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434368U - 插座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插座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434368U
CN203434368U CN201320434179.2U CN201320434179U CN203434368U CN 203434368 U CN203434368 U CN 203434368U CN 201320434179 U CN201320434179 U CN 201320434179U CN 203434368 U CN203434368 U CN 2034343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socket
electric connector
adsorption plane
polar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43417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建民
陈志林
张文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tes Gu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otes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tes Gu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Lotes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43417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4343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4343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43436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插座电连接器,用以与一插头电连接器相对接,其具有一磁性体,借由磁性体的吸附面与插头电连接器的一受吸体相吸,使插座电连接器与插头电连接器电性连接,其中,磁性体的磁极面不在吸附面上,且吸附面上开设有一开槽;插座电连接器的对接面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形成相反的磁极性,使得当插座电连接器与插头电连接器对接时,插座电连接器利用其本身的非磁极面吸附插头电连接器,因此,即使插头电连接器非正对着与插座电连接器对接,插座电连接器仍然可以吸附插头电连接器,使其处于正确的连接状态,使得插座电连接器具有良好的对中效果,方便使用;而开槽的设置,加强了吸附面对受吸体的磁吸力,进一步增强插座电连接器的对中效果。

Description

插座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插座电连接器,尤指一种具有良好对中效果、使用方便的插座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一种磁性插座连接器,用以与一对接头对接,其包括二磁铁、一主体部以及装设于所述主体部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二磁铁设于所述主体部的相对两侧,每一所述磁铁的磁极面均处于与所述对接头对接的对接面上;所述对接头具有一铁片,用以与所述二磁铁互相吸附。
    当使用时,将所述对接头与所述磁性插座连接器正对着对接,由于每一所述磁铁的磁极面均处于与所述对接头对接的对接面上,因此所述磁性插座连接器于对接面上具有较强的吸附力,从而吸附所述对接头的铁片,使得所述对接头与所述磁性插座连接器稳固的连接在一起;但是若对接头与所述磁性插座连接器非正对着对接时,由于其中一所述磁铁的磁极面具有较强的磁吸力,容易朝一侧吸引所述对接头,使得所述对接头发生偏离,从而与所述磁性插座连接器无法正常电性连接,使用不方便。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更好的插座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所面临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良好对中效果、使用方便的插座电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手段:一种插座电连接器,用以与一插头电连接器相对接,包括一磁性体,借由所述磁性体与所述插头电连接器的一受吸体相吸,使所述插座电连接器与所述插头电连接器相连接,而形成电性导通;所述磁性体设有与所述受吸体相对的一吸附面,所述磁性体的磁极面不在所述吸附面上;所述磁性体设有一开槽,所述开槽于所述吸附面上开设而成;所述插座电连接器设有狭长形的一对接面,用以与所述插头电连接器相对接,所述磁性体在所述对接面长度方向上的一端和另一端形成相反的磁极性。
    由于所述磁性体在所述对接面长度方向上的一端和另一端形成相反的磁极性,且所述磁性体的磁极面不在所述对接面上,如图13-A所示,所述磁性体与所述受吸体相互吸引时形成的磁力线分别朝所述磁性体与所述受吸体的两端延伸,从而形成一圈状磁力线,并在所述受吸体的两端形成相反的磁极性。如图13-B所示,当所述受吸体与所述磁性体位置稍有偏移时,所述受吸体的两端仍维持相反的磁极性,所述受吸体一端与所述磁性体另一端的相同磁极相互排斥,而将所述受吸体推回与所述磁性体对正的位置,即造成所述插头电连接器与所述插座电连接器间的对中效果。
    进一步,所述吸附面与所述对接面共面。
    进一步,所述磁性体具有磁极性相反的一第一磁极面和一第二磁极面,并分别位于所述对接面长度方向上的两端,所述吸附面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一磁极面,另一侧连接所述第二磁极面。
    进一步,所述插座电连接器具有一主体部,所述主体部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开槽,所述主体部的一前端面与所述对接面共面。
    进一步,多个导电端子设于所述主体部并凸出于所述前端面,至少一隔离部设于所述主体部上并相对凸出于所述多个导电端子。
    进一步,一塑胶外框围设于所述磁性体外,所述塑胶外框内形成狭长形的一对接空间。
    进一步,所述开槽内的相对两侧形成磁极性相反的一第一极性端和一第二极性端,所述第一极性端和所述第二极性端正对设置。
    进一步,所述开槽沿对接方向开设而成,所述第一极性端和所述第二极性端分别位于所述开槽的左右两侧,所述开槽的上方具有一第一桥接部。
    进一步,所述开槽的下方具有一第二桥接部,所述第二桥接部与所述第一桥接部相对设置。
    进一步,所述第一桥接部和所述第二桥接部于靠近所述吸附面的一侧分别设有一缺口。
    进一步,所述开槽将所述磁性体完全断开,所述开槽的相对两侧形成一第一磁性元件和一第二磁性元件,所述第一极性端位于所述第一磁性元件,所述第二极性端位于所述第二磁性元件。
    进一步,所述开槽将所述吸附面分为一第一吸附面和一第二吸附面,所述第一吸附面位于所述第一磁性元件,所述第二吸附面位于所述第二磁性元件,且所述第一吸附面和所述第二吸附面的磁吸力弱于所述第一极性端和所述第二极性端。
    进一步,所述第一吸附面、所述第二吸附面和所述对接面共面。
    进一步,所述第一吸附面和所述第二吸附面的面积相同,且磁力相当,所述第一极性端和所述第二极性端的磁吸力相当。
    进一步,所述第一磁性元件具有一第一磁极面,所述第二磁性元件具有一第二磁极面,所述第一磁极面和所述第一极性端的磁极性相反,所述第二磁极面和所述第二极性端的磁极性相反。
    进一步,所述第一吸附面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一磁极面,另一侧连接所述第一极性端;所述第二吸附面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二磁极面,另一侧连接所述第二极性端。
    进一步,所述第一磁性元件具有一第一本体部,所述第二磁性元件具有一第二本体部,所述第一本体部和所述第二本体部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极性端位于所述第一本体部,所述第二极性端位于所述第二本体部。
    进一步,所述第一本体部于所述第一极性端的上下两侧分别凸设一第一凸出部,所述第二本体部于所述第二极性端的上下两侧分别凸设一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一凸出部与所述第二凸出部的磁极性相反,并相对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所述插座电连接器设有狭长形的所述对接面,用以与所述插头电连接器相对接,所述磁性体在所述对接面长度方向上的一端和另一端形成相反的磁极性,并且所述磁性体设有与所述受吸体相对的所述吸附面,所述磁性体的磁极面不在所述吸附面上,使得当所述插座电连接器与所述插头电连接器对接时,所述插座电连接器利用其本身的非磁极面吸附所述插头电连接器,因此,即使所述插头电连接器非正对着与所述插座电连接器对接,所述插座电连接器仍然可以吸附所述插头电连接器,使其处于正确的连接状态,使得所述插座电连接器具有良好的对中效果,使用起来较为方便;又所述开槽于所述吸附面上开设而成,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所述吸附面对所述受吸体的磁吸力,进一步使得所述插座电连接器的对中效果得以保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插座电连接器和插头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插座电连接器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插座电连接器另一视角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插座电连接器局部组合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插座电连接器的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插座电连接器立体分解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插座电连接器另一视角立体分解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插座电连接器局部组合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插座电连接器立体分解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另一插座电连接器立体分解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插座电连接器立体分解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另一插座电连接器立体分解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磁性体吸引受吸体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插座电连接器   1 磁性体         10 第一极性端    101 第二极性端    102
第一磁极面     103 第二磁极面     104 吸附面        105 开槽          106 
第一桥接部     107 第二桥接部     108 通孔          109 缺口          110
第一磁性元件   11 第一吸附面     111 第一凸出部    112 第一凸出面    1121
第二磁性元件   12 第二吸附面     121 第二凸出部    122 第二凸出面    1221
绝缘片         20 主体部         30 隔离部        301 前端面        302
导电端子       40  塑胶外框       50 插头电连接器  2 受吸体          21   
接触件         22 凹部           2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插座电连接器1,设有狭长形的一对接面(未标号),用以与一插头电连接器2相对接,所述插座电连接器1包括一磁性体10、一主体部30、多个导电端子40以及围设于所述磁性体10外的一塑胶外框50,所述塑胶外框50内形成狭长形的一对接空间(未标号),用以收容所述插头电连接器2。所述插头连接器2具有一受吸体21,所述受吸体21用以与所述磁性体10相吸。所述插座电连接器1借助所述磁性体10与所述受吸体21相吸,从而与所述插头电连接器2相连接,使得两者之间形成电性导通。
    参照图1、图2和图3,所述磁性体10设有与所述受吸体21相对的一吸附面105,所述吸附面105与所述受吸体21互相吸引。所述吸附面105平行于所述对接面,在本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吸附面105与所述对接面共面设置,使得所述插座电连接器1与所述插头电连接器2的对接更加稳固。所述磁性体10上还具有一开槽106,所述开槽106处于所述磁性体10的中间位置,并于所述吸附面105上沿所述插座电连接器1与所述插头电连接器2的对接方向开设而成,一第一极性端101和一第二极性端102分别位于所述开槽106的左右两侧,并正对设置,所述第一极性端101和所述第二极性端102的磁极性相反。所述第一极性端101和所述第二极性端102均垂直于所述对接面,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极性端101和所述第二极性端102也可以不垂直于所述对接面,而是与所述对接面呈一定角度。所述开槽106的上方形成一第一桥接部107,使得所述开槽106呈倒凹形结构。
    参照图1、图2和图3,所述磁性体10具有磁极性相反的一第一磁极面103和一第二磁极面104,即其中一个若为“S”极,则另一个为“N”极,所述第一磁极面103和所述第二磁极面104分别位于所述对接面长度方向上的两端,所述吸附面105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一磁极面103,另一侧连接所述第二磁极面104,使得所述磁性体10的磁极面(包括所述第一磁极面103和所述第二磁极面104)不在所述吸附面105上,保证了所述插座电连接器1是利用所述磁性体10的非磁极面与所述插头电连接器2对接。参照图13-A,而当所述插头电连接器2与所述插座电连接器1对接时,由于所述磁性体10在所述对接面长度方向上的一端和另一端形成相反的磁极性,且所述磁性体10的磁极面不在所述对接面上,所述磁性体10与所述受吸体21相互吸引时形成的磁力线分别朝所述磁性体10与所述受吸体21的两端延伸,从而形成一圈状磁力线,并在所述受吸体21的两端形成相反的磁极性。参照图13-B,当所述受吸体21与所述磁性体10位置稍有偏移时,所述受吸体21的两端仍维持相反的磁极性,所述受吸体21一端与所述磁性体10另一端的相同磁极相互排斥,而将所述受吸体21推回与所述磁性体10对正的位置,从而使所述插头电连接器2处于所述插座电连接器1的正确对接位置,即体现出所述插头电连接器2与所述插座电连接器1间的对中效果。参照图13-C,若直接利用所述磁极面来作为吸附面105吸附所述插头电连接器2,即所述磁极面在所述吸附面105上,那么所述受吸体21与所述磁性体10的磁极面正对的部分会形成相反的磁极性,即使所述受吸体21与所述磁性体10位置有所偏移,所述受吸体21仍以偏移后与所述磁性体10的磁极面正对的部分形成相反的磁极性,因此无论所述受吸体21与所述磁性体10间有再大的偏移,所述插头电连接器2与所述插座电连接器间1也不会有任何对中的效果。
    参照图1、图2和图3,所述第一磁极面103和所述第一极性端101具有的磁极性相反;所述第二磁极面104和所述第二极性端102具有的磁极性相反。所述第一磁极面103、所述第一极性端101、所述第二极性端102以及所述第二磁极面104依次设置,且均垂直于所述对接面,使得所述吸附面105对所述插头电连接器2具有较强的吸附力,保证了所述插头电连接器2和所述插座电连接器1连接后不会轻易脱离。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极面103、所述第一极性端101、所述第二极性端102以及所述第二磁极面104依次设置,但并不垂直于所述对接面,也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
    参照图1、图2和图3,于所述开槽106内的相对两侧形成极性相反的所述第一极性端101和所述第二极性端102,所述第一极性端101和所述第二极性端102平行设置。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极性端101与所述第二极性端102也可以不平行设置,而是呈一定的角度,如“八”字型,当然所述第一极性端101和所述第二极性端102的具体位置形状不定,只需要保证其具有相反的磁极性并且相对设置即可。所述第一极性端101和所述第二极性端102的极性相反是指它们所带有的磁极性相反,即若所述第一极性端101为“N”极,则所述第二极性端102为“S”极,反之亦然。
    参照图1、图2和图3,当所述插座电连接器1与所述插头电连接器2对接时,所述插座电连接器1利用其本身的非磁极面即所述吸附面105,吸附所述插头电连接器2的所述受吸体21,因此即使所述插头电连接器2非正对着与所述插座电连接器1对接,所述插座电连接器1仍然可以吸附所述插头电连接器2,使其处于正确的连接状态,所述插座电连接器1具有良好的对中效果;又所述开槽106于所述吸附面105上开设而成,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所述吸附面105对所述受吸体21的磁吸力,进一步使得所述插座电连接器1的对中效果得以保持,使用起来较为方便。而所述吸附面105上还设有一绝缘片20,可以防止当所述插座电连接器1与所述插头电连接器2对接时所述插头电连接器2损坏所述磁性体10。
    参照图1、图2和图4,所述多个导电端子40设于所述主体部30,所述主体部30具有一前端面302,用以与所述插头电连接器2对接,所述前端面302与所述对接面共面设置。所述主体部30一部分收容于所述开槽106,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也可以完全收容于所述开槽106内。由于所述开槽106呈倒凹形结构,而所述塑胶外框50围设于所述磁性体10外,使得所述主体部30稳固的保持在所述开槽106内,不会轻易松动。所述多个导电端子40的前端均凸出于所述前端面302,用以与所述插头电连接器2形成电性接触,一隔离部301设于所述主体部30的所述前端面302上,并相对凸出于所述多个导电端子40的前端,从而避免了所述磁性体10吸引一些小铁屑使得所述多个导电端子40彼此之间会相互导通从而损坏所述插座电连接器1的问题,当然所述隔离部301也可以为多个,只需要保证所述隔离部301凸出于所述多个导电端子40的前端即可达到相同的效果。所述多个导电端子40的后端还连接一导线(未标号)。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30也可以不收容于所述开槽106内,而是设于所述磁性体10的一侧或相对两侧,仍然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
     参照图1和图4,所述插头电连接器2包括所述受吸体21、多个接触件22以及与所述隔离部301对应设置的一凹部23,所述受吸体21可以是铁片或是其它可以与所述磁性体10相吸引的物件,所述多个接触件22分别对应所述多个导电端子40设置,并可与所述多个导电端子40电性导接,所述凹部23用来收容所述隔离部301。所述受吸体21围设于所述多个接触件22外围,用以与所述磁性体10相吸附。
    参照图1、图2和图5,组装时,将所述多个导电端子40设于所述主体部30,然后将所述主体部30装设于所述磁性体10的所述开槽106内,再将所述塑胶外框50套设于所述磁性体10外,于所述磁性体10的所述吸附面105贴附所述绝缘片20,即可完成所述插座电连接器1的组装过程。当使用时,无需将所述插头电连接器2正对着与所述插座电连接器1对接,即所述插头电连接器2稍微偏离所述插座电连接器1一定距离,所述插座电连接器1的所述磁性体10仍然可以吸附所述插头电连接器2的所述受吸体21,使两者处于正确的连接状态,并且所述塑胶外框50具有内具有狭长形的所述对接空间,可以收容所述插头电连接器2,使得所述插头电连接器2与所述插座电连接器1保持稳固的对接。
第二实施例:
    参照图1、图2和图6-8,本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开槽106将所述磁性体10完全断开,所述开槽106的相对两侧面形成一第一磁性元件11和一第二磁性元件12,所述第一极性端101位于所述第一磁性元件11上,所述第二极性端102位于所述第二磁性元件12上。同样的,若所述第一极性端101为“N”极,则所述第二极性端102为“S”极,反之亦然。所述开槽106进一步将所述吸附面105分为一第一吸附面111和一第二吸附面121,所述第一吸附面111位于所述第一磁性元件11上,所述第二吸附面121位于所述第二磁性元件12上。所述第一吸附面111和所述第二吸附面121的磁吸力弱于所述第一极性端101和所述第二极性端102的磁吸力,所述第一吸附面111和所述第二吸附面121共面,且平行于所述对接面,在本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吸附面111、所述第二吸附面121以及所述对接面共面,用以吸附所述插头电连接器2。
    所述第一磁性元件11具有一第一本体部(未标号),所述第一极性端101位于所述第一本体部,所述第一本体部于所述第一极性端101的上下两侧分别凸设一第一凸出部112,所述第一凸出部112朝向所述开槽106的一侧形成一第一凸出面1121,所述第一凸出面1121与所述第一极性端101的磁极性相同;所述第二磁性元件12具有一第二本体部(未标号),所述第二极性端102位于所述第二本体部,所述第二本体部于所述第二极性端102的上下两侧分别凸设一第二凸出部122,所述第二凸出部122朝向所述开槽106的一侧形成一第二凸出面1221,所述第二凸出面1221与所述第二极性端102的磁极性相同。所述第一本体部和所述第二本体部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凸出部112和所述第二凸出部122同样对称设置,使得所述第一凸出面1121和所述第二凸出面1221正对设置,并且磁极性相反。当所述主体部30装设于所述开槽106内时,所述第一凸出部112和所述第二凸出部122对所述主体部30具有夹持的效果,并且由于所述第一凸出面1121和所述第二凸出面1221的磁极性不同而彼此相吸,使得所述主体部30更加稳固的保持在所述开槽106内。所述第一磁性元件11的所述第一本体部上具有与所述第一极性端101相对应的所述第一磁极面103,所述第一磁极面103和所述第一极性端101具有相反的磁极性;所述第一吸附面111位于所述第一本体部上,且所述第一吸附面111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一磁极面103,另一侧连接所述第一极性端101;所述第二磁性元件12的所述第二本体部上具有与所述第二极性端102相对应的所述第二磁极面104,所述第二磁极面104与所述第二极性端102具有相反的磁极性;所述第二吸附面121位于所述第二本体部上,且所述第二吸附面121的一侧连接所述所述第二磁极面104,另一侧连接第二极性端102。所述第一磁极面103、所述第一极性端101、所述第二极性端102以及所述第二磁极面104依次设置,且均垂直于所述对接面。在本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性元件11与所述第二磁性元件12的结构相同,并且对应的磁吸力相当,即所述第一吸附面111和所述第二吸附面121的面积相同,磁吸力相当;所述第一极性端101和所述第二极性端102的磁吸力相当。磁吸力相当是指磁吸力的大小基本上相同,又所述第一极性端101和所述第二极性端102正对设置,从而保证了所述插座电连接器1的磁吸力的对称性。
    参照图1和图6-8,当所述插座电连接器1与所述插头电连接器2对接时,所述插座电连接器1利用其本身的非磁极面即所述第一吸附面111和所述第二吸附面121,共同吸附所述插头电连接器2,因此即使所述插头电连接器2非正对着与所述插座电连接器1对接,所述插座电连接器1仍然可以吸附所述插头电连接器2,使其处于正确的连接状态,所述插座电连接器1具有良好的对中效果,使用较为方便。又所述第一磁性元件11和所述第二磁性元件12的结构相同,使得所述第一吸附面111和所述第二吸附面121具有基本相同大小的磁吸力,从而保证了所述插座电连接器1的磁吸力的对称性,进一步增强所述插座电连接器1的对中效果。而所述吸附面105上还设有所述绝缘片20,可以防止当其与所述插头电连接器2对接时所述插头电连接器2损坏所述磁性体10。
第三实施例:
    参照图1和图9,本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开槽106的下方还具有一第二桥接部108。所述第二桥接部108与所述第一桥接部107相对设置,使得所述开槽106成为沿所述对接方向贯穿所述磁性体10的孔状结构,所述开槽106内的左右两侧面由极性相反的所述第一极性端101和所述第二极性端102组成,所述开槽106内的上下两侧面分别由所述第一桥接部107和所述第二桥接部108组成。所述主体部30装设于呈孔状结构的所述开槽106内,使得所述主体部30与所述磁性体10的配合更加牢固。本第三实施例同样具有良好的对中效果,此处不再累述。
    参照图1和图10,而为了加强所述吸附面105对所述插头电连接器2的磁吸力,还可以于所述第一桥接部107和所述第二桥接部108靠近所述吸附面105的一侧分别开设大小适中并且结构相同的一缺口110,所述缺口110的左右两侧面形成的磁极性与所述开槽106内左右两侧面形成的磁极性保持一致,由于所述缺口110的存在,使得所述吸附面105的磁吸力增加,从而保证了所述插头电连接器2和所述插座电连接器1连接后不会轻易脱离。
第四实施例:
    参照图1和图11,本第四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开槽106上方的所述第一桥接部107设有一通孔109,所述通孔109贯穿所述第一桥接部107,再将所述磁性体10旋转90°,利用所述通孔109远离所述开槽106并且可与所述插头电连接器2对接的面作为所述吸附面105,所述主体部30设于所述开槽106内,并穿过所述通孔109,所述多个导电端子40设于所述主体部30,所述多个导电端子40的前端外露于所述通孔109外,从而与所述插头电连接器2电性连接。本第四实施例同样具有良好的对中效果,此处不再累述。
    参照图1和图12,而为了加强所述磁性体10对所述插头电连接器2的磁吸力,还可以将上述第四实施例的所述磁性体10旋转180°,利用所述开槽106远离所述通孔109并且可与所述插头电连接器2对接的面作为所述吸附面105,所述主体部30对应的穿过所述通孔109并设于所述开槽106内,所述所述多个导电端子40设于所述主体部30,所述多个导电端子40的前端外露于所述开槽106外,从而与所述插头电连接器2电性连接。所述开槽106直接由所述磁性体10吸附所述插头电连接器2的所述吸附面105开设而成,使得所述吸附面105的磁吸力有所增强,从而保证了所述插头电连接器2和所述插座电连接器1连接后不会轻易脱离。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插座电连接器1有下列有益效果:
    1.所述多个导电端子40设于所述主体部30,所述主体部30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开槽106,由于所述开槽106呈倒凹形结构,而所述塑胶外框50围设于所述磁性体10外,使得所述主体部30稳固的保持在所述开槽106内,不会轻易松动。
    2.所述多个导电端子40的前端均凸出于所述前端面302,用以与所述插头电连接器2形成电性接触,所述隔离部301设于所述主体部30的所述前端面302上,并相对凸出于所述多个导电端子40的前端,从而避免了所述磁性体10吸引一些小铁屑使得所述多个导电端子40彼此之间会相互导通从而损坏所述插座电连接器1的问题。
    3.当所述插座电连接器1与所述插头电连接器2对接时,所述插座电连接器1利用其本身的非磁极面即所述吸附面105,吸附所述插头电连接器2的所述受吸体21,因此即使所述插头电连接器2非正对着与所述插座电连接器1对接,所述插座电连接器1仍然可以吸附所述插头电连接器2,使其处于正确的连接状态,所述插座电连接器1具有良好的对中效果;又所述开槽106于所述吸附面105上开设而成,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所述吸附面105对所述受吸体21的磁吸力,进一步使得所述插座电连接器1的对中效果得以保持,使用起来较为方便。
    4.所述吸附面105上还设有所述绝缘片20,可以防止当所述插座电连接器1与所述插头电连接器2对接时所述插头电连接器2损坏所述磁性体10。
    5.所述第一极性端101、所述第二极性端102、所述第一磁极面103以及所述第二磁极面104依次设置,且均垂直于所述对接面,使得所述吸附面105对所述插头电连接器2具有较强的吸附力,保证了所述插头电连接器2和所述插座电连接器1连接后不会轻易脱离。
    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Claims (18)

1.一种插座电连接器,用以与一插头电连接器相对接,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磁性体,借由所述磁性体与所述插头电连接器的一受吸体相吸,使所述插座电连接器与所述插头电连接器相连接,而形成电性导通;
    所述磁性体设有与所述受吸体相对的一吸附面,所述磁性体的磁极面不在所述吸附面上;
    所述磁性体设有一开槽,所述开槽于所述吸附面上开设而成;
    所述插座电连接器设有狭长形的一对接面,用以与所述插头电连接器相对接,所述磁性体在所述对接面长度方向上的一端和另一端形成相反的磁极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面与所述对接面共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体具有磁极性相反的一第一磁极面和一第二磁极面,并分别位于所述对接面长度方向上的两端,所述吸附面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一磁极面,另一侧连接所述第二磁极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电连接器具有一主体部,所述主体部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开槽,所述主体部的一前端面与所述对接面共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多个导电端子设于所述主体部并凸出于所述前端面,至少一隔离部设于所述主体部上并相对凸出于所述多个导电端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一塑胶外框围设于所述磁性体外,所述塑胶外框内形成狭长形的一对接空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槽内的相对两侧形成磁极性相反的一第一极性端和一第二极性端,所述第一极性端和所述第二极性端正对设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槽沿对接方向开设而成,所述第一极性端和所述第二极性端分别位于所述开槽的左右两侧,所述开槽的上方具有一第一桥接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槽的下方具有一第二桥接部,所述第二桥接部与所述第一桥接部相对设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桥接部和所述第二桥接部于靠近所述吸附面的一侧分别设有一缺口。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槽将所述磁性体完全断开,所述开槽的相对两侧形成一第一磁性元件和一第二磁性元件,所述第一极性端位于所述第一磁性元件,所述第二极性端位于所述第二磁性元件。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槽将所述吸附面分为一第一吸附面和一第二吸附面,所述第一吸附面位于所述第一磁性元件,所述第二吸附面位于所述第二磁性元件,且所述第一吸附面和所述第二吸附面的磁吸力弱于所述第一极性端和所述第二极性端。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附面、所述第二吸附面和所述对接面共面。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附面和所述第二吸附面的面积相同,且磁力相当,所述第一极性端和所述第二极性端的磁吸力相当。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性元件具有一第一磁极面,所述第二磁性元件具有一第二磁极面,所述第一磁极面和所述第一极性端的磁极性相反,所述第二磁极面和所述第二极性端的磁极性相反。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附面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一磁极面,另一侧连接所述第一极性端;所述第二吸附面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二磁极面,另一侧连接所述第二极性端。
1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性元件具有一第一本体部,所述第二磁性元件具有一第二本体部,所述第一本体部和所述第二本体部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极性端位于所述第一本体部,所述第二极性端位于所述第二本体部。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部于所述第一极性端的上下两侧分别凸设一第一凸出部,所述第二本体部于所述第二极性端的上下两侧分别凸设一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一凸出部与所述第二凸出部的磁极性相反,并相对设置。
CN201320434179.2U 2013-07-22 2013-07-22 插座电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4343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434179.2U CN203434368U (zh) 2013-07-22 2013-07-22 插座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434179.2U CN203434368U (zh) 2013-07-22 2013-07-22 插座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434368U true CN203434368U (zh) 2014-02-12

Family

ID=500633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434179.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434368U (zh) 2013-07-22 2013-07-22 插座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434368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72725A (zh) * 2014-03-31 2014-08-06 欧姆龙(上海)有限公司 连接装置及其固定头与接口
CN105098536A (zh) * 2014-05-13 2015-11-25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组合
CN113629579A (zh) * 2021-09-10 2021-11-09 成都聚合智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升降功能的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72725A (zh) * 2014-03-31 2014-08-06 欧姆龙(上海)有限公司 连接装置及其固定头与接口
CN103972725B (zh) * 2014-03-31 2019-01-15 欧姆龙(上海)有限公司 连接装置及其固定头与接口
CN105098536A (zh) * 2014-05-13 2015-11-25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组合
CN113629579A (zh) * 2021-09-10 2021-11-09 成都聚合智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升降功能的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760751U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04633034U (zh) 电连接器及对接连接器
WO2015110068A1 (zh) 兼容型磁吸附式电子积木
CN203434368U (zh) 插座电连接器
TWM497356U (zh) 電連接器
CN202444086U (zh) 连接器
CN105356119A (zh) 电连接器
TW202030941A (zh) 電連接器及其組合
CN105098536A (zh) 电连接器组合
US8758025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facilitating a connection
GB2560864A8 (en) Spliced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03690540U (zh) 磁吸式电连接器组合
CN204130826U (zh) 插针连接器及与其配合的插接件
CN203826687U (zh)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组件
CN204927680U (zh) 磁吸对接式电连接器、电子设备及电缆
CN204144588U (zh) 电连接器组合
CN204257868U (zh) 一种电源信号连接器
CN102684018A (zh) 同轴电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CN203721980U (zh) 磁控弯脚探针快速连接器组件
CN204190072U (zh) 连接器及与其配合的插接件
CN205752786U (zh) 一种新型安卓双面连接器
TW201405970A (zh) 應用於傳送訊號及/或電源之彈簧針型式連接器
CN203326201U (zh) 电连接器
CN210779242U (zh) 插头及具有该插头的数据线
TWI747193B (zh) 第一電連接器及電連接器組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21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