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943741U - 一种矿难救生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矿难救生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943741U
CN201943741U CN2011200433762U CN201120043376U CN201943741U CN 201943741 U CN201943741 U CN 201943741U CN 2011200433762 U CN2011200433762 U CN 2011200433762U CN 201120043376 U CN201120043376 U CN 201120043376U CN 201943741 U CN201943741 U CN 2019437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uge
saving system
mine disaster
life saving
survival caps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04337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强
朱卫波
赵中奇
刘兴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 Heavy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 Heav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 Heavy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 Heav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2004337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9437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9437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94374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矿难救生系统,包括避难硐室;所述矿难救生系统还包括连通井上地面与避难硐室的救生通道(2),所述救生通道(2)内设有升降救生舱(3)。该矿难救生系统能够及时有效地救援井下工作人员。

Description

一种矿难救生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难救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矿难救生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煤矿矿难事故频发,井下紧急避难的救生设施单一简陋,井上又不能及时打通救生通道实施救援,当发生矿难时人员逃生困难,致使90%的人员是死于次灾害和衍生灾害,井下人员的生命无法得到保障。
国内矿井避难自救设施主要是矿工随身携带的自救器、临时避难硐室以及可移动救生舱等;当矿难事故发生时,幸存人员躲进硐室或救生舱中避险。由于这些设备没有与地面的直接通道,无法进行物资补给和人员直接逃生。目前的救援主要是在事故发生后进行大型工程作业,打通与硐室的连通的通道,该作业时间周期长,突发事故较多,救援难度大;在硐室或救生舱的有效生命维持时间内,若被困人员无法得到有效救援升井,他们的生命安全仍然无法得到保证。
有鉴于此,如何研发一种能够及时有效地救援井下工作人员的矿难救生系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矿难救生系统,该矿难救生系统的结构设计能够及时有效地救援井下工作人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矿难救生系统,包括避难硐室;所述矿难救生系统还包括救生通道,所述救生通道内设有升降救生舱;所述救生通道连通所述避难硐室和井上地面。
优选地,所述避难硐室包括避难舱和过渡舱,所述过渡舱的一侧通过可开启的第一密封门与外部巷道隔离密封,其另一侧通过另一可开启的密封门与所述避难舱隔离密封;所述救生通道连通所述避难舱和井上地面。
优选地,所述过渡舱与所述避难舱之间进一步设有设备舱,所述设备舱的一侧通过可开启的第二密封门与所述过渡舱隔离密封,其另一侧通过第三密封门与所述避难舱隔离密封。
优选地,所述矿难救生系统还包括抢险救援车,所述抢险救援车设于所述过渡舱中,并可以通过所述第一密封门进入外部巷道中。
优选地,所述矿难救生系统还包括设于采掘工作面所在位置的移动救生舱,所述抢险救援车可与所述移动救生舱碰撞连接,以便可将其牵引至所述过渡舱中。
优选地,所述第二密封门上设有与所述移动救生舱碰接连通的对接装置,以便所述移动救生舱中的井下工作人员可经所述设备舱进入避难腔中。
优选地,所述移动救生舱所在位置开设有与井上地面连通的预留孔。
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矿难救生系统还包括救生通道,所述救生通道内设有升降救生舱;所述救生通道连通所述避难硐室和井上地面。当发生矿难时,避难硐室附近的井下工作人员可以进入避难硐室中,然后通过救生通道内的升降救生舱升井。采掘工作面附近的井下工作人员迅速进入移动救生舱内,然后井上救援人员通过救生通道内的升降救生舱进入避难硐室内,并驾驶避难硐室内的抢险救援车沿预定安全路线将移动救生舱牵引至避难硐室内。如果因为塌方造成预定路线的堵塞,抢险救援车具备一定的清障功能,待抢险救援车清除障碍后再牵引移动救生舱实施救援。移动救生舱进入避难硐室后,其内部的井下工作人员出来进入避难硐室内,并经由救生通道内的升降救生舱升井。如果因为塌方巨大、超出救援抢险车的清障能力,则对移动救生舱位置的预留引导孔进行拓孔,打通救生通道,直接利用升降救生舱将被困人员救出。由此可知,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矿难救生系统能够及时有效地救援井下工作人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矿难救生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矿难救生系统的避难硐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避难硐室的俯视图。
其中,图1至图3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1避难舱;12过渡舱;13设备舱;131制冷装置;132蓄电装置;
2救生通道;3升降救生舱;
41第一密封门;42第二密封门;43第三密封门;
51巷道;52采掘工作面塌方处;53采掘工作面;61抢险救援车;62移动救生舱;
71座椅;72制氧箱;73干燥箱;74食品箱;75药品箱;76工具箱。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为提供一种矿难救生系统,该矿难救生系统的结构设计能够及时有效地救援井下工作人员。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图2和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矿难救生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矿难救生系统的避难硐室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避难硐室的俯视图。
在一种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矿难救生系统,包括避难硐室;在此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如图2所示,所述矿难救生系统还包括救生通道2,救生通道2内设有升降救生舱3;救生通道2连通所述避难硐室和井上地面。
当发生矿难时,如图1所示,标记52表示采掘工作面塌方处,此时避难硐室附近的井下工作人员可以徒步进入避难硐室中,而采掘工作面附近的井下工作人员可以根据下文所述的矿难救生方法进入移动救生舱62中,然后再由抢险救援车61将其牵引至避难硐室内,进入避难硐室内的井下工作人员再通过救生通道2的升降救生舱3升井。由此可知,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矿难救生系统能够及时有效地救援井下工作人员。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能够更有效地实施救援,避难硐室需要设置在井下主巷道逃生路线上或者井下停车场等安全位置。
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以对避难硐室作出进一步设计。具体地,所述避难硐室包括避难舱11和过渡舱12,避难舱11通过救生通道2与井上地面连通,过渡舱12的一侧通过可开启的第一密封门41与外部巷道51隔离密封,其另一侧通过另一可开启的密封门与避难舱11隔离密封。避难硐室分为过渡舱12和避难舱11的结构,可以防止外部巷道51内的有毒气体或者其他危害因素进入避难舱11内,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性。此外,过渡舱12的结构设计为下文所述的抢险救援车61提供了放置空间。
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过渡舱12与避难舱11之间进一步设有设备舱13,设备舱13的一侧通过可开启的第二密封门42与过渡舱12隔离密封,其另一侧通过第三密封门43与避难舱11隔离密封。
避难硐室附近的井下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第一密封门41进入过渡舱12内,然后经由第二密封门42进入设备舱13内,然后再经由第三密封门43进入避难舱11中,最终通过救生通道2内的升降救生舱3升井。
当然,所述矿难救生系统还可以包括抢险救援车61,如图2和图3所示,当未发生矿难时,该抢险救援车61一般是放置在过渡舱12内;当发生矿难时,井上救援人员通过救生通道2内的升降救生舱3进入避难舱11内,然后经由第三密封门43和第二密封门42进入过渡舱12内,驾驶抢险救援车61,通过第一密封门41进入外部巷道51内,沿着预定的安全路线去寻找移动救生舱62,找到该移动救生舱62后与其发生碰撞连接,将其牵引会过渡舱12内。
当然,为了进一步提高救援的安全性,防止过渡舱12内的有毒气体对井下工作人员造成伤害,第二密封门42上可以设有对接装置,该对接装置与移动救生舱62可以连通,从而移动救生舱62内的井下工作人员可以直接经由移动救生舱62进入设备舱13内,进而通过第三密封门43进入避难舱11内。
如图2和图3所示,设备舱13内设有制冷装置131和蓄电装置132,制冷装置131可以向避难舱提供制冷,防止内部的温度过高都导致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蓄电装置132可以提供电力,用于照明或者向抢险救援车61提供动力等。此外,如图2和图3所示,避难舱11可以设有生命保障系统,包括座椅71、制氧箱72、干燥箱73、食品箱74、药品箱75和工具箱76等。
此外,移动救生舱62所在位置附近开设有与井上地面连通的预留孔。当井下巷道因爆炸等造成大面积塌方,抢险救援车不能短时间内清除障碍时,可以通过该预留孔向移动救生舱62内的井下工作人员提供物质补给;并且,当抢险救援车61无法清除障碍或者不能及时清除障碍时,可以通过钻机等工程机械将该预留孔扩大,扩大成救生通道2,并铺设加固套管,利用升降救生舱3将移动救生舱62内的井下工作人员升井。
具体地,当发生矿难时,采掘工作面附近的井下工作人员迅速进入移动救生舱62内,然后井上救援人员通过救生通道2内的升降救生舱3进入避难硐室的避难舱11内,然后经由第三密封门43和第二密封门42进入过渡舱12内,驾驶抢险救援车61,通过第一密封门41进入外部巷道51内,沿着预定的安全路线去寻找移动救生舱62,找到该移动救生舱62后与其发生碰撞连接,将其牵引会过渡舱12内。
如果因为塌方造成预定路线的堵塞,抢险救援车61具备一定的清障功能,待抢险救援车61清除障碍后再牵引移动救生舱62实施救援。移动救生舱62进入过渡舱12内后,其内部的井下工作人员经由第二密封门42和第三密封门43进入避难舱11内,然后经由救生通道2内的升降救生舱3升井。由此可知,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矿难救生方法能够及时有效地救援井下工作人员。
具体地,抢险救援车61设有第一对接部件,移动救生舱62设有第二对接部件,第一对接部件与第二对接部件通过碰撞实现连接。
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救援的安全性,防止过渡舱12内的有毒气体对井下工作人员造成伤害,第二密封门42上可以设有对接装置,该对接装置与移动救生舱62可以对接连通,从而移动救生舱62内的井下工作人员可以直接经由移动救生舱62进入设备舱13内,进而通过第三密封门43进入避难舱11内。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矿难救生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矿难救生系统,包括避难硐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矿难救生系统还包括救生通道(2),所述救生通道(2)内设有升降救生舱(3);所述救生通道(2)连通所述避难硐室和井上地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难救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难硐室包括避难舱(11)和过渡舱(12),所述过渡舱(12)的一侧通过可开启的第一密封门(41)与外部巷道(51)隔离密封,其另一侧通过另一可开启的密封门与所述避难舱(11)隔离密封;所述救生通道(2)连通所述避难舱(11)和井上地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矿难救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舱(12)与所述避难舱(11)之间进一步设有设备舱(13),所述设备舱(13)的一侧通过可开启的第二密封门(42)与所述过渡舱(12)隔离密封,其另一侧通过第三密封门(43)与所述避难舱(11)隔离密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矿难救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矿难救生系统还包括抢险救援车(61),所述抢险救援车(61)设于所述过渡舱(12)中,并可以通过所述第一密封门(41)进入外部巷道(51)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矿难救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矿难救生系统还包括设于采掘工作面(53)所在位置的移动救生舱(62),所述抢险救援车(61)可与所述移动救生舱(62)碰撞连接,以便可将其牵引至所述过渡舱(12)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矿难救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门(42)上设有与所述移动救生舱(62)碰接连通的对接装置,以便所述移动救生舱(62)中的井下工作人员可直接经所述设备舱(13)进入避难舱(11)中。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矿难救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救生舱(62)所在位置开设有与井上地面连通的预留孔。
CN2011200433762U 2011-02-18 2011-02-18 一种矿难救生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9437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0433762U CN201943741U (zh) 2011-02-18 2011-02-18 一种矿难救生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0433762U CN201943741U (zh) 2011-02-18 2011-02-18 一种矿难救生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943741U true CN201943741U (zh) 2011-08-24

Family

ID=444710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043376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943741U (zh) 2011-02-18 2011-02-18 一种矿难救生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943741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71965A (zh) * 2011-02-18 2011-05-25 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矿难救生系统及方法
CN102979554A (zh) * 2011-09-06 2013-03-20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水隔式煤矿避难硐室过渡室及进硐方法
CN109139117A (zh) * 2018-10-23 2019-01-04 安徽建筑大学 一种矿井安全预警救援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71965A (zh) * 2011-02-18 2011-05-25 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矿难救生系统及方法
CN102071965B (zh) * 2011-02-18 2013-06-19 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矿难救生系统及方法
CN102979554A (zh) * 2011-09-06 2013-03-20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水隔式煤矿避难硐室过渡室及进硐方法
CN102979554B (zh) * 2011-09-06 2015-05-20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水隔式煤矿避难硐室过渡室及进硐方法
CN109139117A (zh) * 2018-10-23 2019-01-04 安徽建筑大学 一种矿井安全预警救援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71965B (zh) 一种矿难救生系统及方法
CN202451208U (zh) 一种移动式隧道施工避难救生舱
CN102371038B (zh) 一种可移动的救生舱
CN102080566B (zh) 一种避难硐室结构
CN201943741U (zh) 一种矿难救生系统
CN201943740U (zh) 一种避难硐室结构
CN103075184B (zh) 一种矿用升降仓体
CN202370576U (zh) 分体组合式内连接移动矿用救生舱
CN101982646A (zh) 矿用智能行走逃生舱
CN205078299U (zh) 一种可移动式应急救援专用井下基地补给站
CN203476382U (zh) 一种用于矿山地下工程的紧急逃生救援系统
CN201843637U (zh) 矿用智能行走逃生舱
CN213016441U (zh) 一种用于快速提供隧道施工人员避难的救生舱
CN201843638U (zh) 一种煤矿安全救生舱
CN203874348U (zh) 高层建筑火灾救援系统
CN201696084U (zh) 煤矿管道逃生隧道
CN102335490B (zh) 高压细水雾防化洗消车
CN212583752U (zh) 一种用于隧道施工过程中的临时逃生装置
CN105201549A (zh) 一种可移动式应急救援专用井下基地补给站
CN205591963U (zh) 一种煤矿火灾紧急逃生救援装置
CN205382953U (zh) 一种具有快速应急反应机制的矿用救生系统
CN210956188U (zh) 对称式地下核电应急逃生系统
CN107199936A (zh) 一种救援生活保障车
CN202250208U (zh) 井下安全逃生通道
CN105080019A (zh) 高层建筑火灾救援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Huang Xiangyang

Inventor after: Zhang Qiang

Inventor after: Zhao Zhongqi

Inventor after: Zhu Weibo

Inventor after: Liu Xingli

Inventor before: Zhang Qiang

Inventor before: Zhu Weibo

Inventor before: Zhao Zhongqi

Inventor before: Liu Xingli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INVENTOR; FROM: ZHANG QIANG ZHU WEIBO ZHAO ZHONGQI LIU XINGLI TO: HUANG XIANGYANG ZHANG QIANG ZHAO ZHONGQI ZHU WEIBO LIU XINGLI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824

Termination date: 2014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