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189931U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189931U CN202189931U CN201120147003XU CN201120147003U CN202189931U CN 202189931 U CN202189931 U CN 202189931U CN 201120147003X U CN201120147003X U CN 201120147003XU CN 201120147003 U CN201120147003 U CN 201120147003U CN 202189931 U CN202189931 U CN 20218993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w
- terminal
- signal terminal
- plane
- bos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包括:一个绝缘芯体,具有相对的一个固定端和一个插接端;固定在所述绝缘芯体上的多个信号端子对,每一个信号端子对中的每一个信号端子都从所述固定端延伸到所述插接端;固定在所述绝缘芯体上的多个接地端子,每一根接地端子都从所述固定端延伸到所述插接端,其中:在所述插接端,所述多个接地端子置于在第一高度的第一排,所述多个信号端子对中的至少一对置于在第二高度的第二排,且所述多个信号端子对中剩余的信号端子对置于在第三高度的第三排。利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尽量保证差分信号对路径一致,降低差分信号对之间的串音干扰;提高使用较大线径的线材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了线材的焊接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是涉及一种DiiVA(DigitalInteractive Interface for Video&Audio:中国数字高清接口标准)连接器。
背景技术
图1中示出了现有的DiiVA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1中,端子G为接地端子,而端子S为信号端子,字母A所表示的圈表示信号端子对或差分信号端子对。如图1中所示,在连接器的前端,即插接端,信号端子S在上下方向上并无高度上的差异,但是,在连接器的尾部,即固定端,信号端子S在上下方向上存在高度上的差异,如圈A所示。
由于差分信号在传输路径上出现变异,致使在固定端的耦合弱化,使得耗散增加,而且还会对相邻差分对信号的干扰增强从而产生串音。
另外,在图1中,信号端子S以及接地端子G同时布置在两个表面上。但是因为受到连接器的宽度的限制,采用如图1中所示的布线方式,现有的DiiVA连接器的结构难以焊接较大线径的线缆。
图2示出了现有的DiiVA连接器中使用的接地端子和信号端子的形状的示意图。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的至少一个方面,例如解决差分信号在传输路径上出现变异,提出本实用新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DiiVA连接器,包括:一个绝缘芯体,具有相对的一个固定端和一个插接端;固定在所述绝缘芯体上的多个信号端子对,每一信号端子对中的每一个信号端子都从所述固定端延伸到所述插接端;固定在所述绝缘芯体上的多个接地端子,每一所述接地端子都从所述固定端延伸到所述插接端,其中:在所述固定端,所述多个接地端子置于在第一高度的第一排,所述多个信号端子对中的至少一对置于在第二高度的第二排,且所述多个信号端子对中剩余的信号端子对置于在第三高度的第三排。
有利地,所述连接器为DiiVA连接器。
有利地,所述第二高度高于第一高度,且所述第三高度低于所述第一高度。
有利地,在所述插接端,每一个信号端子对中的信号端子处于相同的高度。
有利地,所述第二排与所述第一排之间在高度方向上的距离和所述第三排与第一排之间的距离相同。
有利地,布置在第二排的信号端子对与布置在第三排的信号端子对在高度方向上对与对之间彼此错开。进一步地,布置在第二排和第三排的多个信号端子对逐对地在第二排与第三排交替布置。
可选地,处于第一排的所述多个接地端子一体形成为一个片状接地端子;或者处于第一排的所述多个接地端子均与处于第一排的一个片状接地端子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端包括彼此平行相对的、垂直于该高度方向的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其中,置于第二排的信号端子对位于第一平面上,置于第三排的信号端子对位于第二平面上,且置于第一排的所述片状接地端子设置在该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之间。有利地,所述片状接地端子与一个引出端子电连接,该引出端子设置在第一平面或第二平面上。有利地,所述片状接地端子从所述固定端突出一个特定长度。
或者进一步地,所述绝缘芯体还包括位于所述固定端与所述插接端之间的本体;且所述固定端包括:彼此平行相对的、垂直于该高度方向的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以及从所述本体延伸过所述第二平面的至少一个凸台,其中:置于第二排的信号端子对位于第一平面上,置于第一排的片状接地端子位于该第二表面上并在第二表面与所述至少一个凸台之间,置于第三排的信号端子对每一对位于凸台的、与所述第二表面平行且不与所述第二表面相对的表面上。有利地,所述至少一个凸台的个数为一个,且仅所述片状接地端子的一部分被所述一个凸台覆盖;或者所述凸台的个数至少等于2,且仅所述片状接地端子的一部分被所有的凸台覆盖,置于第三排的信号端子对位于所述至少一个凸台中的对应凸台的、与所述第二表面平行且不与所述第二表面相对的表面上。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至少可以获得如下技术效果之一:
尽量保证差分信号对路径一致,降低差分信号对之间的串音干扰;
提高使用较大线径的线材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了线材的焊接效率,兼顾了生产的可行性以及便利性。
通过下文中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并可帮助对本实用新型有全面的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DiiVA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左图示出了具体的端子布线方式,右图示意性地描绘了差分信号对之间的高度差异;
图2为现有的DiiVA连接器中使用的接地端子和信号端子的形状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DiiVA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左图示出了具体的端子布线方式,右图示意性地描绘了差分信号对位于相同高度;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DiiVA连接器的接地端子和信号端子的一个具体示例;
图5进一步示出了图3中的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DiiVA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左图为DiiVA连接器的立体图,右图为左图的端视图;
图6示出了组装之后的图3中的DiiVA连接器的示例性示意图;以及
图7为图6中的DiiVA连接器的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在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号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下述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说明旨在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实用新型构思进行解释,而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限制。
如图3中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200包括:一个绝缘芯体1,具有相对的一个固定端11和一个插接端12;固定在所述绝缘芯体1上的多个信号端子对2,每一信号端子对2中的每一个信号端子21都从所述固定端11延伸到所述插接端12;固定在所述绝缘芯体1上的多个接地端子3,每一接地端子3都从所述固定端11延伸到所述插接端12,其中:在所述固定端11,所述多个接地端子3置于在第一高度的第一排,所述多个信号端子对2中的至少一对置于在第二高度的第二排,且所述多个信号端子对中剩余的信号端子对置于在第三高度的第三排。需要注意的是,图3-7仅仅是示意性的,信号端子以及接地端子的布置方式不限于此,其个数也不限于此。
虽然附图中以DiiVA连接器的形式描述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也可以应用于其它类型的连接器。
优选地,如附图5中所示,所述第二高度高于第一高度,且所述第三高度低于所述第一高度。当然,只要信号端子对置于不同高度的两排,且接地端子处于与信号端子对所在高度不同的高度,这里的第一高度、第二高度以及第三高度之间的高度关系可以改变。例如,接地端子可以不是置于信号端子对所在的两排之间,而是置于该两排之上或之下。
如图3的右图中所示,接地端子3布置在第一排,例如信号端子对B的信号端子对2布置在第二排,而例如信号端子对C的信号端子对2布置在第三排。这样,保证了差分信号端子对在固定端11不存在高度上的差异,且在每一个信号端子对中的信号端子在所述插接端12处于相同的高度的情况下,尤其可以增强差分信号端子对之间的耦合,减少对相邻差分信号端子对的干扰。
另外,因为将信号端子21以及接地端子3从现有技术中布置在两排变成布置成三排,所以增加了信号端子之间的水平间距,从而可以增加线材的适用范围,例如可以使用较大线径的线材,这有助于增加线材的焊接效率。
有利地,所述第二排与所述第一排之间在高度方向上的距离和所述第三排与第一排之间的距离相同。
如图3,5-7中所示,布置在第二排的信号端子对2与布置在第三排的信号端子对2在高度方向上对与对之间彼此错开。更有利地,布置在第二排和第三排的多个信号端子对2逐对地在第二排与第三排交替布置。这样的布置尤其有利于增加信号端子对2之间的间距从而可以使用较大线径的线材,而且进一步降低了差分信号对之间的干扰。
如图3、4中所示,处于第一排的所述多个接地端子3均与处于第一排的一个片状接地端子4电连接,虽然图4中仅仅示出了一个接地端子,但是,实际上可以有多个其它的接地端子电连接到该片状接地端子4上。这样,片状接地端子4形成在第二排与第三排之间,这可以起到增强屏蔽的作用。另外,这样还可以增加在固定端与接地端子3的焊接面积,提高焊接效率。可选地,虽然没有示出,处于第一排的所述多个接地端子可以一体形成为一个片状接地端子4。
如图3-7中所示,所述绝缘芯体1还包括位于所述固定端11与所述插接端12之间的本体13。所述固定端11包括:彼此平行相对的、垂直于该高度方向的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以及从所述本体13延伸过所述第二平面的至少一个凸台14,其中:置于第二排的信号端子对位于第一平面上,置于第一排的片状接地端子4位于该第二表面上并在第二表面与所述至少一个凸台14之间,置于第三排的信号端子对2每一对位于凸台14的、与所述第二表面平行且不与所述第二表面相对的表面上。凸台14的个数可以为一个,同时仅片状接地端子4的一部分被所述一个凸台14覆盖,这样,空出的片状接地端子4的部分可以用作焊接部分。或者凸台14的个数至少等于2,且仅片状接地端子4的一部分被所有的凸台覆盖(这样,空出的片状接地端子4的部分可以用作焊接部分),置于第三排的信号端子对2位于所述至少一个凸台中的对应凸台的、与所述第二表面平行且不与所述第二表面相对的表面上。
同样地,布置在第二排(第一表面)的信号端子对2与布置在第三排(凸台14的所述表面)的信号端子对2在高度方向上对与对之间彼此错开,更有利地,布置在第二排(第一表面)和第三排(凸台14的所述表面)的多个信号端子对2逐对地在第二排(第一表面)与第三排(凸台14的所述表面)交替布置。如图3-7中所示,有利地,同排的信号端子对2之间的距离对应于一个信号端子对2的布置所占用的距离。
虽然没有示出,所述固定端11可以包括彼此平行相对的、垂直于该高度方向的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其中,置于第二排的信号端子对2位于第一平面上,置于第三排的信号端子对2位于第二平面上,且置于第一排的所述片状接地端子4设置在该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之间。
片状接地端子4与一个引出端子电连接,该引出端子设置在第一平面或第二平面上以提供与接地线的焊接或接触面。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省却使用上面提到的凸台14,同时可以保持连接器的绝缘芯体1的较小厚度。当然,片状接地端子4可以从所述固定端突出一个特定长度,这样,该突出的部分可以直接用作片状接地端子4的焊接部分,这里的长度基于焊接需要确定。
另外,各信号端子21位于或置于表面上还包括信号端子21仅一部分嵌入到该表面,以及信号端子21嵌入到该表面内且与表面齐平的情况,例如本实用新型的附图3-7中所示。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至少可以获得如下技术效果之一:保证差分信号对路径一致,降低差分信号对之间的串音干扰;提高使用较大线径的线材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了线材的焊接效率,兼顾了生产的可行性以及便利性。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变化,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应注意,措词“包括”不排除其它元件或步骤,措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另外,权利要求的任何元件标号不应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Claims (13)
1.一种连接器,包括:
一个绝缘芯体,具有相对的一个固定端和一个插接端;
多个信号端子对,固定在所述绝缘芯体上,每一所述信号端子对中的每一个信号端子都从所述固定端延伸到所述插接端;
多个接地端子,固定在所述绝缘芯体上,每一所述接地端子都从所述固定端延伸到所述插接端,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固定端,所述多个接地端子置于在第一高度的第一排,所述多个信号端子对中的至少一对置于在第二高度的第二排,且所述多个信号端子对中剩余的信号端子对置于在第三高度的第三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为一种DiiVA连接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高度高于第一高度,且所述第三高度低于所述第一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插接端,每一个信号端子对中的信号端子处于相同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排与所述第一排之间在高度方向上的距离和所述第三排与所述第一排之间的距离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布置在所述第二排的信号端子对与布置在所述第三排的信号端子对在高度方向上对与对之间彼此错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布置在所述第二排和所述第三排的多个信号端子对逐对地在所述第二排与所述第三排交替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处于所述第一排的所述多个接地端子一体形成为一个片状接地端子;或者
处于所述第一排的所述多个接地端子均与处于所述第一排的一个片状接地端子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芯体还包括位于所述固定端与所述插接端之间的本体;且
所述固定端包括:
彼此平行相对的、垂直于该高度方向的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以及
从所述本体延伸过所述第二平面的至少一个凸台,
其中:
置于所述第二排的信号端子对位于所述第一平面上,
置于所述第一排的片状接地端子位于该第二表面上并在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至少一个凸台之间,
置于所述第三排的信号端子对每一对位于凸台的、与所述第二表面平行且不与所述第二表面相对的表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凸台的个数为一个,且仅所述片状接地端子的一部分被所述一个凸台覆盖;或者
所述凸台的个数至少等于2,且仅所述片状接地端子的一部分被所有的凸台覆盖,置于第三排的信号端子对位于所述至少一个凸台中的对应凸台的、与所述第二表面平行且不与所述第二表面相对的表面上。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端包括彼此平行相对的、垂直于该高度方向的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其中,置于所述第二排的信号端子对位于所述第一平面上,置于所述第三排的信号端子对位于所述第二平面上,且
置于第一排的所述片状接地端子设置在该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片状接地端子与一个引出端子电连接,该引出端子设置在所述第一平面或所述第二平面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片状接地端子从所述固定端突出一个特定长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20147003XU CN202189931U (zh) | 2011-05-05 | 2011-05-05 | 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20147003XU CN202189931U (zh) | 2011-05-05 | 2011-05-05 | 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189931U true CN202189931U (zh) | 2012-04-11 |
Family
ID=459213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20147003X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189931U (zh) | 2011-05-05 | 2011-05-05 | 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189931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769234A (zh) * | 2011-05-05 | 2012-11-07 |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 连接器 |
-
2011
- 2011-05-05 CN CN201120147003XU patent/CN202189931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769234A (zh) * | 2011-05-05 | 2012-11-07 |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 连接器 |
CN102769234B (zh) * | 2011-05-05 | 2015-10-14 |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 连接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450827B (zh) | 线缆及线缆连接器组件 | |
CN102315534B (zh) | 电连接器 | |
CN102544812A (zh) | 电连接器 | |
CN101964470B (zh) | 连接器 | |
CN101836336B (zh) | 板安装型电连接器 | |
CN101771226B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623295U (zh) | 电连接器 | |
CN109755840B (zh) | 插头连接器组件的组装方法 | |
CN201355727Y (zh) | 电连接器 | |
CN101615739B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CN107453064A (zh) | 电连接器 | |
CN205621919U (zh) | 电子连接器 | |
CN209860273U (zh) | 线缆连接器 | |
CN202454742U (zh) | 高频线缆及其高频接头之焊接脚的排布结构 | |
CN103545661A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CN104979717A (zh) | 电连接器 | |
CN204966844U (zh) | 插头电连接器 | |
CN202189931U (zh) | 连接器 | |
CN102769234B (zh) | 连接器 | |
CN103545662B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CN202076527U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CN204720596U (zh) | 连接器结构 | |
CN204538367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4205193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2474231U (zh) | 一种具有分支的总线电缆及总线电缆分线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411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