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916273U - 液压缸背压及快速泄压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压缸背压及快速泄压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916273U
CN201916273U CN2010206642540U CN201020664254U CN201916273U CN 201916273 U CN201916273 U CN 201916273U CN 2010206642540 U CN2010206642540 U CN 2010206642540U CN 201020664254 U CN201020664254 U CN 201020664254U CN 201916273 U CN201916273 U CN 2019162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
valve
oil
hydraulic cylinder
conduc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66425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伟波
阮长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HUAYAN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HUAYAN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HUAYAN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HUAYAN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2066425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9162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9162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91627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luid-Pressure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液压缸背压及快速泄压控制装置,包括,供油装置;溢流型插装阀,其LB端口与供油装置导通连接、LA端口与液压缸组的第一工作端口导通连接;主油路方向控制阀,其回油口与供油装置导通连接、其第一工作端口与溢流型插装阀的LA端口和液压缸组第一工作端口的连接处导通连接、其第二工作端口与液压缸组的第二工作端口导通连接;单向阀,其输入端与主油路方向控制阀的回油口连接,输出端与所述主油路方向控制阀第二工作端口连接;压控模块,连接在溢流型插装阀的LX端口与供油装置之间。本实用新型对液压缸背压控制灵活,容易实现高精度、大流量控制;液压缸背压控制和安全防护功能分开,任何时间均有良好的安全防护功能;适应性更强。

Description

液压缸背压及快速泄压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成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压缸背压及快速泄压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射出成型机械是通过模塑方法制造产品的自动化生产设备,一般由锁模机构、注射机构及液压电气系统等部分组成。其注射机构的机械设计,国内外厂商现在大都采用同轴对称布置,即注射油缸对称分布于螺杆两侧,螺杆与熔胶马达同轴且通过传动装置联动。正常生产中,因螺杆与注射油缸活塞杆轴向移动为同步进行,螺杆背压由溢流阀控制注射油缸回油实现。
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常用的一种液压控制装置控制的同轴对称分布方式注射机构,此种液压控制装置,可以满足基本的使用要求,但是,在生产过程中,仍然存在部分缺陷:
当压力阀控制的油缸有杆腔与无杆腔容积差别悬殊,则活塞杆作轴向移动时,两腔泄油量差别巨大。选用控制阀时,通流量大则位置可控性不好,通流量较小则严重影响活塞杆缩回速度。
各方向阀处中位时,注射油缸内腔处于封闭状态;若因需加热料筒而射嘴或流道处于封闭状态时,则料筒内胶料因加热膨胀导致螺杆向马达方向后退。因螺杆与注射油缸活塞杆轴向移动为同步进行而注射油缸内腔此时处于封闭状态,注射缸内液压油会破坏注射油缸密封装置。
压力阀直接控制注射注缸回油,压力阀通流量须能满足注射油缸泄油要求,不利于实现大流量下的高精度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于提供一种液压缸背压及快速泄压控制装置,其控制精度高,且具备元件安全保护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液压缸背压及快速泄压控制装置,包括,
供油装置;
溢流型插装阀,其LB端口与供油装置导通连接、LA端口与液压缸组的第一工作端口导通连接;
主油路方向控制阀,其回油口与所述供油装置导通连接、其第一工作端口与所述溢流型插装阀的LA端口和液压缸组第一工作端口的连接处导通连接、其第二工作端口与液压缸组的第二工作端口导通连接;
单向阀,其输入端与主油路方向控制阀的回油口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工作端口连接;
压控模块,连接在所述溢流型插装阀的LX端口与所述供油装置之间。
所述压控模块包括一油路控制模块、以及一安全防护溢流阀。
所述安全防护溢流阀的输入端与所述溢流型插装阀的LX端口导通连接,其输出端与所述供油装置导通连接。
所述油路控制模块包括一控制油路方向阀以及一背压调整溢流阀。
所述控制油路方向阀的进油端口与所述溢流型插装阀的LX端口导通连接、其第二工作端口与供油装置导通连接,所述背压调整溢流阀导通连接在所述控制油路方向阀的回油端口和第一工作端口之间,且所述背压调整溢流阀的输入端与所述控制油路方向阀的第一工作端口导通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阐述的液压缸背压及快速泄压控制装置,其有益效果在于:
对液压缸背压控制非常灵活,可采用多精度等级液压阀任意组合,容易实现高精度、大流量控制;液压缸背压控制和安全防护功能分开,任何时间均有良好的安全防护功能;适应性更强,可用于多种结构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一种液压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液压缸背压及快速泄压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控制装置的使用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液压缸背压及快速泄压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液压缸背压及快速泄压控制装置做进一步描述,以便于更清楚的理解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液压缸背压及快速泄压控制装置,其包括一主油路方向控制阀21,一单向阀22,一溢流型插装阀23,安全防护溢流阀24,控制油路方向阀25,背压调整溢流阀27,油箱26;主油路方向控制阀21包括有四个端口(A、B为工作端口,T为回油端口,P为进油端口),控制油路方向阀25包括四个端口(A为第一工作端口,B为第二工作端口,T为回油端口,P为进油端口),溢流型插装阀23具有LB、LA端口及控制端口LX。
其中溢流型插装阀23的LB端口与油箱26导通连接,其上的LA端口导通连接在液压缸组28的IA端口(即液压缸组28的第一工作端口),连接液压缸组28的IA端口和溢流型插装阀23的LA端口的管路与主油路方向控制阀21的A端口导通连接,液压缸组28的IB端口(即液压缸组28的第二工作端口)与主油路方向控制阀21的B端口导通连接,主油路方向控制阀21的T端口与油箱26导通连接,并且在主油路方向控制阀21的B端口与T端口之间连接有一单向阀22,该单向阀22限定了油的流向只能是从主油路方向控制阀21的T端口到B端口。
上述安全防护溢流阀24、控制油路方向阀25、背压调整溢流阀27组成一个安装在溢流型插装阀23和油箱26之间的压控模块,具体连接方式为,安全防护溢流阀24的输入端导通连接在溢流型插装阀23的LX端口,其输出端则导通连接至油箱26;控制油路方向阀25的P端口与溢流型插装阀23的LX端口导通连接,其B端口则导通至油箱26,背压调整溢流阀27连接在控制油路方向阀25的T端口与A端口之间,并且背压调整溢流阀27的输入端与控制油路方向阀25A端口连接。
图3描述了上述控制装置的使用情况,其中的射台机构工步流程为:“切换闸阀33位置Ⅰ”→“螺杆31转动并后退(熔胶)”→“切换闸阀33位置Ⅱ”→“射胶活塞杆36缩回(倒索)”→“螺杆31前移(射储)”→“切换闸阀33位置Ⅰ”→“射胶活塞杆36伸出(射胶)”→“螺杆31转动并后退(熔胶)”,周而复始地工作。
图3所示的射台机构正常工作时,依次执行完“切换闸阀33位置Ⅰ”、“螺杆31转动并后退(熔胶)”、“切换闸阀33位置Ⅱ”工步,再执行“射胶活塞杆36缩回(倒索)”工步,此时,本实用新型的控制装置开始对其运行进行控制,具体的是,主油路方向控制阀21的电磁铁YV4通电,YV3断电,一定压力的液压油经主油路方向控制阀21的P端口至B端口再到射出油缸IB口,如此,在执行“螺杆31前移(射储)”前,射胶活塞杆36先缩回一段距离,该距离可按需要设置。
到执行“螺杆31前移(射储)”工步时,上方机筒32内腔胶料被螺杆31推动向下向注射筒34内流动,并推动注射筒34内部的注射杆35,从而使射胶活塞杆36再次缩回,此过程须严格控制工艺(即射胶活塞杆36缩回的背压)。执行本工步时,主油路方向控制阀21的电磁铁YV3、YV4均断电,主油路方向控制阀21处于关闭状态;控制油路方向阀25电磁铁YV1通电,溢流型插装阀23的 LA端口的开启压力控制油从控制油路方向阀25的P端口,并经由A端口至背压调整溢流阀27,再到控制油路方向阀25的B端口流回油箱26。溢流型插装阀23的LA端口的开启压力由背压调整溢流阀27设定,射胶活塞杆36缩回迫使无杆腔内液压油从IA端口排出,进入溢流型插装阀23的LA端口,克服该端口的开启压力后通过溢流型插装阀23的LB口排回油箱26。
“螺杆31前移(射储)”工步完成后执行“切换闸阀33位置Ⅰ”工步,再执行“射胶活塞杆36伸出(射胶)”工步。主油路方向控制阀21的电磁铁YV3通电,一定压力的液压油经主油路方向控制阀21的P端口至A端口再到射出油缸的IA端口,射胶活塞杆36伸出,完成射胶;控制油路方向阀25电磁铁YV1、YV2断开,无杆腔内压力由安全防护溢流阀24控制,起限制最高压力作用。若无杆腔内液压油压力超过限制则从安全防护溢流阀24流回油箱26,保护执行元件的安全。本工步完成后射台机构执行“螺杆31转动并后退(熔胶)”工步,完成一个工作循环。
在其它任何时间内,电磁铁YV1、YV2、YV3、YV4均不通电,由安全防护溢流阀24限制射胶缸组无杆腔腔内压力,避免损坏元件。
当然,也可以是如图4所示的连接方式,主油路方向控制阀的B端口与连接液压缸组28的IA端口和溢流型插装阀23的LA端口的管路导通连接,其A端口与液压缸组的IB端口导通,单向阀则相应的安装在主油路方向控制阀的A端口与T端口之间。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变形,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变形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 液压缸背压及快速泄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供油装置;
溢流型插装阀,其LB端口与供油装置导通连接、LA端口与液压缸组的第一工作端口导通连接;
主油路方向控制阀,其回油口与所述供油装置导通连接、其第一工作端口与所述溢流型插装阀的LA端口和液压缸组输入端的连接处导通连接、其第二工作端口与液压缸组的第二工作端口导通连接;
单向阀,其输入端与主油路方向控制阀的回油口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工作端口连接;
压控模块,连接在所述溢流型插装阀的LX端口与所述供油装置之间。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缸背压及快速泄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控模块包括一油路控制模块、以及一安全防护溢流阀。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缸背压及快速泄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防护溢流阀的输入端与所述溢流型插装阀的LX端口导通连接,其输出端与所述供油装置导通连接。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压缸背压及快速泄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路控制模块包括一控制油路方向阀以及一背压调整溢流阀。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压缸背压及快速泄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油路方向阀的进油端口与所述溢流型插装阀的LX端口导通连接、其第二工作端口与供油装置导通连接,所述背压调整溢流阀导通连接在所述控制油路方向阀的回油端口和第一工作端口之间,且所述背压调整溢流阀的输入端与所述控制油路方向阀的第一工作端口导通连接。
CN2010206642540U 2010-12-16 2010-12-16 液压缸背压及快速泄压控制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19162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6642540U CN201916273U (zh) 2010-12-16 2010-12-16 液压缸背压及快速泄压控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6642540U CN201916273U (zh) 2010-12-16 2010-12-16 液压缸背压及快速泄压控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916273U true CN201916273U (zh) 2011-08-03

Family

ID=444160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6642540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916273U (zh) 2010-12-16 2010-12-16 液压缸背压及快速泄压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91627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11762A (zh) * 2010-12-16 2011-04-13 广州华研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液压缸背压及快速泄压控制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11762A (zh) * 2010-12-16 2011-04-13 广州华研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液压缸背压及快速泄压控制装置
CN102011762B (zh) * 2010-12-16 2013-05-29 广州华研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液压缸背压及快速泄压控制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064326U (zh) 同步分体式液压启闭机
CN204476884U (zh) 一种聚氨酯扶手带接头模压机的液压系统
CN204284038U (zh) 一种用于伺服注塑机的节能动力系统
CN102011762B (zh) 液压缸背压及快速泄压控制装置
CN103448293A (zh) 粉末压机液压系统
CN105538625A (zh) 一种注塑机同步系统及其油路控制方法
CN102758421A (zh) 同步分体式液压启闭机
CN204716644U (zh) 一种连铸机水口机械手液压装置
CN201916273U (zh) 液压缸背压及快速泄压控制装置
CN201061823Y (zh) 热室压铸机的压射油路装置
CN101913086B (zh) 一种移动工作台的无泄漏液压系统
CN102788150B (zh) 一种液压换档压力调节阀
CN202037828U (zh) 一种注塑机数控熔胶背压回路
CN107387471B (zh) 真空扩散焊设备用液压系统及其压力控制方法
CN203230678U (zh) 液压执行元件进出口流量压力独立控制系统
CN205918670U (zh) 打码油压机液压控制系统
CN103836019A (zh) 快速充油液压换挡阀
CN203937141U (zh) 一种薄壁餐盒专用注塑机的液压系统
CN204054552U (zh) 二板液压注塑机常压、增压、高压锁模回路
CN207432718U (zh) 一种pvc注射机液压控制系统
CN203198288U (zh) 粉末压机液压装置
CN208918940U (zh) 一种冲压机液压系统
CN205522359U (zh) 一种注塑机同步系统
CN202114897U (zh) 液压注塑机用具有缓冲功能的高速注射回路
CN203717514U (zh) 快速充油液压换挡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80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30529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80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30529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