性,极大地改善了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兼容性能。7、本实用新型由于变压器磁心采用软磁磁性材料和夹心绕法,绕组采用多股线平行并绕方式排列,全部用漆包线绕制,留有安全边距,且在副边绕组和辅助绕组间加有强化绝缘层,增大了耦合程度,极大地减小了气隙和漏感以及磁心损耗和线圈损耗。8、本实用新型采用的芯片供电电路经两级整流,提高了电压稳定性,并连接滤波电容,可以抚平电压纹波,进一步减少谐波分量,其中的电解电容还具有储能作用,可确保对控制芯片的持续稳定供电,同时限流电阻可以保护控制芯片,提高了电路的安全性能。此外,芯片供电电路与变压器辅助绕组并联,可改善变压器内的电位分布以调整其内部分布电容,改变噪声通路阻抗,实现共模噪声抑制。9、本实用新型采用在变压器副边绕组中增设有虚假负载,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出现间歇振荡。10、本实用新型的开关管采用功率场效应晶体管,功率场效应晶体管还设置有散热器,基本解决了温度变化对稳压稳流精度的影响。11、本实用新型隔离电路采用光耦隔离电路,控制芯片和光耦隔离电路组合构成的电压反馈环可以确保对输入电压的波动、负载的波动以及元件参数的波动等都能通过调节控制端的电流来改变占空比而使输出电压值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可以广泛应用在中小功率场合,如直流电动机调速、蓄电池充电、开关电源等领域,特别是在电力牵引方面,如地铁、城市轻轨、电气机车、无轨电车、电瓶车、电铲车等电动车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流型控制的单路输出反激式变换器实现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芯片供电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整流桥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缓冲电路结构示意图,其中图5(a)、图5(b)为缓冲电路的两个RCD结构;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隔离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三端稳压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交流输入源1、整流桥电路2、输入滤波电容3、第一个缓冲电路4、变压器5、开关管6、输出整流二极管7、第一个吸收电路8、芯片供电电路9、输出滤波电容10、三端稳压电路11、第二个缓冲电路12、控制芯片13、隔离电路14和第二个吸收电路15。
交流输入源1经整流桥电路2将交流电转换成单向直流电后,经输入滤波电容3将直流电内的谐波滤除后输入至第一个缓冲电路4内。第一个缓冲电路4并联连接在变压器5的原边绕组,且变压器5的原边绕组还连接开关管6的漏极,变压器5的副边绕组分别连接输出整流二极管7的输入端和第一个吸收电路8的输入端,变压器5的辅助绕组经芯片供电电路9连接控制芯片13;输出整流二极管7的输出端与第一个吸收电路8的输出端并联后,经输出滤波电容10连接至三端稳压电路11输入端。开关管6的源极与漏极之间并联第二个缓冲电路12,且开关管6的栅极和源极分别经一采样电阻连接至控制芯片13。控制芯片13的补偿端连接隔离电路14的一个输出端,隔离电路14的输入端与输出滤波电容10并联,隔离电路14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三端稳压电路11输入端,由三端稳压电路11输出稳压直流电。其中,三端稳压电路11内设置有第二个吸收电路15,降低三端稳压电路11内开关损耗并抑制尖峰电压。
控制芯片13的引脚Vcc为集成块工作电源端,电压范围为8V~40V。变压器5辅助绕组感应电流经输出整流二极管7整流、输出滤波电容10滤波后,再经限流电阻输入控制芯片13的引脚Vcc,从而为控制芯片13提供驱动电源,启动控制芯片13正常工作。变压器5辅助绕组还并联含有补偿电容的芯片供电电路9(如图3所示),可使变压器5辅助绕组与补偿电容构成补偿网络,改善变压器5的结构和连接方式,调整变压器5内的电位分布,具体为抬高屏蔽层电位,以调整屏蔽层与副边的分布电容,改变噪声通路阻抗,实现共模噪声抑制;另一方面,在高频情况下,辅助线圈串联在副边回路中增大了副边的噪声回路阻抗,降低了传导发射。
上述实施例中,交流输入源1采用单相交流电源,由国际通用工频交流调压器提供,其电压大小可调,便于控制,且通过保险丝与后续电路连接,能提高本实用新型整个电路的安全性能。
上述各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整流桥电路2可以通过二极管的单向导通性能将电平在零点上下浮动的交流电转换成单向的直流电。本实用新型的整流桥电路2采用一体式的整流桥,将桥式整流的四个二极管封装在一起,只引出四个引脚,其中1、3两个引脚接交流电源,2、4两个引脚输出单向直流电。
上述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输入滤波电容3由并联的极性电容C1和普通电容C2组成。极性电容C1和普通电容C2作为储能和滤波元件用作无功功率缓冲环节和滤波环节,构成低阻抗的电源内阻特性,将整流桥电路2输出的直流电压钳在电源电压水平上,降低浪涌过电压,可使输出直流电压波形接近矩形。
上述各实施例中,为保护变压器5和开关管6不受到尖峰电流的损害,在变压器5的原边绕组以及开关管6的源极和漏极之间分别并入了第一个缓冲电路6和第二个缓冲电路12,并且缓冲电路可以实现功率器件和电感、电容等元件的软启动。各缓冲电路均采用RCD结构(如图5所示),当功率场效应晶体管关断时若漏极和源极之间的电压Vds或者变压器原边和辅助绕组电压超过缓冲电路中电容两端的电压时,缓冲二极管导通,尖峰电流被RCD缓冲电路吸收从而削减了尖峰电。另外,缓冲电路还可以降低电力电子器件的关断损耗。第一个缓冲电路4和第二个缓冲电路12中的二极管采用型号为FR107的二极管,所有缓冲电路中的缓冲电容选择得都足够大,这样可以保证在一个开关周期内缓冲电容两端的电压没有显著变化。
上述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变压器5采用隔离型变压器,其包括原边绕组、副边绕组和辅助绕组,变压器5的磁心采用软磁磁性材料和夹心绕法,绕组采用多股线平行并绕方式排列,全部采用漆包线绕制,留有安全边距,且在副边绕组和辅助绕组之间设置有强化绝缘层,增大了耦合程度,极大地减小了气隙和漏感以及磁滞损耗、涡流损耗、剩余损耗等磁心损耗和直流电阻引起的损耗、高频交流损耗。变压器5的原边绕组和副边绕组绕组用于隔离,输入电流是从单相交流电源整流得到的高压直流,输出电流是从副边绕组绕组的高频脉冲电压整流滤波得到的稳压直流。而变压器5相当于多个耦合电感,在输入和输出绕组中不会同时有电流流过,不存在磁动势相互抵消的可能,其磁心的磁通密度取决于绕组中电流的大小。并且由于反激式电路工作于电感电流断续导通模式,可大大减小绕组匝数和磁心的尺寸,大幅提高磁心的利用率。在变压器5的原边绕组和辅助绕组正负输入电源线之间均并联有电容,可以为开关通断产生的干扰电流提供低阻抗的通路,从而减小差模传导干扰电压;另外,由于反激式电路的结构大大减小了导体和屏蔽地之间的分布电容,从而减小了流过电源线与屏蔽地之间的共模传导电流。变压器5的辅助绕组接地,降低了控制电路的电磁敏感性,这样可以较大地改善了开关电源的电磁兼容性能。变压器5每匝导线长度选取得尽可能小,并且原边的始端接功率场效应晶体管的漏极,减小了绕组的分布电容和相邻绕组的分布参数耦合程度,大大减小了变压器5的振铃噪声。变压器5的副边绕组中还可以并联一虚假负载R15,以防止负载开路,当电网电压最高时,可以保证脉冲宽度有一定的最小值而不致出现间歇振荡,其中最小的脉宽是由控制芯片13中振荡器的最小导通比决定的。
变压器5的副边绕组经虚假负载R15接输出整流二极管7的正极,利用输出整流二极管7的单向导通特性把变压器5的副边绕组输出的交流电转换成单方向的直流电;并在输出整流二极管7上并联由电阻R13和电容C11串联组成的第一个吸收电路8,降低输出整流二极管7的开关损耗并抑制可能出现在输出整流二极管7两端的尖峰电压。
上述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输出滤波电容10由极性电容C9和普通电容C10并联组成,输出整流二极管7的负极连接输出滤波电容10,输出滤波电容10可以进一步平滑输出整流二极管7输出的直流电压波形、稳定波形,减少谐波分量,优化输出特性,提高稳压稳流精度,其中极性电容C9还具备储能功能。极性电容C9和普通电容C10共同组成无功功率缓冲环节和滤波环节,具备低阻抗的电源内阻特性,从而将输出电压钳在变压器5的副边绕组绕组电压水平上,降低浪涌过电压,可使输出电压确定,其波形接近矩形。
上述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控制芯片13、开关管6和隔离电路14组成控制电路,其中控制芯片13采用型号为UC3844的无功率开关的PWM(脉宽调制)集成电路控制芯片。UC3844控制芯片13所需电源由现有技术中的多路可调输出稳压电源提供。控制电路采用的是峰值电流控制模式和功率场效应晶体管等电力电子器件,系统的稳定性得到增强,响应速度也得到加快,能够直接将干扰引起的电压波动反映给控制电路,对输入电压扰动的抵抗能力得到提高,改善了动态特性,并有限值过电流的能力。此外,电流环的快速响应速度还能够彻底消除单独的电压控制模式下,输出电压中由于输入交流电压整流后引起的100Hz低频纹波。电流型控制具有良好的线性调整率和快速输入输出动态响应,克服了电压型控制的增益变化问题,并且具有大信号特性,可使整个反馈环节优化为一阶电路,简化误差放大器的控制环补偿网络,大幅提高了稳定度并改善了频响,具有更大的增益带宽乘积。固有的逐个脉冲电流限制,简化了过载保护和短路保护,具有自动磁通平衡功能,当多电源单元并联时易于实现自动均流。
由于控制芯片13驱动输出部分通过采样电阻R4、R7直接作用于开关管6的栅极和源极,其补偿端直接连接隔离电路14中的线性光耦输出端。当电流采样输入端电压大于1V时,将会关断PWM输出以便实现对系统的过流保护,本实用新型在最大峰值电流时采样电阻上的压降选择为0.7V。
上述各实施例中,开关管6采用功率场效应晶体管,功率场效应晶体管上加设有散热器,功率场效应晶体管和散热器之间通过绝缘垫片和散热硅胶连接,这样可以解决温度变化对稳压稳流精度的影响。控制芯片13和隔离电路14组合构成的电压反馈环可以确保对输入电压的波动、负载的波动以及元件参数的波动等都能通过调节控制端的电流来改变占空比而使输出电压值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
上述各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隔离电路14能实现控制电路和变压器5的电气隔离以及多个开关器件的电路驱动电路的隔离,使得电路具备更高的安全性能。本实用新型的隔离电路14采用型号为TLP521-1的光耦隔离电路,TLP521-1光耦隔离电路集隔离与驱动功能于一体,通过发光二极管可以将光信号转换成三极管的电信号,从而将控制电路发出的开关信号转换为可以使开关管开通和关断的信号,并直接与控制芯片13的补偿端连接构成光耦反馈环节来调节控制端的电流确保输出电压精度。在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串联一电阻R8后连接至输出滤波电容10的输入端,电阻R8可以保证光耦隔离电路工作在线性区。
上述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三端稳压电路11包括可调式精密并联稳压器TL431、三个电阻R9、R11和R12,可调式精密并联稳压器TL431的阳极依次并联电阻R9和111后连接输出滤波电容10,电阻R11另一端串联电阻R12后接参考地。隔离电路14中的发光二极管负极连接可调式精密并联稳压器TL431的阴极,可调式精密并联稳压器TL431的阴极和参考地之间并联由电容C12和电阻R10组成的第二个吸收电路15,降低可调式精密并联稳压器TL431开关损耗并抑制尖峰电压,并采用电容C13进一步优化波形。可调式精密并联稳压器TL431内部具有温度补偿系统和放大器,是具有较高精度的电压参考源和三端精密稳压器件,其参考极可输出2.5V基准电压。电阻R9可以保证至少有1mA的连续电流流入可调式精密并联稳压器TL431的输出引脚,从而保证可调式精密并联稳压器TL431正常工作。最后可调式精密并联稳压器TL431的参考地经电阻R11、R12接直流输出端口,并且可以通过调节电阻R11、R12的大小比例来控制直流输出的电压幅值。
上述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各部件的结构和连接方式都是可以有所变化的,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凡根据本实用新型原理对个别部件的连接和结构进行的改进和等同变换,均不应排除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外。

Claims (10)

1.一种电流型控制的单路输出反激式变换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交流输入源、整流桥电路、输入滤波电容、第一个缓冲电路、变压器、开关管、输出整流二极管、第一个吸收电路、芯片供电电路、输出滤波电容、三端稳压电路、第二个缓冲电路、控制芯片、隔离电路和第二个吸收电路;
所述交流输入源经所述整流桥电路将交流电转换成单向直流电后,经所述输入滤波电容将直流电内的谐波滤除后输入至所述第一个缓冲电路内;所述第一个缓冲电路并联在所述变压器的原边绕组,所述变压器的原边绕组还连接所述开关管的漏极,所述变压器的副边绕组分别连接所述输出整流二极管的输入端和第一个吸收电路的输入端,所述变压器的辅助绕组经所述芯片供电电路连接至所述控制芯片;所述输出整流二极管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个吸收电路的输出端并联后,经所述输出滤波电容连接至所述三端稳压电路输入端;所述开关管的源极与漏极之间并联所述第二个缓冲电路,且所述开关管的栅极和源极分别经一采样电阻连接至所述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的补偿端连接所述隔离电路的一个输出端,所述隔离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输出滤波电容并联,所述隔离电路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所述三端稳压电路输入端,由所述三端稳压电路输出稳压直流电;所述三端稳压电路内设置有用于降低所述三端稳压电路内开关损耗并抑制尖峰电压的所述第二个吸收电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型控制的单路输出反激式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采用隔离型变压器,其包括原边绕组、副边绕组和辅助绕组,所述变压器的磁心采用软磁磁性材料和夹心绕法,绕组采用多股线平行并绕方式排列,全部采用漆包线绕制,留有安全边距,所述副边绕组和辅助绕组之间设置有强化绝缘层;所述变压器的副边绕组并联一虚假负载,经虚假负载接所述输出整流二极管的正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型控制的单路输出反激式变换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缓冲电路均采用RCD结构,各所述缓冲电路中的二极管采用型号为FR107的二极管。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流型控制的单路输出反激式变换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缓冲电路均采用RCD结构,各所述缓冲电路中的二极管采用型号为FR107的二极管。
5.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电流型控制的单路输出反激式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芯片、开关管和隔离电路组成控制电路,所述控制芯片采用型号为UC3844的无功率开关的脉宽调制集成电路控制芯片。
6.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电流型控制的单路输出反激式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管采用功率场效应晶体管,所述功率场效应晶体管上加设有散热器,所述功率场效应晶体管和散热器之间通过绝缘垫片和散热硅胶连接。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流型控制的单路输出反激式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管采用功率场效应晶体管,所述功率场效应晶体管上加设有散热器,所述功率场效应晶体管和散热器之间通过绝缘垫片和散热硅胶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7所述的电流型控制的单路输出反激式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端稳压电路包括可调式精密并联稳压器和三个电阻,所述可调式精密并联稳压器的阳极依次并联第一个所述电阻和第二个所述电阻后连接所述输出滤波电容,第二个所述电阻另一端串联第二个所述电阻后接参考地;所述可调式精密并联稳压器的阴极连接所述隔离电路,所述可调式精密并联稳压器的阴极和参考地之间并联由电容和电阻组成的所述第二个吸收电路;可调式精密并联稳压器采用的型号为TL431。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流型控制的单路输出反激式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端稳压电路包括可调式精密并联稳压器和三个电阻,所述可调式精密并联稳压器的阳极依次并联第一个所述电阻和第二个所述电阻后连接所述输出滤波电容,第二个所述电阻另一端串联第二个所述电阻后接参考地;所述可调式精密并联稳压器的阴极连接所述隔离电路,所述可调式精密并联稳压器的阴极和参考地之间并联由电容和电阻组成的所述第二个吸收电路;可调式精密并联稳压器采用的型号为TL431。
10.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流型控制的单路输出反激式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输入源采用由国际通用工频交流调压器提供的单相交流电源;所述隔离电路采用型号为TLP521-1的光耦隔离电路。
CN2011203459374U 2011-09-15 2011-09-15 电流型控制的单路输出反激式变换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22688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3459374U CN202268808U (zh) 2011-09-15 2011-09-15 电流型控制的单路输出反激式变换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3459374U CN202268808U (zh) 2011-09-15 2011-09-15 电流型控制的单路输出反激式变换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268808U true CN202268808U (zh) 2012-06-06

Family

ID=461595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3459374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268808U (zh) 2011-09-15 2011-09-15 电流型控制的单路输出反激式变换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268808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10282A (zh) * 2014-12-17 2015-03-11 天津光电惠高电子有限公司 变周期控制频率扰动的dc-dc转换电路及控制方法
CN108242885A (zh) * 2016-12-23 2018-07-03 Det 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带有缓冲器电路的电功率转换器
CN108631565A (zh) * 2017-03-21 2018-10-09 赤多尼科两合股份有限公司 两级式开关电源
CN108700659A (zh) * 2016-02-29 2018-10-23 法雷奥开关和传感器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过滤机动车辆的超声波传感器的电源电压的滤波器装置、超声波传感器装置以及机动车辆
TWI782517B (zh) * 2020-05-06 2022-11-01 美商瓦特洛威電子製造公司 電力轉換器系統、包含其之控制系統及轉換電力的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10282A (zh) * 2014-12-17 2015-03-11 天津光电惠高电子有限公司 变周期控制频率扰动的dc-dc转换电路及控制方法
CN108700659A (zh) * 2016-02-29 2018-10-23 法雷奥开关和传感器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过滤机动车辆的超声波传感器的电源电压的滤波器装置、超声波传感器装置以及机动车辆
CN108242885A (zh) * 2016-12-23 2018-07-03 Det 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带有缓冲器电路的电功率转换器
CN108631565A (zh) * 2017-03-21 2018-10-09 赤多尼科两合股份有限公司 两级式开关电源
CN108631565B (zh) * 2017-03-21 2020-04-28 赤多尼科两合股份有限公司 两级式开关电源
TWI782517B (zh) * 2020-05-06 2022-11-01 美商瓦特洛威電子製造公司 電力轉換器系統、包含其之控制系統及轉換電力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15786A (zh) 一种电流型控制的单路输出反激式变换器
US10879813B2 (en) Bridgeless single-stage AC/DC converter
CN102904450B (zh) 电流型绝缘转换器
CN202268808U (zh) 电流型控制的单路输出反激式变换器
CN102130613B (zh) 具有一个被连接在绕组之间的开关的功率转换器
CN108879895B (zh) 电动汽车能量传输系统及传输方法
CN207518331U (zh) 一种基于半桥llc谐振变换器的车载充电器
CN106849669B (zh) 一种正激开关电源
CN202759383U (zh) 一种高功率因数开关电源
CN108964469A (zh) 一种并串联结构的全桥双llc谐振变换器
CN109889048A (zh) 一种隔离双向dc-dc变换器
Kanstad et al. Highly efficient EV battery charger using fractional charging concept with SiC devices
CN112928919A (zh) 宽输出电压范围的隔离型高频谐振式直流-直流变换器及方法
Jia et al. A high power density and efficiency bi-directional DC/DC converter for electric vehicles
EP4057491B1 (en) Asymmetrical half-bridge flyback converter and power supply system
CN208337415U (zh) 一种并串联结构的全桥双llc谐振变换器
Praneeth et al. A zero-voltage, zero-current transition boost cascaded-by-buck PFC converter for universal E-transportation charging applications
CN112350583B (zh) 一种电流型推挽桥式软开关双向直流变换器
Hirose et al. An ac-link bidirectional DC-DC converter with synchronous rectifier
Chowdhury et al. Design optimization of power electronic transformers in traction applications
CN110365217B (zh) 高功率密度GaN全桥LLC电源模块
CN102611318A (zh) 连续可调的变结构恒功率电源
CN110323667B (zh) 一种高功率激光器驱动电源装置
TW200541193A (en) High-efficiency DC/DC converter with high voltage gain
CN219287377U (zh) 一种双向dc转换电路及相应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606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