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157403U - 山谷型垃圾填埋场串联多分区雨污分流装置 - Google Patents

山谷型垃圾填埋场串联多分区雨污分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157403U
CN202157403U CN2011202274652U CN201120227465U CN202157403U CN 202157403 U CN202157403 U CN 202157403U CN 2011202274652 U CN2011202274652 U CN 2011202274652U CN 201120227465 U CN201120227465 U CN 201120227465U CN 202157403 U CN202157403 U CN 2021574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ndfill
percolate
sewage
district
r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22746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铭
张忠瑞
张文勇
夏战军
庄颖
刘俊鹏
徐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ENVIRONMENTAL HEALTH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ENVIRONMENTAL HEALTH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ENVIRONMENTAL HEALTH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QINGDAO ENVIRONMENTAL HEALTH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12022746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1574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1574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15740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30Flood prevention; Flood or storm water management, e.g. using flood barriers

Landscapes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一种山谷型垃圾填埋场串联多分区雨污分流装置,包括由分区坝相隔的填埋区,填埋区从上游到下游分隔有四个以上,各填埋区由同一道渗滤液导排盲沟串联,渗滤液导排盲沟内有带穿孔的HDPE导渗管道,所述各填埋区的垃圾填埋顺序为从上游到下游,在正在填埋的填埋区污水汇集最低处设有渗滤液收集坑,并在渗滤液收集坑内设有潜污泵,渗滤液通过潜污泵和软管输送至渗滤液污水调节池中。采用本实用新型能够很好的解决新建山谷型填埋场雨污分流的问题,使填埋场污水产生量大大减少,从而缩小渗滤液处理设备设施规模,大量减少渗滤液污水处理运行费用,并起到节能减排的重要环保作用。

Description

山谷型垃圾填埋场串联多分区雨污分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山谷型垃圾填埋场的雨污分流装置。
背景技术
垃圾卫生填埋是国内外广泛采用的一种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垃圾渗滤液是卫生填埋产生的主要污染物。渗滤液有机物浓度高,处理难度大,处理费用高,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是垃圾填埋场建设运行中的关键问题之一。
垃圾卫生填埋场根据填埋场地不同又分为平原型填埋场、滩涂型填埋场和山谷型填埋场。
平原型填埋场相对山谷型填埋场以其在场地平整时的易整形优势而比较容易实现分区,从而使雨污分流比较容易实现。
滩涂型填埋场主要位于海滩等滩地上,应用较少。
山谷型垃圾卫生填埋场特点就是依山围谷,利用天然沟壑、山谷而建。地形的基本形状就是三面环山,在山谷的下游出口处设置一道截污坝,将山谷围成盆地形状,大坝外侧设置渗滤液污水调节池,内侧为填埋库区。山谷型填埋场以其征地、库容量大等优势,已经成为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主要形式。
山谷型填埋场是目前填埋场的常见形式,现有山谷型填埋场的分区较少,一般分两区,分区坝设在填埋库区中间,使坝两侧的填埋容积基本相等。有些填埋场分期建设时,也存在这种情况。在填下游靠近垃圾坝的那个区时,上游那个区在雨季接收的雨水通过HDPE圆管穿过正在填埋的那个区,流入下游垃圾坝外侧的雨污分流阀门井进行分流,阀门井中设有三通和阀门,在三通的另两个方向上分别设有雨水导排口阀门和渗滤液导排口阀门。当下游区填满后,开始填上游区的时候,阀门井中的排导雨水的阀门关闭,排导渗滤液的阀门开启,从而使渗滤液能够顺利排入渗滤液污水调节池。
现有山谷型填埋场在雨污分流上的主要特点有两个。
第一个特点就是分区较少。很多已建的山谷型填埋场分两个区,从而导致各分区面积过大,导致雨水与垃圾渗滤液混合的量大,从而雨污分流效果不理想。
第二个特点就是雨污分流主要靠管道重力流方式排出雨水和渗滤液。这种分流方式虽然节省了运行中的动力费用,但是增加了管道的投资费用,而且雨污分流较依赖地形地势,灵活性差。
现有山谷型填埋场由于场地的高程所限每个分区的渗滤液收集排放很难做到独立,这就造成了山谷型垃圾填埋场的雨污分流设计难,运行管理难的现状。当场内填入垃圾后,一旦有大气降水,就会发生经过垃圾层渗滤的被污染的水与未经过垃圾层的清水在渗滤液导排盲沟中混合,清水变为污水。雨污合流造成污水量大量增加,使后续污水处理构筑物及设备设施的规模增大,不仅增加污水处理的运行费用,也给周边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山谷型垃圾填埋场串联多分区雨污分流装置,要解决现有山谷型垃圾填埋场雨污分流效果不好、运行管理困难、渗滤液污水产生量大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这种山谷型垃圾填埋场串联多分区雨污分流装置,包括由分区坝相隔的填埋区,填埋区下游有一道垃圾坝,垃圾坝外设有渗滤液污水调节池和阀门井,所述填埋区从上游到下游分隔有四个以上,各填埋区由同一道渗滤液导排盲沟串联,渗滤液导排盲沟内有带穿孔的HDPE导渗管道,HDPE导渗管道依次穿过各分区坝,在每个分区坝下游的HDPE导渗管道上安装有阀门I,HDPE导渗管道从最下游填埋区的渗滤液导排盲沟终点穿出,再经重型钢筋砼套管穿入垃圾坝外的阀门井内并与阀门II连接,阀门井的出水管有两段,一段是用于排出雨水的雨水出水管,另一段是与渗滤液污水调节池连接的污水管;
所述各填埋区的垃圾填埋顺序为从上游到下游,在正在填埋的填埋区污水汇集最低处设有渗滤液收集坑,并在渗滤液收集坑内设有潜污泵,潜污泵由软管与渗滤液污水调节池连接;
所述填埋区的边界环绕有道路,道路外侧设有一圈在垃圾填埋至高过路面后排除雨水用的雨水沟。
所述填埋区的分区数量为五个以上。
所述填埋区的地面为两侧高、中间低。
所述分区坝表面铺设HDPE防渗膜,并与填埋区场地铺设的HDPE防渗膜焊接成整体。
所述HDPE导渗管道穿过分区坝处套有预埋套管。
所述渗滤液收集坑是由钢筋笼围合而成。
所述阀门井的顶部有井盖,阀门井的井壁和井底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井壁和井底铺设有一层HDPE防渗膜,阀门II下方支撑有砼支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一种新式的串联多分区方式,将雨水和污水分别采用不同的导排路径和方式排出。每个分区的面积尽量缩小,以保证在一定时限(多采用一个月)内填埋的垃圾量的作业面最小为原则。正在填埋的区域内因降雨而产生的渗滤液污水在本区域内的渗滤液污水收集井中采用潜污泵将渗滤液污水排入渗滤液污水调节池中,在这个区下游设置阀门将污水封在本区内,不使其进入下游各填埋区。正在填埋的区域已经填好的边坡可以采用HDPE薄膜覆盖,使降落在边坡上的雨水不受污染而进入下游各区内。下游各填埋区内的雨水则采用重力自流的方式通过渗滤液导渗盲沟排出场外。
本实用新型的串联多分区雨污分流装置主要特点有三个。
第一个特点是采用串联分区的方式。串联分区就是所分的各个区共用一道主盲沟,将来各区填平以后导渗都是在这条共用的主盲沟中进行。
第二个特点就是分区的数量较多。分区的数量需要根据技术经济比较来确定。尽量使每个分区的面积缩小,使进入填埋区内未受污染的降水和经过垃圾层产生的渗滤液分别收集,产生的渗滤液污水少,雨污分流效果好。
第三个特点就是分流方式采用重力自流与动力排水相结合的方式。这种雨污分流的方式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可以不受地形地势的因素限制,管理简单方便,一次性建设投资也不高。
由于我国垃圾卫生填埋场很多为山谷型填埋场,雨污分流难和污水产生量大的问题普遍存在。采用本实用新型能够很好的解决填埋场雨污分流的问题,使填埋场污水产生量大大减少,对于减轻后续污水处理设备设施的压力、提高污水处理效果具有显著的作用。从而能够缩小渗滤液处理设备设施规模,大量减少污水处理运行费用,起到节能减排的重要环保作用。
结合某工程实例 采用本实用新型与老式分区方式节能减排效果分析表: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可知,该工程在采用本实用新型后在设计填埋年限内总共可节约运行费用和建设费用共计250.6万元。每年减少排放污水7182m3。填埋年限6年内减少排放污水43092m。由此可见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串联多分区雨污分流技术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可观效果。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山谷型填埋场。对于谷顶和谷底高差较大的高程上能够进行分区的填埋场,可以采用竖向分区与串联多分区两种分区方式相结合的形式进行雨污分流。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雨水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阀门井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A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阀门井内部配筋示意图。
图6是图3中B-B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渗滤液导排盲沟、2-HDPE导渗管道、3-分区坝、4-阀门I、5-重型钢筋砼套管、6-渗滤液污水调节池、7-阀门井、8-雨水出水管、9-污水管、10-垃圾坝、11-填埋区的边界、12-道路、13-雨水沟、14-绿化带、15-渗滤液收集坑、16-潜污泵、17-软管、18-预埋套管、19-填埋一区、20-填埋二区、21-填埋三区、22-填埋四区、23-填埋五区、24-填埋六区、25-填埋七区、26-填埋八区、27-填埋九区、28-填埋十区、29-填埋十一区、30-填埋十二区、31-填埋十三区、32-阀门II、33-砼支墩、34-HDPE防渗膜、35-井盖、36-井壁、37-井底。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见图1所示,这种山谷型垃圾填埋场串联多分区雨污分流装置,包括由分区坝3相隔的填埋区,分区坝3表面铺设HDPE防渗膜,并与填埋区场地铺设的HDPE防渗膜焊接成整体,填埋区下游有一道垃圾坝10,垃圾坝外设有渗滤液污水调节池6和阀门井7,所述填埋区从上游到下游分隔有十三个,各填埋区由同一道渗滤液导排盲沟1串联,渗滤液导排盲沟内有带穿孔的HDPE导渗管道2,HDPE导渗管道2依次穿过各分区坝3,并在HDPE导渗管道2穿过分区坝3处套有预埋套管18,在每个分区坝3下游的HDPE导渗管道2上安装有阀门I4,HDPE导渗管道2从最下游填埋区的渗滤液导排盲沟1终点穿出,再经重型钢筋砼套管5穿入垃圾坝外的阀门井7内并与阀门II32连接,阀门井7的出水管有两段,一段是用于排出雨水的雨水出水管8,另一段是与渗滤液污水调节池6连接的污水管9;
所述各填埋区的垃圾填埋顺序为从上游到下游,在正在填埋的填埋区污水汇集最低处设有渗滤液收集坑15,并在渗滤液收集坑15内设有潜污泵16,潜污泵16由软管17与渗滤液污水调节池6连接;填埋区的地面为两侧高、中间低,从而方便雨水向中间汇集。渗滤液收集坑15是由钢筋笼围合而成,钢筋笼应具有一定强度,使污水能够透过,而垃圾不能透过,渗滤液收集坑15的容积需保证一台潜污泵5分钟的出水量。为保证水泵能连续工作,启闭不是很频繁,保证水泵的使用寿命,可以使用液位自动控制系统,到达设计水位才开始启动水泵,低于最低设计水位关闭水泵。
分区坝数量需要通过以下几项造价计算比较得出。
1、分区坝的建造费用;
2、分区坝占库容折合费用;
3、阀门及输送管道费用;
4、潜污泵输送污水电费;
5、污水处理费用;
6、污水处理站建设费用;
7、污水调节池建设费用。
其中,前四项是采用该装置的投入费用,随分区坝的数量增加而增加,后三项是相应的能够节约费用的部分,随分区坝的数量增加而减少。
前四项的总和与后三项的总和的差值即为采用本装置后节约的费用。
参见图2所示,所述填埋区周边环绕有道路12,道路12外侧设有一圈在垃圾填埋至高过路面后排除雨水用的雨水沟13,雨水沟13外侧设有一圈绿化带14。
参见图3-6所示,所述阀门井7的顶部有井盖35,阀门井7的井壁36和井底37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井壁和井底铺设有一层HDPE防渗膜34,阀门II32下方支撑有砼支墩33。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这种山谷型垃圾填埋场串联多分区雨污分流方法,在垃圾进行填埋的时候,从最上游的填埋区(如图1中的填埋一区19)开始填埋,当该区开始填埋时,如果产生大气降水,则降落在该区的降水除一部分蒸发掉外,其余部分经过垃圾堆体,最终与垃圾渗滤液污水混合;填埋一区19下游填埋区(如图1中的填埋二区20)内的HDPE导渗管道2上设置阀门I4,且阀门I要处于密封关闭状态,阀门I4和分区坝3将垃圾渗滤液污水拦截在填埋一区19内,而降落在填埋一区19下游其他分区内的没有经过垃圾堆体的清水,则通过渗滤液导排盲沟1中的HDPE导渗管道2采用重力自流的方式流入下游阀门井7中,最终通过阀门井中的雨水出水管8排出;
所述填埋一区19垃圾堆体填埋至高于周边雨水沟13,再覆盖HDPE薄膜,将填埋一区的雨水排至雨水沟中分流。之后将填埋二区20的垃圾堆体与填埋一区19的垃圾堆体共同填高做向雨水沟13方向的坡,然后覆盖HDPE薄膜,将填埋区的雨水排至雨水沟中分流;填埋他区时,采用同样的方法以此类推,直至填至最后一个区。
所述正在填埋的填埋区垃圾渗滤液污水采用动力输送压力流的方式排入渗滤液污水调节池6中,在(如图1中的填埋一区19)中设置一个渗滤液收集坑15,坑中收集的渗滤液污水使用防腐蚀的潜污泵16连接软管17输送至渗滤液污水调节池6中。潜污泵16采用人工控制开关或液位自动控制系统控制开关的开启与关闭。
所述阀门I4在各填埋区均设有一个,等填埋区填埋完毕,阀门打开后可以废弃在里面,不用取出。如果考虑经济实用性,可采用两个阀门I来回倒换使用的方式,当上游填埋区填满垃圾后开始进行下一个区的填埋作业时,阀门I可以取出安装在下游的填埋区内。

Claims (7)

1.一种山谷型垃圾填埋场串联多分区雨污分流装置,包括由分区坝(3)相隔的填埋区,填埋区下游有一道垃圾坝(10),垃圾坝外设有渗滤液污水调节池(6)和阀门井(7),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埋区从上游到下游分隔有四个以上,各填埋区由同一道渗滤液导排盲沟(1)串联,渗滤液导排盲沟内有带穿孔的HDPE导渗管道(2),HDPE导渗管道(2)依次穿过各分区坝(3),在每个分区坝(3)下游的HDPE导渗管道(2)上安装有阀门I(4),HDPE导渗管道(2)从最下游填埋区的渗滤液导排盲沟(1)终点穿出,再经重型钢筋砼套管(5)穿入垃圾坝外的阀门井(7)内并与阀门II(32)连接,阀门井(7)的出水管有两段,一段是用于排出雨水的雨水出水管(8),另一段是与渗滤液污水调节池(6)连接的污水管(9);
所述各填埋区的垃圾填埋顺序为从上游到下游,在正在填埋的填埋区污水汇集最低处设有渗滤液收集坑(15),并在渗滤液收集坑(15)内设有潜污泵(16),潜污泵(16)由软管(17)与渗滤液污水调节池(6)连接;
所述填埋区的边界(11)环绕有道路(12),道路(12)外侧设有一圈在垃圾填埋至高过路面后排除雨水用的雨水沟(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谷型垃圾填埋场串联多分区雨污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埋区的分区数量为五个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谷型垃圾填埋场串联多分区雨污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埋区的地面为两侧高、中间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谷型垃圾填埋场串联多分区雨污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区坝(3)表面铺设HDPE防渗膜,并与填埋区场地铺设的HDPE防渗膜焊接成整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谷型垃圾填埋场串联多分区雨污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HDPE导渗管道(2)穿过分区坝(3)处套有预埋套管(1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谷型垃圾填埋场串联多分区雨污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滤液收集坑(15)是由钢筋笼围合而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谷型垃圾填埋场串联多分区雨污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井(7)的顶部有井盖(35),阀门井(7)的井壁(36)和井底(37)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井壁和井底铺设有一层HDPE防渗膜(34),阀门II(32)下方支撑有砼支墩(33)。
CN2011202274652U 2011-06-30 2011-06-30 山谷型垃圾填埋场串联多分区雨污分流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1574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2274652U CN202157403U (zh) 2011-06-30 2011-06-30 山谷型垃圾填埋场串联多分区雨污分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2274652U CN202157403U (zh) 2011-06-30 2011-06-30 山谷型垃圾填埋场串联多分区雨污分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157403U true CN202157403U (zh) 2012-03-07

Family

ID=457650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227465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157403U (zh) 2011-06-30 2011-06-30 山谷型垃圾填埋场串联多分区雨污分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15740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04939A (zh) * 2011-06-30 2012-01-04 青岛市环境卫生科研所 山谷型垃圾填埋场串联多分区雨污分流装置及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04939A (zh) * 2011-06-30 2012-01-04 青岛市环境卫生科研所 山谷型垃圾填埋场串联多分区雨污分流装置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04939A (zh) 山谷型垃圾填埋场串联多分区雨污分流装置及方法
CN211057960U (zh) 一种阶梯式雨水蓄水净化生态滞留系统
CN113175050B (zh)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CN207567889U (zh) 住宅小区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CN102531282A (zh) 一种雨水分质收集处理利用的装置及方法
CN105089302A (zh) 一种用于社区雨水分流、削峰及生态净化的雨水花园系统
CN205296339U (zh) 一种山谷型垃圾填埋场的雨污分流导流系统
CN210086451U (zh) 一种多效倍增调蓄池
CN101205096B (zh) 可避免潜流人工湿地填料淤塞的污水处理方法及其设施
CN107806062B (zh) 一种用于河道修复的生物过滤护坡的施工方法
CN202148222U (zh) 高负荷往复式潜流人工湿地脱氮除磷的处理装置
CN203878648U (zh) 多功能雨水收集系统
CN202157403U (zh) 山谷型垃圾填埋场串联多分区雨污分流装置
CN211813686U (zh) 一种处理农村生活污水与雨污的分级生态处理系统
CN202157297U (zh) 闸控型城市雨洪调控及利用系统
CN105464191A (zh) 一种山谷型垃圾填埋场的雨污分流导流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201874083U (zh) 基于节地节能的下挖通道调蓄式泵站排水装置
CN102351317A (zh) 污水处理人工湿地系统
CN109836017A (zh) 一种居民小区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
CN104193100B (zh) 一种具有污水处理功能的绿化墙体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11172327U (zh) 一种地铁车辆段雨水调蓄池
CN210857472U (zh) 一种地埋式分散调蓄池系统
CN210133988U (zh) 城市道路雨水模块化智能利用系统
CN210946851U (zh) 一种车站基坑结构
CN209456166U (zh) 一种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及初期雨水联合收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307

Termination date: 20140630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