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064960U - 横贯隧道式溶腔稳固处理体系 - Google Patents

横贯隧道式溶腔稳固处理体系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064960U
CN202064960U CN2011201788517U CN201120178851U CN202064960U CN 202064960 U CN202064960 U CN 202064960U CN 2011201788517 U CN2011201788517 U CN 2011201788517U CN 201120178851 U CN201120178851 U CN 201120178851U CN 202064960 U CN202064960 U CN 2020649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taining wall
molten chamber
wall
handling
tunnel ty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17885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薛俊峰
王作举
吴应明
王永锋
吴信军
宋长甫
王小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rst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20th Bureau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irst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20th Bureau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rst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20th Bureau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First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20th Bureau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2017885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0649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0649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06496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横贯隧道式溶腔稳固处理体系,包括两个布设在所施工隧道的左右两侧边墙外侧且分别对左右两侧边墙进行稳固的挡土墙,两个所述挡土墙均封堵在水平发育且横向贯通所施工隧道的溶腔内,两个所述挡土墙分别与左右两侧边墙紧密接触,且两个所述挡土墙的内部结构分别与各自所布设位置处的所述边墙的外部结构一致;所述挡土墙的顶部支顶在所述溶腔的顶板上,且其底部布设在溶腔底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施工时间短且施工方法步骤简单、稳固处理效果好,能有效解决现有稳固处理体系存在的稳固处理方法较复杂、施工不便、处理时间较长、所形成的稳固体系使用效果较差等实际问题。

Description

横贯隧道式溶腔稳固处理体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溶腔稳固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横贯隧道式溶腔稳固处理体系。
背景技术
岩溶问题是隧道工程的一大患,岩溶对隧道的工程影响主要表现在隧道周边变形、失稳问题,常常导致隧道开挖中的局部崩塌、掉块及落石;另一方面岩溶涌水也是岩溶对隧道的主要工程影响之一,它不仅影响施工安全,而且直接危及人员和机械设备的安全,在我国西部及西南地区修建的隧道往往会遇到岩溶问题。岩溶地区一般特点是地形起伏,在低洼处易形成积水盆地,地表水长时间的溶蚀、侵蚀形成了形状各异的岩溶洼地或槽谷,地表水不断向岩体内富集转为地下水,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反复循环形成了落水洞、漏斗等岩溶管道。在岩溶管道中的地下水向附近更低的水系寻找排泄出口以降低势能,而决定地下水径流途径的则是岩层产状、褶皱、断层、节理等。因此根据地下水补给区岩溶洼地、槽谷、落水洞、暗河等组合以及相应的地质构造构成岩溶地区主要的地质特征。实际施工时,因地表水对隧道内涌水影响较大,而隧道对渗漏水的要求又较高,故防排水采用以“防、排”为主,“防、排、堵、截”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因而,岩溶地区隧道的施工难度非常大。
实际对隧道进行施工过程中,当遇到溶腔是,需先对溶腔进行稳固处理。但是,现如今对水平发育且横贯隧道的溶腔来说,现有的稳固处理方法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稳固处理方法较复杂、施工不便、处理时间较长、所形成的稳固体系使用效果较差等多种缺陷和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横贯隧道式溶腔稳固处理体系,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施工时间短且施工方法步骤简单、稳固处理效果好,能有效解决现有稳固处理体系存在的稳固处理方法较复杂、施工不便、处理时间较长、所形成的稳固体系使用效果较差等实际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横贯隧道式溶腔稳固处理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布设在所施工隧道的左右两侧边墙外侧且分别对左右两侧边墙进行稳固的挡土墙,两个所述挡土墙均封堵在水平发育且横向贯通所施工隧道的溶腔内,两个所述挡土墙分别与左右两侧边墙紧密接触,且两个所述挡土墙的内部结构分别与各自所布设位置处的所述边墙的外部结构一致;所述挡土墙的顶部支顶在所述溶腔的顶板上,且其底部布设在溶腔底部。
上述横贯隧道式溶腔稳固处理体系,其特征是:所述挡土墙与所述边墙的初期支护结构紧固连接为一体。
上述横贯隧道式溶腔稳固处理体系,其特征是:所述挡土墙包括挡土墙一和布设在挡土墙一外侧的挡土墙二,且所述挡土墙一与初期支护结构紧固连接为一体;所述挡土墙二与挡土墙一之间设置有起缓冲作用的密实填充层。
上述横贯隧道式溶腔稳固处理体系,其特征是:还包括布设在初期支护结构内部且对初期支护结构进行整体加固的拱形支撑钢架。
上述横贯隧道式溶腔稳固处理体系,其特征是:所述挡土墙一与挡土墙二均为钢筋混凝土承力墙。
上述横贯隧道式溶腔稳固处理体系,其特征是:所述溶腔自所施工隧道的中上部横穿过,两个所述挡土墙中的挡土墙一均为拱形墙体。
上述横贯隧道式溶腔稳固处理体系,其特征是:所述钢筋混凝土承力墙顶部与所述顶板之间的间隙宽度为20cm~50cm,且所述间隙内部设置有封堵层;所述钢筋混凝土承力墙顶部与所述顶板之间通过所述封堵层进行紧密连接。
上述横贯隧道式溶腔稳固处理体系,其特征是:所述封堵层为由喷射在所述间隙内的混凝土形成的混凝土封堵层一。
上述横贯隧道式溶腔稳固处理体系,其特征是:所述封堵层包括塞填在所述间隙内的片石和塞填所述片石后喷射在所述间隙外侧的混凝土形成的混凝土封堵层二。
上述横贯隧道式溶腔稳固处理体系,其特征是:所述挡土墙一与挡土墙二的底部浇筑为一体。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施工时间短。
2、施工方法步骤简单,只需在所施工隧道的左右两侧边墙外侧分别施工一个左右两侧边墙进行稳固的挡土墙即可,挡土墙底部布设在溶腔底部且其顶部支顶在溶腔顶板上。
3、所用挡土墙结构设计合理,包括与初期支护结构紧固连接为一体的挡土墙一、布设在挡土墙一外侧的挡土墙二以及填充在挡土墙一和挡土墙二之间且起缓冲作用的密实填充层,同时挡土墙一和挡土墙二均为钢筋混凝土承力墙;实际对钢筋混凝土承力墙进行施工时,一次浇筑施工至钢筋混凝土承力墙顶部与溶腔顶板之间留有20cm~50cm的间隙,之后再在间隙内密实填充封堵层以实现钢筋混凝土承力墙与溶腔顶板支顶紧密。
4、稳固处理效果好,所形成的稳固处理体系使用效果好,稳固性强且使用寿命长,维护方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施工时间短且施工方法步骤简单、稳固处理效果好,能有效解决现有稳固处理体系存在的稳固处理方法较复杂、施工不便、处理时间较长、所形成的稳固体系使用效果较差等实际问题。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所施工隧道;    2-1-挡土墙一;2-2-挡土墙二;
3-溶腔;          4-密实填充层;5-初期支护结构;
6-拱形支撑钢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两个布设在所施工隧道1的左右两侧边墙外侧且分别对左右两侧边墙进行稳固的挡土墙,两个所述挡土墙均封堵在水平发育且横向贯通所施工隧道1的溶腔3内,两个所述挡土墙分别与左右两侧边墙紧密接触,且两个所述挡土墙的内部结构分别与各自所布设位置处的所述边墙的外部结构一致。所述挡土墙的顶部支顶在所述溶腔3的顶板上,且其底部布设在溶腔3底部。
本实施例中,所述挡土墙与所述边墙的初期支护结构5紧固连接为一体。
所述挡土墙包括挡土墙一2-1和布设在挡土墙一2-1外侧的挡土墙二2-2,且所述挡土墙一2-1与初期支护结构5紧固连接为一体;所述挡土墙2-2与挡土墙一2-1之间设置有起缓冲作用的密实填充层4。本实施例中,所述密实填充层4为混凝土填充层。
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布设在初期支护结构5内部且对初期支护结构5进行整体加固的拱形支撑钢架6。
本实施例中,所述挡土墙一2-1与挡土墙2-2均为钢筋混凝土承力墙。所述溶腔3自所施工隧道1的中上部横穿过,两个所述挡土墙中的挡土墙一2-1均为拱形墙体,并且所述挡土墙一2-1与挡土墙2-2的底部浇筑为一体。
实际施工时,所述钢筋混凝土承力墙顶部与所述顶板之间的间隙宽度为20cm~50cm,且所述间隙内部设置有封堵层;所述钢筋混凝土承力墙顶部与所述顶板之间通过所述封堵层进行紧密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封堵层包括塞填在所述间隙内的片石和塞填所述片石后喷射在所述间隙外侧的混凝土形成的混凝土封堵层二。实际施工过程中,所述封堵层还可以为由喷射在所述间隙内的混凝土形成的混凝土封堵层一。同时,还需在左右两侧边墙上设置通至溶腔3内的排水通道。
实际对所施工隧道1进行施工过程中,当探测发现水平发育且横向贯通所施工隧道1的溶腔3后,应在隧道掘进前先对溶腔3进行详细勘测,并根据勘测结果对其影响范围及稳定性进行分析,之后采取先加固后掘进的方法施工。实际对溶腔3进行处理时,先根据地质预报的结果打一个通向溶腔3内的工作通道,并通过工作通道进入溶腔3内进行实际测量,了解溶腔3对所施工隧道1的影响范围,同时作地质调查,对围岩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制订加固措施。本实施例中,采取在所施工隧道1的左右两侧边墙外侧砌挡土墙进行支顶并封堵的加固方法,并形成相应的稳固处理体系,然后再从掌子面开始掘进。掘进时,采用短进尺、弱爆破与初支紧跟的掘进方式,并用由工字钢组成的加强支护,如果围岩稳定性差,应超前支护。溶腔的处理措施除支顶封堵外,还应预留泄水通道。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横贯隧道式溶腔稳固处理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布设在所施工隧道(1)的左右两侧边墙外侧且分别对左右两侧边墙进行稳固的挡土墙,两个所述挡土墙均封堵在水平发育且横向贯通所施工隧道(1)的溶腔(3)内,两个所述挡土墙分别与左右两侧边墙紧密接触,且两个所述挡土墙的内部结构分别与各自所布设位置处的所述边墙的外部结构一致;所述挡土墙的顶部支顶在所述溶腔(3)的顶板上,且其底部布设在溶腔(3)底部。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贯隧道式溶腔稳固处理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土墙与所述边墙的初期支护结构(5)紧固连接为一体。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横贯隧道式溶腔稳固处理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土墙包括挡土墙一(2-1)和布设在挡土墙一(2-1)外侧的挡土墙二(2-2),且所述挡土墙一(2-1)与初期支护结构(5)紧固连接为一体;所述挡土墙二(2-2)与挡土墙一(2-1)之间设置有起缓冲作用的密实填充层(4)。
4.按照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横贯隧道式溶腔稳固处理体系,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布设在初期支护结构(5)内部且对初期支护结构(5)进行整体加固的拱形支撑钢架(6)。
5.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横贯隧道式溶腔稳固处理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土墙一(2-1)与挡土墙二(2-2)均为钢筋混凝土承力墙。
6.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横贯隧道式溶腔稳固处理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溶腔(3)自所施工隧道(1)的中上部横穿过,两个所述挡土墙中的挡土墙一(2-1)均为拱形墙体。
7.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横贯隧道式溶腔稳固处理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混凝土承力墙顶部与所述顶板之间的间隙宽度为20cm~50cm,且所述间隙内部设置有封堵层;所述钢筋混凝土承力墙顶部与所述顶板之间通过所述封堵层进行紧密连接。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横贯隧道式溶腔稳固处理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层为由喷射在所述间隙内的混凝土形成的混凝土封堵层一。
9.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横贯隧道式溶腔稳固处理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层包括塞填在所述间隙内的片石和塞填所述片石后喷射在所述间隙外侧的混凝土形成的混凝土封堵层二。
10.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横贯隧道式溶腔稳固处理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土墙一(2-1)与挡土墙二(2-2)的底部浇筑为一体。
CN2011201788517U 2011-05-31 2011-05-31 横贯隧道式溶腔稳固处理体系 Expired - Lifetime CN2020649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1788517U CN202064960U (zh) 2011-05-31 2011-05-31 横贯隧道式溶腔稳固处理体系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1788517U CN202064960U (zh) 2011-05-31 2011-05-31 横贯隧道式溶腔稳固处理体系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064960U true CN202064960U (zh) 2011-12-07

Family

ID=450588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1788517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064960U (zh) 2011-05-31 2011-05-31 横贯隧道式溶腔稳固处理体系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064960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36266A (zh) * 2012-02-23 2012-07-04 山东盛大矿业股份有限公司 人造巷道顶帮支护方法
CN106401600A (zh) * 2016-10-28 2017-02-15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基于溶腔位置的隧道加强处治方法与支护结构
CN111075471A (zh) * 2019-12-29 2020-04-28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大型岩溶空洞顶部充填式隧道防落石结构及构筑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36266A (zh) * 2012-02-23 2012-07-04 山东盛大矿业股份有限公司 人造巷道顶帮支护方法
CN106401600A (zh) * 2016-10-28 2017-02-15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基于溶腔位置的隧道加强处治方法与支护结构
CN106401600B (zh) * 2016-10-28 2018-04-13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基于溶腔位置的隧道加强处治方法与支护结构
CN111075471A (zh) * 2019-12-29 2020-04-28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大型岩溶空洞顶部充填式隧道防落石结构及构筑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43267C (zh) 一种离子型稀土矿原山采矿方法
CN105696427B (zh) 一种加固处理新建铁路岩溶地基的施工方法及其路基结构
CN105672348A (zh) 一种深水区砂卵石地层截除桥梁桩基的施工方法
WO2020248596A1 (zh) 防止隧道注浆加固引起地表隆起的防护结构及注浆方法
CN206337474U (zh) 覆盖型岩溶路堤的注浆结构
CN109826667A (zh) 煤矿地下水库工字型挡水坝
CN103924987B (zh) 一种smw工法桩盾构洞门防渗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7177964U (zh) 一种废弃矿井采空区注浆充填结构
CN107178393A (zh) 一种隧道二次衬砌水压力控制结构
CN101270672A (zh) 一种人工矿柱的构筑方法
CN110331992A (zh) 一种洞口大管棚施工方法
CN109083682A (zh) 一种矿山巷道防渗高强度密闭墙的施工方法
CN108625894A (zh) 短壁巷采水平工作面的矸石充填立体注浆施工方法
CN106381405B (zh) 一种稀土矿山集液系统及方法
CN108979659A (zh) 软土富水大断面隧道群下穿构筑物的加固结构及方法
CN105673025A (zh) 一种地下工程黄土隧道控制地表沉降施工工艺
CN114483109B (zh) 穿越隧道断层破碎带的帷幕注浆超前大管棚贯通施工方法
CN202064960U (zh) 横贯隧道式溶腔稳固处理体系
CN108867673A (zh) 一种基于抽水帷幕的基坑中地下水治理方法
CN103089298B (zh) 一种构筑侧向多列沿空留巷充填墙体的结构及方法
CN204780990U (zh) 一种复合式挡土墙结构
CN202644591U (zh) 在富水流砂地质条件隧道施工中被加固的桥桩基
CN204492847U (zh) 一种地下空间逆作法施工的支护结构
CN207093138U (zh) 一种隧道二次衬砌水压力控制结构
CN204326059U (zh) 一种软土地层地下连续墙混凝土灌注施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