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21671A - 平板式导光板结构及使用该导光板结构的背光模块 - Google Patents

平板式导光板结构及使用该导光板结构的背光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21671A
CN102121671A CN2010100046223A CN201010004622A CN102121671A CN 102121671 A CN102121671 A CN 102121671A CN 2010100046223 A CN2010100046223 A CN 2010100046223A CN 201010004622 A CN201010004622 A CN 201010004622A CN 102121671 A CN102121671 A CN 1021216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containing
beam split
backlight module
plate structure
trench leng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00462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煌竣
钟胜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XIANGLONG PLAST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XIANGLONG PLAST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XIANGLONG PLAST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XIANGLONG PLAST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1000462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121671A/zh
Publication of CN1021216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2167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平板式导光板结构及使用该导光板结构的背光模块,本发明的平板式导光板结构,包括:一本体;所述的本体上包括一入光面及一出光面;其特征在于:该入光面上具有复数条容置沟槽,该出光面上具有复数条分光沟槽,该分光沟槽与该容置沟槽呈相互垂直对应,在该本体上区分成有复数个小区域的导光面;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将亮线消除到最轻微,并一样可达到分光的效果,做出区域控制。

Description

平板式导光板结构及使用该导光板结构的背光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模块,尤其涉及该背光模块中导光板结构。
背景技术
虽目前LCD TV用LED背光成本仍高,然其被认为是继笔记型计算机(NB)用LED背光源后,下一波在LCD TV上主力发展的背光源。尤其是直下式LED背光搭配区域控制(Local Dimming)技术,其好处是可大幅降低耗电量、提高显示画面对比值、灰阶数、及减少残影等,为其它背光源难以取代之处。
所谓区域控制(Local Dimming)技术,为LCD显示器背光源可作到不同区域、不同程度辉度明暗变化的技术之一。一般而言,若欲达到分光效果,基本上目前还是以拼装方式为主要的方式,也就是将背光模块上的导光板制作成小尺寸后,再将小尺寸的导光板一片一片的结合。
虽然,此种方式可以达到分光效果的控制,但此方式在导光板与导光板的接合处的接缝处会产生亮线,此亮线不易消除。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平板式导光板结构,旨在解决上述的问题;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采用上述平板式导光板结构的背光模块。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的平板式导光板结构包括:一本体;所述的本体上包括一入光面及一出光面;该入光面上具有复数条容置沟槽,该出光面上具有复数条分光沟槽,该分光沟槽与该容置沟槽呈相互垂直对应,在该本体上区分成有复数个小区域的导光面。
本发明的背光模块包括:一导光板;在导光板上包括一本体;所述的本体上包括一入光面及一出光面;该入光面上具有复数条容置沟槽,该出光面上具有复数条的分光沟槽,该分光沟槽与该容置沟槽呈相互垂直对应,在该本体上区分成有复数个小区域的导光面;还包括:光源产生器;所述的光源产生器具有一电路板及焊接于该电路板上的复数排光条,该光源产生器是配置于该本体的入光面上,该光条位于该容置沟槽中。
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将亮线消除到最轻微,并一样可达到分光的效果,做出区域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组合外观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侧剖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正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之第二实施例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之第三实施例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之第四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发明之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传统缺失,本发明利用一大尺寸的导光板,并在导光板上制作复数条分光沟槽,以将亮线消除到最轻微,并一样可达到分光的效果,做出区域控制(Local Dimming)。
为达上述之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包括:
一导光板,其上具有一本体,该本体上具有一入光面及一出光面,该入光面上具有复数条长度为连续性的容置沟槽,该出光面上具有复数条长度为连续性的分光沟槽,该分光沟槽与该容置沟槽呈相互垂直对应,并在该本体上形成复数个小区域的导光面,另,在本体一侧上具有一导光部;一光源产生器;该光源产生器具有一电路板及焊接于该电路板上的复数排(列)的光条,该光条由复数颗的发光二极管(LED)所组成,该光源产生器与该本体组装时,该光源产生器的电路板贴覆于该本体的入光面上,该光条位于该容置沟槽及导光部的一侧上。
请参阅图、图2:是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分解及组合外观立体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发明之平板式背光模块,包括:一导光板1及一光源产生器2。该导光板1,其上具有一本体11,该本体上具有一入光面12及一出光面13。该入光面12上具有复数条长度为连续性(亦即,沿着该入光面12之一维方向上以连续方式延伸)的容置沟槽14,该容置沟槽14的断面为U形或梯形之任一种。该出光面13上具有复数条长度为连续性的分光沟槽15,该分光沟槽15与该容置沟槽14呈相互垂直对应,并在该本体11上形成复数个小区域的导光面16,该分光沟槽15断面为V形或U形之任一种。另,在本体11的任一侧或二侧上具有一导光部17,可供将外部的光源导入。
该光源产生器2为具有一电路板21及焊接于该电路板21上的复数排(列)的光条(LIGHT BAR)22,该光条22由复数颗的发光二极管(LED)221所组成。在该光源产生器2与该导光板1的本体11组装时,该光源产生器2的电路板21贴覆于该本体11的入光面12上,该光条22则位于该容置沟槽14及导光部17的一侧上。
请参阅图3、图4:是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侧剖视及正面示意图。如图所示:在该导光板1的本体11与光源产生器2组装完成后,可清楚看见该光源产生器2的光条22位于该容置沟槽14中。当光条22的每颗发光二极管221被点亮时,该光线将入射于该本体11中,使该本体11的导光面16被点亮,同时该分光沟槽15可以阻止光线由导光面16投射至另一个导光面16上,让光线能有效被区隔的扩散于该导光面16上。
请参阅图5:是本发明之第二实施例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发明之导光板1的本体11的出光面13具有长度为连续性的分光沟槽15,该入光面12具有长度为不连续性(亦即,沿着该入光面12之一维方向上以不连续方式延伸)的容置沟槽14。
请参阅图6:是本发明之第三实施例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发明之导光板1的本体11的出光面13具有长度不连续性的分光沟槽15,该入光面12具有长度不连续性的容置沟槽14。
请参阅图7:是本发明之第四实施例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发明之导光板1的本体11的出光面13具有长度不连续性的分光沟槽15,该入光面12具有长度为连续性的容置沟槽14。
进一步,在于利用分光沟槽(V形)可以达到分光的效果,在区域控制(Local Dimming)技术效果展示时,未点亮之导光板方块(LGP block),对应上述小区域的导光面16,可将相隔点亮之导光板方块所传递出的光线做一有效的区隔。并以上述不同的沟槽搭配方式,以达到不同的分光效果。
上述仅为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实施之范围。即凡依本发明申请的权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为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内。

Claims (17)

1.一种平板式导光板结构,包括:一本体;所述的本体上包括一入光面及一出光面;其特征在于:该入光面上具有复数条容置沟槽,该出光面上具有复数条分光沟槽,该分光沟槽与该容置沟槽呈相互垂直对应,在该本体上区分成有复数个小区域的导光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式导光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容置沟槽的断面为U形或梯形的任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式导光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分光沟槽断面为V形或U形之任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式导光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分光沟槽长度为连续性,该容置沟槽长度为连续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式导光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分光沟槽长度为连续性,该容置沟槽长度为不连续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式导光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分光沟槽长度为不连续性,该容置沟槽长度为连续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式导光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分光沟槽长度为不连续性,该容置沟槽长度为不连续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式导光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本体的任一侧或二侧上具有一导光部。
9.一种背光模块,包括:一导光板;在导光板上包括一本体;所述的本体上包括一入光面及一出光面;该入光面上具有复数条容置沟槽,该出光面上具有复数条的分光沟槽,该分光沟槽与该容置沟槽呈相互垂直对应,在该本体上区分成有复数个小区域的导光面;还包括:光源产生器;所述的光源产生器具有一电路板及焊接于该电路板上的复数排光条,该光源产生器是配置于该本体的入光面上,该光条位于该容置沟槽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容置沟槽的断面为U形或梯形之任一种。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分光沟槽断面为V形或U形之任一种。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分光沟槽长度为连续性,该容置沟槽长度为连续性。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分光沟槽长度为连续性,该容置沟槽长度为不连续性。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分光沟槽长度为不连续性,该容置沟槽长度为连续性。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分光沟槽长度为不连续性,该容置沟槽长度为不连续性。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本体的任一侧或二侧上具有对应该光条的导光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光条由复数颗的发光二极管所组成。
CN2010100046223A 2010-01-12 2010-01-12 平板式导光板结构及使用该导光板结构的背光模块 Pending CN10212167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0046223A CN102121671A (zh) 2010-01-12 2010-01-12 平板式导光板结构及使用该导光板结构的背光模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0046223A CN102121671A (zh) 2010-01-12 2010-01-12 平板式导光板结构及使用该导光板结构的背光模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21671A true CN102121671A (zh) 2011-07-13

Family

ID=442502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0046223A Pending CN102121671A (zh) 2010-01-12 2010-01-12 平板式导光板结构及使用该导光板结构的背光模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121671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92670A (zh) * 2012-06-12 2012-09-26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导光板及其制作方法与应用该导光板的侧入式背光模组
CN102692669A (zh) * 2012-06-12 2012-09-26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导光板及应用该导光板的侧入式背光模组
CN108020880A (zh) * 2017-11-03 2018-05-11 深圳市德仓科技有限公司 导光板及背光模组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92670A (zh) * 2012-06-12 2012-09-26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导光板及其制作方法与应用该导光板的侧入式背光模组
CN102692669A (zh) * 2012-06-12 2012-09-26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导光板及应用该导光板的侧入式背光模组
CN108020880A (zh) * 2017-11-03 2018-05-11 深圳市德仓科技有限公司 导光板及背光模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18988B (zh) 背光模块
TW200626992A (en) Backlight module for 3D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displaying 3D images utilizing the same
CN201555153U (zh) 均匀高亮度侧光式背光源
CN202017945U (zh) 组装式发光单元及组成的灯条与所应用的笔记本型计算机
TW200723197A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displaying regions of a display panel
CN104471306B (zh) 照明装置和显示装置
CN201724080U (zh) 背光模块的弹性顶出机构与液晶显示器
CN205229629U (zh)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
TWI413818B (zh) 平板式導光板(lgp)結構及使用該導光板結構的背光模組
CN201611069U (zh) 背光模块胶框的弹性结构
CN101571252B (zh) 背光模块
CN102121671A (zh) 平板式导光板结构及使用该导光板结构的背光模块
CN201866647U (zh) 背光模块及其液晶显示装置
CN201582735U (zh) 平板式导光板结构及使用该导光板结构的背光模块
CN103728776A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2600176U (zh) 一种导光板、背光模组以及液晶显示器
CN102062335A (zh) 背光模块及其液晶显示装置
KR20090126417A (ko) 프리즘 시트 및 이를 이용한 백 라이트 유닛 및액정표시장치
CN204084198U (zh) 侧入光式导光板及背光源
TW200641462A (en) Electro-optical device,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illuminating device
CN203799044U (zh) 导光板的改良结构
CN202629831U (zh) 背光模组
CN202769467U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01035178Y (zh) 导光板结构改良
CN204313226U (zh) 一种反射透射装置和具有该反射透射装置的激光背光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