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083270U - 一种机动车及其蒸发器壳体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机动车及其蒸发器壳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083270U
CN202083270U CN2011201640331U CN201120164033U CN202083270U CN 202083270 U CN202083270 U CN 202083270U CN 2011201640331 U CN2011201640331 U CN 2011201640331U CN 201120164033 U CN201120164033 U CN 201120164033U CN 202083270 U CN202083270 U CN 2020832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evaporimeter
parietal layer
evaporator
motor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16403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经纬
石培科
翟晓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 Heavy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 Heavy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 Heavy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 Heavy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2016403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0832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0832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08327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机动车及其蒸发器壳体。蒸发器壳体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形成至少一个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的外端口安装鼓风装置,内端口安装蒸发器;外壳还形成排水机构;所述排水机构包括至少一个排水通道,所述排水通道的内口与蒸发器的下边沿相对,外口与外界大气相通。利用该蒸发器壳体时,流到排水通道内口的冷凝水能够在排水通道的内口和外口之间压力差的作用下排出。与利用冷凝水重力作用的排水机构相比,利用蒸发器的内侧面的压力作用实现排水,可以使该排水机构具有更好的可靠性。与利用负压原理排水的排水机构相比,由于该排水机构利用鼓风装置产生的压力进行排水,不需要形成预定的负压,进而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机动车及其蒸发器壳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动车的空调系统的排水技术,特别涉及一种机动车的蒸发器壳体,还涉及到包括该蒸发器壳体的机动车。
背景技术
目前,为提高舒适性,机动车普遍安装有空调系统;为了方便空调系统的蒸发器的安装,一般设置有蒸发器壳体,并将蒸发器安装在该蒸发器壳体上。在空调系统使用过程中,空调系统的蒸发器冷却空气时,会形成相应的冷凝水。为了将冷凝水及时排出蒸发器壳体,通常在蒸发器壳体中设置排水机构;通过排水机构及时将蒸发器壳体内的冷凝水排出,避免蒸发器壳体内积水。
当前,一种排水机构是利用冷凝水的重力作用,通过导流槽使得冷凝水从位置高的位置流向位置低的空间,从而实现排水的目的;另一种排水机构是利用负压原理,通过吸水的方式使冷凝水从一个位置吸到另一个位置,以排出冷凝水。
对于利用冷凝水的重力作用进行排水的排水机构来说,由于该排水机构依赖冷凝水的重力而发挥作用,当机动车辆在路况较差的情况下行驶时,机动车的颠簸晃动很容易影响排水机构排水效果,容易导致排水机构失效,进而容易导致蒸发器壳体积水。对于利用负压原理排水的排水机构,由于需要形成预定的负压,不仅结构比较复杂,且其可靠性也会受到机动车的行驶状况影响,其可靠性难以满足实际需要。
因此,如何提高蒸发器壳体的排水机构的可靠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动车的蒸发器壳体,该蒸发器壳体的排水机构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在提供上述蒸发器壳体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提供的一种包括该蒸发器壳体的机动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动车的蒸发器壳体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形成至少一个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的外端口安装鼓风装置,内端口安装蒸发器;外壳还形成排水机构;所述排水机构包括至少一个排水通道,所述排水通道的内口与蒸发器的下边沿相对,外口与外界大气相通。
可选的,所述排水机构包括多个平行延伸的排水通道。
可选的,在所述外壳的底壁中形成所述排水通道;相对于所述蒸发器的下边沿,所述底壁的内边沿向内伸出;所述排水通道的内口位于所述底壁的上表面。
可选的,所述外壳的底壁包括第一壁层和第二壁层,所述第一壁层位于第二壁层的下方;所述第一壁层和第二壁层之间形成排水通道;相对于所述第二壁层的内边沿,所述第一壁层的内边沿向内伸出。
可选的,所述第二壁层的上表面支撑蒸发器。
可选的,所述第二壁层的内边沿与蒸发器相贴合。
可选的,外壳还形成连通多个排水通道的外口的容纳腔。
可选的,蒸发器壳体还包括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内端与所述容纳腔相通,外端与外界大气相通。
可选的,所述排水通道的内口的高度高于其外口的高度。
提供的机动车包括车身和空调系统,还包括上述任一种蒸发器壳体,所述蒸发器壳体安装在车身上,所述气流通道的内端口与车内空间相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动车的蒸发器壳体中,排水机构包括排水通道,排水通道的内口与蒸发器的下边沿相对,外口与大气相通。由于排水通道的内口与蒸发器下边沿相对,在蒸发器内侧面形成的冷凝水就会流到排水通道的内口;同时,由于鼓风装置的作用,蒸发器的内侧面形成一定的压力,该压力大于外界大气压。这样,流到排水通道内口的冷凝水就会在排水通道的内口和外口之间压力差的作用下排出。与利用冷凝水重力作用的排水机构相比,利用蒸发器的内侧面的压力作用实现排水,可以使该排水机构具有更好的可靠性。与利用负压原理排水的排水机构相比,由于冷凝水在空调系统运转时才会形成,而空调运转时鼓风装置保持工作,进而能够在冷凝水形成的过程中,在排水通道的内口和外口之间形成预定的压力差,保证对冷凝水的排出;由于该排水机构利用鼓风装置产生的压力进行排水,不需要形成预定的负压,进而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在所述外壳的底壁中形成所述排水通道;所述底壁的内边沿伸出所述蒸发器内侧面的内边沿,即相对于所述蒸发器的下边沿,所述底壁的内边沿向内伸出预定的距离;所述排水通道的内口位于所述底壁的上表面。该技术方案中,由于底壁的内边沿伸出所述蒸发器内侧面的内边沿,这样可以避免冷凝水流动到底壁的内边沿之内,保证排水机构的可靠性;由于所述排水通道的内口位于所述底壁的上表面,这样可以及时将冷凝水排出,避免冷凝水在底壁的上表面积存。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外壳的底壁包括第一壁层和第二壁层,形成夹层结构,且所述第一壁层位于第二壁层下方;所述第一壁层和第二壁层之间形成排水通道;相对于所述第二壁层的内边沿,所述第一壁层的内边沿向内伸出。由于底壁为夹层结构,这样可以提高外壳的强度,特别是外壳的底壁的强度,进而提高蒸发器壳体的承受力。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壁层的内边沿与蒸发器相贴合,这样就将蒸发器与壳体的底壁之间的接合面封闭;进而,一方面这样可以避免冷凝水流入蒸发器的外侧面的高压区,另一方面这样可以避免高压区的空气通过蒸发器与壳体的底壁之间的接合面进入蒸发器内侧面的区域,进而使蒸发器能够充分冷却通过气流通道的空气,保证蒸发器的蒸发冷却功能。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外壳还形成连通多个排水通道外口的容纳腔。容纳腔可以容纳预定量的冷凝水,进而可以提高排水机构的可靠性和蒸发器壳体的适应性。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容纳腔通过预定的排水管与大气相通。这样可以方便对冷凝水排出方向的控制。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排水通道的内口的高度高于其外口的高度。这样可以使排水机构与冷凝水的重力作用相叠加,提高排水机构的工作可靠性。
由于包括上述蒸发器壳体,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动车也具有相对应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机动力的蒸发器壳体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机动车的蒸发器壳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技术内容的限制。
本文件中,所述“内”和“外”以气流通道中的空气流动方向为参照,朝向空气流动的方向为内,相反的方向为外;为便于理解,“上”和“下”等其他方位词均以蒸发器的使用状态为参照进行描述。
请参考图1和图2,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机动力的蒸发器壳体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机动车的蒸发器壳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为了描述的方便,图中还示出了鼓风装置及蒸发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机动车的蒸发器壳体包括外壳2,外壳2形成气流通道21;气流通道21的外端口可以安装有鼓风装置1,内端口可以安装蒸发器4;鼓风装置1和蒸发器4分别封闭气流通道21的外端口和内端口,鼓风装置1能够产生压力,使空气通过气流通道21从蒸发器4中流出。
另外,外壳2还形成排水机构;排水机构具体包括多个平行延伸的排水通道7;排水通道7的内口71与蒸发器4的下边沿41相对,外口72与外界的大气相通。本实施例中,蒸发器4的下边沿41为蒸发器4最下方的边沿。
在空调系统工作过程中,鼓风装置1通过气流通道21使空气通过蒸发器4向内流动。蒸发器4中冷媒与空气进行热交换,空气温度降低后,从蒸发器4的内侧面流出,并流动到预定空间(车箱或驾驶室)中。在蒸发器4工作过程中,空气的水分形成冷凝水,沿蒸发器4的内侧面流到蒸发器4的下边沿,并到达排水通道7的内口71部位。由于鼓风机1的作用,蒸发器4内侧面的压力高于外界大气压;这样,在排水通道7的内口71和外口72之间就形成一定压力差;因此,流到排水通道7的内口71的冷凝水就会在排水通道7的内口71和外口72之间压力差的作用下向外口72流动,进而排出蒸发器壳体。本例中,排水通道7具有适当的通流截面;以形成对冷凝水的压力作用;同时具有适当的长度,以保持冷凝水对排水通道7的封闭,避免冷却后的空气沿排水通道7泄漏。
与利用冷凝水重力作用的排水机构相比,利用蒸发器4的内侧面的压力作用实现排水,可以使该排水机构具有更好的可靠性。与利用负压原理排水的排水机构相比,由于冷凝水在空调系统运转时才会形成,而空调运转时鼓风装置1保持工作,进而能够在冷凝水形成的过程中,在排水通道7的内口71和外口72之间形成预定的压力差,保证对冷凝水的排出;由于该排水机构利用鼓风装置1产生的压力进行排水,不需要形成预定的负压,进而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本实施例中,排水机构包括多个延伸方向平行的排水通道7,这样可以在保证排水通道7具有合适通流截面的情况下,保持排水机构的排水量,避免蒸发器壳体内积水。
本例中,外壳2的底壁3为双层结构,为了描述的方便,分别称为第一壁层31和第二壁层32;第一壁层31位于第二壁层32的下方;且在第一壁层31与第二壁层32之间形成相应的排水通道7。如图所示,第二壁层32内边沿位于第一壁层31的内边沿之外,即相对于第二壁层32的内边沿,第一壁层31的内边沿向内伸出预定的距离。同时,第一壁层31的内边沿伸出蒸发器4的下边沿,即相对于蒸发器4的下边沿,第一壁层31的内边沿向内伸出预定的距离。由于第一壁层31的内边沿向内伸出,进而能够避免从蒸发器4的下边沿下流或下滴的冷凝水进入蒸发器4内侧面的风道中,保证排水机构的可靠性。
为提高底壁3的强度,保证对蒸发器4的支撑作用,本例中,在第一壁层31内表面设置有向上伸出的安装台(图中未示出),第二壁层32支撑在安装台上,与第一壁层31保持固定,使外壳2的底壁3形成夹层结构;该结构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外壳2的强度,特别是提高底壁3的强度,进而提高蒸发器壳体的承受力。蒸发器4可以支撑在第一壁层31上,也可以支撑在第二壁层32上。
当然,外壳2的底壁不限于上述双层结构,也可以是其他具体结构。如:可以在外壳2的底壁3中形成适当的排水通道7,可以使排水通道7的内口71位于底壁3的上表面,并使底壁3的内边沿伸出蒸发器4的下边沿;这样同样可以避免冷凝水流动到底壁3的内边沿之内,保证排水机构的可靠性。另外,使排水通道7的内口71位于底壁3的上表面,可以及时将冷凝水排出,避免冷凝水在底壁3的上表面积存。当然,排水通道7不限于设置有底壁3中,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有预定的位置;并根据蒸发器4的结构不同,使排水通道7的内口71可以与冷凝水离开蒸发器4的位置相对应,以接纳冷凝水,将冷凝水排出。
本实施例中,第二壁层32的内边沿与蒸发器4相贴合;这样就能够将蒸发器4与的底壁3之间的接合面封闭,进而可以避免冷凝水流入蒸发器4外侧面的高压区,另一方面可以避免高压区的空气通过蒸发器4与底壁3之间的接合面进入蒸发器4内侧面的区域,进而能够使蒸发器充分冷却通过气流通道21的空气,保证蒸发器4的蒸发冷却功能。
外壳2还可以形成连通多个排水通道7的外口72的容纳腔,并使该容纳腔能够容纳预定量的冷凝水;这样可以提高排水机构的可靠性和蒸发器壳体的适应性。为便于控制冷凝水的流向,本实施例中,还设置有排水管6,排水管6内端与容纳腔相通,外端与外界大气相通。这样,在冷凝水通过排水通道7后,就可以通过排水管6排出。适当布置排水管6的位置可以将冷凝水排放到预定的位置,以满足实际需要。
为了提高排水机构的可靠性,在使用状态下,还可以使排水通道7的内口的高度高于其外口的高度;这样可以利用冷凝水的重力作用使冷凝水顺利排出;使冷凝水的重力作用与空气的压力作用的叠加,可以进一步的提高排水机构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动车包括车身和空调系统,还包括上述任一种蒸发器壳体,所述蒸发器壳体安装在车身上,所述气流通道21的内端口与车内空间相通。由于蒸发器壳体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包括该蒸发器壳体的机动车也具有相对应的技术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描述的原理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机动车的蒸发器壳体,包括外壳(2),所述外壳(2)形成至少一个气流通道(21);所述气流通道(21)的外端口安装鼓风装置(1),内端口安装蒸发器(4);外壳(2)还形成排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机构包括至少一个排水通道(7),所述排水通道(7)的内口(71)与蒸发器(4)的下边沿(41)相对,外口(72)与外界大气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的蒸发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机构包括多个平行延伸的排水通道(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动车的蒸发器壳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壳(2)的底壁(3)中形成所述排水通道(7);相对于所述蒸发器(4)的下边沿(41),所述底壁(3)的内边沿向内伸出;所述排水通道(7)的内口位于所述底壁(3)的上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动车的蒸发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的底壁(3)包括第一壁层(31)和第二壁层(32),所述第一壁层(31)位于第二壁层(32)的下方;所述第一壁层(31)和第二壁层(32)之间形成排水通道(7);相对于所述第二壁层(32)的内边沿,所述第一壁层(31)的内边沿向内伸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动车的蒸发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壁层(32)的上表面支撑蒸发器(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动车的蒸发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壁层(32)的内边沿与蒸发器(4)相贴合。
7.根据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机动车的蒸发器壳体,其特征在于,外壳(2)还形成连通多个排水通道(7)的外口(72)的容纳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机动车的蒸发器壳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水管(6);所述排水管(6)的内端与所述容纳腔相通,外端与外界大气相通。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机动车的蒸发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通道(7)的内口(71)的高度高于其外口(72)的高度。
10.一种机动车,包括车身和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蒸发器壳体,所述蒸发器壳体安装在车身上,所述气流通道(21)的内端口与车内空间相通。
CN2011201640331U 2011-05-20 2011-05-20 一种机动车及其蒸发器壳体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0832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1640331U CN202083270U (zh) 2011-05-20 2011-05-20 一种机动车及其蒸发器壳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1640331U CN202083270U (zh) 2011-05-20 2011-05-20 一种机动车及其蒸发器壳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083270U true CN202083270U (zh) 2011-12-21

Family

ID=453438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164033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083270U (zh) 2011-05-20 2011-05-20 一种机动车及其蒸发器壳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08327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78038A (zh) * 2020-11-16 2021-02-1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空调器、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78038A (zh) * 2020-11-16 2021-02-1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空调器、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CN112378038B (zh) * 2020-11-16 2021-11-1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空调器、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08054379A (ja) 車両用バッテリ冷却システム
CN204451864U (zh) 用于给车胎及刹车片降温的车载空调系统
KR100954024B1 (ko) 철도 차량용 공기조화장치
CN203005421U (zh) 一种储能式有轨电车
CN103683393B (zh) 混合动力轨道车辆电源箱及混合动力轨道车辆
CN202083270U (zh) 一种机动车及其蒸发器壳体
CN201841914U (zh) 装载机侧置式空调装置
CN202764659U (zh) 一种利用车辆行驶产生气流进行通风降温的系统
CN203126863U (zh) 地铁车辆用超薄空调机组
CN204210269U (zh) 一种双回风电动客车空调
JP2012061947A (ja) 電気自動車用防曇・空調システムの受電装置
CN104494395A (zh) 车胎及刹车片降温用蒸发冷却车载空调系统
CN204623059U (zh) 一种汽车空调管道
CN202463822U (zh) 城际列车用司机室空调机组、室内机和室外机
CN202088860U (zh) 一种客车节能安全型动力电池舱
CN203478563U (zh) 一种地铁车厢空调机组的蒸发室的排水系统
JP5427671B2 (ja) 鉄道車両用空調装置
CN206537107U (zh) 一种电动车用两单元空调器安装结构
CN203258764U (zh) 一体化电动空调
CN203349989U (zh) 一种高速铁路客车空调淋雨试验装置
CN202243491U (zh) 高速轨道车辆端部新风装置
CN201932171U (zh) 一种地铁车辆用超薄空调机组
CN201926093U (zh) 空调
CN103935225A (zh) 动力电池仓
CN206465907U (zh) 一种立式模块化除霜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221

Termination date: 2013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