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183512U - 具有偏心杆的配合辅助件 - Google Patents

具有偏心杆的配合辅助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183512U
CN202183512U CN2008901004366U CN200890100436U CN202183512U CN 202183512 U CN202183512 U CN 202183512U CN 2008901004366 U CN2008901004366 U CN 2008901004366U CN 200890100436 U CN200890100436 U CN 200890100436U CN 202183512 U CN202183512 U CN 2021835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r
flange
connector
electrical connector
connector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9010043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雷纳·施密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lphi Connection Systems Holding France SAS
Delphi International Operations Luxembourg SARL
Original Assignee
FCI Automotive Holding S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CI Automotive Holding SAS filed Critical FCI Automotive Holding SAS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1835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18351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2933Comprising exclusively pivoting lever
    • H01R13/62938Pivoting lever comprising own camming mean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装置,该连接器装置包括第一连接器外壳(10)和互补的第二连接器外壳(40)以及可枢转地安装到所述第一连接器外壳的杆(30),所述杆包括通过把手构件(33)连接的两个平行的臂(31),以辅助所述第一连接器外壳和所述第二连接器外壳的配合。所述杆臂(31)在它们的自由端均设置有凸缘(32),并且所述第一连接器外壳包括适于接纳所述凸缘(32)的对应键槽(12),以引导所述杆(30)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10)的旋转运动。设置在所述凸缘(32)中的槽(34,35)与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和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上的栓塞(11,41)接合以使它们在配合位置和分离位置移动。

Description

具有偏心杆的配合辅助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装置,该连接器装置具有可枢转的杆以辅助第一连接器外壳和互补的第二连接器外壳配合。
背景技术
在许多技术领域中,在电子设备之间需要适当的电连接或者光学连接。连接器通常用于该目的。连接器通常允许电缆之间、设备之间或者电缆与设备之间的可逆连接、接通或者接合。对于某些应用,需要降低配合所需要的力和/或需要在连接器与配对连接器之间提供锁定装置。
具体地,在汽车工业中,设置有密封接头的连接器通常需要非常大的配合力,以实现连接器的可靠密封。此外,在棘手的组装位置,例如在现代车辆的拥挤的发动机室中,任何种类的连接器的联接即使仅需要克服相对较小的联接力也可能产生问题。另外,已研制出大量新的安全和辅助特征,并且将这些特征引入客车中,所有这些特征均需要与车辆的电子控制装置和电源连接。电子设备和电气设备的数量增多导致必需不断增大连接器装置以连接所产生的大量信号线。联接连接器装置时要配合的电触头增多,进而使关闭两个互补的连接器外壳之间的连接所需要的力增大。关闭连接器和相应地联接所述连接器所需要的大的联接力在现代的装配线中会造成问题,尤其是在待被联接的连接器的位置难以手动接近的情况下。
专利文献EP 0 731 536A2公开了一种包括可配合的第一和第二连接器外壳的装置,其中,第一连接器外壳设置有枢转杆。该杆形成为U形构件,该U形构件围绕第一外壳接合并且通过枢转销铰接到所述第一外壳,所述枢转销与设置在该第一外壳中的对应枢转凹部接合。所述杆具有呈螺旋槽形式的两个凸轮槽。第一凸轮槽与设置在第二连接器外壳上的销或支柱接合,第二凸轮槽与设置在第一连接器外壳上的销或支柱接合。在杆旋转期间,设置在连接器外壳上的销移入凸轮槽并且由此朝向彼此施力。这样,第二连接器外壳被拉入第一连接器外壳,因此便于两个连接器的联接。
现有技术关于配合辅助装置的已知解决方案令人满意,但仍具有改进的余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改进具有配合辅助装置的已知连接器装置,具体地是提供一种用于具有配合辅助装置的连接器装置的新的解决方案,该方案使得结构特别紧凑。
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装置,阅读了下列描述将会清楚这些和其它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接器装置,该连接器装置包括第一连接器外壳和可配合的或互补的第二连接器外壳以及杆,所述杆以可枢转的方式安装到所述第一连接器外壳以辅助所述第一连接器外壳和所述第二连接器外壳的配合。所述杆优选包括两个平行臂,所述两个平行臂在它们的端部通过把手构件连接,以形成大体为U形的结构。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杆臂在它们的自由端均设置有凸缘,所述凸缘设置有第一凸轮槽,所述第一凸轮槽适于接纳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器外壳上的第一栓塞。所述第一连接器外壳包括对应成形的、呈凹部形式的键槽,以接纳并引导所述杆臂的凸缘,从而所述杆可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外壳旋转。
由于设置在所述连接器外壳中的(凹入)键槽和设置在所述杆臂上的对应凸缘的构造,本实用新型允许将所述杆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器外壳上,而无需任何在现有技术中必需的枢转销装置。这样,较容易为每个凸缘提供较靠近凸缘中心的槽。这样的布置在紧凑性方面提供了改进。此外,避免了与枢转销装置相关的典型问题,例如枢转销的意外剪断或者枢转销从它们的对应枢转孔或枢转凹部意外移除。
任选地,为了提高配合行程,同时优化紧凑性,而在每个凸缘上设置第二凸轮槽并且在所述第一连接器外壳上设置第二栓塞,所述第二凸轮槽和所述第二栓塞提供了在配合期间上拉所述凸缘的手段,从而进一步拉动所述第一栓塞,并因此朝向所述第一连接器外壳拉动所述第二连接器外壳。
所述键槽因此以适当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器外壳上,以引导所述杆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外壳的平移运动。因此,凸缘以及对应地键槽被成形为使所述凸缘可在所述键槽内旋转,并且同时被以线性的方式在所述第一连接器外壳上引导。在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该布置的优点。
任选地,设置在凸缘上的凸轮槽具有部分螺旋的形状,并且部分地围绕所述凸缘的中心,从而所述槽的一个端点比另一个端点径向上更远离所述中心。这样,通过旋转所述杆,分别接合在该杆中的所述第一栓塞和所述第二栓塞可相对于彼此移动,因此使所述连接器壳体朝向彼此或远离彼此移动。
任选地,所述第一连接器外壳和所述第二连接器外壳以及所述杆均被一体形成为注射成型的塑性部件。另选地,这些部件还可以由构件组装而成,这些构件可以例如通过超声焊等彼此连接。
在本文描述的所有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是,所述键槽适于接纳圆形构件,使得所述圆形构件的外表面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与所述连接器外壳平齐。这样,由于所述杆的大部分被“埋入”所述第一连接器外壳中并且因此杆较少地受到无意中分开的影响,因此获得特别可靠的连接器装置。此外,在本文描述的所有实施方式中,连接器装置优选包括栓锁装置,以确保所述杆处于其终点位置(并且优选地还处于其起始位置),并且所述连接器装置优选地还包括释放构件,该释放构件能被手动地致动以将所述杆从所确保的该杆的终点位置释放。本文中使用的术语“终点位置”来描述当所述第一连接器外壳和所述第二连接器外壳因所述杆的致动而朝向彼此移动时所述杆的位置。为了确保所述杆处于其终点位置的一种优选手段是为所述第一连接器外壳设置锁定突起,并且为所述杆设置对应的锁定凹部,当所述杆处于其终点位置时,所述锁定突起和所述锁定凹部适于彼此相互作用。所述杆例如被所述锁定突起上的力推动,直到所述突起处于所述凹部内。明显地,在必要时,还可以在所述杆上设置突起而在所述外壳上设置凹部,并且/或者可以在外壳和杆上设置若干个锁定突起和/或锁定凹部。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示例性地描述本实用新型,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装置的示意图;
图2A和2B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连接器外壳和杆的其它示意图;
图3A至3D是示出了操作中的杆的侧视图;
图4是第二连接器的示意图;以及
图5是使图2A的外壳旋转90°的另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装置的第一外壳和杆的示意图。附图标记10表示第一连接器外壳,该第一连接器外壳设置有可枢转地安装至该外壳的杆30。外壳10包括两个通道20,该两个通道适于接纳待由连接器装置连接的线缆或线。应注意,图中所示的实施方式是对称的,在图1中可见的所有细节同样存在于远离观察者的相对侧。该实施方式的杆30是包括两个杆臂31(图1中仅一个臂可见)的单个注射成型塑性部件,每个臂31在其自由端设置有凸缘32(还参见图2)。杆臂31通过把手构件33连接,从而杆的整体结构基本上为U形。凸缘32还设置有第一凸轮槽34和第二凸轮槽35。如从图1、图2A和图2B可见,两个凸轮槽都具有部分地围绕凸缘32的中心、但相对于该中心偏心的螺旋或圆形部分的形状。此外,在本文献描述的实施方式中,槽35在图1中的上端点比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的下端点更远离凸缘32的中心。如将在下面更详细地描述,杆30的旋转运动产生辅助配合功能。如所提及的,由于该装置是对称的,因此在连接器外壳10的相对侧存在另一个对应的凸缘32。外壳10包括第二栓塞11,该第二栓塞布置成与第二凸轮槽35相互作用。再者,应注意,在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在连接器外壳10的相对侧对称地布置有另一第二栓塞11,该另一第二栓塞11与设置在杆30的另一凸缘上的对应的第二凸轮槽相互作用。外壳10包括销槽或键槽12,键槽12凹进外壳10的外表面中,并且适于与凸缘32相互作用,如以下将参照图2和图3更详细地描述。在图2B中,外壳10的底部可见,并且用于接纳第二(互补的)连接器外壳的入口或孔19也可见。图2A和2B示出了移除了杆30的连接器外壳10。图2B示出了与图2A相同但上下颠倒的装置。如从图2可见,键槽12具有纵长的长圆形槽或凹部的形状,其具有两个平行的纵向壁13和两个弯曲端壁14和14’,其中弯曲端壁的半径与凸缘32的半径对应。这样,凸缘32以及因此整个杆30可在键槽12内旋转,同时由键槽的壁可靠地引导。更确切地说,凸缘32具有外引导边缘50(参见图2A),该引导边缘在基本上垂直于杆30的枢转轴线的平面中延伸。引导边缘50具有基本上平行于枢转轴线的筒状面。实际上,在该文献中描述的实施方式中,枢转轴线不固定。枢转轴线基本上穿过两个凸缘的中心,但在杆旋转时平行于配合方向平移运动。应注意,每个键槽还可设置成与凸缘32对应的圆形凹部的形式而仍具有辅助配合的功能。图中所示的装置允许引导杆30相对于第一连接器外壳的旋转运动并且引导杆的平移运动,即引导杆从一个弯曲壁14向另一个弯曲壁14’的平移运动。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在与第二连接器外壳的配合期间(图3A至3D中所示),该附加的运动自由度具有附加的“牵拉”效果。第一凸轮槽34设置有入口36,该入口36起始于凸缘32的径向边缘,从而槽的入口36敞开以接纳设置在第二连接器外壳上的第一栓塞11,如以下将参照图3A至3D的说明。从图1A和图2A或2B可见,杆臂31与凸缘32从第一连接器外壳10的相对两侧与该第一连接器外壳10接合,并且杆壁31以及两个凸缘32彼此平行地布置,并且围绕第一连接器外壳10,从而第一连接器外壳被布置在杆臂31之间。外壳10还设置有锁定突起15,该锁定突起15适于与设置在杆上的对应锁定凹部37互相作用,以确保杆处于图1所示的预栓锁状态。这防止了在与第二连接器外壳组装在一起之前杆意外旋转而脱出预栓锁状态。连接器外壳包括另一锁定突起16(图5中所示),当杆处于其终点位置时(图3D中所示),该另一锁定突起16与设置在杆上的另一锁定凹部或肩部38相互作用以提供锁定功能。尽管仅通过沿图中的逆时针方向硬推动杆30便能够克服外壳10处于图1和图3A所示的预栓锁状态下时杆30的栓锁或锁定,但不会如此容易地克服外壳10处于杆的终点位置时杆30的栓锁或锁定。作为对付杆30从其终点位置意外解锁的附加安全装置,连接器外壳10设置有呈两个弹簧臂形式的释放构件18,为使锁定突起16移出杆30的锁定凹部38必须将这两个弹簧臂朝向彼此手动推动,从而杆30可被旋转回至其初始位置,即在图中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因此,在图中所示的结构中,提供了释放构件,该释放构件必须被手动致动以将杆从所确保的该杆的终点位置释放。
从图2A或2B还可得知,第二凸轮槽35被设置成“通孔”的形式,而第一凸轮槽34仅部分为“通孔”,反而在入口36的区域中被封闭。这样,杆30的构造更加坚固。应清楚,所有凸轮槽都可被设置成敞开槽(狭缝)或封闭槽的形式,所述封闭槽即使得凸缘32的外表面(也即在组装状态下(图1中所示)远离第一连接器外壳的那些表面)封闭。凸轮槽的主要功能是为了与栓塞互相作用,为此凸轮槽不必须设置成通孔的形式。通孔会使杆30更容易成型。
现在将参照图3A至图3D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装置的功能和杆的操作。对于凸轮槽与栓塞之间的互相作用的原理的描述也可参照EP 0 731 536A2。在图3A至3D中,示出了第二连接器外壳40,但该第二连接器外壳已部分地插入第一连接器外壳10中但未完全配合。第二连接器外壳40包括第一栓塞41,该第一栓塞41与杆的第一凸轮槽34相互作用。在图3A中,部分透视出第一栓塞41周围的区域,以允许清楚地查看第一栓塞41在凸缘32的入口36中的布置。第一凸轮槽与第二凸轮槽之间的距离用“x”表示。本领域技术人员从图3A将理解第一凸轮槽34为什么设置有敞开的入口36,即,设置该敞开的入口是为了允许将第一栓塞41插入第一凸轮槽中。在杆30在图中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时,第一栓塞41将与第一凸轮槽34互相作用。这种特征足以朝第一连接器拉动第二连接器,以使它们配合。在以下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将会获得设置有配合辅助装置的非常紧凑的连接器,该实施方式为:杆在每个凸缘中仅具有一个引导槽,第二连接器在两侧都具有栓塞,并且凸缘和键槽具有圆形形状。但为了增大第二连接器相对于第一连接器的平移行程,图中所示的实施方式的连接器装置包括第二凸轮槽35、第二栓塞11和长圆形键槽,第一凸轮槽和第二凸轮槽的一端比相对端更靠近相应的凸缘的中心。
第二栓塞11与第二凸轮槽35相互作用。由于凸轮槽的形状和布置,因此如由图3B至3D中的箭头所示,杆30的旋转将通过第一栓塞41在图中朝向第一连接器外壳10向上拉动第二外壳40。在图3D所示的终点位置,第一连接器外壳和第二连接器外壳完全配合。在图3D的终点位置,第一栓塞与第二栓塞之间的距离用“y”表示,因此第二连接器外壳行进的距离“w”(或者两个连接器外壳相对于彼此移动的长度)对应地为“w=x-y”。从图3B与3D的对比还可看出,杆30(相应地为凸缘32)不但逆时针旋转90°,而且朝向键槽12的圆形端壁14’在图中向上移动。这通过键槽的纵长形状来实现,键槽的纵长形状为杆提供了附加的运动自由度。由于键槽的该特定形状,因此如图中所示第二凸轮槽35可设置为偏心形状,从而第二外壳40可借助杆移动附加的距离,即凸缘32在图中向上移动的距离。
图4示出了互补的第二外壳40的局部剖切示意图。该外壳适于被插入第一连接器外壳10的开口19中,并且设置有两个形状不同的编码肋42、43以防止误插。
回到图1,可以看到键槽12适于接纳凸缘32,使得该凸缘的外表面(即示出为远离第一连接器外壳10的表面)与连接器外壳平齐。这样,不仅获得非常紧凑的设计,而且使设计非常可靠,这是因为杆30提供了很少的将杆从其在外壳10上的位置意外地移除的潜在接触点。从图2A或2B还可看出,凸缘32比杆的与把手连接的部分31更厚。同样,这种布置允许将凸缘32安全地置于键槽12内或“埋入”键槽12中。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本实用新型提供配合辅助装置的结构,该结构不需要任何枢转元件,即不需要用于引导杆30旋转的枢转销和凹部(例如设置在凸缘的中心)。相反地,杆30的运动无论是旋转和/或平移都通过对应成形的键槽12和凸缘32实现。此外,在现有技术中,凸缘中的槽绕枢转装置(通常上为在凸缘的枢转轴线上对中的栓塞以及孔)布置,与现有技术中已知的杆不同,在本实用新型中,槽在由引导边缘50界定的表面凸缘内侧延伸,即,这里是在实施为外引导边缘和键槽的枢转装置内侧延伸。
当组装连接器装置时,第一杆30被手动安装至连接器外壳10,例如,通过将杆臂31拉开至一定程度然后将杆30推到外壳10上并且围绕该外壳10。为了便于将杆30安装至外壳10,该外壳10设置有倒角的外壁19。在图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中,连接器外壳10具有大体为矩形的截面,并且倒角的壁19被设置在矩形截面的四个角上。
图中所示的实施方式由注射成型塑性部件形成。然而,还可以由几个部件来组装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以及杆。此外,对于本领域人员清楚的是,图中所示的装置可被定位在任何期望的方位,从而表述“顺时针方向”、“逆时针方向”、“向上”等仅相对于图中所示的示例性方位使用以便于描述。
应注意,引导边缘和键槽的圆形形状对于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不是必需的。可以使用偏离严格的圆形形状的形式,例如具有切口或平边缘的椭圆形式、扇形或圆形形状等,只要该形状允许凸缘在键槽中旋转运动即可。

Claims (8)

1.一种连接器装置,该连接器装置包括:
第一连接器外壳(10)和第二连接器外壳(40);
杆(30),该杆包括至少一个杆臂(31)和至少一个位于该臂(31)的一端处的凸缘(32),所述凸缘(32)以可枢转的方式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器外壳上;
至少一个第一槽(34),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槽在所述凸缘(32)的基本上垂直于枢转轴线的表面中延伸;以及
至少一个第一栓塞(41),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栓塞位于所述第二连接器外壳上,用于与所述第二槽(34)接合,以在所述杆(30)枢转时,辅助所述第一连接器外壳和所述第二连接器外壳的配合或者分离,
所述连接器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凸缘(32)具有外引导边缘(50),该引导边缘在基本上垂直于所述枢转轴线的平面中延伸并具有基本上平行于所述枢转轴线的表面,
所述第一槽(34)在所述凸缘的由所述引导边缘界定的所述表面内侧延伸,并且
所述第一连接器外壳包括至少一个呈凹部形式的键槽(12),所述至少一个键槽适于在所述杆(30)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外壳(10)枢转时,接纳并引导所述外引导边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中,所述凸缘包括第二槽(35),该第二槽在所述凸缘的由所述引导边缘界定的所述表面内侧延伸,并且与第二栓塞(11)接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凸轮槽(34)和所述第二凸轮槽(35)以这样的方式布置在所述凸缘(32)中,即:当所述第一栓塞(11)和所述第二栓塞(41)与它们的相应槽接合时,所述杆(30)的旋转使所述第一栓塞和所述第二栓塞朝向彼此移动。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中,每个所述凸轮槽(34,5)与围绕所述凸缘(32)的中心的螺旋形状的一部分对应,使得每个槽的一个端点比另一个端点在径向上更远离所述中心。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中,所述键槽(12)还适于引导所述杆(30)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外壳(10)的平移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中,所述引导边缘是圆形的,其中所述键槽(12)的形状为具有两个平行的纵向壁(13)和两个弯曲的端壁(14,14’)的凹部,并且其中所述弯曲的端壁(14,14’)的半径与所述凸缘(32)的半径相对应。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装置,该连接器装置还包括栓锁装置(16,38),以确保所述杆处于其终点位置;并且该连接器装置还包括释放构件(18),该释放构件能被手动地致动,以将所述杆(30)从所确保的该杆的终点位置释放。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中,在所述凸缘(32)的中心不设置枢转元件来引导所述杆(30)的旋转。
CN2008901004366U 2008-10-31 2008-10-31 具有偏心杆的配合辅助件 Expired - Lifetime CN202183512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IB2008/055371 WO2010049761A1 (en) 2008-10-31 2008-10-31 Mate-assist with an off-centre lever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183512U true CN202183512U (zh) 2012-04-04

Family

ID=408868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901004366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183512U (zh) 2008-10-31 2008-10-31 具有偏心杆的配合辅助件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2362974B1 (zh)
CN (1) CN202183512U (zh)
WO (1) WO2010049761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95646A (zh) * 2017-04-04 2018-10-23 泰连德国有限公司 插头连接器和产生插头连接的方法
CN113439369A (zh) * 2019-02-22 2021-09-24 罗森伯格高频技术有限及两合公司 插接连接器壳体和连接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570389A1 (de) * 2018-05-14 2019-11-20 Stäubli Electrical Connectors AG Steckverbinderanordnung
DE102023104185A1 (de) 2023-02-21 2024-08-22 Te Connectivity Solutions Gmbh Anordnung, umfassend ein mit einem Gegenstecker zusammensteckbares Gehäuseteil für einen Stecker und einen schwenkbar an dem Gehäuseteil anbringbaren Schwenkhebel, Stecker, und Steckanordnu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02218B2 (ja) * 2005-10-18 2010-12-2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95646A (zh) * 2017-04-04 2018-10-23 泰连德国有限公司 插头连接器和产生插头连接的方法
CN113439369A (zh) * 2019-02-22 2021-09-24 罗森伯格高频技术有限及两合公司 插接连接器壳体和连接
CN113439369B (zh) * 2019-02-22 2023-08-29 罗森伯格高频技术有限及两合公司 插接连接器壳体、插接连接装置和插接连接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0049761A1 (en) 2010-05-06
EP2362974A1 (en) 2011-09-07
EP2362974B1 (en) 2013-04-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183512U (zh) 具有偏心杆的配合辅助件
JP3570614B2 (ja) コネクタ組立体及びその取付方法
JP4658573B2 (ja) 自動車用ドアインサイドハンドル組立体
US7255581B2 (en) Lever-type connector
RU2604000C2 (ru) Стеклоочиститель
JP5276179B2 (ja) Hfアングルプラグコネクタ
EP1854943A1 (en) Opening/closing lock device for glove box
CN104685144B (zh) 机动车门锁
JP2006331991A (ja)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CA2444516C (en) Outside release handle
CN108063335A (zh) 具有一体式杆锁定系统的连接器组装件
CN108695646B (zh) 插头连接器和产生插头连接的方法
US20140346785A1 (en) Door locking device
JP2004232300A (ja) アウトサイドハンドル装置
CN108879218B (zh) 杆式连接器
JP2007506879A (ja) 車両の扉又は揺動蓋用の錠
KR102006288B1 (ko) 자동차 도어용 핸들장치
CN107075886A (zh) 车门闩锁装置
JP4084079B2 (ja) コネクタ構造
EP3955395B1 (en)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sealed symmetrical split lever
US6942258B2 (en) Operating arrangement for a sliding door
JP5028702B2 (ja) 自動車用ドアのインサイドハンドル装置
WO2016143080A1 (ja) ドアラッチ装置
JP7203251B2 (ja) カバーを動かすためのアセンブリおよび方法
JP4875417B2 (ja) 車両のドア開閉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French guyancourt

Patentee after: Fci Automotive Holding

Address before: French guyancourt

Patentee before: Fci Automotive Holdi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1229

Address after: Luxemburg salad day

Patentee after: DELPHI INTERNATIONAL OPERATIONS LUXEMBOURG S.A.R.L.

Address before: French guyancourt

Patentee before: Fci Automotive Holding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