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966375U - 电源端子、电源连接器及电源连接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电源端子、电源连接器及电源连接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966375U
CN201966375U CN2011200066231U CN201120006623U CN201966375U CN 201966375 U CN201966375 U CN 201966375U CN 2011200066231 U CN2011200066231 U CN 2011200066231U CN 201120006623 U CN201120006623 U CN 201120006623U CN 201966375 U CN201966375 U CN 2019663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holder
power supply
supply terminal
receiving sp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00662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游万益
戴宏骐
洪永炽
郑钧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ltop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Alltop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ltop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Alltop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ltop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Alltop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ltop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2000662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9663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9663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96637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源端子、电源连接器及电源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电源端子包括固定座、对接导体及固定件,所述固定座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安装孔及与所述安装孔贯通并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延伸的固定孔,所述对接导体包括可与对接电源端子电性连接的接触部及与接触部相对设置并可收容于安装孔内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设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定位孔,所述固定件通过所述固定孔及所述定位孔将对接导体固持于固定座上。本实用新型的电源端子、电源连接器及电源连接器组件的技术优点在于可以方便地更换电源端子。

Description

电源端子、电源连接器及电源连接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源端子、电源连接器及电源连接器组件,尤其涉及一种与线缆连接的电源端子、电源连接器及电源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其揭示了现有技术中的一种电源连接器组件通常包括电源连接器及与电源连接器连接的若干线缆210’,所述电源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10’及安装于绝缘本体10’内的电源端子20’,所述电源端子20’与绝缘本体10’组装时系以倒刺干涉方式将电源端子20’固定于绝缘本体10’内。
但是所述电源端子20’的外观形状非一般车床加工或冲压件可制成,其缺点有加工难度高、耗时、废料多、高成本、无法替换等。而且,电源端子20’组配方式系以倒刺21’破坏绝缘本体10’方式,因绝缘本体10’已局部破坏,若直接将电源端子20’进行替换会有保持力不足等疑虑,维修时需要更换整颗产品。另,此产品于使用时常会有拉扯线缆210’情形,若用干涉方式,恐会有电源端子20’整支被拔出的疑虑。倒刺干涉组配方式于严苛环境下使用,如潮湿、高温、低温等,易造成绝缘本体10’与电源端子20’材料变异,使得保持力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更换的电源端子。
为实现以上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源端子,其包括:固定座、对接导体及固定件,所述固定座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安装孔及与该安装孔贯通并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延伸的固定孔,所述对接导体包括用以与对接电源端子电性连接的接触部及与所述接触部相对设置并可收容在安装孔内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设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定位孔,所述固定件通过固定孔及定位孔将对接导体固持在固定座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孔沿第一方向贯穿固定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对接导体的安装部与固定座的安装孔采用间隙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源连接器,其电源端子与绝缘本体安装牢固,且电源端子便于更换。
为实现以上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源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及部分收容在绝缘本体内的电源端子,所述电源端子包括固定座、对接导体及固定件,所述固定座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安装孔及与该安装孔贯通并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延伸的固定孔,所述对接导体包括可与对接电源端子电性连接的接触部及与接触部相对设置并可收容在安装孔内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设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定位孔,所述固定件通过固定孔及定位孔将对接导体、固定座及绝缘本体固定在一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孔沿第一方向贯穿固定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前壁、收容所述固定座的收容空间及与所述收容空间贯通并沿第二方向开口的侧通孔,所述前壁设有与所述收容空间贯通的前开口,所述对接导体的安装部穿过所述前开孔并收容于所述固定座的安装孔内,所述固定件穿过所述侧通孔、所述固定孔及所述定位孔以将所述电源端子与所述绝缘本体固定在一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与所述前壁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后壁,所述收容空间设置在所述前壁与所述后壁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后壁设有与所述收容空间贯通的可供电源线缆装入的后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对接导体设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与所述前壁接触,所述定位孔正对所述固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本体的前壁挟持于所述固定座与所述电源端子的定位部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收容空间的数量为若干个,所述收容空间之间设有间隔壁,所述电源端子的数量等于所述收容空间的数量,并分别收容于对应的所述收容空间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对接导体的安装部与固定座的安装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固定件为螺丝,所述固定孔为螺纹孔。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源连接器组件,其电源端子与绝缘本体安装牢固,且电源端子便于更换。
为实现以上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源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电源连接器及与电源连接器连接的电源线缆,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部分收容在绝缘本体内的电源端子,所述电源端子包括固定座、对接导体及固定件,所述电源线缆包括导线及包覆导线的绝缘层,所述固定座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并贯穿固定座的安装孔及与该安装孔贯通并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延伸的固定孔,所述对接导体包括可与对接电源端子电性连接的接触部及与接触部相对设置并可收容在固定座的安装孔内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设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定位孔及沿第一方向延伸并与定位孔贯通的线缆收容孔,所述导线部分收容在线缆收容孔内,所述固定件通过固定孔及定位孔将对接导体、固定座、绝缘本体及电源线缆固定在一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前壁、收容所述固定座的收容空间及与所述收容空间贯通并沿第二方向开口的侧通孔,所述前壁设有与所述收容空间贯通的前开口,所述对接导体的安装部穿过所述前开孔并收容于所述固定座的安装孔内,所述固定件穿过所述侧通孔、所述固定孔及所述定位孔以将所述电源端子与所述绝缘本体固定在一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与所述前壁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后壁,所述收容空间设置于所述前壁与所述后壁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后壁设有与所述收容空间贯通的可供电源线缆装入的后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对接导体设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与所述前壁接触,所述定位孔正对所述固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收容空间的数量为若干个,所述收容空间之间设有间隔壁,所述电源端子及电源线缆的数量等于所述收容空间的数量,并分别收容于对应的所述收容空间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对接导体设有定位部,所述绝缘本体的前壁夹持于所述固定座与所述电源端子的定位部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对接导体的安装部与固定座的安装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固定件为螺丝,所述固定孔为螺纹孔。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电源端子采用分离式结构,固定件将所述分离式结构连接于一起,可以根据需要方便地更换电源端子,采用所述结构的电源连接器及电源连接器组件通过电源端子分离式结构与绝缘本体进行固定及限位,令电源端子与绝缘本体之间安装牢固。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电源连接器组件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源端子的分解图。
图3是图2所示的电源端子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源连接器的绝缘本体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电源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6是图5所示的电源连接器的组装图。
图7是图6所示的电源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电源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图。
图9是图8所示的电源连接器组件的部分剖视图,显示出一个电源端子安装在绝缘本体内及与对应的电源线缆的连接。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电源端子20包括固定座22、安装在固定座22上的对接导体21及固持对接导体21与固定座22的固定件23,所述固定件23可以为一螺丝。所述固定座22包括沿第一方向(即纵向)延伸的安装孔221及与该安装孔221贯通并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即横向)延伸的固定孔222,所述固定孔222可以为一螺纹孔。所述对接导体21包括用以与对接电源端子电性连接的接触部211及与接触部211相对设置并可收容在固定座22的安装孔221内的安装部212。所述安装部212设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定位孔213。所述固定件23通过固定孔222及定位孔213将对接导体21固持在固定座22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对接导体21的安装部212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并与定位孔213贯通的线缆收容孔214。所述对接导体21设有定位部215。所述定位部215的直径分别大于接触部211及安装部212的直径。所述安装孔221沿第一方向贯穿固定座22。所述固定座22是金属材料制成,所述固定座22的加工可采压铸或铝挤型的方式。所述安装孔221与安装部212采用间隙配合,因此对接导体21与固定座22组装及更换将更便捷。
如图2-7所示,本实用新型电源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0及部分收容在绝缘本体10内的所述电源端子2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器100设有三个所述的电源端子20,但电源端子20的数量并不加以限制。
如图4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0设有前壁11、与前壁11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后壁12、设置在前壁11与后壁12之间的收容空间14及与收容空间14贯通并沿第二方向开口的侧通孔141。所述前壁11设有与收容空间14贯通的前开口111。所述后壁12设有与收容空间14贯通的可供电源线缆200装入后通孔12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绝缘本体10设有与电源端子20数量相等的收容空间14,所述收容空间14之间设有间隔壁13。
如图5-7所示,所述电源端子10的固定座22从绝缘本体10上的侧通孔141装入收容空间14并收容在收容空间14内。所述对接导体21的安装部212穿过前壁11的前开孔111并收容在固定座22的安装孔221内。所述对接导体21的定位部215与前壁11接触时,定位孔213正对螺纹孔222。所述固定件23穿过侧通孔141、固定孔222及定位孔213将对接导体21、固定座22及绝缘本体10固定在一起,使得对接导体21受到沿第一方向(即纵向)的意外外力作用时,也不会从绝缘本体10退出。本实用新型导电端子为两件式结构,即包括固定座22及与固定座22组装的对接导体21。组装时,固定座22是侧向装入绝缘本体10,所述绝缘本体10的前壁11挟持在固定座22与电源端子21的定位部215之间从而将电源端子20与绝缘本体10稳固地固持在一起,电源端子20不会有退出、拔出等疑虑。此结构组装简单、便利,电源端子20与绝缘本体10之间的配合未采用干涉配合,故,电源端子20可方便地从绝缘本体10中取出,进行更换。
如图2-9所示,本实用新型电源连接器组件1,其包括所述的电源连接器100及与电源连接器100连接的电源线缆200。
如图8及图9所示,所述电源线缆200包括导线210及包覆导线210的绝缘层220。所述导线210的前端收容在电源端子20的线缆收容孔214内。所述固定件23在安装时,将锁紧收容在线缆收容孔214内的导线210,从而将电源线缆200与电源连接器100实现机械及电性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源连接器组件1包括三根电源线缆200。
电源连接器组件1在使用时,通断电的冷热循环或严苛的操作环境都会恶化电源端子20本身的特性,如通电源端子20的温度上升会相对提高电阻;高温、潮湿的操作环境会促使腐蚀氧化现象加剧。最终电源端子20表面可能发生焦黑、铜绿、镀层剥落等不良,若采用本实用新型电源端子20,则可以很方便更换导电端子20。
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应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即凡是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及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Claims (20)

1.一种电源端子(20),其包括:固定座(22)、对接导体(21)及固定件(23),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22)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安装孔(221)及与该安装孔(221)贯通并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延伸的固定孔(222),所述对接导体(21)包括用以与对接电源端子电性连接的接触部(211)及与所述接触部(211)相对设置并可收容在安装孔(221)内的安装部(212),所述安装部(212)设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定位孔(213),所述固定件通过固定孔(222)及定位孔(213)将对接导体(21)固持在固定座(22)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端子(20),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221)沿第一方向贯穿固定座(2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端子(20),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导体(21)的安装部(212)与固定座(22)的安装孔(221)采用间隙配合。
4.一种电源连接器(100),其包括绝缘本体(10)及部分收容在绝缘本体(10)内的电源端子(20),所述电源端子(20)包括固定座(22)、对接导体(21)及固定件(23),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22)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安装孔(221)及与该安装孔(221)贯通并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延伸的固定孔(222),所述对接导体(21)包括可与对接电源端子电性连接的接触部(211)及与接触部(211)相对设置并可收容在安装孔(221)内的安装部(212),所述安装部(212)设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定位孔(213),所述固定件(23)通过固定孔(222)及定位孔(213)将对接导体(21)、固定座(22)及绝缘本体(10)固定在一起。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221)沿第一方向贯穿固定座(22)。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10)设有前壁(11)、收容所述固定座(22)的收容空间(14)及与所述收容空间贯通并沿第二方向开口的侧通孔(141),所述前壁(11)设有与所述收容空间(14)贯通的前开口(111),所述对接导体(21)的安装部(212)穿过所述前开孔(111)并收容于所述固定座(22)的安装孔(221)内,所述固定件(23)穿过所述侧通孔(141)、所述固定孔(222)及所述定位孔(213)以将所述电源端子(20)与所述绝缘本体(10)固定在一起。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源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10)设有与所述前壁(11)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后壁(12),所述收容空间(14)设置在所述前壁(11)与所述后壁(12)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源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壁(12)设有与所述收容空间贯通的可供电源线缆装入的后通孔(121)。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源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导体(21)设有定位部(215),所述定位部(215)与所述前壁(11)接触,所述定位孔(213)正对所述固定孔(222)。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源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10)的前壁(11)挟持于所述固定座(22)与所述电源端子(21)的定位部(215)之间。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源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空间(14)的数量为若干个,所述收容空间(14)之间设有间隔壁(13),所述电源端子(20)的数量等于所述收容空间(14)的数量,并分别收容于对应的所述收容空间(14)内。
12.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源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导体(21)的安装部(212)与固定座(22)的安装孔(221)采用间隙配合,所述固定件为螺丝,所述固定孔为螺纹孔。
13.一种电源连接器组件(1),其包括电源连接器(100)及与电源连接器(100)连接的电源线缆(200),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0) 及部分收容在绝缘本体(10)内的电源端子(20),所述电源端子(20)包括固定座(22)、对接导体(21)及固定件(23),所述电源线缆(200)包括导线(210)及包覆导线(210)的绝缘层(220),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22)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并贯穿固定座(22)的安装孔(221)及与该安装孔(221)贯通并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延伸的固定孔(222),所述对接导体(21)包括可与对接电源端子电性连接的接触部(211)及与接触部(211)相对设置并可收容在固定座(22)的安装孔(221)内的安装部(212),所述安装部(212)设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定位孔(213)及沿第一方向延伸并与定位孔(213)贯通的线缆收容孔(214),所述导线(210)部分收容在线缆收容孔(214)内,所述固定件(23)通过固定孔(222)及定位孔(213)将对接导体(21)、固定座(22)、绝缘本体(10)及电源线缆(200)固定在一起。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源连接器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10)设有前壁(11)、收容所述固定座(22)的收容空间(14)及与所述收容空间贯通并沿第二方向开口的侧通孔(141),所述前壁(11)设有与所述收容空间(14)贯通的前开口(111),所述对接导体(21)的安装部(212)穿过所述前开孔(111)并收容于所述固定座(22)的安装孔(221)内,所述固定件(23)穿过所述侧通孔(141)、所述固定孔(222)及所述定位孔(213)以将所述电源端子(20)与所述绝缘本体(10)固定在一起。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源连接器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10)设有与所述前壁(11)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后壁(12),所述收容空间(14)设置于所述前壁(11)与所述后壁(12)之间。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源连接器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壁(12)设有与所述收容空间贯通的可供电源线缆装入的后通孔(121)。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源连接器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导体(21)设有定位部(215),所述定位部(215)与所述前壁(11)接触,所述定位孔(213)正对所述固定孔(222)。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源连接器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空间(14)的数量为若干个,所述收容空间(14)之间设有间隔壁(13),所述电源端子(20)及电源线缆的数量等于所述收容空间(14)的数量,并分别收容于对应的所述收容空间(14)内。
19.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源连接器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导体(21)设有定位部(215),所述绝缘本体(10)的前壁(11)夹持于所述固定座(22)与所述电源端子(21)的定位部(215)之间。
20.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源连接器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导体(21)的安装部(212)与固定座(22)的安装孔(221)采用间隙配合,所述固定件为螺丝,所述固定孔为螺纹孔。
CN2011200066231U 2011-01-11 2011-01-11 电源端子、电源连接器及电源连接器组件 Expired - Lifetime CN2019663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0066231U CN201966375U (zh) 2011-01-11 2011-01-11 电源端子、电源连接器及电源连接器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0066231U CN201966375U (zh) 2011-01-11 2011-01-11 电源端子、电源连接器及电源连接器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966375U true CN201966375U (zh) 2011-09-07

Family

ID=445289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0066231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966375U (zh) 2011-01-11 2011-01-11 电源端子、电源连接器及电源连接器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96637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93631A (zh) * 2011-01-11 2012-07-18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电源端子、电源连接器及电源连接器组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93631A (zh) * 2011-01-11 2012-07-18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电源端子、电源连接器及电源连接器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93631A (zh) 电源端子、电源连接器及电源连接器组件
CN101286413B (zh) 一种方便取电压的穿心式电流互感器
EP2600467B1 (en) Terminal connection structure
CN204538368U (zh) 弯式屏蔽mcu总线插头
JP2012084319A (ja) 組電池用バスバー及びバスバーモジュール
CN104779488A (zh) 弯式屏蔽mcu总线插头
US9484174B2 (en) Fuse unit
CN201927850U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01966375U (zh) 电源端子、电源连接器及电源连接器组件
CN206353640U (zh) 锂电池箱高压连接器
CN204497390U (zh) 电源连接器
CN208256929U (zh) 母线槽连接器
CN103500888B (zh) 一种导线用接线端子
CN201829878U (zh) 一种接线盒
CN210985043U (zh) 高压连接器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09730324U (zh) 一种组件式直流枪结构
CN204651503U (zh) 超温警示c型线夹
CN210016234U (zh) 一种应用于母线的接地线铜排连接结构
CN102651291A (zh) 电路断路器的端子装置
CN2817155Y (zh) 母线槽接地装置
CN201430348Y (zh) 等电位连接装置
CN201985269U (zh) 一种预紧式管型绝缘母线接头
CN215816551U (zh) 一种汽车用连接器端子
CN220156487U (zh) 光伏接线盒和光伏发电系统
CN110289584B (zh) 一种应用于母线的接地线铜排连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90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40910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