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111700U - 一种eoc局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eoc局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111700U
CN202111700U CN2011202059783U CN201120205978U CN202111700U CN 202111700 U CN202111700 U CN 202111700U CN 2011202059783 U CN2011202059783 U CN 2011202059783U CN 201120205978 U CN201120205978 U CN 201120205978U CN 202111700 U CN202111700 U CN 2021117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ard
business
eoc local
drain pan
side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20597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付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oship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oship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oship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oship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2020597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1117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1117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11170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nsceiv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EOC局端设备,包括底壳、上盖、将电压进行转换的电源模块,接收网络信号并将网络信号进行传输的管理模块,将网络信号转换为射频信号的业务模块,将射频信号和电视信号混合成混合信号的射频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管理模块、业务模块和射频模块分别单独设计在电源板、管理板、业务板和射频板上。该EOC局端设备的各板之间相互连接,又彼此独立,大大提高了EOC局端设备的通用性和扩展性。

Description

一种EOC局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EOC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EOC局端设备。
背景技术
EOC(Ethernet over Coax,以太网数据通过同轴电缆传输)局端设备一般挂接在传统广电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Hybrid Fiber Coaxial,HFC)的光端机下,使光端机下所有的终端设备能通过EPON(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以太网无源光网络)/以太网进行双向交互业务。
EOC局端设备一般包括射频模块、电源模块、业务模块和管理模块。现有技术中,各厂商大多将射频模块、业务模块和管理模块设计在一块电路板上,这种设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市场的需要,但是随着数字化产业的进步,其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多个功能模块集中于一块电路板,一方面,各模块之间相互产生干扰,从而使EOC局端设备的稳定性减弱;另一方面,每块电路板都是针对一项特定需求而设计,基本不具备扩展性和通用性。电路板一旦设计完成,若想扩展或增强某个功能模块,就必须重新设计和印制电路板,造成重复开发和资源浪费的问题。综上所述,现有EOC局端设备存在防干扰性弱、扩展性差和不具备通用性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EOC局端设备防干扰性弱、扩展性差和不具备通用性的缺陷,提供一种全新设计的EOC局端设备,该EOC局端设备将各功能模块分别设计在不同的电路板上,并从空间结构上对各电路板进行合理布局,使其防干扰性能、扩展性能和通用性能大大提高。
为解决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EOC局端设备,包括底壳、上盖、将电压进行转换的电源模块、接收网络信号并将网络信号进行传输的管理模块、将网络信号转换为射频信号的业务模块、将射频信号和电视信号混合成混合信号的射频模块,其中,所述电源模块、管理模块、业务模块和射频模块分别单独设计在电源板、管理板、业务板和射频板上。
进一步,所述EOC局端设备具有三层结构,所述射频板和所述管理板位于底壳下层,所述业务板位于底壳上层,所述电源板位于上盖。
进一步,所述射频板包括位于底壳下层左侧的第一射频板和/或位于底壳下层右侧的第二射频板,所述业务板包括位于底壳上层前侧的第一业务板和/或位于底壳上层后侧的第二业务板。
进一步,所述EOC局端设备包括两块射频板和两块业务板或者一块射频板和一块业务板时,第一射频板通过板对板MCX连接第一业务板,第二射频板通过板对板MCX连接第二业务板。
进一步,所述业务板设置有将一路射频信号拆分成两路射频信号的分配器,所述分配器将一路射频信号拆分成两路之后,其中一路传输给第一射频板,另一路传输给第二射频板。
进一步,所述EOC局端设备包括两块射频板和一块业务板时,第一射频板通过板对板MCX连接第一业务板,第二射频板通过MCX带射频线连接第一业务板,或者第一射频板通过MCX带射频线连接第二业务板,第二射频板通过板对板MCX连接第二业务板。
进一步,所述第一业务板和第二业务板位于管理板上方,所述第一业务板通过第一插座连接管理板,所述第二业务板通过第二插座连接管理板。
进一步,所述管理板上具有高功耗的器件或者具有高频信号的器件设置在电路板朝向底壳的一面,所述业务板上具有高功耗的器件或者具有高频信号的器件设置在电路板背离管理板的一面。
进一步,所述底壳与所述管理板之间设置有导热硅胶垫片,所述导热硅胶垫片的一面与管理板上的高功耗器件接触,另一面与底壳接触。
进一步,所述电源板外安装有一屏蔽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将电源模块、管理模块、业务模块和射频模块分别单独设计在电源板、管理板、业务板和射频板上,并针对各板的作用和结构特点对其进行合理布局,形成多层对称的结构,大大提高了EOC局端设备的防干扰性能、扩展性能和通用性。本实用新型通过这种合理的可靠性设计,能使商用级芯片达到接近工业级芯片的效果,大大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EOC局端设备的底壳下层的内部结构图;
图2是EOC局端设备的底壳上层的内部结构图;
图3是220V供电的EOC局端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图4是EOC局端设备的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EOC局端设备包括底壳、上盖、将电压进行转换的电源模块、接收网络信号并将网络信号进行传输的管理模块,将网络信号转换为射频信号的业务模块,将射频信号和电视信号混合成混合信号的射频模块,其中,所述电源模块、管理模块、业务模块和射频模块分别单独设计在电源板、管理板、业务板和射频板上。电源板、管理板、业务板和射频板之间相互连接,又彼此独立,大大提高了EOC局端设备的通用性和扩展性。为了合理地利用空间和最大可能地减少各板之间的干扰作用,一方面根据各板的作用和接口特点对各板的结构和布局作了合理的设计,另一方面,将相邻的电路板上功耗大、辐射高的电子器件尽量隔离。经过合理设计后的EOC局端设备具有三层结构,其中,两层位于底壳,一层位于上盖。
如图1所示为EOC局端设备的底壳下层的内部结构图,包括位于底壳8下层左侧的第一射频板1、位于底壳8下层中间的管理板2和位于底壳8下层右侧的第二射频板3。其中,第一射频板1和第二射频板3采用对称的方式设计,为两块设计完全相同的电路板。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配置多块射频板。第一射频板1上设置有第一电视信号接口11、第一混合信号接口12和第一射频信号接口(未在图中示出),用来将第一电视信号和第一射频信号混合成第一混合信号输出。第二射频板3上设置有第二电视信号接口31、第二混合信号接口32和第二射频信号接口(未在图中示出),用来将第二电视信号和第二射频信号混合成第二混合信号输出。第一电视信号接口11、第二电视信号接口31、第一混合信号接口12和第二混合信号接口32均为对外的F母头接口。第一射频信号接口和第二射频信号接口通过MCX(Micro miniature RF coaxial connectors,微小型射频同轴连接器)带射频线或者板对板MCX与业务板连接。管理板2上设置有第一网口21、第二网口22、第一插座23和第二插座24。第一网口21用来接收第一网络信号、第二网口22用来接收第二网络信号,二者呈中心对称。第一插座23和第二插座24用来连接业务板,把第一网络信号和/或第二网络信号传输给业务板,二者也呈中心对称。
为了保证底壳上层的完整,将功耗较大的主芯片、SDRAM、Flash和高频信号线设置在朝向底壳的一面,这样高频信号可以快速地被金属外壳吸收,防止向外辐射。同时,在主芯片和底壳之间以及SDRAM和底壳之间分别加上厚度适当的导热硅胶垫片,该导热硅胶垫片一面与芯片或SDRAM紧密接触,另一面与底壳紧密接触,能够快速地将芯片或SDRAM上的热量传导到外壳上,降低机壳内的温度。
如图2所示为EOC局端设备的底壳上层的内部结构图,包括位于底壳8上层前侧的第一业务板4和位于底壳8上层后侧的第二业务板5。第一业务板4通过第一插座23与管理板2连接,第二业务板5通过第二插座24与管理板2连接。此外,第一业务板4和第二业务板5均位于管理板2上方,为两块设计完全相同的电路板,除了与管理板2连接以外,还分别与第一射频板1和第二射频板3进行板对板MCX连接。业务板和管理板及业务板和射频板之间直接通过插拔进行连接的方式,不需要修改电路板设计就可以实现功能的扩展,大大增强了设备的扩展性。
优选地,第一业务板4和第二业务板5上设置有将一路射频信号拆分成两路射频信号的分配器(未在图中示出),该分配器将一路射频信号拆分成两路之后,其中一路传输给第一射频板1,另一路传输给第二射频板3。
实际应用中,一块业务板可以承载100M的网络带宽,两块业务板能承载200M的网络带宽业务板承载能力,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配置一块业务板或两块业务板。
当一块业务板搭配一块射频板或者两块业务板搭配两块射频板使用时,业务板和射频板之间为一一对应关系,业务板上不需要设置分配器即可实现。具体的,第一射频板1通过板对板MCX连接第一业务板4,第二射频板3通过板对板MCX连接第二业务板5。
当一块业务板搭配两块射频板使用时,该业务板上需设置有分配器,其中分配器的一个信号输出端与第一射频板1连接,另一个信号输出端与第二射频板3连接。具体的,EOC局端设备包括第一射频板1、第二射频板3以及第一业务板4或第二业务板5,第一射频板1通过板对板MCX连接第一业务板4,第二射频板3通过MCX带射频线连接第一业务板4或者第一射频板1通过MCX带射频线连接第二业务板5,第二射频板3通过板对板MCX连接第二业务板5。
为了保证底壳下层的完整性,将功耗大的芯片及高频信号设置在朝向上壳的一面,尽量避免管理板与业务板之间的相互干扰。此外,将高频信号和高功耗芯片设计在靠近外壳的业务板边缘,使得热源分散并减小同频干扰的可能性。
如图3所示,EOC局端设备的电源板6位于上盖7,其外安装有一屏蔽盒61,所述屏蔽盒61用来屏蔽电源板6和第一业务板4和/或第二业务板5之间的干扰。现有的EOC局端设备有两种供电方式,一种通过插座外接220V交流电供电,一种通过同轴电缆传输60V馈电供电。当使用外接220V交流电供电时,电源板上延伸出一个外接插座62和一根电源线63,外接插座62用来接收外界传输的220V交流电,电源板6再将220V的交流电转化为12V直流电,电源线63与管理板2相连,将12V直流电传输给管理板2供电,管理板2再传输给第一业务板4和/或第二业务板5供电。当使用同轴电缆传送的60V馈电时(未提供对应示意图),电源板上延伸出两根电源线,第一电源线连接到第一射频板或者第二射频板,第二电源线连接到管理板。同轴电缆传送的60V馈电通过第一射频板或第二射频板的过流装置将60V馈电过流出来,再通过第一电源线将60V馈电传送给电源板,电源板将60V馈电转换成12V直流电,第二电源线将12V直流电传输给管理板供电,管理板再传输给业务板供电。
为了进一步阻止电源板和业务板之间的干扰,在上盖7和底壳8之间设计了金属盖板9进行隔离,如图4所示,所示的金属盖板9四角设有固定孔,可用螺钉穿过固定孔将其固定在EOC局端设备的底壳上。在金属盖板9没有高频信号的区域还设计了一些通气孔,使上盖7和底壳8之间的空气保持畅通。此外,为了使EOC局端设备的内部电路板被完全封闭在壳体内,在底壳与上盖相闭合的槽内设有密封圈10。
以上举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所主张的权利范围应以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述为准,而非仅限于上述实施例。

Claims (10)

1.一种EOC局端设备,包括底壳、上盖、将电压进行转换的电源模块、接收网络信号并将网络信号进行传输的管理模块、将网络信号转换为射频信号的业务模块、将射频信号和电视信号混合成混合信号的射频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管理模块、业务模块和射频模块分别单独设计在电源板、管理板、业务板和射频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EOC局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EOC局端设备具有三层结构,所述射频板和所述管理板位于底壳下层,所述业务板位于底壳上层,所述电源板位于上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EOC局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板包括位于底壳下层左侧的第一射频板和/或位于底壳下层右侧的第二射频板,所述业务板包括位于底壳上层前侧的第一业务板和/或位于底壳上层后侧的第二业务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EOC局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EOC局端设备包括两块射频板和两块业务板,或者一块射频板和一块业务板时,第一射频板通过板对板MCX连接第一业务板,第二射频板通过板对板MCX连接第二业务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EOC局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板设置有将一路射频信号拆分成两路射频信号的分配器,所述分配器将一路射频信号拆分成两路之后,其中一路传输给第一射频板,另一路传输给第二射频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EOC局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EOC局端设备包括两块射频板和一块业务板时,第一射频板通过板对板MCX连接第一业务板,第二射频板通过MCX带射频线连接第一业务板,或者第一射频板通过MCX带射频线连接第二业务板,第二射频板通过板对板MCX连接第二业务板。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EOC局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业务板和第二业务板位于管理板上方,所述第一业务板通过第一插座连接管理板,所述第二业务板通过第二插座连接管理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EOC局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板上具有高功耗的器件或者具有高频信号的器件设置在电路板朝向底壳的一面,所述业务板上具有高功耗的器件或者具有高频信号的器件设置在电路板背离管理板的一面。
9.根据权利要去8所述的EOC局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与所述管理板之间设置有导热硅胶垫片,所述导热硅胶垫片的一面与管理板上的高功耗器件接触,另一面与底壳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EOC局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板外安装有一屏蔽盒。
CN2011202059783U 2011-06-18 2011-06-18 一种eoc局端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1117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2059783U CN202111700U (zh) 2011-06-18 2011-06-18 一种eoc局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2059783U CN202111700U (zh) 2011-06-18 2011-06-18 一种eoc局端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111700U true CN202111700U (zh) 2012-01-11

Family

ID=454371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205978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111700U (zh) 2011-06-18 2011-06-18 一种eoc局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11170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95595A (zh) * 2012-08-14 2014-02-19 成都思迈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可选择单双输入、输出口的以太网宽带数据输入前端
WO2019015082A1 (zh) * 2017-07-20 2019-01-24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侦听机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95595A (zh) * 2012-08-14 2014-02-19 成都思迈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可选择单双输入、输出口的以太网宽带数据输入前端
WO2019015082A1 (zh) * 2017-07-20 2019-01-24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侦听机
CN110024502A (zh) * 2017-07-20 2019-07-16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侦听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233029B1 (ko) 안테나 장치
US7262974B2 (en) Techniques for alleviating the need for DC blocking capacitors in high-speed differential signal pairs
CN202798691U (zh) 一种WiFi电路的模块化结构及移动终端
CN100495830C (zh) 一种单板硬件设备及射频盲插连接设备
CN105428875A (zh) 一种传输差分信号的连接器
CN202111700U (zh) 一种eoc局端设备
CN103889149B (zh) 电子装置和栅格阵列模块
TWM546649U (zh) 可撓性電路板
EP3680986A1 (en) Base station antenna and antenna array module thereof
CN218352503U (zh) 一种光模块
CN111081161A (zh) 面板化led显示模组及led箱体
CN203117847U (zh) 具有无线传输功能的前置线装置
CN205159709U (zh) 微矩形1+4路高低频混装连接器
CN105305188A (zh) 微矩形1+4路高低频混装连接器
CN205864406U (zh) 移动通讯设备
CN206450857U (zh) 多系统光纤接入平台
CN210839555U (zh) 无线收发器和显示箱体
CN211124832U (zh) 面板化led显示模组及led箱体
CN104619116B (zh) 通孔布局结构、线路板及电子总成
WO2013064091A1 (zh) 一种有源天线系统、基站和通信系统
CN207054005U (zh) 中小型无人机的高集成飞控系统
CN204795460U (zh) 一种内置天线、woc装置和信号传输系统
CN104734925A (zh) 一种墙面式信息综合面板
CN216982028U (zh) 数据交换设备及轨道车辆
CN112397013A (zh) Led显示屏、核心板和显示箱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111

Termination date: 20150618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