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919284U - 风扇的插拔装置以及风扇散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风扇的插拔装置以及风扇散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919284U
CN201919284U CN2010206917702U CN201020691770U CN201919284U CN 201919284 U CN201919284 U CN 201919284U CN 2010206917702 U CN2010206917702 U CN 2010206917702U CN 201020691770 U CN201020691770 U CN 201020691770U CN 201919284 U CN201919284 U CN 2019192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connector
bending arm
face
shell frag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69177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Innovation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UANGXINKE SOFTWARE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UANGXINKE SOFTWARE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UANGXINKE SOFTWARE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2069177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9192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9192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91928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风扇的插拔装置、以及装设有该插拔装置的风扇散热装置。在本实用新型中,插拔装置包括连接风扇的弹片和连接所述弹片的按钮,其中,弹片可通过与风扇的安装框之间的限位连接,使风扇的入风口所在面的连接器保持与单板连接器的连接;按钮可在受到外力时引导所述弹片发生形变并消除所述限位连接,使风扇的入风口所在面的连接器能够从单板连接器拔出。从而,无需引入带有连接器的转接板、也无需涉及螺钉拆卸的其他的拆卸过程,即可实现风扇的连接器与单板连接器的连接、以及将风扇的连接器从单板连接器拔出,进而实现风扇的热插拔。

Description

风扇的插拔装置以及风扇散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扇安装技术,特别涉及可实现风扇热插拔的一种风扇的插拔装置、以及装设有该插拔装置的一种风扇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通讯类产品性能的提升,各中通信类产品、尤其是服务器和存储设备的整机功耗也随之升高,相应地,CPU等芯片的发热量也就大大提升。为了实现对通讯类产品的散热,除了通过安装于芯片的散热器实现被动散热之外,通常还需要利用风扇进行主动散热。
现有技术在利用风扇散热时,无论选用轴流风扇还是涡轮风扇,其工作寿命都是有限的,特别是电机等机械部件的寿命。由于服务器和存储设备的机箱内温度更高、运行时间更长(1年365天、1天24小时不间断工作),因而对服务器和存储设备进行散热的风扇寿命就更低。通常在服务器和存储设备的正常使用年限内,风扇就可能会出现老化故障而不得不更换。但是,在更换风扇时,必须保证服务器和存储设备的不能出现断电重启,由此也就产生了风扇热拔插的需求,即,不打开服务器和存储设备的机箱盖、且不断电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热拔插的方式更换风扇。
为了满足风扇热插拔的需求,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通常的做法是,额外设计一块风扇转接板,该转接板与风扇固定在一个结构件上,风扇的电缆插在该转接板上,该转接板再将风扇电缆的信号通过带导向功能的连接器与其它单板的带导向功能的连接器对接,以实现风扇电缆的信号与单板相连。基于该结构,通过风扇与风扇转接板之间的插拔即可实现风扇热拔插。
然而,采用如图1所示的方式实现风扇热插拔存在如下的缺陷:
1、成本提高。每个风扇都需要设置一块对应的风扇转接板和一对连接器,导致成本提高;或者,所有风扇共用一块风扇转接板和一个连接器,但该风扇转接板的面积势必要增大、连接器也需要增大,从而也会导致成本提高;
2、可靠性降低。增加了风扇转接板、电路的复杂性增加,从而会引入风扇转接板自身故障的可能、并导致可靠性降低。
3、组装难度提高。风扇转接板和风扇要固定为一个组件才能实现热拔插,因而每个风扇都要和单板固定在一个结构件上,整个风扇结构件插入机箱后,还要用螺丝和机箱固定,增加整机设备组装的时间和工序。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能够实现风扇热插拔的一种风扇的插拔装置、以及一种风扇散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风扇的插拔装置,包括:
连接风扇的弹片,其可通过与风扇的安装框之间的限位连接,使风扇的入风口所在面的连接器保持与单板连接器的连接;
连接所述弹片的按钮,其可在受到外力时引导所述弹片发生形变并消除所述限位连接,使风扇的入风口所在面的连接器能够从单板连接器拔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风扇散热装置,包括一抽拉板以及若干风扇;所述抽拉板在其表面安装有单板、在其边缘设置有安装框,若干风扇通过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上述插拔装置装设于所述安装框、并使风扇的入风口所在面安装的连接器插接于单板的连接器。
优选地,对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上述插拔装置和上述风扇散热装置:
所述弹片包括:
压板,其位于风扇的顶面,并设置有第一折弯臂和第二折弯臂、以及限位凸起;其中,所述第一折弯臂可受到所述顶面上方的风扇安装框的顶部内壁挤压而产生弹性变形、所述第二折弯臂可受到所述顶面的挤压而产生弹性变形,用以稳定风扇、使风扇的入风口所在面的连接器保持与单板连接器的连接;所述限位凸起可卡接于所述风扇安装框的顶部内壁所开设的卡接槽内,用以实现所述限位连接;
第一翻边,其连接所述压板、并固定于风扇的入风口所在面,用以实现弹片与风扇的连接;
第二翻边,其连接所述压板、并位于风扇的出风口所在面与风扇的通风面板之间的缝隙内、以及穿过所述通风面板与所述按钮连接,用以实现弹片与所述按钮的连接。
所述压板的中部具有镂空,所述限位凸起位于所述镂空的边缘处、所述第一折弯臂和所述第二折弯臂设置于所述镂空的区域内。
所述第一折弯臂为两个、并设置于所述镂空的区域内靠近所述第一翻边的一侧;所述第二折弯臂为一个、并设置于所述镂空的区域内靠近所述第二翻边的一侧;所述限位凸起为两个、并设置于所述镂空的边缘靠近所述第二翻边的一侧。
所述入风口所在面安装的连接器进一步通过一卡扣插接于所述单板连接器。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见,本实用新型可利用弹片与风扇的安装框之间的限位连接,使风扇的入风口所在面的连接器保持与单板连接器的连接;而且,还可以利用按钮引导所述弹片发生形变并消除所述限位连接,使风扇的入风口所在面的连接器能够从单板连接器拔出,从而,无需引入带有连接器的转接板、也无需涉及螺钉拆卸的其他的拆卸过程,即可实现风扇的连接器与单板连接器的连接、以及将风扇的连接器从单板连接器拔出,进而实现风扇的热插拔。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风扇安装方式的原理性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风扇散热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3a和图3b为本实用新型中风扇散热装置的侧视和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风扇散热装置所装设的风扇及插拔装置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风扇散热装置所装设的风扇及插拔装置的立体图;
图6为如图5所示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风扇散热装置所装设的风扇及插拔装置在连接器插接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风扇散热装置所装设的风扇及插拔装置在连接器拔出状态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2并结合图3a和图3b、以及图4至图6,本实施例中的风扇散热装置包括:一抽拉板1,该抽拉板1在其边缘设置有安装框2、在其表面安装有单板3,若干风扇4通过由弹片5和按钮6所构成的插拔装置装设于安装框2。其中,风扇4的入风口所在面安装有连接器7,该连接器7可插接于单板3的连接器8。
具体说:
弹片5与风扇4的风扇本体41连接,弹片5可通过与安装框2之间的限位连接,使风扇本体41的入风口所在面的连接器7保持与单板3的连接器8之间的插接;为了进一步确保连接器7与单板3的连接器8的稳固插接,可以为连接器7设置一卡扣70,当连接器7与单板3的连接器8插接时,卡扣70可卡接于单板3的连接器8的相应结构上。
而按钮6穿过风扇本体41的出风口所在面所安装的通风面板42与弹片5相连,按钮6可在受到外力时引导弹片5发生形变、并消除上述的限位连接,使风扇本体41的入风口所在面的连接器7能够从单板3的连接器8拔出。
基于上述结构,即可利用弹片5与安装框20之间的限位连接,使风扇本体41的入风口所在面的连接器7保持与单板3的连接器8之间的插接;而且,还可以利用按钮6引导弹片5发生形变、并消除上述限位连接,使风扇本体41的入风口所在面的连接器7能够从单板3的连接器8拔出,从而,无需引入带有连接器的转接板、也无需涉及螺钉拆卸的其他的拆卸过程,即可实现风扇本体41的连接器7与单板3的连接器8的连接、以及将风扇本体41的连接器7从单板3的连接器8拔出,进而实现风扇4的热插拔。
而且,即便需要将如图2所示的风扇散热装置整体拆卸,也仍然不需要涉及螺钉拆卸的其他的拆卸过程,而是直接将抽拉板1拉出即可。
更具体地参见图7和图8(图8中省略了连接器7及卡扣70)、并结合图2至图6,本实施例中的弹片5具有一压板50,其位于风扇本体41的顶面;压板50还连接有第一翻边54和第二翻边55。
第一翻边54固定于风扇本体41的入风口所在面,用以实现弹片5与风扇4的连接;
第二翻边55位于风扇本体41的出风口所在面与通风面板42之间的缝隙内,且第二翻边55的自由端穿过通风面板42与按钮6连接,用以实现弹片5与按钮6的连接,而且,按钮6连接在第二翻边55的自由端能够增大使弹片5产生形变的力臂长度,减小施加在按钮6所需的外力大小。
此外,压板50还具有一镂空500,镂空500的区域内靠近第一翻边54的一侧具有两个第一折弯臂51、镂空500的区域内靠近第二翻边55的一侧具有一个第二折弯臂52、镂空500的边缘靠近第二翻边55的一侧还具有限位凸起53。
第一折弯臂51略微向压板50上方翘起,从而当弹片5随风扇4安装于安装框2内之后,第一折弯臂51可受到风扇本体41的顶面上方的安装框2的顶部内壁挤压、并产生弹性变形,产生弹性变性的第一折弯臂51即可对压板50施加朝向风扇本体41的顶面的压力;
第二折弯臂52略微向压板50下方翘起,从而当弹片5随风扇4安装于安装框2内之后,第二折弯臂52可受到风扇本体41的顶面的挤压、并产生弹性变形,产生弹性变性的第二折弯臂52即可将朝向风扇本体41的顶面的压力传递至风扇本体41,从而使风扇本体41稳定地安装在安装框2内,不会由于受到震动而偏离;
而限位凸起53则朝向压板50上方,当弹片5随风扇4安装于安装框2内之后,限位凸起53可卡接于安装框2的顶部内壁所开设的卡接槽(所有图中均未示出)内,用以实现弹片5与安装框2之间的限位连接,由于弹片5被限位,因而与弹片5相连的风扇4也会被限位。
此外,风扇本体41的出风口所在面与通风面板42之间的缝隙的宽度,需要保证第二翻边55在6按钮按下时能够倾斜,从而,由于第二翻边55的倾斜带动压板50倾斜,使限位凸起53随压板50的倾斜而脱离前述的卡接槽,进而消除弹片5与安装框2之间的限位连接,以使得风扇本体41的入风口所在面安装的连接器7能够从单板3的连接器8拔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以及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风扇的插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拔装置包括:
连接风扇的弹片,其可通过与风扇的安装框之间的限位连接,使风扇的入风口所在面的连接器保持与单板连接器的连接;
连接所述弹片的按钮,其可在受到外力时引导所述弹片发生形变并消除所述限位连接,使风扇的入风口所在面的连接器能够从单板连接器拔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包括:
压板,其位于风扇的顶面,并设置有第一折弯臂和第二折弯臂、以及限位凸起;其中,所述第一折弯臂可受到所述顶面上方的风扇安装框的顶部内壁挤压而产生弹性变形、所述第二折弯臂可受到所述顶面的挤压而产生弹性变形,用以稳定风扇、使风扇的入风口所在面的连接器保持与单板连接器的连接;所述限位凸起可卡接于所述风扇安装框的顶部内壁所开设的卡接槽内,用以实现所述限位连接;
第一翻边,其连接所述压板、并固定于风扇的入风口所在面,用以实现弹片与风扇的连接;
第二翻边,其连接所述压板、并位于风扇的出风口所在面与风扇的通风面板之间的缝隙内、以及穿过所述通风面板与所述按钮连接,用以实现弹片与所述按钮的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的中部具有镂空,所述限位凸起位于所述镂空的边缘处、所述第一折弯臂和所述第二折弯臂设置于所述镂空的区域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折弯臂为两个、并设置于所述镂空的区域内靠近所述第一翻边的一侧;
所述第二折弯臂为一个、并设置于所述镂空的区域内靠近所述第二翻边的一侧;
所述限位凸起为两个、并设置于所述镂空的边缘靠近所述第二翻边的一侧。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插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风口所在面安装的连接器进一步通过一卡扣插接于所述单板连接器。
6.一种风扇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风扇散热装置包括一抽拉板以及若干风扇;所述抽拉板在其表面安装有单板、在其边缘设置有安装框,若干风扇通过插拔装置装设于所述安装框、并使风扇的入风口所在面安装的连接器插接于单板的连接器;
所述插拔装置包括:
连接风扇的弹片,其可通过与风扇的安装框之间的限位连接,使风扇的入风口所在面的连接器保持与单板连接器的连接;
连接所述弹片的按钮,其可在受到外力时引导所述弹片发生形变并消除所述限位连接,使风扇的入风口所在面的连接器能够从单板连接器拔出。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扇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包括:
压板,其位于风扇的顶面,并设置有第一折弯臂和第二折弯臂、以及限位凸起;其中,所述第一折弯臂可受到所述顶面上方的风扇安装框的顶部内壁挤压而产生弹性变形、所述第二折弯臂可受到所述顶面的挤压而产生弹性变形,用以稳定风扇、使风扇的入风口所在面的连接器保持与单板连接器的连接;所述限位凸起可卡接于所述风扇安装框的顶部内壁所开设的卡接槽内,用以实现所述限位连接;
第一翻边,其连接所述压板、并固定于风扇的入风口所在面,用以实现弹片与风扇的连接;
第二翻边,其连接所述压板、并位于风扇的出风口所在面与风扇的通风面板之间的缝隙内、以及穿过所述通风面板与所述按钮连接,用以实现弹片与所述按钮的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扇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的中部具有镂空,所述限位凸起位于所述镂空的边缘处、所述第一折弯臂和所述第二折弯臂设置于所述镂空的区域内。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扇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折弯臂为两个、并设置于所述镂空的区域内靠近所述第一翻边的一侧;
所述第二折弯臂为一个、并设置于所述镂空的区域内靠近所述第二翻边的一侧;
所述限位凸起为两个、并设置于所述镂空的边缘靠近所述第二翻边的一侧。
10.如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风扇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风口所在面安装的连接器进一步通过一卡扣插接于所述单板连接器。
CN2010206917702U 2010-12-22 2010-12-22 风扇的插拔装置以及风扇散热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19192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6917702U CN201919284U (zh) 2010-12-22 2010-12-22 风扇的插拔装置以及风扇散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6917702U CN201919284U (zh) 2010-12-22 2010-12-22 风扇的插拔装置以及风扇散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919284U true CN201919284U (zh) 2011-08-03

Family

ID=444190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6917702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919284U (zh) 2010-12-22 2010-12-22 风扇的插拔装置以及风扇散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919284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99126A (zh) * 2011-09-08 2013-03-27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风扇单元
CN102999116A (zh) * 2011-09-08 2013-03-27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服务器机架
CN105514732A (zh) * 2015-12-08 2016-04-20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风扇连接器对接结构
CN107278094A (zh) * 2017-07-31 2017-10-20 西安特锐德智能充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机柜进出风结构及功率机柜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99126A (zh) * 2011-09-08 2013-03-27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风扇单元
CN102999116A (zh) * 2011-09-08 2013-03-27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服务器机架
CN102999116B (zh) * 2011-09-08 2015-06-17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服务器机架
CN105514732A (zh) * 2015-12-08 2016-04-20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风扇连接器对接结构
CN107278094A (zh) * 2017-07-31 2017-10-20 西安特锐德智能充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机柜进出风结构及功率机柜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084085Y (zh) 风扇安装装置
US8246301B2 (en) Fan assembly
JP4599582B2 (ja) ホットプラグ可能なファンシステムおよび接続器具
CN201919284U (zh) 风扇的插拔装置以及风扇散热装置
US20080151495A1 (en) Fan assembly
CN102339094A (zh) 服务器
CN103313579A (zh) 电子装置及其风扇模组
CN101639084A (zh) 风扇模块
CN104360718A (zh) 一种服务器
CN102548344A (zh) 风扇组合
US20100005211A1 (en) Adapter board assembly
CN207516919U (zh) 一种高效散热vpx系统平台
CN103163945A (zh) 电子装置及其风扇模组
CN202975951U (zh) 工控机机箱
CN102478901A (zh) 伺服器
CN201489431U (zh) 一种工业计算机扩展卡固定结构
CN103092263A (zh) 风扇固定装置
CN102023688A (zh) 散热性能好的电脑机箱
CN102789291A (zh) 风扇模组
CN210954849U (zh) 模块化工控机
CN211702845U (zh) 一种用于服务器机柜可热维护的快拆式风扇组件
CN201178456Y (zh) 超大型切换矩阵
CN211264238U (zh) 一种工控机
CN101727147A (zh) 风扇模块与其风扇框架
CN210112525U (zh) 一种电力电子设备风扇安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Room 505, Taixing Building, 11 Garden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191

Co-patentee after: Shenzhen Innovation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Patentee after: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Room 0801-0810, 51 College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191

Co-patentee before: Chuangxinke Software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atentee before: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