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202128U - 缝纫机 - Google Patents

缝纫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202128U
CN202202128U CN2011201626071U CN201120162607U CN202202128U CN 202202128 U CN202202128 U CN 202202128U CN 2011201626071 U CN2011201626071 U CN 2011201626071U CN 201120162607 U CN201120162607 U CN 201120162607U CN 202202128 U CN202202128 U CN 2022021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wing machines
drive motors
face
motor cover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16260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绪方孝宏
伊藤文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u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Ju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uki Corp filed Critical Juki Corp
Priority to CN20112016260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2021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2021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20212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缝纫机,在具备直接连接在缝纫机主轴上的驱动电机的直接驱动型缝纫机中,使覆盖驱动电机的电机盖内部容易露出。在缝纫机(10)中,在旋转自如地支撑缝纫机主轴的缝纫机头部(20)的一端,固定有与缝纫机主轴以同一轴心连接的驱动电机(15)。此外,在缝纫机头部(20)的一端侧,安装有覆盖固定于缝纫机头部(20)上的驱动电机(15)外表面的电机盖(30)。该电机盖(30)包括:后盖(30a),固定在缝纫机头部(20)上,并具备覆盖驱动电机(15)的背面侧的背面部(34);以及前盖(30b),设置为可自如地拆装到固定在缝纫机头部(20)上的上述后盖(30a),并具备覆盖驱动电机的正面侧的正面部(31)。

Description

缝纫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在缝纫机主轴上直接连接了驱动电机的直接驱动型缝纫机。 
背景技术
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示,已知有一种直接驱动型缝纫机,在该缝纫机的缝纫机头部上直接安装了使缝纫机主轴旋转的驱动电机,在该缝纫机头部上从竖直机体部的上部水平地延伸设置了臂部。 
在该缝纫机中,以作业人员侧作为缝纫机正面侧的情况下,在缝纫机头部设置有从竖直机体部的上部向左侧水平地延伸的臂部。此外,在竖直机体部的右侧面侧以位于臂部一端侧的方式配置驱动电机,该驱动电机被箱状的电机盖覆盖。在该电机盖的外部设置有手旋转滑轮,该滑轮在臂部的一端部侧固定在驱动电机的旋转轴上,并通过旋转该滑轮使驱动电机的旋转轴旋转。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告第201648724号说明书 
但是,在上述结构的缝纫机中,在缝制时,缝线从与驱动电机的旋转轴一同旋转的滑轮和电机盖之间进入电机盖内部,为了除去该缝线有时要拆下电机盖。 
这种情况下,在以往的结构中,由于驱动电机的轴沿着缝纫机头部的长度方向固定,因此,通过使电机盖整体沿着驱动电机的轴向相对于缝纫机头部向右侧移动而拆下,露出电机盖内部。而且,有时将滑轮相对于电机盖向右侧移动而拆下之后,再进行拆下电机盖的作业。对于在缝纫机的正面进行作业的作业人员来说,存在这些作业要花费时间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鉴于上述技术问题而做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缝纫机,在 具备直接连接在缝纫机主轴上的驱动电机的直接驱动型缝纫机中,能够容易地露出覆盖驱动电机的电机盖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缝纫机的一个方式采用如下结构,其具备:缝纫机头部,旋转自如地支撑缝纫机主轴;驱动电机,固定在上述缝纫机头部的一端,与上述缝纫机主轴以同一轴心连接;以及电机盖,配置在上述缝纫机头部的一端侧,覆盖被固定于上述缝纫机头部上的驱动电机的外表面,其中,上述电机盖包括:第一盖,固定在上述缝纫机头部上,具备至少覆盖上述驱动电机的外表面中的、上述驱动电机的背面侧的背面部;以及第二盖,设置为可自如地拆装到固定在上述缝纫机头部上的上述第一盖,具备至少覆盖除了上述背面之外的上述驱动电机的外表面中的、驱动电机的正面侧的正面部。 
本实用新型的缝纫机的一个方式所采用的结构为,所述第一盖在其内部具备对缝纫机进行驱动控制的控制基板。 
本实用新型的缝纫机的一个方式所采用的结构为,所述第一盖具备底面部,该底面部与所述背面部的下边部接合,并且在该驱动电机的下面侧覆盖所述驱动电机;所述第二盖具备上面部,该上面部与所述正面部的上边部接合,并且在该驱动电机的上面侧覆盖所述驱动电机。 
本实用新型的缝纫机的一个方式所采用的结构为,所述底面部固定在所述缝纫机头部上,并且具备可挂手指的挂指面,所述挂指面与配置有所述缝纫机头部的缝纫机工作台的顶板面相分离而靠近上方地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缝纫机的一个方式所采用的结构为,所述驱动电机的一端部固定在所述缝纫机头部的一端;在该驱动电机的另一端部设置有滑轮,所述滑轮与所述驱动电机以同一轴心连接,并且通过在覆盖所述驱动电机的另一端部的所述电机盖的一侧面部上形成的开口部,露出到外部;所述电机盖的一侧面部由第一侧面部和第二侧面部形成,该第一侧面部与所述第一盖的所述背面部接合,该第二侧面部与所述第二盖的所述正面部接合;在所述第一侧面部及第二侧面部,分别形成有分割所述开口部而形成的半圆形的缺口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在具备直接连接在缝纫机主轴上的驱动电机的直接驱动型缝纫机中,能够使覆盖驱动电机的电机盖内部容易露出。由此,作业人员对控制基板(包含主基板、过滤基板)的操作变得容易,维护或更换作业 容易。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缝纫机的概略结构的正视图。 
图2是示出该缝纫机的概略结构的后视图。 
图3是示出该缝纫机的概略结构的右侧视图。 
图4是示出在该缝纫机的电机盖的外部配置的滑轮部分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从缝纫机头部的正面侧观察该缝纫机的滑轮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该缝纫机的电机盖的立体图。 
图7是该电机盖的正视图。 
图8是该电机盖的右侧视图。 
图9是该电机盖的左侧视图。 
图10是构成该电机盖的后盖的立体图。 
图11是示出该电机盖的前盖的正面侧的立体图。 
图12是示出该电机盖的前盖的背面侧的立体图。 
图13是示出在该缝纫机中拆下前盖的状态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缝纫机 
15  驱动电机 
17  滑轮 
20  缝纫机头部 
20a  一侧面 
22a  正面 
22b  上表面 
21  缝纫机机座部 
22  竖直机体部 
23  缝纫机臂部 
30  电机盖 
30a  后盖(第一盖) 
30b  前盖(第二盖) 
31  正面部 
31a  缺口部 
31b、31c、33a  开口部 
32  上面部 
33  右侧面部 
34  背面部 
35 底面部 
36  第二侧面部 
37  第一侧面部 
38  散热部 
40  操作面板 
50  电源开关 
60  控制基板 
62  主基板 
64  过滤基板 
71、72、73、74  固定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图1~图3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缝纫机的概略结构的外观图。此外,由位于与缝纫机正面侧相对的位置上的作业人员使用该缝纫机10。 
缝纫机10是在缝纫机头部20一体地具备驱动电机15和电气附件的缝纫机,该缝纫机头部20设在缝纫机机座部21上,该缝纫机机座部21沿着未图示的缝纫机工作台的顶板面配置。缝纫机10具有:缝纫机头部20,配置在未图示的缝纫机工作台的上表面;电机盖30,固定在缝纫机头部20的一侧面(右侧面20a,并且收容驱动电机15及电气附件。 
缝纫机头部20具有:竖直机体部22,从缝纫机机座部21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直立设置;以及缝纫机臂部23,构成缝纫机头部20的上部,并从竖直 机体部22的上部延伸出,与缝纫机机座部21对置地配置。 
缝纫机机座部21及缝纫机臂部23从竖直机体部22的另一侧面(左侧面)延伸设置,从正面观察,缝纫机10的外形由缝纫机机座部21、竖直机体部22及缝纫机臂部23形成为大致“コ”字形。 
此外,在缝纫机臂部23内,缝纫机主轴(省略图示)沿着缝纫机臂部23的延伸方向转动自如地设置。该缝纫机主轴的前端部与在缝纫机臂部23的前端部23a配置的針上下机构(省略图示)连结。此外,在缝纫机头部20内,缝纫机主轴对旋梭机构、送布机构和送布调节机构等进行驱动,该旋梭机构在由旋转旋梭插穿到缝针的缝线上缠绕底线,该送布机构随着缝针的上下运动来输送作为針板上的被缝制物的布料,该送布调节机构对送布机构的送布量进行调节。此外,缝纫机主轴、旋梭机构、送布机构、送布调节机构等是众所周知的结构,省略图示。该缝纫机主轴与配设在电机盖30内的驱动电机15的旋转轴连结,通过驱动电机15的驱动而旋转。 
驱动电机15在缝纫机10中安装在缝纫机头部20的右端面,即竖直机体部22的一侧面(右侧面)20a的上部。驱动电机15配置在缝纫机臂部23的基端侧,将驱动电机15的旋转轴的一端部和缝纫机主轴的基端部连结而使驱动电机15的旋转轴与缝纫机主轴处于同一轴心。 
即,使驱动电机15的电机旋转轴和缝纫机主轴位于同一轴心上而将驱动电机15固定在缝纫机头部20的一侧面、即竖直机体部22的一侧面20a。此外,在该驱动电机15的电机旋转轴的另一端部16(参照图3)连结着滑轮17,滑轮17配置在电机盖30的外部。这些驱动电机15和滑轮17分别在缝纫机臂部23的一端侧,沿着缝纫机臂部23的延伸方向配置。 
该电机盖30形成与竖直机体部22的外部形状对应地形成的矩形箱状,并且,由热传导率高且散热性优良的材料,在此是压铸件形成。此外,如图3所示,电机盖30构成为能够分割为后盖30a和前盖30b。将在后面描述这些后盖30a和前盖30b的详细内容。 
电机盖30在内部收容驱动电机15,同时,作为电气附件收容控制基板(参照图6)60。该电机盖30覆盖驱动电机15的外表面,并且,覆盖竖直机体部22的一侧面(右侧面)20a和竖直机体部22的背面部的下部。 
电机盖30将竖直机体部22的正面22a及上表面22b、电机盖30的正面 部31及上面部32的外表面做成同一面,并安装在缝纫机头部20(详细地说是竖直机体部22)上。 
具体来说,如图2所示,电机盖30通过从背面部34侧插入到正面部31侧的螺钉等固定部件71,固定在缝纫机头部20的竖直机体部22的背面部。 
此外,如图3所示,电机盖30通过从电机盖30的右侧面部33侧向缝纫机头部20侧插入的螺钉等固定部件72,将电机盖30的底面部35固定在缝纫机头部20的底面部。此外,电机盖30的底面部35与背板部34的下边部正交地接合。 
如上所示,在缝纫机的前后方向上,通过固定部件71和在缝纫机左右方向即缝纫机头部20的长度方向上插入的固定部件72,电机盖30被固定在缝纫机头部20上。 
通过这些固定部件71、72,电机盖30牢固地固定在缝纫机头部20上。 
在电机盖30的正面部31,设有进行缝纫机动作的各设定的操作面板40和电源开关50。 
此外,在电机盖30上,在正面部31形成有缺口部31a,在该缺口部31a内配置有反向送布杆80,该反向送布杆80转动自如地安装在竖直机体部22的一侧面20a上。 
如图4所示,在电机盖30的右侧面部33,从形成在右侧面部33的圆形的开口部33a内突出地配置有滑轮17。 
电机盖30的正面部31的右侧上部、即位于滑轮17侧方的右侧面部33和正面部31的结合部分,形成缺口的形状。 
该结合部分位于比缝纫机头部20正面更靠近背面侧的位置。具体来说,在右侧面部33,相对于在背面侧覆盖滑轮17的半周的第1右侧面部(以下,称作“第1侧面部”)37,在正面侧覆盖滑轮17的半周的第2右侧面部(以下,称作“第2侧面部”)36朝向缝纫机头部20的左侧面侧倾斜。此外,如后述,该电机盖30是由后盖30a和前盖30b的两个部件形成的,右侧面部33中的第2侧面部36是前盖30b的一部分,第1侧面部37是后盖30a的一部分。 
通过该结合部分,具体而言通过位于比滑轮17更靠近正面侧的位置的第2侧面部36,如图5所示,能够从位于与缝纫机头部20的正面对置的位置上 的作业人员的位置,通过目视确认到滑轮17。此外,作业人员能够沿着第2侧面部36的坡度伸出胳膊使滑轮17旋转。 
图6~图9所示的控制基板60对缝纫机进行驱动控制,其配设在电机盖30的内部。 
控制基板60具有缝纫机控制电路,并且具备配设面积较大的主基板62和同主基板62相比配置面积较小的子基板64。此外,子基板64是用于除去向主基板62提供的供给电压中的杂波的过滤基板64,下面,将子基板64称作过滤基板62来进行说明。 
电机盖30能够分割为:具备图10所示的控制基板60的后盖(第一盖)30a,以及图11及图12所示的前盖(第二盖)30b。 
如图10所示,后盖30a至少覆盖被固定在缝纫机头部20的一侧面(右侧面)20a上的驱动电机15的外表面中的驱动电机15的背面侧,并且具备后视时呈L字形的背面部34。该背面部34是电机盖30a的背面部34,利用该背面部34的右侧部分和底面部35,从背面侧和底面侧覆盖驱动电机15。这样,后盖(第一盖)30a具备与背面部34的下边部接合,并且在该驱动电机15的下面侧覆盖驱动电机15的底面部35。此外,后盖30a利用背面部34的左侧部分和与该左侧部分的外边缘正交地设置的面部39a、39b、39c、39d,覆盖竖直机体部22的背面部的下部。面部39c和上面部32a的正面侧的边缘部配置在沿缝纫机头部20的背面的位置。 
在后盖30a上,背面部34和底面部35通过插入到各自形成的螺纹孔303、304中的固定部件71、72,被固定在缝纫机头部20上。因此,电机盖30只通过后盖30a被固定在缝纫机头部20(详细地说,是缝纫机头部20的竖直机体部22)上。 
如图4及图10所示,在该背面部34、面部39b和上面部32a的外表面设有凹凸形状的散热部(散热片)38。此外,在后盖30a的背面部34的内表面,在整个面上安装了主基板62。主基板62发出的热量通过该散热部38向电机盖30外部发散,主基板62被冷却。此外,在与后盖30a的右边部接合的第1侧面部37的内表面,安装有过滤基板64。如上所示地在后盖30a的内表面,在确保驱动电机15及驱动电机15的下方空间的同时,安装有各基板62、64。即,后盖(第一盖)30a在其内部具备对缝纫机进行驱动控制的控制基板60(主 基板62和过滤基板64)。 
此外,后盖30a的底面部35形成为配置在比竖直机体部22的底面、即缝纫机头部的底面还靠上方的板状。该后盖30a的底面部35与载置了缝纫机头部20的缝纫机工作台的顶板面(图1所示的机座部21的上表面高度)之间,形成空间S。后盖30a的底面部35的外表面是大致平坦的面,起到作业人员挂手指的挂指面35a的作用。即,底面部35固定在缝纫机头部20上,并且具备与配置有缝纫机头部20的缝纫机工作台的顶板面相分离而靠近上方地设置且可挂手指的挂指面35a。利用该挂指面35a能够容易举起缝纫机10自身,能够容易进行缝纫机10的缝纫机安装。能够分别从缝纫机正面侧、缝纫机背面侧及缝纫机右面侧利用该挂指面35a。此外,该挂指面35a的形状不限定于平面,也可以是适合于容易挂住手指的形状的凹凸状的面。 
前盖30b装卸自如地安装在该后盖30a上。若从该前盖30b拆下后盖30a,则前盖30a的内部沿缝纫机头部20的背面的部位露出。 
前盖30b至少覆盖驱动电机15的外表面中除了驱动电机背面以外的、驱动电机15及电气附件的前面侧。在此,前盖30b具备正面部31和与正面部31的上边部接合的上面部32b。该上面部32b与后盖30a的上面部32a一起构成电机盖30的上面部32。前盖30b除了覆盖驱动电机15及电气附件(控制基板60)的前面侧之外,还覆盖驱动电机15及电气附件(控制基板60)的上面侧。这样,前盖(第二盖)30b具备与正面部31的上边部接合,并且在该驱动电机15的上面侧覆盖驱动电机15的上面部32a。 
此外,用后盖30a和前盖30b分割了电机盖30的右侧面部33。具体来说,由后盖30a的第1侧面部37和前盖30b的第2侧面部36形成右侧面部33。在这些第1侧面部37、第2侧面部36上,分别形成有分割开口部33a而形成的半圆状的缺口部(参照图10~图12)。这些缺口部分别覆盖滑轮17的小径部17b(参照图4及图13)的半周。即,驱动电机15的一端部固定在缝纫机头部20的一端,在该驱动电机15的另一端部16设置有滑轮17,该滑轮17与驱动电机15以同一轴心连接,并且通过在覆盖驱动电机15的另一端部16的电机盖30的右侧面部(一侧面部)33上形成的开口部33a,露出到外部。另外,电机盖30的右侧面部(一侧面部)33由与后盖(第一盖)30a的背面部接合的第一右侧面部(第一侧面部)37、以及与前盖(第二盖)30b的正面部31接合 的第二右侧面部(第二侧面部)36形成,在第一右侧面部(第一侧面部)37及第二右侧面部(第二侧面部)36,分别形成有分割开口部33a而形成的半圆形的缺口部。由此,滑轮17成为在电机盖30的外部露出大径部17a(参照图4)的状态下,在该大径部17a上连接的小径部17b被后盖30a及前盖30b覆盖的结构。因此,能够防止缝线卷绕在旋转的滑轮17上而进入电机盖30内,同时能够加大大径部17a的外径。 
在前盖30b的正面部31,同操作面板10一起向前面侧露出地设置有电源开关50。如图11及图12所示,操作面板40具备:面板基板42,配置有LCD、开关及蜂鸣器等;以及面板盖44,安装在面板基板42的前面侧,在前盖30b的正面部31露出于外部。面板盖44具备对面板基板42的开关进行开闭操作的按钮部。 
此外,操作面板40安装成对形成在前盖30b的正面部31上的面板用开口部31b进行封闭。面板用开口部31b形成为比操作面板40的外形小。在该面板用开口部31b,从前面侧重叠配置面板基板42和面板盖44。此外,在面板用开口部31b的开口边缘部形成的螺纹孔中,从正面部31的背面侧插入的自攻螺钉等固定部件46,通过面板基板42被固定在面板盖44上。 
电源开关50进行缝纫机的主电源的开闭,通过形成在正面部31上的开口部31c(参照图1、图11及图12)在缝纫机正面侧露出。 
如此地,由于操作面板40及电源开关50设置在电机盖30的正面部31即缝纫机正面侧,能够提高位于缝纫机正面侧的作业人员的操作性。 
在前盖30b的正面部31中的、缝纫机头部侧的边缘部的下部形成的缺口部31a内,配置有反向送布杆80。反向送布杆80通过用户的手动操作将基于送布机构(省略图示)的送布方向切换成正方向或反方向。该反向送布杆80从该缺口部31a内向外侧延伸设置。 
在图11及图12所示的前盖30b中,在上面部32b的背面侧的两端部形成螺纹孔301,在正面部31的下端部形成螺纹孔302。通过插入到这些螺纹孔301、302中的螺钉等固定部件73、74(参照图6),前盖30b从上方及前方装卸自如地安装在后盖30a上。 
由此,作业人员在位于缝纫机正面的同时,拆下固定部件73、74(参照图6),从后盖30a上取下前盖30b,如图13所示地能够在缝纫机正面容易地 露出电机盖30的内部。此时,在滑轮17中,缝纫机正面侧的一半露出,所以不必拆下滑轮17自身,就使电机盖30的内部在缝纫机正面侧露出。因此,即使在缝线进入电机盖30内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去除。 
此外,由于沿着后盖30a的内面安装了主基板62及过滤基板64这样的控制基板60,所以仅通过拆下前盖30b,就在缝纫机正面、即作业人员侧露出控制基板60。此时,连接到电源开关50、控制基板60的布线也朝作业人员侧露出。 
由此,不必拆下滑轮17及电机盖30整体,仅通过拆下前盖30b,就能容易实现对控制基板60的操作、以及对控制基板60或电源的布线的操作,作业人员对控制基板60的维护或更换作业变得容易。 
此外,前盖30b中的螺纹孔301、302是沿缝纫机长度方向的较长的长孔。因此,通过固定部件73、74将前盖30b安装到在缝纫机头部20的竖直机体部22固定的后盖30a上时,能够进行前盖30b中的缝纫机长度方向的位置调整。由此,能够在竖直机体部22的正面22a上邻接配置前盖30b,能够良好地保持缝纫机10的外观。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缝纫机10中,在缝纫机头部20的一侧面20a上安装着旋转轴与缝纫机主轴处于同一轴心的驱动电机15。 
即,在缝纫机10中,在缝纫机头部20自身上不必形成用于安装驱动电机15的凹部,直接安装了驱动电机15。 
由此,不降低缝纫机头部20自身的刚性,就实现了直接驱动型缝纫机。 
再者,由于在覆盖驱动电机15的电机盖30内安装着控制基板60等电气附件,因此,能够实现缝纫机10的小型化。即,在缝纫机工作台上设置缝纫机10时,除了缝纫机10的设置之外,不需要进行将驱动电机或控制箱配置在缝纫机工作台的下部的作业。 
即,控制基板60等电气附件被安装在设置于缝纫机头部20的电机盖30上。所以,不需要加工缝纫机头部20自身而形成用于配置电气附件(在此是控制基板60)的空间,能够在缝纫机10上一体地具备电气附件。 
由此,在缝纫机头部20内不配置电气附件,因此,在确保了缝纫机头部20内的各驱动机构所使用的润滑油的密闭性的状态下,能够实现与驱动电机一同组装了电气附件的缝纫机。 
此外,电机盖30可以将后盖30a和前盖30b组装成一体,作为一个单元使用。因此,当安装到缝纫机头部20时,可以事先组装电机盖30之后,再安装在缝纫机头部20上,不需要将后盖30a安装在缝纫机头部20之后再安装前盖30b,能够提高组装性。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缝纫机,是在具备直接连接在缝纫机主轴上的驱动电机的直接驱动型缝纫机中,具有能够容易地露出覆盖驱动电机的电机盖内部的效果,作为直接驱动型缝纫机而有用。 

Claims (5)

1.一种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缝纫机头部,旋转自如地支撑缝纫机主轴;
驱动电机,固定在所述缝纫机头部的一端,与所述缝纫机主轴以同一轴心连接;以及
电机盖,配置在所述缝纫机头部的一端侧,覆盖被固定于所述缝纫机头部上的驱动电机的外表面,其中,
所述电机盖包括:
第一盖,固定在所述缝纫机头部上,具备至少覆盖所述驱动电机的外表面中的、所述驱动电机的背面侧的背面部;以及
第二盖,设置为可自如地拆装到固定在所述缝纫机头部上的所述第一盖,具备至少覆盖除了所述背面之外的所述驱动电机的外表面中的、驱动电机的正面侧的正面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盖在其内部具备对缝纫机进行驱动控制的控制基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盖具备底面部,该底面部与所述背面部的下边部接合,并且在该驱动电机的下面侧覆盖所述驱动电机;
所述第二盖具备上面部,该上面部与所述正面部的上边部接合,并且在该驱动电机的上面侧覆盖所述驱动电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面部固定在所述缝纫机头部上,并且具备可挂手指的挂指面,所述挂指面与配置有所述缝纫机头部的缝纫机工作台的顶板面相分离而靠近上方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电机的一端部固定在所述缝纫机头部的一端;
在该驱动电机的另一端部设置有滑轮,所述滑轮与所述驱动电机以同一轴心连接,并且通过在覆盖所述驱动电机的另一端部的所述电机盖的一侧面部上形成的开口部,露出到外部;
所述电机盖的一侧面部由第一侧面部和第二侧面部形成,该第一侧面部与所述第一盖的所述背面部接合,该第二侧面部与所述第二盖的所述正面部接合;
在所述第一侧面部及第二侧面部,分别形成有分割所述开口部而形成的半圆形的缺口部。
CN2011201626071U 2011-05-20 2011-05-20 缝纫机 Expired - Lifetime CN2022021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1626071U CN202202128U (zh) 2011-05-20 2011-05-20 缝纫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1626071U CN202202128U (zh) 2011-05-20 2011-05-20 缝纫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202128U true CN202202128U (zh) 2012-04-25

Family

ID=459662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1626071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202128U (zh) 2011-05-20 2011-05-20 缝纫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20212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20010A (zh) * 2012-06-22 2012-10-10 新杰克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体式绷缝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20010A (zh) * 2012-06-22 2012-10-10 新杰克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体式绷缝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81648B (zh) 独立驱动旋转式自动缝纫设备的下机头
CN104251372A (zh) 支架装置
CN202202128U (zh) 缝纫机
CN104791275A (zh) 用于电风扇的摇头机构和具有其的电风扇
JP2010115359A (ja) ミシンの釜駆動機構
JP2009273846A (ja) 工業用ミシンの駆動装置
CN104251370B (zh) 电子设备及其支架装置
CN101418498B (zh) 梭机构和缝纫机
EP1889957B1 (en) Full rotary hook
CN202202123U (zh) 电气附件一体型缝纫机
CN207987479U (zh) 自润滑多功能电子花样缝纫机
JP4830385B2 (ja) ミシン
CN211112533U (zh) 一种服装生产使用的打边装置
CN209798099U (zh) 一种用于真空镀膜机的工件放置架
JP2014105416A (ja) 刺繍枠移送装置及びミシン
CN220413702U (zh) 一种可适用于不同勾线器的摇臂结构
JP2010227218A (ja) ミシン
CN205999660U (zh) 洗衣机
JP4218008B2 (ja) 遊技機
JP3218524U (ja) 筐体内に糸設置構造を備えるミシン
US8967060B2 (en) Sewing machine
CN207264080U (zh) 舞台摄像机滤光组件的滤光结构
CN210010731U (zh) 直排刀库及数控机床
CN210506764U (zh) 一种模板机
CN108019835A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425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