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190565U - 栽培筐 - Google Patents

栽培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190565U
CN202190565U CN201120261009XU CN201120261009U CN202190565U CN 202190565 U CN202190565 U CN 202190565U CN 201120261009X U CN201120261009X U CN 201120261009XU CN 201120261009 U CN201120261009 U CN 201120261009U CN 202190565 U CN202190565 U CN 2021905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ltivation
basket
cultivation basket
culture bottle
diap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26100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继红
李金鑫
郑慧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FINC BIO-TECH Inc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FINC BIO-TECH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FINC BIO-TECH Inc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FINC BIO-TECH Inc
Priority to CN20112026100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1905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1905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19056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一种栽培筐,用于装载真姬菇栽培瓶,包括底壁以及由底壁向上延伸形成的侧壁,所述底壁及侧壁围合成一上方开口的收容空间,所述底壁在收容空间一侧形成有25个相邻设置的栽培瓶固定装置,所述25个相邻设置的栽培瓶固定装置均匀分布在整个底壁上。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栽培筐的底壁收容空间一侧形成25个相邻设置的栽培瓶固定装置,使得一个栽培筐可以装载25瓶真姬菇,有效缩短真姬菇栽培周期,提高了培养阶段空间利用率;另外,由于栽培瓶固定装置保障了栽培瓶在整个栽培过程中的稳定性,为每一个栽培瓶提供一致的生长发育空间,大幅度改善真姬菇的外观品质。

Description

栽培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瓶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技术,更确切地说,涉及一种瓶栽真姬菇工厂化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栽培筐。
【背景技术】
食用菌工厂化瓶栽业务主要是指用塑料瓶子在空调设施内常年栽培,通过栽培的机械化和标准化, 来实现食用菌在工厂内常年稳定的生产。由于工厂内菇房环境不受季节影响,实现了食用菌的周年供应,满足了消费者对新鲜食用菌产品的需求。鉴于食用菌瓶栽技术的优势,目前诸如真姬菇、金针菇、杏鲍菇、滑子菇、茶树菇、猴头菇等的瓶栽生产已经在产业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真姬菇,学名真姬菇(Hypsizygus marmoreus)又名玉蕈、斑玉蕈、海鲜菇、胶玉蘑、鸿喜菇、蟹味菇、假松茸等。隶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白蘑科、离褶菌族、玉蕈属,是北温带一种优良的食用菌。真姬菇味比平菇鲜,肉比滑菇厚,质比香菇韧,口感极佳,还具有独特的蟹香味,在日本有“香在松口蘑、味在玉蕈”之说。真姬菇的蛋白质中氨基酸种类齐全,包括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其中赖氨酸、精氨酸含量高于一般菇类。并且真姬菇是一种低热量、低脂肪的保健食品,其味鲜美、性平、甘温,有利尿渗湿,健脾止渴之功能,清热平肝之效。口感极佳,常食可提高免疫力、预防衰老、延长寿命。真姬菇属中低温型菌类,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2℃-24℃,菇蕾分化的适宜温度为11℃-16℃,子实体成长的适宜温度是14℃-18℃。
在瓶栽真姬菇工厂化生产过程中常常会使用栽培筐,目前常规的瓶栽真姬菇栽培采用每筐16瓶的种植方式,使用的栽培瓶容积多为850毫升或1100毫升。真姬菇栽培周期约为105-115天,瓶容量850cc,口径58mm的情况下,每瓶的目标采收量约为150-200克。现有的16瓶种植的方式,存在栽培周期长,培养阶段空间利用率低等缺陷。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型的栽培筐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的栽培筐,使用该种栽培筐进行瓶栽真姬菇的栽培,能够在提高培养阶段空间利用率的同时有效缩短真姬菇栽培周期,而且可以大幅度改善真姬菇的外观品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栽培筐,用于装载真姬菇栽培瓶,包括底壁以及由底壁向上延伸形成的侧壁,所述底壁及侧壁围合成一上方开口的收容空间,所述底壁在收容空间一侧形成有25个相邻设置的栽培瓶固定装置,所述25个相邻设置的栽培瓶固定装置均匀分布在整个底壁上。
所述栽培瓶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由底壁向上延伸形成的凸柱构成。
每个栽培瓶固定装置包括8个固定支架,相邻两个栽培瓶固定装置的固定支架部分共用。
在所述固定支架基部设置有支撑垫,所述支撑垫为两个三角形支撑垫。
所述栽培筐的筐底呈正方形,栽培筐内25个栽培瓶固定装置以5横5纵模式布局。
在每四个相邻的栽培瓶固定装置围成的区域中央形成有通气孔。
所述栽培筐侧壁向外延伸形成栽培筐的外沿,所述外沿向下竖直延伸形成侧沿。
所述栽培筐的筐体边长为420mm-440mm,栽培筐的筐体高度为80mm-90mm,所述侧沿长10 mm-20mm。
所述固定支架的高度为30mm-60mm。
所述栽培瓶的容积为500-700毫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栽培筐的底壁收容空间一侧形成25个相邻设置的真姬菇栽培瓶固定装置,使得一个栽培筐可以装载25瓶真姬菇,有效缩短真姬菇栽培周期,提高了培养阶段空间利用率;另外,由于真姬菇栽培瓶固定装置保障了栽培瓶在整个栽培过程中的稳定性,为每一个栽培瓶提供一致的生长发育空间,大幅度改善真姬菇的外观品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栽培筐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部分栽培瓶放入栽培筐后从筐口方向进行正投影形成的示意图。
图3为栽培瓶放入栽培筐后从筐口方向进行正投影形成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揭示一种在瓶栽真姬菇工厂化生产过程中用于装载栽培瓶的栽培筐,包括底壁以及由底壁向上延伸形成的侧壁,所述底壁及侧壁围合成一上方开口的收容空间,所述底壁在收容空间一侧形成有25个相邻设置的栽培瓶固定装置,所述25个相邻设置的栽培瓶固定装置均匀分布在整个底壁上。本实用新型栽培筐使用的栽培瓶的容积为500-700毫升,从而在栽培筐大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每个栽培筐可以装载25个栽培瓶。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栽培筐1,筐底基本呈正方形,包括底壁10以及由底壁10向上延伸形成的侧壁11,所述底壁10及侧壁11围合成一上方开口的收容空间12,所述收容空间12用于容置栽培瓶。所述底壁10在收容空间12一侧形成有25个相邻设置的栽培瓶固定装置13,所述25个栽培瓶固定装置13以5横5纵模式布局,图2和图3中的虚线圆形示意性表示栽培瓶的位置。所述栽培瓶固定装置13包括固定支架130,所述固定支架130由底壁10向上延伸形成的凸柱构成。在所述固定支架基部131设置有支撑垫132,所述支撑垫132为两个三角形支撑垫。固定装置13的设置为栽培瓶的稳定性提供了保障,确保了栽培后期分筐后每一个真姬菇栽培瓶拥有一致的生长发育空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栽培筐的筐体边长为420mm-440mm,栽培筐的筐体高度为80mm-90mm,固定支架的高度为30mm-60mm。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栽培瓶固定装置13包括8个固定支架130,相邻两个栽培瓶固定装置13的固定支架130部分共用。在每四个相邻的栽培瓶固定装置13围成的区域中央形成有通气孔14,在本实施例中通气孔14为一正方形透孔。在培养过程中,瓶筐叠加摆放后,通过通气孔14形成一个上下贯通的通风通道,使空气更便捷的输送到每一个栽培瓶中,有效改善了培养阶段的通风换气效果,提升了栽培的均一度。所述栽培筐1的侧壁11向外延伸形成栽培筐的外沿110,所述外沿110向下竖直延伸形成侧沿11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侧沿长10 mm-20mm。通过设置侧沿111可以有效防止瓶筐运输过程中因相互挤压而产生的重叠,便于大规模机械手作业。
下面结合真姬菇的栽培实例进行说明。
实例1:
使用580毫升聚丙烯塑料瓶,每筐放置25瓶,以5横5纵模式布局。用固体菌种接种后,培养和后熟合计70日,之后进行搔菌作业,转移至催蕾室,10日后菇蕾发生,转移到分离室,将一筐25瓶,分成12瓶和13瓶的两筐(分筐后栽培筐中的栽培瓶以在横向和纵向每两个相邻的栽培瓶之间有一栽培瓶空位的方式布局),再转入生育室,继续发育15日后采收,使用机器或人工采收均可,每瓶收获100-120克,总共栽培周期为95日。
实例2:
使用650毫升聚丙烯塑料瓶,使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栽培筐1进行栽培,每筐放置25瓶,用固体菌种接种后,培养和后熟合计73日,之后进行搔菌作业,转移至催蕾室,10日后菇蕾发生,转移到分离室,将一筐25瓶,分成12瓶和13瓶的两筐(分筐后栽培筐中的栽培瓶以在横向和纵向每两个相邻的栽培瓶之间有一栽培瓶空位的方式布局),再转入生育室,继续发育15日后采收,使用机器或人工采收均可,每瓶收获130-150克,总共栽培周期为98日。
与传统的16瓶栽培筐栽培的105-115天的栽培周期相比,使用本实用新型栽培筐1,整个栽培周期缩短为95-98天,整个培养周期缩短了10-15%,节约了大量的投资建设面积及相应的资财,从而降低了真姬菇的栽培成本。而且在筐体大小基本相等的前提下,用本实用新型栽培筐代替现有的16瓶栽培筐,还可以提高真姬菇培养阶段空间利用率。
以上描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谅能理解,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对本实用新型的简单修改和替换皆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栽培筐,用于装载真姬菇栽培瓶,包括底壁以及由底壁向上延伸形成的侧壁,所述底壁及侧壁围合成一上方开口的收容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在收容空间一侧形成有25个相邻设置的栽培瓶固定装置,所述25个相邻设置的栽培瓶固定装置均匀分布在整个底壁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筐,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瓶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由底壁向上延伸形成的凸柱构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栽培筐,其特征在于:每个栽培瓶固定装置包括8个固定支架,相邻两个栽培瓶固定装置的固定支架部分共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栽培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固定支架基部设置有支撑垫,所述支撑垫为两个三角形支撑垫。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栽培筐,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筐的筐底基本呈正方形,栽培筐内25个栽培瓶固定装置以5横5纵模式布局。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栽培筐,其特征在于:在每四个相邻的栽培瓶固定装置围成的区域中央形成有通气孔。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栽培筐,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筐侧壁向外延伸形成栽培筐的外沿,所述外沿向下竖直延伸形成侧沿。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栽培筐,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筐的筐体边长为420mm-440mm,栽培筐的筐体高度为80mm-90mm,所述侧沿长10 mm-20mm。
9.如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栽培筐,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的高度为30mm-60mm。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筐,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瓶的容积为500-700毫升。
CN201120261009XU 2011-07-22 2011-07-22 栽培筐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1905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261009XU CN202190565U (zh) 2011-07-22 2011-07-22 栽培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261009XU CN202190565U (zh) 2011-07-22 2011-07-22 栽培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190565U true CN202190565U (zh) 2012-04-18

Family

ID=459455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261009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190565U (zh) 2011-07-22 2011-07-22 栽培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19056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84940A (zh) * 2011-07-22 2013-01-23 上海丰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栽培筐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84940A (zh) * 2011-07-22 2013-01-23 上海丰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栽培筐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84939A (zh) 真姬菇的栽培方法
CN203369147U (zh) 一种可升降式阳台蔬菜种植架
CN104303846B (zh) 用发酵料大袋栽培秀珍菇的方法
CN110226451A (zh) 一种豆秸秆制备的食用菌工厂化配方
CN107881118A (zh) 浅黄色金针菇jk05菌株及其应用
CN102405766B (zh) 一种野生硫磺菌的仿生栽培工艺
CN102884940A (zh) 栽培筐
CN106967620A (zh) 一种促进猪肚菌菌丝生长的发酵培养基
CN202190565U (zh) 栽培筐
CN108887082A (zh) 一种提高羊肚菌产量的栽培方法
CN102047839A (zh) 一种真姬菇单单杂交育种方法
CN104620852B (zh) 菇类液化菌种培养法
Nikšić et al. Farming of Medicinal Mushrooms
WO2010090448A2 (ko) 버섯 재배 용기
CN202587951U (zh) 有机经济作物栽培槽
CN102884941A (zh) 真姬菇的栽培方法
CN202190566U (zh) 栽培筐
CN112703966A (zh) 一种利用保水材料高效栽培卵孢小奥德蘑的方法
CN105613032A (zh) 新型食用菌家庭栽培装置及其栽培方法
CN206100989U (zh) 一种食用菌养殖架
CN205922132U (zh) 一种适于观赏的金针菇培养用培养装置
CN206895437U (zh) 一种无土栽培植物专用花盆
CN210840948U (zh) 一种子实体室内栽培单元及栽培床
CN206101018U (zh) 可堆叠直边台阶花盆
CN105309200A (zh) 一种基于液体菌种的秀珍菇栽培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418

Termination date: 20140722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