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47839A - 一种真姬菇单单杂交育种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真姬菇单单杂交育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47839A
CN102047839A CN2009102213694A CN200910221369A CN102047839A CN 102047839 A CN102047839 A CN 102047839A CN 2009102213694 A CN2009102213694 A CN 2009102213694A CN 200910221369 A CN200910221369 A CN 200910221369A CN 102047839 A CN102047839 A CN 1020478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 connection
parent
heterozygote
days
mycelium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2136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继红
刘玉
陈传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FINC BIO-TECH Inc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FINC BIO-TECH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FINC BIO-TECH Inc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FINC BIO-TECH Inc
Priority to CN20091022136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047839A/zh
Publication of CN1020478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4783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eeding Of Plants And Reproduction By Means Of Culturing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一种真姬菇单单杂交育种方法,包括:亲本的选择;孢子采集、孢子稀释涂布、挑单孢、镜检无锁状联合的为单核菌丝;所述孢子稀释涂布为无菌操作,涂布浓度为在40倍显微视野中有2~3个孢子,在16~21℃培养8-10天;在稀疏的部位挑取单孢;单核菌丝组合杂交:亲本单核菌丝要进行配对杂交,选择发菌速度快、菌丝浓密、洁白的单核菌丝进行配对杂交;镜检有锁状联合的为杂合子,然后进行杂合子挑取;所述杂合子镜检操作在63倍视野中,在不同的区域寻找3~5个视野,若有锁状联合则是杂合子;栽培出菇;中试、大试、推广;本方法把育种时间从几年降为18个月,得到多个高产、优质、抗逆强的菌株。

Description

一种真姬菇单单杂交育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真菌的杂交育种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高效的真姬菇(Hypsizygus marmoreus)单单杂交育种方法。公开了真姬菇单单杂交育种方法的整个流程及操作要求,包括所需的培养基、亲本的选择、杂交的过程和技术、栽培出菇。
背景技术
真姬菇(Hypsizigus marmoreus)又名玉覃、斑玉覃、海鲜菇、胶玉蘑、鸿喜菇、蟹味菇、假松茸等。隶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白蘑科、离褶菌族、玉蕈属,是北温带一种优良的食用菌。真姬菇味比平菇鲜,肉比滑菇厚,质比香菇韧,口感极佳,还具有独特的蟹香味,在日本有“香在松口蘑、味在玉覃”之说。
真姬菇分布在日本、北美和欧洲等北温带地区,是春秋季生木腐菌,主要生长在山毛榉及其他阔叶树的枯木、风倒木和树桩上。真姬菇的蛋白质中氨基酸种类齐全,包括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其中赖氨酸、精氨酸含量高于一般菇类。并且真姬菇是一种低热量、低脂肪的保健食品,其味鲜美、性平、甘温,有利尿渗湿,健脾止渴之功能,清热平肝之效。口感极佳,常食可提高免疫力、预防衰老、延长寿命,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真姬菇的需温特性,属中低温型。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2℃-24℃,菇蕾分化的适宜温度为11℃-14℃,子实体成长的适宜温度是14℃-18℃。
担子菌亚门中多数担子菌的双核菌丝,在进行细胞分裂时,于菌丝的分隔处形成的一个侧生的喙状结构。只出现在双核菌丝上。其形成过程是:首先,在细胞的两核之间生出一个喙状突起,双核中的一个移入喙状突起,另一个仍留在细胞下部。两异质核同时分裂,成为4个子核。分裂完成后,原位于喙基部的一子核与原位于细胞中的一子核移至细胞上部配对;另外两子核,一个进入喙突中,一个留在细胞下部。此时细胞中部和喙基部均生出横隔,将原细胞分成三部分。上部是双核细胞,下部和喙突部暂为两单核细胞。此后,喙突尖端继续下延与细胞下部接触并融通。同时喙突中的核进入下部细胞内,使细胞下部也成为双核。经如上变化后,4个子核分成2对,一个双核细胞分裂为两个。此过程结束后,在两细胞分融处残留一个喙状结构,即锁状联合。锁状联合保证了双核菌丝在进行细胞分裂时,每节(每个细胞)都能含有两个异质(遗传型不同)的核,为进行有性生殖,通过核配形成担子打下基础。锁状联合是双核菌丝的鉴定标准,凡是产生锁状联合的菌丝均可断定为双核。锁状联合也是担子菌亚门的明显特征之一。真姬菇也具有产生锁状联合的特征。
现有的专业蕈菌遗传育种的方法,如《覃菌遗传育种》张树挺、林芳灿介绍,流程如下:
(1)亲本的选择。选择优点多、能互补、亲缘关系较远、其中一个是当地大面积推广的品种。
(2)孢子采集、孢子稀释涂布、挑单孢。
(3)镜检锁状联合的有无以获得单核菌丝。
(4)单核菌丝配对。
(5)镜检锁状联合的有无以获得杂合子。
(6)杂合子小试、大试和推广。
因为真姬菇具有良好的市场,中国、日本和韩国的一些企业开始在控制温度、湿度、光照和空气交换的人工环境进行工厂化栽培生产,但是真姬菇的菌株选育效率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高效的真姬菇单单杂交育种方法,通过此方法可以提高优良菌株的选育效率。该发明适用于真姬菇的育种,特别适于真姬菇的工厂化栽培生产。
担子菌亚门中多数担子菌的双核菌丝,在进行细胞分裂时,于菌丝的分隔处形成的一个侧生的喙状结构。只出现在双核菌丝上。锁状联合保证了双核菌丝在进行细胞分裂时,每节(每个细胞)都能含有两个异质(遗传型不同)的核,为进行有性生殖,通过核配形成担子打下基础。锁状联合是双核菌丝的鉴定标准,凡是产生锁状联合的菌丝均可断定为双核。锁状联合也是担子菌亚门的明显特征之一。真姬菇也具有产生锁状联合的特征。应用锁状联合作为区分单核菌丝和双核菌丝的标准。
本发明所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真姬菇单单杂交育种方法,包括:
(1)亲本的选择:根据育种目标选择合适的亲本,熟悉各亲本的特点,熟悉其优缺点,亲本之间有较远的亲缘关系,有好的配合力;
(2)孢子采集、孢子稀释涂布、挑单孢、镜检锁状联合的有无以获得单核菌丝;无锁状联合的为单核菌丝;
所述孢子采集主要采用钩悬法收集孢子;
所述孢子稀释涂布为无菌操作,涂布浓度为在40倍显微视野中有2~3个孢子,在16~21℃培养8-10天;
所述挑单孢在稀疏的部位挑取单孢;
(3)单核菌丝组合杂交:亲本单核菌丝要进行配对杂交,选择发菌速度快、菌丝浓密、洁白的单核菌丝进行配对杂交;
所述单核菌丝镜检、扩繁保种操作在63倍视野中,在不同的区域寻找3~5个视野,无锁状联合则为单核菌丝;
配对杂交:选择发菌速度快,菌丝浓密洁白的单核菌丝配对;
(4)镜检锁状联合有无以获得杂合子,有锁状联合的为杂合子,然后进行杂合子挑取;
所述杂合子镜检操作在63倍视野中,在不同的区域寻找3~5个视野,若有锁状联合则是杂合子挑取;
所述杂合子挑取的条件:
a.当两单核菌丝生长到接触后,镜检锁状联合的有无,若有锁状联合则说明杂交成功,挑取杂合子。
所述杂合子挑取原则:
a.一个杂交组合能得出多种杂交后代,这些后代间的拮抗并不一定明显;
b.若一个杂交组合的所有菌丝一股脑的都用来出菇,即便其中有优良的部分也得不到好的菌株;
(5)栽培出菇:
试管种转三角瓶种:23-25天菌龄;
三角瓶种转原种:33-35天菌龄;
原种转栽培种:43-45天菌龄;
栽培种搔菌:83-85天菌龄;
栽培出菇:根据育种目标设计栽培参数;
所述栽培参数:栽培室温度设定为13~15℃,湿度90~95%,CO2浓度1000~2000ppm,前1~7天光照强度50~100Lux,后8~20天光照强度200~300Lux,每天间隙式开启层架灯;22~24天开始采收;
出菇试验菌株开发、小试:根据育种目标设计合理的开发方案;
a.每一个菌株有其营养和栽培条件的需要,对培养基、温、湿、光、气的要求不同;
栽培种培养基:玉米芯40~50%、大豆皮20~30%、米糠10~15%、麸皮15~20%,玉米粉5%,含水量64~66%。
栽培室温度设定为13~15℃,湿度90~95%,CO2浓度1000~2000ppm,前1~7天光照强度50~100Lux,后8~20天光照强度200~300Lux,每天间隙式开启层架灯;22~24天开始采收。
b.各个菌株有其优势方向,要发扬优势,避免劣势;
比如低菌龄,开发出的白色蟹味菇菌株较普通白色蟹味菇的菌龄缩短19-21天,开发出的棕色蟹味菇菌株较普通棕色蟹味菇缩短24-26天;
又如无瘤盖,开发出的白色蟹味菇菌株的菌盖较普通白色蟹味菇的菌盖不会出现瘤盖菇现象,开发出的棕色蟹味菇菌株的菌盖较普通棕色蟹味菇的菌盖不会出现瘤盖菇现象。
c.根据育种目标设计有效地开发方法,比如:目的获得短菌龄的菌株,要设计较宽的从55天菌龄到100天菌龄,5天菌龄作为一个梯度的菌龄实验;
(6)中试、大试、推广;
将经过中试、大试的农艺性状优良的菌株进行常规经过法定技术鉴定而成为食用菌新品种,进行推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遗传有细胞质遗传和细胞核遗传,本发明方法满足了好的遗传物质(DNA、基因)需要合适的环境(细胞质、细胞器)配合的要求,能发挥其最大效应。
本方法大大提高了育种效率。把育种时间从几年降为18个月,得到多个高产、优质、抗逆强的菌株,并且它们适合工厂化栽培。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图1为本发明的真姬菇单单杂交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真姬菇杂合子挑取方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一种真姬菇单单杂交育种方法,如图1所示所示,包括:
(1)亲本的选择:根据育种目标选择合适的真姬菇(Hypsizygusmarmoreus)亲本F-W(白色)和亲本F-4(棕色),熟悉各亲本的特点,熟悉其优缺点,亲本之间有较远的亲缘关系,有好的配合力;
(2)孢子采集、孢子稀释涂布、挑单孢、镜检锁状联合的有无以获得单核菌丝;无锁状联合的为单核菌丝;
试管、平皿培养基、三角瓶培养基:采用PDA培养基。孢子采集主要采用钩悬法收集孢子;钩悬法:取成熟菌盖的几片菌褶或一小块真姬菇,用无菌不锈钢丝或铁丝、棉线等其他悬挂材料悬挂于三角瓶内的培养基的上方,培养基的厚度为1cm,勿使接触到培养基或四周瓶壁。25℃、24h现孢子粉,取出分离材料,22℃-25℃,挑健壮尖端菌丝转管,纯化。
孢子稀释涂布为无菌操作,涂布浓度为在40倍显微视野中有2~3个孢子,在16~21℃培养8-10天;
所述挑单孢在稀疏的部位挑取单孢;
(3)单核菌丝组合杂交:亲本单核菌丝要进行配对杂交,选择发菌速度快、菌丝浓密、洁白的单核菌丝进行配对杂交;
单核菌丝镜检、扩繁保种操作在63倍视野中,在不同的区域寻找3~5个视野,无锁状联合则为单核菌丝;
配对杂交:选择发菌速度快,菌丝浓密洁白的单核菌丝配对;
(4)镜检锁状联合有无以获得杂合子,有锁状联合的为杂合子,然后进行杂合子挑取;
杂合子镜检操作在63倍视野中,在不同的区域寻找3~5个视野,若有锁状联合则是杂合子挑取;
所述杂合子挑取的条件:
a.当两单核菌丝生长到接触后,镜检锁状联合的有无,若有锁状联合则说明杂交成功,挑取杂合子。
杂合子挑取原则:如图2所示。
a.一个杂交组合能得出多种杂交后代,这些后代间的拮抗并不一定明显;
b.若一个杂交组合的所有菌丝一股脑的都用来出菇,即便其中有优良的部分也得不到好的菌株;
(5)栽培出菇,每个育种者必须也会栽培,良种还要有良法:
栽培室温度设定为13~15℃,湿度90~95%,CO2浓度1000~2000ppm,前1~7天光照强度50~100Lux,后8~20天光照强度200~300Lux,每天间隙式开启层架灯。22~24天开始采收;
试管种转三角瓶种:23-25天菌龄;
三角瓶种转原种:33-35天菌龄;原种培养基: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
原种转栽培种:43-45天菌龄;栽培种培养基:玉米芯40~50%、大豆皮20~30%、米糠10~15%、麸皮15~20%,玉米粉5%,含水量64~66%。
栽培种搔菌:83-85天菌龄;
栽培出菇:根据育种目标设计栽培参数,栽培室温度设定为13~15℃,湿度90~95%,CO2浓度1000~2000ppm,前1~7天光照强度50~100Lux,后8~20天光照强度200~300Lux,每天间隙式开启层架灯。22~24天开始采收;
出菇试验(菌株开发、小试):根据育种目标设计合理的开发方案;
a.每一个菌株有其营养和栽培条件的需要,对培养基、温、湿、光、气的要求不同;
栽培种培养基:玉米芯40~50%、大豆皮20~30%、米糠10~15%、麸皮15~20%,玉米粉5%,含水量64~66%。
栽培室温度设定为13~15℃,湿度90~95%,CO2浓度1000~2000ppm,前1~7天光照强度50~100Lux,后8~20天光照强度200~300Lux,每天间隙式开启层架灯。22~24天开始采收。
b.各个菌株有其优势方向,要发扬优势,避免劣势;
比如低菌龄,开发出的白色蟹味菇菌株较普通白色蟹味菇的菌龄缩短19-21天,开发出的棕色蟹味菇菌株较普通棕色蟹味菇缩短24-26天;
又如无瘤盖,开发出的白色蟹味菇菌株的菌盖较普通白色蟹味菇的菌盖不会出现瘤盖菇现象,开发出的棕色蟹味菇菌株的菌盖较普通棕色蟹味菇的菌盖不会出现瘤盖菇现象。
c.根据育种目标设计有效地开发方法,比如:目的获得短菌龄的菌株,要设计较宽的从55天菌龄到100天菌龄,5天菌龄作为一个梯度的菌龄实验;
(6)中试、大试、推广;
将经过中试、大试的农艺性状优良的菌株进行常规经过法定技术鉴定而成为食用菌新品种,进行推广。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Claims (5)

1.一种真姬菇单单杂交育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亲本的选择:根据育种目标选择合适的亲本,熟悉各亲本的特点,熟悉其优缺点,亲本之间有较远的亲缘关系,有好的配合力;
(2)孢子采集、孢子稀释涂布、挑单孢、镜检锁状联合的有无以获得单核菌丝;无锁状联合的为单核菌丝;
(3)单核菌丝组合杂交:亲本单核菌丝要进行配对杂交,选择发菌速度快、菌丝浓密、洁白的单核菌丝进行配对杂交;
(4)镜检锁状联合有无以获得杂合子,有锁状联合的为杂合子,然后进行杂合子挑取;
所述杂合子挑取的条件:
a.当两单核菌丝生长到接触后,镜检锁状联合的有无,若有锁状联合则说明杂交成功,挑取杂合子。
(5)栽培出菇:
试管种转三角瓶种:23-25天菌龄;
三角瓶种转原种:33-35天菌龄;
原种转栽培种:43-45天菌龄;
栽培种搔菌:83-85天菌龄;
栽培出菇:根据育种目标设计栽培参数;
出菇试验菌株开发、小试:根据育种目标设计合理的开发方案;
(6)中试、大试、推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真姬菇单单杂交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孢子采集主要采用钩悬法收集孢子;所述孢子稀释涂布为无菌操作,涂布浓度为在40倍显微视野中有2~3个孢子,在16~21℃培养8-10天;所述挑单孢在稀疏的部位挑取单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真姬菇单单杂交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单核菌丝镜检、扩繁保种操作在63倍视野中,在不同的区域寻找3~5个视野,无锁状联合则为单核菌丝;配对杂交选择发菌速度快,菌丝浓密洁白的单核菌丝配对;单核菌丝组合杂交:亲本单核要进行合适的组合,选择发菌速度快、菌丝浓密的单核菌丝进行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真姬菇单单杂交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杂合子镜检操作在63倍视野中,在不同的区域寻找3~5个视野,若有锁状联合则是杂合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真姬菇单单杂交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栽培参数:栽培室温度设定为13~15℃,湿度90~95%,CO2浓度1000~2000ppm,前1~7天光照强度50~100Lux,后8~20天光照强度200~300Lux,每天间隙式开启层架灯;22~24天开始采收。
CN2009102213694A 2009-11-06 2009-11-06 一种真姬菇单单杂交育种方法 Pending CN10204783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213694A CN102047839A (zh) 2009-11-06 2009-11-06 一种真姬菇单单杂交育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213694A CN102047839A (zh) 2009-11-06 2009-11-06 一种真姬菇单单杂交育种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47839A true CN102047839A (zh) 2011-05-11

Family

ID=439529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213694A Pending CN102047839A (zh) 2009-11-06 2009-11-06 一种真姬菇单单杂交育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047839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22779A (zh) * 2011-10-20 2012-04-25 上海浦东天厨菇业有限公司 一种工厂化生产真姬菇控制瘤盖菇发生的方法
CN103004464A (zh) * 2012-11-12 2013-04-03 上海丰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真姬菇新菌株
CN103404427A (zh) * 2013-06-21 2013-11-27 连云港马诗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四极性食、药用菌单孢杂交育种工艺
CN103828600A (zh) * 2014-02-25 2014-06-04 福建农林大学 一种优良白色茶树菇的育种方法
CN114642169A (zh) * 2022-03-04 2022-06-21 苏州猫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从灵芝单孢杂交育种获得高腺苷含量的杂交菌株的方法和用途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22779A (zh) * 2011-10-20 2012-04-25 上海浦东天厨菇业有限公司 一种工厂化生产真姬菇控制瘤盖菇发生的方法
CN103004464A (zh) * 2012-11-12 2013-04-03 上海丰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真姬菇新菌株
CN103404427A (zh) * 2013-06-21 2013-11-27 连云港马诗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四极性食、药用菌单孢杂交育种工艺
CN103828600A (zh) * 2014-02-25 2014-06-04 福建农林大学 一种优良白色茶树菇的育种方法
CN114642169A (zh) * 2022-03-04 2022-06-21 苏州猫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从灵芝单孢杂交育种获得高腺苷含量的杂交菌株的方法和用途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60191B (zh) 一种乌芝子实体的培养方法
CN102047839A (zh) 一种真姬菇单单杂交育种方法
CN113736666B (zh) 一种黑牛肝菌菌株与应用
CN101608213A (zh) 一种真姬菇交配型基因的鉴别方法
CN107142257A (zh) 一种浅黄色金针菇的选育方法
CN102119629A (zh) 一种低温型草菇新菌株的诱变方法和应用
CN103477993B (zh) 纯白色真姬菇菌株
KR101305243B1 (ko) 신균주 대왕버섯의 재배방법
Dung et al. Morphological and ge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Oyster mushrooms and conditions effecting on its spawn growing.
CN109906877B (zh) 一种翘鳞香菇新菌种及其驯化栽培方法与应用
CN103503780B (zh) 纯白色真姬菇菌株
KR20140011152A (ko) 아위느타리버섯 신균주
CN102630558A (zh) 三单孢交杂选育白色金针菇的方法
CN103340156B (zh) 荷叶离褶伞菌株
CN1895035A (zh) 高产抗逆栉孔扇贝与华贵栉孔扇贝远缘杂交育种方法
CN107641600A (zh) 适于低温出菇的平菇jk02菌株及其栽培方法和应用
CN103004474B (zh) 一种解决液体菌种营养液体菌性变异退化的方法
CN103155784A (zh) 一种棕色蘑菇栽培种的培养方法
CN103503779B (zh) 纯白色真姬菇菌株
Lee et al. Varietal characteristics of new white button mushroom'Seolwon'in Agaricus bisporus
KR100803623B1 (ko) 기존의 새송이 버섯에 비하여 에린맛이 감소된 새송이 버섯 변이체의 육종방법
CN105453886A (zh) 一种蘑菇的栽培方法
CN101353628B (zh) 一种蛹虫草可育菌株的快速鉴定方法
CN112852642A (zh) 一种真姬菇菌株、孢子、子实体及其应用
CN102884940A (zh) 栽培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