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199424U - 静电除尘器 - Google Patents

静电除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199424U
CN202199424U CN2011202938314U CN201120293831U CN202199424U CN 202199424 U CN202199424 U CN 202199424U CN 2011202938314 U CN2011202938314 U CN 2011202938314U CN 201120293831 U CN201120293831 U CN 201120293831U CN 202199424 U CN202199424 U CN 2021994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st
frequency
removing device
dust removing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29383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孔春林
张德轩
任燕
朱继保
周益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TEAM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TEAM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TEAM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TEAM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2029383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1994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1994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19942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静电除尘器,其使用过程中,带有粉尘的气流经所述进气口通入所述壳体内部,大量的粉尘在高压电场的作用下被所述第一高频除尘装置吸附并清扫至所述灰斗内,从而使得气流内的粉尘浓度大大下降,然后气流依次流经各工频除尘装置,并由各工频除尘装置依次将粉尘吸附并清扫至所述灰斗内,而后气流通入所述第二高频除尘装置处,并由所述第二高频除尘装置对气流内的残余粉尘进行吸附处理,并将完成处理后的气流经所述出气口排至外部环境中。所述静电除尘器通过在各工频除尘装置的两端各设置一个高频除尘装置,大大提高了所述静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并使其除尘效果更好。

Description

静电除尘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静电除尘器。
背景技术
为了应对高污染带来的环境问题,国家对粉尘排放浓度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的要求。为了实现粉尘更低浓度的排放,企业需要性能更好的除尘设备。现有的生产过程中,除尘设备有很多种,静电除尘器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粉尘处理设备,多被用于对火力发电厂等能源工业企业的日常生产中所产生的粉尘进行处理。
在静电除尘器的工作过程中,其利用非均匀高压电场使得气流中的粉尘带电,进而依靠静电吸附力实现空气与粉尘的分离。而随着生产强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静电除尘器的使用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现有的静电除尘器,其内部具有若干除尘装置,各个除尘装置所采用的电厂配置方式基本相同,且运行方式基本一致,虽然该种结构的静电除尘器能够满足能源企业的基本除尘需要,但是由于其各除尘装置的除尘过程中的工作方式较为单一,导致所述静电除尘器的整体除尘效率较低,除尘效果较差。
因此,如何提高静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并使其除尘效果更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静电除尘器,该静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更高,除尘效果更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静电除尘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两侧分别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若干灰斗;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若干工频除尘装置,各所述工频除尘装置自所述进气口至所述出气口依次排列;
位于首位的工频除尘装置与所述进气口之间设置有第一高频除尘装置,位于末位的所述工频除尘装置与所述出气口之间设置有第二高频除尘装置;
所述第一高频除尘装置以及所述第二高频除尘装置分别与位于所述壳体外部的高频电源相连接,各所述工频除尘装置分别与位于所述壳体外部的工频电源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高频除尘装置的顶部设置有贯穿所述第二高频除尘装置的主动轴,所述主动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主链轮,且所述主动轴的轴线的延伸方向与气流通过方向相一致;
所述第二高频除尘装置的底部设置有贯穿所述第二高频除尘装置的从动轴,所述从动轴的两端设置有从链轮,且所述从动轴的轴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主动轴的轴线的延伸方向相一致;
所述主链轮与所述从链轮间连接有链条,所述链条具体为两条,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高频除尘装置的两侧;
两所述链条之间设置有若干沿竖直方向排列的收尘极板,相邻两排收尘极板之间设置有若干电晕线;
所述第二高频除尘装置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收尘极板相接触的旋转刷;
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主动轴相连的第一驱动装置以及与所述旋转刷相连的第二驱动装置。
优选地,所述主动轴的外部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密封底座和密封压盖,且所述密封底座和所述密封压盖具体通过贯穿所述密封底座和所述密封压盖的螺栓固定于所述壳体上。
优选地,所述密封底座与所述主动轴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压盖与所述主动轴之间的缝隙内具有密封填料。
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均具体为电机,且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转动方向相反。
优选地,所述旋转刷上的刷毛具体为弯曲刷毛。
优选地,所述第一高频除尘装置以及各所述工频除尘装置的内部设置有若干收尘极板,所述收尘极板沿水平方向依次排布,且相邻两块所述收尘极板之间具有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内设置有若干电晕线。
优选地,所述电晕线具体为芒刺型电晕线。
优选地,所述进气口的内侧具有扩散段,所述扩散段内设置有进口气流分布板,所述出气口的内侧具有收缩段,所述收缩段内设置有出口气流分布板。
优选地,所述壳体的外部设置有温度计和压力计,且各所述高频电源、各所述工频电源、所述温度计以及所述压力计均与外部除尘工控机相连。
相对上述背景技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静电除尘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两侧分别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若干灰斗;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若干工频除尘装置,各所述工频除尘装置自所述进气口至所述出气口依次排列;位于首位的工频除尘装置与所述进气口之间设置有第一高频除尘装置,位于末位的所述工频除尘装置与所述出气口之间设置有第二高频除尘装置;所述第一高频除尘装置以及所述第二高频除尘装置分别与位于所述壳体外部的高频电源相连接,各所述工频除尘装置分别与位于所述壳体外部的工频电源相连接。使用过程中,带有粉尘的气流经所述进气口通入所述壳体内部,大量的粉尘在高压电场的作用下被所述第一高频除尘装置吸附并清扫至所述灰斗内,从而使得气流内的粉尘浓度大大下降,然后气流依次流经各工频除尘装置,并由各工频除尘装置依次将粉尘吸附并清扫至所述灰斗内,而后气流通入所述第二高频除尘装置处,并由所述第二高频除尘装置对气流内的残余粉尘进行吸附处理,并将完成处理后的气流经所述出气口排至外部环境中。所述静电除尘器通过在各工频除尘装置的两端各设置一个高频除尘装置,大大提高了所述静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并使其除尘效果更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二高频除尘装置的顶部设置有贯穿所述第二高频除尘装置的主动轴,所述主动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主链轮,且所述主动轴的轴线的延伸方向与气流通过方向相一致;所述第二高频除尘装置的底部设置有贯穿所述第二高频除尘装置的从动轴,所述从动轴的两端设置有从链轮,且所述从动轴的轴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主动轴的轴线的延伸方向相一致;所述主链轮与所述从链轮间连接有链条,所述链条具体为两条,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高频除尘装置的两侧;两所述链条之间设置有若干沿竖直方向排列的收尘极板,相邻两排收尘极板之间设置有若干电晕线;所述第二高频除尘装置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收尘极板相接触的旋转刷;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主动轴相连的第一驱动装置以及与所述旋转刷相连的第二驱动装置。工作过程中,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所述主动轴转动,并通过所述主链轮带动所述链条转动,所述链条通过从链轮张紧,气流中的粉尘在所述电晕线形成的高压电场作用下吸附于所述收尘极板上,所述收尘极板在所述链条的带动下移动至所述旋转刷处,并由所述旋转刷将附着于所述收尘极板上的粉尘清扫至所述灰斗内。该第二高频除尘装置能够对气流内的粉尘进行高效处理,以保证通入大气内的气流更加纯净,并使得所述静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和除尘效果得以相应提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静电除尘器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第二高频除尘装置平行于气流方向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剖视图;
图4为图1中第二高频除尘装置垂直于气流方向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工频除尘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静电除尘器,该静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更高,除尘效果更好。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静电除尘器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静电除尘器,包括壳体1,壳体1的两侧分别具有进气口11和出气口12,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若干灰斗13;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若干工频除尘装置14,各工频除尘装置14自进气口11至出气口12依次排列;位于首位的工频除尘装置14与进气口11之间设置有第一高频除尘装置15,位于末位的工频除尘装置14与出气口12之间设置有第二高频除尘装置16;第一高频除尘装置15以及第二高频除尘装置16分别与位于壳体1外部的高频电源22相连接,各工频除尘装置14分别与位于壳体1外部的工频电源21相连接。使用过程中,带有粉尘的气流经进气口11通入壳体1内部,大量的粉尘在高压电场的作用下被第一高频除尘装置15吸附并清扫至灰斗13内,从而使得气流内的粉尘浓度大大下降,然后气流依次流经各工频除尘装置14,并由各工频除尘装置14依次将粉尘吸附并清扫至灰斗13内,而后气流通入第二高频除尘装置16处,并由第二高频除尘装置16对气流内的残余粉尘进行吸附处理,并将完成处理后的气流经出气口12排至外部环境中。所述静电除尘器通过在各工频除尘装置的两端各设置一个高频除尘装置,大大提高了所述静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并使其除尘效果更好。
应当指出,上述工频除尘装置14的数量并不局限于图1中所示的两个,只要是能够满足所述静电除尘器的实际使用需要均可。
请参考图2、图3和图4,图2为图1中第二高频除尘装置平行于气流方向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剖视图;图4为图1中第二高频除尘装置垂直于气流方向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进一步地,第二高频除尘装置16的顶部设置有贯穿第二高频除尘装置16的主动轴161,主动轴16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主链轮1611,且主动轴161的轴线的延伸方向与气流通过方向相一致;第二高频除尘装置16的底部设置有贯穿第二高频除尘装置16的从动轴162,从动轴162的两端设置有从链轮1621,且从动轴162的轴线的延伸方向与主动轴161的轴线的延伸方向相一致;主链轮1611与从链轮1621间连接有链条163,链条163具体为两条,且分别位于第二高频除尘装置16的两侧;两链条163之间设置有若干沿竖直方向排列的收尘极板164,相邻两排收尘极板164之间设置有若干电晕线165;第二高频除尘装置16的底部设置有与收尘极板164相接触的旋转刷166;壳体1上设置有与主动轴161相连的第一驱动装置1612以及与旋转刷166相连的第二驱动装置1661。工作过程中,第一驱动装置1612驱动主动轴161转动,并通过主链轮1611带动链条163转动,链条163通过从链轮1621张紧,气流中的粉尘在电晕线165形成的高压电场作用下吸附于收尘极板164上,收尘极板164在链条163的带动下移动至旋转刷166处,并由旋转刷166将附着于收尘极板164上的粉尘清扫至灰斗13内。该第二高频除尘装置16能够对气流内的粉尘进行高效处理,以保证通入大气内的气流更加纯净,并使得所述静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和除尘效果得以相应提高。
请继续参考图3,主动轴161的外部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密封底座1613和密封压盖1614,且密封底座1613和密封压盖1614具体通过贯穿密封底座1613和密封压盖1614的螺栓固定于壳体1上。该密封底座1613与密封压盖1614具有相互配合的装配结构,以保证工作过程中主动轴161与外部环境间的相对密封,避免气流中的粉尘等杂质进入主动轴161的主要工作面上,从而使得主动轴161的工作过程更加平稳可靠,并使所述第二高频除尘装置的整体工作效率和稳定性得以相应提高。
具体地,密封底座1613与主动轴161之间设置有密封圈1615,密封压盖1614与主动轴161之间的缝隙内具有密封填料1616。该密封圈1615以及密封填料1616能够有效填补密封底座1613以及密封压盖1614与主动轴161之间的装配缝隙,以进一步提高主动轴161主要工作部分的密封性。
更具体地,第一驱动装置1612与第二驱动装置1661均具体为电机,且第一驱动装置1612与第二驱动装置1661的转动方向相反。工作状态下,具有该种相反的转动方向的第一驱动装置1612和第二驱动装置1661能够进一步加大收尘极板164与旋转刷166间的摩擦力度,以便旋转刷166能够更加彻底地将附着于收尘极板164上的粉尘清扫至灰斗13内。
当然,上述第一驱动装置1612与第二驱动装置1661均具体为电机仅为优选方案,该第一驱动装置1612与第二驱动装置1661并不局限于图中所示的电机,只要是能够满足所述静电除尘器的使用需要均可。。
此外,旋转刷166上的刷毛具体为弯曲刷毛。该种弯曲刷毛能够进一步提高旋转刷166与收尘极板164间的摩擦力度,以使旋转刷166的清扫效果更好。
应当明确,上述旋转刷166的刷毛具体为弯曲刷毛仅为优选方案,实际使用过程中,该旋转刷166的刷毛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弯曲刷毛,只要是能够满足所述静电除尘器的使用需要均可。
请参考图5,图5为图1中工频除尘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工频除尘装置14的内部设置有若干收尘极板164,收尘极板164沿水平方向依次排布,且相邻两块收尘极板164之间具有气流通道141,气流通道141内设置有若干电晕线165。工作状态下,电晕线165形成的工频电场使气流中的粉尘带电,并附着于各收尘极板164上,然后由振打锤将粉尘清理至灰斗内。
第一高频除尘装置15的内部结构与各工频除尘装置的内部结构基本一致,工作原理大体相同,在此不作赘述。但应当明确,第一高频除尘装置15的内部为高频电场,其粉尘吸附力度和处理效率相比工频除尘装置更高。
进一步地,电晕线165具体为芒刺型电晕线。与传统电晕线相比,该种芒刺型电晕线的电流密度较大,形成的电场强度更高,从而使得粉尘的吸附力度相应增大,并使得所述静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和除尘效果得以进一步提高。
当然,上述电晕线165具体为芒刺型电晕线仅为优选方案,该电晕线165并不局限于图中所示的芒刺型电晕线,只要是能够满足所述静电除尘器的实际使用需要均可。
另一方面,进气口11的内侧具有扩散段111,扩散段111内设置有进口气流分布板112,出气口12的内侧具有收缩段121,收缩段121内设置有出口气流分布板122。上述各扩散段111、进口气流分布板112、出气口12以及出口气流分布板122之间相互配合,以使气流形成均匀的流场,从而使得含有粉尘的气流能够均匀地通过所述静电除尘器内的各个电场。
另外,壳体1的外部设置有温度计23和压力计24,且各高频电源22、各工频电源21、温度计23以及压力计24均与外部除尘工控机2相连。温度计23与压力计24能够随时测定壳体1内部的温度和气压,并将测定数据反馈至除尘工控机2处,然后由除尘工控机2根据生产需要调节各工频电源21和高频电源22的工作强度,以使所述静电除尘器的工作效率达到最优。
综上可知,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静电除尘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两侧分别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若干灰斗;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若干工频除尘装置,各所述工频除尘装置自所述进气口至所述出气口依次排列;位于首位的工频除尘装置与所述进气口之间设置有第一高频除尘装置,位于末位的所述工频除尘装置与所述出气口之间设置有第二高频除尘装置;所述第一高频除尘装置以及所述第二高频除尘装置分别与位于所述壳体外部的高频电源相连接,各所述工频除尘装置分别与位于所述壳体外部的工频电源相连接。使用过程中,带有粉尘的气流经所述进气口通入所述壳体内部,大量的粉尘在高压电场的作用下被所述第一高频除尘装置吸附并清扫至所述灰斗内,从而使得气流内的粉尘浓度大大下降,然后气流依次流经各工频除尘装置,并由各工频除尘装置依次将粉尘吸附并清扫至所述灰斗内,而后气流通入所述第二高频除尘装置处,并由所述第二高频除尘装置对气流内的残余粉尘进行吸附处理,并将完成处理后的气流经所述出气口排至外部环境中。所述静电除尘器通过在各工频除尘装置的两端各设置一个高频除尘装置,大大提高了所述静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并使其除尘效果更好。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静电除尘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静电除尘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两侧分别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若干灰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若干工频除尘装置,各所述工频除尘装置自所述进气口至所述出气口依次排列;
位于首位的工频除尘装置与所述进气口之间设置有第一高频除尘装置,位于末位的所述工频除尘装置与所述出气口之间设置有第二高频除尘装置;
所述第一高频除尘装置以及所述第二高频除尘装置分别与位于所述壳体外部的高频电源相连接,各所述工频除尘装置分别与位于所述壳体外部的工频电源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高频除尘装置的顶部设置有贯穿所述第二高频除尘装置的主动轴,所述主动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主链轮,且所述主动轴的轴线的延伸方向与气流通过方向相一致;
所述第二高频除尘装置的底部设置有贯穿所述第二高频除尘装置的从动轴,所述从动轴的两端设置有从链轮,且所述从动轴的轴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主动轴的轴线的延伸方向相一致;
所述主链轮与所述从链轮间连接有链条,所述链条具体为两条,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高频除尘装置的两侧;
两所述链条之间设置有若干沿竖直方向排列的收尘极板,相邻两排收尘极板之间设置有若干电晕线;
所述第二高频除尘装置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收尘极板相接触的旋转刷;
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主动轴相连的第一驱动装置以及与所述旋转刷相连的第二驱动装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静电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轴的外部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密封底座和密封压盖,且所述密封底座和所述密封压盖具体通过贯穿所述密封底座和所述密封压盖的螺栓固定于所述壳体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静电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底座与所述主动轴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压盖与所述主动轴之间的缝隙内具有密封填料。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静电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均具体为电机,且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转动方向相反。
6.如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静电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刷上的刷毛具体为弯曲刷毛。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高频除尘装置以及各所述工频除尘装置的内部设置有若干收尘极板,所述收尘极板沿水平方向依次排布,且相邻两块所述收尘极板之间具有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内设置有若干电晕线。
8.如权利要求2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静电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晕线具体为芒刺型电晕线。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静电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的内侧具有扩散段,所述扩散段内设置有进口气流分布板,所述出气口的内侧具有收缩段,所述收缩段内设置有出口气流分布板。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静电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外部设置有温度计和压力计,且各所述高频电源、各所述工频电源、所述温度计以及所述压力计均与外部除尘工控机相连。
CN2011202938314U 2011-08-12 2011-08-12 静电除尘器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21994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2938314U CN202199424U (zh) 2011-08-12 2011-08-12 静电除尘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2938314U CN202199424U (zh) 2011-08-12 2011-08-12 静电除尘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199424U true CN202199424U (zh) 2012-04-25

Family

ID=459635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2938314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2199424U (zh) 2011-08-12 2011-08-12 静电除尘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199424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57414A (zh) * 2011-08-12 2012-02-22 杭州天明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静电除尘器
CN103721849A (zh) * 2013-12-26 2014-04-16 孟金来 组合式径流电除尘器
CN105268550A (zh) * 2014-06-16 2016-01-27 山东盛华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可移动集尘极过滤电除尘装置
CN107096640A (zh) * 2017-06-19 2017-08-29 浙江中泰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静电除尘一体化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57414A (zh) * 2011-08-12 2012-02-22 杭州天明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静电除尘器
CN102357414B (zh) * 2011-08-12 2013-06-12 杭州天明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静电除尘器
CN103721849A (zh) * 2013-12-26 2014-04-16 孟金来 组合式径流电除尘器
CN105268550A (zh) * 2014-06-16 2016-01-27 山东盛华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可移动集尘极过滤电除尘装置
CN107096640A (zh) * 2017-06-19 2017-08-29 浙江中泰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静电除尘一体化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199424U (zh) 静电除尘器
CN207236409U (zh) 一种带有吸尘功能的太阳能组件玻璃清洁装置
CN102357414B (zh) 静电除尘器
CN206731630U (zh) 图书除灰装置
CN207009926U (zh) 一种配电柜的高效防尘设备
CN203935907U (zh) 一种带有静电除尘机构的闭合移动电极
CN102327812A (zh) 一种多层转帘式高压静电除尘设备
CN202199427U (zh) 静电除尘器
KR102425915B1 (ko) 공기 정화 장치
CN205796765U (zh) 一种用于烟气脱硫塔出口的除尘除雾装置
CN109322534B (zh) 智能发电厂煤尘自动吸附防护墙
CN106563569B (zh) 室外空气治理装置
CN102172564A (zh) 回转体电极及基于该回转体电极的异相分离装置
CN101708486B (zh) 电除尘器用可刷式槽形板粉尘再净化装置
CN207446786U (zh) 一种电厂除尘设备
CN216727701U (zh) 一种旋风炉转板电场静电除尘装置
CN202316115U (zh) 静电除尘器
CN214864406U (zh) 一种便于清理的静电除尘设备
CN205887175U (zh) 一种具有横向电极的电除尘器
CN206676538U (zh) 一种旋转滚刷式静电除尘器
CN205128191U (zh) 带二次除尘装置的静电除尘器
CN102302979A (zh) 静电除尘器
CN212156696U (zh) 一种新型智慧路灯用led模组
CN202336390U (zh) 高频电源移动极板一体化静电除尘器
CN206215378U (zh) 室外除霾集尘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425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30612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