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946834U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946834U CN201946834U CN2010206325911U CN201020632591U CN201946834U CN 201946834 U CN201946834 U CN 201946834U CN 2010206325911 U CN2010206325911 U CN 2010206325911U CN 201020632591 U CN201020632591 U CN 201020632591U CN 201946834 U CN201946834 U CN 20194683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essing plate
- electric connector
- connection socket
- main part
- electric conn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电连接座;一固定件,组装于电连接座的一侧;至少一扣合件,其组装于电连接座,扣合件与固定件位于不同侧;一摇杆,其具有一主体部和于主体部至少一末端弯折延伸的一操作部,操作部卡扣于扣合件,主体部安装定位于固定件;一压板,盖设于电连接座上,压板靠近固定件的一侧延伸有一枢接部,枢接部与主体部相枢接,压板另延伸有至少一定位部,操作部定位于定位部,以带动压板相对电连接座启闭。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摇杆的主体部与压板的枢接部相枢接,其操作部定位于压板的定位部,摇杆打开和闭合时,压板跟随摇杆一起动作,两者一直处于同一平面,使得摇杆能轻易压住压板,保证电连接器良好的电性导通功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指一种用于电性连接一芯片模块至一电路板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平面栅格阵列电连接器,用于电性连接一芯片模块至一电路板上。所述电连接器主要包括设有多个导电端子的一本体、一上盖以及用来固定所述本体与所述上盖的一摇杆。所述本体包括一下盖和收容于所述下盖内的一绝缘底座。所述上盖一端枢转安装于所述本体的所述下盖上,而相对另一端枢转安装有所述摇杆。因所述摇杆与所述上盖相连接,所述摇杆打开和闭合时,所述上盖会跟随所述摇杆一起动作。
由于所述上盖一端枢转安装于所述本体的所述下盖上,而相对另一端枢转安装有所述摇杆。因此所述上盖枢转安装于所述本体的所述下盖的一端相对固定,所述上盖枢转安装有所述摇杆的一端可自由旋转。然而,于所述绝缘底座内植入一芯片模块后扣合所述上盖,所述上盖压制所述芯片模块形成一接合点,所述上盖相对于所述下盖倾斜形成一夹角。随着产品小型化的发展,当所述下盖纵向尺寸变小时,于所述绝缘底座内植入所述芯片模块后扣合所述上盖,所述上盖压制所述芯片模块时与所述芯片模块的接合点相对后移,所述上盖相对于所述下盖倾斜形成的所述夹角增大,从而造成所述摇杆无法压合所述上盖,进而影响所述电连接器的电性导通。
鉴于此,实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电连接器,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所面临的种种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摇杆压住压板以保证电性导通的电连接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电连接座;一固定件,组装于所述电连接座的一侧;至少一扣合件,其组装于所述电连接座,所述扣合件与所述固定件位于不同侧;一摇杆,其具有一主体部和于所述主体部至少一末端弯折延伸的一操作部,所述操作部卡扣于所述扣合件,所述主体部安装定位于所述固定件;一压板,盖设于所述电连接座上,所述压板靠近所述固定件的一侧延伸有一枢接部,所述枢接部与所述主体部相枢接,所述压板另延伸有至少一定位部,所述操作部定位于所述定位部,以带动所述压板相对所述电连接座启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于所述压板靠近所述固定件的一侧延伸有所述枢接部,所述压板另延伸有所述定位部。所述摇杆的所述主体部与所述枢接部相枢接,其所述操作部定位于所述定位部。在所述电连接器组装过程中,所述电连接座焊接于电路板上后,于所述电连接座内植入一芯片模块。扣合所述压板时,所述摇杆带动所述压板与其一起动作,由于所述摇杆的所述主体部与所述压板的所述枢接部相枢接,所述操作部定位于所述压板的所述定位部,使得所述摇杆按压所述压板进而紧压所述芯片模块时,所述摇杆与所述压板始终位于同一平面,所述摇杆按压所述压板未形成夹角,从而使得所述摇杆能够轻易压住所述压板。所述压板与所述摇杆组合为一体式结构,能在更矮更小的产品上使用,满足了产品朝向小型化发展的需求;所述摇杆压制所述压板无夹角问题,使得所述摇杆能够轻易压住所述压板,保证了所述电连接器良好的电性导通功能;所述摇杆打开和闭合时,所述压板会跟随所述摇杆一起动作,在装取所述芯片模块的过程中,减少了打开所述摇杆时还需再打开所述压板的这一动作;所述摇杆的所述操作部定位于所述压板的所述定位部,使得所述电连接器的扣合力更为均衡,从而保证所述芯片模块与所述电路板良好的电性导接,最终完善了所述电连接器的品质需求。
为便于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形状、构造、特征及其功效皆能有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现结合实施例与附图作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打开压板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扣合压板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装过程中植入芯片模块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装过程中植入芯片模块后扣合压板的立体组合图。
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
电连接器 100 电连接座 1 导电区 11
端子收容槽 12 导电端子 13 摇杆 2
主体部 21 凸出部 211 操作部 22
压板 3 枢接部 31 定位部 32
凸块 321 压制部 322 通孔 33
固定件 4 卡扣部 41 凹槽 42
通槽 43 扣合件 5 扣合钩 51
通槽 52 芯片模块 6 电路板 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主要包括一电连接座1、一摇杆2、一压板3、一固定件4以及二扣合件5,用于电性连接一芯片模块6至一电路板7上。
所述电连接座1底部设有导电区11,于所述导电区11开设有多个端子收容槽12,所述端子收容槽12内收容有多个导电端子13,所述导电端子13突出于所述导电区11的表面。
所述电连接座1于远离所述电路板7的表面承载所述芯片模块6,所述电连接座1借助所述导电端子13电性连接至所述电路板7而与所述电路板7实现电性连接,再借助所述导电端子13与所述芯片模块6的导电体的电性导接而最终实现所述芯片模块6与所述电路板7的电性连接。
所述摇杆2具有一主体部21,所述主体部21安装定位于所述固定件4。所述摇杆2自其所述主体部21两末端分别弯折延伸有一操作部22,所述二操作部22分别卡扣于所述二扣合件5。所述主体部21朝所述操作部22伸的方向弯折延伸形成一凸出部211,所述凸出部211相对所述主体部21偏向设置。
所述压板3盖设于所述电连接座1上,其为一中空框体构造。所述压板3靠近所述固定件4的一侧延伸有一枢接部31,所述主体部21的所述凸出部211与所述枢接部31相枢接。所述压板3于相对两侧分别延伸有一定位部32,所述定位部32与所述枢接部31位于不同侧,所述二操作部22分别定位于所述二定位部32,以带动所述压板3相对所述电连接座1启闭。
所述定位部32包括一凸块321及一压制部322,所述操作部22定位于所述凸块321与所述压制部322之间。所述凸块321与所述压制部322相对所述操作部22错位设置(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凸块321与所述压制部322也可以相对所述操作部22对称设置)。所述压板3的中央位置设有一通孔33,使所述芯片模块6装入所述电连接座1后其顶部能凸出于所述压板3,以更好地散热。
所述固定件4组装于所述电连接座1的一侧,其设有二卡扣部41。所述摇杆2的所述主体部21安装定位于所述二卡扣部41。所述固定件4朝所述电连接座1的方向凹设有一凹槽42,所述凹槽42用以供所述枢接部31进入配合。所述固定件4开设有相对设置的二通槽43,所述二通槽43用以供螺丝(未图示)进入锁固所述固定件4于所述电路板7的背板(未图示)上。
所述二扣合件5组装于所述电连接座1相对两侧,所述扣合件5与所述固定件4位于不同侧。所述二扣合件5朝远离所述电连接座1的方向分别设有一扣合钩51,所述二操作部22与所述二扣合钩51分别相卡扣配合。所述二扣合件5分别设有一通槽52,所述通槽52用以供所述螺丝进入锁固所述二扣合件5于所述电路板7的所述背板上。所述电连接器100在组装时,请参阅图1和图3,首先将所述电连接座1放置于所述电路板7的既定位置,接着将所述电连接座1焊接于所述电路板7上。将所述固定件4组设于所述电连接座1一侧,以使所述固定件4内侧恰与所述电连接座1相应一端的边缘相吻合,然后用所述螺丝进入所述固定件4的所述二通槽43锁固所述固定件4于所述电路板7的所述背板上。再将所述压板3与所述摇杆2组合为一体,使得所述摇杆2的所述主体部21的所述凸出部211与所述压板3的所述枢接部31相枢接,所述二操作部22定位于所述压板3对应的所述凸块321与所述压制部322之间。
接着,请参阅图1和图3,将所述摇杆2的所述主体部21卡扣于所述固定件4的所述二卡扣部41上,使得所述摇杆2在拨动所述二操作部22的情况下,带动所述压板3绕着所述凸出部211与所述枢接部31相枢接的一端旋转。然后,将所述二扣合件5组设于所述电连接座1两侧对应于所述摇杆2的所述二操作部22末端的位置,再用所述螺丝通过所述二扣合件5的所述通槽52锁固所述二扣合件5于所述电路板7的所述背板上,从而将所述电连接器100组接于所述电路板7上。
最后,当将所述芯片模块6放到所述电连接座1上,请参阅图3和图4,先旋转所述摇杆2的所述二操作部22至水平位置,同时带动所述压板3一起动作,使所述压板3绕着所述枢接部31与所述凸出部211相枢接处旋转至水平位置,从而使所述压板3按压于所述芯片模块6的周侧。然后将所述摇杆2的所述二操作部22的末端卡扣于所述二扣合件5相应的所述扣合钩51上,这样,所述压板3被所述摇杆2压住,所述压板3进而紧压所述芯片模块6,所述芯片模块6就此被定位。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具有下列有益效果:
1.由于所述压板的所述枢接部与所述摇杆的所述主体部的所述凸出部相枢接,所述摇杆的所述二操作部分别定位于所述压板相应的所述凸块与所述压制部之间,且所述凸块与所述压制部相对所述操作部错位设置。所述摇杆于所述压板组合为一体式结构,所述摇杆压制所述压板未形成夹角,使得所述电连接器能在更矮更小的产品上使用,从而满足产品朝向小型化发展的需求。
2.由于所述压板的所述枢接部与所述摇杆的所述主体部的所述凸出部相枢接,所述摇杆的所述二操作部分别定位于所述压板相应的所述凸块与所述压制部之间,所述摇杆打开和闭合时,所述压板会跟随所述摇杆一起动作。在装取所述芯片模块时只需打开所述摇杆就可以进行所述芯片模块的装取,减少了打开所述摇杆时还需再打开所述压板的这一动作。
3.因所述摇杆自其所述主体部两末端弯折延伸的所述二操作部定位于所述压板对应的所述凸块与所述压制部之间,于所述电连接座内植入所述芯片模块后,所述二操作部分别卡扣于所述二扣合件的所述二扣合钩。所述摇杆的所述二操作部成对称方式压制所述压板进而紧压所述芯片模块,使得所述电连接器扣合力更为均衡,从而保证所述芯片模块与所述电路板良好的电性导接,最终完善了所述电连接器的品质需求。
4.由于所述电连接座中部设有导电区,所述导电区内容设有多个导电端子,且所述导电端子突出于所述导电区表面,将所述芯片模块插设入所述电连接座内和所述电连接器组装时,因所述摇杆的所述主体部的所述凸出部与所述压板的所述枢接部相枢接,所述摇杆的所述二操作部定位于所述压板对应的所述凸块与所述压制部之间,只需用手操作所述摇杆的所述二操作部,便能轻易将所述压板打开和扣合,防止手动打开和扣合所述压板时碰撞到所述导电端子突出于所述导电区表面的部分,从而使得所述导电端子的位置发生变动或碰伤所述导电端子。
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专利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电连接座;
一固定件,组装于所述电连接座的一侧;
至少一扣合件,其组装于所述电连接座,所述扣合件与所述固定件位于不同侧;
一摇杆,其具有一主体部和于所述主体部至少一末端弯折延伸的一操作部,所述操作部卡扣于所述扣合件,所述主体部安装定位于所述固定件;
一压板,盖设于所述电连接座上,所述压板靠近所述固定件的一侧延伸有一枢接部,所述枢接部与所述主体部相枢接,所述压板另延伸有至少一定位部,所述操作部定位于所述定位部,以带动所述压板相对所述电连接座启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设有二卡扣部,所述主体部安装定位于所述二卡扣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于所述电连接座相对两侧分别组装有所述一扣合件,所述摇杆自其所述主体部两末端分别弯折延伸有所述一操作部,所述二操作部分别卡扣于所述二扣合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于相对两侧分别延伸有所述一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与所述枢接部位于不同侧,所述二操作部分别定位于所述二定位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合件朝远离所述电连接座的方向设有一扣合钩,所述操作部与所述扣合钩相卡扣配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朝所述操作部延伸的方向弯折延伸形成一凸出部,所述凸出部相对所述主体部偏向设置,所述凸出部与所述枢接部相枢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包括一凸块及一压制部,所述操作部定位于所述凸块与所述压制部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与所述压制部相对所述操作部错位设置。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与所述压制部相对所述操作部对称设置。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朝所述电连接座的方向凹设有一凹槽,所述凹槽用以供所述枢接部进入配合。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6325911U CN201946834U (zh) | 2010-11-24 | 2010-11-24 | 电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6325911U CN201946834U (zh) | 2010-11-24 | 2010-11-24 | 电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946834U true CN201946834U (zh) | 2011-08-24 |
Family
ID=444741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206325911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946834U (zh) | 2010-11-24 | 2010-11-24 | 电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946834U (zh) |
-
2010
- 2010-11-24 CN CN2010206325911U patent/CN201946834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097691B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075472Y (zh) | 电连接器 | |
CN205863535U (zh) | 卡缘连接器 | |
CN206727323U (zh) | 电连接器组件 | |
CN201639071U (zh) | 夹板机构及其组件 | |
CN203674472U (zh) | 一种插接式接线端子组合件 | |
CN208272251U (zh) | 插头及连接器 | |
CN201029158Y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230107Y (zh) | 电连接器 | |
CN203644985U (zh) | 头箍型连接器及应用此头箍型连接器的led灯 | |
CN201946834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130798Y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766202U (zh) | 电源连接器 | |
CN201717461U (zh) | 一种插座加开关的电源连接器 | |
CN206993592U (zh) | 屏蔽罩组件 | |
CN209266620U (zh) | 电池连接器母座 | |
CN102055090A (zh) | 电连接器 | |
CN202034585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9591928U (zh) | 一种继电器插座 | |
CN201340935Y (zh) | 微型插头连接器 | |
CN202068021U (zh) | 电连接器 | |
CN215418689U (zh) | 一种新型英式插头内架 | |
CN201029191Y (zh) | 电连接器 | |
CN216903419U (zh) | 插接件及插座 | |
CN202034515U (zh) | 电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824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