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952029U - 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和逼纸机构 - Google Patents

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和逼纸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952029U
CN201952029U CN2011200018223U CN201120001822U CN201952029U CN 201952029 U CN201952029 U CN 201952029U CN 2011200018223 U CN2011200018223 U CN 2011200018223U CN 201120001822 U CN201120001822 U CN 201120001822U CN 201952029 U CN201952029 U CN 2019520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per
medium
forcing
medium transport
fo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00182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逢博
杨民
刘凯
张继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New Beiy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New Beiy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New Beiy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New Beiy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2000182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9520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9520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95202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gistering Or Overturning She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逼纸机构和具有该逼纸机构的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该逼纸机构包括:支撑轴;以及逼纸组件,定位在介质输送通道的宽度方向上的至少一侧,各逼纸组件包括并列排列的伸入介质输送通道中的多个逼纸片,各逼纸片沿介质输送通道的走纸方向可自由偏转地设置在支撑轴上并且具有对齐薄片类介质的逼纸侧面。本实用新型的逼纸机构,在上纸时,与介质前端接触的逼纸片被顶起,未与介质接触的逼纸片位于介质侧面,形成逼纸侧面,根据介质宽度,自动设置逼纸宽度,从而实现了介质横向定位。

Description

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和逼纸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尤其涉及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的逼纸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打印机、扫描仪、识币器等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为了适应尽可能多的介质类型,往往使介质输送机构的通道宽度大于介质宽度。
此时,为了防止介质在传输过程中出现偏斜,影响介质处理效果,一般在介质输送通道上设置介质横向定位结构,如图1所示,在打印机的入纸口处设置右逼纸板7a和左逼纸板7b,当用户将介质放置在入纸口处后,移动右逼纸板7a或左逼纸板7b,使右逼纸板7a与左逼纸板7b之间的距离与介质宽度相适配,因此能够避免介质在传输过程中偏斜。
这种薄片类介质逼纸机构需要用户手动调节逼纸板,使两个逼纸板之间的距离与介质的宽度相适配,因此,不利于设备自动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输送过程中自动设置逼纸宽度、实现介质横向定位的逼纸机构。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具有该逼纸机构的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
为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逼纸机构,用于在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的介质输送通道中对齐薄片类介质,包括:支撑轴;以及逼纸组件,定位在介质输送通道的宽度方向上的至少一侧,各逼纸组件包括并列排列的伸入介质输送通道中的多个逼纸片,各逼纸片沿介质输送通道的走纸方向可自由偏转地设置在支撑轴上并且具有对齐薄片类介质的逼纸侧面。
进一步地,上述支撑轴上设有轴向定位逼纸组件的定位件或定位结构。
进一步地,上述逼纸机构还包括在介质输送通道的走纸方向上位于逼纸组件下游的输送辊组,输送辊组包括主动辊和在介质输送通道的部分宽度上延伸的从动辊。
更进一步地,上述从动辊的宽度小于或等于5cm。
进一步地,上述介质输送通道包括上通道板和下通道板,支撑轴支撑在上通道板上,上通道板上开设有供逼纸片伸入介质输送通道中的开口。
进一步地,上述逼纸片的自由端搭接在下通道板的沟槽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包括在介质输送通道中对齐薄片类介质的根据上面所描述的逼纸机构。
进一步地,上述介质输送通道的宽度方向的一侧设有逼纸组件,另一侧设有逼纸侧壁。
进一步地,上述介质输送通道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均设有逼纸组件。
进一步地,上述逼纸机构位于介质输送通道的进纸口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逼纸机构,在上纸时,与介质前端接触的逼纸片被顶起,未与介质接触的逼纸片位于介质侧面,形成逼纸侧面,根据介质宽度,自动设置逼纸宽度,从而实现了介质横向定位。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在逼纸机构下游设置了输送辊组,如果介质相对基准偏斜,那么在输送过程中偏斜的介质受逼纸侧面限制不断相对输送辊打滑,修正偏斜,使原本位于介质上方的逼纸片位于介质宽度范围外,受重力作用落下,形成新的逼纸侧面,从而使逼纸宽度不断缩小,最终与修正偏斜后的介质宽度相适配,实现了介质横向定位。通过本实用新型,即使用户随意上纸,也能够根据介质宽度自动调节通道宽度,实现介质横向定位,因此提高了设备的自动化程度。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具有的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的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逼纸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薄片类介质逼纸机构的第一实施例截面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薄片类介质逼纸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薄片类介质逼纸机构的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薄片类介质逼纸机构的第一实施例纵向截面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的薄片类介质逼纸机构的轴测图。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薄片类介质逼纸机构1设置在机架3上。
机架3包括相对平行设置的上通道板31和下通道板32,两者形成用于输送薄片类介质的介质输送通道,在介质输送通道的一端,设有与外界连通的入口33。
沿介质输送方向,逼纸机构1位于入口33的下游。逼纸机构1包括转轴11和第一逼纸组件12。其中转轴11由上通道板31支撑,沿垂直于介质输送方向设置。第一逼纸组件12铰接设置在转轴11上,位于介质输送通道的宽度方向的一侧,可绕转轴11自由转动,受重力作用,穿过上通道板31上的第一开口311搭接在下通道板32上。
本实施例中,薄片类介质以介质输送通道一侧A为基准对齐,第一逼纸组件12铰接在转轴11上,相对于基准面A位于介质输送通道的另一侧。第一逼纸组件12包括一组逼纸片121和两个限位件122。
其中,逼纸片至少为两个,两两逼纸片并列铰接在转轴11上,各逼纸片121可以绕转轴11自由转动,当介质输送通道内没有介质时,各逼纸片121受重力作用穿过上通道板31上的第一开口311搭放在下通道板32上的第一沟槽322上,将介质输送通道封闭;当介质进入介质输送通道时,介质的前端能够推动逼纸片121绕转轴11旋转,使介质输送通道打开。
逼纸片121呈薄片状结构,其厚度根据介质横向定位精度要求确定,如0.5mm或1mm,其材料优选为塑料或重量较轻的金属材料。两个限位件122设置在这组逼纸片121的两端,用于限制各逼纸片之间的相对位置,并且可以限制第一逼纸组件12沿转轴11的轴向位置。
从入口33沿A基准面上纸时,与介质前端接触的逼纸片121被介质顶起并绕转轴11旋转,未与介质接触的逼纸片121依然搭放在下通道板上,与旋转的逼纸片121相邻,由于搭放在下通道板上的逼纸片121位于介质的一侧,因此与A基准面共同形成逼纸侧面。这样,在上纸过程中第一逼纸组件12能够根据介质的宽度自动形成与介质宽度相适应的逼纸侧面,从而实现了介质横向定位,不需要再手动调节逼纸间距,因此提高了设备的自动化程度。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薄片类介质逼纸机构的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上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逼纸机构1还包括第二逼纸组件14和输送辊组2。第二逼纸组件14与第一逼纸组件12组成完全相同,二者分别位于与介质输送通道宽度方向的两侧,并同时与转轴11铰接;相应地,在下通道板32上对应于第二逼纸组件14设置有第二沟槽323。
当通道内没有介质时,第二逼纸组件14穿过上通道板31上对应的第二开口(图中未示出),搭放在下通道板32上的第二沟槽323内,将介质输送通道封闭。
沿介质输送方向,输送辊组2位于第一逼纸组件12和第二逼纸组件14的下游。输送辊组2包括主动辊21和从动辊22。主动辊21由下通道板32支撑,沿垂直于介质输送方向设置,位于介质输送通道的一侧。
主动辊21包括第一芯轴211和设置在第一芯轴211外周的第一辊轮212,其中,第一芯轴211垂直于介质输送方向支撑在下通道板32上;第一辊轮212可以是一根长度与薄片类介质最大宽度相适配的一体辊,也可以是沿第一芯轴211轴向间隔排布的分段辊,本实施例中,第一辊轮212为一根长度与薄片类介质最大宽度相适配的一体辊,位于靠近下通道板32的一侧,第一辊轮212通过下通道板32上的第四开口321伸入介质输送通道内。
从动辊22位于介质输送通道的另一侧,包括第二芯轴221和设置在第二芯轴外周的第二辊轮222,其中第二芯轴221平行于主动辊21的第一芯轴211支撑在上通道板31上,第二辊轮222沿第二芯轴221轴向位于介质输送通道宽度中心,长度可以根据用户需要设置。优选的,第二辊轮222长度小于等于5cm,以便在介质输送过程中减小第二辊轮222与介质之间产生的摩擦力。第二辊轮222通过上通道板31上的第三开口312伸入介质输送通道内与第一辊轮212相切配合。
从入口33处插入介质时,介质的前端推动第一逼纸组件12和第二逼纸组件14中与介质接触的逼纸片121,使它们绕转轴11旋转,打开介质输送通道。同时,与旋转的逼纸片121相邻、未与介质前端接触的逼纸片121依然搭放在下通道板131上,位于介质的两侧,形成了逼纸侧面。
输送辊组2的主动辊21转动,介质进入主动辊21与从动辊22之间并向下游输送,此时,如果介质相对逼纸侧面是偏斜的,由于从动辊22与介质接触面小,介质表面所受摩擦力也较小,偏斜的介质在传输过程中受逼纸侧面的限制,能够不断相对主动辊21打滑旋转,相对于逼纸侧面修正偏斜,随着介质不断纠偏,原来位于介质上方的逼纸片121位于介质宽度范围外,受重力作用,绕转轴11转动落下,搭放在下通道板32上的第一沟槽322和/或第二沟槽323内,形成新的逼纸侧面。
这样,随着介质输送纠偏,介质逼纸宽度变小,逐渐与介质宽度相适配,因此在传输过程中能够修正介质偏斜并实现介质横向定位。
本实施例相比上一实施例,即使用户偏斜上纸,也能够自动修正偏斜,并根据介质宽度自动调节逼纸宽度,实现介质横向定位。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包括机架3、逼纸机构1,传感器30和处理机构50,以及驱动机构(图中未绘出)。在介质输送通道上,还设置有若干用于传输介质的传动辊组40。
机架3包括相对平行设置的上通道板31和下通道板32,两者形成用于输送介质的介质输送通道,在介质输送通道的一端,设有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的入口33。
如图5所示,逼纸机构安装在机架3的介质输送通道上,位于入口33的下游。沿介质输送方向,逼纸机构包括逼纸机构1和输送辊组2。其中,逼纸机构1用于实现介质横向定位;输送辊组2用于输送介质,并与逼纸机构1共同修正介质偏斜。逼纸机构1和输送辊组2的具体实施方式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传感器30设置在介质输送通道上,位于逼纸机构1和输送辊组2之间,用于检测介质的有无。
处理机构50可以是打印机构、扫描机构、读写磁机构等处理机构中的一个或多个的组合。本实施例中,处理机构50为扫描机构,包括光学模块51和与光学模块51相对的压板52,两者分别位于介质输送通道两侧,用于扫描介质上的图像。
当介质输送通道内没有介质时,逼纸机构1中的逼纸片121受重力作用,搭放在介质输送通道的下通道板上的第一沟槽322内,将介质输送通道封闭;当介质从入口33处插入介质输送通道时,介质的前端能够推动与其接触的逼纸片121旋转,使介质输送通道打开,未与介质接触的逼纸片121依然搭放在下通道板上,位于介质的侧面,形成了逼纸侧面。
当介质覆盖在传感器30表面上时,传感器30输出第一检测信号,如高电平;当传感器30表面没有介质时,传感器30输出第二检测信号,如低电平。根据传感器30输出信号的变化,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的控制机构可以判断入口33处是否存在介质,如果判断入口33处存在介质,控制机构控制驱动机构驱动输送辊组2转动,将介质向下游输送。
在介质输送过程中,由于受逼纸侧面限制,介质相对输送辊组2发生打滑,修正偏斜,使原来位于介质上的逼纸片121位于介质宽度范围外,受重力作用搭放在下通道板上,形成新的逼纸侧面,从而自动缩小了介质逼纸宽度,实现介质横向定位。
当介质被输送到处理机构50时,光学模块51扫描介质上的图像,处理机构50完成扫描后,介质被传动辊40从出口60排出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
本实施例中的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利用逼纸机构,能够在传输介质的过程中自动调节逼纸宽度,使介质进入处理机构之前修正偏斜,使扫描获得的图像更加规则,因此提高了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的自动化程度。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附图标记说明
1逼纸机构       3机架
31上通道板      32下通道板
33入口          11转轴
12第一逼纸组件  A基准面
121逼纸片       122限位件
14第二逼纸组件  2输送辊组
323第二沟槽     21主动辊
211第一芯轴     212第一辊轮
22从动辊        221第二芯轴
222第二辊轮     312第三开口
10逼纸机构      30传感器
50处理机构      40传动辊组
51光学模块      52压板。

Claims (10)

1.一种逼纸机构,用于在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的介质输送通道中对齐薄片类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轴;以及
逼纸组件,定位在所述介质输送通道的宽度方向上的至少一侧,各所述逼纸组件包括并列排列的伸入所述介质输送通道中的多个逼纸片,各所述逼纸片沿所述介质输送通道的走纸方向可自由偏转地设置在所述支撑轴上并且具有对齐所述薄片类介质的逼纸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逼纸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轴上设有轴向定位所述逼纸组件的定位件或定位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逼纸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介质输送通道的走纸方向上位于所述逼纸组件下游的输送辊组,所述输送辊组包括主动辊和在介质输送通道的部分宽度上延伸的从动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逼纸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辊的宽度小于或等于5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逼纸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输送通道包括上通道板和下通道板,所述支撑轴支撑在所述上通道板上,所述上通道板上开设有供所述逼纸片伸入所述介质输送通道中的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逼纸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逼纸片的自由端搭接在所述下通道板的沟槽上。
7.一种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在介质输送通道中对齐薄片类介质的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逼纸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输送通道的宽度方向的一侧设有逼纸组件,另一侧设有逼纸侧壁。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输送通道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均设有逼纸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逼纸机构位于所述介质输送通道的进纸口的一侧。
CN2011200018223U 2011-01-05 2011-01-05 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和逼纸机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9520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0018223U CN201952029U (zh) 2011-01-05 2011-01-05 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和逼纸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0018223U CN201952029U (zh) 2011-01-05 2011-01-05 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和逼纸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952029U true CN201952029U (zh) 2011-08-31

Family

ID=444961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001822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952029U (zh) 2011-01-05 2011-01-05 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和逼纸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95202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71219A (zh) * 2017-03-23 2017-08-18 深圳怡化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介质扫描装置、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71219A (zh) * 2017-03-23 2017-08-18 深圳怡化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介质扫描装置、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015830U (zh) 一种包含涉密信息文件的回收装置
CN103708255B (zh) 瓦楞纸板水性印刷机的微压除尘送纸装置
CN201381122Y (zh) 一种纸币、票据的皮带输送机构
CN101758658A (zh) 用于加工书心子的装置和方法
CN207226481U (zh) 一种玻璃屏幕的升降式料盘
CN203794255U (zh) 检品机用给纸机
US8434609B2 (en) Method for aligning flat products on a side edge and conveying device for realizing the method
CN201952029U (zh) 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和逼纸机构
CN103693468A (zh) 纸板印刷机风箱组负压抽风装置及瓦楞纸板水性印刷机
CN104444477B (zh) 一种纸罐机中纸张的输送装置
US2843378A (en) Stacking apparatus
CN210824580U (zh) 一种用于印刷机的走纸装置
CN202935977U (zh) 薄片类介质分发装置
CN101084110B (zh) 用于生产纸制品和装订用品的折边折叠机
CN202491525U (zh) 薄片类介质纠偏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
CN201292174Y (zh) 一种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
CN210366217U (zh) 挂式单面纠偏机
KR20140087838A (ko) 금융자동화기기의 매체 분리 장치
CN210418524U (zh) 一种胶印机用压纸装置
CN220811273U (zh) 一种用于连续票据印刷的传送装置
CN207594488U (zh) 一种试卷印刷设备
CN219044738U (zh) 一种带有计数功能的输送纸料装置
CN219716125U (zh) 一种卡片高速发料的防划伤机构
CN221026567U (zh) 一种纸板输送导轮结构
US20080179812A1 (en) Inkjet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to control the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831

Termination date: 2020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