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153344U - 一种触控面板及显示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触控面板及显示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153344U
CN202153344U CN 201120246814 CN201120246814U CN202153344U CN 202153344 U CN202153344 U CN 202153344U CN 201120246814 CN201120246814 CN 201120246814 CN 201120246814 U CN201120246814 U CN 201120246814U CN 202153344 U CN202153344 U CN 2021533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panel
bridge
joint pattern
bridge joint
sensing s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12024681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峻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pt Display Technology (shenzhen)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PT Display Technology Shenzheng Ltd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PT Display Technology Shenzheng Ltd,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filed Critical CPT Display Technology Shenzheng Ltd
Priority to CN 20112024681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1533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1533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15334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及显示器,其中触控面板包括基板、至少一第一感测串行以及至少一第二感测串行。第一感测串行设置于基板上并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一感测串行包括多个第一感测垫以及至少一第一桥接图案。第一桥接图案串接二相邻的第一感测垫且具有至少一第一开口。第二感测串行设置于基板上并沿第二方向延伸,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不同。本实用新型由于桥接图案具有至少一开口,此开口可使二相邻的感测垫间传递触控信号的路径变为两条以上。如此一来,当其中一条传递触控信号的路径受损时(例如遭静电打伤时),触控信号可通过其他路径由一感测垫传递至另一感测垫上,进而使触控面板仍可正常动作。

Description

一种触控面板及显示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触控面板及显示器,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特殊桥接图案的的触控面板及显示器。
背景技术
为了让电子产品更符合人性化的需求,许多电子产品,如移动电话(mobile phone)、平板计算机(tablet PC)等,多建有触控面板以让使用者可方便地进行操作。一般而言,触控面板大致可区分为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式及超音波式等触控面板,其中以电阻式触控面板与电容式触控面板为最常见的产品。
以电容式触控面板为例,现有的电容式触控面板包括多条彼此平行的X感测串行以及多条与X感测串行交错且互相平行的Y感测串行。X感测串行包括多个X感测垫及多条X桥接线,其中二相邻的X感测垫通过一条X桥接线彼此电性连接。类似地,Y感测串行包括多个Y感测垫及多条Y桥接线,其中二相邻的Y感测垫通过一条Y桥接线彼此电性连接。然而,在触控面板的使用过程或制造使用过程中,触控面板常遭到静电击伤,又静电击伤发生的位置多落在X桥接线或Y桥接线处。当X桥接线或Y桥接线遭静电击伤时,触控面板便无法正常动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其不易因静电击伤而无法正常动作。
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器,具有上述的触控面板,不易因静电击伤而无法正常动作。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触控面板,包括基板、至少一第一感测串行以及至少一第二感测串行;第一感测串行设置于基板上并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一感测串行包括多个第一感测垫以及至少一第一桥接图案;第一桥接图案串接二相邻的第一感测垫且具有至少一第一开口;第二感测串行设置于基板上并沿第二方向延伸,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不同。
上述的第二感测串行包括多个第二感测垫以及至少一第二桥接图案;第二桥接图案串接二相邻的第二感测垫且具有至少一第二开口。
上述的至少一部份的第二开口与第二感测垫不重叠。
上述的第二桥接图案包括多个第二跨接部以及多个第二接合部;第二跨接部彼此不相交,且各第二跨接部的两端分别与二相邻的第二感测垫连接;第二接合部位于第二跨接部之间以连接二相邻的第二跨接部,且各第二接合部与其中之一第二感测垫连接。
上述的第二感测垫的材质与第二桥接图案的材质不同。
上述的第二感测垫的材质包括透明导电材料,而第二桥接图案的材质包括金属。
上述的至少一部份的第一开口与第一感测垫不重叠。
上述的第一桥接图案包括多个第一跨接部以及多个第一接合部。第一跨接部彼此不相交,且各第一跨接部的两端分别与二相邻的第一感测垫连接。第一接合部位于第一跨接部之间以连接二相邻的第一跨接部,且各第一接合部与其中之一第一感测垫连接。
上述的至少部份的第二感测串行与第一感测垫的材质相同。
上述的至少部份的第二感测串行与第一感测垫的材质包括透明导电材料。
上述的触控面板可进一步包括多个介电图案;介电图案位于第一桥接图案与第二感测串行之间,以使第一桥接图案与第二感测串行电性绝缘。
上述的触控面板可进一步包括保护层;保护层位于基板上且覆盖第一感测串行及第二感测串行。
本实用新型又提出一种显示器,包括上述的触控面板以及显示面板。显示面板与触控面板电性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具有开口的桥接图案设计,本实用新型的触控面板及显示器可降低因静电击伤而无法正常动作的机率。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上视示意图。
图1B为对应图1A的剖面线I I’所绘的剖面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上视示意图。
图2B为对应图2A的剖面线II II’所绘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上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上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上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上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上视示意图。
图8为包括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显示器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____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第一实施例]
图1A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上视示意图。图1B为对应图1A的剖面线I I’所绘的剖面图。请同时参照图1A及图1B,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100包括基板110、至少一第一感测串行120以及至少一第二感测串行130。在本实施例中,基板110的材质可为玻璃、石英、有机聚合物或是其它可适用的材料。
本实施例的第一感测串行120及第二感测串行130皆设置于基板110上。第一感测串行120沿着第一方向D1延伸,第二感测串行130沿着第二方向D2延伸,其中第一方向D1与第二方向D2不同。更进一步地说,第一方向D1可与第二方向D2垂直。举例而言,触控面板100位于x-y平面,第一方向D1可为x方向,而第二方向D2可为y方向。第一感测串行120沿着x方向延伸,而第二感测串行130沿着y方向延伸。
本实施例的第一感测串行120包括多个第一感测垫122以及至少一第一桥接图案124。第一桥接图案124串接二相邻的第一感测垫122,而使触控信号可通过第一桥接图案124由第一感测垫122传递至另一第一感测垫122。本实施例的第二感测串行130包括多个第二感测垫132以及至少一第二桥接图案134。第二桥接图案134串接二相邻的第二感测垫132,而使触控信号可通过第二桥接图案134由第二感测垫132传递至另一第二感测垫13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感测串行120与第二感测垫132的材质可相同。第二感测垫132与第二桥接图案134的材质可不同。举例而言,第一感测串行120与第二感测垫122的材质可为透明导电材料,例如铟锡氧化物、铟锌氧化物、铝锡氧化物、铝锌氧化物、铟锗锌氧化物等,而第二桥接图案134的材质可为金属。
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100可进一步包括多个介电图案140。介电图案140位于第一桥接图案124与第二感测串行130之间,以使第一桥接图案124与第二感测串行130电性绝缘。此外,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100还可包括保护层150。保护层150位于基板110上,且全面地覆盖第一感测串行120及第二感测串行130。介电图案140与保护层150的材质包括无机材料(例如:氧化硅、氮化硅、氮氧化硅、或上述至少二种材料的堆栈层)、有机材料或上述的组合。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的第一桥接图案124具有至少一第一开口H1。更进一步地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口H1可为封闭开口,且至少一部份的第一开口H1与第一感测垫122不重叠。图1A中绘示出二个呈矩形的第一开口H1为代表,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第一开口H1的数量或形状,第一开口H1的数量及形状皆可视实际的设计需求做适当调整。
本实施的第一开口H1可使二相邻第一感测垫122间传递触控信号的路径变为两条以上。如此一来,当其中一条传递触控信号的路径受损时(例如遭静电打伤时),触控信号仍可通过其他路径由第一感测垫122传递至另一第一感测垫122上,进而使触控面板100可正常动作。请参照图1A右侧的图示(为清晰起见,此图示省略第二桥接图案134及介电图案140),详言之,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口H1可将第一桥接图案124划分为多个第一跨接部124a以及多个第一接合部124b。第一跨接部124a间彼此不相交,且各第一跨接部124a的两端分别与二相邻的第一感测垫122连接。第一接合部124b位于二相邻的第一跨接部124a之间,并连接二相邻的第一跨接部124a。此外,各第一接合部124a与一个第一感测垫122连接。当其中一个第一跨接部124a因静电而受损时,触控信号仍可通过其他第一跨接部124a及第一接合部124b由第一感测垫122传递至另一第一感测垫122,进而使触控面板100可正常动作。
[第二实施例]
图2A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上视示意图。图2B为对应图2A的剖面线II II’所绘的剖面图。请同时参照图2A及图2B,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100A与第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100类似。惟本实施例的第二桥接图案134A与第一实施例的第二桥接图案134有所不同。以下针对此不同处做说明,两者相同之处便不再重述。
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100A包括基板110、至少一第一感测串行120以及至少一第二感测串行130。第一感测串行120及第二感测串行130皆设置于基板110上。第一感测串行120沿着第一方向D1延伸,第二感测串行130沿着第二方向D2延伸,其中第一方向D1与第二方向D2不同。
本实施例的第一感测串行120包括多个第一感测垫122以及串接二相邻第一感测垫122的第一桥接图案124。第二感测串行130包括多个第二感测垫132以及串接二相邻的第二感测垫132的第二桥接图案134A。第一桥接图案124具有至少一第一开口H1。第一开口H1可使二相邻第一感测垫122间传递触控信号的路径变为两条以上。如此一来,当其中一条传递触控信号的路径受损时,触控信号可通过其他路径由第一感测垫122传递至另一第一感测垫122上,进而使触控面板100A仍可正常动作。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感测垫132的材质与第二桥接图案134A的材质可不相同。举例而言,第二感测垫132的材质包括透明导电材料,而第二桥接图案134A的材质包括金属。
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第二桥接图案134A具有第二开口H2。本实施例的第二开口H2可使二相邻第二感测垫132间传递触控信号的路径变为两条以上。如此一来,若第二桥接图案134A遭静电打伤时而使其中一条传递触控信号的路径受损时,触控信号可通过其他路径由第二感测垫132传递至另一第二感测垫132上,进而使触控面板100A仍可正常动作。请参照图2A右侧的图示(为清晰起见,此图示省略第一感测串行120及介电图案140),详言之,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开口H2可将第二桥接图案134A划分为多个第二跨接部134a以及多个第二接合部134b。第二跨接部134a间彼此不相交,且各第二跨接部134a的两端分别与二相邻的第二感测垫132连接。第二接合部134b位于二相邻的第二跨接部134a之间,并连接二相邻的第二跨接部134a。此外,各第二接合部134b与一个第二感测垫132连接。当其中一个第二跨接部134a因静电而受损时,触控信号仍可通过其他第二跨接部134a及第二接合部134b由第二感测垫132传递至另一第二感测垫132,进而使触控面板100A可正常动作。
综上所述,在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100A中,第一桥接图案124以及第二桥接图案134A皆具有开口,而使二相邻的第一感测垫122(或二相邻的第二感测垫132)可通两条以上的路径彼此电性链接。如此一来,若第一桥接图案124及第二桥接图案134A皆遭静电打伤而分别使其对应的一条传递触控信号的路径受损时,触控信号可通过其他路径由第一感测垫122(或第二感测垫132)传递至另一第一感测垫122(或另一第二感测垫132)上,进而使触控面板100A仍可正常动作。
[第三实施例]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上视示意图。请参照图3,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100B与第二实施例的触控面板100A类似。惟本实施例的第一桥接图案124B及第二桥接图案134B与第二实施例的第一桥接图案124及第二桥接图案134有所不同。两者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第一桥接图案124B具有三个第一开口H1,而第二实施例的第一桥接图案124具有二个第一开口H1。本实施例的第二桥接图案134B具有二个第二开口H2,而第二实施例的第二桥接图案134A具有一个第二开口H1。本实施例的第一桥接图案124B、第二桥接图案134B(及触控面板100B)与第二实施例的第一桥接图案124、第二桥接图案134A(及触控面板100A)具有类似的功效及优点,于此便不再重述。
[第四实施例]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上视示意图。请参照图4,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100C与第二实施例的触控面板100A类似。惟本实施例的第一桥接图案124C与第二实施例的第一桥接图案124有所不同。两者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第一桥接图案124C不具有第一开口H1,而第二实施例的第一桥接图案124具有二个第一开口H1。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100C与第二实施例的触控面板100A具有类似的功效及优点,于此便不再重述。
[第五实施例]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上视示意图。请参照图5,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100D与第四实施例的触控面板100C类似。惟本实施例的第二桥接图案134D与第四实施例的第二桥接图案134A有所不同。两者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第二桥接图案134D具有两个第一开口H1,而第四实施例的第二桥接图案134A具有一个第一开口H1。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100D与第四实施例的触控面板100C具有类似的功效及优点,于此便不再重述。
[第六实施例]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上视示意图。请参照图6,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100E与第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100类似。惟本实施例的第一桥接图案124D与第一实施例的第一桥接图案124有所不同。两者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第一桥接图案124D具有三个第一开口H1,而第一实施例的第一桥接图案124具有一个第一开口H1。本实施例的第一桥接图案124D(及触控面板100E)与第一实施例的第一桥接图案124(及触控面板100)具有类似的功效及优点,于此便不再重述。
[第七实施例]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上视示意图。请参照图7,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100F与第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100类似。惟本实施例的第一桥接图案124E与第一实施例的第一桥接图案124有所不同。两者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第一桥接图案124E具有四个第一开口H1,而第一实施例的第一桥接图案124具有一个第一开口H1。本实施例的第一桥接图案124E(及触控面板100F)与第一实施例的第一桥接图案124(及触控面板100)具有类似的功效及优点,于此便不再重述。
图8为包括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触控面板100F的显示器1000的剖面示意图。显示器1000包括触控面板100F以及与触控面板100F电性连接的显示面板200。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200可为液晶显示面板、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电泳显示面板或其他适当型式的显示面板。在本实施例中,触控面板100F为外挂在显示面板200上。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触控面板100F也可内建于显示面板200中。此外,图8中的触控面板100F也可置换为第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100、第二实施例的触控面板100A、第三实施例的触控面板100B、第四实施例的触控面板100C、第五实施例的触控面板100D或第六实施例的触控面板100E。
本实施例的显示器1000的触控面板100F具有上述的特殊设计的桥接图案,故本实施例的显示器1000可降地因静电击伤而导致显示器1000无法正常作动的机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触控面板及显示器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在本实用新型的触控面板(或显示器)中,桥接图案具有至少一开口,此开口可使二相邻的感测垫间传递触控信号的路径变为两条以上。如此一来,当其中一条传递触控信号的路径受损时(例如遭静电打伤时),触控信号可通过其他路径由一感测垫传递至另一感测垫上,进而使触控面板(或显示器)仍可正常动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面板包括:
一基板;
至少一第一感测串行,设置于所述基板上并沿一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感测串行包括:
多个第一感测垫;以及
至少一第一桥接图案,所述第一桥接图案串接二相邻的第一感
测垫且具有至少一第一开口;以及
至少一第二感测串行,设置于所述基板上并沿一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不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感测串行包括:
多个第二感测垫;以及
至少一第二桥接图案,所述第二桥接图案串接二相邻的第二感测垫且具有至少一第二开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至少一部份的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二感测垫不重叠。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桥接图案包括:
多个第二跨接部,所述第二跨接部彼此不相交,且各所述第二跨接部的两端分别与二相邻的第二感测垫连接;
多个第二接合部,位于所述第二跨接部之间以连接二相邻的第二跨接部,且各所述第二接合部与所述第二感测垫其中之一连接。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感测垫的材质与所述第二桥接图案的材质不同;所述第二感测垫的材质包括透明导电材料,而所述第二桥接图案的材质包括金属。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至少一部份的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一感测垫不重叠。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桥接图案包括:
多个第一跨接部,所述第一跨接部彼此不相交,且各所述第一跨接部的两端分别与二相邻的第一感测垫连接;
多个第一接合部,位于所述第一跨接部之间以连接二相邻的第一跨接部,且各所述第一接合部与所述第一感测垫其中之一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至少一部份的所述第二感测串行与所述第一感测垫的材质相同;至少一部份的所述第二感测串行与所述第一感测垫的材质包括透明导电材料。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多个介电图案,位于所述第一桥接图案与所述第二感测串行之间,以使所述第一桥接图案与所述第二感测串行电性绝缘。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一保护层,位于所述基板上,且覆盖所述第一感测串行及所述第二感测串行。
11.一种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器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控面板;以及
一显示面板,与所述触控面板电性连接。
CN 201120246814 2011-07-13 2011-07-13 一种触控面板及显示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1533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20246814 CN202153344U (zh) 2011-07-13 2011-07-13 一种触控面板及显示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20246814 CN202153344U (zh) 2011-07-13 2011-07-13 一种触控面板及显示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153344U true CN202153344U (zh) 2012-02-29

Family

ID=456938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20246814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153344U (zh) 2011-07-13 2011-07-13 一种触控面板及显示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153344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07834A (zh) * 2012-04-12 2012-10-03 华映视讯(吴江)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其触碰感应层的制造方法
CN104035627A (zh) * 2014-05-06 2014-09-10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其修补方法
CN104166492A (zh) * 2014-08-18 2014-11-26 深圳莱宝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容式触摸屏
CN107831951A (zh) * 2017-10-27 2018-03-23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07834A (zh) * 2012-04-12 2012-10-03 华映视讯(吴江)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其触碰感应层的制造方法
CN102707834B (zh) * 2012-04-12 2015-08-26 华映视讯(吴江)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其触碰感应层的制造方法
CN104035627A (zh) * 2014-05-06 2014-09-10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其修补方法
CN104166492A (zh) * 2014-08-18 2014-11-26 深圳莱宝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容式触摸屏
CN104166492B (zh) * 2014-08-18 2018-04-17 深圳莱宝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容式触摸屏
CN107831951A (zh) * 2017-10-27 2018-03-23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装置
CN107831951B (zh) * 2017-10-27 2020-10-30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649729B1 (ko) 표시장치
CN105183257B (zh) 触摸屏及其压力触控检测方法
CN204028859U (zh) 触控面板
CN105224126B (zh) 触摸屏及其压力触控检测方法
CN206774549U (zh)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02346611B (zh) 图像显示系统
CN101286101A (zh) 触控感应元件
CN103513818B (zh) 触控装置及其静电屏蔽方法
CN203386166U (zh) 触控板
CN203596005U (zh) 触摸板以及触控显示板
US20120098760A1 (en) Touch sensitive electronic device
CN201622557U (zh) 触控面板改良
CN106125974A (zh) 整合有触控感测与压力感测的显示器
CN107025028A (zh) 自电容触摸屏以及具有该自电容触摸屏的显示装置
CN203552209U (zh) 触控板与触控显示板
CN202153344U (zh) 一种触控面板及显示器
CN203658962U (zh) 触控显示装置
CN204926044U (zh) 触摸屏
CN102880325A (zh) 触控显示面板
CN201590062U (zh) 触控感应装置
US9542018B2 (en) Touch panel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3713761A (zh) 触控板以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4699290A (zh) 触控面板
CN106354338A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2645997A (zh) 触控面板及其触碰点分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CPT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CPT DISPLAY TECHNOLOGY SHENZHEN LTD.

Effective date: 20130704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518000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TO: 350000 FUZHOU, FUJIAN PROVINC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0704

Address after: 350000, No. 6 West Road, Mawei District, Fujian, Fuzhou

Patentee after: CPT DISPLAY TECHNOLOGY (SHENZHEN)CO., LTD.

Patentee after: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Guangming hi tech Industrial Park, Shenzhen, Guangdong, No. 9, Ming Tong Road, Baoan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CPT Display Technology Shenzhen Ltd.

Patentee before: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229

Termination date: 2019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