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制冷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快速制冷水装置,属于水制冷领域的新技术。
背景技术
目前,对水进行快速制冷通常采用压缩机制冷系统,其原理是蒸发器吸热制冷。这种压缩机制冷系统将常温下的水在短时间内制冷到10℃以下,需要较大的功率,而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制冷饮水机的功率多为0.1KW左右,从启动制冷到出冷水需要等待一段较长的时间(约十分钟),并且出水量很少(约300-400mL/min),同时,制冷系统还需要有良好的保温隔离措施,否则会在制冷时浪费大量的能量。
针对上述问题,有两种快速制冷技术申请了专利:
一种是蒸发管内置封闭式,专利号为ZL200720106730.5,名称为“快速制冷饮水机”的实用新型专利,其核心技术是将蒸发管从冰胆外部放到内部,不锈钢蒸发管做成单层螺旋形结构,通过设置导流板使常温水与蒸发管充分接触并缓慢到达冰胆底部的出水管。专利号为ZL03273539.1,名称为“一种内置蒸发器的饮水机冷胆”的实用新型专利,也提出了类似的蒸发器内置方案,不同之处在于将蒸发器置于冰水胆的中上部。
另一种是长管道制冷,专利号为ZL200620106315.5,名称为“一种速冷型饮水机”的实用新型专利和专利号为ZL200820048874.4,名称为“一种即冷式节能蒸发器”的实用新型专利,其核心技术是均采用了让水通过长管道来制冷的方式;不同的是前者将制冷管焊接成为制冷系统的一部分,实现较复杂,成本较高,且不方便保温节能;后者通过将水流通道和蒸发通道都设置于基板来传热制冷,传导热量的效率相对较低,从而使制冷的效率较低。
总体来说,上述两种技术均有各自的长处与不足,如蒸发管内置式实现简单但制冷还是不够快,长管道制冷虽能相对快速的制冷但能量损耗较大,均有须改进之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考虑上述问题而提出一种设计合理,既能快速制冷便于用户使用,又能有效地利用制冷能源、减少能耗的快速制冷水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快速制冷水装置,包括机体、电控系统、冷罐和压缩机制冷系统,其中冷罐在电控系统的控制下,通过压缩机制冷系统来制冷水,其特征在于所述冷罐包括主罐体、制冷管体和内部蒸发管,其中制冷管体套装在内部蒸发管的外部,制冷管体装置在主罐体的内部。
所述主罐体为上方设有进水口和排气口的封闭罐体,或为与机体的分水池融为一体的开口罐体,主罐体的下方设有出水口、蒸发管接口。
所述内部蒸发管的两端均连接到或密封的穿过主罐体的蒸发管接口处,并使内部蒸发管的进、出液管口分别与压缩机制冷系统的蒸发管及压缩机连接在一起。
所述制冷管体为盘绕在主罐体内部的较长的可装水的管道,制冷管体与内部蒸发管之间有可供水顺畅流动的间隙,制冷管体的一端为开口端,另一端与主罐体的出水口相连接。
所述制冷管体呈多层螺旋式、蛇行或方形盘绕在主罐体内部。
所述制冷管体的开口端位于主罐体的底部或距离封闭罐体进水口的远处,以确保流入冷罐的水先流经制冷管体的外壁进行预冷后,再从开口端进入制冷管体与内部蒸发管之间的间隙。
所述内部蒸发管从开口端进入制冷管体,并从距出水口和蒸发管接口较近位置设置的三通管中穿壁而出。
所述三通管的一端接制冷管体,另一端接出水口,直管端将内部蒸发管引出,直管端的管口可扎结在内部蒸发管上,也可将其密封的接到蒸发管接口上。
所述内部蒸发管采用不锈钢管,制冷管体的管道采用硅胶管。
所述制冷管体的一侧面开口,开口端固装在主灌体的内壁上,内部蒸发管装置在制冷管体和主灌体的内壁形成的腔体内。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内置式长管道蒸发器结构,有效的集成了现有技术的优点,摈弃了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其灵活的封闭式或开口式冰胆罐体还能适应多种主机结构要求,不但能充分利用制冷能源、减少冷量浪费、快速制冷以满足用户使用,又能将常见的普通饮水机进行改装即可达到高效、节能、环保的目的,非常便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冷罐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多层螺旋盘绕的冷罐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冷罐结构爆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快速制冷水装置包括机体1、电控系统2、冷罐3和压缩机制冷系统4,其中冷罐3在电控系统2的控制下,通过压缩机制冷系统4来制冷水,所述冷罐3包括主罐体31、制冷管体32和内部蒸发管33,其中制冷管体32套装在内部蒸发管33的外部,制冷管体32装置在主罐体31的内部。
所述压缩机制冷系统4包括压缩机41、冷凝器42、过滤器43、毛细管44及蒸发管45,该系统为现有技术,具体结构不再详述。
所述主罐体31为上方设有进水口311和排气口314的封闭罐体,主罐体31的下方设有出水口312、蒸发管接口313,进水口311通过管路12与分水池11的底部连通,排气口314通过排气管16与分水池11的排气口连通。
所述内部蒸发管33的两端均密封的穿过主罐体31的蒸发管接口313处,并使内部蒸发管33的进、出液管口分别与压缩机制冷系统4的蒸发管45及压缩机41连接在一起。
所述制冷管体32为盘绕在主罐体31内部的较长的可装水的呈多层螺旋式管道,制冷管体32与内部蒸发管33之间有可供水顺畅流动的间隙,制冷管体32的一端为开口端321,另一端与主罐体31的出水口312相连接。为确保流入冷罐3的水先流经制冷管体32的外壁进行预冷后,再从开口端321进入制冷管体32与内部蒸发管33之间的间隙,所述制冷管体32的开口端321位于主罐体31的底部或距离封闭罐体进水口311的远处。
所述内部蒸发管33从开口端321进入制冷管体32,并从距出水口312和蒸发管接口313较近位置设置的三通管34中穿壁而出。所述三通管34的一端接制冷管体32,另一端接出水口312,直管端将内部蒸发管33引出,直管端的管口可扎结在内部蒸发管33上,也可将其密封的接到蒸发管接口313上。
所述内部蒸发管33采用不锈钢管,制冷管体32的管道采用硅胶管。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如下:机体1的分水池11内的水通过管路12从进水口311流进冷罐3内,然后再通过制冷管体32的开口端321进入制冷管体32与内部蒸发管33之间的间隙,当用户按下取冷水时,电控系统2中控制压缩机制冷系统4的压缩机41开始工作,水在较长的间隙中与内部蒸发管33直接相接触,便会快速转变为冷水,冷水经机体1内的其它部件缓冲后从水龙头13流出。取完冷水后,电控系统2关闭压缩机41停止工作。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如图4所示,所述冷罐3为与机体1的分水池11融为一体的开口罐体,其下方同样设有出水口312、蒸发管接口313。但是取消了三通管34,在出水口312附近,内部蒸发管33与压缩机41连接端穿过制冷管体32的管壁密封的接到蒸发管接口313上。其它结构及工作原理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如图5所示,所述制冷管体32截面呈倒∪字型,制冷管体32的开口端固装在主灌体31的内壁上,内部蒸发管33装置在制冷管体32和主灌体31的内壁形成的腔体内。所述制冷管体32方形盘绕在主罐体内壁上。其它结构及工作原理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制冷管体32截面呈多边形,其一侧开口,开口端固装在主灌体31的内壁上。其它结构与实施例3相同。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制冷管体32截面呈圆形或椭圆形。其它结构与实施例4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