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176361U - 用于布置可移动救生舱或可移动救生舱舱列的双端式站点 - Google Patents

用于布置可移动救生舱或可移动救生舱舱列的双端式站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176361U
CN202176361U CN201120253634XU CN201120253634U CN202176361U CN 202176361 U CN202176361 U CN 202176361U CN 201120253634X U CN201120253634X U CN 201120253634XU CN 201120253634 U CN201120253634 U CN 201120253634U CN 202176361 U CN202176361 U CN 2021763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rvival capsule
removable survival
tunnel
double
end ty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25363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武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12025363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1763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1763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17636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用于布置可移动救生舱或可移动救生舱舱列的双端式站点,其用于矿井井下或隧道中可移动救生舱或可移动救生舱舱列的安装及移动,该站点包括:用于安装可移动救生舱及可移动救生舱舱列的空间结构,该空间结构是由布置段和位于布置段两端连接布置段与巷道的匝道段组成;并且在该空间结构中设置有用于移动可移动救生舱及可移动救生舱舱列的轨道、单轨吊或道路系统。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提高可移动救生舱及可移动救生舱舱列的抗爆炸冲击能力,减小可移动救生舱及可移动救生舱舱列在井下放置对巷道通风和运输的影响,并使可移动救生舱及可移动救生舱舱列在布置区域能够灵活方便地移入和移出,有利于矿山井下紧急避险设施的快速建设。

Description

用于布置可移动救生舱或可移动救生舱舱列的双端式站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山安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矿井井下或隧道中用于安装及移动可移动救生舱或可移动救生舱舱列的双端式布置站点。
背景技术
目前,在矿井井下或隧道中使用的可移动救生舱的体积较大,如果将可移动救生舱直接放置在井下巷道中,当爆炸事故发生时,则会造成爆炸的冲击波直接正面冲击可移动救生舱,对可移动救生舱的安全使用造成极大的影响。同时在正常生产时,直接放置在井下巷道中的可移动救生舱会占据巷道的大部分横截面积,这也会使井下巷道通风系统的正常运行受到影响。另外即使采用简单的拓宽巷道侧帮的方式为可移动救生舱提供布置空间,也需要将舱体吊装至指定位置并且需要二次组装,而当舱体需要移动时又必须再次拆解、吊装、运输后再重新组装,相当费工费力,使得可移动救生舱失去了灵活方便的作用;同时由于舱体移动所需的时间漫长,又会使相关区域长时间失去避险保护;而多次的反复拆装还会使可移动救生舱的气密性无法得到保证,并且使可移动救生舱的使用寿命大为缩减。以上的这些问题都会给矿井的安全生产带来极大的隐患。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可移动救生舱在矿井井下或隧道中的布置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用于布置可移动救生舱或可移动救生舱舱列的双端式站点,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从矿井和隧道工程的实际情况出发,本着简单易行,快速方便的原则,创设出了一种新型结构的用于布置可移动救生舱及可移动救生舱舱列的双端式站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可移动救生舱在在矿井井下或隧道中的布置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用于布置可移动救生舱或可移动救生舱舱列的双端式站点,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通过双端式站点的空间结构及相关装置能够使可移动救生舱或可移动救生舱舱列布置在矿井井下或隧道的巷道断面以外的空间,以避免安装可移动救生舱或可移动救生舱舱列后对巷道的使用和通风的影响,同时还可有效减小爆炸冲击波沿巷道轴线方向对可移动救生舱或舱列的直接冲击,并且能够方便地将可移动救生舱或可移动救生舱舱列在巷道和安装地点之间直接进行整体的移入或移出,而且其布置空间安全可靠,移动方法简单易行,非常适于实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布置可移动救生舱或可移动救生舱舱列的双端式站点,其包括:位于巷道的一侧由该巷道拓宽侧帮形成的用于布置安装该可移动救生舱或可移动救生舱舱列的一布置段;以及位于该布置段的两端由该巷道拓宽侧帮形成的连通该布置段与该巷道的用于运输该可移动救生舱或可移动救生舱舱列的两匝道段。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用于布置可移动救生舱或可移动救生舱舱列的双端式站点,其中所述的布置段是平行于该巷道。
前述的用于布置可移动救生舱或可移动救生舱舱列的双端式站点,其中在所述的布置段与该巷道之间设置有排成柱列对顶板进行支护的支护装置。
前述的用于布置可移动救生舱或可移动救生舱舱列的双端式站点,其中所述的支护装置为单体液压支柱。
前述的用于布置可移动救生舱或可移动救生舱舱列的双端式站点,其中在所述的布置段的该巷道拓宽侧帮的帮壁与该巷道另一侧的侧壁之间设置有∏型支架或者采用全锚支护。
前述的用于布置可移动救生舱或可移动救生舱舱列的双端式站点,其中在所述的布置段、所述的匝道段和该巷道内铺设有轨道,或者在所述的布置段、所述的匝道段和该巷道内设置有单轨吊。
前述的用于布置可移动救生舱或可移动救生舱舱列的双端式站点,其中在所述的匝道段与该巷道连接处的轨道或该单轨吊上设置有道岔装置。
前述的用于布置可移动救生舱或可移动救生舱舱列的双端式站点,其中所述的匝道段内铺设的道路与该巷道内的铺设的运输道路在该匝道段与该巷道的连接处平滑分叉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用于布置可移动救生舱或可移动救生舱舱列的双端式站点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创设了一种专门用于安装及移动可移动救生舱或可移动救生舱舱列的双端式站点,该站点通过其空间结构及相关的装置避免了安装可移动救生舱或舱列后对矿井井下或隧道的巷道的使用和通风的影响,有效地减小了爆炸冲击波沿巷道轴线方向对可移动救生舱或舱列的直接冲击,而且能够方便并整体地将可移动救生舱或舱列在巷道和安装地点之间直接进行移入或移出,同时该双端式救生舱站点的结构安全可靠,移动方法简单易行。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用于布置可移动救生舱或可移动救生舱舱列的双端式站点,其用于矿井井下或隧道中可移动救生舱或可移动救生舱舱列的安装及移动,该站点包括:用于安装可移动救生舱及可移动救生舱舱列的空间结构,该空间结构是由布置段和位于布置段两端连接布置段与巷到的匝道段组成;并且在该空间结构中设置有用于移动可移动救生舱及可移动救生舱舱列的轨道、单轨吊或道路系统。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提高可移动救生舱及可移动救生舱舱列的抗爆炸冲击能力,减小可移动救生舱及可移动救生舱舱列在井下放置对巷道通风和运输的影响,尤其使可移动救生舱及可移动救生舱舱列在布置区域能够灵活方便地移入和移出,有利于矿山井下紧急避险设施的快速建设。本实用新型在技术上有显著的进步,并具有明显的积极效果,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A-图1B是依照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的一种使用轨道运输布置的用于布置可移动救生舱或可移动救生舱舱列的双端式站点的示意图。
图2A-图2B是依照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的一种使用单轨吊运输布置的用于布置可移动救生舱或可移动救生舱舱列的双端式站点的示意图。
图3A-图3B是依照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的一种使用无轨胶轮车运输布置的用于布置可移动救生舱或可移动救生舱舱列的双端式站点的示意图。
图4A-图4B是显示可移动救生舱或可移动救生舱舱列从两端移入图1A-图1B的用于布置可移动救生舱或可移动救生舱舱列的双端式站点的示意图。
图4C-图4D是显示可移动救生舱或可移动救生舱舱列从两端移入图2A-图2B的用于布置可移动救生舱或可移动救生舱舱列的双端式站点的示意图。
图4E-图4F是显示可移动救生舱或可移动救生舱舱列从两端移入图3A-图3B的用于布置可移动救生舱或可移动救生舱舱列的双端式站点的示意图。
图5A-图5B是显示可移动救生舱或可移动救生舱舱列从两端移出图1A-图1B的用于布置可移动救生舱或可移动救生舱舱列的双端式站点的示意图。
图5C-图5D是显示可移动救生舱或可移动救生舱舱列从两端移出图2A-图2B的用于布置可移动救生舱或可移动救生舱舱列的双端式站点的示意图。
图5E-图5F是显示可移动救生舱或可移动救生舱舱列从两端移出图3A-图3B的用于布置可移动救生舱或可移动救生舱舱列的双端式站点的示意图。
1:双端式站点            11:布置段
12:匝道段               2:巷道
3:可移动救生舱          4:可移动救生舱舱列
5:轨道                  6:道路
7:单轨吊                8:道岔
9:分叉连接              10:支护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用于布置可移动救生舱或可移动救生舱舱列的双端式站点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及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呈现。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应当可对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获得一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式仅是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请参阅图图1A-图1B、图2A-图2B以及图3A-图3B所示,图1A-图1B是依照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的一种使用轨道运输布置的用于布置可移动救生舱或可移动救生舱舱列的双端式站点的示意图,图2A-图2B是依照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的一种使用单轨吊运输布置的用于布置可移动救生舱或可移动救生舱舱列的双端式站点的示意图,图3A-图3B是依照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的一种使用无轨胶轮车运输布置的用于布置可移动救生舱或可移动救生舱舱列的双端式站点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专门用于矿井井下或隧道中可移动救生舱或可移动救生舱舱列的安装及移动的用于布置可移动救生舱或可移动救生舱舱列的双端式站点1。该双端式站点1位于矿井井下或隧道的巷道2的一侧,是采用拓宽巷道2侧帮的方法形成。整个双端式站点1由布置段11和匝道段12共同组成。其中,布置段11用于布置安装可移动救生舱3或可移动救生舱舱列4,匝道段12位于布置段11的两端,连通布置段11与巷道2,用于将可移动救生舱3或可移动救生舱舱列4整体从巷道2中直接运输至布置11段或从布置段11直接运输至巷道2中。并且布置段11与巷道2大致平行,在匝道段12和布置段11内还可铺设有与巷道2内相同的轨道5或道路6,或者在布置段11、匝道段12和巷道2内均设置有相同的单轨吊7。同时在匝道段12与巷道连2接处的轨道5或单轨吊7上还设置有道岔装置(图未示),既可方便可移动救生舱3或可移动救生舱舱列4移入或移出站点1,又不会影响平时生产时正常使用运输的轨道5或单轨吊7。当在匝道段12、布置段11和巷道2内铺设道路6时,现场可采用无轨胶轮车进行运输,则巷道2内铺设的运输道路6与匝道段12内铺设的道路6在该匝道段12与该巷道2的连接处平滑分叉连接9。其中上述的轨道5或单轨吊7的道岔8或道路6的分叉连接9的角度取决于可移动救生舱3或可移动救生舱舱列4的舱体尺寸和容许转向的角度。另外,在布置段11与巷道2之间设置有排成柱列对顶板进行支护的支护装置10,例如单体液压支柱或其他支护装置。在顶板条件较好时也在布置段11的巷道拓宽侧帮的帮壁与巷道2另一侧的侧壁之间设置有∏型支架进行支护或者完全采用全锚支护。由于本实用新型将可移动救生舱3或可移动救生舱舱列4安装在由巷道2的拓宽侧帮部分形成的布置段11中,而该拓宽侧帮的两端均和巷道2连通,因此在井下发生边爆炸时可以有效减小爆炸的冲击波沿巷道2轴线方向对可移动救生舱3或可移动救生舱舱列4的直接冲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如图1A-图1B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用于布置可移动救生舱或可移动救生舱舱列的双端式站点1与巷道2内铺设有相同的轨道5,本实用新型的可移动救生舱3或可移动救生舱舱列4的布置是通过轨道运输来实现的。如图4A-图4B所示,图4A-图4B是显示可移动救生舱或可移动救生舱舱列从两端移入图1A-图1B的用于布置可移动救生舱或可移动救生舱舱列的双端式站点的示意图。在将可移动救生舱3或可移动救生舱舱列4移入双端式站点1时,先通过扳动道岔装置将巷道2内铺设的运输轨道5与双端式站点1内铺设的轨道5连通,然后使位于巷道2内的可移动救生舱3或可移动救生舱舱列4沿轨道5移动,经道岔8后移入至双端式站点1放置。之后再扳动道岔装置使巷道2内的轨道5与双端式站点1内的轨道5断开。如图5A-图5B所示,图5A-图5B是显示可移动救生舱或可移动救生舱舱列从两端移出图1A-图1B的用于布置可移动救生舱或可移动救生舱舱列的双端式站点的示意图。当要将双端式站点1内的可移动救生舱3或可移动救生舱舱列4移出时,首先将道岔装置扳动至双端式站点1内铺设的轨道5与巷道2内铺设的运输轨道5连通,然后使位于双端式站点1布置段11内的可移动救生舱3或可移动救生舱舱列4沿轨道5移动,经道岔8后移出至巷道2上。之后再扳动道岔装置使双端式站点1内的轨道5与巷道2内的轨道5断开。由于本实用新型双端式站点1中布置段11的两端均通过匝道段12与巷道2由轨道5连接,因此可以将巷道2内的可移动救生舱3或可移动救生舱舱列4经轨道5由双端式站点1的两端,即正向或反向移入至双端式站点1放置,同样也可以将布置段11内的可移动救生舱3或可移动救生舱舱列4经轨道5从双端式站点1的两端,即正向或反向移出至巷道2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如图2A-图2B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用于布置可移动救生舱或可移动救生舱舱列的双端式站点1与巷道2内设置有相同的单轨吊7,本实用新型的可移动救生舱3或可移动救生舱舱列4的布置是通过单轨吊运输来实现的。如图4C-图4D所示,图4C-图4D是显示可移动救生舱或可移动救生舱舱列从两端移入图2A-图2B的用于布置可移动救生舱或可移动救生舱舱列的双端式站点的示意图。在将可移动救生舱3或可移动救生舱舱列4移入双端式站点1时,先通过扳动道岔装置将巷道2内的单轨吊7与双端式站点1内的单轨吊7连通,然后使位于巷道2内的可移动救生舱3或可移动救生舱舱列4沿单轨吊7移动,经道岔8后移入至双端式站点1放置。之后再扳动道岔装置使巷道2内的单轨吊7与双端式站点1内的单轨吊7断开。如图5C-图5D所示,图5C-图5D是显示可移动救生舱或可移动救生舱舱列从两端移出图2A-图2B的用于布置可移动救生舱或可移动救生舱舱列的双端式站点的示意图。当要将双端式站点1内的可移动救生舱3或可移动救生舱舱列4移出时,首先将道岔装置扳动至双端式站点1内的单轨吊7与巷道2内的单轨吊7连通,然后使位于双端式站点1布置段11内的可移动救生舱3或可移动救生舱舱列4沿单轨吊7移动,经道岔8后移出至巷道2上。之后再扳动道岔装置使双端式站点1内的单轨吊7与巷道2内的单轨吊7断开。同样由于本实用新型双端式站点1中布置段11的两端均通过匝道段12与巷道2由单轨吊7连接,因此可以将巷道2内的可移动救生舱3或可移动救生舱舱列4经单轨吊7由双端式站点1的两端,即正向或反向移入至双端式站点1放置,同样也可以将布置段11内的可移动救生舱3或可移动救生舱舱列4经单轨吊7从双端式站点1的两端,即正向或反向移出至巷道2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如图3A-图3B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用于布置可移动救生舱或可移动救生舱舱列的双端式站点1与巷道2内铺设有相同的道路6,本实用新型的可移动救生舱3或可移动救生舱舱列4的布置是通过无轨胶轮车运输来实现的。如图4E-图4F所示,图4E-图4F是显示可移动救生舱或可移动救生舱舱列从两端移入图3A-图3B的用于布置可移动救生舱或可移动救生舱舱列的双端式站点的示意图。在此实施例中,可移动救生舱3或可移动救生舱舱列4的移入是通过将位于巷道2内的可移动救生舱3或可移动救生舱舱列4借助无轨胶轮车沿道路6移动,经分叉连接9后移入至双端式站点1放置。如图5E-图5F所示,图5E-图5F是显示可移动救生舱或可移动救生舱舱列从两端移出图3A-图3B的用于布置可移动救生舱或可移动救生舱舱列的双端式站点的示意图。在可移动救生舱3或可移动救生舱舱列4移出时,是使位于双端式站点1布置段11内的可移动救生舱3或可移动救生舱舱列4借助无轨胶轮车沿道路6移动,经分叉连接9后移出至巷道2上。同样由于本实用新型双端式站点1中布置段11的两端均通过匝道段12与巷道2由单道路6连通,因此可以将巷道2内的可移动救生舱3或可移动救生舱舱列4借助无轨胶轮车经道路6由双端式站点1的两端,即正向或反向移入至双端式站点1放置,同样也可以将布置段11内的可移动救生舱3或可移动救生舱舱列4借助无轨胶轮车经道路6从双端式站点1的两端,即正向或反向移出至巷道2上。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用于布置可移动救生舱或可移动救生舱舱列的双端式站点,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位于巷道的一侧由该巷道拓宽侧帮形成的用于布置安装该可移动救生舱或可移动救生舱舱列的一布置段;以及位于该布置段的两端由该巷道拓宽侧帮形成的连通该布置段与该巷道的用于运输该可移动救生舱或可移动救生舱舱列的两匝道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布置可移动救生舱或可移动救生舱舱列的双端式站点,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布置段是平行于该巷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布置可移动救生舱或可移动救生舱舱列的双端式站点,其特征在于其中在所述的布置段与该巷道之间设置有排成柱列对顶板进行支护的支护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布置可移动救生舱或可移动救生舱舱列的双端式站点,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支护装置为单体液压支柱。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布置可移动救生舱或可移动救生舱舱列的双端式站点,其特征在于其中在所述的布置段的该巷道拓宽侧帮的帮壁与该巷道另一侧的侧壁之间设置有∏型支架或者采用全锚支护。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布置可移动救生舱或可移动救生舱舱列的双端式站点,其特征在于其中在所述的布置段、所述的匝道段和该巷道内铺设有轨道,或者在所述的布置段、所述的匝道段和该巷道内设置有单轨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布置可移动救生舱或可移动救生舱舱列的双端式站点,其特征在于其中在所述的匝道段与该巷道连接处的轨道或该单轨吊上设置有道岔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布置可移动救生舱或可移动救生舱舱列的双端式站点,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匝道段内铺设的道路与该巷道内的铺设的运输道路在该匝道段与该巷道的连接处平滑分叉连接。
CN201120253634XU 2011-07-18 2011-07-18 用于布置可移动救生舱或可移动救生舱舱列的双端式站点 Expired - Lifetime CN2021763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253634XU CN202176361U (zh) 2011-07-18 2011-07-18 用于布置可移动救生舱或可移动救生舱舱列的双端式站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253634XU CN202176361U (zh) 2011-07-18 2011-07-18 用于布置可移动救生舱或可移动救生舱舱列的双端式站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176361U true CN202176361U (zh) 2012-03-28

Family

ID=458662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253634X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176361U (zh) 2011-07-18 2011-07-18 用于布置可移动救生舱或可移动救生舱舱列的双端式站点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17636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87224A (zh) * 2011-07-18 2011-12-21 武越 用于布置可移动救生舱或可移动救生舱舱列的双端式站点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87224A (zh) * 2011-07-18 2011-12-21 武越 用于布置可移动救生舱或可移动救生舱舱列的双端式站点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51994B (zh) 一种柱面网壳封闭罩棚的拓展安装方法
CN106401614B (zh) 一种用于大断面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7747320B (zh) 双层综合管廊
CN108166525A (zh) 一种用现浇暗梁拼接的半预制装配式综合管廊及其施工方法
CN108086354A (zh) 一种用现浇暗梁拼接的预制装配式综合管廊及其施工方法
CN104074540A (zh) 盾构开挖圆弧形隧道断面后续施工无轨行走设备
CN202176361U (zh) 用于布置可移动救生舱或可移动救生舱舱列的双端式站点
CN207598285U (zh) 一种地铁疏散平台底板固定结构
CN202946166U (zh) 大型隧道用“牛腿—衬砌”一体浇注成型式模板台车
CN103754589B (zh) 散状物料高落差连续竖井运输方法及运输系统
CN104040085A (zh) 对混凝土地板材料的改进或与混凝土地板材料相关的改进
CN102287224A (zh) 用于布置可移动救生舱或可移动救生舱舱列的双端式站点
CN202176362U (zh) 用于布置可移动救生舱或可移动救生舱舱列的单端式站点
CN202323597U (zh) 双层地下通道车行逃生结构
CN102278137A (zh) 用于布置可移动救生舱或可移动救生舱舱列的单端式站点
CN208633835U (zh) 一种设备列车与胶运顺槽分离的矿井综采工作面
CN102251803A (zh) 舱列式移动救生舱结构
CN208360186U (zh) 一种矿山用提升机双斜坡道提升矿车自动脱钩和分离装置
CN207062916U (zh) 一种分体安装式升压站
CN202337945U (zh) 外侧就地提升梁体的装置
CN206396905U (zh) 一种对称双连跨柱面网壳结构整体滑移施工辅助装置
CN213116321U (zh) 双层tbm隧道与单层tbm隧道间的转换结构
CN203332144U (zh) 钢丝绳阻车器
CN102328838A (zh) 钢卷提升步进梁
CN207792530U (zh) 一种用于地铁车站内运输预制构件的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