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921093U - 一种体感振动体及体感振动音响台座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体感振动体及体感振动音响台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921093U
CN201921093U CN2010206477774U CN201020647777U CN201921093U CN 201921093 U CN201921093 U CN 201921093U CN 2010206477774 U CN2010206477774 U CN 2010206477774U CN 201020647777 U CN201020647777 U CN 201020647777U CN 201921093 U CN201921093 U CN 2019210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bration
conversion device
energy conversion
sensing
util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64777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隋复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NTIG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NTIG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NTIG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NTIG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2064777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9210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9210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92109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体感振动体,包括能量转换装置,以及与所述能量转换装置相连的一次或多次共振体。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体感振动体及体感振动音响台座,实现将换能器的振动功率更加有效的利用。

Description

一种体感振动体及体感振动音响台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振动设备,尤其涉及一种体感振动体及体感振动音响台座。
背景技术
本申请人在先申请了中国专利申请,申请号为200420048400.1发明名称为“体感振动音响台”。该专利公开了一种体感振动音响台,包括台体及装设于台体上的能量转换装置。所述能量转换装置包括上盖、下盖,内装于所述上盖、下盖间且夹持有一磁能电路的制动器部,及与所述磁能电路连接的输入端。所述制动器部包括大小不同的多个环状制动器及设于环状制动器内侧的轭铁部,所述轭铁部和所述壳体产生相对变位。其中,所述多个环状制动器包括外侧的悬吊弹簧部与内侧的轭铁支撑部。所述悬吊弹簧部包括围绕在所述轭铁支撑部外侧的多个形状相同的悬吊弹簧。所述悬吊弹簧部通过设于所述各悬吊弹簧的一侧的端部的支撑部与所述上盖、下盖连接固定。所述悬吊弹簧部和轭铁支撑部通过设于所述各悬吊弹簧另一侧端部的连接部相连接。由于该专利所述体感振动音响台仅可以实现一次共振,效果欠佳,而且对于该能量转换装置的振动功率利用率较低。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体感振动体及体感振动音响台座,实现将能量转换装置的振动功率更加有效的利用,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体感振动体及体感振动音响台座,实现将换能器的振动功率更加有效的利用。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体感振动体,包括能量转换装置,以及与所述能量转换装置相连的一次或多次共振体。
优选地,所述共振体为位于所述能量转换装置上方和/或下方的弹性体。
优选地,所述弹性体为编织成一体的S弹簧与橡筋带。
优选地,所述弹性体为海绵体和/或板材。
优选地,所述海绵体的密度在50-160kg/m3之间,厚度在30mm-250mm之间。
优选地,所述多次共振体包括二次振动组件和三次振动组件;
所述能量转换装置安装在海绵体内形成二次振动组件,将所述二次振动组件安装在板状体底部形成三次振动组件。
优选地,所述海绵体的密度在50-160kg/m3之间,厚度在30mm-250mm之间。
优选地,所述二次振动组件悬置在三次振动组件的下方。
优选地,音响台座置于所述三次振动组件上方或下方。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体感振动音响台座,包括前文所述任何一种体感
振动体,以及与所述体感振动体配合的音响台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体感振动体的能量转换装置产生振动后就成为“振动源”,当“振动源”作用于多级共振体成为“策动力”或“激励源”。由于物体本身的物理特性都具有自己的固有振动频率,如果“策动力”的频率与被策动物体的固有频率正好相同,就会引发被策动物体产生振动,并且往往振幅很大,这种现象叫做“共振”。“共振”的物理特点就是趋于从周围环境吸收更多能量。由于“共振”本身并不产生能量,只是物体对谐振频率的外部振动能量吸收率最大。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体感振动体的一次或多次共振体能从外部“策动力”——能量转换装置处获取最多的能量,强迫振动的振幅可能达到非常大的值,往往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振动强度。
能量转换装置作为“策动源”,仅仅与体感音响装置的结构材料发生一次共振的话,因为振动波的波腹小、波节密集,所以振动衰减快,对于人体的生物干预效果不理想。而“策动源”——一次或多次共振体的振动经过体感音响装置的结构以及材料发生两次以上的共振的话,振动波的波腹就会增大,波腹的衰减所需要的时间也就相对延长,而这种波腹的振动衰减的延长会给人以“余音袅袅”、“绕梁三日”的惬意快感,而这种“惬意快感”与人体生物振动的频率范围相吻合,这种恰到好处的同频谐振对于人的组织器官、神经系统、精神心理的放松具有很有效的生物干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体感振动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所述体感振动体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所述体感振动体结构图;
图4是图3所示A-A向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所述体感振动体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弹簧网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体感振动体及体感振动音响台座,实现将能量转换装置(换能器)的振动功率更加有效的利用。
参见图1,该图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体感振动体结构图。
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体感振动体,包括能量转换装置1,以及与所述能量转换装置1相连的一次共振体。
该一次共振体具体可以为弹性体,该弹性体可以位于所述能量转换装置1上面或下面,也可以为两个弹性体同时位于所述能量转换装置1上面和下面。
该弹性体具体可以为海绵体2,该海绵体的密度比重在50-160kg/m3之间,厚度可以在30mm-250mm之间。能量转换装置1(也称换能器)产生第一次振动,策动所述海绵体产生二次振动。由于振动在上述密度和厚度的范围内,波腹扩大,振动频率降低,非常适合人体生物振动频率的需要,使人获得愉悦感。
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体感振动体的能量转换装置1产生振动后就成为“振动源”,当“振动源”作用于一次共振体成为“策动力”或“激励源”。由于 物体本身的物理特性都具有自己的固有振动频率,如果“策动力”的频率与被策动物体的固有频率正好相同,就会引发被策动物体产生振动,并且往往振幅很大,这种现象叫做“共振”。“共振”的物理特点就是趋于从周围环境吸收更多能量。由于“共振”本身并不产生能量,只是物体对谐振频率的外部振动能量吸收率最大。由于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体感振动体的一次共振体能从外部“策动力”——能量转换装置1处获取较多的能量,强迫振动的振幅可能达到非常大的值,往往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振动强度。
能量转换装置1作为“策动源”,仅仅与体感音响装置的结构材料发生一次共振的话,因为振动波的波腹小、波节密集,所以振动衰减快,对于人体的生物干预效果不理想。而“策动源”--一次共振体的振动经过体感音响装置的结构以及材料发生两次以上的共振的话,振动波的波腹就会增大,波腹的衰减所需要的时间也就相对延长。
本实用新型所述弹性体还可以是编织成一体的S弹簧与橡筋带。所述弹性体具体可以采用S弹簧加上橡筋带编织成具有良好弹性的“弹性体”,将能量转换装置1于该“弹性体”的上面和/或下面。
本实用新型所述弹性体还可以是根据需要选择的各种不同的材质、不同的密度和不同厚度的板材。不同材质、不同密度和不同厚度的板材由于其本身具备的物理特性决定了其共振点和传导振动的波腹和波节是千差万别的,最后表达的振动效果则强与弱、尖锐与柔和、刚强与纤细的变化也是极其丰富的。
参见图2,该图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所述体感振动体结构图。
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所述体感振动体相对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第一实施例的一次共振体上可以安装有板材3。所述板材可以是各种不同的材质、不同的密度和不同厚度的板材。
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所述体感振动体,包括能量转换装置1,以及与所述能量转换装置1相连的一次共振体,与一次共振体相连的二次共振体。
一次共振体具体为海绵体2等弹性体,在海绵体2上方安装有。同样,该海绵体2的密度比重在50-160kg/m3之间,厚度可以在30mm-250mm之间。
板材3具体可以为高弹性板材,至于板材的尺寸,则根据实际需要选择, 最终的极限以振动力可以有效驱动板材为原则。如果板材的尺寸过大,重量超过了振动力可以激励和策动的上限就不宜了。
参见图3和图4,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所述体感振动体结构图;图4是图3所示A-A向剖视图。
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所述体感振动体相对第二实施例的区别在于,还包括三次共振体。
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所述体感振动体包括能量转换装置1,以及与所述能量转换装置1相连的一次共振体,与一次共振体相连的二次共振体,以及位于二次共振体与台座本体5之间的三次共振体4。
三次共振体4具体可以为海绵体,该海绵体的密度比重在50-160kg/m3之间,厚度可以在30mm-250mm之间。
如图4所示能量转换装置1为圆柱体,一次共振体和二次共振体均为圆柱体,三次共振体4的横截面为圆环形状。
由于增加了三次共振体4,因此共振效果更好,从能量转换装置1处可以获取更多的能量,强迫振动的振幅可能达到更大值,会产生更好的振动效果。
参见图5和图6,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所述体感振动体结构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弹簧网结构图。
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所述体感振动体相对前三个实施例的区别在于,能量转换装置1位于弹簧网6下。该弹簧网6作为一次共振体。
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所述体感振动体包括能量转换装置1,以及位于所述能量转换装置1上的弹簧网6,位于弹簧网6上的二次共振体7,以及位于二次共振体7上三次共振体3。
弹簧网6下方设置台座本体5,能量转换装置1位于弹簧网6、台座本体5之间。
弹簧网6具体可以是编织成一体的S弹簧与橡筋带,因此具有良好弹性性能。
二次共振体7具体可以是为海绵体,该海绵体的密度比重在50-160kg/m3之间,厚度可以在30mm-250mm之间。
三次共振体3具体可以是各种不同的材质、不同的密度和不同厚度的板 材。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体感振动体具体可以包括多次共振体,所述多次共振体可以包括二次振动组件和三次振动组件。
所述能量转换装置1安装在海绵体内可以形成二次振动组件,将所述二次振动组件安装在板状体底部可以形成三次振动组件。
所述二次振动组件可以悬置在三次振动组件的下方。
音响台座具体可以置于所述三次振动组件上方或者下方。
由此,能量转换装置1(换能器)产生第一次振动,策动二次振动组件产生二次振动,二次振动组件再策动三次振动组件产生第三次振动,而三次振动组件与台座之间没有紧固,而是置于压缩弹簧或高弹性高密度海棉的上面,于是产生四次振动。由于多级共振的作用,使得波腹依次扩大,波节减少,振动频率降低,非常适合人体生物振动频率的需要,使人获得愉悦感。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体感振动音响台座,包括前文所述的任何一种体感振动体,以及与所述体感振动体配合的音响台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体感振动体可以做成各种外形的地台,人可以站在或坐在上面,也可以作为座椅的底座或靠背,还可以做成沙发、或床体或者做成地板。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体感振动体,其特征在于,包括能量转换装置,以及与所述能量转换装置相连的一次或多次共振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体感振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振体为位于所述能量转换装置上方和/或下方的弹性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体感振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为编织成一体的S弹簧与橡筋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体感振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为海绵体和/或板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体感振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海绵体的密度在50-160kg/m3之间,厚度在30mm-250mm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体感振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次共振体包括二次振动组件和三次振动组件;
所述能量转换装置安装在海绵体内形成二次振动组件,将所述二次振动组件安装在板状体底部形成三次振动组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体感振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海绵体的密度在50-160kg/m3之间,厚度在30mm-250mm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体感振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振动组件悬置在三次振动组件的下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体感振动体,其特征在于,音响台座置于所述三次振动组件上方或下方。
10.一种体感振动音响台座,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体感振动体,以及与所述体感振动体配合的音响台座。 
CN2010206477774U 2010-12-08 2010-12-08 一种体感振动体及体感振动音响台座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9210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6477774U CN201921093U (zh) 2010-12-08 2010-12-08 一种体感振动体及体感振动音响台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6477774U CN201921093U (zh) 2010-12-08 2010-12-08 一种体感振动体及体感振动音响台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921093U true CN201921093U (zh) 2011-08-10

Family

ID=444249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647777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921093U (zh) 2010-12-08 2010-12-08 一种体感振动体及体感振动音响台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921093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18151A (zh) * 2013-01-22 2013-05-22 邱文生 手机座
CN103961243A (zh) * 2014-05-22 2014-08-06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6医院 声波经络共振治疗仪
CN103961254A (zh) * 2014-05-22 2014-08-06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6医院 五音五行变化取穴图谱
CN104581503A (zh) * 2014-12-15 2015-04-29 吉林省兴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振动式体感音箱及其应用
JP7083121B1 (ja) 2021-03-31 2022-06-10 NatureArchitects株式会社 構造体、振動デバイス及び体感音響装置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18151A (zh) * 2013-01-22 2013-05-22 邱文生 手机座
CN103961243A (zh) * 2014-05-22 2014-08-06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6医院 声波经络共振治疗仪
CN103961254A (zh) * 2014-05-22 2014-08-06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6医院 五音五行变化取穴图谱
CN104581503A (zh) * 2014-12-15 2015-04-29 吉林省兴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振动式体感音箱及其应用
JP7083121B1 (ja) 2021-03-31 2022-06-10 NatureArchitects株式会社 構造体、振動デバイス及び体感音響装置
WO2022210846A1 (ja) * 2021-03-31 2022-10-06 NatureArchitects株式会社 構造体、振動デバイス及び体感音響装置
WO2022208935A1 (ja) * 2021-03-31 2022-10-06 NatureArchitects株式会社 構造体、振動デバイス、体感音響装置、構造体の設計方法、構造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22158868A (ja) * 2021-03-31 2022-10-17 NatureArchitects株式会社 構造体、振動デバイス、体感音響装置、構造体の設計方法、構造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22159139A (ja) * 2021-03-31 2022-10-17 NatureArchitects株式会社 構造体、振動デバイス及び体感音響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921093U (zh) 一种体感振动体及体感振动音响台座
CN201246433Y (zh) 避谐震峰减震器
US20060029247A1 (en) [suspension member for speaker]
CN108492815A (zh) 具有宽幅低频带隙特性的折叠梁式声子晶体
CN210152858U (zh) 一种冰箱压缩机减震装置
CN1244758C (zh) 磁减震器
CN108200488B (zh) 用于音响器材的防振装置及具有防振装置的音响器材架
CN210344131U (zh) 一种超声波清洗机基座的减震机构
CN209585328U (zh) 一种具有抗拉拔性能的仿生多维隔减震装置
CN110528717A (zh) 基于磁流变弹性体的斜撑阻尼器
CN215773557U (zh) Mems压电扬声器
CN201967076U (zh) 一种微型音箱的减震垫及微型音箱
CN208141824U (zh) 具有宽幅低频带隙特性的折叠梁式声子晶体
CN212812031U (zh) 骨传导扬声器
CN212073799U (zh) 一种麻纤维座椅背板
CN209419832U (zh) 一种无源辐射器
CN208046180U (zh) 一种高压电输电线路防共振动装置
US20090180661A1 (en) Suspension member for speaker
CN205288967U (zh) 一种弧形筛的减震装置及含有该减震装置的弧形筛
CN210042191U (zh) 具有不对称波形的喇叭振动片
US20160345100A1 (en) Electro-Acoustic Transducer with Radiating Accoustic Seal and Stacked Magnetic Circuit Assembly
CN207075085U (zh) 扬声器箱
CN201061375Y (zh) 磁悬浮多层飘浮床
CN205545899U (zh) 一种自适应q值扬声器
CN102421039A (zh) 喇叭减震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810

Termination date: 2018120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