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844364U - 背光模组用固定边框、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组用固定边框、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844364U
CN201844364U CN2010205518137U CN201020551813U CN201844364U CN 201844364 U CN201844364 U CN 201844364U CN 2010205518137 U CN2010205518137 U CN 2010205518137U CN 201020551813 U CN201020551813 U CN 201020551813U CN 201844364 U CN201844364 U CN 2018443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ped form
form groove
backlight
blooming piece
fixed bor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55181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贺陶
尹大根
李智
高海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2055181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8443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8443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84436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用固定边框、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涉及背光技术领域,为克服光学膜片容易变形的问题而设计。所述背光模组用固定边框,包括四个首尾相连的侧边,在至少一组两相对侧边的相对内侧面上设有曲线型凹槽,所述曲线型凹槽的形状大小与容设在该曲线型凹槽中的光学膜片的形状大小相适配。所述背光模组包括上述固定边框。所述显示装置则包括所述背光模组。本实用新型可用于为显示装置提供背光。

Description

背光模组用固定边框、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用固定边框、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直下式背光模组中,各种光学膜片的形状大都是平面型的,这些平面型的光学膜片安装在背光模组的固定边框中,对背光模组中的背光源发出的光线进行处理,能够起到提高光线反射效果、使背光模组产生的背光亮度更加均匀、以及提高显示亮度等作用。
例如,设在背光源后部的反射膜即是平面型的,该平面型的反射膜能够对背光源发出的光线进行反射,以提高光线的利用率。但不足之处是该平面型的反射膜造成在各背光源发出的光线进行混光时混光距离较大。为了保证足够的混光距离,就需要增加背光模组的厚度,从而使得应用这种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也具有较大的厚度。
为此,可以对反射膜的形状进行改变以减小混光距离。如图1所示,为目前研发出的一种反射膜结构,该反射膜1具有相互连接的多个凹陷部11,凹陷部11能够对背光源发出的光线进行大致等距离的反射,并以此来减小混光距离。
但是发明人发现在对图1所示的反射膜1进行固定时,可以通过固定结构(如承载背光源所用的灯架)将该反射膜1固定在背板上,但是这种固定方式对于该反射膜1的边缘部分并未进行固定。如图2所示,为传统的背光模组用固定边框的一个侧边的示意图,从图2中可以看出,在该侧边上未设置用于固定上述反射膜1的结构。这样使得反射膜1在其边缘处容易发生翘曲或者使其整体形状容易发生变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用固定边框,以克服光学膜片容易变形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背光模组用固定边框,包括四个首尾相连的侧边,在至少一组两相对侧边的相对内侧面上设有曲线型凹槽,所述曲线型凹槽的形状大小与容设在该曲线型凹槽中的光学膜片的形状大小相适配。
进一步地,在所述曲线型凹槽内设有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光学膜片边缘处的缺口相配合。
具体而言,所述曲线型凹槽的数目为至少两段,各段所述曲线型凹槽相互连通或相互分隔。
所述曲线型凹槽的截面形状为圆弧形、三角形、梯形或矩形。
而且,所述曲线型凹槽与设有该曲线型凹槽的所述侧边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用固定边框,由于在其至少一组两相对侧边的相对内侧面上设有曲线型凹槽,且所述曲线型凹槽的形状大小与容设在该曲线型凹槽中的光学膜片的形状大小相适配,因此该曲线型凹槽能够对所述光学膜片的边缘形状起到限制作用,从而防止所述光学膜片的边缘发生翘曲变形,并进一步防止光学膜片发生整体变形,增强了光学膜片形状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以克服光学膜片容易变形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固定边框,所述固定边框包括四个首尾相连的侧边,在至少一组两相对侧边的相对内侧面上设有曲线型凹槽,所述曲线型凹槽内容设有光学膜片,且所述曲线型凹槽的形状大小与所述光线膜片的形状大小相适配。
其中,所述光学膜片包括反射膜、扩散膜或增亮膜中的一种或几种。
具体而言,所述光学膜片为反射膜,所述反射膜中具有与所述曲线型凹槽相对应的多个凹陷部,各所述凹陷部中设有一个背光源。
而且,所述背光模组为直下式背光模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对于其中的固定边框而言,由于在其至少一组两相对侧边的相对内侧面上设有曲线型凹槽,且所述曲线型凹槽的形状大小与容设在该曲线型凹槽中的光学膜片的形状大小相适配,因此该曲线型凹槽能够对所述光学膜片的边缘形状起到限制作用,从而防止所述光学膜片的边缘发生翘曲变形,并进一步防止光学膜片发生整体变形,增强了光学膜片形状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以克服光学膜片容易变形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中包括如上面所述的背光模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对于其中的固定边框而言,由于在其至少一组两相对侧边的相对内侧面上设有曲线型凹槽,且所述曲线型凹槽的形状大小与容设在该曲线型凹槽中的光学膜片的形状大小相适配,因此该曲线型凹槽能够对所述光学膜片的边缘形状起到限制作用,从而防止所述光学膜片的边缘发生翘曲变形,并进一步防止光学膜片发生整体变形,增强了光学膜片形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反射膜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用固定边框的一个侧边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中背光模组用固定边框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背光模组用固定边框一个侧边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I部分的放大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背光模组用固定边框即将与反射膜装配时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II部分的放大视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背光模组用固定边框与反射膜装配后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反射膜,11-凹陷部,12-缺口,2-背光源,3-固定边框,31、32、33、34-侧边,311-曲线型凹槽,312-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背光模组用固定边框、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用固定边框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本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用固定边框3,包括四个首尾相连的侧边31、32、33和34,在其中一组两相对侧边(如图3中所示的两相对侧边31和33)的相对内侧面上设有曲线型凹槽311,且该曲线型凹槽311的形状大小与容设在该曲线型凹槽311中的光学膜片的形状大小相适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用固定边框3,由于在其一组两相对侧边31、33的相对内侧面上设有曲线型凹槽311,且曲线型凹槽311的形状大小与容设在该曲线型凹槽311中的光学膜片的形状大小相适配,因此该曲线型凹槽311能够对所述光学膜片的边缘形状起到限制作用,从而防止所述光学膜片的边缘发生翘曲变形,并进一步防止光学膜片发生整体变形,增强了光学膜片形状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仅在固定边框3的一组两相对侧边31、33的相对内侧面上设置曲线型凹槽311的结构适用于图1所示的反射膜,即适用于在一个方向上发生形状改变的光学膜片,这种类型光学膜片的一组两相对侧边为曲线形状,另一组两相对侧边为直线形状。当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光学膜片在两个方向上均发生形状改变时,即当所使用的光学膜片的两组相对侧边均为曲线形状时,可以在固定边框3的两组两相对侧边的内侧面上均设置曲线型凹槽311,以对所使用的光学膜片的两组两相对边缘进行固定,增强光学膜片形状的稳定性。
为了清楚显示起见,本实施例在下面仅参考固定边框3的其中一个侧边31进行描述,而且对曲线型凹槽311的结构进行适当的放大显示,因此应当将本实用新型附图中所示的比例理解为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
如图4或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在曲线型凹槽311内设有凸起312,参照图7所示,凸起312与光学膜片(如反射膜1)边缘处的缺口12相配合。这样,当将光学膜片插入到曲线型凹槽311中后,光学膜片上的缺口12能够卡在凸起312上,从而使得光学膜片在曲线型凹槽311中的安装更加稳固。本实施例中,在固定支架3的侧边31上制作曲线型凹槽311时,可以使用模具同时制作出曲线型凹槽311和凸起312;或者也可以首先制作出侧边31,并通过切削加工在侧边31上制作出曲线型凹槽311,且在切削加工时可以留出一部分材料不予切除,切削加工完成后这部分不予切除的材料就形成凸起312。
具体而言,根据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光学膜片的形状,例如,如图6所示的反射膜1,其具有多个凹陷部11,该多个凹陷部11连接形成波浪状,可以将本实施例中曲线型凹槽311的数目设置为至少两段,以与图6中所示的反射膜1的形状相适应。其中,当反射膜1中的各凹陷部11之间连续连接且没有豁口时,可以使各段曲线型凹槽311相互连通;而当反射膜1中的各凹陷部11之间具有豁口时,可以将各段曲线型凹槽311相互分隔。
而且,本实施例中根据所使用的光学膜片的形状,如图6所示的反射膜1中各凹陷部11的形状,可以将曲线型凹槽311的截面形状设置为圆弧形,或者设置为三角形、梯形或矩形等。
这样在图6中,在固定边框3与反射膜1装配时,可以首先将反射膜1的各凹陷部11与侧边31上的曲线型凹槽311一一对应,然后将反射膜1的各凹陷部11插入到侧边31上的曲线型凹槽311中。装配完成后的结构如图8所示。
本实施例中,为了加工制作方便,可以使用注塑模具来将曲线型凹槽311与设有该曲线型凹槽311的侧边31一体注塑成型,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还可以使用模具来同时制作出曲线型凹槽311和凸起312。具体而言,在注塑成型固定边框3时,为了脱模的方便,一次可以仅注塑成型固定边框3的一个侧边,然后再将各个侧边组装起来形成固定边框3。但并不局限于此,本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注塑工艺形成整体的固定边框3,然后再利用塑料件容易变形的特性使固定边框3脱模。
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以克服光学膜片容易变形的问题。具体而言,参见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背光模组包括固定边框3,固定边框3包括四个首尾相连的侧边31、32、33和34,在其中一组两相对侧边31、33的相对内侧面上设有曲线型凹槽311。其中参见图8所示,在曲线型凹槽311内容设有光学膜片,且该曲线型凹槽311的形状大小与所述光线膜片的形状大小相适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对于其中的固定边框3而言,由于在其一组两相对侧边31、33的相对内侧面上设有曲线型凹槽311,且曲线型凹槽311的形状大小与容设在该曲线型凹槽311中的光学膜片的形状大小相适配,因此该曲线型凹槽311能够对所述光学膜片的边缘形状起到限制作用,从而防止所述光学膜片的边缘发生翘曲变形,并进一步防止光学膜片发生整体变形,增强了光学膜片形状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边框3的结构和功能与上述实施例中固定边框3的结构和功能相同,因此出于简要清楚方面的考虑,本实施例中对此不再详述,下面仅描述本实施例中的不同之处。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光学膜片可以包括反射膜、扩散膜或增亮膜中的一种或几种。即,对反射膜、扩散膜或增亮模等的形状均可以进行改变以提高其各自的使用性能。在实际使用中,以对反射膜的形状进行改变的情况居多,因此本实用新型中大部分以反射膜为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创造思路,应当理解这只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
具体地,参见图6所示,当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光学膜片为反射膜1时,可以使反射膜1中具有与曲线型凹槽311相对应的多个凹陷部11,且在各凹陷部11中设有一个背光源2,这样凹陷部11在各个背光源2的周围形成大致相同的反射距离,可以使各个背光源2发出的光线的混光距离较小。其中,背光源2可以为冷阴极荧光灯管,或者可以为发光二极管。
而且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背光模组可以为直下式背光模组。相比于侧入式背光模组而言,直下式背光模组可以允许对反射膜的形状进行改变。
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以克服光学膜片容易变形的问题。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包括如上面所述的背光模组。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对于其中的固定边框而言,由于在其至少一组两相对侧边的相对内侧面上设有曲线型凹槽,且所述曲线型凹槽的形状大小与容设在该曲线型凹槽中的光学膜片的形状大小相适配,因此该曲线型凹槽能够对所述光学膜片的边缘形状起到限制作用,从而防止所述光学膜片的边缘发生翘曲变形,并进一步防止光学膜片发生整体变形,增强了光学膜片形状的稳定性。
具体而言,由于本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具有与上述的背光模组相同的技术特征,因此能够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并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所述显示装置可以是电视机、电脑显示器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背光模组用固定边框,其特征在于,包括四个首尾相连的侧边,在至少一组两相对侧边的相对内侧面上设有曲线型凹槽,所述曲线型凹槽的形状大小与容设在该曲线型凹槽中的光学膜片的形状大小相适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用固定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曲线型凹槽内设有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光学膜片边缘处的缺口相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背光模组用固定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曲线型凹槽的数目为至少两段,各段所述曲线型凹槽相互连通或相互分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用固定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曲线型凹槽的截面形状为圆弧形、三角形、梯形或矩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用固定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曲线型凹槽与设有该曲线型凹槽的所述侧边一体成型。
6.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固定边框,所述固定边框包括四个首尾相连的侧边,在至少一组两相对侧边的相对内侧面上设有曲线型凹槽,所述曲线型凹槽内容设有光学膜片,且所述曲线型凹槽的形状大小与所述光线膜片的形状大小相适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片包括反射膜、扩散膜或增亮膜中的一种或几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片为反射膜,所述反射膜中具有与所述曲线型凹槽相对应的多个凹陷部,各所述凹陷部中设有一个背光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为直下式背光模组。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中包括如上述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
CN2010205518137U 2010-09-29 2010-09-29 背光模组用固定边框、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18443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5518137U CN201844364U (zh) 2010-09-29 2010-09-29 背光模组用固定边框、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5518137U CN201844364U (zh) 2010-09-29 2010-09-29 背光模组用固定边框、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844364U true CN201844364U (zh) 2011-05-25

Family

ID=440392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5518137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844364U (zh) 2010-09-29 2010-09-29 背光模组用固定边框、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84436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65244A1 (zh) * 2015-04-16 2016-10-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膜材、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光学膜材的制造工具
CN109509401A (zh) * 2019-01-17 2019-03-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源、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背光源制作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65244A1 (zh) * 2015-04-16 2016-10-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膜材、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光学膜材的制造工具
US10228508B2 (en) 2015-04-16 2019-03-12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ptical membrane, backlight module, display device and device for manufacturing optical membrane
CN109509401A (zh) * 2019-01-17 2019-03-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源、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背光源制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70920B2 (en) Mold frame for curved displaying and curve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same
CN102890306A (zh) 导光板及其制造方法和成型模具
CN204807879U (zh) 一种灯条固定胶带、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1983111U (zh) 背光模组
CN102901005B (zh) 发光模块及显示装置
CN201844364U (zh) 背光模组用固定边框、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9423550B2 (en) Backlight module having a light scattering unit for scattering light entering the light guide plate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04763910A (zh) 导光板及其制作方法、背光源及显示装置
CN102889516A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面板
CN105116598B (zh) 一种背光模组、棱镜片以及电视机
US20170108633A1 (en) Light guide plate, back plate, edge-lit type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US20090079906A1 (en) Prism shee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20130135843A1 (en) Light guide plate structure and backlight module using the same
US8858056B2 (en) Light guide plate and corresponding backlight module
CN102878493B (zh) 背光模组
US20140286050A1 (en) Backlight module
CN104678616A (zh) 背板及其制作方法与背光模组
CN202083813U (zh) 一种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9128315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101749559A (zh) 液晶显示模块、液晶显示器、背光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CN201047895Y (zh) 背光模组及其框架结构
CN204227321U (zh) 二次透镜及背光模组
CN2896333Y (zh) 投影机照明系统的棱镜结构
CN201885104U (zh) 背光源及液晶显示器
CN208819532U (zh) 一种背光源框架结构和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BEIJING BOE PHOTOELECTRICITY SCIENCE + TECHNOLOGY

Effective date: 20150701

Owner name: JINGDONGF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BEIJING BOE PHOTOELECTRICITY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50701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701

Address after: 100015 Jiuxianqiao Road, Beijing, No. 10, No.

Patentee after: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atentee after: Beijing BOE Photoelectricity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176 Beij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West Central Road, No. 8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BOE Photoelectricity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525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