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009761U - 改进的自动开收伞控制结构 - Google Patents

改进的自动开收伞控制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009761U
CN202009761U CN2011200070190U CN201120007019U CN202009761U CN 202009761 U CN202009761 U CN 202009761U CN 2011200070190 U CN2011200070190 U CN 2011200070190U CN 201120007019 U CN201120007019 U CN 201120007019U CN 202009761 U CN202009761 U CN 2020097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mbrella
control structure
nest
stopping bar
improved automa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00701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世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12000701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0097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0097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00976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lking Sticks, Umbrellas, And Fans (AREA)

Abstract

一种改进的自动开收伞控制结构,其组装于伞具的伞握把内并与伞具的第一节中棒底部固接,其主要包含一上下段皆为透空而中间形成一承置座的主体,于上段透空内装设一控制环体,于承置座上枢接一可旋动的抵止杆,而于其上方设一动作体,于主体下段透空内装设一具有棘齿面并以线槽绕置有安全绳的逆止轮;借此结构,使于开伞后,抵止杆的下端抵触逆止轮的棘齿面,而于收伞后,伞具的活动巢将动作体向下推移以触动抵止杆产生旋动移位而与逆止轮的棘齿面无法抵触;借此结构更为精简的控制结构,在不须借由子弹头的推移而能安全控制收伞的设计,不仅能大幅节省制造成本,并提升其安全性。

Description

改进的自动开收伞控制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伞具种类中一种自动开收伞的控制结构的改进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利用精简单一的逆止轮与卡制体的配设,便能使收伞压缩动作更安全的控制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较常见的自动开收伞的控制结构及动作方式大致上如美国专利第US6,684,893 B2号所示,该控制结构设置于伞握把内,其主要是于一具有空心内部的主体内装设一控制环体,于控制环体一侧底部枢设有控制柱,另于主体一侧设有一按钮,而从伞握把侧方的开孔外露,借此组构来控制伞中棒的收放。但是,此自动开收伞的最大问题便是发生在压缩收伞的过程上,因为收伞时是对该伞具中棒内的开伞弹簧进行压缩的动作,而开伞弹簧的强度及弹力都不小,因此,使用者手部必须用很大的力量来进行压缩收伞且须一次性压入扣件,但若施力或动作稍有不当时,受压缩的开伞弹簧会以极大的力量将中棒复弹而经常造成使用者手部或身体其它部位受伤,是以,该种自动开收伞在使用上存在有危险性。
于是,业界乃积极进行改进,期能设计出更安全的自动开收伞,如中国台湾省专利第M358556号及中国专利申请第200710009892.1号公开号CN101438877A便皆是针对此问题的改进产品,该二专利案的设计也确实能解决自动开收伞压缩收伞时的危险性缺点,但是此二专利案所设计的结构形态及构件都非常复杂,致使制造及组装皆不容易,导致制造成本大幅提高,实非理想的结构设计,仍有改进的必要。
有鉴于前述自动开收伞的控制结构的缺点,本创作人遂积极研思,终设计完成一种以更为精简得结构,且不须借由子弹头的推移而能使收伞压缩动作更安全的控制结构,借此结构能大幅节省制造成本,并提升其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改进的自动开收伞控制结构,大幅节省制造成本,并提升其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改进的自动开收伞控制结构,其中,其组装于伞具的伞握把内并与伞具的第一节中棒底部固接,其主要包含一上下段皆为透空而中间形成一承置座的主体,于上段透空内装设一控制环体,于承置座上枢接一可旋动的抵止杆,而于其上方设一动作体,于主体下段透空内装设一具有棘齿面并以线槽绕置有安全绳的逆止轮;借此结构,使于开伞后,抵止杆的下端抵触逆止轮的棘齿面,而于收伞后,伞具的活动巢将动作体向下推移以触动抵止杆产生旋动移位而与逆止轮的棘齿面无法抵触,达到在不须借由子弹头的推移而能安全控制收伞,不仅能大幅节省制造成本,并提升其安全性。
所述改进的自动开收伞控制结构,其中控制环体于与所述伞具伞握把按钮触靠的侧边底部枢设有控制柱,于另一侧外端则设有一弹簧,而在内部的相对于该控制柱的另一侧内则设有一凸柱。
所述改进的自动开收伞控制结构,其中主体的承置座前侧形成一承旋槽,并以轴杆枢接一顶端形成有一单斜面承旋块的抵止杆,并使该抵止杆形成可旋动形态,另于该承旋槽内槽面位于轴杆上方位置则设有一小弹簧对所述抵止杆顶撑,使所述抵止杆下半部形成向左旋移形态。
所述改进的自动开收伞控制结构,其中动作体设于所述主体的承置座上而位于所述抵止杆上方处,所述动作体两侧延伸形成承动臂,于中央设有一具倒勾的定位凸块,而于该定位凸块后方的板面上设有一具有与所述承旋块相同斜面的动作槽,另于两边的该承动臂底部皆置设一小弹簧而将所述动作体向上顶撑,而该动作槽则位于所述抵止杆的承旋块上方处。
所述改进的自动开收伞控制结构,其中逆止轮枢设于所述主体下段透空内并成可旋转,于所述逆止轮轮面上形成棘齿面并与所述抵止杆的底端触靠,而于所述逆止轮一侧形成一线槽,并绕置有安全绳,于所述逆止轮内设有一发条,该安全绳一端固接于该线槽上而另一端穿越所述主体固接于上巢上。
所述改进的自动开收伞控制结构,其中第一节中棒底部位于所述主体上段透空处的棒面上设有上槽孔与下槽孔,以该上槽孔能供伞具中棒单元内的子弹头卡扣,而以该上槽孔供所述动作体的定位凸块插置扣合,使所述动作体形成可上下移位形态。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改进的自动开收伞控制结构,其中,其基本上包含有一容置有控制结构的伞握把、中棒单元、活动巢、子弹头、开伞弹簧及伞骨等主要构件;于该伞握把上设有一按钮,该中棒单元由第一节中棒、第二节中棒及第三节中棒所套组而成,该第一节中棒底端与伞握把的控制结构固接,内设有一弹弓,该活动巢套置于该第三节中棒外,于该第三节中棒顶端固接一上巢,而该各伞骨组接于该活动巢与上巢间,另于该上巢底部固接一置于该中棒单元内的内管,该开伞弹簧置于第一节中棒与内管之间,该子弹头置于该内管下方,于顶部固接一拉绳,而该拉绳向上穿过该内管跨绕过该上巢内的滑轮再向外跨绕过该活动巢内的滑轮后,其末端固接于该上巢上,该活动巢底部于向按钮方向的槽面上形成一底端透空的缺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大幅节省制造成本,并提升其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开收伞控制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压缩收伞后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于开伞时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于收折伞骨时的剖视图。
图中标号说明:
1 控制结构
10 主体
11 控制环体
12 控制柱
13 承置座
14 逆止轮
15 卡制体
16 抵止杆
17、18 小弹簧
19 弹弓
20 伞握把
21 按钮
30 中棒单元
31 第一节中棒
32 第二节中棒
33 第三节中棒
34 内管
40 活动巢
41 上巢
50 子弹头
51 拉绳
60 开伞弹簧
70 伞骨
111 弹簧
112 凸柱
131 承旋槽
141 棘齿面
142 线槽
143 安全绳
144 发条
151 承动臂
152 定位凸块
153 动作槽
161 承旋块
162 轴杆
311 上槽孔
312 下槽孔
401 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进的自动开收伞控制结构,如图1及图2所示,以三折伞具做为实施例,基本上包含有一容置有控制结构1的伞握把20、中棒单元30、活动巢40、子弹头50、开伞弹簧60及伞骨70等主要构件。于伞握把20上设有一按钮21,该中棒单元30是由第一节中棒31、第二节中棒32及第三节中棒33所套组而成,第一节中棒31底端与伞握把20的控制结构1固接,内设有一弹弓19,另开设有上槽孔311与下槽孔312,该活动巢40套置于第三节中棒33外,并于向按钮21的槽面上形成一底端透空的缺口401,于第三节中棒33顶端固接一上巢41,而各伞骨70组接于活动巢40与上巢41间,另于上巢41底部固接一置于中棒单元30内的内管34,该开伞弹簧60置于第一节中棒31与内管34之间,该子弹头50置于内管34下方,于顶部固接一拉绳51,而拉绳51向上穿过内管34跨绕过上巢41内的滑轮再向外跨绕过活动巢40内的滑轮后,其末端固接于上巢41上。
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结构1组装于伞握把20内,其主要包含一上下段皆为透空而中间形成一承置座13的主体10,于上段透空内装设一控制环体11,于与按钮21触靠的侧边底部枢设有控制柱12,于另一侧外端则设有一弹簧111,提供弹力使控制环体11具有朝向按钮21的动力,而在控制环体11内部的相对于控制柱12的另一侧内则设有一凸柱112;于承置座13前侧形成一承旋槽131,并以轴杆162枢接一顶端形成有一单斜面承旋块161的抵止杆16,并形成可旋动形态,另于承旋槽131内槽面位于轴杆162上方位置则设有一小弹簧18对抵止杆16顶撑,使抵止杆16形成向左旋移形态,而于抵止杆16上方处则设有一动作体15,该动作体15两侧延伸形成承动臂151,于中央设有一具倒勾的定位凸块152,而于定位凸块152后方的板面上设有一具有与承旋块161相同斜面的动作槽153,以定位凸块152插置扣合于第一节中棒31的下槽孔132内,并形成可上下移位形态,另于两边的承动臂151底部皆置设一小弹簧17而将动作体15向上顶撑,而动作槽153则位于抵止杆16的承旋块161上方处;于主体下段透空内装设一可旋转的逆止轮14,于逆止轮14轮面上形成棘齿面141并与止杆16的底端触靠,而于逆止轮14一侧形成一线槽142,并绕置有安全绳143,于逆止轮14内设有一发条144,该安全绳143一端固接于线槽142上而另一端穿越主体10固接于上巢41上。
请参阅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开收伞于完成压缩收伞后的结构配设形态,由于活动槽40右侧的缺口401而不会触压到控制柱12,但无缺口处则抵触动作体15的承动臂151并将动作体15向下推移,使动作体15的动作槽153套入抵止杆16的承旋块161,在二者的斜面的相互抵触作用下,让抵止杆16向右旋移而与逆止轮14的棘齿面141形成无触靠并离开其旋转区间的状态,同时,活动槽40受控制环体11的凸柱112所卡制而定位,而控制柱12受第三节中棒33向下顶推形成倾斜状,而子弹头50受内管34抵推而受弹弓19的弹力而使子弹头50卡扣于第一节中棒31的上槽孔311上,此时逆止轮14内的发条144处于完全松弛状态并将大部份的安全绳143卷收于线槽142内。
请参阅图3所示,当欲开伞时,直接压下按钮21,控制环体11被内推而使凸柱112脱离与活动槽40的卡扣,而在中棒单元30内的开伞弹簧60的作用下,活动槽40与中棒单元30的各节中棒皆向上张伸,并使伞骨70撑张形成开伞形态,此时的控制柱12也恢复为水平形态并抵触子弹头50,安全绳142随着上巢41上移而被向上拉动并带动逆止轮14以逆时针转动而使发条144形成卷缩形态,此时的动作体15因不受活动槽40抵压而在小弹簧17顶推作用下,向上移位,使抵止杆16脱离与动作槽153的套置,而在小弹簧18顶推作用下,使抵止杆16的下半部向左旋移并抵触于逆止轮14的棘齿面141。
请参阅图4所示,当欲收伞时,再次压下按钮21,此时的控制柱12便对子弹头50顶推使其脱离与第一节中棒31的卡扣,在各伞骨70上的收伞弹簧71的作用下,使各伞骨70自动收折,并将活动槽40向下推移,而下移的活动槽40经由拉绳51将子弹头50向上拉至内管34底端,接着的动作便是压缩中棒单元30,当中棒单元30受外力而产生压缩时会让安全绳143放松,此时逆止轮14在发条144复位的动力作用下产生顺时针转动而弧面的齿背会抵推抵止杆15向右产生旋动,但在小弹簧18的顶推下,使抵止杆15底部随时复位抵靠于逆止轮14的棘齿面141上,因此,当收伞压缩动作有失误而松脱时,该逆止轮14马上会产生逆向转动,而此时棘齿面141的棘齿便会受抵止杆15抵扣止旋,使与逆止轮14连结的安全绳143拉住上巢41,而让受压缩中的中棒单元30随之定位,使中棒单元30不会受压缩的开伞弹簧60而产生瞬间复弹的情形,而收伞压缩动作顺利完成时便形成如图2所示的形态。

Claims (7)

1.一种改进的自动开收伞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其组装于伞具的伞握把内并与伞具的第一节中棒底部固接,其主要包含一上下段皆为透空而中间形成一承置座的主体,于上段透空内装设一控制环体,于承置座上枢接一可旋动的抵止杆,而于其上方设一动作体,于主体下段透空内装设一具有棘齿面并以线槽绕置有安全绳的逆止轮;借此结构,使于开伞后,抵止杆的下端抵触逆止轮的棘齿面,而于收伞后,伞具的活动巢将动作体向下推移以触动抵止杆产生旋动移位而与逆止轮的棘齿面无法抵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进的自动开收伞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环体于与所述伞具伞握把按钮触靠的侧边底部枢设有控制柱,于另一侧外端则设有一弹簧,而在内部的相对于该控制柱的另一侧内则设有一凸柱。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进的自动开收伞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的承置座前侧形成一承旋槽,并以轴杆枢接一顶端形成有一单斜面承旋块的抵止杆,并使该抵止杆形成可旋动形态,另于该承旋槽内槽面位于轴杆上方位置则设有一小弹簧对所述抵止杆顶撑,使所述抵止杆下半部形成向左旋移形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进的自动开收伞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作体设于所述主体的承置座上而位于所述抵止杆上方处,所述动作体两侧延伸形成承动臂,于中央设有一具倒勾的定位凸块,而于该定位凸块后方的板面上设有一具有与所述承旋块相同斜面的动作槽,另于两边的该承动臂底部皆置设一小弹簧而将所述动作体向上顶撑,而该动作槽则位于所述抵止杆的承旋块上方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进的自动开收伞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逆止轮枢设于所述主体下段透空内并成可旋转,于所述逆止轮轮面上形成棘齿面并与所述抵止杆的底端触靠,而于所述逆止轮一侧形成一线槽,并绕置有安全绳,于所述逆止轮内设有一发条,该安全绳一端固接于该线槽上而另一端穿越所述主体固接于上巢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进的自动开收伞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中棒底部位于所述主体上段透空处的棒面上设有上槽孔与下槽孔,以该上槽孔能供伞具中棒单元内的子弹头卡扣,而以该上槽孔供所述动作体的定位凸块插置扣合,使所述动作体形成可上下移位形态。
7.一种改进的自动开收伞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基本上包含有一容置有控制结构的伞握把、中棒单元、活动巢、子弹头、开伞弹簧及伞骨等主要构件;于该伞握把上设有一按钮,该中棒单元由第一节中棒、第二节中棒及第三节中棒所套组而成,该第一节中棒底端与伞握把的控制结构固接,内设有一弹弓,该活动巢套置于该第三节中棒外,于该第三节中棒顶端固接一上巢,而该各伞骨组接于该活动巢与上巢间,另于该上巢底部固接一置于该中棒单元内的内管,该开伞弹簧置于第一节中棒与内管之间,该子弹头置于该内管下方,于顶部固接一拉绳,而该拉绳向上穿过该内管跨绕过该上巢内的滑轮再向外跨绕过该活动巢内的滑轮后,其末端固接于该上巢上,该活动巢底部于向按钮方向的槽面上形成一底端透空的缺口。
CN2011200070190U 2011-01-11 2011-01-11 改进的自动开收伞控制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0097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0070190U CN202009761U (zh) 2011-01-11 2011-01-11 改进的自动开收伞控制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0070190U CN202009761U (zh) 2011-01-11 2011-01-11 改进的自动开收伞控制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009761U true CN202009761U (zh) 2011-10-19

Family

ID=447803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007019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009761U (zh) 2011-01-11 2011-01-11 改进的自动开收伞控制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00976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72947A (zh) * 2015-06-11 2015-09-02 浙江天合雨具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雨伞开合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72947A (zh) * 2015-06-11 2015-09-02 浙江天合雨具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雨伞开合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38877B (zh) 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自动开合伞
CN101785596A (zh) 一种自动开合伞防护装置的收线改良结构
CN202009761U (zh) 改进的自动开收伞控制结构
CN106420297B (zh) 一种便携式手部挤压按摩装置
CN106642209B (zh) 一种家用自动清理炕灰的装置
CN209528314U (zh) 一种改良型防侧翻吊床
CN201831098U (zh) 改进的自动开收伞安全控制结构
CN201386456Y (zh) 箱体双向开门机构
CN203152758U (zh) 自动开收伞中棒收折及安全控制结构
CN201743098U (zh) 改进的自动开收伞控制结构
CN203555275U (zh) 一种安全自动开收伞
CN202536326U (zh) 改进的自动开收伞安全收折中棒结构
CN103445420B (zh) 一种安全自动开收伞
CN102138720B (zh) 一种自动开合伞
CN202407425U (zh) 改进的自动开收伞中棒单元结构
CN202980477U (zh) 自动开收伞中棒收折结构
CN101947006A (zh) 自动开收伞中棒安全伸缩控制结构
CN202085870U (zh) 改进的自动开收伞结构
CN102197908A (zh) 自动开收伞安全有效的防弹回装置
CN207023501U (zh) 一种通过压簧开启和支撑的雨伞
CN202409933U (zh) 安全型跳绳手柄结构
CN205251400U (zh) 一种擦窗机
CN202154168U (zh) 改进的自动开收伞中棒结构
CN109972355A (zh) 把手组件、分配器、洗涤剂盒部装及衣物处理设备
CN102068095A (zh) 一种具安全防护功能的自动开合伞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019

Termination date: 2014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