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094312U - 接触件单元以及用于该接触件单元的连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接触件单元以及用于该接触件单元的连接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094312U CN202094312U CN2010206257986U CN201020625798U CN202094312U CN 202094312 U CN202094312 U CN 202094312U CN 2010206257986 U CN2010206257986 U CN 2010206257986U CN 201020625798 U CN201020625798 U CN 201020625798U CN 202094312 U CN202094312 U CN 20209431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act
- lead
- contact unit
- supporting leg
- connec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接触件单元,包括:连接件(10),该连接件具有用于连接第一导线的第一接触件(14)以及用于连接第二导线的第二接触件(18),其中,第一接触件(14)形成为弹性支腿连接部件,第二接触件(18)形成为剪切夹持连接部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接触件单元,其包括连接件,该连接件具有用于容纳第一导线的第一接触件和用于容纳第二导线的第二接触件。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用于设置两个或多个这种接触件单元的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文献DE 35 14 099 A1公开了一种连接装置,该连接装置具有用于两根待相互连接的导线的接线端子,在该接线端子中可以使第一挠性导线插入到张力弹簧夹中,在此,张力弹簧夹的支腿具有窗口式的冲模结构,该支腿借助于一个操作手柄而打开。与此相对,第二实体导线能够在相对一侧插入到夹持位置,而不需要将夹子打开。在此,导线预先设置在电流导轨上,这样可以使穿过窗口式冲模结构的张力弹簧的支腿打开。因为整个张力弹簧要可旋转地定位在摆动支架上,所以这种构造相对比较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触件单元以及一种连接装置,其特征是具有简单的构造并且尽可能快速地实现导线的连接。
上述目的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1和权利要求10的技术特征得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有优势的结构方案在从属权利要求中给出。
本实用新型的接触件单元具有连接件,该连接件具有用于连接第一导线的第一接触件以及用于连接第二导线的第二接触件,其中,第一接触件形成为弹性支腿连接部件,第二接触件形成为剪切夹持连接部件。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接触件单元实现了,使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能够尽可能以快速且简单的方式和方法而相互连接。第一导线在此可以与第一接触件连接,其中,第一导线插入到形成为弹性支腿连接部件的第一接触件中。形成为弹性支腿连接部件的第一接触件在此优选这样形成,在没有附加工具的情况下能够实现与第一导线的连接,其中,当导线插入的时候,导线可以在弹性支腿连接部件的区域上产生这样的变形,即,使导线与连接件实现直接接合。优选地,弹性支腿连接部件包括具有夹持支腿的扭转弹簧,该夹持支腿能够将所连接的导线压向连接件。优选地,接触件单元这样形成,即,用于在第一接触件上连接和接合电导线的第一连接力、以及用于在第二接触件上连接和接合电导线的第二连接力大体上沿着连接件的纵轴产生、或者平行于该纵轴产生。在此明确指出,这里的连接力中将该作用力理解为,用于连接和接合相对应的接触件所必须的作用力。在弹力连接部件中,也就是指用于打开弹簧所必须的作用力。在剪切夹持连接过程中,该连接力对应于为了使导线插入到剪切部中并在剪切部中夹持住该导线所必须的作用力。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扩展方案实现了特别简便、不复杂且快速的电导线连接。由此还能够避免由于在两个连接力没有沿着连接件的纵轴或平行于该纵轴产生的情况下所造成的连接导线的接触件单元的必须旋转。由此可知,通过上述本实用新型的扩展方案实现了连接件不产生角度并且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操作。这样对于加工技术具有优势。
优选两个连接力也大体上在相同方向上产生。
因此,连接件在此优选形成为电流导轨。优选地使第二接触件在连接件上与第一接触件相对设置。由此,该第二接触件形成为剪切夹持连接部件,其中,在第二导线的插入过程中使第二导线的绝缘部分自动被切割并且被贯穿,从而实现第二导线与剪切夹持连接部件的接合。第二导线与第二接触件的接合在没有附加辅助介质且不采用工具的条件下而实现。因此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接触件单元实现了,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以及电气设备的可释放的连接。因此,接触件单元的特征在于具有特别简单的构造以及对于使用者来说特别简单的操作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有优势的结构方案,第一接触件相对于第二接触件这样设置,即,使由第一接触件在第一导线上产生的接合力的方向相对于连接件的纵轴以大于0°的角度旋转到由第二接触件在第二导线上产生的接合力的方向。由此,第一接触件和第二接触件在连接件上这样相互形成,即,使各自的接合力相互旋转设置,由此使两个接触件在连接件上具有尽可能节省空间的结构,并因此实现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的尽可能节省空间的连接。第一接触件和第二接触件在此优选以其可产生的接合力相互旋转90°的角度。因此优选接合力为由接触件在导线上产生的、用于实现与导线接合的夹持力。接合力的方向在此是这样的方向,即,在该方向上产生接触件作用在导线上的接合力。如果这种接触件单元设置在一个壳体中,那么该壳体也能够具有非常紧凑的结构,这是因为接触件单元只需要很少的构造空间和连接空间。
对此可替换的优选方案是,第一接触件相对于第二接触件这样设置,即,使由第一接触件在第一导线上产生的接合力的方向相对于连接件的纵轴以0°的角度旋转到由第二接触件在第二导线上产生的接合力的方向。在此,第一接触件和第二接触件由此分别对各自插入到第一接触件中和第二接触件中的导线产生平行对准的接合力。若第一接触件和第二接触件分别对相对应插入的导线产生平行方向上的接合力,那么由此优选,第一接触件在连接件上与第二接触件相偏离,优选相对于第二接触件的剪切部件的前侧和后侧进行侧面偏离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有优势的结构方案,第一接触件具有抵靠支腿和夹持支腿,其中,抵靠支腿和夹持支腿经由弯曲的弹性支腿而相互连接。夹持支腿用于使插入的导线夹持固定在连接件上。通过夹持支腿在弯曲的弹性支腿上的限定性设置,能够使夹持支腿在导线插入过程中相对应弯曲进入到第一接触件中,从而在插入位置上能够产生一个足够的作用在导线上的夹持力,该夹持力是由于在弹性支腿上产生的弹力而形成,由此使导线能够夹持固定在所需要的位置上,进而形成与接触件的接合。弹性支腿以及夹持支腿在此优选这样形成,即,使弹性支腿以及夹持支腿能够单独通过插入的导线而进行相应的运动,而不需要为此采用附加的辅助介质或工具。通过弯曲的弹性支腿的设置实现了第一接触件尽可能紧凑的结构方案。
优选抵靠支腿具有呈窗口式的冲模结构,夹持支腿穿过该冲模结构。为了夹持住导线,使导线优选穿过抵靠支腿中的窗口式的冲模结构,从而能够将夹持支腿夹持固定在连接件上。由此实现了待夹持导线在接触件中的精确导向。
具有优势地,第二接触件形成为夹持板,该夹持板具有插入孔和紧邻该插入孔设置的、用于夹持住所插入的第二导线的夹缝,其中,在插入孔的区域上和夹缝的区域上设有剪切部,剪切部具有剪切边缘,剪切部的厚度朝向远离于剪切边缘的方向而增加。在插入待接合导线的过程中,使导线穿过插入孔而沿着夹缝的方向推进,其中,在导线的推进过程中导线与剪切部的剪切边缘相配合,其中由此使导线的绝缘部分被剪切边缘切割,并且穿过剪切边缘,从而使夹持板能够形成与除掉绝缘部分的导线的接合。剪切部及剪切边缘相对于夹持板的厚度而形成较薄的壁厚,从而使至少在剪切边缘的区域上具有比夹持板显著较小的厚度。在夹持板的方向上,也就是说远离于剪切边缘的方向,优选使剪切部加厚。如此在夹持板方向上加厚的剪切部能够一方面使夹持边缘稳定,并且同时还利于导线绝缘部分的排挤,这是因为导线的绝缘部分朝向剪切边缘形成脱离的倾斜表面,该倾斜表面可以形成为楔形表面。
此外,还优选连接件具有用以将连接件固定在壳体中的、呈弹簧形式的锁片。这种呈弹簧形式的锁片在此优选设置在位于第一接触件和第二接触件之间的固定部件上。通过使锁片形成弹簧形式,能够在将连接件固定到壳体内的过程中,使锁片例如弹性锁合到位于壳体上的与此对应设置的冲模结构中,并且在需要时,再通过解锁而脱离,从而形成接触件单元在壳体上的可释放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有优势的结构方案,锁片具有与连接件相连接的第一端部区段以及与第一端部区段相反的自由的第二端部区段,其中,第二端部区段的宽度大于第一端部区段的宽度。因此,锁片优选以其第一端部区段弹性设置在连接件上。由于自由的第二端部区段的宽度大于第一端部区段的宽度,所以能够使接触件单元固定在壳体内的过程中的接合面得到增大。据此实现了接触件单元在壳体中的可靠固定或定位。由此使连接件在冲模结构的区域上保持机械稳定状态,这是因为冲模结构周围的连接件的框架宽度仅减小到锁片的第二端部区段的高度。因此,连接件虽然能够整体在锁片的区域上显示为狭长,但是仍确保实现了重要的电流传递。
特别由此可以避免在壳体内部可能产生的接触件单元的折叠。
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有优势的结构方案,锁片具有冲模结构。在此优选该冲模结构设置在锁片中央,其中,冲模结构优选形成为贯穿孔或冲孔区域。通过冲模结构的这种设置能够使锁片的弹性变形度增大,同时使塑性变形度减小。由此得以实现在锁片的高度上具有均衡的应力分布。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连接装置,包括壳体,在壳体内设有两个或多个前述实施和进一步扩展的接触件单元。壳体既可以是方形也可以是圆形,其中,具有优势的方法是,使本实用新型最大数量的具有相同几何形状的接触件单元能够彼此对称地设置在一个壳体中。通过将多个具有相同几何形状的接触件单元设置在一个壳体内能够实现,对于接触件单元的加工仅需要两个工具,其中一个用于使第一接触件形成在接触件单元的连接件上,而一个用于第二接触件在接触件单元的连接件上的形成。通过本实用新型的连接装置实现了,特别能够大幅度节省连接组件或接合组件的空间,其中,导线在连接装置内于接触件单元上的装配特别容易实现而且便于操作。相对于接触件单元的其它优点,从上述实施方案中也得以证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有优势的结构方案,两个或多个接触件单元径向相对于壳体的中间轴而设置。“径向”在此的意思是,使各个接触件单元围绕着壳体的中间轴进行设置。
此外还优选,两个或多个接触件单元围绕壳体的中间轴旋转对称地彼此对准设置。“对准设置”在此表示,优选其中接触件单元相对于壳体的中间轴以相同的距离设置在壳体内。因此,接触件单元优选呈圆形排列、旋转对称地围绕壳体的中间轴对准设置,其中,“旋转对称”在此表示,各个接触件单元彼此对称地围绕壳体的中间轴设置。优选地,在此使两个相对设置的接触件单元沿着中间轴彼此对称地对准设置。因此还优选,使各个接触件单元相对于壳体的中间轴距离相等,从而使接触件单元以其纵轴平行于壳体的中间轴而进行移动,其中,各个接触件单元的纵轴优选分别平行于壳体的中间轴延伸。通过接触件单元在壳体内旋转对称的对准设置实现了接触件单元在壳体内有效且节省空间的设置,其中,所有接触件单元能够同等良好地设置在壳体内,从而能够实现简单的接合。
进一步优选,壳体具有用于将两个或多个接触件单元固定在壳体内的支撑部件,其中,支撑部件这样形成,即,为了固定住两个或多个接触件单元而使接触件单元从侧面插入到支撑部件中。在此,接触件单元可以优选从侧面插入或推进到支撑部件中,其中,各个接触件单元这样设置在壳体内的,即,使这些接触件单元在装配到壳体内时或装配到支撑部件上时不相互造成妨碍。在迄今的连接装置中,接触件单元仅能够在壳体纵向上进行推进,这样导致装配非常复杂。
附图说明
接下来,结合附图根据优选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图中示出了: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接触件单元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接触件单元的另一示意图;
图3为图1和图2中示出的第二接触件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用于容纳多个接触件单元的支撑部件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支撑部件具有多个设置其上的接触件单元的示意图;以及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连接件
12 第一端部
14 第一接触件
16 第二端部
18 第二接触件
20 抵靠支腿
22 弹性支腿
24 夹持支腿
26 冲模结构
28 夹持板
30 插入孔
32 夹缝
34 内剪切边缘
36 内剪切部
38 外剪切边缘
40 外剪切部
42 插入区域
44 第二侧面
46 壳体
48 锁片
50 第二端部区段
54 支撑部件
56 顶侧
58 导线插入孔
60 工具插入孔
62 第一侧面
64 第一端部区段
66 冲模结构
68 月牙板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接触件单元,其具有连接件10,在连接件的第一端部12上设有第一接触件14,用以连接在此未示出的第一导线;在该连接件与第一端部12相对设置的第二端部16上设有第二接触件18,用以连接在此未示出的第二导线。第一接触件14在此形成为弹性支腿连接部件,而第二接触件18在此形成为剪切夹持连接部件。第一接触件14具有抵靠支腿20以及与该抵靠支腿20邻接且弯曲形成的弹性支腿22,在该弹性支腿的末端设有夹持支腿24,通过该夹持支腿使插入的导线能够夹持固定在连接件12上。抵靠支腿20具有窗口式的冲模结构26,使夹持支腿24和插入的导线穿过或可以穿过该冲模结构。连接件10可以形成为电流导轨。第一接触件14优选这样形成,即,使导线的夹持固定不需要采用任何工具辅助就能实现。只有在使导线从第一接触件14脱离的条件下需要采用工具来辅助,所采用的工具使夹持支腿24以及弹性支腿22这样从导线上离开,即,使导线与夹持支腿24的夹持释放,并且能够从窗口式的冲模结构26中取出来或脱离。因此,第一接触件14优选形成为绝缘的导线端部的直接插销连接结构。
第二接触件18在图3中又一次具体示出,该第二接触件具有夹持板28,该夹持板具有插入孔30和紧邻该插入孔设置的夹缝32,用以夹持插入的在此未示出的第二导线,其中,在插入孔30的区域上以及在夹缝32的区域上设有具有剪切边缘34的剪切部36,剪切部的厚度朝向远离于剪切边缘34的方向逐渐增加。夹持板28具有纵向结构,该纵向结构直接连接到连接件10的结构上。在第二接触件18的夹缝32的区域中实现插入导线的接合,该狭缝从插入孔30向外延伸到呈壶嘴形状扩宽的插入区域42中,该插入区域适宜地由外剪切部38来限定,该外剪切部38从夹缝32沿着向外的方向发散。从插入孔30向内,使狭缝32由内剪切部36来限定,该内剪切部在狭缝32的开孔上连接发散的外剪切部38。外剪切部38和内剪切部36具有剪切边缘34、40,这些剪切边缘相对于夹持板28的厚度形成薄壁结构。剪切部36、38的厚度朝向远离于剪切边缘34、40的方向逐渐增加,并且直到夹持板28的厚度。由此在剪切部36、38同时具有较高的剪切力的情况下还能够实现剪切部36、38的稳定性。夹持板28优选为一体式冲压成型件,并具有第一侧面62,该第一侧面平面地延伸至剪切边缘34、40。因此,夹持板28具有第二侧面44,在该第二侧面上仅设置成这样的轮廓,即,该轮廓是通过使夹持板28的厚度变薄至剪切边缘34、40的厚度限定而成。在绝缘导线插入到第二接触件18中的情况下,导线的绝缘部分通过剪切边缘34、40而切割,从而实现了经由剪切边缘34、40的与导线的直接接合。
由图1和图2可知,在此处所示的接触件单元中,第一接触件14相对于第二接触件18这样进行设置,即,使由第一接触件14在第一导线上产生的接合力的方向可以相对于连接件10的纵轴以90°的角度旋转到由第二接触件18在第二导线上产生的接合力的方向。
如图6所示,为了将接触件单元固定在壳体46内,在连接件10上呈弹簧形式设有一个锁片48。该锁片48具有与连接件10连接的第一端部区段64和与该第一端部区段64相反的自由的第二端部区段50,其中,第二端部区段50的宽度大于第一端部区段64的宽度。此外,锁片48具有优选在中央设置的呈贯穿孔状的冲模结构66。
图4示出了支撑部件54,在该支撑部件内实现了将四个接触件单元设置在一个壳体46内。在图4中,该支撑部件54的状态是,没有预先在支撑部件54上设置接触件单元。支撑部件54在其顶侧56上具有四根导线插入孔58,用以分别将第一导线固定在接触件单元的第一接触件14上;该支撑部件还具有四个工具插入孔60,通过这些工具插入孔可以对第一接触件14的夹持支腿24进行操作,从而可以使导线从该第一接触件14释放。由此,支撑部件54这样形成,即,为了固定接触件单元,可以使接触件单元从侧面插入或推进到支撑部件54中。“从侧面”在这的意思是,横向相对于支撑部件54的纵轴进行推进。对此,支撑部件54具有与第一接触件14相对应的月牙板结构68,该月牙板结构与第一接触件14的结构相匹配,从而使第一接触件14便于插入或导入到支撑部件54中。
图5示出了支撑部件54,其中设有四个接触件单元。这些接触件单元在此径向相对于如图6所示的一个连接装置的支撑部件54或壳体46的中间轴而进行设置。此外,这四个接触件单元围绕支撑部件54或壳体46的中间轴旋转对称地彼此对准设置。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连接装置的截面示意图,该连接装置具有壳体46和设置在壳体上的支撑部件54,在支撑部件内设有四个接触件单元,用于分别各与两根导线相连。这种连接装置优选用于快速启动(QUICKON)连接。优选地可以理解,在该连接装置中使支撑部件54自动经由接触件单元的锁片48而与壳体46锁合。由此实现了,使与第一接触件14连接的导线产生的拉力经由所有的锁片48而分配到壳体46上。这样的力分配使能导致壳体46断裂的第一接触件14上的临界拉力远超过没有支撑部件54的情况下锁片48仅单独与壳体46锁合而产生的拉力。
此外,由该连接装置还可以了解到,支撑部件54具有顶侧56,顶侧下方设置第一接触件14,其中,第一接触件14穿过导线插入孔58用以将导线固定在第一接触件14上,和/或穿过工具插入孔60用以打开与第一接触件14相配合的夹持支腿24。由此,一方面实现了防止手指触摸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实现了对第一接触件14的保护,特别是防止第一接触件被污染。
Claims (17)
1.一种接触件单元,包括:
连接件(10),该连接件具有用于连接第一导线的第一接触件(14)以及用于连接第二导线的第二接触件(18),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触件(14)形成为弹性支腿连接部件,所述第二接触件(18)形成为剪切夹持连接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腿连接部件是具有夹持支腿(24)的扭转弹簧,其中,通过所述夹持支腿(24)能够将导线压向所述连接件(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件单元这样形成,即,用于在所述第一接触件(14)上连接和接合电导线的第一连接力、以及用于在所述第二接触件(18)上连接和接合电导线的第二连接力大体上沿着所述连接件的纵轴产生、或者平行于该纵轴产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件(14)相对于所述第二接触件(18)这样设置,即,使由第一接触件(14)在第一导线上产生的接合力的方向相对于所述连接件(10)的纵轴以大于0°的角度旋转到由第二接触件(18)在第二导线上产生的接合力的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件(14)相对于所述第二接触件(18)这样设置,即,使由第一接触件(14)在第一导线上产生的接合力的方向相对于所述连接件(10)的纵轴以等于0°的角度旋转到由第二接触件(18)在第二导线上产生的接合力的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件(14)具有抵靠支腿(20)和夹持支腿(24),其中,所述抵靠支腿(20)和夹持支腿(24)经由弯曲的弹性支腿(22)而相互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触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抵靠支腿(20)具有呈窗口式的冲模结构(26),所述夹持支腿(24)穿过所述冲模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触件(18)形成为夹持板(28),所述夹持板具有插入孔(30)和紧邻该插入孔设置的夹缝(32),其中,在所述插入孔(30)的区域上和所述夹缝(32)的区域上设有剪切部(36、38),所述剪切部具有剪切边缘(34、40),所述剪切部的厚度朝向远离于剪切边缘(34、40)的方向而增加。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10)具有用以将所述连接件(10)固定在壳体(46)中的、呈弹簧形式的锁片(48)。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触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片(48)具有连接所述连接件(10)的第一端部区段(64)以及与所述第一端部区段(64)相反的自由的第二端部区段(50),其中,所述第二端部区段(50)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端部区段(64)的宽度。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触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片(48)具有冲模结构(66)。
12.一种连接装置,包括壳体(46),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内设有两个或多个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接触件单 元。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或多个接触件单元径向相对于所述壳体(46)的中间轴而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或多个接触件单元围绕所述壳体(46)的中间轴旋转对称地彼此对准设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46)具有用于将所述两个或多个接触件单元固定在所述壳体(46)内的支撑部件(54),其中,所述支撑部件(54)这样形成,即,为了固定住两个或多个接触件单元而使所述接触件单元从侧面插入到所述支撑部件(54)中。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连接装置,具有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触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54)自动经由所述接触件单元的锁片(48)而与所述壳体(46)锁合。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54)具有顶侧(56),所述顶侧下方设置所述第一接触件(14),其中,所述第一接触件(14)穿过导线插入孔(58)用以将导线固定在所述第一接触件(14)上,和/或穿过工具插入孔(60)用以打开与所述第一接触件(14)相配合的夹持支腿(24)。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DE102009054310.4 | 2009-11-24 | ||
DE102009054310 | 2009-11-24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094312U true CN202094312U (zh) | 2011-12-28 |
Family
ID=453693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206257986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094312U (zh) | 2009-11-24 | 2010-11-24 | 接触件单元以及用于该接触件单元的连接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094312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090907A (zh) * | 2015-09-09 | 2015-11-25 | 漳州立达信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Led灯电连接结构 |
CN110392961A (zh) * | 2017-03-10 | 2019-10-29 | 菲尼克斯电气公司 | 用于插式连接器部件的接触嵌件 |
-
2010
- 2010-11-24 CN CN2010206257986U patent/CN202094312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090907A (zh) * | 2015-09-09 | 2015-11-25 | 漳州立达信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Led灯电连接结构 |
CN105090907B (zh) * | 2015-09-09 | 2023-02-10 | 漳州立达信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Led灯电连接结构 |
CN110392961A (zh) * | 2017-03-10 | 2019-10-29 | 菲尼克斯电气公司 | 用于插式连接器部件的接触嵌件 |
CN110392961B (zh) * | 2017-03-10 | 2022-03-04 | 菲尼克斯电气公司 | 用于插式连接器部件的接触嵌件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811178B (zh) | 带有接地总线的插座连接器 | |
US10439352B2 (en) | Terminating apparatus for terminating wires to a communication module | |
CN102598421B (zh) | 单件式导电夹 | |
US20020031941A1 (en) | 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comb | |
CN202259707U (zh) | 刺破式线缆连接器 | |
TW200703805A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blade terminals | |
CN102723624A (zh) | 市电电线连接组件及连接方法 | |
PT1855353E (pt) | Borne de ligação eléctrica | |
CN202094312U (zh) | 接触件单元以及用于该接触件单元的连接装置 | |
CN101682803A (zh) | 用于电信和数据系统的端子板和接触件元件 | |
CN102570171B (zh) | 接线端子 | |
JP2020089254A (ja) | 分電盤の接触子アセンブリ | |
CN203883172U (zh) | 一种带线led电源连接器 | |
CA2449183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connecting a branched circuit to a main power source | |
CN204497390U (zh) | 电源连接器 | |
JP6329183B2 (ja) | ばねクリップおよび接続ボックス | |
CN205724059U (zh) | 一种新型电源连接器 | |
CN111384603A (zh) | 万用型卡线装置、电插塞连接器及电插塞连接器母座 | |
CN205004532U (zh) | 电源连接器 | |
CN208240886U (zh) | 一种插脚金属件及插头结构 | |
CN202076571U (zh) | 插片式插座 | |
CN203721942U (zh) | 一种电路连接器 | |
CN207834737U (zh) | 一种塑料接插件 | |
CN201498808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6907960U (zh) | 一种用于连接处通电的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228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