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244357U - 立体式纸器的结合结构 - Google Patents

立体式纸器的结合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244357U
CN202244357U CN2011203361821U CN201120336182U CN202244357U CN 202244357 U CN202244357 U CN 202244357U CN 2011203361821 U CN2011203361821 U CN 2011203361821U CN 201120336182 U CN201120336182 U CN 201120336182U CN 202244357 U CN202244357 U CN 2022443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hesive film
binding face
integrated structure
paper
dimensio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33618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衡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lden Arrow Prin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lden Arrow Prin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lden Arrow Prin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lden Arrow Prin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2033618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2443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2443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24435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立体式纸器的结合结构,所述立体式纸器的结合结构包括可挠纸片、第一胶膜层及第二胶膜层,可挠纸片具有可折成立体形态的多条预折线及分别位于所述预折线旁侧的第一贴合面及第二贴合面,第一胶膜结合于第一贴合面,第二胶膜结合于第二贴合面,其中,第一胶膜层及第二胶膜层通过加热方式而结合。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立体式纸器的结合结构,可简化立体式纸器的结合方式,并保持纸片的结合定位;而且可提高纸片间的粘着速度及强度。

Description

立体式纸器的结合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纸制品,特别涉及一种立体式纸器的结合结构。
背景技术
对于产品的销售,外观包装也是消费者考虑的重点之一,尤其是包装盒的设计更是关系到产品的安全性。其可在运输时保持产品零件的定位,以维持产品的完整性;更可在展示产品时,增加消费者对产品的喜爱及青睐。
由于产品的包装盒表面经常局部印刷有图案,并结合二片以上的纸片来组合成所需的立体纸盒,用以分隔并承载产品零件,故现今立体纸盒的成型大多是利用不同的纸片相互折合成所需要的立体空间形态,而且大多是以粘合方式来结合二纸片;其实施方式是利用人力在二纸片之间贴附或涂布一粘胶,但此结合方式的粘着速度慢,且组设方式费时费力;再者,二纸片结合后仍易产生分离或滑移,致使包装盒的质量降低,影响产品的整体形象。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体式纸器的结合结构,以简化立体式纸器的结合方式,并保持纸片的结合定位;而且可提高纸片间的粘着速度及强度。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立体式纸器的结合结构,所述立体式纸器的结合结构包括:
一可挠纸片,其具有可折成立体形态的多条预折线及分别位于所述预折线旁侧的第一贴合面及第二贴合面;
一第一胶膜层,其结合于第一贴合面;以及
一第二胶膜层,其结合于第二贴合面;
其中,第一胶膜层及第二胶膜层通过加热方式而结合。
作为上述一种立体式纸器的结合结构的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可挠纸片包含一第一表面及相对于所述第一表面的一第二表面,且第一贴合面位于第一表面。
作为上述一种立体式纸器的结合结构的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贴合面位于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
作为上述一种立体式纸器的结合结构的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胶膜层还包含一第一热熔胶层,且第一热熔胶层设置于第一胶膜层及第一贴合面之间;所述第二胶膜层还包含一第二热熔胶层,且第二热熔胶层设置于第二胶膜层及第二贴合面之间。
作为上述一种立体式纸器的结合结构的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加热方式为高周波加热方式、超音波加热方式或红外线加热方式。
作为上述一种立体式纸器的结合结构的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胶膜层及第二胶膜层位于同一层, 第一胶膜层及第二胶膜层为热塑性塑料片层,且热塑性塑料片层为由聚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聚胺基甲酸酯或聚乙烯中的一种构成。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另一种立体式纸器的结合结构,所述立体式纸器的结合结构包括:
一第一可挠纸片,其包含将第一可挠纸片折成立体形态的至少一条预折线及位于所述预折线旁侧的一第一贴合面;
一第一胶膜层,其结合于第一贴合面;
一第二可挠纸片,其包含一第二贴合面;以及
一第二胶膜层,其结合于第二贴合面;
其中,第一胶膜层及第二胶膜层通过加热方式而结合。
作为上述另一种立体式纸器的结合结构的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可挠纸片包含一第一表面及相对于所述第一表面的一第二表面。
作为上述另一种立体式纸器的结合结构的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贴合面位于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
作为上述另一种立体式纸器的结合结构的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胶膜层还包含一第一热熔胶层,且第一热熔胶层设置于第一胶膜层及第一贴合面之间;所述第二胶膜层还包含一第二热熔胶层,且第二热熔胶层设置于第二胶膜层及第二贴合面之间。
作为上述另一种立体式纸器的结合结构的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可挠纸片包含一第三表面及相对于所述第三表面的一第四表面,第二贴合面位于第三表面或第四表面。
作为上述另一种立体式纸器的结合结构的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加热方式为高周波加热方式、超音波加热方式或红外线加热方式。
作为上述另一种立体式纸器的结合结构的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胶膜层及第二胶膜层位于同一层, 第一胶膜层及第二胶膜层为热塑性塑料片层,且热塑性塑料片层为由聚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聚胺基甲酸酯或聚乙烯中的一种构成。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相较于已知技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立体式纸器的结合结构,其可挠纸片在二相对结合的纸面上设置有胶膜(热塑性塑料片),并利用加热方式(如高周波加热方式或超音波加热方式)热熔胶膜,以结合待粘合的二纸面,据以折成立体形态,由于高周波加热方式或超音波加热方式的热熔速度快、结合时间短,且二胶膜结合后强度高,故可简化立体式纸器的结合方式,并提高纸片间的粘着速度及强度,借此保持纸片的结合定位;再者,该结合结构还可用于结合二片可挠纸片,以利于设计各式立体式纸器,并呈现多种空间形态,从而增加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式纸器的结合结构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式纸器的结合结构的组合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式纸器的结合结构的使用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式纸器的结合结构的另一使用形态;
图5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式纸器的结合结构另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式纸器的结合结构另一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式纸器的结合结构再一实施例。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可挠纸片-10;第一可挠纸片-10a;第二可挠纸片-10b;立体空间-100;立体空间-100a;第一表面-101;第一表面-101a;第三表面-101b;第二表面-102;第二表面-102a;第四表面-102b;预折线-11;第二贴合面-11b;第一预折线-111;第二预折线-112;第一贴合面-12;第一贴合面-12a;第二贴合面-13;
第一胶膜层-20;第一胶膜层-20a、20 a’;第一热熔胶层-21;第一热熔胶层-21a;
第二胶膜层-30;第二胶膜层-30a;第二热熔胶层-31;第二热熔胶层-31a。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的详细说明和附图说明如下,而附图与详细说明仅作为说明之用,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请参照图1至图3,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式纸器的结合结构的分解图、组合图及使用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立体式纸器的结合结构包括一可挠纸片10、一第一胶膜层20及一第二胶膜层30。
可挠纸片10为一纸质片体,其可为一白卡纸或具有任何图样的卡纸。所述可挠纸片10包含一第一表面101及相对于第一表面101的一第二表面102,且可挠纸片10具有可折成立体形态的多条预折线11及分别位于预折线11旁侧的一第一贴合面12及一第二贴合面13。预折线11包含有一第一预折线111及一第二预折线112,位于第一预折线111外侧的为第一贴合面12,位于第二预折线112外侧的则为第二贴合面13。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以二条预折线11来说明,第一贴合面12位于第一表面101,实施时,所述预折线11的数量及位置则是视设计需求设置,另一方面,第二贴合面13可位于与第一贴合面12同侧的第一表面101,或者,第二贴合面13位于与第一贴合面12不同侧的第二表面102。
第一胶膜层20结合于第一贴合面12,第二胶膜层30则是结合于第二贴合面13。第一胶膜层20还包含有一热熔胶层21,第一热熔胶层21设置于第一胶膜层20与第一贴合面12之间;同理,第二胶膜层30还包含有一第二热熔胶层31,第二热熔胶层31设置于第二胶膜层30与第二贴合面13之间,待经过热压合后,第一胶膜层20及第二胶膜层30即分别通过第一热熔胶层21及第二热熔胶层31而粘合于可挠纸片10上。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胶膜层20及第二胶膜层30为同一胶膜层,且该片胶膜覆盖于可挠纸片10的全部表面;实际实施时,第一胶膜层20及第一胶膜层30可分离设置,即,该胶膜层仅设置于第一贴合面12或第二贴合面13上,第一贴合面12及第二贴合面13之间则可不具有胶膜层。
再者,第一胶膜层20及第二胶膜层30为可利用高周波加热方式或超音波加热方式而热熔的热塑性塑料片层,如由聚氯乙烯(PVC)、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PET)、聚胺基甲酸酯(PU)或聚乙烯(PE)等材质的其中之一所构成。
第一胶膜层20及第二胶膜层30通过加热方式,例如,利用高周波加热方式或超音波加热方式,以热熔第一胶膜层20及第二胶膜层30,用以结合第一贴合面12及第二贴合面13,因此可挠纸片10即可折成立体形态,以形成有一立体空间100。
请另参照图4,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式纸器的结合结构的另一使用形态;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可挠纸片10具有多条预折线11,以待折合成一盒体。就该盒体来说,第一贴合面12及第二贴合面13位于该盒体的外表面,第一胶膜层20及第二胶膜层30通过加热方式 (高周波加热方式、超音波加热方式、或红外线加热方式),第一贴合面12及第二贴合面13即相互结合,据以成型为一盒体。
请续参照图5及图6,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式纸器的结合结构另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及使用示意图;本实施例立体式纸器的结合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结合二片可挠纸片,以折合构成立体形态。该结合结构包括一第一可挠纸片10a、一第一胶膜层20a、一第二可挠纸片10b及一第二胶膜层30a。第一可挠纸片10a及第二可挠纸片10b为纸质片体,第一胶膜层20a及第二胶膜层30a为可利用高周波加热方式热熔或超音波加热方式热熔的热塑性塑料片层,其结构及材质与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第一可挠纸片10a包含可将第一可挠纸片10a折成立体形态的至少一预折线及位于所述预折线旁侧的一第一贴合面12a,第一胶膜层20a结合于第一贴合面12a上。第一可挠纸片10a包含一第一表面101a及相对于第一表面101a的一第二表面102a,第一贴合面12a可设于第一表面101a上,也可位于第二表面102a上。第一胶膜层20a另包含有一第一热熔胶层21a,第一热熔胶层21a设置于第一胶膜层20a与第一贴合面12a之间。
第二可挠纸片10b包含一第三表面101b、相对于第三表面101b的一第四表面102b以及位于第三表面101b或第四表面101b的一第二贴合面11b,第二胶膜层30a包含有一第二热熔胶层31a,第二热熔胶层31a设置于第二胶膜层30a及第二贴合面11b之间,以使第二胶膜层30a结合于第二贴合面11b上。
同样地,第一胶膜层20a及第二胶膜层30a通过加热方式(高周波加热、超音波加热、或红外线加热),第一贴合面12a及第二贴合面11b即相互结合。据此,第一可挠纸片10a及第二可挠纸片10a即可折成立体形态并相互粘合,以形成有一立体空间100a。
请再参照图7,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式纸器的结合结构再一实施例;本实施例与前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可挠纸片10a的第一表面101a及第二表面102a分别结合有第一胶膜20a和第一胶膜20a’,第二表面102a可供再结合另一可挠纸片,以利于设计各式立体式纸器,并呈现多种空间形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其它运用本实用新型专利精神所作的等效变化等,均应同理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Claims (13)

1.一种立体式纸器的结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式纸器的结合结构包括:
一可挠纸片,其具有可折成立体形态的多条预折线及分别位于所述预折线旁侧的一第一贴合面及一第二贴合面;
一第一胶膜层,其结合于第一贴合面;以及
一第二胶膜层,其结合于第二贴合面;
其中,第一胶膜层及第二胶膜层通过加热方式而结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立体式纸器的结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挠纸片包含一第一表面及相对于所述第一表面的一第二表面,且第一贴合面位于第一表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立体式纸器的结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贴合面位于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立体式纸器的结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胶膜层还包含一第一热熔胶层,且第一热熔胶层设置于第一胶膜层及第一贴合面之间;所述第二胶膜层还包含一第二热熔胶层,且第二热熔胶层设置于第二胶膜层及第二贴合面之间。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立体式纸器的结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方式为高周波加热方式、超音波加热方式或红外线加热方式。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立体式纸器的结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胶膜层及第二胶膜层位于同一层,第一胶膜层及第二胶膜层为热塑性塑料片层,且热塑性塑料片层为由聚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聚胺基甲酸酯或聚乙烯中的一种构成。
7.一种立体式纸器的结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式纸器的结合结构包括:
一第一可挠纸片,其包含将第一可挠纸片折成立体形态的至少一条预折线及位于所述预折线旁侧的一第一贴合面;
一第一胶膜层,其结合于第一贴合面;
一第二可挠纸片,其包含一第二贴合面;以及
一第二胶膜层,其结合于第二贴合面;
其中,第一胶膜层及第二胶膜层通过加热方式而结合。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立体式纸器的结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挠纸片包含一第一表面及相对于所述第一表面的一第二表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立体式纸器的结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贴合面位于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立体式纸器的结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胶膜层还包含一第一热熔胶层,且第一热熔胶层设置于第一胶膜层及第一贴合面之间;所述第二胶膜层还包含一第二热熔胶层,且第二热熔胶层设置于第二胶膜层及第二贴合面之间。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立体式纸器的结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可挠纸片包含一第三表面及相对于所述第三表面的一第四表面,第二贴合面位于第三表面或第四表面。
12.如权利要求7至11中任一项所述立体式纸器的结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方式为高周波加热方式、超音波加热方式或红外线加热方式。
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立体式纸器的结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胶膜层及第二胶膜层为热塑性塑料片层,且热塑性塑料片层为由聚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聚胺基甲酸酯或聚乙烯中的一种构成。
CN2011203361821U 2011-09-08 2011-09-08 立体式纸器的结合结构 Expired - Lifetime CN2022443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3361821U CN202244357U (zh) 2011-09-08 2011-09-08 立体式纸器的结合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3361821U CN202244357U (zh) 2011-09-08 2011-09-08 立体式纸器的结合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244357U true CN202244357U (zh) 2012-05-30

Family

ID=461056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3361821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244357U (zh) 2011-09-08 2011-09-08 立体式纸器的结合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2443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54949B (zh) 可回收再利用的石头纸的制造方法
US10194723B2 (en) Compostable composite multipanel smartphone, tablet and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cover kits for consumer print personalization and structural customization
CN102333650B (zh) 用于包装物品的复合物和制造该复合物的方法
CN104553153A (zh) 质轻高阻隔耐刮擦彩色纸铝塑奶粉包装复合结构及方法
BR9611221A (pt) Laminado de embalagem e processo de produzir o mesmo
GB2483335A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recyclable mineral paper
CN201477224U (zh) 能立体成型的反光膜
US20130068652A1 (en) Decorative grass and packaging material formed of renewable or biodegradable polymer materials and methods for producing same
US20030113487A1 (en) Packaging laminate with embossed appearance, a method of embossing the packaging laminate and packaging containers produced from the packaging laminate
CN202244357U (zh) 立体式纸器的结合结构
CN204488144U (zh) 一种质轻高阻隔耐刮擦彩色纸铝塑奶粉包装复合结构
US20130081770A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eco-friendly inorganic paper
KR101552046B1 (ko) 자동 종이봉투 및, 자동 종이봉투 제조 방법, 제조 장치
CN102325652A (zh) 图形载体的层压体用膜及制备方法
CN202234294U (zh) 一种相框
JP3214336U (ja) 積層シート
CN206278382U (zh) 一种酒盒
CN206297215U (zh) 一种天然叶片制成的快递包装袋
WO2013145882A1 (ja) 包装シート、この包装シートを使用したシガレットパッケージ及びこのシガレットパッケージのためのアウタブランク
JP2019059502A (ja) ラベル付き容器の製造方法、及びインモールドラベル
CN210593183U (zh) 一种防水纸袋
CN214522519U (zh) 一种具有防护效果的文件夹用复合板
US8925223B2 (en) Laminated sheet construction with thermal adhesive surface and method for making same
CN213677650U (zh) 一种可折叠包装箱
KR101466732B1 (ko) 내용물 확인이 가능한 합지포장지 생산방법 및 그 합지포장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Guo Jiankuan

Inventor after: Huang Junhuang

Inventor before: Wang Henglong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INVENTOR; FROM: WANG HENGLONG TO: GUO JIANKUAN HUANG JUNHUANG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530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