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198995U - 一种逃生救援缓降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逃生救援缓降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198995U
CN202198995U CN2011202409363U CN201120240936U CN202198995U CN 202198995 U CN202198995 U CN 202198995U CN 2011202409363 U CN2011202409363 U CN 2011202409363U CN 201120240936 U CN201120240936 U CN 201120240936U CN 202198995 U CN202198995 U CN 2021989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escape
rescue
pair
cla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24093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明
赵东
尹旭风
王玉东
陈莹
李文
吴振
王晶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versity of Jinan
Original Assignee
University of Jina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versity of Jinan filed Critical University of Jinan
Priority to CN20112024093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1989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1989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19899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逃生救援缓降器,属于救生设备或装置技术领域,它包括壳体、夹紧机构、减速机构和偏心凸轮调速装置:运用活塞阻尼器安全减速,夹紧机构与减速机构啮合连接,大大增强了人体从高处下落的安全系数;采用偏心凸轮调速装置,使被救人员的下滑速度可控,并使下滑速度保持在安全速度范围内;采用了调速装置,使得被救人员可以自己调整下降速度。本实用新型的逃生救援器,结构简单运行可靠,操作方便,故障低,逃生救援迅速,容易制造加工,成本低,非常利于推广实施。

Description

一种逃生救援缓降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逃生救援缓降器,属于救生设备或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几年来,城市迅速发展,高楼林立,火灾也时有发生,如何在火灾中从高处逃生成为目前社会大众的焦点问题。传统的快速逃生方式为通过软梯,救生袋等设施进行逃生,但这些设施造价高,占用空间大,使用不便,尤其老弱不适用。
目前所公开的逃生装置多数采用双绳互绕原理,但是,传统的的双绳互绕逃生装置可靠性低、安全性差,将其投入现实使用中具有以下缺点:1、高空中两根绳子容易缠在一起;2、下落速度难以控制;3、绳子发生滑动摩擦产生大量热,救生绳容易磨断致使人摔伤摔残。尽管有一部分逃生装置设有额外的绳子夹紧装置,提高了可靠性,但是这类逃生装置普遍存在着不必要的材料浪费的缺点,这样就成倍的增加了产品的生产成本,不利于推广使用。同时往复使用同一套救生装置不仅浪费灾难时的宝贵时间,而且增大人处险境的危险系数。另外,以上两种逃生装置中的相当大的一部分不具有自行控速的功能,这样逃生者的心理负担重,不利于自救的实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节省材料、摩擦系数小且能够控速的,可靠性高、安全性强的一种逃生救援缓降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逃生救援缓降器,包括壳体、夹紧机构和减速机构,在壳体内设置有夹紧机构和减速机构;所述的夹紧机构,包括对称设置的1对大齿轮、1对小齿轮和1对滑轮,其中1个大齿轮和1个小齿轮同侧设置,同侧的大齿轮与小齿轮相啮合,大齿轮通过轴固定安装在壳体内,大齿轮轴与小齿轮轴通过连接杆相连;同侧的小齿轮与滑轮同轴安装在一起;对称设置的1对滑轮之间形成一贯通的绳孔;所述连接杆与水平的夹角为锐角;
所述的减速机构包括1对活塞阻尼器,分别安装在2个大齿轮的下方,活塞阻尼器的活塞腔固定安装在壳体内,活塞阻尼器的活塞端设置在大齿轮上表面的凸轮槽中。
所述的夹紧机构还包括对称设置的1对固定滚轮和1对活动滑轮,其中1个固定滚轮和1个活动滑轮同侧设置,同侧的固定滚轮与活动滑轮相切,固定滚轮通过轴固定安装在壳体内,同侧的固定滚轮轴与活动滑轮轴通过连接杆相连,对称设置的1对活动滑轮之间形成一贯通的辅绳孔与所述的绳孔上下相对,同侧的小齿轮轴与活动滑轮轴通过连接杆相连。同侧的连接杆构成平行四边形的三条边,可以在受力时形变减小相对滑轮之间的距离,进而加紧救援绳,提高救援的安全性。
所述的逃生救援缓降器还包括偏心凸轮调速装置设置在绳孔的下方,所述偏心凸轮调速装置,包括固定夹紧块和可动夹紧块,固定夹紧块固定设置在壳体上,可动夹紧块通过螺栓设置在壳体上,可动夹紧块一端通过弹簧与壳体相连,可动夹紧块的另一端与固定夹紧块相对设置。该偏心凸轮调速装置中的固定夹紧块和可动夹紧块是常闭加紧状态,用于加紧救援绳,当逃生人员需要下降时,只需用手往下侧拉伸出壳体的救援绳,便可实现自行控制下降速度的目的:可动夹紧块受到救援绳的挤压带动一端的弹簧形变,可动夹紧块与固定夹紧块之间的距离增大,增大下降速度。
在壳体内,且与绳孔相对的轴线上设置有防脱卡扣。
在壳体内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有防脱卡扣。避免绳索在外力干扰下而产生的摆动,大大提高了救援逃生的安全系数。
所述的壳体表面上固定设置有救援绳套。救援绳套可以是小尺码,被救人员可以通过手抓获得有效救援;救援绳套还可以是大尺码,被救人员可以将绳套套在腰间,获得有效救援;除此之外还可以将救援绳套做成书包肩带等各种适合救援的形状,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当逃生救援时,只需将救援绳的一端固定,另一端穿过所述的绳孔、辅绳孔和防脱卡扣,被救人员与逃生救援缓降器固定相连,当下降逃生时,救援绳相对于壳体的向上运动,滑轮在救援绳的带动下呈逆时针转动,滑轮带动小齿轮沿大齿轮逆时针转动,小齿轮带动大齿轮;由于在大齿轮的上表面设置的凸轮槽与活塞阻尼器相连,有效地阻止了大齿轮过快的转动,进而降低被救人员在救援绳上的下降速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逃生救援缓降器,运用活塞阻尼器安全减速,夹紧机构与减速机构啮合连接,大大增强了人体从高处下落的安全系数,它不同于以往的逃生缓降设备,减少以往产生大量热的滑动摩擦,摩擦产生的热会使钢丝绳的老化加快,大大降低了安全系数,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具有接触面积小、摩擦力小的滚动摩擦,这样不仅减少了对绳索的摩擦消耗,而且不会产生过高温度,提高绳子的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的逃生救援缓降器还具有偏心凸轮调速装置,使被救人员的下滑速度可控,并使下滑速度保持在安全速度范围内。
3、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单绳索下滑,避免了往复式双绳索的缠绕,使安全系数有了较大范围的提升。
4、本实用新型采用了防脱卡扣,不但避免绳索在外力干扰下而产生的摆动,大大提高了救援逃生的安全系数。
5、本实用新型的逃生救援器,结构简单运行可靠,操作方便,故障低,逃生救援迅速,容易制造加工,成本低,非常利于推广实施。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活塞阻尼器略去);
图3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壳体;2、大齿轮;3、滑轮;4、大齿轮轴;5、小齿轮轴;6、连接杆;7、绳孔;8、活塞阻尼器;9、活塞阻尼器的活塞腔;10、活塞阻尼器的活塞端;11、凸轮槽;12、固定滚轮;13、活动滑轮;14、固定滚轮轴;15、活动滑轮轴;16、辅绳孔;17、固定夹紧块;18、可动夹紧块;19、螺栓;20、弹簧;21、防脱卡扣;22、小齿轮;23、可动夹紧块的另一端;24、可动夹紧块的一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但不限于此。
实施例1、
一种逃生救援缓降器,包括壳体1、夹紧机构和减速机构,在壳体1内设置有夹紧机构和减速机构;所述的夹紧机构,包括对称设置的1对大齿轮2、1对小齿轮22和1对滑轮3,其中1个大齿轮2和1个小齿轮22同侧设置,同侧的大齿轮2与小齿轮22相啮合,大齿轮2通过轴4固定安装在壳体1内,大齿轮轴4与小齿轮轴5通过连接杆6相连;同侧的小齿轮22与滑轮3同轴安装在一起;对称设置的1对滑轮3之间形成一贯通的绳孔7;所述连接杆6与水平的夹角为锐角;
所述的减速机构包括1对活塞阻尼器8,分别安装在2个大齿轮2的下方,活塞阻尼器的活塞腔9固定安装在壳体1内,其活塞端活塞端10设置在大齿轮2上表面的凸轮槽11中。
实施例2、
如实施例1所述的逃生救援缓降器,区别在于:
所述的夹紧机构还包括对称设置的1对固定滚轮12和1对活动滑轮13,其中1个固定滚轮12和1个活动滑轮13同侧设置,同侧的固定滚轮12与活动滑轮13相切,固定滚轮12通过轴14固定安装在壳体1内,同侧的固定滚轮轴14与活动滑轮轴15通过连接杆6相连,对称设置的1对活动滑轮13之间形成一贯通的辅绳孔16与所述的绳孔7上下相对,同侧的小齿轮轴5与活动滑轮轴15通过连接杆6相连。同侧的连接杆6构成平行四边形的三条边,可以在受力时形变减小相对滑轮之间的距离,进而加紧救援绳,增加下降的安全性。
实施例3、
如实施例2所述的逃生救援缓降器,区别在于:
所述的逃生救援缓降器还包括偏心凸轮调速装置设置在绳孔的下方,所述偏心凸轮调速装置,包括固定夹紧块17和可动夹紧块18,固定夹紧块17固定设置在壳体1上,可动夹紧块18通过螺栓19设置在壳体1上,可动夹紧块一端24通过弹簧20与壳体1相连,可动夹紧块的另一端23与固定夹紧块17相对设置。该偏心凸轮调速装置中的固定夹紧块17和可动夹紧块18是常闭加紧状态,用于加紧救援绳,当逃生人员需要下降时,只需用手往下侧拉伸出壳体的救援绳,便可实现自行控制下降速度的目的:可动夹紧块受到救援绳的挤压带动一端的弹簧形变,可动夹紧块与固定夹紧块之间的距离增大,增大下降速度。
实施例4、
如实施例3所述的逃生救援缓降器,区别在于:
在壳体1内的上端和下端,且与绳孔相对的轴线上设置有防脱卡扣21。
实施例5、
如实施例1所述的逃生救援缓降器,区别在于:
所述的壳体1表面上固定设置有救援绳套。救援绳套可以是小尺码,被救人员可以通过手抓获得有效救援;救援绳套还可以是大尺码,被救人员可以将绳套套在腰间,获得有效救援;除此之外还可以将救援绳套做成书包肩带等各种适合救援的形状,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逃生救援缓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夹紧机构和减速机构,在壳体内设置有夹紧机构和减速机构;所述的夹紧机构,包括对称设置的1对大齿轮、1对小齿轮和1对滑轮,其中1个大齿轮和1个小齿轮同侧设置,同侧的大齿轮与小齿轮相啮合,大齿轮通过轴固定安装在壳体内,大齿轮轴与小齿轮轴通过连接杆相连;同侧的小齿轮与滑轮同轴安装在一起;对称设置的1对滑轮之间形成一贯通的绳孔;所述连接杆与水平的夹角为锐角;
所述的减速机构包括1对活塞阻尼器,分别安装在2个大齿轮的下方,活塞阻尼器的活塞腔固定安装在壳体内,其活塞端活塞端设置在大齿轮上表面的凸轮槽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逃生救援缓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紧机构还包括对称设置的1对固定滚轮和1对活动滑轮,其中1个固定滚轮和1个活动滑轮同侧设置,同侧的固定滚轮与活动滑轮相切,固定滚轮通过轴固定安装在壳体内,同侧的固定滚轮轴与活动滑轮轴通过连接杆相连,对称设置的1对活动滑轮之间形成一贯通的辅绳孔与所述的绳孔上下相对,同侧的小齿轮轴与活动滑轮轴通过连接杆相连。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逃生救援缓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逃生救援缓降器还包括偏心凸轮调速装置设置在绳孔的下方,所述偏心凸轮调速装置,包括固定夹紧块和可动夹紧块,固定夹紧块固定设置在壳体上,可动夹紧块通过螺栓设置在壳体上,可动夹紧块一端通过弹簧与壳体相连,可动夹紧块的另一端与固定夹紧块相对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逃生救援缓降器,其特征在于,在壳体内,且与绳孔相对的轴线上设置有防脱卡扣。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逃生救援缓降器,其特征在于,在壳体内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有防脱卡扣。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逃生救援缓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表面上固定设置有救援绳套。
CN2011202409363U 2011-07-08 2011-07-08 一种逃生救援缓降器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21989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2409363U CN202198995U (zh) 2011-07-08 2011-07-08 一种逃生救援缓降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2409363U CN202198995U (zh) 2011-07-08 2011-07-08 一种逃生救援缓降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198995U true CN202198995U (zh) 2012-04-25

Family

ID=459631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2409363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2198995U (zh) 2011-07-08 2011-07-08 一种逃生救援缓降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19899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74591A (zh) * 2011-07-08 2011-12-14 济南大学泉城学院 一种逃生救援缓降器
CN106039659A (zh) * 2016-07-28 2016-10-26 武威市津威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摇杆偏心轮攀绳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74591A (zh) * 2011-07-08 2011-12-14 济南大学泉城学院 一种逃生救援缓降器
CN106039659A (zh) * 2016-07-28 2016-10-26 武威市津威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摇杆偏心轮攀绳器
CN106039659B (zh) * 2016-07-28 2018-08-10 武威市津威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摇杆偏心轮攀绳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48418A (zh) 缓降器恒速下降实现方法及恒速缓降器
WO2003049807A1 (fr) Appareil de sauvetage a vitesse reglable
CN101869742A (zh) 往复式便携缓降器
CN202198995U (zh) 一种逃生救援缓降器
CN102274591B (zh) 一种逃生救援缓降器
CN201625357U (zh) 简易缓降器
CN109589510A (zh) 高楼逃生缓降器
CN201921343U (zh) 高楼自力救生器
CN202982964U (zh) 流体阻尼救生器
CN203315572U (zh) 新型高楼火灾防坠器
CN201394288Y (zh) 家用高楼救生装置
CN203884768U (zh) 一种自救皮带装置
CN201710834U (zh) 带有断绳保护装置的高楼逃生器
CN202844395U (zh) 高层建筑救生装置
CN202859938U (zh) 一种高空缓降器
CN103585720A (zh) 高楼逃生缓降器
CN110420398B (zh) 一种高楼逃生器装置
CN203634670U (zh) 高楼逃生缓降器
CN203620102U (zh) 一种双向缓降器
CN207462470U (zh) 一种家用缓降器
CN201791274U (zh) 手控式火灾自救器
CN201603312U (zh) 可调速高楼救生缓降器
CN201823173U (zh) 高楼救援逃生装置
CN202061271U (zh) 机械式缓降器
CN201643457U (zh) 高楼逃生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425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30306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