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218171U - 交流整流电源的双向电流交错控制电路 - Google Patents

交流整流电源的双向电流交错控制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218171U
CN202218171U CN2011201865814U CN201120186581U CN202218171U CN 202218171 U CN202218171 U CN 202218171U CN 2011201865814 U CN2011201865814 U CN 2011201865814U CN 201120186581 U CN201120186581 U CN 201120186581U CN 202218171 U CN202218171 U CN 2022181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circuit
output
current
signal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18658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昌亚
洪光岱
汤能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n Pao Electronics Hui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n Pao Electronics Hui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n Pao Electronics Hui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n Pao Electronics Hui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2018658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2181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2181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21817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10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by using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ies [SMPS], i.e. efficient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sion e.g.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or reduction of losses in power supplies or efficient standby mod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8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for sector-wide applications
    • Y02P80/10Efficient use of energy, e.g. using compressed air or pressurized fluid as energy carrier

Landscapes

  • Rectifi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交流整流电源的双向电流交错控制电路。所述电路包括PFC控制电路单元、分相及死区时间控制电路、交流双向电流检测及控制电路等,所述交流双向电流检测及控制电路连接交流电源,根据检测到的交流电的正反向电流信号并交错输出的工频信号和高频PWM信号以及同步整流信号去控制驱动两只低频开关和两只高频PWM开关以及两只同步整流管工作;所述分相及死区时间控制电路接收PFC控制电路单元信号处理后输出给高频PWM驱动控制电路单元及同步整流驱动控制电路单元实现功率因数校正;二者使交流整流电源在具有高功率因数特性同时效率达到最高。本实用新型中交流双向电流检测及控制电路简洁可靠,成本低。

Description

交流整流电源的双向电流交错控制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和交流整流电源技术领域,具体是指能根据检测到的交流电的双向电流信号而交错输出工频信号和高频PWM信号以及同步整流信号去控制两只低频开关和两只高频PWM开关以及两只同步整流管工作,实现交流整流电源的有源功率因数校正和同步整流功能的一种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现有的交流整流电源一般采用整流桥整流,需要直流电压稳定且具有高功率因数则采用先将交流经整流桥整流再经BOOST升压变换后输出稳定直流,以上模式交流整流电源中最少有2个整流二极管导通损耗,占到总损耗的20%以上,为了提高功率因数和效率,出现了无整流桥且带功率因数校正功能的交流整流电源,能显著提高效率,但现有技术不能完全减少整流二极管导通损耗。 
申请号为200910150125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无桥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及其控制方法,该技术的关键附图如附图1、图2、图3所示,从附图1、图2中分析可以知道,开关S1、S2、S3、S4的由控制单元驱动,开关S1、S2、S3、S4有一个公共连接端,开关S1、S2、S3、S4的驱动信号都是以这个公共连接端为参考地,因此,可以确定,开关S1、S2可以是场效应管,也可以是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但开关S3、S4最好是用N沟道场效应管,用绝缘栅双极晶体管不合适,IGBT的工作特性决定了受控电流只能从集电极流向发射极,如IGBT内集成反向并联二极管,则反向电流经反向并联二极管流通,按图1、图2的连接方法,开关S3、S4用IGBT没有意义,仍然存在二极管的导通损耗,还不如直接用快速低正向压降的二极管,损耗更小。在工作电流比较大的情况下,场效应管的导通损耗比IGBT要高,在高温下,场效应管损耗还会增加,而IGBT会降低。另外,该申请中,电路不论工作在何种模式,至少有一个二极管串联在电路回路中。因此,申请号为200910150125的实用新型专利不能使效率达到最高,控制单元只能驱动共发射极的IGBT或共源极的场效应管,不能驱动不共发射极的IGBT或不共源极的场效应管。图3是该申请的控制单元实现在市电过零点设置死区时间并检测交流正负半周信号进而控制开关S3、S4的导通和关断功能的流程图,控制过程和控制电路均比较复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交流整流电源的双向电流交错控制电路, 该电路能够实现: 
(1)、根据检测到的交流电的双向电流信号产生交错输出的工频信号和高频PWM信号以及同步整流信号等时序逻辑信号,进而去控制驱动两只低频开关和两只高频PWM开关以及两只同步整流管交替工作,实现交流整流电源的有源功率因数校正和同步整流功能;
(2)、采用简单可靠的电路检测交流电的正反向电流信号,进而产生交替工作的控制开关之间需要的死区控制时间并根据实际需要来调整;
(3)、能隔离驱动多个发射极和控制电路地端不相连的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
(4)、能实现用一个电流检测输入端口检测交替工作的升压储能电感电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交流整流电源的双向电流交错控制电路,与交流整流电路连接用于驱动交流整流电路中的同步整流管及控制开关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PFC控制电路单元,具有电压信号反馈端VFB、电流信号反馈端ISNS、电源正端VC1、电源负端VE1、PWM信号输出端Gate,其接收输出电压检测电路、电流信号检测电路检测信号,处理后输出PWM信号给下述分相及死区时间控制电路;
分相及死区时间控制电路,接收上述PFC控制电路单元信号,进行正反相及延时处理后输出给高频PWM驱动控制电路单元及同步整流驱动控制电路单元;
交流双向电流检测及控制电路,输入端连接交流电源端AC1、AC2,用于检测交流电源方向,其输出端CA、CB同时连接高频PWM驱动控制电路单元、工频交错驱动控制电路单元及同步整流驱动控制电路单元,输出交错控制信号供三者控制使用;
高频PWM驱动控制电路单元,具有电源正输入端VC2、电源负输入端VE2、PWM信号输入端INA、INB和交错信号输入端FENA、FENB,其接收分相及死区时间控制电路、交流双向电流检测及控制电路信号,将信号调制成高频PWM信号后通过隔离输出端Gate1、Gate2输出控制交流整流电路中升压电路的两只控制开关管工作;
工频交错驱动控制电路单元,具有电源正输入端VC3、VC4,电源负输入端VE3、VE4和交错信号输入端FENA、FENB,其接收交流双向电流检测及控制电路信号处理后通过隔离输出端Gate3、Gate4输出与交流输入电源的工频同步的控制信号实现交错驱动交流整流电路中升压电路的另外两只低频控制开关管工作;
同步整流驱动控制电路单元,具有电源正端VC5、VC6,电源负端VE5、VE6,PWM信号输入端SIA、SIB和交错信号输入端SENA、SENB,其接收分相及死区时间控制电路、交流双向电流检测及控制电路信号,将信号调制成高频PWM信号后通过隔离输出端Gate5、Gate6 输出控制两只同步整流管工作;
输出电压检测电路,具有输出电压检测端VS、控制电路的电源地端GND、输出电压检测信号输出端SV;输出电压检测端VS和控制电路的电源地端GND分别与交流整流电路的输出端并联,用于检测交流整流电路的输出电压的变化,SV端输出至PFC控制电路单元的电压信号反馈端VFB,作为功率因数校正和稳定输出电压的一种调节信号;
电流信号检测电路,具有电流信号检测端CS,控制电路的电源地端GND,电流检测信号输出端IV,CS端和GND端连接交流整流电路中的电流检测电路单元,检测升压储能电感的电流信号,经电流信号检测电路内部电路限流、RC滤波电路滤除高频杂波后经IV端输出至PFC控制电路单元的电流信号侦测端ISNS,作为功率因数校正的一种控制信号和过流保护控制信号;
多路输出辅助电源电路单元,输入端连接交流电源端AC1、AC2将交流电源处理后输出多组相互独立的且与交流隔离的低压直流电压,为PFC控制电路单元、工频交错驱动控制电路单元、高频PWM驱动控制电路单元及同步整流驱动控制电路单元提供工作电源。
进一步的,所述高频PWM驱动控制电路单元的电源负输入端VE2与所述交流双向电流检测及控制电路的电源地GND连接,隔离输出端Gate1和Gate2作为整个电路的输出端G1、G2分别连接两只高频控制开关管栅极,交流双向电流检测及控制电路的电源地GND与两只高频控制开关管的发射极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工频交错驱动控制电路单元电源负端VE3、VE4分别与多路输出辅助电源电路单元的直流输出负端V2-、V3-连接并作为工频交错驱动控制电路的输出端G3-、G4-,与其隔离输出端G3+、G4+一起输出两组跟工频交流同步的控制信号去交错驱动两只低频控制开关管工作。 
进一步的,所述同步整流驱动控制电路单元电源负端VE5、VE6分别与多路输出辅助电源电路单元的直流输出负端V4-、V5-连接并作为双向电流交错控制电路的输出端G5-、G6-,与其隔离输出端G5+、G6+一起输出两组与整个电路的输出端G1、G2互为倒相的高频PWM信号交错驱动两只同步整流管工作。 
进一步的,所述输出端G3+、G3-和G4+、G4-输出的两组驱动信号和交流双向电流检测及控制电路的电源地GND不连接。 
优选的,所述交流双向电流检测及控制电路包括交流双向电流检测电路和工频交错控制信号形成电路。其中,所述交流双向电流检测电路包括电阻RA1、RA2、RA3、RB1、RB2、RB3及稳压二极管DA1、DB1;所述工频交错控制信号形成电路包括射极相连且接地 的三极管QA、QB;三极管QA、QB集电极分别作为交流双向电流检测及控制电路的输出端CA、CB,基极分别通过电阻RA3和RB3接地端GND;三极管QA基极还依次连接电阻RA2和RA1,电阻RA1另一端作为交流双向电流检测及控制电路的输入端VA,三极管QB基极依次连接电阻RB2和RB1,电阻RB1另一端作为交流双向电流检测及控制电路的输入端VB;稳压二极管DA1阴极连接电阻RA1与电阻RA2的交点,阳极接地端GND,稳压二极管DB1阴极连接电阻RB1、RB2交点,阳极接地端GND。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所述交流整流电源的双向电流交错控制电路能控制驱动两只低频开关和两只高频PWM开关以及两只同步整流管交替工作,实现交流整流电源的有源功率因数校正和同步整流功能,在保持交流整流电源高功率因数的同时使线路电压降低比较小,能够使效率达到最高;
2)、本实用新型所述电路通过驱动不带体内二极管的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及其反向并联的二极管实现同步整流,比采用场效应管实现同步整流的电路的效率更高;
3)、本实用新型只采用一个电流信号检测端就可实现两路交替工作的升压电路中的升压储能电感的电流检测,且用于检测交流电电流方向的检测判定电路以及交错工作的控制开关之间的死区时间控制的功能电路简洁可靠,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200910150125号专利申请所述的无桥PFC电路的原理示意图; 
图2是200910150125号专利申请所述无桥PFC电路另一实施例原理图;
图3是200910150125号专利申请所述无桥PFC电路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交流整流电源的双向电流交错控制电路原理框图;
图5是所述交流整流电源的双向电流交错控制电路的一种应用电路图;
图6是所述的交流整流电源的双向电流交错控制电路的另一种应用电路图;
图7是所述交流双向电流检测及控制电路的一种实施例的原理框图;
图8是所述的交流双向电流检测及控制电路的另一实施例的原理图;
图9是所述分相及死区时间控制电路的一种实施例的原理图;
图10是所述高频PWM驱动控制电路单元的一种实施例原理图;
图11是所述工频交错驱动控制电路单元的一种实施例原理图;
图12是所述同步整流驱动控制电路单元的一种实施例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 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交流整流电源的双向电流交错控制电路包括PFC控制电路单元、分相及死区时间控制电路、工频交错驱动控制电路单元、高频PWM驱动控制电路单元、同步整流驱动控制电路单元、多路输出辅助电源电路单元、交流双向电流检测及控制电路、输出电压检测电路及电流信号检测电路。电路整体对外端口包括交流输入端AC1、AC2,输出电压检测端VS、电流检测端CS,驱动输出端G1、G2、GND(电源地)、G3+、G3-、G4+、G4-、G5+、G5-、G6+、G6-。所述交流双向电流检测及控制电路通过输入端口AC1、AC2连接交流电源,根据检测到的交流电的正反向电流信号处理后分别通过输出端口G1、G2、GND(电源地)、G3+、G3-、G4+、G4-、G5+、G5-、G6+、G6-交错输出的工频信号和高频PWM信号以及同步整流信号去控制驱动两只低频开关和两只高频PWM开关以及两只同步整流管工作;所述分相及死区时间控制电路接收PFC控制电路单元信号处理后输出给高频PWM驱动控制电路单元及同步整流驱动控制电路单元实现功率因数校正;二者能够使交流整流电源在具有高功率因数特性同时效率达到最高。 
图5和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控制电路的两种较优的应用电路图。本实用新型应用于交流整流电路中,如图5,该交流整流电路由EMI滤波器、BOOST升压电感L1、L2、控制开关Q1-Q4、同步整流管Q5、Q6、整流二极管D1、D2、电流检测电路单元和滤波电容等。控制开关Q1和控制开关Q2采用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而控制开关Q3和控制开关Q4可以采用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也可以采用N沟道场效应管。同样,同步整流管可以采用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也可以采用N沟道场效应管。电流检测电路单元可以采用电阻,也可以采用电流互感器或者电流霍尔传感器。图6所示应用电路中取消了两个整流二极管。应用时,本实用新型所述电路输入端AC1、AC2跨接在交流电经EMI滤波器滤波后的火线(L)和零线(N)之间,输出端口G1、G2、GND分别连接控制开关Q1、Q2栅极,Q1、Q2源极接地GND。输出端口G3+、G3-、G4+、G4-分别连接控制开关Q3、Q4的栅极和和源极;G5+、G5-、G6+、G6-分别连接同步整流管Q5、Q6的栅极和和源极。CS端连接电路检测电路单元输出端;VS端连接交流整流电路的输出端检测输出电压。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交流双向电流检测及控制电路的一种实施例的原理框图,图8为图7进一步的电路原理图。所述交流双向电流检测及控制电路包括交流双向电流检测电路和工频交错控制信号形成电路。图8实施例中,交流双向电流检测电路由电阻RA1、RA2、RA3、RB1、RB2、RB3和稳压二极管DA1、DB1组成,工频交错控制信号形成电路由三极管QA、QB组成。三极管QA、QB集电极分别作为交流双向电流检测及控制电路的输出端 CA、CB,基极分别通过电阻RA3和RB3接地端GND;三极管QA基极还依次连接电阻RA2和RA1,电阻RA1另一端作为交流双向电流检测及控制电路的输入端VA,三极管QB基极依次连接电阻RB2和RB1,电阻RB1另一端作为交流双向电流检测及控制电路的输入端VB;稳压二极管DA1阴极连接电阻RA1与电阻RA2的交点,阳极接地端GND,稳压二极管DB1阴极连接电阻RB1、RB2交点,阳极接地端GND。上述电路只采用一个电流信号检测端就实现了两路交替工作的升压电路中的升压储能电感的电流检测,功能电路简洁可靠,具有较低的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交流整流电源的双向电流交错控制电路的交流输入端AC1、AC2跨接在交流电经EMI滤波器滤波后的火线(L)和零线(N)之间,当交流整流电源的工作电流由火线(L)流向零线(N)时,有微小部分电流从AC1经交流双向电流检测电路流向AC2,则双向电流交错控制电路内部的工频交错控制信号形成电路的输出端CA相对交流双向电流检测电路的控制地端GND为低电平,输出端CB相对交流双向电流检测电路的控制地端GND为高电平,则高频PWM驱动控制电路单元的使能端ENA、工频交错驱动控制电路单元使能端FENA、同步整流驱动控制电路单元使能端SENA都为低电平,而高频PWM驱动控制电路单元的使能端ENB、工频交错驱动控制电路单元使能端FENB、同步整流驱动控制电路单元使能端SENB都为高电平,所有使能端被设置为高电平有效,低电平禁止输出;所述的交流整流电源的双向电流交错控制电路的输出电压检测电路、电流信号检测电路、PFC控制电路单元实现PFC控制功能,PFC控制电路单元的Gate端输出脉冲进入分相及死区时间控制电路后分为有可控死区时间的两路互为倒相的PWM信号,PFC控制电路单元的Gate端输出正脉冲分配在分相及死区时间控制电路的DA端输出,而Gate端输出的负向脉冲经分相及死区时间控制电路反相后转换为正脉冲分配在分相及死区时间控制电路的DB端输出,DA端信号进入高频PWM驱动控制电路单元的信号输入端INA、INB,DB端信号进入同步整流驱动控制电路单元的信号输入端SIA、SIB,因此,在G1端输出相对GND端的PWM信号驱动控制开关Q1,在G5+端输出G1端反相且相对于G5-端的PWM信号驱动同步整流管Q5,在G3+端输出相对于G3-端的高电平驱动控制开关Q3饱和导通,而G2端相对GND端、G6+端相对于G6-端、G4+端相对于G4-端均为低电平,控制开关Q2、Q4,同步整流管Q6均处于关断状态。当交流整流电源的工作电流由零线(N)火线(L)流向火线(L)时,输出端CB相对于控制地端GND为低电平,输出端CA相对于控制地端GND为高电平,则在G2端输出相对GND端的PFC控制PWM信号驱动控制开关Q2,在G6+端输出G2端反相且相对于G6-端的PWM信号驱动同步整流管Q6,在G4+端输出相对于G4- 端的高电平驱动控制开关Q4饱和导通,而G1端相对GND端、G5+端相对于G5-端、G3+端相对于G3-端均为低电平,控制开关Q1、Q3,同步整流管Q5均处于关断状态。交流整流电源的双向电流交错控制电路实现了通过检测交流电流的方向去交错控制由储能升压电感L1、L2,控制开关管Q1、Q2、Q3、Q4,同步整流管Q5、Q6,电流检测电路单元为核心的两路升压整流电路实现功率因数校正和同步整流的功能,使交流整流电源具有高功率因数和高效率特性。 
所述分相及死区时间控制电路的一种实施例电路如图9所示,双输入与门IC2A作为输入信号缓冲,双输入或非门IC3A作为反相器将输入信号反相,IC2A和IC3A输出两路信号分别经电容C1、电阻R1和电容C2、电阻R2微分后输入双输入或非门IC3B,在IC3B的输出端得到的是对应输入信号上升沿和下降沿的负窄脉冲,然后输入到由双输入与门IC2D、电阻R3、电容C3组成的死区时间设置电路后由IC2D输出对应输入信号上升沿和下降沿的负窄脉冲,作为双输入与门IC2B和IC2C的一路输入信号,IC2B的另一输入端接输入信号,而IC2C的另一输入端接输入信号的反相信号,在IC2B的输出端DA和IC2C的输出端DB得到互为倒相且死区时间可设置的两路信号。 
所述高频PWM驱动控制电路单元的一种实施例电路如图10所示,双输入与门IC1A和IC1B实现对输入信号的使能控制,三极管Q1、Q2和Q3、Q4组成输出缓冲器。ENA和ENB的信号是互为倒相的,当ENA为高电平ENB为低电平时,输入端INA的PWM信号可以传送到Q1、Q2组成的输出缓冲器的输入端,经缓冲后在G2端输出,此时G1端输出低电平,反之,输入端INB的PWM信号在G1端输出,此时G2端输出低电平。 
所述工频交错驱动控制电路单元的一种实施例电路如图11所示,由光电耦合器FOPA和FOPB承担输入控制信号和功率开关的控制端的隔离,光电耦合器FOPA和FOPB的接收端输出信号分别经驱动器FA和FB缓冲放大后在G3+、G3-和G4+、G4-输出。输入端FENA和FENB的信号是互为倒相的,当FENA为高电平FENB为低电平时,G4+端输出高电平,G3+端输出低电平,反之,G3+端输出高电平,G4+端输出低电平。 
所述同步整流驱动控制电路单元的一种实施例电路如图12所示,和上述的工频交错驱动控制电路单元的一种实施例电路相比,多了输入信号的使能控制部分即双输入与门IC4A和IC4B,实现的功能是,输入端SENA和SENB的信号互为倒相,当SENA为高电平SENB为低电平时,G6+端输出将SIA端输入信号提高驱动能力的PWM信号,G5+端输出低电平,当SENB为高电平SENA为低电平时,G5+输出将SIB端输入信号提高驱动能力的PWM信号,G6+端输出低电平。 
辅助电源电路单元采用可输出5组相互独立的和交流隔离的低压直流电压源,为PFC控制电路单元、工频交错驱动控制电路单元、高频PWM驱动控制电路单元、同步整流驱动控制电路单元提供电源供应。多路输出辅助电源电路单元的输出直流电压的稳压控制是采用初级反馈控制,使得输出的相互独立的5组直流电压源比较稳定,相互之间的负载交叉调制影响很小,保证控制电路的稳定控制。 
电流信号检测端CS接电流检测电路单元,流过电感L1和电感L2的电流在正反向电流交错控制电路驱动由工频控制开关Q3、Q4和高频PWM控制开关Q1、Q2组成的4开关管桥路导向后,电感电流只能从电流检测电路单元的A点流向B点,因此,在电流检测电路单元检测出来的电流信号是按工频时序合成的双向交错工作的电感L1和电感L2的电流信号,此电流信号输入到电流信号检测端CS,经电流信号检测电路内部电路限流和滤除高频杂讯,作为PFC的一种控制信号和过流控制信号。 
输出电压检测电路的输出电压检测VS端检测交流整流电源的输出电压,作为PFC的又一种控制信号,确保其稳定输出电压。 
PFC控制电路单元可采用常用的PFC控制集成电路和必需的外围元件组成,PFC控制电路单元根据输出电压检测电路和电流信号检测电路所检测的电压信号SV和电流信号IV经内部电路处理输出PWM信号给高频PWM驱动控制电路单元和同步整流驱动控制电路单元,从而实现功率因数校正控制和同步整流控制。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案,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前提下,对本实用新型所做的任何微小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交流整流电源的双向电流交错控制电路,与交流整流电路连接用于驱动交流整流电路中的同步整流管及控制开关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PFC控制电路单元,具有电压信号反馈端VFB、电流信号反馈端ISNS、电源正端VC1、电源负端VE1、PWM信号输出端Gate,其接收输出电压检测电路、电流信号检测电路检测信号,处理后输出PWM信号给下述分相及死区时间控制电路;
分相及死区时间控制电路,接收上述PFC控制电路单元信号,进行正反相及延时处理后输出给高频PWM驱动控制电路单元及同步整流驱动控制电路单元;
交流双向电流检测及控制电路,输入端连接交流电源端AC1、AC2,用于检测交流电源方向,其输出端CA、CB同时连接高频PWM驱动控制电路单元、工频交错驱动控制电路单元及同步整流驱动控制电路单元,输出交错控制信号供三者控制使用;
高频PWM驱动控制电路单元,具有电源正输入端VC2、电源负输入端VE2、PWM信号输入端INA、INB和交错信号输入端FENA、FENB,其接收分相及死区时间控制电路、交流双向电流检测及控制电路信号,将信号调制成高频PWM信号后通过隔离输出端Gate1、Gate2输出控制交流整流电路中升压电路的两只控制开关管工作;
工频交错驱动控制电路单元,具有电源正输入端VC3、VC4,电源负输入端VE3、VE4和交错信号输入端FENA、FENB,其接收交流双向电流检测及控制电路信号处理后通过隔离输出端Gate3、Gate4输出与交流输入电源的工频同步的控制信号实现交错驱动交流整流电路中升压电路的另外两只低频控制开关管工作;
同步整流驱动控制电路单元,具有电源正端VC5、VC6,电源负端VE5、VE6,PWM信号输入端SIA、SIB和交错信号输入端SENA、SENB,其接收分相及死区时间控制电路、交流双向电流检测及控制电路信号,将信号调制成高频PWM信号后通过隔离输出端Gate5、Gate6输出控制两只同步整流管工作;
输出电压检测电路,具有输出电压检测端VS、控制电路的电源地端GND、输出电压检测信号输出端SV;输出电压检测端VS和控制电路的电源地端GND分别与交流整流电路的输出端并联,用于检测交流整流电路的输出电压的变化,SV端输出至PFC控制电路单元的电压信号反馈端VFB,作为功率因数校正和稳定输出电压的一种调节信号;
电流信号检测电路,具有电流信号检测端CS,控制电路的电源地端GND,电流检测信号输出端IV,CS端和GND端连接交流整流电路中的电流检测电路单元,检测升压储能电感的电流信号,经电流信号检测电路内部电路限流、RC滤波电路滤除高频杂波后经IV端输出至PFC控制电路单元的电流信号侦测端ISNS,作为功率因数校正的一种控制信号和过流保护 控制信号;
多路输出辅助电源电路单元,输入端连接交流电源端AC1、AC2将交流电源处理后输出多组相互独立的且与交流隔离的低压直流电压,为PFC控制电路单元、工频交错驱动控制电路单元、高频PWM驱动控制电路单元及同步整流驱动控制电路单元提供工作电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整流电源的双向电流交错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频PWM驱动控制电路单元的电源负输入端VE2与所述交流双向电流检测及控制电路的电源地GND连接,隔离输出端Gate1和Gate2作为整个电路的输出端G1、G2分别连接两只高频控制开关管栅极,交流双向电流检测及控制电路的电源地GND与两只高频控制开关管的发射极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整流电源的双向电流交错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工频交错驱动控制电路单元电源负端VE3、VE4分别与多路输出辅助电源电路单元的直流输出负端V2-、V3-连接并作为工频交错驱动控制电路的输出端G3-、G4-,输出端G3-、G4-与工频交错驱动控制电路单元的隔离输出端G3+、G4+一起输出两组跟工频交流同步的控制信号去交错驱动两只低频控制开关管工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整流电源的双向电流交错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整流驱动控制电路单元电源负端VE5、VE6分别与多路输出辅助电源电路单元的直流输出负端V4-、V5-连接并作为双向电流交错控制电路的输出端G5-、G6-,输出端G5-、G6-与同步整流驱动控制电路单元的隔离输出端G5+、G6+一起输出两组与整个电路的输出端G1、G2互为倒相的高频PWM信号交错驱动两只同步整流管工作。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交流整流电源的双向电流交错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端G3+、G3-和G4+、G4-输出的两组驱动信号和交流双向电流检测及控制电路的电源地GND不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交流整流电源的双向电流交错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双向电流检测及控制电路包括相互连接的交流双向电流检测电路和工频交错控制信号形成电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交流整流电源的双向电流交错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双向电流检测电路包括电阻RA1、RA2、RA3、RB1、RB2、RB3及稳压二极管DA1、DB1;所述工频交错控制信号形成电路包括射极相连且接地的三极管QA、QB;三极管QA、QB集电极分别作为交流双向电流检测及控制电路的输出端CA、CB,基极分别通过电阻RA3和RB3接地端GND;三极管QA基极还依次连接电阻RA2和RA1,电阻RA1另一 端作为交流双向电流检测及控制电路的输入端VA,三极管QB基极依次连接电阻RB2和RB1,电阻RB1另一端作为交流双向电流检测及控制电路的输入端VB;稳压二极管DA1阴极连接电阻RA1与电阻RA2的交点,阳极接地端GND,稳压二极管DB1阴极连接电阻RB1、RB2交点,阳极接地端GND。 
CN2011201865814U 2011-06-03 2011-06-03 交流整流电源的双向电流交错控制电路 Expired - Lifetime CN2022181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1865814U CN202218171U (zh) 2011-06-03 2011-06-03 交流整流电源的双向电流交错控制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1865814U CN202218171U (zh) 2011-06-03 2011-06-03 交流整流电源的双向电流交错控制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218171U true CN202218171U (zh) 2012-05-09

Family

ID=460173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1865814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218171U (zh) 2011-06-03 2011-06-03 交流整流电源的双向电流交错控制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218171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08876A (zh) * 2011-06-03 2011-10-05 天宝电子(惠州)有限公司 交流整流电源的双向电流交错控制电路
CN110809854A (zh) * 2017-07-07 2020-02-1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交流直流变换装置、电动机驱动控制装置、送风机、压缩机以及空调机
EP3641117A1 (en) * 2018-10-15 2020-04-22 Nidec Global Appliance Austria GmbH System for operating pfc elements in an interleaved manner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08876A (zh) * 2011-06-03 2011-10-05 天宝电子(惠州)有限公司 交流整流电源的双向电流交错控制电路
CN102208876B (zh) * 2011-06-03 2013-08-21 天宝电子(惠州)有限公司 交流整流电源的双向电流交错控制电路
CN110809854A (zh) * 2017-07-07 2020-02-1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交流直流变换装置、电动机驱动控制装置、送风机、压缩机以及空调机
CN110809854B (zh) * 2017-07-07 2021-04-0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交流直流变换装置、电动机驱动控制装置、送风机、压缩机以及空调机
EP3641117A1 (en) * 2018-10-15 2020-04-22 Nidec Global Appliance Austria GmbH System for operating pfc elements in an interleaved manner
WO2020078929A1 (en) * 2018-10-15 2020-04-23 Nidec Global Appliance Austria Gmbh System for operating pfc elements in an interleaved manner
US11888390B2 (en) 2018-10-15 2024-01-30 Secop Gmbh System for operating PFC elements in an interleaved manner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51233B (zh) 一种非隔离型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及其开关控制时序
CN104734520A (zh) 一种dc/dc转换器
CN102208876B (zh) 交流整流电源的双向电流交错控制电路
CN102299649B (zh) 电源变换器
CN202652059U (zh) 功率因数校正控制电路及包含其的功率因数校正装置
CN105576983A (zh) 一种谐振直流/直流变换器
CN103208849B (zh) 一种充电装置
CN103441683B (zh) 一种有源钳位正激电源电路
CN101854120A (zh) 一种高效率多功能反激变换器
CN105515377A (zh) 一种基于耦合电感和倍压电容的软开关高增益直流变换器
CN104218801A (zh) 一种非隔离型高增益dc/dc变换器
CN202218171U (zh) 交流整流电源的双向电流交错控制电路
CN110572041B (zh) 一种双有源全桥变流器的双边pwm加移相控制方法
CN105048850A (zh) 一种单级zvs型推挽式高频环节dc/ac变换器
CN105024580A (zh) 一种z源逆变器电感的svpwm调制方法
CN105207510A (zh) 一种三电平模块并联结构及并联方法
CN102684492B (zh) 一种高功率因数变换器
CN105471296B (zh) 逆变电路
CN204068702U (zh) 一种非隔离型高增益dc/dc变换器
CN106208726A (zh) 一种电压型Quasi‑Z‑Source AC‑AC变换器
CN102647100B (zh) 一种集成的Buck-flyback高功率因数变换器
CN202759643U (zh) Led电视及其背光驱动电路
CN109462334B (zh) Dc/dc双向逆变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CN202713148U (zh) 变换器及包含该变换器的功率因数校正装置
CN102097930A (zh) 抗直流电磁干扰的高效逆变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50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30821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