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826687U -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组件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826687U CN203826687U CN201420079744.2U CN201420079744U CN203826687U CN 203826687 U CN203826687 U CN 203826687U CN 201420079744 U CN201420079744 U CN 201420079744U CN 203826687 U CN203826687 U CN 20382668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sulating body
- arm
- groove
- electric connector
- elastic ar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及电连接组件,包括:一绝缘本体,其前端具有一对接面用于配接一对接连接器;一吸引件,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一导电端子,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一固持部位于所述吸引件的后方,以及一弹性臂自所述固持部向前延伸,所述弹性臂上设有一接触部位于所述吸引件的旁侧以与所述对接连接器电性导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所述导电端子的所述固持部设置于所述吸引件的后方,并自所述固持部向前延伸出所述弹性臂,使得所述弹性臂上的接触部位于所述吸引件的旁侧,这种结构利用现有电连接器中的空间使充分延长导电端子的弹性臂长度,能够增强弹性臂的弹性,以实现导电端子与对接连接器中端子的弹性接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及其电连接组件,尤其是指一种具有磁性吸附或者被吸附功能的电连接器及其电连接组件。
背景技术
传统的磁性插头和插座,由座体、磁性元件和连接端子组成,例如中国大陆专利CN200810217642.1中所述的,其中一种结构是连接端子和磁性元件在座体上呈一字排开,磁性元件设于中间,连接端子设于磁性元件水平的一侧或者两侧。这种插头和插座中的连接端子呈片状或者板状平直延伸,插头和插座之间的电性接触为硬性接触(非弹性接触),当磁性插头插入磁性插座中时,由于一些外力造成的晃动或震动容易导致相互对接的连接端子之间有瞬间的分离,导致电信号传输瞬断,造成插头和插座之间信号传输的不稳定。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电连接器及其电连接组件,以克服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创作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及其电连接组件,其端子具有弹性,可有效杜绝电性连接的瞬断。
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其前端具有一对接面用于配接一对接连接器;一吸引件,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一导电端子,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一固持部位于所述吸引件的后方,以及一弹性臂自所述固持部向前延伸,所述弹性臂上设有一接触部位于所述吸引件的旁侧以与所述对接连接器电性导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引件呈板状显露于所述绝缘本体前端,且所述吸引件的前端面与所述对接面平齐。所述吸引件可导电,自所述吸引件的一端向后弯折延伸一焊接脚显露于绝缘本体后部。所述绝缘本体内对称地设置有两个所述吸引件及两个所述导电端子,两个所述吸引件同时与对接连接器中的一个侦测端子电性导接,两个所述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分别位于所述吸引件的外侧。
进一步,所述绝缘本体开设有一收容槽对应收容所述弹性臂,且所述收容槽內具有供所述弹性臂弹性偏移的让位空间。所述收容槽包括位于所述吸引件后方的一第一槽以及位于所述吸引件旁侧的一第二槽,所述第一槽贯穿所述绝缘本体的后端面且与所述第二槽连通,所述弹性臂包括自所述固持部的前端朝旁侧弯折延伸的一第一臂对应收容于所述第一槽,以及自所述第一臂向前弯折延伸一第二臂对应收容于所述第二槽,所述第二臂的前端形成所述接触部。所述第二臂的前端进一步向后弯折形成一第三臂对应收容于所述第二槽,所述第二臂与第三臂之间的弯折部分向前凸出所述对接面形成所述接触部,所述第二槽的壁面与所述第三臂之间具有一间隙供所述第三臂朝外侧弹性偏移。所述弹性臂还包括一过渡段位于所述固持部与所述第一臂之间,所述过渡段自所述固持部的前端朝外侧偏转延伸,且与所述收容槽的壁面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一臂上开设有一条形槽延伸至所述第二臂。
此外,所述绝缘本体外还包覆有一遮蔽壳体,所述遮蔽壳体的前端面向前超出所述接触部。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连接组件,包括沿前后方向相互对接的一插头和一插座,所述插头包括:一绝缘本体,其前端具有一对接面;一第一吸引件,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所述第一吸引件可导电;一导电端子,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一固持部位于所述第一吸引件的后方,以及一弹性臂自所述固持部向前延伸,所述弹性臂上设有一接触部位于所述第一吸引件的旁侧;所述插座包括:一座体,其具有一配接面与所述对接面配合;一第二吸引件,收容于所述座体,并吸附所述第一吸引件;一侦测片,收容于所述座体,所述侦测片与所述第一吸引件电性接触;一电源端子,收容于所述座体,所述电源端子具有一导接部显露于所述配接面与所述导电端子的所述接触部弹性导接。
进一步,在所述插头中,所述第一吸引件呈板状显露于所述绝缘本体前端,且所述吸引件的前端面与所述对接面平齐,自所述吸引件的一端向后弯折延伸一焊接脚显露于绝缘本体后部。所述绝缘本体内对称地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吸引件及两个所述导电端子,两个所述第一吸引件同时与插座中的所述侦测片电性导接,两个所述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吸引件的外侧。所述绝缘本体开设有一收容槽对应收容所述弹性臂,且所述收容槽具有供所述弹性臂弹性偏移的让位空间。
对应地,在所述插座中,所述座体内于所述第二吸引件的两侧分别设有一所述电源端子与所述导电端子电性导接。
此外,所述绝缘本体外包覆有一第一遮蔽壳体,所述第一遮蔽壳体的前端面向前超出所述接触部;所述座体外围设有一第二遮蔽壳体,所述第二遮蔽壳体超出所述配接面形成容纳所述插头前端的一对接空间。自所述配接面进一步凹设有一容纳部位于所述座体的外侧,所述容纳部对应收容所述第一遮蔽壳体的前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所述导电端子的所述固持部设置于所述吸引件的后方,并自所述固持部向前延伸出所述弹性臂,使得所述弹性臂上的接触部位于所述吸引件的旁侧,这种结构利用现有电连接器中的空间使充分延长导电端子的弹性臂长度,能够增强弹性臂的弹性,以实现导电端子与对接连接器中端子的弹性接触。同样地,本实用型的电连接组件中,插头与插座处于对接状态时,由于插头中导电端子与插座中电源端子弹性接触,在有外力造成插头/插座晃动或震动的情况下,插头中导电端子与插座中电源端子会依然保持良好的电性接触,有效杜绝瞬断现象,保证信号能够稳定传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组件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插头未连接至线缆的分解图;
图3为图2的剖视图;
图4为图1的剖视图;
图5为图4的局部放大图;
图6图1中插头与插座对接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插头 | 1 | ||||
绝缘本体 | 10 | 对接面 | 100 | 收容槽 | 11 |
第一槽 | 110 | 第二槽 | 112 | 容纳槽 | 12 |
横槽 | 120 | 第一固持槽 | 122 | 第二固持槽 | 124 |
第一吸引件 | 13 | 第一卡固部 | 130 | 焊接脚 | 132 |
第二卡固部 | 134 | 导电端子 | 14 | 固持部 | 140 |
焊线部 | 142 | 弹性臂 | 144 | 过渡段 | 1440 |
第一臂 | 1441 | 第二臂 | 1442 | 第三臂 | 1443 |
接触部 | 1444 | 条形槽 | 1445 | 第一遮蔽壳体 | 15 |
间隙 | A、B | ||||
插座 | 2 | ||||
座体 | 20 | 配接面 | 200 | 第二吸引件 | 21 |
侦测片 | 22 | 插接部 | 220 | 电源端子 | 23 |
导接部 | 230 | 第二遮蔽壳体 | 24 | 容纳部 | 25 |
对接空间 | C |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组件,包括相互对接的一插头1和一插座2,所述插头1向前对接至所述插座2。为方便描述和理解,此处定义图中立体坐标系X轴所示为前方,Y轴所示为右方,Z轴所示为上方,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种方位的描述。
参照图2至图5,所述插头1包括大致呈矩形的一绝缘本体10,其前端具有一对接面100。所述绝缘本体10内左右对称地开设有二收容槽11以及二容纳槽12,二收容槽11位于绝缘本体10左右两侧靠后方的位置,而二容纳槽12则位于绝缘本体10的前端。其中,每一所述收容槽11包括贯穿所述绝缘本体10的后端面的一第一槽110,以及自所述第一槽110的外侧向前延伸的一第二槽112,具体如图3中所示,两个第一槽110分别于左侧和右侧向前延伸出第二槽112,所述第二槽112贯穿所述对接面100。而每一所述容纳槽12则包括位于绝缘本体10前端的横槽120,以及由横槽120的左右两端分别向后延伸一第一固持槽122和一第二固持槽124,其中位于绝缘本体10中央位置处的第一固持槽122贯穿绝缘本体10的后端面,而位于外侧的第二固持槽124则未贯穿绝缘本体10后部,且不与收容槽11连通。
本实施例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绝缘本体10的两个容纳槽12内各收容有一个第一吸引件13。所述第一吸引件13为铁片,其可导电。在其它实施例中(未图示),所述第一吸引件13可以是磁铁。所述第一吸引件13呈板状显露于所述绝缘本体10前端,且其前端面与所述对接面100平齐。自所述第一吸引件13的一端向后一体弯折延伸出一第一卡固部130收容于所述第一固持槽122内,所述第一卡固部130进一步向后延伸一焊接脚132显露于绝缘本体10后部,用于与外部线缆焊接。自所述第一吸引件13的另一端向后一体弯折延伸出一第二卡固部134收容于所述第二固持槽124内。
两个收容槽11内则各收容有一个导电端子14。所述导电端子14由板材冲折成,且其板面竖直平行于X0Z平面。每一所述导电端子14包括一固持部140位于所述第一吸引件13的后方,具体而言,竖直板面上下两侧各设有突刺卡制于绝缘本体10内。自所述固持部140向后延伸出一焊线部142显露于绝缘本体10后方,用以焊接线缆。自所述固持部140向前则延伸形成一弹性臂144。
具体地,所述弹性臂144包括自所述固持部140的前端朝旁侧(沿Y轴)弯折并Y轴延伸的一第一臂1441,第一臂1441对应收容于所述第一槽110。固持部140的前端朝外侧稍微偏转延伸形成有一过渡段1440位于所述固持部140与所述第一臂1441之间,且所述过渡段1440与所述收容槽11的壁面之间具有间隙A,如此设置可防止弹性臂144在受力偏移时应力集中在固持部140与弹性臂144的转弯交界处,避免该部位产生疲乏。自所述第一臂1441沿X轴向前弯折延伸一第二臂1442对应收容于所述第二槽112,所述第二臂1442的前端进一步向后弯折形成一第三臂1443对应收容于所述第二槽112,所述第二臂1442与第三臂1443之间的弯折部分向前凸出所述对接面100形成一接触部1444,所述接触部1444位于所述第一吸引件13的外侧。所述第二槽112的壁面与所述第三臂1443之间具有一间隙B供所述第三臂1443朝外侧弹性偏移。为进一步增强弹性臂144的弹性,所述第一臂1441上开设有一条形槽1445延伸至所述第二臂1442。
此外,所述绝缘本体10外还包覆有一第一遮蔽壳体15,所述第一遮蔽壳体15的前端面向前超出所述接触部1444,此结构在插头1未与插座2对接时可以保护导电端子14的接触部1444不受外物撞击而破损。
如图1和图4中所示,所述插座2包括一座体20,其具有一配接面200与插头1的所述对接面100配合;座体20内收容有一第二吸引件21,本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吸引件21为长条状的磁铁,其可吸附所述第一吸引件13;所述座体20的前端还设有一侦测片22,所述侦测片22的前端面与所述配接面200平齐,侦测片22向后延伸一插接部220用于插接至电路板(未图示);于第二吸引件21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电源端子23,所述电源端子23具有一导接部230显露于所述配接面200。
对应地,所述座体20外围设有一第二遮蔽壳体24,所述第二遮蔽壳体24超出所述配接面200形成容纳所述插头1前端的一对接空间C,且自所述配接面200进一步凹设有一容纳部25位于所述座体20的外侧。
如图6所示,当将插头1插入插座2时,所述第一吸引件13受第二吸引件21吸附而向插座2靠拢,使得插头1的前端能够顺利进入插座2的对接空间C内。在此过程中,电源端子23的导接部230向后弹性抵压导电端子14的接触部1444,所述弹性臂144会向后弹性偏移,由于收容槽11向后贯穿,因而所述收容槽11內形成了供所述弹性臂144弹性偏移的让位空间。当插头1与插座2完成对接后,所述第一遮蔽壳体15的前端对应收容于插座2的所述容纳部25内,插头1的对接面100与插座2的配接面200对应贴平,插头1的导电端子14与插座2的电源端子23之间形成接触,两个第一吸引件13同时与侦测片22的前端表面形成电性接触,且仅当两个第一吸引件13与侦测片22同时电性接触时,所述电源端子23(受插座2所在电路板上芯片的控制)才会传送电源信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 由于所述导电端子14的从所述第一吸引件13的后方向前延伸至所述吸引件的旁侧形成所述弹性臂144,这种结构充分利用现有电连接器中的空间使导电端子14的弹性臂144长度较长,通过简单的弯折增强弹性臂144的弹性,以实现导电端子14与对接连接器中端子的弹性接触,而且这种结构非常简单,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同样地,本实用型的电连接组件中,插头1与插座2处于对接状态时,由于插头1中导电端子14与插座2中电源端子23弹性接触,在有外力造成插头1/插座2晃动或震动的情况下,插头1中导电端子14与插座2中电源端子23会依然保持良好的电性接触,有效杜绝瞬断现象,保证信号能够稳定传输。
2. 由于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一吸引件13可导电,且仅当两个第一吸引件13与侦测片22同时电性接触时,所述电源端子23才会传送电源信号,可保证有效的电性传输。
3. 由于所述收容槽11向后贯穿,当导电端子14受电源端子23压制时,且收容槽11后部形成供所述弹性臂144弹性偏移的让位空间,使得所述弹性臂144向后弹性偏移,可确保导电端子14与电源端子23之间良好的弹性接触。
4. 由于第二槽112的壁面与所述第三臂1443之间具有一间隙B,当导电端子14受电源端子23压制时,所述第三臂1443可朝外侧弹性偏移,避免了第三臂1443抵接至第二槽112的壁面而产生刮擦,使得导电端子14不易受损。
5. 由于所述第一臂1441上开设有条形槽1445延伸至所述第二臂1442,可增强弹性臂144的弹性。
6. 由于所述过渡段1440自所述固持部140的前端朝外侧偏转延伸,且与所述收容槽11的壁面之间具有间隙A,如此设置可避免应力集中在固持部140与弹性臂144的转弯交界处,防止该部位疲乏,以延长导电端子14的使用寿命。
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之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之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创作之专利范围内。
Claims (17)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绝缘本体,其前端具有一对接面用于配接一对接连接器;
一吸引件,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
一导电端子,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一固持部位于所述吸引件的后方,以及一弹性臂自所述固持部向前延伸,所述弹性臂上设有一接触部位于所述吸引件的旁侧以与所述对接连接器电性导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引件呈板状显露于所述绝缘本体前端,且所述吸引件的前端面与所述对接面平齐。
3.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引件可导电,自所述吸引件的一端向后弯折延伸一焊接脚显露于绝缘本体后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内对称地设置有两个所述吸引件及两个所述导电端子,两个所述吸引件同时与对接连接器中的一个侦测端子电性导接,两个所述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分别位于所述吸引件的外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开设有一收容槽对应收容所述弹性臂,且所述收容槽內具有供所述弹性臂弹性偏移的让位空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槽包括位于所述吸引件后方的一第一槽以及位于所述吸引件旁侧的一第二槽,所述第一槽贯穿所述绝缘本体的后端面且与所述第二槽连通,所述弹性臂包括自所述固持部的前端朝旁侧弯折延伸的一第一臂对应收容于所述第一槽,以及自所述第一臂向前弯折延伸一第二臂对应收容于所述第二槽,所述第二臂的前端形成所述接触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臂的前端进一步向后弯折形成一第三臂对应收容于所述第二槽,所述第二臂与第三臂之间的弯折部分向前凸出所述对接面形成所述接触部,所述第二槽的壁面与所述第三臂之间具有一间隙供所述第三臂朝外侧弹性偏移。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臂还包括一过渡段位于所述固持部与所述第一臂之间,所述过渡段自所述固持部的前端朝外侧偏转延伸,且与所述收容槽的壁面之间具有间隙。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臂上开设有一条形槽延伸至所述第二臂。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外包覆有一遮蔽壳体,所述遮蔽壳体的前端面向前超出所述接触部。
11.一种电连接组件,包括沿前后方向相互对接的一插头和一插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头包括:
一绝缘本体,其前端具有一对接面;
一第一吸引件,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所述第一吸引件可导电;
一导电端子,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一固持部位于所述第一吸引件的后方,以及一弹性臂自所述固持部向前延伸,所述弹性臂上设有一接触部位于所述第一吸引件的旁侧;
所述插座包括:
一座体,其具有一配接面与所述对接面配合;
一第二吸引件,收容于所述座体,并吸附所述第一吸引件;
一侦测片,收容于所述座体,所述侦测片与所述第一吸引件电性接触;
一电源端子,收容于所述座体,所述电源端子具有一导接部显露于所述配接面与所述导电端子的所述接触部弹性导接。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引件呈板状显露于所述绝缘本体前端,且所述吸引件的前端面与所述对接面平齐,自所述吸引件的一端向后弯折延伸一焊接脚显露于绝缘本体后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内对称地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吸引件及两个所述导电端子,两个所述第一吸引件同时与插座中的所述侦测片电性导接,两个所述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吸引件的外侧。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内于所述第二吸引件的两侧分别设有一所述电源端子与所述导电端子电性导接。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开设有一收容槽对应收容所述弹性臂,且所述收容槽具有供所述弹性臂弹性偏移的让位空间。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外包覆有一第一遮蔽壳体,所述第一遮蔽壳体的前端面向前超出所述接触部;所述座体外围设有一第二遮蔽壳体,所述第二遮蔽壳体超出所述配接面形成容纳所述插头前端的一对接空间。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自所述配接面进一步凹设有一容纳部位于所述座体的外侧,所述容纳部对应收容所述第一遮蔽壳体的前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079744.2U CN203826687U (zh) | 2014-02-25 | 2014-02-25 |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组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079744.2U CN203826687U (zh) | 2014-02-25 | 2014-02-25 |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组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826687U true CN203826687U (zh) | 2014-09-10 |
Family
ID=514821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079744.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826687U (zh) | 2014-02-25 | 2014-02-25 |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组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826687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870728A (zh) * | 2016-05-17 | 2016-08-17 | 立讯精密工业(昆山)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111430994A (zh) * | 2020-03-30 | 2020-07-17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公端连接器和母端连接器 |
-
2014
- 2014-02-25 CN CN201420079744.2U patent/CN203826687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870728A (zh) * | 2016-05-17 | 2016-08-17 | 立讯精密工业(昆山)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111430994A (zh) * | 2020-03-30 | 2020-07-17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公端连接器和母端连接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268512U (zh) | 线缆连接器 | |
CN103986000B (zh) | 电连接器之插座 | |
CN202444086U (zh) | 连接器 | |
CN202308430U (zh) | 插头连接器 | |
CN203760756U (zh) | 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 |
CN203445280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5583289U (zh) | 一种电连接器 | |
CN105406235A (zh) | 插座连接器 | |
CN103390813A (zh) | 电连接器 | |
CN203192962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3826687U (zh) |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组件 | |
CN104882689A (zh) | 一种usb type-c插座连接器 | |
CN105098474A (zh) | 电连接器组合 | |
CN203434368U (zh) | 插座电连接器 | |
CN202268564U (zh) | 线缆连接器 | |
CN204720615U (zh) | 一种usb type-c插座连接器 | |
CN204045770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3367554U (zh) | 板对板连接器 | |
CN206370522U (zh) | 电源连接器端子 | |
CN103311694A (zh) | 连接器 | |
TWM600022U (zh) | 電連接器 | |
CN106159505A (zh) | 电连接器端子组 | |
CN102709715B (zh) | 一种焊接式连接器 | |
CN203932375U (zh) | 一种灯具连接装置的改良结构 | |
CN205070022U (zh) | 一种磁性连接结构的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9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