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196911U - 导电端子 - Google Patents
导电端子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196911U CN202196911U CN2011202891553U CN201120289155U CN202196911U CN 202196911 U CN202196911 U CN 202196911U CN 2011202891553 U CN2011202891553 U CN 2011202891553U CN 201120289155 U CN201120289155 U CN 201120289155U CN 202196911 U CN202196911 U CN 20219691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bstrate
- holding parts
- conducting terminal
- flat part
- elastic por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一种导电端子,其包括基板及自基板分别延伸形成的第一弹臂和第二弹臂。第一弹臂设有连接于基板的第一固持部、自第一固持部延伸形成的第一弹性部及连接于第一弹性部一端的第一接触部。第二弹臂设有连接于基板的第二固持部、自第二固持部延伸形成的第二弹性部及连接于第二弹性部一端的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一固持部与第二固持部位于不同方向,而形成一定夹角。因此,该导电端子固持更为稳定且可固持于特殊的固接位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电端子,特别指一种接地端子。
【背景技术】
相关现有技术请参照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TWD138045号所示,该专利揭示一种导电端子,其包括基板、自基板分别延伸形成的两弹臂及连接两弹臂的连接臂。两弹性臂分别设有弯折部。
但是,所述两弯折部很难与固接位置相配合而稳定固持该导电端子。 同时,该导电端子很难固定在特殊固接位置。
因此,鉴于以上问题,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导电端子,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电端子,其有利于稳定固持于固接位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导电端子,其包括基板及自基板分别延伸形成的第一弹臂和第二弹臂。第一弹臂设有连接于基板的第一固持部、自第一固持部延伸形成的第一弹性部及连接于第一弹性部一端的第一接触部。第二弹臂设有连接于基板的第二固持部、自第二固持部延伸形成的第二弹性部及连接于第二弹性部一端的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一固持部与第二固持部位于不同方向,而形成一定夹角。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持部与第二固持部位于基板的同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持部位于基板水平延伸方向,第一弹性部与第一接触部位于基板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固持部位于基板下方,第二弹性部与第二接触部位于基板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持部与第二固持部呈垂直状。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持部呈弯折状且具有一空隙,所述第二固持部亦呈弯折状且具有一空隙。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接触部设有第一平板部,所述第二接触部设有第二平板部;所述第一平板部与第二平板部彼此平行且都平行于基板。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平板部与第二平板部距基板距离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平板部尾端弯折形成有第一圆弧部,所述第二平板部尾端弯折形成有第二圆弧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弹性部较第二弹性部具有更陡的坡度。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导电端子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第一固持部与第二固持部位于不同方向,而形成一定夹角,因此,该导电端子固持更为稳定且可固持于特殊的固接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导电端子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导电端子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导电端子与固接位置相互配合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导电端子100的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3,一种导电端子100,其包括基板1及自基板1同一侧分别延伸形成的第一弹臂2和第二弹臂3。
所述基板1呈平板状,基板1于上下方向设有若干定位孔11。所述基板1用以焊接于相应电路板或其他相应物件上。焊接时,所述定位孔11起焊接定位作用且增加固持的稳定性。
所述第一弹臂2是自基板1的一侧缘的一端弯折延伸而成,其设有自基板1的一侧缘弯折延伸的第一固持部21、与第一固持部21相连的第一弹性部22及自第一弹性部22延伸形成的第一接触部23。所述第一固持部21垂直于基板1,其呈弯折状且包括两相互平行的第一延伸部211、213及连接两第一延伸部211、213的第一弯折连接部212。所述两第一延伸部211、213之间留有间隙,当注塑成型时,塑胶可贯穿所述间隙,所述第一固持部21固持更为稳定。所述第一弹性部22延伸于基板1上方。所述第一接触部23包括第一平板部231及自第一平板部231尾端弯折形成的第一圆弧部232。所述第一平板部231平行于基板1。所述第一圆弧部232可有效避免对接的端子被划伤。
所述第二弹臂3是自基板1的一侧缘远离第一弹臂2的一端弯折延伸而成,其设有自基板1的一侧缘弯折延伸的第二固持部31、与第二固持部31相连的第二弹性部32及自第二弹性部32延伸形成的第二接触部33。所述第二固持部31位于基板1水平延伸方向,其呈弯折状且包括两相互平行的第二延伸部311、313及连接两第二延伸部311、313的第二弯折连接部312。所述两第二延伸部311、313之间亦留有间隙,当注塑成型时,塑胶可贯穿所述间隙,所述第二固持部31固持更为稳定。所述第二弹性部32延伸于基板1上方。相较于第一弹性部22,所述第二弹性部32具有较缓的坡度。所述第二接触部33包括第二平板部331及自第二平板部331尾端弯折形成的第二圆弧部332。所述第二平板部331亦平行于基板1。因此,所述第一平板部231与第二平板部331彼此平行。所述第一平板部231与第二平板部331距基板1距离相同。所述第二圆弧部332亦可有效避免对接的端子被划伤。
由上可知,所述第一固持部21与第二固持部31位于不同方向,而形成一定夹角(本实施例中第一固持部21与第二固持部31呈垂直状),其可稳定固持于特殊固接位置。根据固接位置不同,所述第一固持部21和第二固持部31亦可选择性位于基板1上方、下方或水平延伸方向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方式,不是全部或唯一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而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导电端子,其包括基板及自基板分别延伸形成的第一弹臂和第二弹臂;第一弹臂设有连接于基板的第一固持部、自第一固持部延伸形成的第一弹性部及连接于第一弹性部一端的第一接触部;第二弹臂设有连接于基板的第二固持部、自第二固持部延伸形成的第二弹性部及连接于第二弹性部一端的第二接触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持部与第二固持部位于不同方向,而形成一定夹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持部与第二固持部位于基板的同一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持部位于基板水平延伸方向,第一弹性部与第一接触部位于基板上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持部位于基板下方,第二弹性部与第二接触部位于基板上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持部与第二固持部呈垂直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持部呈弯折状且具有一空隙,所述第二固持部亦呈弯折状且具有一空隙。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部设有第一平板部,所述第二接触部设有第二平板部;所述第一平板部与第二平板部彼此平行且都平行于基板。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板部与第二平板部距基板距离相同。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板部尾端弯折形成有第一圆弧部,所述第二平板部尾端弯折形成有第二圆弧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部较第一弹性部具有更缓的坡度。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202891553U CN202196911U (zh) | 2011-08-10 | 2011-08-10 | 导电端子 |
TW101203249U TWM437553U (en) | 2011-08-10 | 2012-02-23 | Electrical contact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202891553U CN202196911U (zh) | 2011-08-10 | 2011-08-10 | 导电端子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196911U true CN202196911U (zh) | 2012-04-18 |
Family
ID=459518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20289155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196911U (zh) | 2011-08-10 | 2011-08-10 | 导电端子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196911U (zh) |
TW (1) | TWM437553U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011941B2 (ja) * | 2013-03-27 | 2016-10-25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押釦スイッチ |
-
2011
- 2011-08-10 CN CN2011202891553U patent/CN202196911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2
- 2012-02-23 TW TW101203249U patent/TWM437553U/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437553U (en) | 2012-09-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070095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3445280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3445278U (zh) | 插头连接器及插座连接器 | |
CN204205107U (zh) | 一种用于插座的一体式五孔插套及其插座 | |
CN102332665B (zh) | 电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 |
CN202196911U (zh) | 导电端子 | |
CN204257915U (zh) | 电连接器及其金属壳体 | |
CN203800247U (zh) | 一种电池连接器 | |
CN204243219U (zh) | 电极触点导通结构和智能健康监测手表 | |
CN103152982B (zh) | 一种电池组串并联快速装配pcb板 | |
CN202405360U (zh) | 电池固定结构 | |
CN202534820U (zh) | 天线连接装置 | |
CN204720613U (zh) | 高速传输插座连接器 | |
CN203983695U (zh) | 用于激光焊接的数据线治具 | |
CN203826687U (zh) |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组件 | |
CN204464625U (zh) | 一种新型大电流连接器 | |
CN203301859U (zh) | 一种拼装式电路板 | |
CN202695773U (zh) | 一种连接器簧片 | |
CN202633697U (zh) | 一种改进型usb插座 | |
CN103311694B (zh) | 连接器 | |
CN204130735U (zh) | 一种插针式连接的micro usb连接器 | |
CN203300562U (zh) | 一种便于走线的电磁继电器 | |
CN204497422U (zh) | 一种双面对插式插座 | |
CN102290657A (zh) | 具有落料式插座端子的板对板连接器 | |
CN203911051U (zh) | 电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418 Termination date: 201208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