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245169U - 筒体输送车 - Google Patents
筒体输送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245169U CN202245169U CN 201120387742 CN201120387742U CN202245169U CN 202245169 U CN202245169 U CN 202245169U CN 201120387742 CN201120387742 CN 201120387742 CN 201120387742 U CN201120387742 U CN 201120387742U CN 202245169 U CN202245169 U CN 20224516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ggon
- lifting
- cylindrical shell
- control
- suppo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638 reduc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2258 trans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642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467 final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Abstract
一种筒体输送车,包括:一输送车底架;一行走机构,连接在所述输送车底架上;一升降机构,其底端连接在所述输送车底架上且顶端可相对所述输送车底架上升或下降;以及一承托机构,可在竖直方向翻转地连接在所述升降机构的顶端。本实用新型的筒体输送车可远程控制并自动进行筒体的运输,该筒体输送车方便又可靠,将其应用在筒体装焊线上以代替原来的行车吊运生产方式,可有效避免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安全隐患,大大提高生产效率,比原来的行车吊运生产方式可提高效率达40%,并且杜绝了原来的等、抢行车现象,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改善了工人的操作环境,降低了生产成本,因而充分满足了大规模生产的需要。
Description
筒体输送车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送车,尤其涉及一种运送罐箱筒体用的输送车。 背景技术
[0002] 在罐式储运集装箱生产制造过程中,作为罐箱的主体部件的筒体经常需要从一个胎位移动到另外一个胎位,现有技术中,筒体的上述移动一般都采用的是行车吊运的方式来实现。然而,该种对筒体行车吊运的方式,需要操作人员驾驶行车对各个筒体单独进行吊装后再进行移动操作,操作的作业环境较差、安全事故隐患多且车间整体形象差,并且因为操作步骤较为复杂又不能够形成流水线生产,故而生产效率较低、设备与生产的成本也较高,满足不了大规模生产的需要,产能上不去,达不到企业提升、竟争能力的要求。
发明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罐箱筒体输送车所存在的操作环境差、安全隐患多、生产效率低且生产、设备成本较高,故而满足不了大规模生产需要的技术问题。
[0004]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筒体输送车,包括:一输送车底架; 一行走机构,连接在所述输送车底架上;一升降机构,其底端连接在所述输送车底架上且顶端可相对所述输送车底架上升或下降;以及一承托机构,可在竖直方向翻转地连接在所述升降机构的顶端。
[0005] 所述的筒体输送车,其中,所述行走机构包括两主动轮组件、两从动轮组件以及分别驱动所述两主动轮组件的两链轮组件,所述主动轮组件以及所述从动轮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输送车底架长度方向上的两端。
[0006] 所述的筒体输送车,其中,所述主动轮组件包括一主动轮以及插装在所述主动轮中心的一主传动轴,所述链轮组件包括一电机、一减速器、一小链轮以及一大链轮,所述减速器被所述电机连接驱动,所述小链轮装配在所述减速器的输出轴上,所述小链轮与所述大链轮相链接,所述大链轮安装在所述主传动轴的中部。
[0007] 所述的筒体输送车,其中,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两组支撑臂,每组支撑臂包括中部相铰接的两支撑臂,所述两支撑臂的底端连接在所述输送车底架上。
[0008] 所述的筒体输送车,其中,所述升降机构还包括一连接臂以及至少一升降油缸,所述升降油缸上设置有可升降的活塞杆,所述连接臂连接在相对设置的两支撑臂之间,所述升降油缸设置在所述连接臂的下方且活塞杆顶端与所述连接臂相铰接。
[0009] 所述的筒体输送车,其中,所述承托机构包括对称设置的两托架,所述两托架可以底端为中心翻转的连接在所述升降机构的顶端。
[0010] 所述的筒体输送车,其中,所述托架翻转至水平方向时,所述托架的顶部不超出所述升降机构的顶端平面。
[0011] 所述的筒体输送车,其中,所述托架包括与所述升降机构相连的连接侧以及与所述连接侧相对的承托侧,所述承托侧上设置有形状与待输送的筒体底端形状相适配的缺
[0012] 所述的筒体输送车,其中,所述承托机构还包括两翻转油缸,所述两翻转油缸分别倾斜连接在所述升降机构的顶端,所述两翻转油缸上分别设置有可斜向伸缩的翻转油缸活塞杆,所述两翻转油缸活塞杆的顶端分别与所述托架相铰接。
[0013] 所述的筒体输送车,其中,所述筒体输送车还包括一电控系统,所述电控系统包括一遥控装置、一控制所述行走机构动作的行走控制装置、一控制所述升降机构动作的升降控制装置以及一控制所述承托机构动作的翻转控制装置,所述行走控制装置、所述升降控制装置以及所述翻转控制装置均与所述遥控装置通讯连接以接收所述遥控装置的动作指令,各动作互锁。
[0014]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筒体输送车可远程控制并自动进行筒体的运输,该筒体输送车方便又可靠,将其应用在筒体装焊线上以代替原来的行车吊运生产方式,可有效避免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安全隐患,大大提高生产效率,比原来的行车吊运生产方式可提高效率达40%,并且杜绝了原来的等、抢行车现象,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改善了工人的操作环境,降低了生产成本,因而充分满足了大规模生产的需要。
附图说明
[0015]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筒体输送车处于空载状态时的主视图。
[0016]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筒体输送车处于空载状态时的侧视图。
[0017]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筒体输送车的承托机构翻转至竖直状态时的主视图。
[0018]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筒体输送车的承托机构翻转至竖直状态时的侧视图。
[0019]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筒体输送车处于运载状态时的主视图。
[0020]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筒体输送车处于运载状态时的侧视图。
[0021]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筒体输送车运载有筒体时的主视图。
[0022]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筒体输送车运载有筒体时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本实用新型的筒体输送车可应用在将筒体500从一个胎位转移到另一个胎位,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结构,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0024] 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筒体输送车包括一输送车底架1、一行走机构2、一升降机构3以及一承托机构4,还可以包括一电控系统(图中未示出)。所述筒体输送车的长度为可为M40mm,宽度可为2000mm,升降机构未上升时的高度可为450mm,上述尺寸也可根据实际情况有所变化。
[0025] 所述行走机构2连接在所述输送车底架1上,所述行走机构2可包括两主动轮组件21、分别驱动所述两主动轮组件21的两链轮组件22以及两从动轮组件23。所述行走机构2的行走速度可为6〜12mm/min或其他合适的速度。所述主动轮组件21以及所述从动轮组件23分别设置在所述输送车底架1长度方向上的两端。
[0026] 所述两主动轮组件21在所述输送车底架1的宽度方向上对称设置,每一主动轮组件21包括一主动轮211以及插装在所述主动轮211中心的一主传动轴212。两主动轮211 之间的中心距可为2260mm。
[0027] 所述两链轮组件22也在所述输送车底架1的宽度方向上对称设置,每一链轮组件 22包括一电机221、一减速器222、一小链轮223以及一大链轮224,所述减速器222被所述电机221连接驱动,所述小链轮223装配在所述减速器222的输出轴上,所述小链轮223与所述大链轮2M相链接,所述大链轮2M安装在所述主传动轴212上,从而所述电机221转动时通过减速传动装置传递至所述主传动轴212带动所述主动轮211转动。
[0028] 所述两从动轮组件23也在所述输送车底架1的宽度方向上对称设置,每一从动轮组件23包括一从动轮231以及插装在所述从动轮231中心的一从动轴232,所述主动轮组件21与所述从动轮组件23之间的中心距可为1730mm。
[0029] 所述升降机构3的底端连接在所述输送车底架1上且顶端可相对所述输送车底架 1上升或下降(可参见图3至图5以及图4至图6的变化),所述升降机构3的有效升降行程可为300mm,该行程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所述升降机构3可包括在所述输送车底架1的宽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组支撑臂,还可以包括一连接臂32以及至少一升降油缸 33。
[0030] 每组支撑臂包括中部相铰接成剪刀状的两支撑臂31,所述两支撑臂31的底端连接在所述输送车底架1上,随着所述剪刀形状的开口角度的变化,所述支撑臂32的顶端上升或下降。
[0031] 所述连接臂32连接在相对设置的两支撑臂31之间,所述连接臂32的下方可设置有连接座。
[0032] 所述升降油缸33可为图5和图7中所示的设置为两个,所述升降油缸33上设置有可升降的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顶端可连接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座与所述连接头相铰接, 所述活塞杆升降时顶动所述连接臂32升降,因而带动相连的两支撑臂31的剪刀形状的开口角度发生变化。所述升降油缸33驱动所述支撑臂顶端的升降速度可为lm/min。
[0033] 所述承托机构4可在竖直方向翻转地连接在所述升降机构3的顶端(可参阅图1 至图3以及图2至图4的变化),所述承托机构4可包括两托架41,所述承托机构4还可包括两翻转油缸42以及两翻转油缸支架43。
[0034] 所述两托架41分别可以底端为中心翻转的连接在所述升降机构3的顶端,且所述两托架41在所述输送车底架1的长度方向上对称设置,当所述托架41翻转至水平方向时,所述托架41的顶部不超出所述升降机构3的顶端平面。所述托架41包括与所述升降机构3相连的连接侧以及与所述连接侧相对的承托侧,所述承托侧上设置有形状与待输送的筒体500底端形状相适配的缺口 411 (请重点参阅图3、图5和图7所示)。具体到一个具体的实施例,所述托架41的厚度可为100mm,长度可为1470mm,所述缺口 411的半径可为 1166. 5mm,所述托架41设置缺口部分的最高高度可为300mm,最低高度可为50mm。
[0035] 所述两翻转油缸42分别倾斜连接在所述升降机构3的顶端,且在所述输送车底架1的长度方向上对称设置,所述两翻转油缸42上分别设置有可斜向伸缩的翻转油缸活塞杆,所述两翻转油缸活塞杆的顶端分别与所述托架41相铰接。所述两翻转油缸42的底端分别通过所述翻转油缸支架43连接在所述升降机构3的顶端。
[0036] 所述电控系统可包括一遥控装置、一控制所述行走机构动作的行走控制装置、一控制所述升降机构动作的升降控制装置以及一控制所述承托机构动作的翻转控制装置,所述行走控制装置、所述升降控制装置以及所述翻转控制装置均与所述遥控装置通讯连接以接收所述遥控装置的动作指令。并且,所述行走控制装置、所述升降控制装置以及所述翻转控制装置中任意一装置发出动作指令时,另外两装置保持锁定,各动作互锁。
[0037] 本实用新型的筒体输送车移动筒体的过程如下:首先通过所述遥控装置控制所述行走控制装置发出动作指令,行走机构2上的主动轮211以及从动轮231转动,空载的筒体输送车行走到待运送筒体500的胎位中心(可重点参阅图1和图2所示);然后通过遥控装置控制所述翻转控制装置发出动作指令,所述承托机构4上的托架41翻转至竖直状态(可重点参阅图3和图4所示);接着通过所述遥控装置控制所述升降控制装置发出动作指令, 所述升降机构3的顶端上升,所述托架41上的缺口 411托住所述筒体500的底部并带动所述筒体500上升至止点位置(可重点参阅图5至图8所示);再接着通过所述遥控装置控制所述行走机构2动作,所述筒体输送车托着筒体500行走到目标位置的胎位中心;进一步通过所述遥控装置控制所述升降机构3的顶端下降至止点位置,在下降过程中所述筒体500 落在目标位置的滚轮架托架上;再进一步通过所述遥控装置控制所述承托机构4上的托架 41翻转至水平状态;最后通过所述遥控装置控制所述筒体输送车空载退出胎位即可。
[0038] 本实用新型的筒体输送车可远程控制并自动进行筒体的运输,该筒体输送车方便又可靠,将其应用在筒体装焊线上以代替原来的行车吊运生产方式,可有效避免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安全隐患,大大提高生产效率,比原来的行车吊运生产方式可提高效率达40%,并且杜绝了原来的等、抢行车现象,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改善了工人的操作环境,降低了生产成本,因而充分满足了大规模生产的需要。
[0039] 然而,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出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 一种筒体输送车,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输送车底架;一行走机构,连接在所述输送车底架上;一升降机构,其底端连接在所述输送车底架上且顶端可相对所述输送车底架上升或下降;以及一承托机构,可在竖直方向翻转地连接在所述升降机构的顶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体输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机构包括两主动轮组件、 两从动轮组件以及分别驱动所述两主动轮组件的两链轮组件,所述主动轮组件以及所述从动轮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输送车底架长度方向上的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筒体输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轮组件包括一主动轮以及插装在所述主动轮中心的一主传动轴,所述链轮组件包括一电机、一减速器、一小链轮以及一大链轮,所述减速器被所述电机连接驱动,所述小链轮装配在所述减速器的输出轴上, 所述小链轮与所述大链轮相链接,所述大链轮安装在所述主传动轴的中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体输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两组支撑臂,每组支撑臂包括中部相铰接的两支撑臂,所述两支撑臂的底端连接在所述输送车底架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筒体输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还包括一连接臂以及至少一升降油缸,所述升降油缸上设置有可升降的活塞杆,所述连接臂连接在相对设置的两支撑臂之间,所述升降油缸设置在所述连接臂的下方且活塞杆顶端与所述连接臂相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体输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机构包括对称设置的两托架,所述两托架可以底端为中心翻转的连接在所述升降机构的顶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筒体输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翻转至水平方向时,所述托架的顶部不超出所述升降机构的顶端平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筒体输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包括与所述升降机构相连的连接侧以及与所述连接侧相对的承托侧,所述承托侧上设置有形状与待输送的筒体底端形状相适配的缺口。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筒体输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机构还包括两翻转油缸, 所述两翻转油缸分别倾斜连接在所述升降机构的顶端,所述两翻转油缸上分别设置有可斜向伸缩的翻转油缸活塞杆,所述两翻转油缸活塞杆的顶端分别与所述托架相铰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体输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输送车还包括一电控系统,所述电控系统包括一遥控装置、一控制所述行走机构动作的行走控制装置、一控制所述升降机构动作的升降控制装置以及一控制所述承托机构动作的翻转控制装置,所述行走控制装置、所述升降控制装置以及所述翻转控制装置均与所述遥控装置通讯连接以接收所述遥控装置的动作指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120387742 CN202245169U (zh) | 2011-10-12 | 2011-10-12 | 筒体输送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120387742 CN202245169U (zh) | 2011-10-12 | 2011-10-12 | 筒体输送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245169U true CN202245169U (zh) | 2012-05-30 |
Family
ID=461064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120387742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2245169U (zh) | 2011-10-12 | 2011-10-12 | 筒体输送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245169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43388A (zh) * | 2011-10-12 | 2013-04-17 | 南通中集罐式储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筒体输送车 |
CN103662700A (zh) * | 2013-11-30 | 2014-03-26 | 天奇自动化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发动机合装自行小车 |
CN104118698A (zh) * | 2014-06-27 | 2014-10-29 | 河北科技大学 | 托架举升式穿梭车 |
-
2011
- 2011-10-12 CN CN 201120387742 patent/CN202245169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43388A (zh) * | 2011-10-12 | 2013-04-17 | 南通中集罐式储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筒体输送车 |
CN103043388B (zh) * | 2011-10-12 | 2015-08-12 | 南通中集罐式储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筒体输送车 |
CN103662700A (zh) * | 2013-11-30 | 2014-03-26 | 天奇自动化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发动机合装自行小车 |
CN104118698A (zh) * | 2014-06-27 | 2014-10-29 | 河北科技大学 | 托架举升式穿梭车 |
CN104118698B (zh) * | 2014-06-27 | 2016-03-09 | 河北科技大学 | 托架举升式穿梭车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0561885U (zh) | 一种安装公路波形梁钢护栏的机械台车 | |
CN202245169U (zh) | 筒体输送车 | |
CN203359580U (zh) | 升降式牵引装卸货平台 | |
CN103043388B (zh) | 筒体输送车 | |
CN208196091U (zh) | 一种矿用自卸车举升油缸转运变位工装 | |
CN204098952U (zh) | 一种煤矿巷道中悬挂式集装箱输送装置 | |
CN105236273A (zh) | 轮式汽车吊装机 | |
CN202609860U (zh) | 一种集装箱专用移箱机 | |
CN103669940A (zh) | 一种停车库升降机 | |
CN208856835U (zh) | 一种悬挂式构件运输车 | |
CN207433529U (zh) | 一种陶瓷坯干燥窑车 | |
CN2910681Y (zh) | 带液压吊具的铰接式拖拉机 | |
CN109823983A (zh) | 大行程液压升降架装置 | |
CN201647826U (zh) | 起重机用行走小车及具有该行走小车的手动双梁起重机 | |
CN205114887U (zh) | 手推式移动龙门架 | |
CN204057274U (zh) | 一种货物装卸装置 | |
CN103350959B (zh) | 起重运输车 | |
CN203728223U (zh) | 一种适用于斗轮堆取料机总装的支撑装置 | |
CN207016421U (zh) | 运输装置及货物运输系统 | |
CN103498418B (zh) | 挂篮组装件移位装置及施工方法 | |
CN210286531U (zh) | 一种钢卷摆渡轨道车 | |
CN209780366U (zh) | 门架式汽车无人搬运车 | |
CN203583366U (zh) | 挂篮组装件移位装置 | |
CN203306934U (zh) | 一种小型集装箱起重机 | |
CN202400597U (zh) | 具有移载功能的输送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530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50812 |
|
RGAV |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