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933273U - 一种电脑手套机叉刀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脑手套机叉刀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933273U
CN201933273U CN2010206805073U CN201020680507U CN201933273U CN 201933273 U CN201933273 U CN 201933273U CN 2010206805073 U CN2010206805073 U CN 2010206805073U CN 201020680507 U CN201020680507 U CN 201020680507U CN 201933273 U CN201933273 U CN 2019332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rk
little axle
piston
cylinder
knitting mach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68050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鲁红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02068050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9332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9332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93327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脑手套机叉刀控制装置,属于纺织机械技术领域,包括叉刀、叉刀座、支撑座、支撑轴、拉杆结合件A、传动连杆、叉形传动连杆、档位轴、人字墙板、左墙板及定位组件,还包括用于配合定位组件的五个气缸总成,气缸总成固定于气缸总成固定轴,气缸总成固定轴固定在人字墙板和支撑座之间,气缸总成包括气缸体、安装在气缸体的活塞小轴和气路与气缸体的活塞孔相通的下气接头,活塞小轴与作用小轴在通气移动后相啮合。通过拉杆结合件,传动连杆及叉形传动连杆的作用,在每次动作变换后向外拉一次再被限位在气缸总成上。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通用性程度得到了明显提高;机器制造成本大幅下降,并且维修方便,维修费用极低。

Description

一种电脑手套机叉刀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脑手套机的叉刀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叉刀是电脑手套机的一个重要部件,电脑手套机编织时织物成圈实际上是在叉刀口面进行的,手指编织时在叉刀如图1 K1位置成圈,手掌编织时在叉刀如图1 位置成圈。因此随着手套编织的进行,叉刀位置将随着编织部位的变化而改变。虽然现有技术的电脑手套机的控制机构可以根据编织需要来改变叉刀的位置,但是手套机在编织五个手指时其叉刀位置往往不能被全部有效控制,因此需要设置叉刀控制装置来控制机器在手套编织时的叉刀座位置。
现有技术处于领先的技术是采用如附图中图1-图3所示结构的控制装置来满足叉刀座3位置变化这一要求。该控制装置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但是由于手套机种类繁多,同一种类的手套机有不同的规格,同一规格其尺码也有大码、中码、小码之分,因此手套生产商需要配备种类繁多的定位轴4(现阶段大概需要100种左右),而且角度转动控制装置的传动部件如叉形传动连杆13及扇形齿轮20也因手套机机型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这不但存在要完成同一动作需要不同尺码的同类零件、装配及零件管理复杂这一现象,从而给机器制造商增加了生产成本,而且手套生产商的使用也相当不便,有可能因同类零件不同尺码而造成编织手套品种不符要求而批量报废,造成极大损失。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现有技术配件多、生产成本高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生产成本降低、用户使用方便,可以适用不同的机型、不同规格、不同尺码手套机的叉刀控制装置。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脑手套机叉刀控制装置,包括叉刀、安装叉刀的叉刀座、支撑座、支撑轴、拉杆结合件、传动连杆、叉形传动连杆、档位轴、人字墙板、左墙板以及用于定位手指编织时的叉刀位置的定位组件,定位组件包括将在孔内呈滑动并可伸入缩回的定位作用小轴、限制定位作用小轴活动范围并将定位作用小轴固定在叉刀座的定位螺钉及定位作用小轴下方用以复位的压簧,支撑轴一端固定在人字墙板上,另一端用支撑座相固接,人字墙板固定在左墙板上,叉刀座活动套在支撑轴上,传动连杆下端与档位轴活动连接,中间通过一轴位螺钉与叉形传动连杆活动连接,上端通过拉杆结合件与叉刀座活动连接,叉形传动连杆受电脑手套机上相应的凸轮作用而进出移动,档位轴穿过左墙板上的孔,档位轴由电脑手套机控制呈轴向移动,其特征在于该电脑手套机叉刀控制装置还包括用于配合定位组件的五个气缸总成,气缸总成固定于气缸总成固定轴,气缸总成固定轴固定在人字墙板和支撑座之间,气缸总成包括气缸体、安装在气缸体的活塞小轴和气路与气缸体的活塞孔相通的下气接头,活塞小轴与作用小轴在通气移动后相啮合。
在本实用新型再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气缸总成通过固定座固定在气缸总成固定轴上,气缸体与固定座之间用一密封片相隔,活塞小轴与作用小轴相近端的凹槽装有密封圈A,活塞小轴的另一端的凹槽内装有O型密封圈B,活塞小轴上方安装有定位板,定位板一端设有与定位板相匹配的限位凸台, 活塞小轴与定位板接触处为阻止活塞小轴转动的扁丝。定位板装在安装活塞小轴的气缸体上,不但用来限制活塞小轴在下气接头通气时被推出气缸体的工作位置,还因活塞小轴与定位板接触处为扁丝,从而可防止活塞小轴的转动。下气接头装在固定座上,其气路与气缸体的活塞孔相通,当通气时可把活塞小轴推出气缸体至工作位置,与作用小轴相啮合,从而使叉刀座也即叉刀定位。上气接头装在气缸体上,当活塞小轴与作用小轴需要脱离时,上气接头通气,把活塞小轴推进气缸体内。
叉形传动连杆一头被两组滚轮定位,另一头受电脑手套机上相应的凸轮定位,两组滚轮固定在导向滚轴托架上,凸轮转动时,叉形传动连杆由凸轮外缘的曲线作用而进出移动。人字墙板及导向滚轴托架分别固定在左墙板的不同位置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五只气缸总成与已有技术中的定位轴上的四个缺口及一个肩挡相对应,来控制编织五个手指时叉刀的位置,根据不同的机型、不同的规则及相同规格的不同尺码要求来确定每只气缸总成与新人字墙板之间的距离L,从而用紧定螺钉固定。通过对各种机型、各种规格及不同尺码的手套归类,发现已有技术定位轴上两缺口之间的距离最小为20毫米,因此特把气缸总成的宽度设计为18毫米,这样排列在气缸总成固定轴上的五只气缸总成就可适用各种品种编织的需要。
考虑加工的便利,所述活塞小轴上的限位凸台为活塞小轴上端铣掉而形成,活塞小轴靠近作用小轴的外端铣有与作用小轴相匹配的缺口。活塞小轴上端铣掉用来被定位板定位,既不能圆周转动,又可定位了活塞小轴在下气接头通气时被推出气缸体的工作位置。活塞小轴外端铣有一缺口,当叉形传动连杆被机器上相应的凸轮往外推出复位时,相应的叉刀座也即叉刀的位置就因作用小轴的头部与活塞小轴的缺口相啮合而被确定。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由于通过调节气缸总成在气缸总成固定轴上的位置可实现编织不同的机型、规格、尺码的手套,因此合理地、最大范围的减少了定位轴的品种,从而实现了电脑手套机零件的通用化要求。用气动原理来代替机械复杂的传动结构,简化了零件的品种与数量。与已有技术相比,不仅有助于机器装配调试、零件仓库管理,同时也为用户使用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已有技术中的电脑手套机叉刀控制装置的结构图。
图2是图1的右视图。
图3为已有技术电脑手套机叉刀控制装置中的定位轴与作用小轴相互作用而使叉刀座限位的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结构图。
图5是图4的右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气缸总成排列及与作用小轴相互作用而使叉刀座限位的结构图。
图7 是图4 中A-A剖视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8 图7中B向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1为人字墙板,2为叉刀,3为叉刀座,4为定位轴,5为支撑螺钉,6为支撑座,7为支撑轴,8为拉杆结合件A,9为传动连杆,10为拉杆结合件B,11为导向滚轴托架,12为轴位螺钉,13为叉形传动连杆,14为滚轮,15为角尺传动脚,16为连接板结合件,17为传动小轴,18为档位轴,19为左墙板,20为扇形齿轮,21为过桥齿轮,22为传动齿轮,23为定位螺钉,24为作用小轴,25为压簧,26为气缸总成,27为气缸总成固定轴, 30为活塞小轴,31为密封圈A,32为气缸体,33为下气接头,34为密封圈B,35为固定座,36为固定螺钉,37为紧定螺钉,38为密封垫片,39为上气接头,40为定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结合附图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交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畴。
已有技术:
请见图1、图2、图3,叉形传动连杆13由机器相应凸轮控制,可在两组滚轮14中间移动,两组滚轮14固定在导向滚轴托架11上,导向滚轴托架11固定在左墙板19上,传动连杆9中间用轴位螺钉12与叉形传动连杆13活动连接,下部通过连接板结合件16与档位轴18活动连接,上部通过拉杆结合件A8与叉刀座3活动连接。两支撑轴7一头固定在人字墙板1上,另一头用支撑座6相固定连接。人字墙板1固定在左墙板19上。叉刀座3活动套在一支撑轴7上,叉刀2固定在叉刀座3上。过桥齿轮21活动装在另一支撑轴7靠近人字墙板1端,传动齿轮22与过桥齿轮21相啮合,固定在定位轴4上,定位轴4一端活动套在人字墙板1上,另一端用支撑螺钉5活动支撑在支撑座6上。
作用小轴24由定位螺钉23限位装在叉刀座3上,其一端与定位轴4的缺口相啮合,另一端被装在同一孔内的用以复位的压簧25所作用。
扇形齿轮20与过桥齿轮21相啮合,活动固定在人字墙板1上,角尺传动脚15其下端缺口套住连接板结合件16与档位轴18相连接的传动小轴17,活动装在导向滚轴托架11上,拉杆结合件B10两连接头为万向接头,一头与扇形齿轮20相连接,另一头与角尺传动脚15相连接。
当机器编织部位发生变化时,叉形传动连杆13就会被机器上相应的凸轮往外推一次,从而把叉刀座3连动叉刀2向外拉出。这时作用小轴24在定位轴4的斜面上滑动同时被压紧。定位轴4上共有四个缺口及一个肩挡,分别定位五个手指编织时的叉刀位置,档位轴18在机器编织部位发生变化时也同时向内移动,通过传动小轴17的作用,使角尺传动脚15产生转动,再通过拉杆结合件B10及扇形齿轮20与过桥齿轮21和传动齿轮22的作用,使定位轴4转过一定的角度,该角度就是每个缺口之间的相对角度。当作用叉形传动连杆13的相应的控制凸轮复位时,叉刀座3连同叉刀2向内移动,这时作用小轴24将在定位轴4上新的缺口限位,从而开始新部位的编织。当手套编织完成后,档位轴18复位,通过角尺传动脚15、拉杆结合件B10、扇形齿轮20、过桥齿轮21及传动齿轮22的作用,使定位轴4同时复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
请见图4-图8,在图4和图6 中,申请人为了便于说明而出示了五只气缸总成26在气缸总成固定轴27上的排列。根据气缸总成26的工作要求,在人字墙板1上加工一安装孔用来安装气缸总成固定轴27的一端,再用支撑座6把两支撑轴7及气缸总成固定轴27固定在一起。五只气缸总成26与定位轴4上的四个缺口及一个肩挡相对应,来控制编织五个手指时叉刀的位置,根据不同的机型、不同的规格及相同规格的不同尺码要求来确定每只气缸总成26与人字墙板1之间的距离L,    从而把五只气缸总成26按所确定的距离L在气缸总成固定轴27上用紧定螺钉37固定。通过对各种机型、各种规格及不同尺码的手套归类,发现定位轴4上两缺口之间的距离最小为20毫米,因此特把气缸总成26的宽度设计为18毫米,这样排列在气缸总成固定轴27上的五只气缸总成26就可适用各种品种编织的需要。
本实用新型装置中,叉刀2、叉刀座3、支撑轴7,拉杆结合件A8,传动连杆9,导向滚轴托架11,叉形传动连杆13,滚轮14,连接板结合件16,档位轴18,左墙板19,定位螺钉23,作用小轴24及压簧25等这些零件的装配要求及工作性能与现有技术相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要点,见图7、图8,气缸总成26固定于气缸总成固定轴27,气缸总成固定轴27固定在人字墙板和支撑座之间,气缸总成26包括气缸体32、安装在气缸体32的活塞小轴30和气路与气缸体32的活塞孔相通的下气接头33,活塞小轴30与作用小轴24在通气移动后相啮合。
固定座35在位置调整后用两颗紧定螺钉37固定在气缸总成固定轴27上, 气缸体32与固定座35之间用一密封片38相隔,之后用四颗固定螺钉36相连接。活塞小轴30与作用小轴24相近端凹槽装有MY系列密封圈A31,另一端的凹槽内装有O型密封圈B34,定位板40装在安装活塞小轴30的气缸体32上,不但用来限制活塞小轴30在下气接头33通气时被推出气缸体32的工作位置,还因活塞小轴30与定位板40接触处为扁丝结构,从而可防止活塞小轴30的转动。下气接头33装在固定座35上,其气路与气缸体32的活塞孔相通,当通气时可把活塞小轴30推出气缸体32至工作位置,与作用小轴24相啮合,从而使叉刀座3也即叉刀2定位。上气接头39装在气缸体32上,当活塞小轴30与作用小轴24需要脱离时,上气接头39通气,把活塞小轴30推进气缸体32内。
前述活塞小轴30外上端铣掉(见图7),用来被定位板40定位,既不能圆周转动,又定位了活塞小轴30在下气接头33通气时被推出气缸体32的工作位置。
前述活塞小轴30在外端铣有一缺口(见图6)。当叉形传动连杆13被机器上相应的凸轮往外推出复位时,相应的叉刀座3也即叉刀2的位置就因作用小轴24的头部与活塞小轴30的缺口相啮合而被确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相对于已有技术而言,为了便于不同机型、不同规格、同一规格的不同尺码的手套机的编织,不需要加工多种不同尺寸的定位轴4,只需合理调整气缸总成26在气缸总成固定轴27上的位置就可。因此合理地、最大范围的减少了定位轴4的品种,为机器装配调试、零件仓库管理、用户使用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使电脑手套机零件的通用化程度得到了很大提高。其次,机械传动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简化,取消了定位轴4因改变缺口位置而需要的角尺传动脚15、拉杆结合件B10、扇形齿轮20、过桥齿轮21及传动齿轮22这套传动装置,简化了整机零件的数量,从而使机器成本得到了很大的降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工作原理为:
在机器上设置一气阀座,该气阀座与气源相连接,并在其上设置10只电磁阀,每只电磁阀一头与总气源相连通,另一头用一支气管与下气接头33或者上气接头39相连接,其中五只电磁阀与下气接头33相连接,另五只电磁阀与上气接头39相连接。开机前各气缸总成26根据要求固定在气缸总成固定轴27上。当开机需要编织第一个手指时,叉形传动连杆13就会被机器上相应的凸轮往外推出,从而把叉刀座3连动叉刀2向外拉出。这时,与编织小手指(第一个手指)相对应的气缸总成26作用,其上的下气接头33相对应的电磁阀作用,从而使下气接头33通气,把相应的活塞小轴30向外推出,当作用叉形传动连杆13的相应的控制凸轮复位时,叉刀座3连同叉刀2向内移动,这时作用小轴24将与活塞小轴30的缺口相啮合,从而开始编织。
当第一个手指编织完成,需要编织第二个手指时,叉形传动连杆13就会被机器上相应的凸轮再次往外推出,从而把叉刀座3连动叉刀2向外再次拉出。这时,与编织小手指(第一个手指)相对应的气缸总成26上的下气接头33相对应的电磁阀不作用,上气接头39相对应的电磁阀作用,从而使上气接头39通气,把活塞小轴30向内推进。与此同时,与编织第二个手指相对应的气缸总成26作用,其上的下气接头33相对应的电磁阀作用,从而使相应的下气接头33通气,把相应的活塞小轴30向外推出,当作用叉形传动连杆13的相应的控制凸轮复位时,叉刀座3连同叉刀2又向内移动,这时作用小轴24将与相应的活塞小轴30的缺口再次相啮合,从而开始新一轮的编织。
第二个手指编织完成向第三个手指编织转换时,其气缸总成26的作用原理与前述相同,这里不再一一叙术。
为使各组气缸总成26能有效的工作,不漏气,特在气缸体32与固定座35之间设置了一密封片38,这样两者之间当紧固后就不会漏气了;活塞小轴30与作用小轴24相近端凹槽设置有MY系列密封圈A31,这样当上气接头39相对应的电磁阀作用通气,把活塞小轴30向内推进时就不会向外漏气了;在活塞小轴30另一端的凹槽内装有O型密封圈B31,这样无论下气接头33通气还是上气接头39通气,都不会使气体从一侧漏到另一侧。

Claims (5)

1.一种电脑手套机叉刀控制装置,包括叉刀(2)、安装叉刀(2)的叉刀座(3)、支撑座 (6)、支撑轴(7)、拉杆结合件A(8)、传动连杆(9)、叉形传动连杆(13)、档位轴(18)、人字墙板(1)、左墙板(19)以及用于定位手指编织时的叉刀位置的定位组件,定位组件包括将在孔内呈滑动并可伸入缩回的定位作用小轴(24)、限制定位作用小轴(24)活动范围并将定位作用小轴(24)固定在叉刀座的定位螺钉(23)及定位作用小轴(24)下方用以复位的压簧(25),支撑轴(7)一端固定在人字墙板上,另一端用支撑座(6)相固接,人字墙板(1)固定在左墙板(19)上,叉刀座(3)活动套在支撑轴(7)上,传动连杆(9)下端与档位轴(18)活动连接,中间通过一轴位螺钉(12)与叉形传动连杆(13)活动连接,上端通过拉杆结合件A(8)与叉刀座(3)活动连接,叉形传动连杆(13)受电脑手套机上相应的凸轮作用而进出移动,档位轴(18)穿过左墙板(19)上的孔,档位轴(18)由电脑手套机控制呈轴向移动,其特征在于该电脑手套机叉刀控制装置还包括用于配合定位组件的五个气缸总成(26),气缸总成(26)固定于气缸总成固定轴(27),气缸总成固定轴(27)固定在人字墙板和支撑座之间,气缸总成(26)包括气缸体(32)、安装在气缸体(32)的活塞小轴(30)和气路与气缸体(32)的活塞孔相通的下气接头(33),活塞小轴(30)与作用小轴(24)在通气移动后相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手套机叉刀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气缸总成(26)通过固定座(35)固定在气缸总成固定轴(27),气缸体(32)与固定座(35)之间用一密封片(38)相隔,活塞小轴(30)与作用小轴(24)相近端的凹槽装有密封圈A(31),活塞小轴(30)的另一端的凹槽内装有O型密封圈B(34),活塞小轴上方安装有定位板(40),定位板(40)一端设有与定位板(40)相匹配的限位凸台, 活塞小轴(30)与定位板(40)接触处为阻止活塞小轴(30)转动的扁丝。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脑手套机叉刀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叉形传动连杆(13)一头被两组滚轮(14)定位,另一头受电脑手套机上相应的凸轮定位,两组滚轮(14)固定在导向滚轴托架(11)上凸轮转动时,叉形传动连杆(13)由凸轮外缘的曲线作用而进出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脑手套机叉刀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气缸总成(26)的宽度为18毫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脑手套机叉刀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小轴(30)上的限位凸台为活塞小轴(30)上端铣掉而形成,活塞小轴(30)靠近作用小轴(24)的外端铣有与作用小轴相匹配的缺口。
CN2010206805073U 2010-12-27 2010-12-27 一种电脑手套机叉刀控制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19332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6805073U CN201933273U (zh) 2010-12-27 2010-12-27 一种电脑手套机叉刀控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6805073U CN201933273U (zh) 2010-12-27 2010-12-27 一种电脑手套机叉刀控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933273U true CN201933273U (zh) 2011-08-17

Family

ID=444448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6805073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933273U (zh) 2010-12-27 2010-12-27 一种电脑手套机叉刀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93327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51760A (zh) * 2010-12-27 2011-05-11 茅木泉 一种电脑手套机叉刀控制装置
CN102758303A (zh) * 2012-07-20 2012-10-31 浙江百翔科技有限公司 13g全自动电脑毛圈手套编织机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51760A (zh) * 2010-12-27 2011-05-11 茅木泉 一种电脑手套机叉刀控制装置
CN102051760B (zh) * 2010-12-27 2012-05-30 绍兴金昊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电脑手套机叉刀控制装置
CN102758303A (zh) * 2012-07-20 2012-10-31 浙江百翔科技有限公司 13g全自动电脑毛圈手套编织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12551B (zh) 双机头电脑针织横机
CN201933273U (zh) 一种电脑手套机叉刀控制装置
CN201504606U (zh) 袖口坯布吸风翻口装置
CN102051760B (zh) 一种电脑手套机叉刀控制装置
CN203830409U (zh) 组合式钢管成型轧辊
CN202358696U (zh) 圆锥轴承全自动组装机内圈送料机构
CN104109936A (zh) 双面大提花机上针盘装置
CN201720723U (zh) 链式刀库导刀机构
CN202576833U (zh) 手套机电磁选针机构
CN108691084B (zh) 一种三系统横编织机三角底板
CN202543552U (zh) 一种电脑手套机压共用针控制装置
CN101187104B (zh) 自动式衣服领片插片装置
CN102605533B (zh) 一种电脑手套机压共用针控制装置
CN102634925B (zh) 手套机电磁选针机构
CN208237063U (zh) 一种通用化6mt换挡操纵机构
CN102582235B (zh) 一种纸箱印刷模切机专用快速自动控制锁模版系统
CN202482572U (zh) 新型手套编织机叉刀定位装置
CN108754912A (zh) 一种多排织针制毯机
CN101575764A (zh) 电脑针织横编机的副罗拉机构的编织物同步牵引装置
CN205205394U (zh) 织针的针筒
CN205087518U (zh) 自动物料整理装置
CN201686815U (zh) 电脑针织横机可换变形的压针密度三角
CN201648690U (zh) 电脑手套机梭子控制装置
CN203420085U (zh) 全自动电脑针织横机的滚动调节罗拉装置
CN202954211U (zh) 双机头电脑针织横机的高位罗拉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Shaoxing Jinhao Machinery Co., Ltd.

Assignor: Mao Muquan

Contract record no.: 2011330001473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Fork knife controlling device of computer glove machin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817

License type: Exclusive License

Record date: 20111221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81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2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