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039605U - 混凝土水冷系统 - Google Patents

混凝土水冷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039605U
CN202039605U CN 201120127659 CN201120127659U CN202039605U CN 202039605 U CN202039605 U CN 202039605U CN 201120127659 CN201120127659 CN 201120127659 CN 201120127659 U CN201120127659 U CN 201120127659U CN 202039605 U CN202039605 U CN 2020396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crete
tube group
water
cooling tube
coo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12012765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楠
胡时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SCEC Strait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hird Construction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Seven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hird Construction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Seven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Third Construction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Seven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 201120127659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0396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0396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03960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n-Site Construction Work That Accompanies Th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oncret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凝土水冷系统,它包括水平布设于混凝土内的横向冷却管组、水平布设于混凝土内且与横向冷却管组位于不同的水平面上的纵向冷却管组以及对横向冷却管组和纵向冷却管组进行支撑固定的支架;横向冷却管组包括横向布设的多条独立冷却水管,每条独立冷却水管的独立进水口和独立出水口设于混凝土的外部,纵向冷却管组为矩形波式整体管组,纵向冷却管组包括多条纵向布设的纵向冷却水管以及用来对各纵向冷却水管进行依次连接的多条横向冷却水管,纵向冷却管组的进水口和纵向冷却管组的出水口均设于混凝土的外部。本实用新型不仅布设灵活,施工方便,而且能有效的降低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防止水化热引起的收缩开裂。

Description

混凝土水冷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凝土水冷系统。
背景技术
当混凝土的体积大时,混凝土的内部聚集大量的水化热,中心温度大大高于周边,又因结构尺寸差异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造成混凝土内外散热不均匀,极易产生收缩裂缝。如何解决混凝土的散热问题是工程建设中的一个难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水冷系统,它不仅布设灵活,施工方便,而且能有效的降低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防止水化热引起的收缩开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混凝土水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水平布设于混凝土内的横向冷却管组、水平布设于混凝土内且与横向冷却管组位于不同的水平面上的纵向冷却管组以及对横向冷却管组和纵向冷却管组进行支撑固定的支架;所述横向冷却管组包括横向布设的多条独立冷却水管,每条独立冷却水管的独立进水口和独立出水口设于混凝土的外部,所述纵向冷却管组为矩形波式整体管组,纵向冷却管组包括多条纵向布设的纵向冷却水管以及用来对各纵向冷却水管进行依次连接的多条横向冷却水管,纵向冷却管组的进水口和纵向冷却管组的出水口均设于混凝土的外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混凝土内所产生的水化热通过纵向冷却管组和横向冷却管组内的流水带走,进行有效的混凝土散热,且由于纵向冷却管组和横向冷却管组的布设配合,保证了散热均匀,防止产生收缩裂缝。
本实用新型还进行了以下改进:
由混凝土前后两侧向混凝土中央布设时,相邻两条独立冷却水管间的间距逐渐减小,充分适应混凝土中心温度高于周边温度的分布特点,保证散热均匀,使得内外温度保持一致。
为了保证混凝土左右两侧散热均匀,相邻两条独立冷却水管内的水流方向相反。
由混凝土左右两侧向混凝土中央布设时,相邻两条纵向冷却水管间的间距逐渐减小,充分适应混凝土中心温度高于周边温度的分布特点,保证散热均匀,使得内外温度保持一致。
所述纵向冷却管组以混凝土的中线为对称轴左右两侧对称布设。所述纵向冷却管组的进水口连接于位于混凝土中央的横向冷却水管上,所述纵向冷却管组的出水口分设于纵向冷却管组的两端部。这样能尽可能地保证混凝土中心温度与周边温度一致。
所述独立进水口、独立出水口、纵向冷却管组的进水口以及纵向冷却管组的出水口均由管道所在水平面向上延伸至混凝土上方,为了便于监控水流量,独立出水口和纵向冷却管组的出水口处均设有流量监测设备和流量控制阀。
所述横向冷却管组和纵向冷却管组分别由钢管构成,以利于水吸热,支架为短钢筋架。
较之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不仅布设灵活,施工方便,而且能有效的降低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防止水化热引起的收缩开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仰视图。
标号说明:1、混凝土,2、支架,3、独立冷却水管,3-1、独立进水口,3-2、独立出水口,4、纵向冷却水管,4-1、纵向冷却管组的出水口,5、横向冷却水管,5-1、纵向冷却管组的进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内容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混凝土水冷系统的实施例示意图。它包括水平布设于混凝土1内的横向冷却管组、水平布设于混凝土1内且与横向冷却管组位于不同的水平面上的纵向冷却管组以及对横向冷却管组和纵向冷却管组进行支撑固定的支架2;所述横向冷却管组包括横向布设的多条独立冷却水管3,每条独立冷却水管3的独立进水口3-1和独立出水口3-2设于混凝土1的外部,所述纵向冷却管组为矩形波式整体管组,纵向冷却管组包括多条纵向布设的纵向冷却水管4以及用来对各纵向冷却水管4进行依次连接的多条横向冷却水管5,纵向冷却管组的进水口5-1和纵向冷却管组的出水口4-1均设于混凝土1的外部。
由混凝土1前后两侧向混凝土1中央布设时,相邻两条独立冷却水管3间的间距逐渐减小。
相邻两条独立冷却水管3内的水流方向相反。
由混凝土1左右两侧向混凝土1中央布设时,相邻两条纵向冷却水管4间的间距逐渐减小。
所述纵向冷却管组以混凝土1的中线为对称轴左右两侧对称布设。
所述纵向冷却管组的进水口5-1连接于位于混凝土1中央的横向冷却水管5上,所述纵向冷却管组的出水口4-1分设于纵向冷却管组的两端部,即最靠近混凝土1外侧的纵向冷却水管4未与横向冷却水管5相连的端部。
所述独立进水口3-1、独立出水口3-2、纵向冷却管组的进水口5-1以及纵向冷却管组的出水口4-1均由管道所在水平面向上延伸至混凝土1上方,独立出水口3-2和纵向冷却管组的出水口4-1处均设有流量监测设备和流量控制阀。
所述横向冷却管组和纵向冷却管组分别由钢管构成,支架2为短钢筋架。

Claims (8)

1.一种混凝土水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水平布设于混凝土(1)内的横向冷却管组、水平布设于混凝土(1)内且与横向冷却管组位于不同的水平面上的纵向冷却管组以及对横向冷却管组和纵向冷却管组进行支撑固定的支架(2);所述横向冷却管组包括横向布设的多条独立冷却水管(3),每条独立冷却水管(3)的独立进水口(3-1)和独立出水口(3-2)设于混凝土(1)的外部,所述纵向冷却管组为矩形波式整体管组,纵向冷却管组包括多条纵向布设的纵向冷却水管(4)以及用来对各纵向冷却水管(4)进行依次连接的多条横向冷却水管(5),纵向冷却管组的进水口(5-1)和纵向冷却管组的出水口(4-1)均设于混凝土(1)的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水冷系统,其特征在于:由混凝土(1)前后两侧向混凝土(1)中央布设时,相邻两条独立冷却水管(3)间的间距逐渐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水冷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条独立冷却水管(3)内的水流方向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水冷系统,其特征在于:由混凝土(1)左右两侧向混凝土(1)中央布设时,相邻两条纵向冷却水管(4)间的间距逐渐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凝土水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冷却管组以混凝土(1)的中线为对称轴左右两侧对称布设。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凝土水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冷却管组的进水口(5-1)连接于位于混凝土(1)中央的横向冷却水管(5)上,所述纵向冷却管组的出水口(4-1)分设于纵向冷却管组的两端部。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混凝土水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独立进水口(3-1)、独立出水口(3-2)、纵向冷却管组的进水口(5-1)以及纵向冷却管组的出水口(4-1)均由管道所在水平面向上延伸至混凝土(1)上方,独立出水口(3-2)和纵向冷却管组的出水口(4-1)处均设有流量监测设备和流量控制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混凝土水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冷却管组和纵向冷却管组分别由钢管构成,支架(2)为短钢筋架。
CN 201120127659 2011-04-27 2011-04-27 混凝土水冷系统 Expired - Lifetime CN2020396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20127659 CN202039605U (zh) 2011-04-27 2011-04-27 混凝土水冷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20127659 CN202039605U (zh) 2011-04-27 2011-04-27 混凝土水冷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039605U true CN202039605U (zh) 2011-11-16

Family

ID=449670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20127659 Expired - Lifetime CN202039605U (zh) 2011-04-27 2011-04-27 混凝土水冷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039605U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04483A (zh) * 2012-02-26 2012-10-03 成都市第六建筑工程公司 降温管网兼做建筑底板多层钢筋支撑架的方法
CN102758534A (zh) * 2012-07-30 2012-10-31 中建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 一种大体积混凝土的降温方法
CN104196119A (zh) * 2014-08-21 2014-12-10 四川金锋建设有限公司 均温混凝土结构
CN104234431A (zh) * 2014-08-13 2014-12-24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温控冷却系统及其冷却控制方法
CN104695709A (zh) * 2015-01-09 2015-06-10 沈阳建筑大学 采用相变材料的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方法
CN110427058A (zh) * 2019-07-29 2019-11-08 中铁大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智能温控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04483A (zh) * 2012-02-26 2012-10-03 成都市第六建筑工程公司 降温管网兼做建筑底板多层钢筋支撑架的方法
CN102704483B (zh) * 2012-02-26 2013-06-05 成都市第六建筑工程公司 降温管网兼做建筑底板多层钢筋支撑架的方法
CN102758534A (zh) * 2012-07-30 2012-10-31 中建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 一种大体积混凝土的降温方法
CN102758534B (zh) * 2012-07-30 2014-06-04 中建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 一种大体积混凝土的降温方法
CN104234431A (zh) * 2014-08-13 2014-12-24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温控冷却系统及其冷却控制方法
CN104196119A (zh) * 2014-08-21 2014-12-10 四川金锋建设有限公司 均温混凝土结构
CN104695709A (zh) * 2015-01-09 2015-06-10 沈阳建筑大学 采用相变材料的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方法
CN104695709B (zh) * 2015-01-09 2016-07-27 沈阳建筑大学 采用相变材料的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方法
CN110427058A (zh) * 2019-07-29 2019-11-08 中铁大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智能温控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039605U (zh) 混凝土水冷系统
CN204331597U (zh) 一种高效散热型计算机主机箱
MX2016006431A (es) Sistema intercambiador de calor ramificado simetrico concentrico.
CN204104273U (zh) 服务器机柜水冷散热装置
CN106095020B (zh) 电力计算机散热系统
CN103302826A (zh) 一种注塑模具用循环水冷却方法
CN205194688U (zh) 一种高效水冷散热器
CN202192720U (zh) 一种太阳能工程集热器联箱聚氨酯高压发泡模具
CN204371602U (zh) 两侧立置式空冷器
CN204198779U (zh) 转炉锅炉水冷溜槽
CN202268795U (zh) 一种水冷变频器的水循环散热管
CN207922904U (zh) 一种冷却循环水机组
CN202521919U (zh) 交叉式u型流道平板太阳能集热器板芯
CN202540674U (zh) 一种模具的冷却装置
CN205119913U (zh) 一种高压分液系统
CN203116481U (zh) 微波立式窑的水冷却系统
CN204942860U (zh) 一种循环冷却水进出水管道
CN205448778U (zh) 一种工业用多级散热器
GB201213837D0 (en) Heat exchanger
CN104677133B (zh) 一种排气系统及间接空冷系统
CN204509105U (zh) 一种退火炉温度辅助控制机构
CN203586620U (zh) 一种对称型干式蒸发器
CN204014403U (zh) 液冷式控制器的强化对流换热装置
CN203964140U (zh) 一种散热器
CN203560994U (zh) 带有辅助对流管的热交换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CSCEC STRAIT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THE THIRD COMPANY OF CHINA SEVENTH ENGINEERING BUREAU CO., 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98-1 No. 350003 Fujian province Fuzhou Mawei District Jiangbin East Avenue

Patentee after: CSCEC Strait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Co., Ltd.

Address before: North Road, Gulou District of Fuzhou city of Fujian Province, No. 148 350000

Patentee before: The Third Company of China Seventh Engineering Bureau Co., 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116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