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910012U - 一种温度和湿度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温度和湿度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12U
CN201910012U CN2011200067713U CN201120006771U CN201910012U CN 201910012 U CN201910012 U CN 201910012U CN 2011200067713 U CN2011200067713 U CN 2011200067713U CN 201120006771 U CN201120006771 U CN 201120006771U CN 201910012 U CN201910012 U CN 2019100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xing arrangement
cable
control system
temperature
wall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00677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建文
曾志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a Kaiyuan Instrumen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a Kaiyuan Instrumen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a Kaiyuan Instrumen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sha Kaiyuan Instrumen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2000677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9100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9100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91001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温度和湿度控制系统,设置于中子测量控制NMC室的室壁上,包括:第一室壁侧的混合装置,通过电缆与设置于第一室壁侧的空气搅动器相连;相连的电气安装柜和自动控制系统,所述自动控制系统通过电缆设置于第二室壁侧,该自动控制系统通过电缆分别与设置于所述第一室壁侧的空气搅动器,以及设置于第三室壁侧的空气搅动器相连;设置于所述第三室壁侧的空气搅动器,通过电缆与设置于所述第三室壁侧的混合装置相连;设置于所述第三室壁侧的混合装置通过电缆与设置于第四室壁侧的空气搅动器相连,所述第四室壁侧的空气搅动器通过电缆与设置于第四室壁侧的混合装置相连。通过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系统反复循环调节,使温度和湿度稳定在设定内,保证仪器处于正常的温湿度范围内,从而保证仪器的正常运行,并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Description

一种温度和湿度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温湿度测量控制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设置于NMC(Neutron Measure Control,中子测量控制)室的温度和湿度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各类机械、电子等仪器的工作要求也越来越高。当前,在各种各样的仪器的使用过程中,为保障仪器能够可靠、安全的工作,则必须要考虑仪器本身以及所在环境的温度和湿度这两个重要因素,例如,很多珍贵仪器都会标明运行温度、湿度的范围。
当前,尤其是在现代的电子控制室内,各种仪器运行安全与否,以及仪器运行的结果是否准确或正常,都非常依赖仪器所在的环境温度和湿度。由于,在不同的环境温度、湿度中,同样的仪器使用相同的方法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因此,重视环境的温度、湿度可以保证仪器的有效、安全工作。
但是,在现有的电子控制间内,尤其是各厂矿的控制室内没有专门的电子控制间(即温度、湿度不能调控),仅仅只依赖于仪器自带的附属装置来调节温度,并且大多数仪器上没有设置湿度控制装置,即便是自身配置了调节温度和湿度的装置,但是在环境恶劣的地方自带的附属装置也不能满足要求,导致仪器出现故障,带来经济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温度和湿度控制系统,以克服现有技术中仅靠仪器自身的附属装置调节温度和湿度,不能充分满足仪器对环境的要求,造成仪器出现故障以及容易带来损失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温度和湿度控制系统,设置于中子测量控制NMC室的室壁上,包括:
设置于第一室壁侧的混合装置,通过电缆与设置于第一室壁侧的空气搅动器相连;
相连的电气安装柜和自动控制系统,所述自动控制系统通过电缆设置于第二室壁侧,该自动控制系统通过电缆分别与设置于所述第一室壁侧的空气搅动器,以及设置于第三室壁侧的空气搅动器相连;
设置于所述第三室壁侧的空气搅动器,通过电缆与设置于所述第三室壁侧的混合装置相连;
设置于所述第三室壁侧的混合装置通过电缆与设置于第四室壁侧的空气搅动器相连,所述第四室壁侧的空气搅动器通过电缆与设置于第四室壁侧的混合装置相连。
优选的,所述混合装置包括:
设置于所述混合装置下方的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
分别设置于所述混合装置内部且相互之间没有连接的电加热部件、电制冷部件、除湿器和增湿器;
设置于所述混合装置内从所述混合装置的下部吸入空气,从所述混合装置的上部吹出空气的内部风机。
优选的,所述空气搅动器为风扇,且所述风扇具有微风的功能。
优选的,所述电制冷部件为压缩机式电制冷部件。
优选的,所述电制冷部件为半导体式电制冷部件。
优选的,所述电加热部件为压缩机式电加热部件。
优选的,所述电加热部件为半导体式电加热部件。
优选的,所述电加热部件为电阻式的电加热部件。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公开提供了一种温度和湿度控制系统,将该温度和湿度控制系统设置于NMC室内,利用该温度和湿度控制系统上的混合装置内的温度和湿度传感器采集当前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值;再通过自动控制系统对当前测量到的温度和湿度值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再通过电缆控制混合装置对环境加热或制冷、除湿或增湿,从而保证当前环境的温度和湿度都能够达到设定的温度和湿度,并通过反复循环,使温度和湿度稳定在设定内,保证NMC室内的仪器处于正常的温湿度范围内,从而保证仪器的正常运行,并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温度和湿度控制系统的结够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混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自动控制系统进行控制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温度和湿度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主要包括:电气安装柜1、自动控制系统2、空气搅动器3、混合装置5和电缆6。
通过电缆6将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温度和湿度控制系统中的各部件,即电气安装柜1、自动控制系统2、空气搅动器3和混合装置5进行连接,并通过电缆6将相互连接好的各部件依次沿NMC室的室壁设置,并且设置于该温度和湿度控制系统两端的混合装置5都靠近NMC室的大门4,但具有一定的距离,该距离可在NMC(Neutron Measure Control,中子测量控制)室安装该温度和湿度控制系统时,由技术人员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定,本实用新型并不对该距离进行限定。
在该温度和湿度控制系统中除连接用的电缆6之外,共具有:一个电气安装柜1、一个自动控制系统2、三个空气搅动器3和三个混合装置5,如图1所示,具体通过电缆6安装于NMC室内的结构为:
设置于第一室壁11侧的混合装置5,通过电缆6与设置于第一室壁11侧的空气搅动器3相连,该空气搅动器3的位置接近与第一室壁11和第二室壁12的拐角处。
电气安装柜1和自动控制系统2相连,该自动控制系统2设置于所述第二室壁12侧,该自动控制系统2通过电缆6分别与设置于第一室壁11侧的空气搅动器3、设置于第三室壁13侧的空气搅动器3相连接,该空气搅动器3的位置接近与第二室壁12和第三室壁13的拐角处。
设置于第三室壁13侧的空气搅动器3通过电缆6与设置于该第三室壁13侧的混合装置5相连接。
设置于第三室壁13侧的混合装置5通过电缆6与设置于第四室壁14侧的空气搅动器3相连接,该空气搅动器3的位置接近于第三室壁13和第四室壁14的拐角处。该空气搅动器3通过电缆6与设置于第四室壁14侧的混合装置5相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该温度和湿度控制系统设置的NMC室内,其NMC室的大门4设置于第一室壁11上,因此,在设置第一室壁11和第四室壁14上的混合装置5时,两者都接近与大门4,但具有一定的距离。
此外,该温度和湿度控制系统中通过电缆6连接的各个部件之间的距离,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定,本实用新型并不进行限定,但是,各个部件之间的距离,以及其设置的位置应保证各个部件之间的正常工作,例如,接近设置于第一室壁11和第二室壁12的拐角处、第二室壁12和第三室壁13的拐角处、以及第三室壁13和第四室壁14的拐角处的空气搅动器3,并不一定靠近各个室壁的拐角处,只要与混合装置5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即可。
另外,通过电缆6进行连接的过程中,电缆6分为主线电缆和支线电缆,上述各个部件都是通过电缆6的支线电缆连接在主线电缆上的。
在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基础上,如图2所示,上述混合装置5中包括:温度传感器21、湿度传感器22、电加热部件23、电制冷部件24、除湿器25、增湿器26和内部风机27。
温度传感器21和湿度传感器22设置于该混合装置5的下方,电加热部件23、电制冷部件24、除湿器25和增湿器26则设置于混合装置5中,且相互之间没有连接,而内部风机27则位于混合装置5中,其上下不受其他部件影响,可以从混合装置5的下部吸入空气,再将经电加热部件23、电制冷部件24、除湿器25或增湿器26处理的空气从混合装置5的上部吹出。
需要说明的是,该混合装置5内的温度传感器21、湿度传感器22、电加热部件23、电制冷部件24、除湿器25、增湿器26和内部风机27的工作过程由与混合装置5通过电缆6的主线电缆连接的自动控制系统2进行控制。
另外,上述确定结构的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温度和湿度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为:利用混合装置5内的温度传感器21和湿度传感器22采集环境温度、湿度值,通过自动控制系统2形成一个闭环,如果当前测量的环境温度低于设定温度,自动控制系统2控制混合装置5启动电加热部件23,由内部风机27吹出,实现加热空气,并通过空气搅动器3使之基本均匀;如果当前的环境温度高于设定温度,自动控制系统2控制混合装置5启动电制冷部件24,由内部风机27吹出,实现制冷空气,并通过空气搅动器3使之基本均匀;同样的,湿度与温度的处理过程相似,只是湿度处理过程中改为除湿器25或增湿器26。进行上述反复循环,可以使当前环境的温度、湿度稳定在设定范围内。
需要说明的是,分别连接于电缆6的主线电缆上的三个混合装置5在自动控制系统2进行控制其内部部件进行开启或关闭的时候,在该自动控制系统2内部将这三个混合装置5分别分为对应的三路,并通过电缆依据获取到的该三路上的温度值或湿度值进行开启和关闭的控制。具体的控制过程可参见附图3。
基于上述该温度和湿度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自动控制系统2对三个混合装置5的控制,该系统的工作过程为(各部件可参见附图1和附图2):
该系统中的三路混合装置5通过其内部的温度传感器21和湿度传感器22读取周围的环境温度值和湿度值,并将环境温度值和湿度值通过电缆6传给自动控制系统2,自动控制系统2读取温度、湿度传感器测量到的温度值和湿度值后,通过对温度值和湿度值进行补偿分析后(具体过程请参见附图3),再通过电缆6控制相应的混合装置5对环境加热或制冷、除湿或增湿。
其中,如果需要加热或制冷,启动相应混合装置5内的电加热部件23或电制冷部件24和内部风机27,并利用内部风机27从混合装置5下部吸入空气经电加热部件23或电制冷部件24从混合装置5上部吹出热气或冷气,并溶入环境空间中,然后再利用空气搅动器3使之基本均匀,最后,由自动控制系统2再次将温度值读取,这样形成循环,最终将环境温度控制在一个稳定的值。
如果需要除湿或增湿,启动相应混合装置5内的除湿器25或增湿器26和内部风机27,同样利用内部风机27从混合装置5的下部吸入空气经除湿器25或增湿器26从混合装置5的上部吹出干燥或增湿空气,并溶入环境空间中,然后,再利用空气搅动器3使之基本均匀,最后,由自动控制系统再次读取湿度值,形成循环,最终也将环境湿度控制在一个稳定的值。
因此,通过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温度和湿度控制系统,循环对环境的温度和湿度进行检测、分析和调节,可以使当前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处于恒温和恒湿的正常状态,即可以使当前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始终处于正常的范围内,从而保证当前环境中的仪器的正常工作,降低出现故障的机率,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产生。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系统中,所述混合装置5内的电加热部件23可以为现有技术中的压缩机式、半导体式或电阻式的电加热部件23;同样,电制冷部件24也可以为现有技术中的压缩机式、半导体式的电制冷部件24。而空气搅动器3可以为风扇,且该风扇具有微风的功能。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温度和湿度控制系统,设置于中子测量控制NMC室的室壁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置于第一室壁侧的混合装置,通过电缆与设置于第一室壁侧的空气搅动器相连;
相连的电气安装柜和自动控制系统,所述自动控制系统通过电缆设置于第二室壁侧,该自动控制系统通过电缆分别与设置于所述第一室壁侧的空气搅动器,以及设置于第三室壁侧的空气搅动器相连;
设置于所述第三室壁侧的空气搅动器,通过电缆与设置于所述第三室壁侧的混合装置相连;
设置于所述第三室壁侧的混合装置通过电缆与设置于第四室壁侧的空气搅动器相连,所述第四室壁侧的空气搅动器通过电缆与设置于第四室壁侧的混合装置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装置包括:
设置于所述混合装置下方的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
分别设置于所述混合装置内部且相互之间没有连接的电加热部件、电制冷部件、除湿器和增湿器;
设置于所述混合装置内从所述混合装置的下部吸入空气,从所述混合装置的上部吹出空气的内部风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搅动器为风扇,且所述风扇具有微风的功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制冷部件为压缩机式电制冷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制冷部件为半导体式电制冷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部件为压缩机式电加热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部件为半导体式电加热部件。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部件为电阻式的电加热部件。
CN2011200067713U 2011-01-11 2011-01-11 一种温度和湿度控制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9100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0067713U CN201910012U (zh) 2011-01-11 2011-01-11 一种温度和湿度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0067713U CN201910012U (zh) 2011-01-11 2011-01-11 一种温度和湿度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910012U true CN201910012U (zh) 2011-07-27

Family

ID=443022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006771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910012U (zh) 2011-01-11 2011-01-11 一种温度和湿度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91001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20740A (zh) * 2011-12-24 2012-06-27 东莞市升微机电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压缩空气含水量调节装置
CN106710807A (zh) * 2016-11-30 2017-05-24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青州市供电公司 变压器智能风冷系统与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20740A (zh) * 2011-12-24 2012-06-27 东莞市升微机电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压缩空气含水量调节装置
CN102520740B (zh) * 2011-12-24 2013-11-06 东莞市升微机电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压缩空气含水量调节装置
CN106710807A (zh) * 2016-11-30 2017-05-24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青州市供电公司 变压器智能风冷系统与其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806225A1 (en)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ir conditioning
EP2781851A1 (e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method for server room management
CN206257781U (zh) 一种实验室多段通风节能控制系统
WO2014115958A1 (ko) 습도를 기준으로 하는 최적의 체감 온도 제어 시스템
US20110253359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nsing air flow, carbon dioxide or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 in residential building
CN201935336U (zh) 辐射供冷供暖用温度控制器
CN204903525U (zh) 可燃气体探测器环境试验箱
CN207320597U (zh) 一种交流低压配电柜
CN104061660B (zh) 一种除湿控制方法及系统
CN201910012U (zh) 一种温度和湿度控制系统
CN107769037A (zh) 端子箱环境调节装置
JP6690946B2 (ja) 建物の空調システム
CN202305712U (zh) 温度试验装置
CN107047138A (zh) 生态箱
GB2481676A (en) Air condition and ventilation system particularly for use with a data or server room
JP2016205688A (ja) ダクト及びデータセンター
CN215379679U (zh) 数据中心的新风系统
CN106936081A (zh) 一种封闭式电气箱微环境的控制方法
FI12255U1 (fi) Rakennuksen poistoilmapuhallin ja poistoilmajärjestelmä
CN106922110A (zh) 一种对箱内微环境调控的封闭式电气箱
CN207230857U (zh) 环网箱环境智能控制系统
CN209250021U (zh) 一种具有除湿功能的气体检测配电房
CN202958442U (zh) 箱体式孵化机
CN112081426A (zh) 一种化工材料存储仓库
CN207555946U (zh) 一种用于改善毛细管辐射空调系统结露的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727

Termination date: 2017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