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980477U - 自动开收伞中棒收折结构 - Google Patents

自动开收伞中棒收折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980477U
CN202980477U CN 201220595669 CN201220595669U CN202980477U CN 202980477 U CN202980477 U CN 202980477U CN 201220595669 CN201220595669 CN 201220595669 CN 201220595669 U CN201220595669 U CN 201220595669U CN 202980477 U CN202980477 U CN 2029804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mbrella
compromise
rod
unit
center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59566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祖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1220595669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9804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9804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98047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lking Sticks, Umbrellas, And Fans (AREA)

Abstract

一种自动开收伞中棒收折结构,自动开收伞包含一操控单元、一伞握把、一组中棒单元、一活动巢、上巢、一子弹头、一开伞弹簧及数个伞骨与收伞弹簧;伞具的中棒单元的构成形态,主要是于第二折中棒顶端接设一内塞,内塞一侧开设一槽孔,槽孔内枢设一滑轮,第二折中棒相对于于内塞的槽孔的棒面形成一弧状内凹的长槽,第三折中棒底端套设一转线套,转线套一侧向上延伸形成一具有中空槽间的转线槽座,中空槽间内接设有滑轮,第三折中棒相对于转线槽座的棒面上开设一缺口槽,让转线槽座一边能穿过缺口槽进入第二折中棒的长槽处。本实用新型收伞时更为方便且大幅降低危险性,缩短开伞弹簧的长度以降低其强度及弹力,可避免于压缩收伞时受伤。

Description

自动开收伞中棒收折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自动开收伞结构改良,其主要是针对该种自动开收伞中棒单元的组构所为的改良,使改良后的自动开收伞更方便完成最后的压缩收伞动作,且大幅降低压缩收伞的危险性。
背景技术
一般较常见的自动开收伞的结构如图1所示,以三折伞为例,其大致上是于伞据把20内设一操控单元10,于中棒单元30内设有开伞弹簧60,而与各伞骨70接合的活动巢40上以滑轮绕跨有一端固接于上巢41而另一端再绕跨过上巢41内的滑轮后固接一子弹头50的拉绳51。该操控单元10主要是于一具有空心内部的主体内装设有由控制环体11、控制柱12及按钮13等构件所组成;控制柱12枢设于控制环体11一侧底部,而按钮13设于伞据把20侧方的开孔并外露,借此组构来控制中棒单元30收放,于控制环体11的一侧外端设有一小弹簧111并顶撑一凸柱112用以卡制活动巢40,以保持伞具能定位于收折状态;另外,该控制柱12利用一枢轴121结合于控制环体11靠近按钮侧的底部,并设有一扭力弹簧122,使控制柱12能保持于水平的常态状态,当伞具在压缩预备使用时,活动巢40受控制环体11内凸柱112所卡制而定位,同时控制柱12受中棒单元30的第二折中棒32向下顶推形成倾斜状,而子弹头50受设于第三折中棒33内的内管34顶压及弹片311撑推而卡扣于中棒单元30的第一折中棒31的扣孔上;在第一次压下按钮13时,控制环体11被内推而使凸柱112脱离与活动巢40的卡扣,而在中棒单元30内的开伞弹簧60的作用下,完成自动开伞的动作,此时的控制柱12也恢复为水平形常态;当欲收伞时,则再压按钮13一次,此时的控制柱12便对子弹头50顶推使其脱离与第一中折棒31的卡扣,使活动巢40形成可移动形态,而在各伞骨70上的收伞弹簧71的作用下,使各伞骨70连同伞面(图未示)自动收折并将活动巢40向下移位,随即再用力由伞顶将中棒单元30往伞握把20处压缩而完成收伞状态。但是,此自动开收伞在实际使用上则有下列几点缺失:
1.在压按钮收伞时,只能将各伞骨连同伞面收折,而中棒单元仍保持三折中棒完全伸张的最长长度,因此让双手较短的妇女或小孩在用双手将中棒单元往伞握把处压缩收伞的动作上产生不便。
2.由于开伞弹簧的长度是从第一折中棒至第三折中棒顶端,其强度及弹力都不小,因此,使用者手部必须用很大的力量来进行压缩收伞,如此一来,对于手部力量较小的妇女或小孩而言,压缩收伞的动作则有其困难度。
3.也由于开伞弹簧的强度及弹力不小,因此,于压缩收伞时,若施力或动作稍有不当时,受压缩的开伞弹簧会以极大的力量将中棒单元复弹而经常造成使用者手部或身体其它部位受伤。
由前述可知,现有的自动开收伞由于结构设计未臻理想因此造成使用上存在着不方便性及危险性,实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自动开收伞中棒收折结构,于收伞时,活动巢与第三折中棒同时向下缩移而缩短中棒单元,借此使于压缩收伞时更为方便且大幅降低危险性;其缩短开伞弹簧的长度以降低其强度及弹力,但能将中棒单元完全张伸,借此可避免于压缩收伞时受伤。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自动开收伞中棒收折结构,该自动开收伞包含有一操控单元、一伞握把、一组中棒单元、一活动巢、一上巢、一子弹头、一开伞弹簧及数个伞骨与收伞弹簧等构件;该操控单元设于伞握把内,主要是于一主体内装设有一控制环体及设于伞握把侧方的开孔并外露的按钮,于控制环体一侧底部设有控制柱,并于控制环体的一侧外端设有一小弹簧,而在控制环体内部的相对于小弹簧处则设有一凸柱,该中棒单元由第一折中棒、第二折中棒及第三折中棒套组而成,并于中棒单元内配设一内管,而中棒单元的第一折中棒底部固接于操控单元内,而上巢固接于第三折中棒顶端,该开伞弹簧置于中棒单元内,而各伞骨接合于活动巢与上巢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伞具的中棒单元的构成形态,其主要是于第二折中棒顶端接设一内塞,该内塞一侧开设一槽孔,并于槽孔内枢设一滑轮,且于第二折中棒相对于于内塞的槽孔的棒面形成一弧状内凹的长槽,于第三折中棒底端套设一转线套,并于转线套一侧向上延伸形成一具有中空槽间的转线槽座,而于中空槽间内接设有滑轮,再于第三折中棒相对于转线槽座的棒而上开设一缺口槽,让转线槽座一边能穿过缺口槽进入第二折中棒的长槽处;另外,中棒单元的内管顶端固接于内塞底部,配设有第一拉绳及第二拉绳,该第一拉绳一端固接于内管底部的子弹头的顶端,另一端进入内管向上延伸跨绕过内塞的滑轮后穿出槽孔进入长槽而向下延伸由底部跨绕过转线槽座滑轮的后穿出第三折中棒外再向上延伸固接于上巢底部,而该第二拉绳一端固接于内塞顶端,另一端向上跨绕过上巢内的滑轮后穿出固接于活动巢顶部。
所述自动开收伞中棒收折结构,其中,该中棒单元的第二折中棒为六角形态,而第三折中棒为圆形设计,使第三折中棒与第二折中棒套接后能与第二折中棒的长槽之间形成更大的间隙空间。
所述自动开收伞中棒收折结构,其中,该转线套的转线槽座的中空槽间的滑轮改换为单一圆杆。
本实用新型自动开收伞中棒收折结构,其主要是针对中棒单元的组构所为的改良,于中棒单元的第三折中棒底端外套设一转线套,而于第二折中棒顶端固设一设有滑轮的内塞,并配设有第一拉绳,使其一端固接于子弹头顶端,另一端向上跨绕过内塞的滑轮后穿出槽孔再由下方跨绕过第三折中棒的转线套后向上固接于上巢底部,另外配设有第二拉绳,使其一端固接于内塞顶端,另一端向上跨绕过上巢内的滑轮后穿出固接于活动巢顶部,而中棒单元内的开伞弹簧的底端靠抵于第一折中棒内,而其顶端则顶靠于第二折中棒的内塞底部。
借此组构,使于开伞时时,按压按钮,经由开伞弹簧将第二折中棒向上推伸,而利用第一拉绳及第二拉绳分别同时将第三折中棒与活动巢向上推伸以完成开伞动作,而于收伞时,再次按压按钮,此时第一拉绳的拉力解除形成松弛状态,经由收伞弹簧将活动巢与第三折中棒向下推移,使第三折中棒完全套合于第二折中棒外以缩短中棒单元的长度,借以方便完成最后的压缩收伞动作,且大幅降低压缩收伞时的危险性,为其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于收伞时,活动巢与第三折中棒同时向下缩移而缩短中棒单元,借此使于压缩收伞时更为方便且大幅降低危险性;其缩短开伞弹簧的长度以降低其强度及弹力,但能将中棒单元完全张伸,借此可避免于压缩收伞时受伤。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现有的自动开收伞的结构配设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于开伞前的压缩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于开伞后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于收伞时的剖视图。
图5及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中棒单元部分结构配设图。
图中标号说明:
10操控单元      11控制环体      12控制柱      13按钮
111小弹簧       112凸柱         121枢轴       122扭力弹簧
20伞握把
30中棒单元      31第一折中棒    32第二折中棒  33第三中棒
34内管          311弹片         321长槽
40活动巢        41上巢
50子弹头        51拉绳、第一拉绳   52第二拉绳
60开伞弹簧
70伞骨          71收伞弹簧
80内塞          81滑轮          801槽孔
90转线套        91转线槽座      92滑轮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自动开收伞中棒收折结构亦以三折伞为例,整组伞具基本构件包含有一操控单元10、一伞握把20、一组中棒单元30、一活动巢40、一上巢41、一子弹头50、一开伞弹簧60及数个伞骨70与收伞弹簧71等;该操控单元10设于伞握把20内,其主要是于一具有空心内部的主体内装设一控制环体11及设于伞握把20侧方开孔并外露的按钮13,于控制环体11一侧底部设有控制柱12,并于控制环体11的一侧外端设有一小弹簧111,而在控制环体11内部的相对于小弹簧111处则设有一凸柱112;该中棒单元30由第一折中棒31、第二折中棒32及第三折中棒33套组而成,并于中棒单元30内配设一顶端固接于第二折中棒32内的内管34,而中棒单元30的第一折中棒31底部与操控单元10固接;该开伞弹簧60置于中棒单元30内,而各伞骨70接合于活动巢40与上巢41之间。
请配合图2、图5及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改良的特点是在于伞具的中棒单元30的构成形态,其主要是第二折中棒32为六角形态,于顶端接设一内塞80,该内塞80一侧开设一槽孔801,并于槽孔801内枢设一滑轮81,且于第二折中棒32相对于内塞80的槽孔801的棒面形成一弧状内凹的长槽321,另外,该第三折中棒33为圆形设计,使其与第二折中棒32套接后能与第二折中棒32的长槽321之间形成更大的空间,于第三折中棒33底端外部套设一转线套90,并于转线套90一侧向上延伸形成一具有中空槽间的转线槽座91,而于中空槽间内接设有滑轮92(或圆杆),再于第三折中棒33相对于转线槽座91的棒面上开设一缺口槽331,让转线槽座91一边能穿过缺口槽331进入第二折中棒32的长槽321处;另外,中棒单元30的内管34顶端固接于内塞80底部,又,配设有第一拉绳51及第二拉绳52,该第一拉绳51一端固接于内管34底部的子弹头50的顶端,另一端进入内管34向上延伸跨绕过内塞80的滑轮81后穿出槽孔801进入长槽321而向下延伸由底部跨绕过转线槽座91的滑轮92后穿出第三折中棒33外再向上延伸固接于上巢41底部,而该第二拉绳52一端固接于内塞80顶端,另一端向上跨绕过上巢41内的滑轮411后穿出固接于活动巢40顶部,另外,将中棒单元30内的开伞弹簧60的长度大幅减短,其底端依然靠抵于第一折中棒31内,而其顶端则顶靠于第二折中棒32的内塞80的底部,使开伞弹簧60的上半部皆套至靠于内管34外。
再请参阅图2所示,为自动开收伞在压缩后预备使用时的结构状态,中棒单元30内的开伞弹簧60成压缩状态,活动巢40受控制环体11的凸柱112所卡制而定位,同时控制柱12受中棒单元30的第二折中棒32向下顶推形成倾斜状,而子弹头50受内管34顶压及弹片311撑推而卡扣于第一折中棒31的扣孔上。
请参阅图3所示,当欲开伞时,压下按钮13,控制环体11被内推而使凸柱112脱离与活动巢40的卡扣,而在中棒单元30内的开伞弹簧60复原弹力的作用下,将第二折中棒32向上推伸,而此时的子弹头50仍卡扣于第一折中棒31的扣孔上,因此经由第一拉绳51及滑轮81、滑轮92的配合作用下,拉动第三折中棒33,将第三折中棒33向上伸移,此时活动巢40则受第二拉绳52拉动向上伸移而将伞骨70完全撑张开而完成自动开伞的动作,此时各伞骨70上的收伞弹簧71成拉伸状态,另外,控制柱12也恢复为水平形常态并抵触子弹头50。
请参阅图4所示,当欲收伞时,再次压下按钮13,此时的控制柱12便对子弹头50顶推使其脱离与第一折中棒31的卡扣,此时第一拉绳51与第三折中棒33的拉扣力也解除,而在各伞骨70上的收伞弹簧71复原弹力的作用下,使各伞骨70连同伞面自动收折,并将活动巢40向下推移,且推动第三折中棒33向下缩移而并套于第二折中棒32外,使伸张的中棒单元30形成只有两节的长度;借此,使接下来的压缩收伞的动作更加轻松方便且安全为其目的。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3)

1.一种自动开收伞中棒收折结构,自动开收伞包含有一操控单元、一伞据把、一组中棒单元、一活动巢、一上巢、一子弹头、一开伞弹簧及数个伞骨与收伞弹簧;该操控单元设于伞握把内,主要是于一主体内装设有一控制环体及设于伞握把侧方的开孔并外露的按钮,于控制环体一侧底部设有控制柱,并于控制环体的一侧外端设有一小弹簧,而在控制环体内部的相对于小弹簧处则设有一凸柱,该中棒单元由第一折中棒、第二折中棒及第三折中棒套组而成,并于中棒单元内配设一内管,而中棒单元的第一折中棒底部固接于操控单元内,而上巢固接于第三折中棒顶端,该开伞弹簧置于中棒单元内,而各伞骨接合于活动巢与上巢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伞具的中棒单元的构成形态,其主要是于第二折中棒顶端接设一内塞,该内塞一侧开设一槽孔,并于槽孔内枢设一滑轮,且于第二折中棒相对于于内塞的槽孔的棒面形成一弧状内凹的长槽,于第三折中棒底端套设一转线套,并于转线套一侧向上延伸形成一具有中空槽间的转线槽座,而于中空槽间内接设有滑轮,再于第三折中棒相对于转线槽座的棒面上开设一缺口槽,让转线槽座一边能穿过缺口槽进入第二折中棒的长槽处;另外,中棒单元的内管顶端固接于内塞底部,配设有第一拉绳及第二拉绳,该第一拉绳一端固接于内管底部的子弹头的顶端,另一端进入内管向上延伸跨绕过内塞的滑轮后穿出槽孔进入长槽而向下延伸由底部跨绕过转线槽座滑轮之后穿出第三折中棒外再向上延伸固接于上巢底部,而该第二拉绳一端固接于内塞顶端,另一端向上跨绕过上巢内的滑轮后穿出固接于活动巢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动开收伞中棒收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棒单元的第二折中棒为六角形态,而第三折中棒为圆形设计,使第三折中棒与第二折中棒套接后能与第二折中棒的长槽之间形成更大的间隙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动开收伞中棒收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线套的转线槽座的中空槽间的滑轮改换为单一圆杆。
CN 201220595669 2012-11-13 2012-11-13 自动开收伞中棒收折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9804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595669 CN202980477U (zh) 2012-11-13 2012-11-13 自动开收伞中棒收折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595669 CN202980477U (zh) 2012-11-13 2012-11-13 自动开收伞中棒收折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980477U true CN202980477U (zh) 2013-06-12

Family

ID=485517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595669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980477U (zh) 2012-11-13 2012-11-13 自动开收伞中棒收折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9804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750048U (zh) 一种自动伞
CN202980477U (zh) 自动开收伞中棒收折结构
CN202635838U (zh) 自动开收多折伞
CN109998241B (zh) 一种两折电动伞
CN202588587U (zh) 自动开收伞结构
CN202154168U (zh) 改进的自动开收伞中棒结构
CN204175003U (zh) 一种帐篷的撑开与收折结构
CN203986500U (zh) 一种紧凑型直骨自动伞
CN202999592U (zh) 自动开收伞半自动收折结构
CN202407425U (zh) 改进的自动开收伞中棒单元结构
CN203152758U (zh) 自动开收伞中棒收折及安全控制结构
CN202635845U (zh) 自动开收多折伞
CN202536326U (zh) 改进的自动开收伞安全收折中棒结构
CN203467843U (zh) 改进的自动开收伞弹力加强且易收伞的结构
CN202635844U (zh) 容易折叠的自动开收多折伞
CN201831098U (zh) 改进的自动开收伞安全控制结构
CN202085870U (zh) 改进的自动开收伞结构
CN203555275U (zh) 一种安全自动开收伞
CN202009761U (zh) 改进的自动开收伞控制结构
CN202999585U (zh) 易于折叠中棒的自动开收多折伞
CN103445420A (zh) 一种安全自动开收伞
CN214594621U (zh) 一种遮阳手推伞的新型结构
JP3181112U (ja) 自動開閉傘半自動折り畳み構造
CN203913706U (zh) 自动开收多折伞的收伞安全装置
CN201480245U (zh) 一种自动开收情侣伞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612

Termination date: 2015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