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866647U - 背光模块及其液晶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块及其液晶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866647U
CN201866647U CN2010206038654U CN201020603865U CN201866647U CN 201866647 U CN201866647 U CN 201866647U CN 2010206038654 U CN2010206038654 U CN 2010206038654U CN 201020603865 U CN201020603865 U CN 201020603865U CN 201866647 U CN201866647 U CN 2018666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backlight module
striation
back side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60386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忠政
华维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lid State Opt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olid State Opt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lid State Opto Ltd filed Critical Solid State Opto Ltd
Priority to CN20102060386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8666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8666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86664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模块及其液晶显示装置,背光模块包括:一导光板;导光板具有一本体,该本体上具有一背面及一与背面相对的表面,该本体上具有复数条的分光沟槽,该背面上具有复数条的容置沟槽,该容置沟槽具有一第一入光部,该第一入光部至少一侧延伸有一第二入光部,该分光沟槽与该容置沟槽呈相互垂直的将本体的表面区分成有复数个出光面;光源产生器具有一电路板及电性连结于该电路板上的复数排的光条,该光源产生器是配置于该导光板本体的背面,且该光条位于该容置沟槽中;该光条与该第二入光部之间具有一预定的距离,该距离形成一混光空间;消除背光模块上的亮点产生以及达到区域分光控制,使背光模块上的导光板的亮度更加均匀。

Description

背光模块及其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尤其涉及该液晶显示装置中的背光模块。 
背景技术
目前LED背光搭配区域控制(Local Dimming)技术,最大好处是可大幅降低耗电量、提高显示画面对比值、灰阶数、及减少残影等,为其它背光源难以取代之处。而所谓区域控制技术,为LCD显示器背光源可作到不同区域、不同程度辉度明暗变化的技术之一。就目前来说,要达到分光效果基本上还是以拼装的方式为主要制作方式,也就是将背光模块上的导光板制作成小尺寸后,再将小尺寸的导光板一片一片的结合,此种方式可以达到分光效果的控制,但此方式在导光板与导光板的接合处的接缝处会产生亮线,而且亮线不易消除。 
因此,先前已有申请人提出一件第098145920号之「平板式导光板(LGP)结构及使用该导光板结构的背光模块」的申请案,同时请参阅第一图a、b,该申请案所提的背光模块包括:一导光板100及一光源产生器200。该导光板100上具有一本体101,该本体101上具有一背面102及一表面103,该背面102上具有复数条的容置沟槽104及该表面103上具有复数条的分光沟槽105,该分光沟槽105与该容置沟槽104呈相互垂直对应配置。该光源产生器200具有一电路板201及焊接于该电路板201上的复数排(列)的光条202,该光条202由复数颗发光二极管203组成。在该光源产生器200与该本体101组装时,该电路板201贴覆于该本体101的背面102上,该光条 202则位于该容置沟槽104中。在光条202被点亮时,该分光沟槽105能有效达到区隔光源之效果。 
由于该申请案的发光二极管203与该容置沟槽104的入光部106过于贴近,因此在发光二极管203被点亮时,也易产生亮线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背光模块,旨在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采用上述背光模块的液晶显示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块包括:一导光板;所述的导光板具有一本体,该本体上具有一背面及一与背面相对的表面,该本体上具有复数条的分光沟槽,该背面上具有复数条的容置沟槽,该容置沟槽具有一第一入光部,该第一入光部至少一侧延伸有一第二入光部,该分光沟槽与该容置沟槽呈相互垂直的将本体的表面区分成有复数个出光面; 
一光源产生器;所述的光源产生器具有一电路板及电性连结于该电路板上的复数排的光条,该光源产生器是配置于该导光板本体的背面,且该光条位于该容置沟槽中; 
该光条与该第二入光部之间具有一预定的距离,该距离形成一混光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一背光模块;所述的背光模块包括:一导光板;所述的导光板具有一本体,该本体上具有一背面及一与该背面相对的表面,该本体上具有复数条的分光沟槽,该背面上具有复数条的容置沟槽,该容置沟槽具有一第一入光部,该第一入光部至少一侧延伸有一第二入光部,该分光沟槽与该容置沟槽呈相互垂直的将本体的表面区分成有复数个出光面;一光源产生器;所述的光源产生器具有一电路板及电性 连结于该电路板上的复数排的光条,该光源产生器系配置于该导光板本体的背面,且该光条位于该容置沟槽中;该光条与该第二入光部之间具有成一预定的距离,该距离形成一混光空间;一液晶显示层;所述的液晶显示层配置于该背光模块的上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消除背光模块上的亮点产生以及达到区域分光控制,使背光模块上的导光板的亮度更加均匀。 
附图说明
图1A、图1B是传统背光模块侧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背光模块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背光模块的组合外观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背光模块侧视示意图。 
图5A-5G是本实用新型之导光板的容置沟槽断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背光模块光线路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之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8是图7的组合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之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背光模块,以消除背光模块上的亮点产生; 
本实用新型之另一目的是提出一种背光模块,以达到区域分光控制,使背光模块上的导光板的亮度更加均匀。 
为达上述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包括: 
一导光板,具有一本体,该本体上具有一背面及一表面,该背面上具有复数条容置沟槽,该容置沟槽具有一第一入光部,该第一入光部至少一侧延伸有一第二入光部,在该表面上具有复数条分光沟槽,该分光沟槽与 该容置沟槽呈相互垂直将表面区分成有复数个出光面,在该第一入光部上设有一光学层; 
一光源产生器是具有一电路板及电性连结于该电路板上的复数排的光条,该光源产生器是配置于该本体的背面上,该光条位于该容置沟槽中,该光条与另一光条之间的电路板表面上具有一反射层,该反射层是以供发光二极管的光线反射; 
其中,该光条与该第二入光部之间具有一预定的距离,该距离形成一混光空间,可以降低亮线的产生。 
请参阅第二、三、四图,是本实用新型之背光模块分解及组合外观立体与侧视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之背光模块10,包括:一导光板1及一光源产生器2。 
该导光板1,其上具有一本体11,该本体上具有一背面12及一表面13。该背面12上具有复数条的容置沟槽14,该容置沟槽14的断面为梯形。该表面13或背面12上具有复数条的分光沟槽15,该分光沟槽15与该容置沟槽14呈相互垂直对应将表面13区分形成复数个小区域的出光面16。另,在该容置沟槽14内的设有一第一入光部141,该第一入光部141至少一侧延伸有一第二入光部142或者也可以同时延伸成二第二入光部142与142′,以下实施例说明都以第一入光部141延伸有二第二入光部142与142’,但不以此做为限定。该第一入光部141上设有一光学层17,该光学层17为具透光性的反射片,或者为光扩散片之其一。又,在该导光板1的本体11上具有复数穿孔18,该穿孔18以供该支撑组件(图中未示)穿过。同时请参第五图A-G,该容置沟槽14除了前述断面为梯形外,该容置沟槽14的第二入光部142与142′与该第一入光部141之间的对应关系为垂直、倾斜、圆弧形、菱形之任一种,此外,当该第一入光部141为两侧延伸时,该第二入光部142与142′的形状可对称或不对称。在本图式中,该背面12与该表 面13两者可呈相互对应平行或不平行设立于该本体1上。 
该光源产生器2是配置于该导光板1本体11的下方,其上具有一电路板21及焊接于该电路板21上的复数排(列)的光条(LIGHT BAR)22,该光条22由复数颗的发光二极管(LED)221所组成,该光条22与另一光条22之间的电路板21表面上具有一反射层23,该反射层23是以供发光二极管221的光线反射。在该光源产生器2配置于该导光板1本体11的背面时,该光条22位于该容置沟槽14中,使该光条22对应该光学层17,且相邻于光条22旁的反射层23也位于该容置沟槽14中。另,在该电路板21上具有复数贯穿孔24以供支撑组件(图中未示)。在本图式中该电路板21为硬性的玻离纤维印刷电路板或软性的薄膜式印刷电路板之其一。 
请参阅第四、六图,是本实用新型之背光模块侧视及光线路径示意图。如图所示:在该导光板1的本体11与光源产生器2组装时,在该光源产生器2与该导光板1的本体11组装时,该光源产生器2的电路板21配置于该本体11的背面12上,该光条22则位于该容置沟槽14且对应该第一入光部141上的光学层17,该发光二极管221与该第二入光部142与142′之间具有一预定的距离,该距离形成一混光空间20,该混光空间20可以降低亮线的产生。 
在完成后,可清楚看见该光源产生器2的光条22位于该容置沟槽14中。在每颗发光二极管221被点亮时,该光线照射到光学层17及反射层23,可以使光扩散或雾化的均匀进入于该导光板1的本体11中,让该本体11上的每一出光面16的亮度均匀,同时该分光沟槽15可以阻止光线由出光面16投射至另一个出光面16上。 
请参阅第七图,是本实用新型之另一实施例示意图。如图所示:在该背光模块10,更包括:一底座31、一薄膜片32、复数支撑组件33及一框体34。 
该底座31,其内面具有一复数凸起的平台311,该平台311的表面上具有复数的固定孔312。 
该薄膜片32是置放于该平台311的表面上,该薄膜片32上具有复数对应该固定孔312的安装孔321,该背光模块10是配置于该薄膜片32的表面上。 
该支撑组件33,其上具有一支撑柱331,该支撑柱331上具有一第一端头332及一第二端头333,该第一端头332呈一圆锥状,近于该第一端头332处具有一压掣部334,以及该第二端头333上具有一侧剖视呈箭头形状的顶掣部335;在该支撑组件33穿过导光板1的穿孔18及电路板21的贯穿孔24,以及该薄膜片32的安装孔321与该平台311的固定孔312,该压掣部334压掣于该导光板1的表面13的表面上,该顶掣部335则顶撑于该平台311的背面上,使该背光模块10稳固组装于底座31的平台311上。 
该框体34是由复数边框341组成,且位于该背光模块10的周缘,且于框体34上配置有一位于背光模块10上方的一光学模块342,该光学模块342(如第八图)由上往下至少包含有:一反射式偏光增亮膜(Dual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DBEF)3421、一增亮膜(BrightnessEnhancement Film,BEF)3422、一扩散片(Diffuser)3423及一扩散板(Diffuser Plate)3424。在框体34与该底座31及背光模块10组接时,该扩散板3424背面压掣于该支撑组件33的第一端头332上。 
请参阅第八图。如图所示:在该光学模块342的表面上配置有一液晶显示层4,以提供显示画面,该背光模块10以提供该液晶显示层4在显示画面时所需光源,以形成一液晶显示装置。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之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为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背光模块,包括:一导光板;所述的导光板具有一本体;其特征在于:该本体上具有一背面及一与背面相对的表面,该本体上具有复数条的分光沟槽,该背面上具有复数条的容置沟槽,该容置沟槽具有一第一入光部,该第一入光部至少一侧延伸有一第二入光部,该分光沟槽与该容置沟槽呈相互垂直的将本体的表面区分成有复数个出光面;
一光源产生器;所述的光源产生器具有一电路板及电性连结于该电路板上的复数排的光条,该光源产生器是配置于该导光板本体的背面,且该光条位于该容置沟槽中;
该光条与该第二入光部之间具有一预定的距离,该距离形成一混光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本体上具有复数的穿孔,该复数的穿孔对应于该电路板上所设的复数的贯穿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块更包含有:一底座;所述的底座其内面具有一平台,该平台的表面上具有复数的固定孔;
一支撑组件;所述的支撑组件穿过该穿孔、该贯穿孔及该固定孔,使背光模块固定组接于该平台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支撑组件上更具有一光学模块,该光学模块包含有:一反射式偏光增亮膜、一增亮膜、一扩散片及一扩散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入光部上设有一光学层,该光学层为具透光性的反射片或光扩散片之其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光条与另一光条之间的该电路板上具有一反射层;相邻于该光条两侧的该反射层位于该容置沟槽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分光沟槽设置于该本体的表面或背面之一。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光条是由复数发光二极管组成。
9.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一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背光模块包括:一导光板;所述的导光板具有一本体,该本体上具有一背面及一与该背面相对的表面,该本体上具有复数条的分光沟槽,该背面上具有复数条的容置沟槽,该容置沟槽具有一第一入光部,该第一入光部至少一侧延伸有一第二入光部,该分光沟槽与该容置沟槽呈相互垂直的将本体的表面区分成有复数个出光面;一光源产生器;所述的光源产生器具有一电路板及电性连结于该电路板上的复数排的光条,该光源产生器系配置于该导光板本体的背面,且该光条位于该容置沟槽中;该光条与该第二入光部之间具有成一预定的距离,该距离形成一混光空间;一液晶显示层;所述的液晶显示层配置于该背光模块的上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入光部上设有一光学层,该光学层为具透光性的反射片或光扩散片之其一。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分光沟槽设置于该本体的表面或背面之其一。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光条与另一光条之间的该电路板上具有一反射层,相邻于该光条两侧的该反射层位于该容置沟槽中。
CN2010206038654U 2010-11-11 2010-11-11 背光模块及其液晶显示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18666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6038654U CN201866647U (zh) 2010-11-11 2010-11-11 背光模块及其液晶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6038654U CN201866647U (zh) 2010-11-11 2010-11-11 背光模块及其液晶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866647U true CN201866647U (zh) 2011-06-15

Family

ID=441378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6038654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866647U (zh) 2010-11-11 2010-11-11 背光模块及其液晶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866647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62335A (zh) * 2010-11-11 2011-05-18 上海向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及其液晶显示装置
CN102692670A (zh) * 2012-06-12 2012-09-26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导光板及其制作方法与应用该导光板的侧入式背光模组
CN106896579A (zh) * 2017-04-25 2017-06-27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US20180306960A1 (en) * 2017-04-25 2018-10-25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Backlight modules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62335A (zh) * 2010-11-11 2011-05-18 上海向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及其液晶显示装置
CN102692670A (zh) * 2012-06-12 2012-09-26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导光板及其制作方法与应用该导光板的侧入式背光模组
CN106896579A (zh) * 2017-04-25 2017-06-27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US20180306960A1 (en) * 2017-04-25 2018-10-25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Backlight modules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WO2018196076A1 (zh) * 2017-04-25 2018-11-01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99113B (zh) 背光模组及其光学板
CN101097349B (zh) 背光组件及采用其的液晶显示器件
CN202629814U (zh) 侧入式背光模组
US20060133062A1 (en) Bottom lighting backlight module having uniform illumination and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2518988B (zh) 背光模块
US7125141B2 (en) Apparatus for homogeneously distributing lights
CN201866647U (zh) 背光模块及其液晶显示装置
KR20160051292A (ko) 렌즈, 렌즈를 포함하는 발광 장치, 및 발광 장치를 포함하는 백 라이트 유닛
CN105190153A (zh) 导光板、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及电视接收装置
CN102767739A (zh) 一种直下式激光背光模组及其显示器
CN101295037A (zh) 背光模组及其光学板
US9910204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102062335A (zh) 背光模块及其液晶显示装置
WO2016043988A1 (en) Micro-perforated hole reflectors in light guide plates
CN103528024A (zh) 导光元件、背光源及显示装置
CN202274346U (zh) 一种直下式激光背光模组及其显示器
US9405149B2 (en) Direct backlight module
KR101255282B1 (ko) 프리즘 시트 및 이를 이용한 백 라이트 유닛 및액정표시장치
CN100414386C (zh) 导光板及使用该导光板的背光模组
JP2007294372A (ja) 面光源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KR20120135651A (ko) 도광판 및 이를 포함한 액정표시장치
CN201373337Y (zh) 背光模块的光源装置
CN202216065U (zh) 一种侧边式激光背光模组及其显示器
JP5097056B2 (ja) 回路基板
CN102121671A (zh) 平板式导光板结构及使用该导光板结构的背光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615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