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847957U - 闭式胸腔引流器 - Google Patents

闭式胸腔引流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847957U
CN201847957U CN2010206018326U CN201020601832U CN201847957U CN 201847957 U CN201847957 U CN 201847957U CN 2010206018326 U CN2010206018326 U CN 2010206018326U CN 201020601832 U CN201020601832 U CN 201020601832U CN 201847957 U CN201847957 U CN 2018479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negative pressure
drainage device
thoracic drainage
monito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60183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建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02060183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8479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8479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84795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到心胸外科诊疗领域的能够持续负压吸引的闭式胸腔引流器,该引流器包括依次设置的密闭腔:负压调节腔、气体监测腔、引流收集腔,所述的负压调节腔内有一根和外界连通、并延伸到其底部的管子,所述负压调节腔和所述的气体监测腔顶部连通,所述的气体监测腔的顶部设有出气管,所述的引流收集腔的顶部和所述的气体监测腔的底部通过一个连接通道相通,所述液体收集腔的顶部设有液、气收集管,并连接有针头。本实用新型的闭式胸腔引流器可以通过在出气管处外接吸引机的方法进行持续负压吸引,而可以通过在负压调节腔添加不同的高度的水量来对气体监测腔内的负压状态进行调解。

Description

闭式胸腔引流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心胸外科诊疗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够持续负压吸引的闭式胸腔引流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心胸外科使用的胸腔引流系统主要有单瓶引流装置和双瓶引流装置,其中单瓶引流装置结构简单,但是其易倒翻,且无法进行负压吸引,仅可引流胸腔内积气、少量积液,随着引流积液的增多,胸腔内积气排出困难,甚至有倒吸的可能,造成引流积气或积液失败,再次造成生命威胁。而双瓶引流装置则不能进行持续的负压吸引调节,随着引流量的增加积液瓶无法更换,收集积液量受限,使用不便,无法移动,引流气体情况不明,无法预知康复情况,安全性不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进行持续负压吸引的闭式胸腔引流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闭式胸腔引流器还能够对引流情况进行监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闭式胸腔引流器
闭式胸腔引流器,包括依次设置的以下密闭腔体:负压调节腔、气体监测腔、引流收集腔,所述的负压调节腔内有一根和外界连通、并延伸到其底部的管子,所述负压调节腔和所述的气体监测腔顶部连通,所述的气体监测腔的顶部设有出气管,所述的引流收集腔的顶部和所述的气体监测腔的底部通过一个连接通道相通,所述引流收集腔的顶部设有液、气收集管,并连接有针头。
优选的,所述的连接通道处形成一个高负压监测腔,所述的高负压监测腔上设有高负压释放装置,所述的高负压释放装置包括两个相互连通的中空柱,其中一个中空柱内一端设有按垫,该中空柱中和另一个中空柱的连通处设在按垫内侧,在按垫内侧还设有弹簧,在弹簧外侧设有底板,另一个中空柱和负压区域相通。
优选的,所述的连接通道处形成一个高负压监测腔,所述的高负压监测腔内设有高负压保护装置,所述的负压保护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高负压监测腔下部靠近所述气体监测腔的中空的阻塞圆柱、设置在所述高负压监测腔上部靠近所述引流收集腔的阀门,在阻塞圆柱和阀门之间设置有浮动球,阻塞圆柱及阀门的直径小于所述的浮动球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的引流收集腔包括3个依次设置顶部连通的液体收集腔。
优选的,所述的气体监测腔下宽、上窄。
优选的,在所述的气体监测腔的下部水平方向上标有刻度。
优选的,在所述的气体监测腔的下面背面设置有孔,孔内设有硅胶软塞。
优选的,在所述的负压调节腔的背面设置有孔,孔内设有硅胶软塞。
优选的,所述的所述负压调节腔和所述的气体监测腔的连通处设有阀门。
优选的,所述的闭式胸腔引流器还包括一个可旋转“一”字底座。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闭式胸腔引流器可以通过在出气管处外接吸引机的方法进行持续负压吸引,可以通过在负压调节腔添加不同的高度的水量来对气体监测腔内的负压状态进行调解,同时通过设置在气体监测腔上的刻度可以直观的观察到患者的排气量,做到了对排气量的实时观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闭式胸腔引流器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高负压释放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闭式胸腔引流器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闭式胸腔引流器底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闭式胸腔引流器进一步进行说明。
参见附图1,本实用新型的闭式胸腔引流器的一个实施例,包括依次设置的负压调节腔A、气体检测腔C、引流收集腔D,气体监测腔C的底部和引流收集腔D的顶部通过通道B相连,通道B也可以简化为一根管子,负压调节腔A内有一个一端和外界相通、另一端延伸到其底部的管子1,负压调节腔A和气体监测腔C在顶部相通,并在相通处2设有阀门,当不需要负压吸引时可将该阀门关闭,防止在引流器翻倒时气体监测腔C内的水流入负压调节腔A。气体监测腔C的顶部设有出气管3,引流收集腔D的顶部设有液、气收集管4,使用时,该液、气收集管4可连接插入患者肋间隙的针头,为了增加容量,引流收集腔D包括三个顶部连通的副腔。在负压调节腔A和气体监测腔C的侧壁上分别是指一个和外界相通的孔,具体可以设置在背部,并在孔中设置硅胶软塞5、硅胶软塞6,由于负压调节腔A和压力监护腔C都需要装水,并且需要对水量进行较为严格的控制,如果水量较多的话可以通过一个针管从硅胶软塞处插入从而将多余的水量吸出。
参见附图1,该闭式胸腔引流器的气体监测腔C的结构是下宽、上窄,这种结构使得引流器在翻倒时,水密封不被破坏,当引流器被重新立起时,气体监测腔C底部的水密封仍回到原位。
参见附图2,可以在通道B一个高负压释放装置,该高负压释放装置包括两个中空柱体:中空柱体7和中空柱体9,两个中空柱体通过通道8相通,在中空主体7内依次设置按垫10、弹簧11,在弹簧11外侧设有底板12,中空柱体9通过通道13和高负压区域相通。
附图2中的高负压释放装置在引流器中的安装位置参见附图3,高负压释放装置11安装在通道B的顶部,拥有高负压释放装置的通道B形成一个高负压监护腔,其中中空柱体7带有按垫10的一端伸出腔外,中空柱体9置于高负压监护腔B内并通过通道13和高负压监护腔B相通,高负压释放装置11和该闭式胸腔引流器的其他接触部分密封。为了在防止高负压监护腔B内形成高负压时气体监测腔C中的水倒流,在高负压监护腔B内还设有高负压保护装置,包括阀门15、浮球16、阻塞圆柱17。
本实用新型的闭式胸腔引流器在工作时,首先在气体监测腔C内注入2cm高的水,并根据需要在负压调节腔A内注入5-20cm高的水,当水加多时可以通过注射器插入设在负压调节腔A背部的硅胶软赛5、气体监测腔C背部的硅胶软塞6将多余的水抽处,使用时将连接在液、气收集管4上的针头插到患者肋间隙内,并在需要负压吸引时在出气管3处连接吸引机,在负压调节腔A、气体监测腔C的连通处形成相当于负压调节腔A水柱高度的负压,患者胸腔内的气体被不断抽出,当患者胸腔内形成高负压时,也就在高负压监护腔B处形成高负压,当负压高到一定程度,浮球16向上堵住阀门15,避免气体监测腔C内的水倒流,而安装在高负压监护腔B顶部的高负压释放装置14的按垫10被外界的气压向内按压,使得中空圆柱9和外界连通,从而空气进入高负压监护腔B内,高负压被释放,按垫10在弹簧11的作用下重又回到原位,而浮球16也离开阀门15,引流可以继续进行,本实用新型的高负压释放装置也可以通过用手按压按垫10的方式释放高负压。
为了实时监测引流情况,在气体监护腔C的底部也就是2cm高的水柱处添加水平刻度,如图3所示,根据引流时起泡到达的刻度位置,可以粗略的估算引流气体量,使引流气体泄漏情况直观可视性变为现实。
参见附图4,本实用新型的底座为改良设计的可旋转“一”字形底座,平常该底座19被旋转、隐藏到引流器18底部,使用时旋转至虚线处,这种底座结构使得引流器18不易翻倒。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仅仅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所作的修改都在本实用新型的等效的置换方式,亦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闭式胸腔引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以下密闭腔体:负压调节腔、气体监测腔、引流收集腔,所述的负压调节腔内有一根和外界连通、并延伸到其底部的管子,所述负压调节腔和所述的气体监测腔顶部连通,所述的气体监测腔的顶部设有出气管,所述的引流收集腔的顶部和所述的气体监测腔的底部通过一个连接通道相通,所述引流收集腔的顶部设有液、气收集管,并连接有针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闭式胸腔引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通道处形成一个高负压监测腔,所述的高负压监测腔上设有高负压释放装置,所述的高负压释放装置包括两个相互连通的中空柱,其中一个中空柱内一端设有按垫,该中空柱中和另一个中空柱的连通处设在按垫内侧,在按垫内侧还设有弹簧,在弹簧外侧设有底板,另一个中空柱和负压区域相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闭式胸腔引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通道处形成一个高负压监测腔,所述的高负压监测腔内设有高负压保护装置,所述的负压保护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高负压监测腔下部靠近所述气体监测腔的中空的阻塞圆柱、设置在所述高负压监测腔上部靠近所述引流收集腔的阀门,在阻塞圆柱和阀门之间设置有浮动球,阻塞圆柱及阀门的直径小于所述的浮动球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闭式胸腔引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流收集腔包括3个依次设置顶部连通的液体收集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闭式胸腔引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体监测腔下宽、上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闭式胸腔引流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气体监测腔的下部水平方向上标有刻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闭式胸腔引流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气体监测腔的下面背面设置有孔,孔内设有硅胶软塞。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闭式胸腔引流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负压调节腔的背面设置有孔,孔内设有硅胶软塞。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闭式胸腔引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所述负压调节腔和所述的气体监测腔的连通处设有阀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闭式胸腔引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闭式胸腔引流器还包括一个可旋转“一”字底座。
CN2010206018326U 2010-11-11 2010-11-11 闭式胸腔引流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18479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6018326U CN201847957U (zh) 2010-11-11 2010-11-11 闭式胸腔引流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6018326U CN201847957U (zh) 2010-11-11 2010-11-11 闭式胸腔引流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847957U true CN201847957U (zh) 2011-06-01

Family

ID=440903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6018326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847957U (zh) 2010-11-11 2010-11-11 闭式胸腔引流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847957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36332A (zh) * 2014-12-10 2015-03-25 上海威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封瓶负压大小观察装置
CN105963811A (zh) * 2016-06-23 2016-09-28 苏州新区华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双室胸腔引流瓶
CN108096644A (zh) * 2017-12-08 2018-06-01 东莞康智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次性使用的干封阀式胸腔引流装置
CN115804874A (zh) * 2021-09-11 2023-03-17 浙江祥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胸腔引流装置上的负压调节器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36332A (zh) * 2014-12-10 2015-03-25 上海威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封瓶负压大小观察装置
CN104436332B (zh) * 2014-12-10 2016-08-24 上海威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封瓶负压大小观察装置
CN105963811A (zh) * 2016-06-23 2016-09-28 苏州新区华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双室胸腔引流瓶
CN108096644A (zh) * 2017-12-08 2018-06-01 东莞康智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次性使用的干封阀式胸腔引流装置
CN115804874A (zh) * 2021-09-11 2023-03-17 浙江祥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胸腔引流装置上的负压调节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847957U (zh) 闭式胸腔引流器
CN204922204U (zh) 一种管柱式气液分离器液位控制装置
CN204919675U (zh) 一种叠压供水稳压罐
CN203394525U (zh) 一种油井井口多功能密闭取样装置
CN106890371A (zh) 可脱卸胸腔引流装置
CN203213207U (zh) 立式环形管网叠压无负压变频供水设备
CN202266297U (zh) 箱式负压自动放水器
CN206103166U (zh) 压力监测及时的稳压消防栓
CN205979718U (zh) 一种蒸汽发生器的水汽分离结构
CN206090764U (zh) 具有防臭功能的蹲便器用冲水器
CN209685797U (zh) 一种垃圾填埋场填埋气收集井
CN204446801U (zh) 一种防气泡自动止液多功能输液器
CN206692396U (zh) 一种适配于富氢水机的压力桶
CN209933678U (zh) 电动便携式输液装置
CN205759817U (zh) 一种聚酯反应节能回收装置
CN201862028U (zh) 一种高负压释放装置
CN208492645U (zh) 一种水汽分离装置及水疗床
CN207804685U (zh) 胸腔引流器
CN201954082U (zh) 上水水位自控阀
CN202730712U (zh) 一种土工膜下排气减压阀
CN202376516U (zh) 三腔结构安全引流瓶
CN106437654B (zh) 智能式气井排采增产装置
CN201973316U (zh) 自动水堵
CN203089999U (zh) 胸腔引流瓶
CN205494494U (zh) 一种中医拔罐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