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858904U - 烧结机机尾余热回收系统 - Google Patents

烧结机机尾余热回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858904U
CN201858904U CN2010205613019U CN201020561301U CN201858904U CN 201858904 U CN201858904 U CN 201858904U CN 2010205613019 U CN2010205613019 U CN 2010205613019U CN 201020561301 U CN201020561301 U CN 201020561301U CN 201858904 U CN201858904 U CN 2018589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ue
waste heat
sintering
heat boiler
sintering mach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56130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海平
赵剑云
姚琼
黄福来
任磊
沈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Xizi United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Xizi United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Xizi United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Xizi United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2056130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8589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8589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85890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Manufacture And Refinement Of Metals (AREA)
  • Waste-Gas Treatment And Other Accessory Devices For Furna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烧结机机尾余热回收系统,它包括烧结机室大烟道,烧结机室大烟道包括左大烟道和右大烟道,烧结机室大烟道上位于机头的一端设有烧结机机头电除尘器,还包括余热锅炉,所述左大烟道和右大烟道靠近机尾的一侧都设有进气烟道,并通过进气烟道与余热锅炉进烟口相连,所述进气烟道上设有进风门和除尘器;所述左大烟道和右大烟道靠近机头的一侧都设有出气烟道,并通过出气烟道与余热锅炉出烟口相连,所述出气烟道上设有引风机和出风门。本实用新型得到的烧结机机尾余热回收系统,可对烧结室大烟道的烟气废热进行利用,提供更多的烧结余热回收热量,可以产生可观的过热蒸汽用以发电或供热,而且减少热污染效果显著。

Description

烧结机机尾余热回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烧结机余热利用系统,尤其是一种烧结机机尾余热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在钢铁生产过程中,烧结工序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通常烧结机室大烟道中的废气的温度在130℃~450℃之间,由于烧结机的烟气需要考虑脱硫等因素,以及以往余热回收技术的局限,烧结机室大烟道中的废气余热长期以来被人们忽略;据统计,在烧结工序总能耗中,有近50%的热能以烧结机烟气和冷却机废气的显热形式排入大气,使得烧结工序的能耗约占总能耗的10%左右,仅次于炼铁工序,位居第二。也正是由于对烧结机室大烟道中的废气的不合理处理,造成了能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环境污染,不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种烧结机机尾余热回收系统,从而可对烧结室大烟道的烟气废热进行利用,提供更多的烧结余热回收热量,节约能源并减少污染。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烧结机机尾余热回收系统,它包括烧结机室大烟道,烧结机室大烟道包括左大烟道和右大烟道,烧结机室大烟道上位于机头的一端设有烧结机机头电除尘器,其特征是还包括余热锅炉,所述左大烟道和右大烟道靠近机尾的一侧都设有进气烟道,并通过进气烟道与余热锅炉进烟口相连,所述进气烟道上设有进风门和除尘器;所述左大烟道和右大烟道靠近机头的一侧都设有出气烟道,并通过出气烟道与余热锅炉出烟口相连,所述出气烟道上设有引风机和出风门。
优选的方案是所述两根进气烟道合股后与余热锅炉进烟口相连,从余热锅炉出烟口引出的一根出气烟道经分股后分别与左大烟道和右大烟道相连,所述引风机设置在出气烟道主干道上,所述的出风门分别设置在出气烟道的两个支路上。
优选的方案还可以是所述两根进气烟道分别与两只单通道余热锅炉或一只双通道余热锅炉相连,两只单通道余热锅炉的两个出烟口或一只双通道余热锅炉的两个出烟口分别通过两条独立的出气烟道与左大烟道和右大烟道对应连接,每条出气烟道上都设有引风机和出风门。
作为优选,所述烧结机室大烟道与进气烟道的连接处位于烧结机室大烟道的高温段区域。
作为优选,所述烧结机机头电除尘器的进口处设有温度探头,所述引风机与调速器相连,所述温度探头信号输入至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输出通过调速器连接控制引风机。
作为优选,所述余热锅炉设有锅炉减温水系统,所述进气烟道上设有温度传感器,该温度传感器信号输入至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输出控制连接锅炉减温水系统。
作为优选,所述除尘器位于进气烟道上余热锅炉进烟口前的位置,所述进风门位于进气烟道上靠近烧结机室大烟道的一侧;所述出风门位于出气烟道上靠近烧结机室大烟道的一侧。
作为优选,所述除尘器底部设置有锁气器或闸板阀,所述调速器是变频器或液力偶合器,所述进风门是电动闸阀,所述出风门为电动蝶阀,所述余热锅炉为单压无补燃余热锅炉。
本实用新型得到的烧结机机尾余热回收系统,可对烧结室大烟道的烟气废热进行利用,提供更多的烧结余热回收热量,可以产生可观的过热蒸汽用以发电或供热,且不影响原烧结机和烧结环冷(或带冷)工艺流程。这种烧结机机尾高效余热利用技术,可以和“高效烧结双压余热锅炉配置补汽式汽轮机余热发电系统”组合运用,明显提高烧结机和烧结环冷机余热发电站的发电量和发电效率;另外,余热发电站公用系统(包括汽轮发电机组)的选型可一并考虑本技术的应用,可以节省投资费用,而且在不影响原烧结机和烧结环冷工艺流程的前提下,维持余热发电的稳定、高效、连续运行。本实用新型得到的烧结机机尾余热回收系统不但不需要消耗任何化石燃料,而且大幅度减少烧结机和烧结环冷机对空排放的热量,减少热污染效果显著,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减少当地由常规火电厂带来的SO2、NOX、粉尘之类的大气污染物。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烧结机1、风箱2、风箱电动风门3、进风门4、电动闸阀4-1、电动闸阀4-2、除尘器5、锁气器6、余热锅炉7、引风机8、出风门9、电动蝶阀9-1、电动蝶阀9-2、烧结机室大烟道10、左大烟道10-1、右大烟道10-2、温度探头11、调速器12、温度传感器13、控制装置14、进气烟道15、出气烟道16、烧结机机头电除尘器17、锅炉减温水系统18、烧结机机头位置19、烧结机机尾位置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描述的烧结机机尾余热回收系统,它包括烧结机室大烟道10,所述烧结机室大烟道10包括左大烟道10-1和右大烟道10-2,烧结机室大烟道10上位于机头的一端设有烧结机机头电除尘器17,还包括余热锅炉7,所述左大烟道10-1和右大烟道10-2靠近机尾的一侧都设有进气烟道15,并通过进气烟道15与余热锅炉7进烟口相连,所述进气烟道15上设有进风门4和除尘器5;所述左大烟道10-1和右大烟道10-2靠近机头的一侧都设有出气烟道16,并通过出气烟道16与余热锅炉7出烟口相连,所述出气烟道16上设有引风机8和出风门9。左大烟道10-1和右大烟道10-2分别连接有进气烟道15,所述两根进气烟道15合股后与余热锅炉7相连。从余热锅炉7出烟口引出的一根出气烟道16经分股后分别与左大烟道10-1和右大烟道10-2相连,所述引风机8设置在出气烟道16主干道上,所述的出风门9分别设置在出气烟道16的两个支路上,所述烧结机机头电除尘器17的进口处设有温度探头11,所述引风机8与调速器12相连,所述温度探头11信号输入至控制装置14,该控制装置14输出通过调速器12连接控制引风机8。其中,所述除尘器5位于进气烟道15上余热锅炉7进烟口前的位置,除尘器5将除去部分烟道内的颗粒物质,净化烟道内的烟气,同时也确保引风机8的正常工作,所述进风门4位于进气烟道15上靠近烧结机室大烟道10的一侧;所述出风门9位于出气烟道16上靠近烧结机室大烟道10的一侧。所述除尘器5底部设置有锁气器6(也可以是闸板阀)以满足密闭的需要,调速器12是变频器(也可以是液力偶合器),进风门4是电动闸阀4-1和4-2,出风门9为电动蝶阀9-1和9-2,余热锅炉7为单压无补燃余热锅炉。
当余热锅炉7、除尘器5、进、出气烟道15和16等出现故障或需要维护时,通过关闭进风门4电动闸阀4-1和4-2、关闭出风门9电动蝶阀9-1和9-2,可以实现烧结机机尾余热利用和烧结机主工艺的隔离。
根据烧结机工艺特点,一般烧结机的终点位置处烟气温度最高,所以可从烧结机机尾最后一个风箱2至倒数第五个风箱2之间的烧结室左右大烟道10-1、10-2上抽取高温烟气,经过除尘器5,进入余热锅炉7,通过引风机8,烟气最后返回到烧结机左右大烟道10-1、10-2上,由于一般烧结烟气含硫量较高,烟气排放前需要脱硫处理,为了避免设备和管道酸腐蚀,烟气温度必须控制在烟气露点温度以上,最好在烟气露点温度以上大约20℃,故要求余热锅炉7的排烟温度大于180℃左右;当烧结机机头电除尘器5前的烟气温度低于大约120℃(具体温度值与含硫量有关)时,引风机8的转速应该降低,以减少从大烟道抽取的高温烟气量,保持烧结机机头电除尘器17前的烟气温度高于120℃(具体温度值与含硫量有关)左右;其中,温度探头11检测左右大烟道10-2内的温度信号情况,并将数据返回到控制装置14,控制装置14根据不同的情况,控制引风机8的转速,以控制达到系统的平衡和进入烧结机机头烧结机机头电除尘器17前的烟气温度以及最大的余热出力。
另外,上述方案也可改为左大烟道10-1和右大烟道10-2的两根进气烟道15分别与两只单通道余热锅炉7相连,两只单通道余热锅炉7的两个出烟口分别通过两条独立的出气烟道16与左大烟道10-1和右大烟道10-2对应连接,每条出气烟道上都设有引风机8和出风门9;
或者改为左大烟道10-1和右大烟道10-2的两根进气烟道15分别与一只双通道余热锅炉7相连,该双通道余热锅炉7的两个出烟口分别通过两条独立的出气烟道16与左大烟道10-1和右大烟道10-2对应连接,每条出气烟道上都设有引风机8和出风门9。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描述的烧结机机尾余热回收系统,所述余热锅炉7设有锅炉减温水系统18,所述进气烟道15上设有温度传感器13,该温度传感器13信号输入至控制装置14,该控制装置14输出控制连接锅炉减温水系统18,从而有效控制锅炉出口蒸汽温度。在余热锅炉7前设置温度传感器13,根据温度传感器13的信号反馈到锅炉减温水系统18,以保持锅炉出口蒸汽温度在设计范围内。其他同实施例1。
当然,本专利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技术启示,对烧结机机尾余热回收系统所作的改动,应当都落入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烧结机机尾余热回收系统,它包括烧结机室大烟道,烧结机室大烟道包括左大烟道和右大烟道,烧结机室大烟道上位于机头的一端设有烧结机机头电除尘器,其特征是还包括余热锅炉,所述左大烟道和右大烟道靠近机尾的一侧都设有进气烟道,并通过进气烟道与余热锅炉进烟口相连,所述进气烟道上设有进风门和除尘器;所述左大烟道和右大烟道靠近机头的一侧都设有出气烟道,并通过出气烟道与余热锅炉出烟口相连,所述出气烟道上设有引风机和出风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烧结机机尾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两根进气烟道合股后与余热锅炉进烟口相连,从余热锅炉出烟口引出的一根出气烟道经分股后分别与左大烟道和右大烟道相连,所述引风机设置在出气烟道主干道上,所样的出风门分别设置在出气烟道的两个支路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烧结机机尾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两根进气烟道分别与两只单通道余热锅炉或一只双通道余热锅炉相连,两只单通道余热锅炉的两个出烟口或一只双通道余热锅炉的两个出烟口分别通过两条独立的出气烟道与左大烟道和右大烟道对应连接,每条出气烟道上都设有引风机和出风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烧结机机尾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烧结机室大烟道与进气烟道的连接处位于烧结机室大烟道的高温段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烧结机机尾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烧结机机头电除尘器的进口处设有温度探头,所述引风机与调速器相连,所述温度探头信号输入至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输出通过调速器连接控制引风机。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烧结机机尾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烧结机机头电除尘器的进口处设有温度探头,所述引风机与调速器相连,所述温度探头信号输入至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输出通过调速器连接控制引风机。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烧结机机尾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余热锅炉设有锅炉减温水系统,所述进气烟道上设有温度传感器,该温度传感器信号输入至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输出控制连接锅炉减温水系统。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烧结机机尾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余热锅炉设有锅炉减温水系统,所述进气烟道上设有温度传感器,该温度传感器信号输入至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输出控制连接锅炉减温水系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烧结机机尾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除尘器位于进气烟道上余热锅炉进烟口前的位置,所述进风门位于进气烟道上靠近烧结机室大烟道的一侧;所述出风门位于出气烟道上靠近烧结机室大烟道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烧结机机尾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除尘器底部设置有锁气器或闸板阀,所述调速器是变频器或液力偶合器,所述进风门是电动闸阀,所述出风门为电动蝶阀,所述余热锅炉为单压无补燃余热锅炉。
CN2010205613019U 2010-10-14 2010-10-14 烧结机机尾余热回收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8589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5613019U CN201858904U (zh) 2010-10-14 2010-10-14 烧结机机尾余热回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5613019U CN201858904U (zh) 2010-10-14 2010-10-14 烧结机机尾余热回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858904U true CN201858904U (zh) 2011-06-08

Family

ID=441047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561301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858904U (zh) 2010-10-14 2010-10-14 烧结机机尾余热回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858904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34918A (zh) * 2014-12-26 2015-04-22 北京京诚凤凰工业炉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余热回收热力系统
CN105605932A (zh) * 2016-03-09 2016-05-25 中冶北方(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烧结机降尘管的烟气流通转换装置
CN111473654A (zh) * 2020-04-15 2020-07-31 攀钢集团西昌钢钒有限公司 一种带式焙烧机工艺风循环系统
CN113932620A (zh) * 2021-10-26 2022-01-14 山东钢铁集团日照有限公司 一种烧结环冷机烟气余热利用的装置及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34918A (zh) * 2014-12-26 2015-04-22 北京京诚凤凰工业炉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余热回收热力系统
CN105605932A (zh) * 2016-03-09 2016-05-25 中冶北方(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烧结机降尘管的烟气流通转换装置
CN105605932B (zh) * 2016-03-09 2017-09-19 中冶北方(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烧结机降尘管的烟气流通转换装置
CN111473654A (zh) * 2020-04-15 2020-07-31 攀钢集团西昌钢钒有限公司 一种带式焙烧机工艺风循环系统
CN113932620A (zh) * 2021-10-26 2022-01-14 山东钢铁集团日照有限公司 一种烧结环冷机烟气余热利用的装置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198771Y (zh) 高效烧结双压余热锅炉配置补汽式汽轮机余热发电系统
CN103133067A (zh) 钢厂富余高炉煤气及富余饱和蒸汽综合利用发电系统
CN203177151U (zh) 改进结构的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CN201858904U (zh) 烧结机机尾余热回收系统
CN103104907B (zh) 基于分隔烟道与多级空气预热的锅炉受热结构及受热方法
CN203848266U (zh) 高炉煤气锅炉烟气余热回收系统
CN203052622U (zh) 基于分隔烟道与多级空气预热的锅炉受热结构
CN102994677A (zh) 高炉热风炉尾部废气余热利用发电系统及其方法
CN203130172U (zh) 钢厂富余高炉煤气及富余饱和蒸汽综合利用发电系统
CN201892433U (zh) 一种水泥窑尾余热利用系统
CN219318398U (zh) 一种基于汽机高背压排汽的电厂冷端余热深度利用系统
CN202125937U (zh) 烟草行业锅炉能量综合回收利用系统
CN102997691A (zh) 焦炉烟道废气转换为高品质废气的余热利用发电系统及其方法
CN202885576U (zh) 焦炉烟道废气转换为高品质废气的余热利用发电系统
CN202730150U (zh) 高炉热风炉尾部废气余热利用发电系统
CN204901732U (zh) 一种组合式锅炉烟气余热回收系统
CN100439846C (zh) 回转窑烟气余热利用的方法及设备
CN201149425Y (zh) 电石炉的co回收系统
CN204006063U (zh) 生物质锅炉余热烟气处理系统
CN109140492B (zh) 锅炉烟风耦合余热回收系统
CN201811596U (zh) 一种水泥窑尾烟气余热梯级利用系统
CN205807385U (zh) 汽轮机与锅炉联合回热系统
CN205155926U (zh) 新型燃煤锅炉烟气余热回收系统
CN202692021U (zh) 一种锅炉烟气分级预热空气与汽轮机凝结水的集成装置
CN202692020U (zh) 深度利用电站锅炉烟气余热加热高压给水的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608

Termination date: 2018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