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858894U - 内置气体发生器 - Google Patents

内置气体发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858894U
CN201858894U CN2010205528995U CN201020552899U CN201858894U CN 201858894 U CN201858894 U CN 201858894U CN 2010205528995 U CN2010205528995 U CN 2010205528995U CN 201020552899 U CN201020552899 U CN 201020552899U CN 201858894 U CN201858894 U CN 2018588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ilt
gas generator
thermal treatment
treatment zone
radiant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55289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升华
金龙根
李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XIANGJIN INDUSTRY MACHINER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XIANGJIN INDUSTRY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XIANGJIN INDUSTRY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XIANGJIN INDUSTRY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2055289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8588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8588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85889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as Bur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置气体发生器,其中,两辐射管分别安装在炉体加热区内部,所述两辐射管的一端部内各设有一燃烧装置,所述两辐射管的另一端部分别与一加热区供气管和一发蓝区供气管相连,所述加热区供气管与所述发蓝区供气管均通过一制冷系统后,分别与所述加热区和所述发蓝区连接。本实用新型内置气体发生器通过将燃烧装置设置在加热区内,并通过辐射管将燃烧后的气体导出,将燃烧气体的热能辐射到加热区内,实现节能的目的。

Description

内置气体发生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体发生器,尤其涉及一种内置气体发生器。
背景技术
气体发生器的主要功能是,通过液化天然气或液化石油气的不完全燃烧产生还原性的保护气体。该保护性气体经过一系列处理后通入工业炉内,保证炉内产品处于还原性的气氛中。
目前国内的绝大多数工业炉企业所设计的气体发生器为外置式的,即该设备放置在炉体的外部,这样设计的存在以下的缺点是有:燃气在不完全燃烧产生保护气体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外置式由于设计上的缺陷导致这些热量都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而白白损失掉了;外置式结构复杂,造价高,占地面积大;后期维护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置气体发生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气体发生器采用外置式结构造成热能浪费、结构复杂、维护成本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内置气体发生器,其中,两辐射管分别安装在炉体加热区内部,所述两辐射管的一端部内各设有一燃烧装置,所述两辐射管的另一端部分别与一加热区供气管和一发蓝区供气管相连,所述加热区供气管与所述发蓝区供气管通过一制冷系统后,分别与所述加热区和所述发蓝区连接。
上述内置气体发生器,其中,所述辐射管为U形。
上述内置气体发生器,其中,所述燃烧装置包括一烧嘴与一点火装置连接,该点火装置连接一电控装置,以及一进气管的一端与所述辐射管设有所述燃烧装置的一端相连,所述进气管的另一端与供气管道相连。
上述内置气体发生器,其中,所述制冷系统包括水冷装置和冷干装置,所述加热区供气管先后通过所述水冷装置与所述冷干装置后,与所述加热区连接。
上述内置气体发生器,其中,所述发蓝区供气管经过所述水冷装置后,与所述发蓝区连接。
上述内置气体发生器,其中,所述所述燃烧装置通过法兰安装在辐射管内,所述辐射管通过法兰安装在所述加热区内。
上述内置气体发生器,其中,所述辐射管的材料为耐热钢。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内置气体发生器通过将燃烧装置设置在加热区内,并通过辐射管将燃烧后的气体导出,将燃烧气体的热能辐射到加热区内,实现节能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内置气体发生器的结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内置气体发生器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图1是本实用新型内置气体发生器的结构剖视图,请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置气体发生器,其中,两辐射管:第一辐射管101和第二辐射管102分别安装在炉体加热区1的内部,第一辐射管101和第二辐射管102的一端部各设有一燃烧装置4,第一辐射管101和第二辐射管102的另一端部分别于一加热区供气管33和一发蓝区供气管32相连,加热区供气管33通过一制冷系统5,经过制冷系统5处理后与加热区1连接,发蓝区供气管32通过制冷系统5处理后与发蓝区7连接;第一辐射管101和第二辐射管102具有良好的导热能力,能够迅速将管内热量导出,两燃烧装置4分别置于第一辐射管101和第二辐射管102的一端,而燃烧装置4燃烧后产生的气体从第一辐射管101和第二辐射管102的另一端排出,使得燃烧后得到的气体会经过整个第一辐射管101和第二辐射管102,这个过程中大量的热量经过第一辐射管101和第二辐射管102辐射到加热区1内,避免了热能的浪费,达到良好的节能效果,在第一辐射管101中产生的气体经过第一辐射管101放热后通过加热区供气管33进入制冷系统5进行处理,使之成为符合要求的保护气体,最后经过处理后得到的保护气体通过加热区进气管33导入加热区1内,在第一辐射管101中产生的气体经过第一辐射管101放热后通过加热区供气管33。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辐射管101和第二辐射管102均可采用U形辐射管,采用U形辐射管可以增加辐射管在加热区内的辐射面积,且U形辐射管便于安装于加热区内壁2上,U形辐射管的两端分别通过法兰的形式固定安装在加热区内壁2上,可使得第一辐射管101和第二辐射管102都能实现良好的牢固性和密封性。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辐射管101和第二辐射管102均通过法兰的形式安装在加热区1内,两燃烧装置4均通过法兰安装在第一辐射管101和第二辐射管102内,两燃烧装置4的法兰41分别安装在第一辐射管101和第二辐射管102一端的法兰与加热区内壁2之间,使得两燃烧装置4分别密封的安装在第一辐射管101和第二辐射管102内。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辐射管101和第二辐射管102的材料可以为耐热钢,耐热钢在高温下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满足在加热区1高温环境下工作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内置气体发生器的燃烧系统包括一烧嘴45与一点火装置43,该点火装置43连接一电控装置44,一进气管42的一端与辐射管设有燃烧装置4的一端相连,进气管42的另一端与供气管道相连,具体的说,气体通过进气管42进入燃烧装置4,电控装置44对点火装置43进行控制,炉内需要使用保护气体时,通过电控装置44控制点火装置43点火,点燃后的气体从烧嘴45中排出并燃烧产生保护气体。
实施例(二)
图2是本实用新型内置气体发生器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见图3,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内置气体发生器产生的气体需要经过制冷系统5的处理后才能成为符合要求的保护气体应用到加热区1和发蓝区7中,对其进行处理的制冷系统5包括水冷装置51、水冷装置53和冷干装置52,加热区供气管33先后通过水冷装置51与冷干装置52后,与加热区1连接,发蓝区供气管32经过水冷装置53后,与炉体发蓝区7连接,经过燃烧装置4燃烧后得到的气体必须经过处理才能进入到需要使用保护气体的区域,其中加热区1对保护气体的要求较高,所以燃烧装置4燃烧得到的气体要经过水冷装置51冷却和冷干装置52冷却并除掉其中水分后才能进入加热区1内使用,而通往发蓝区7的气体只需经过水冷装置53冷确即可使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内置气体发生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外置式气体发生器造成能源大量浪费的问题,通过将燃烧装置设置在加热区内,并通过辐射管将燃烧后的气体导出,将燃烧气体的热能辐射到加热区内,实现节能的目的。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其只是作为范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内置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两辐射管分别安装在炉体加热区内部,所述两辐射管的一端部内各设有一燃烧装置,所述两辐射管的另一端部分别与一加热区供气管和一发蓝区供气管相连,所述加热区供气管与所述发蓝区供气管通过一制冷系统后,分别与所述加热区和所述发蓝区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管为U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装置包括一烧嘴与一点火装置连接,该点火装置连接一电控装置,以及一进气管的一端与所述辐射管设有所述燃烧装置的一端相连,所述进气管的另一端与供气管道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系统包括水冷装置和冷干装置,所述加热区供气管先后通过所述水冷装置与所述冷干装置后,与所述加热区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置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蓝区供气管经过所述水冷装置后,与所述发蓝区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内置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燃烧装置通过法兰安装在辐射管内,所述辐射管通过法兰安装在所述加热区内。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内置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管的材料为耐热钢。
CN2010205528995U 2010-10-08 2010-10-08 内置气体发生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8588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5528995U CN201858894U (zh) 2010-10-08 2010-10-08 内置气体发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5528995U CN201858894U (zh) 2010-10-08 2010-10-08 内置气体发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858894U true CN201858894U (zh) 2011-06-08

Family

ID=441046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552899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858894U (zh) 2010-10-08 2010-10-08 内置气体发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8588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204485U (zh) 一种蒸汽锅炉余热利用装置
CN202254301U (zh) 燃气容积式热水器
CN103032951A (zh) 燃气容积式热水器
CN201858894U (zh) 内置气体发生器
CN203518644U (zh) 辐射管热处理炉余热利用装置
CN202630392U (zh) 高温辐射间接式热风炉
CN206269163U (zh) 一种负压引燃换热预热装置
CN206600801U (zh) 一种分级燃烧蓄热式辐射管燃烧装置
CN101995034A (zh) 高热能蜂窝煤采暖炉
CN211091553U (zh) 一种二次热交换式隧道炉
CN203756296U (zh) 高效内燃机尾气水套加热炉
CN209295433U (zh) 一种燃油气热风炉
CN203642475U (zh) 全自动直接式燃气热风加热炉
CN203413819U (zh) 冬季防冻用燃气热风炉
CN206771297U (zh) 一种节能环保蒸汽锅炉
CN201778008U (zh) 蓄热式燃烧焦化加热炉
CN202659431U (zh) 太阳能-燃气互补型发电装置
CN201901688U (zh) 蓄热高效保护性气氛热处理炉
CN207279590U (zh) 一种无火焰蒸汽锅炉
CN201421184Y (zh) 燃气壁炉
CN205878146U (zh) 一种醇化油燃料式蒸汽洗车机
CN206280956U (zh) 一种辐射加热器及工业炉
CN103604216A (zh) 一种导热油炉余热利用装置
CN2901061Y (zh) 空气预热节能锅炉
CN202630393U (zh) 多级对流间接式热风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SHANGHAI KIMSCO GROUP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SHANGHAI KIMSCO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01602 Shanghai Songjiang District Sheshan Town Road No. 1158 Tao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XIANGJIN INDUSTRY MACHINERY CO.,LTD.

Address before: 201602 Shanghai Songjiang District Sheshan Town Road No. 1158 Tao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Xiangjin Industry Machinery Co.,Ltd.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SHANGHAI XIANGJIN INDUSTRY MACHINERY CO.,LTD.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to Pay the Fees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SHANGHAI XIANGJIN INDUSTRY MACHINERY CO.,LTD.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of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608

Termination date: 20151008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