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072665U - 改质沥青负压生产联釜装置 - Google Patents

改质沥青负压生产联釜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072665U
CN202072665U CN2011201158620U CN201120115862U CN202072665U CN 202072665 U CN202072665 U CN 202072665U CN 2011201158620 U CN2011201158620 U CN 2011201158620U CN 201120115862 U CN201120115862 U CN 201120115862U CN 202072665 U CN202072665 U CN 2020726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ified pitch
group
reactors
reactor
outlet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11586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翟佩峰
刘春道
刘庆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GUDE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GUDE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GUDE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GUDE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2011586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0726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0726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07266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Working-Up Tar And Pitch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改质沥青负压生产联釜装置,包括两个反应釜及其连通的两个冷却器,其特征在于:在两个反应釜的后侧分别依次串接安装上两个反应釜,并分成两组并联,每一组中的两个反应釜的底部改质沥青流出口以及前一个反应釜的底部改质沥青流出口均与同组中的一根通入改质沥青中间槽的改质沥青流出管相连通;与此对应,冷却器也设两组,每组3个,并与相对应的反应釜连通;每组中的三个冷却器的底口均通过同一根气液流出管与输入气液分离器的总管相连通。该改质沥青负压生产联釜装置,可有利于提高改质沥青的生产产量、质量和稳定性,还能同时生产两种不同产品质量要求的产品、具有节能降耗、减小清釜的劳动强度、利于安全生产等优点。

Description

改质沥青负压生产联釜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煤焦油制备改质沥青设备的改进,具体地说是一种改质沥青负压生产联釜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改质沥青的生产设备,包括两个反应釜、冷却器、气液分离器、不冷却器、真空泵、闪蒸油槽、沥青/导热油换热器和改质沥青中间槽,两个反应釜串联,其顶壁分别通过管道与对应的冷却器相连接,并连通,其中的一个反应釜上部侧壁上与沥青塔的沥青料流出管相连接,反应釜的底部改质沥青流出口与改质沥青中间槽相连通,冷却器的底部接入气液分离器,通过气液分离器分离出闪蒸油和废气。改质沥青的生产设备,是以沥青塔底出来的中温沥青为原料,依次自流、满流经过两个串联的反应釜,在釜内发生热缩聚反应,其油气经冷却塔和和气液分离器,分离出闪蒸油和废气;其改质沥青直接流入改质沥青中间槽或经过沥青/导热油换热器后再流入改质沥青中间槽,再经泵送往高置槽,最后,经链板机冷却成型,即为改质沥青。其中,所使用反应釜为两个串联。采用两个反应釜串联生产改质沥青,虽然工艺简单、容易操作,但存在以下不足:一是产量低、质量差,随着电解铝行业等的兴起,产量需求越来越大,对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其产量和质量均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二是产品质量单一,不能同时生产两种不同产品质量要求的产品;三是能耗高、反应釜内壁及反应釜底容易结焦,清釜的劳动强度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克服以上技术的不足,既有利于提高改质沥青的生产产量,也有利于提高改质沥青的生产质量的改质沥青负压生产联釜装置。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改质沥青负压生产联釜装置,包括两个反应釜、两个冷却器,所述的两个反应釜的顶壁分别通过顶部管道与相对应的两个冷却器的顶壁相连接,并连通,两个反应釜的底部设有改质沥青流出口,其特征在于:在两个反应釜的后侧分别依次串接安装上两个反应釜,并分成两组,一组的两个反应釜的底部改质沥青流出口以及前一个反应釜的底部改质沥青流出口均与同组中的一根通入改质沥青中间槽的改质沥青流出管相连通;另一组的两个反应釜的底部改质沥青流出口以及同组中的前一个反应釜的底部改质沥青流出口均与同组中的同一根通入改质沥青中间槽的改质沥青流出管相连通;一组的两个反应釜的侧壁上部进料管均通过三通阀与同组中的改质沥青流出管相连接,通过三通阀的控制,一方面实现沥青塔流出的沥青原料依次进入各反应塔内,另一方面实现改质沥青的流出;另一组的两个反应釜的侧壁上部进料管均通过相对应的三通阀与同组中的改质沥青流出管相连接;在两个冷却器的一侧分别并排的安装上两个冷却器,一组的两个冷却器的顶壁分别与相对应一组的反应釜的顶壁相连通;另一组的两个冷却器的顶壁分别与相对应一组中的反应釜的顶壁相连通;一组的三个冷却器的底口均通过同一根气液流出管与输入气液分离器的总管相连通;另一组的三个冷却器的底口均通过同一组中的同一根气液流出管与输入气液分离器的总管相连通。这样,所述的反应釜并排的设了两组,每组串联三个,两组反应釜并联为一个系统,达到了提高生产量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如下措施实施:每组中的前一个反应釜的侧壁上部的沥青料流进管均与从沥青塔中流出的沥青流出管相连接。
所述的沥青料流进管上、反应釜的顶部管道上、反应釜底部的改质沥青流出口的管道上以及反应釜的侧壁上部进料管上均设有阀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目前在改质沥青的生产设备中所使用的两个串联反应釜相比,由于采用了6个反应釜,串联成两组,再并联在生产线中,所以,既有利于提高改质沥青的生产产量,也有利于提高改质沥青的生产质量,还能同时生产两种不同产品质量要求的产品。而且还具有节能降耗、反应釜内壁及反应釜底结焦程度大大降低、增加设备的使用周期、减小清釜的劳动强度、增加改制沥青产品的稳定性、利于安全生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结构主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制作本实用新型。该改质沥青负压生产联釜装置,包括两个反应釜1、1′、两个冷却器2、2′,所述的两个反应釜1、1′的顶壁分别通过顶部管道12、12′与相对应的两个冷却器2、2′的顶壁相连接,并连通,两个反应釜1、1′的底部设有改质沥青流出口5、5′,其特征在于:在两个反应釜1、1′的后侧分别依次串接安装上两个反应釜3、4和两个反应釜3′、4′,并分成两组,一组的两个反应釜3、4的底部改质沥青流出口6、7以及前一个反应釜1的底部改质沥青流出口5均与同组中的一根通入改质沥青中间槽的改质沥青流出管11相连通;另一组的两个反应釜3′、4′的底部改质沥青流出口6′、7′以及同组中的前一个反应釜1′的底部改质沥青流出口5′均与同组中的同一根通入改质沥青中间槽的改质沥青流出管11′相连通;一组的两个反应釜3、4的侧壁上部进料管13均通过三通阀14与同组中的改质沥青流出管11相连接,通过三通阀14的控制,一方面实现沥青塔流出的沥青原料依次进入各反应塔内,另一方面实现改质沥青的流出;另一组的两个反应釜3′、4′的侧壁上部进料管13′均通过相对应的三通阀14′与同组中的改质沥青流出管11′相连接;在两个冷却器2、2′的一侧分别并排的安装上两个冷却器16、17和16′、17′,一组的两个冷却器16、17的顶壁分别与相对应一组的两个反应釜3、4的顶壁相连通;另一组的两个冷却器16′、17′的顶壁分别与相对应一组中的两个反应釜3′、4′的顶壁相连通;一组的三个冷却器2、16、17的底口均通过同一根气液流出管8与输入气液分离器的总管9相连通;另一组的三个冷却器2′、16′、17′的底口均通过同一组中的同一根气液流出管8′与输入气液分离器的总管9相连通。这样,所述的反应釜并排的设了两组,每组串联三个,两组反应釜并联为一个系统,达到了提高生产量的目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每组中的前一个反应釜1、1′的侧壁上部的沥青料流进管10均与从沥青塔中流出的沥青流出管18相连接。
所述的沥青料流出进管10上、反应釜的顶部管道12、12′上、反应釜底部的改质沥青流出口的管道上以及反应釜的侧壁上部进料管上均设有阀门15。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每组中的前一个反应釜1、1′的侧壁上部的沥青料流进管10与从沥青塔中流出的沥青流出管18相连接,沥青塔中的沥青原料高温料即可流进反应釜,在反应釜内煤气燃烧加热下,中温沥青依次在反应釜内50~60kpa的绝对压力下,自上而下发生热缩聚反应,依次满流经过两组并联、三个串联的反应釜,蒸出闪蒸油。反应后的改质沥青自流到沥青中间槽或者流入沥青/导热油换热器。经冷却器流出的油气进入气液分离器,由气液分离器分离出闪蒸油,流入闪蒸油槽,或者由二级气液分离器进入不凝冷却器,再经二级气液分离器,分离出的闪蒸油流入闪蒸油槽,废气通过真空泵输入废气回收装置。

Claims (3)

1.一种改质沥青负压生产联釜装置,包括两个反应釜(1、1′)和两个冷却器(2、2′),所述的两个反应釜(1、1′)的顶壁分别通过顶部管道(12、12′)与相对应的两个冷却器(2、2′)的顶壁相连接,并连通,两个反应釜(1、1′)的底部设有改质沥青流出口(5、5′),其特征在于:在两个反应釜(1、1′)的后侧分别依次串接安装上两个反应釜(3、4)和两个反应釜(3′、4′),并分成两组,一组的两个反应釜(3、4)的底部改质沥青流出口(6、7)以及前一个反应釜(1)的底部改质沥青流出口(5)均与同组中的一根通入改质沥青中间槽的改质沥青流出管(11)相连通;另一组的两个反应釜(3′、4′)的底部改质沥青流出口(6′、7′)以及同组中的前一个反应釜(1′)的底部改质沥青流出口(5′)均与同组中的同一根通入改质沥青中间槽的改质沥青流出管(11′)相连通;一组的两个反应釜(3、4)的侧壁上部进料管(13)均通过三通阀(14)与同组中的改质沥青流出管(11)相连接;另一组的两个反应釜(3′、4′)的侧壁上部进料管(13′)均通过相对应的三通阀(14′)与同组中的改质沥青流出管(11′)相连接;在两个冷却器(2、2′)的一侧分别并排的安装上两个冷却器(16、17)和(16′、17′),一组的两个冷却器(16、17)的顶壁分别与相对应一组的反应釜(3、4)的顶壁相连通;另一组的两个冷却器(16′、17′)的顶壁分别与相对应一组中的反应釜(3′、4′)的顶壁相连通;一组的三个冷却器(2、16、17)的底口均通过同一根气液流出管(8)与输入气液分离器的总管(9)相连通;另一组的三个冷却器(2′、16′、17′)的底口均通过同一组中的同一根气液流出管(8′)与输入气液分离器的总管(9)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质沥青负压生产联釜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组中的前一个反应釜(1、1′)的侧壁上部的沥青料流进管(10)均与从沥青塔中流出的沥青流出管(18)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质沥青负压生产联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沥青料流进管(10)上、反应釜的顶部管道(12、12′)上、反应釜底部的改质沥青流出口的管道上以及反应釜的侧壁上部进料管上均设有阀门(15)。
CN2011201158620U 2011-04-20 2011-04-20 改质沥青负压生产联釜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0726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1158620U CN202072665U (zh) 2011-04-20 2011-04-20 改质沥青负压生产联釜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1158620U CN202072665U (zh) 2011-04-20 2011-04-20 改质沥青负压生产联釜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072665U true CN202072665U (zh) 2011-12-14

Family

ID=451107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115862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072665U (zh) 2011-04-20 2011-04-20 改质沥青负压生产联釜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07266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37523A (zh) * 2014-04-10 2014-07-23 周其强 一种负压连通改性沥青生产装置
CN110305682A (zh) * 2019-06-17 2019-10-08 武城县鲁建筑路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单双仓间歇燃油和导热油复合加热沥青复合生产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37523A (zh) * 2014-04-10 2014-07-23 周其强 一种负压连通改性沥青生产装置
CN103937523B (zh) * 2014-04-10 2015-07-15 周其强 一种负压连通改性沥青生产装置
CN110305682A (zh) * 2019-06-17 2019-10-08 武城县鲁建筑路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单双仓间歇燃油和导热油复合加热沥青复合生产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310984U (zh) 七塔多效差压蒸馏技术联产优级酒精和燃料乙醇装置
CN104524807B (zh) 一种mvr连续蒸发结晶系统
CN201473512U (zh) 一种设置有预热装置的蒸馏体系
CN101586037A (zh) 一种实现催化裂化回炼油浆选择性回炼的方法
CN202072665U (zh) 改质沥青负压生产联釜装置
CN204428876U (zh) Mvr连续蒸发结晶系统
CN202620940U (zh) 冷氢化尾气脱除三氯化铝重金属杂质的成套装置
CN202876402U (zh) 甲基硅氧烷高环体回收装置
CN201949806U (zh) 氯化石蜡生产过程中的脱氯装置
CN209166145U (zh) 一种玻璃列管冷凝器
CN202625857U (zh) 三氯氧磷连续化生产用塔式石墨反应器
CN202730067U (zh) 一种改质沥青生产装置
CN102886151B (zh) 一种三塔甲醇精馏热能回收装置及方法
CN108330001A (zh) 一种连续化甘油酯化降酸装置
CN204211490U (zh) 一种黄磷生产装置
CN203227319U (zh) 一种蒽蒸馏塔底再沸器
CN202625864U (zh) 还原炉底盘的双层冷却结构
CN203582514U (zh) 一种氧化铝种分分解槽
CN201694975U (zh) 节能型氯乙烯转化脱水装置
CN201775979U (zh) 闪发结晶冷析装置
CN205079454U (zh) 一种生产设备热源回收利用系统
CN104212507A (zh) 一种浆态床与固定床结合的甲烷化方法
CN204778907U (zh) 一种专用于处理焦化脱硫废液的蒸发装置
CN108607231B (zh) 一种精馏装置及精馏方法
CN204428878U (zh) 连续蒸发结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214

Termination date: 2014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