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720613U - 高速传输插座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高速传输插座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720613U
CN204720613U CN201520431231.8U CN201520431231U CN204720613U CN 204720613 U CN204720613 U CN 204720613U CN 201520431231 U CN201520431231 U CN 201520431231U CN 204720613 U CN204720613 U CN 2047206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stic cement
pcb board
insulating body
fixed
back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43123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文龙
吴俊宽
顾正文
陈�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yin Electronics Donggu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yin Electronics Donggu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yin Electronics Donggu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yin Electronics Donggu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43123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7206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7206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72061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高速传输插座连接器,其包括:一PCB板,该PCB板表面设有金属接触片组;一塑胶模组,其包括设置于PCB板后端的塑胶后座及固定于塑胶后座中的插针组,该插针组与金属接触片组对应导接,并固定;一绝缘本体,其固定于PCB板后端,且包覆于塑胶模组外围,其中,该PCB板前端部分伸出于绝缘本体前端外,并作为一舌板部;一金属外壳,其包覆固定于绝缘本体外围,并与舌板部之间形成一对接空间。本实用新型的组装过程无需装配端子,令本实用新型具有极高的组装效率,且避免出现端子在组装过程出现损坏的现象,以致有效保证产品的品质,令本实用新型具有较高的市场竞争力。

Description

高速传输插座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产品技术领域,特指一种高速传输插座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是一个连接桥梁,其在器件与器件、组件与组件、系统与系统之间进行电气连接和信号传递,是构成一个完整系统所必须的基础元件。
目前的电连接器一般包括一绝缘座、安装于绝缘座中的端子组以及固定于绝缘座外的金属壳体,该绝缘座前端形成有一舌板,该舌板外围与金属壳体之间形成一对插空间,其中,该端子组中端子的引脚部显露于绝缘座外,该端子组中端子的接触部显露于舌板表面,以便于与外接连接器导接。
现有技术中,上述端子组与绝缘座一般都是通过插嵌组装,即在绝缘座中设置供端子组插装的端子孔位,再将端子组中的端子分别插嵌固定于该端子孔位中,以形成组装。为了使端子组装配更加稳定,大多数厂家都会在绝缘座后端设置一后座,以固定端子组中端子的引脚部,使端子组稳定安装于绝缘座中,但是这样会增加产品结构的复杂性及制作成本。
对于端子组中端子的数量较多时,上述组装方法存在组装效率低下,市场竞争力不高的缺陷。特别是对于细长型端子,此组装方法具有极大的缺陷,具体而言,由于该细长型端子自身尺寸的缘故导致其硬度小,且易于弯折,在该细长型端子插嵌于绝缘座中的端子孔位时,极易出现细长型端子由于插装不当而导致弯折或插装不到位的现象,导致电连接器出现不良品而返工或报废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速传输插座连接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该高速传输插座连接器包括:一PCB板,该PCB板表面设有金属接触片组;一塑胶模组,其包括设置于PCB板后端的塑胶后座及固定于塑胶后座中的插针组,该插针组与金属接触片组对应导接,并固定;一绝缘本体,其固定于PCB板后端,且包覆于塑胶模组外围,其中,该PCB板前端部分伸出于绝缘本体前端外,并作为一舌板部;一金属外壳,其包覆固定于绝缘本体外围,并与舌板部之间形成一对接空间。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金属接触片组包括分别设置于PCB板上、下表面并相互对应的第一、第二金属接触片,且该第一、第二金属接触片末端分别连接有贯穿PCB板上、下表面的第一焊盘及第二焊盘;所述插针组包括一体固定于塑胶后座中的第一插针及第二插针,该第一插针及第二插针分别插嵌于该第一焊盘及第二焊盘中,并电性导通。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插针与第一焊盘通过焊锡焊接固定;所述第二插针与第二焊盘通过焊锡焊接固定。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插针包括第一插接部及与第一插接部垂直的第一焊接部,该第一插接部竖直凸伸出塑胶后座上表面,并与第一焊盘插接,该第一焊接部与塑胶后座下表面贴合,并显露于塑胶后座下表面外;所述第二插针直条状,其包括第二插接部及第二焊接部,该第二插接部竖直凸伸出塑胶后座上表面,并与第二焊盘插接,第二焊接部竖直凸伸出塑胶后座下表面。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塑胶后座下表面设置有复数垫块,所述第一焊接部与垫块表面贴合。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金属外壳后端设置有一后盖,该后盖包覆固定于绝缘本体后端面。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绝缘本体前端具有一凸台,该凸台外围固定有一接地片组;所述PCB板前端的舌板部沿该凸台向前伸出。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接地片组包括相互扣合固定于该凸台外围的上接地片及下接地片,且该上接地片还与绝缘本体上表面固定。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绝缘本体一体射出成型于PCB板及塑胶模组上。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绝缘本体沿其前端向后开设有供PCB板装配的第一插装位,且该绝缘本体沿其下端向上开设有供塑胶模组安装的第二插装位;所述PCB板插嵌定位于该第一插装位中,塑胶模组插嵌定位于该第二插装位中,且该塑胶模组中的插针组与PCB板上的金属接触片组对应导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稳固且非常简单,其采用PCB板结合塑胶模组及绝缘本体形成整体,并在该整体外包覆金属外壳形成一完整电连接器,其中,该PCB板上、下表面具有用于与外接连接器导接的第一、第二金属接触片,塑胶模组中的第一、第二插针分别与第一、第二金属接触片导接,并作为第一、第二金属接触片的焊接部,以至于本实用新型的组装过程无需装配端子,令本实用新型具有极高的组装效率,且避免出现端子在组装过程出现损坏的现象,以致有效保证产品的品质,令本实用新型具有较高的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插针组与PCB板的装配图;
图5是图4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插针的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插针的立体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拆卸金属壳体后的立体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拆卸金属壳体后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绝缘本体的立体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中金属外壳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PCB板                 10 对接空间               11 舌板部
2 塑胶模组              21 塑胶后座               211 垫块
212 定位凸柱            22 第一插针               221 第一插接部
222 第一焊接部          23 第二插针               231 第二插接部
232 第二焊接部
3 绝缘本体              301 容置槽                302 第一卡槽
31 定位台               32 凸台                   33 条形槽
34 限位槽
4 金属外壳              41 第一铆合片             42 第二铆合片
43 限位凸片             44 定位缺口               45 后盖
46 包覆板片             461 定位孔                47 插脚
48 第二凸包             49 定位卡片
5 金属接触片组          51 第一金属接触片         52 第二金属接触片
53 第一焊盘             54 第二焊盘
6 上接地片              61 第一主体板             62 第一卡板
63 第二卡板             64 定位板                 65 第一定位片
66 第二定位片           601 第一卡片              602 第一凸包
7 下接地片              71 第二主体板             73 第一扣板
72 第二扣板             701 第一卡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见图1-3所示,高速传输插座连接器,其包括:一PCB板1、设置于PCB板1后端的塑胶模组2、固定于PCB板1后端且包覆于塑胶模组2外围的绝缘本体3以及包覆固定于绝缘本体3外围的金属外壳4。
所述PCB板1前端部分伸出于绝缘本体4前端外,并作为一舌板部11,且该舌板部11外围与金属外壳4之间形成一用于与外接连接器对插的对接空间10,该结构的电连接器具有高速传输性能。另外,所述舌板部11两侧均设有镍镀层,以提高该舌板部11的使用寿命。
所述PCB板1表面设有金属接触片组5,具体而言,所述金属接触片组5包括分别设置于PCB板5上、下表面的第一、第二金属接触片51、52,该第一、第二金属接触片51、52相当于现有技术中的端子,该第一、第二金属接触片51、52分布位于舌板部11上、下表面,且该第一、第二金属接触片51、52位于舌板部11上、下表面的位置都是一一对应,更具体而言,舌板部11上、下表面的形状及尺寸均相同,且第一金属接触片51排列在舌板部11上表面的位置与第二金属接触片52排列在舌板部11下表面的位置是一样的,即舌板部11上、下表面可认为是镜像对称的表面,以致使本实用新型具有极好的防呆效果。
结合图4、5所示,所述PCB板1上设置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一焊盘53和第二焊盘54,所述的第一、第二金属接触片51、52末端分别一体连接该第一焊盘53及第二焊盘54。
所述塑胶模组2包括设置于PCB板1后端的塑胶后座21及固定于塑胶后座21中的插针组,该插针组与金属接触片组5对应导接,并固定。所述塑胶后座21后端面还成型有若干定位凸柱212。
结合图6、7所示,所述插针组包括一体固定于塑胶后座21中的第一插针22及第二插针23,该第一插针22及第二插针23分别插嵌于该第一焊盘53及第二焊盘54中,并电性导通。具体而言,所述第一插针22插嵌于该第一焊盘53中,并通过焊锡焊接固定;所述第二插针23插嵌于该第二焊盘54中,并通过焊锡焊接固定。
所述第一插针22包括第一插接部221及与第一插接部221垂直的第一焊接部222,该第一插接部221竖直凸伸出塑胶后座21上表面,并与第一焊盘53插接,该第一焊接部222与塑胶后座21下表面贴合,并显露于塑胶后座21下表面外,具体而言,所述塑胶后座21下表面设置有复数垫块211,所述第一焊接部222与垫块211表面贴合。
所述第二插针23直条状,其包括第二插接部231及第二焊接部232,该第二插接部232竖直凸伸出塑胶后座21上表面,并与第二焊盘54插接,第二焊接部232竖直凸伸出塑胶后座21下表面。
结合图8、9所示,所述的绝缘本体3固定于PCB板1后端,且包覆于塑胶模组2外围,具体而言,所述绝缘本体3一体射出成型于PCB板1及塑胶模组2上,令绝缘本体3和PCB板1及塑胶模组2形成一个整体,使本实用新型结构变得更加简单,组装起来更加简便。另外,绝缘本体3与PCB板1和塑胶模组2还可以采用以下方式组装,具体而言,所述绝缘本体沿其前端向后开设有供PCB板装配的第一插装位,且该绝缘本体沿其下端向上开设有供塑胶模组安装的第二插装位;所述PCB板插嵌定位于该第一插装位中,塑胶模组插嵌定位于该第二插装位中,且该塑胶模组中的插针组与PCB板上的金属接触片组对应导接。于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绝缘本体3与PCB板1的固定方式为:所述绝缘本体3一体射出成型于PCB板1上。
所述绝缘本体3前端具有一凸台32,所述PCB板1前端的舌板部11沿该凸台32向前伸出,且该凸台32外围固定有一接地片组,该接地片组起到加固结构的功效,另外,该接地片组还显露于对接空间10中,以具有接地之功效。
所述接地片组包括相互扣合固定于该凸台32外围的上接地片6及下接地片7,且该上接地片6还与绝缘本体3上表面固定,该上接地片6及下接地片7还显露于对接空间10中。
再次结合图3所示,所述上接地片6包括第一主体板61、分别沿第一主体板61两侧向下弯折形成的第一、第二卡板62、63以及沿第一主体板61后端向上延伸并向后弯折形成的定位板64和分别沿定位板64两侧向下弯折形成的第一、第二定位片65、66,其中,第一、第二卡板62、63中均设置第一卡片601,所述第一、第二定位片65、66上成型有用于定位的第一凸包602。
所述下接地片7包括第二主体板71及分别沿第二主体板71两侧向上弯折形成的第一、第二扣板72、73,该第一、第二扣板72、73上均设有第一卡位701,该第一、第二扣板72、73中的第一卡位701与第一、第二卡板62、63中第一卡片601相互扣合定位,以致使下接地片7与上接地片6形成稳定的装配。
所述下接地片7中第二主体板71及第一、第二扣板72、73包覆于凸台32外围下端;所述上接地片6中的第一主体板61包覆于凸台32外围上端,该定位板64及第一、第二定位片65、66固定于绝缘本体3上表面,且上接地片6中的第一、第二卡板62、63贴合于下接地片7中第一、第二扣板72、73外侧,其中,该第一、第二卡板62、63中的第一卡片601与第一、第二扣板72、73中的第一卡位701扣合定位,以致使上接地片6及下接地片7固定包覆凸台32外围,对凸台32起到一定的加固作用。
结合图10所示,所述绝缘本体3上表面设置有容置槽301以及位于容置槽301两侧的第一卡槽302;所述上接地片6中的定位板64盖合于该容置槽301中,且定位板64两侧的第一、第二定位片65、66分别卡嵌于该容置槽301两侧的第一卡槽302,其中,该第一、第二定位片65、66中的第一凸包602与第一卡槽302的槽壁相干涉定位,以致定位板64稳定安装于绝缘本体3上表面。
结合图3及图11所示,所述金属外壳4后端上表面设置有第一、第二铆合片41、42,所述绝缘本体3上端面设置有与该第一、第二铆合片41、42对应的条形槽33,该条形槽33位于所述容置槽301后方;该第一、第二铆合片41、42铆合固定于该条形槽33中。所述金属外壳4后端下表面设置有限位凸片43,所述绝缘本体3下端面设置有与该限位凸片41对应的限位槽34,该限位凸片43卡嵌于该限位槽34中;所述金属外壳4后端两侧分别设置有定位缺口44;所述绝缘本体3后端两侧设置有与该定位缺口44对应的定位台31,该定位缺口44与定位台31相互卡合定位。
所述金属外壳4后端设置有一后盖45,该后盖45包覆固定于绝缘本体3后端面。具体而言,所述后盖45两侧还分别设置有包覆板片46,且该包覆板片46向前弯折包覆于后盖45两侧,其中,该金属外壳4后端两侧分别设置有向外凸出的定位卡片49,包覆板片46上设置有与该定位卡片49适配的定位孔461,该定位孔461与定位卡片49卡合定位。
所述金属外壳4包覆固定于绝缘本体3外围,其中,金属外壳4上表面的第一、第二铆合片41、42均铆合固定于绝缘本体3上表面的条形槽33中,该金属外壳4后端下表面的限位凸片43卡合于绝缘本体3下端面的限位槽34中,所述金属外壳4后端两侧的定位缺口44与绝缘本体3后端两侧的定位台31相互卡合定位。另外,金属外壳4后端的包覆固定于绝缘本体3后端面,其中,后盖45两侧的包覆板片46向前弯折包覆于后盖45两侧,且包覆板片46上定位孔461与设置在金属外壳4后端两侧的定位卡片46卡合定位,令金属外壳4与绝缘本体3形成稳定装配。另外,所述金属外壳4与绝缘本体3接触的部分还通过镭射点焊固定,以此大大增加了金属外壳4与绝缘本体3装配的稳固性,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
所述金属外壳4两侧还成型有若干插脚47,该金属外壳4外围还成型有若干第二凸包48,该第二凸包48凸出于金属外壳4内侧,并显露于所述对接空间10中,该第二凸包48能够提高本实用新型与外接连接器对接后的插拔力,且可提高连接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结构稳固且非常简单,其采用PCB板1结合塑胶模组2及绝缘本体3形成整体,并在该整体外包覆金属外壳4形成一完整电连接器,其中,该PCB板1上、下表面具有用于与外接连接器导接的第一、第二金属接触片,塑胶模组2中的第一、第二插针分别与第一、第二金属接触片导接,并作为第一、第二金属接触片的焊接部,以至于本实用新型的组装过程无需装配端子,令本实用新型具有极高的组装效率,且避免出现端子在组装过程出现损坏的现象,以致有效保证产品的品质,令本实用新型具有较高的市场竞争力。
当然,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述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Claims (10)

1.高速传输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PCB板,该PCB板表面设有金属接触片组;
一塑胶模组,其包括设置于PCB板后端的塑胶后座及固定于塑胶后座中的插针组,该插针组与金属接触片组对应导接,并固定;
一绝缘本体,其固定于PCB板后端,且包覆于塑胶模组外围,其中,该PCB板前端部分伸出于绝缘本体前端外,并作为一舌板部;
一金属外壳,其包覆固定于绝缘本体外围,并与舌板部之间形成一对接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传输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接触片组包括分别设置于PCB板上、下表面并相互对应的第一、第二金属接触片,且该第一、第二金属接触片末端分别连接有贯穿PCB板上、下表面的第一焊盘及第二焊盘;所述插针组包括一体固定于塑胶后座中的第一插针及第二插针,该第一插针及第二插针分别插嵌于该第一焊盘及第二焊盘中,并电性导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速传输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针与第一焊盘通过焊锡焊接固定;所述第二插针与第二焊盘通过焊锡焊接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速传输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针包括第一插接部及与第一插接部垂直的第一焊接部,该第一插接部竖直凸伸出塑胶后座上表面,并与第一焊盘插接,该第一焊接部与塑胶后座下表面贴合,并显露于塑胶后座下表面外;所述第二插针直条状,其包括第二插接部及第二焊接部,该第二插接部竖直凸伸出塑胶后座上表面,并与第二焊盘插接,第二焊接部竖直凸伸出塑胶后座下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速传输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胶后座下表面设置有复数垫块,所述第一焊接部与垫块表面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传输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外壳后端设置有一后盖,该后盖包覆固定于绝缘本体后端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传输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前端具有一凸台,该凸台外围固定有一接地片组;所述PCB板前端的舌板部沿该凸台向前伸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速传输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片组包括相互扣合固定于该凸台外围的上接地片及下接地片,且该上接地片还与绝缘本体上表面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高速传输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一体射出成型于PCB板及塑胶模组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高速传输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沿其前端向后开设有供PCB板装配的第一插装位,且该绝缘本体沿其下端向上开设有供塑胶模组安装的第二插装位;所述PCB板插嵌定位于该第一插装位中,塑胶模组插嵌定位于该第二插装位中,且该塑胶模组中的插针组与PCB板上的金属接触片组对应导接。
CN201520431231.8U 2015-06-19 2015-06-19 高速传输插座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7206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31231.8U CN204720613U (zh) 2015-06-19 2015-06-19 高速传输插座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31231.8U CN204720613U (zh) 2015-06-19 2015-06-19 高速传输插座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720613U true CN204720613U (zh) 2015-10-21

Family

ID=543195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431231.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720613U (zh) 2015-06-19 2015-06-19 高速传输插座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72061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08665B (zh) * 2015-12-14 2017-12-11 英屬開曼群島商鴻騰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電連接器及其製造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08665B (zh) * 2015-12-14 2017-12-11 英屬開曼群島商鴻騰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電連接器及其製造方法
US9871326B2 (en) 2015-12-14 2018-01-16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imited Connector with preformed metallic tubular mounting bracket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638995U (zh) 连接器
CN201029182Y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01956544U (zh) 电连接器
CN203589349U (zh) 电连接器
CN105390853A (zh) 电连接器
CN202444086U (zh) 连接器
CN202855957U (zh) 电连接器
CN204103108U (zh) 电连接器
CN204720613U (zh) 高速传输插座连接器
CN205693075U (zh) 电子连接器
CN201601287U (zh) 电连接器
CN201204298Y (zh) 电连接器
CN201868665U (zh) 电连接器
CN102087390B (zh) 光电连接器组件
CN201797121U (zh) 电连接器及其端子
CN102185213A (zh) 电连接器
CN207490164U (zh) 一种双排针结构的插座连接器及其保护结构
CN203850470U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201774090U (zh)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CN201185253Y (zh) Sim卡连接器
CN204632981U (zh) 高速传输电连接器
CN203660181U (zh) 电连接器组合
CN202474348U (zh) 电连接器
CN201303148Y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03503824U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021

Termination date: 2020061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