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813965U - 可退开式束紧带 - Google Patents

可退开式束紧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813965U
CN201813965U CN2010202748508U CN201020274850U CN201813965U CN 201813965 U CN201813965 U CN 201813965U CN 2010202748508 U CN2010202748508 U CN 2010202748508U CN 201020274850 U CN201020274850 U CN 201020274850U CN 201813965 U CN201813965 U CN 2018139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tion bars
wall
belt body
fastening straps
aper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27485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瑞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S Terminal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S Terminal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S Terminals Inc filed Critical KS Terminals Inc
Priority to CN20102027485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8139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8139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81396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一种可退开式束紧带,包括锁固头与带体。带体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锁固头具有底板、一对第一墙体、第二墙体与操作杆,锁固头的底板开设有窗口,操作杆的左右两侧并与各第一墙体之间形成有预设间隙,操作杆设置有多个第一啮合齿,且操作杆延伸有臂体,臂体投影至底板的位置设有一开口。带体具有第一顶面与底面,底面设置有多个第二啮合齿,可与操作杆的第一啮合齿互相啮合。此带体的厚度小于锁固头的底板的厚度、且大于操作杆第一啮合齿的顶端至第二墙体的距离。

Description

可退开式束紧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束紧带,尤其指一种可退开式的束紧带。 
背景技术
市面上的束紧带通常作为一般电源线或其它待束物的捆绑、束紧固定以及收纳等用途,然而,束紧带一旦束紧后便无法松开,若要增加待束物,或是物品要重新收纳时,则要将束紧带剪掉并使用另一个新的束紧带,不仅使用上非常不方便、提高使用的成本,也造成资源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不尽理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退开式束紧带,包括一个锁固头与一个带体。锁固头形成有一个窗口,带体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第一端连接于锁固头,第二端可自窗口穿过,且与锁固头互相嵌合固定。 
此外,锁固头具有底板、一对第一墙体、第二墙体与操作杆。锁固头的窗口开设于底板,此对第一墙体设置于底板的左右两侧,第二墙体则设置于底板的前端,且第二墙体的左右两侧各连接至此对第一墙体。操作杆设置于底板的窗口与后端之间,操作杆的左右两侧并与各第一墙体之间形成有一预设间隙,操作杆面对第二墙体的一面设置有多个第一啮合齿,操作杆往带体方向延伸有臂体,且操作杆的臂体投影至底板的位置设有一开口。 
带体具有第一顶面与底面,而第一顶面较底面更靠近操作杆的臂体。底面设置有多个第二啮合齿,可与操作杆的第一啮合齿互相啮合,且带体的厚度小于锁固头的底板的厚度,带体的厚度大于操作杆第一啮合齿的顶端至第二墙体的距离。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退开式束紧带,由于操作杆延伸有臂体,使用者可以对操作杆所延伸出的臂体轻松地施力,轻松解除操作杆的第一啮合齿与带体的第二啮合齿的啮合状态,进一步将带体的第二端自锁固头的窗口处退开。据此,可以重复使用此可退开式束紧带,进而可降低使用的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退开式束紧带,由于带体的第二端从锁固头的窗口穿过,且操作杆面设置有多个第一啮合齿,以及带体设置有多个第二啮合齿。因此,带体的第二啮合齿与操作杆的第一啮合齿互相啮合,可更具有捆绑束紧待束物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退开式束紧带,由于在操作杆的臂体的第二顶面形成一个凹陷的圆弧面,或在臂体的第二顶面形成刻纹,因此增加臂体与使用者手指之间摩擦力的结构,让使用者的手指顺利在操作杆的臂体上施力,并轻松地将带体的第二端从锁固头的窗口处退开。据此,可以达到简易操作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退开式束紧带,由于锁固头的窗口邻近于两侧的第一墙体处具有一横向开度,此横向开度大于带体的宽度。且窗口还具有一纵向开度并垂直于横向开度,而纵向开度大于带体的厚度。因此,可使带体容易穿入锁固头的窗口内,并且容易拉取带体的第二端将待束物捆绑束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立体图,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实施例,为一种可退开式束紧带。 
图2为一剖面图,是图1中A部份的局部放大剖面图。 
图3为一立体图,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实施例,为一种可退开式束紧带。 
图4为一剖面图,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实施例,为一种可退开式束紧带。 
图5为一剖面图,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实施例,为一种可退开式 束紧带。 
图6为一平面图,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实施例,为一种可退开式束紧带。 
图7为一平面图,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实施例,为一种可退开式束紧带。 
可退开式束紧带    100 
锁固头            10 
窗口              11 
底板              12 
前端              121 
后端              122 
第一墙体          13 
第二墙体          14 
操作杆            15 
顶部              151 
第一啮合齿        16 
臂体              17 
第二顶面          171 
刻纹              172 
开口              18 
预设间隙          S1 
带体              20 
第一端            21 
第二端            22 
第一顶面          23 
底面              24 
第二啮合齿        25 
厚度              T1、T2 
距离                   D1 
宽度                   W1、W2、W20 
高度                   H1、H2、H3 
延伸长度               L1 
横向开度               W01 
纵向开度               W02 
第一横向开度           W11 
第二横向开度           W12 
第一纵向开度           W21 
第二纵向开度           W22 
具体实施方式
由于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退开式束紧带,其中所使用的啮合齿以及使其相互啮合以达嵌合固定效果的相关原理已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了解,因此以下文中的说明,不再作完整描述。同时,以下文中所对应的附图,意在表达与本实用新型特征有关的结构的含义,并没有也不需要依据实际尺寸完整绘制,在先声明。 
请参考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实施例,为一种可退开式束紧带100,以及参考图2,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剖面图,此可退开式束紧带100包括一个锁固头10与一个带体20,锁固头10形成有一个窗口11,带体20具有第一端21与第二端22,第一端21连接于锁固头10,第二端22可自锁固头10的窗口11穿过,并且与锁固头10互相嵌合固定,据此可用以捆绑待束物。 
请参考图3,为此可退开式束紧带100的立体图,此锁固头10具有底板12、一对第一墙体13、第二墙体14与操作杆15。底板12具有前端121与后端122,带体20的第一端21与锁固头10的底板12后端122连接,而锁固头10的窗口11则开设于底板12,此对第一墙体13分别设置于底板12的左右两侧,第二墙体14设置于底板12的前端121,且第二墙体12的左右两侧分别连接至各第一墙体13。操作杆15设置于底板12的窗口11 与后端122之间,请接着看图4,为此可退开式束紧带100由带体20往锁固头10方向的剖面图,操作杆15的左右两侧并与各第一墙体13之间形成有一预设间隙S1,主要是用以使操作杆15具有较好的弹性。 
请参考图5,为此可退开式束紧带100的剖面图,从操作杆15往带体20的方向延伸有臂体17,且操作杆15面对第二墙体14的一面设置有多个第一啮合齿16。此带体20具有第一顶面23与底面24,第一顶面23较底面24更靠近操作杆15的臂体17,底面24设置有多个第二啮合齿25,可与操作杆15的第一啮合齿16互相啮合,如图2所示。 
要特别说明的是,有别于市面上一般可退开式的束紧带,需要用指甲或尖锐的物品用力压触控制啮合的部位并使其解除啮合状态才能将束紧带的带体松开,本实用新型的可退开式束紧带100由于操作杆15往带体20的方向延伸有臂体17,能更好操作地将带体20的第二端22自锁固头10的窗口11处退开以利于重复使用,进而可降低使用的成本。操作杆15具有顶部151,而臂体17的较佳延伸方式是从操作杆15的顶部151往带体20的方向延伸出此臂体17。因此,使用者可以对操作杆15所延伸出的臂体17轻松地施力,解除操作杆15的第一啮合齿16与带体20的第二啮合齿25的啮合状态,进一步将带体20的第二端22自锁固头10的窗口11处退开。因此,可以达到操作简易的目的。 
除此之外,由于操作杆15的体积小,使用者的手指与操作杆15的臂体17的接触面积小,因此,请参考图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在操作杆15的臂体17形成具有增加与使用者手指之间摩擦力的结构,让使用者的手指可以顺利地在操作杆15的臂体17上施力。臂体17具有第二顶面171,而于臂体17的第二顶面171进一步形成一个凹陷的圆弧面。或者,更进一步在臂体17的第二顶面171形成有刻纹172,其中,刻纹172为多个细沟,且此细沟的排列方向平行于带体20的长度方向。因此,可让使用者使用此可退开式束紧带100时,能够轻松地将带体20的第二端22从锁固头10的窗口11处退开,以利于重复使用。 
参考图4,为了使锁固头10结构可以更加牢固,因此,带体20的厚度T1小于锁固头10的底板12的厚度T2,此外,参考图5,此带体20的 厚度T1大于操作杆15的第一啮合齿16顶端至第二墙体14的距离D1。因此,当带体20的第二端22穿入锁固头10的窗口11后,可使带体20底面24的第二啮合齿25与锁固头10的第一啮合齿16互相稳固地嵌合固定。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可退开式束紧带100,可进一步具有捆绑束紧待束物的功能 
此外,为更有效降低本实用新型的可退开式束紧带100的制作成本,并使其具有良好的承受力以及易于操作等特性,最好采用一体成型的制作方式,请参考图6,为锁固头10的底板12这一面向的平面图,为了可一体成型制作出结构强度较好的可退开式束紧带100,在操作杆15的臂体17投影至底板12的位置设有一开口18,主要是有利于开模,并且优选此开口18的面积以略大于操作杆15的臂体17的投影面积。请继续参考图3,此操作杆15的臂体17的宽度W1略小于操作杆15的宽度W2。并参考图5,操作杆15具有一顶部151,而操作杆15的顶部151的高度H1以不大于第二墙体14的高度H2为主,其中,优选操作杆15的顶部151的高度H1小于第二墙体14的高度H2。此外,操作杆15的臂体17的延伸长度L1近似于操作杆15自锁固头10的底板12向上延伸至操作杆15顶部151的高度H3,由于臂体17有限度的延伸,不仅可达到施力方便的效果,也可以确保锁固头10的底板12与臂体17的结构强度更好。 
此外,请参考图7,锁固头10的窗口11邻近于两侧的第一墙体13处具有一横向开度W01,横向开度W01大于带体20的宽度W20。且窗口11具有一纵向开度W02,垂直于横向开度W01,纵向开度W02大于带体20的厚度T1(请参考图4)。据此,可使带体20容易穿入锁固头10的窗口11内,并且容易拉取带体20的第二端22将待束物捆绑束紧。 
请参考图6,在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实施例中,进一步在锁固头10的窗口11邻近于两侧的第一墙体13处设有第一横向开度W11与第二横向开度W12,第一横向开度W11大于带体20的宽度W20,而第二横向开度W12小于带体20的宽度W20,因此,当带体20的第二端22穿入锁固头10的窗口11后,利用第二横向开度W12小于带体20的宽度W20,可将带体20限定在第一横向开度W11的范围里。另一方面,窗口11再设有第 一纵向开度W21与第二纵向开度W22,第一纵向开度W21与第二纵向开度W22,均垂直于第一横向开度W11与第二横向开度W12,且第一纵向开度W21大于带体20的厚度T1(请参考图4),第二纵向开度W22大于第一纵向开度W21。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权利;同时以上的描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了解与实施,因此其它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下所完成的等效改变或修饰,均应包含于后面所述的权利要求中。 

Claims (10)

1.一种可退开式束紧带,包括一个锁固头(10)与一个带体(20),该锁固头(10)形成有一个窗口(11),该带体(20)具有一第一端(21)与一第二端(22),该第一端(21)连接于该锁固头(10),该第二端(22)可自该窗口(11)穿设通过,且与该锁固头(10)互相嵌合固定,其特征在于:
该锁固头(10)具有一底板(12)、一对第一墙体(13)、一第二墙体(14)与一操作杆(15),该锁固头(10)的窗口(11)系开设于该底板(12),该底板(12)具有一前端(121)与一后端(122),该对第一墙体(13)设置于该底板(12)的左右两侧,该第二墙体(14)设置于该底板(12)的该前端(121),且第二墙体(12)的左右两侧各连接至该等第一墙体(13),该操作杆(15)设置于该底板(12)的窗口(11)与后端(121)之间,该操作杆(15)的左右两侧并与该对第一墙体(13)之间形成有一预设间隙(S1),该操作杆(15)面对该第二墙体(14)的一面设置有多个第一啮合齿(16),该操作杆(15)往该带体(20)方向延伸一臂体(17),且该操作杆(15)的该臂体(17)投影至该底板(12)的位置设有一开口(18);
该带体(20)具有一第一顶面(23)与一底面(24),该第一顶面(23)较该底面(24)更靠近该操作杆(15)的该臂体(17),该底面(24)设置有多个第二啮合齿(25),可与该操作杆(15)的该多个第一啮合齿(16)互相啮合,且该带体(20)的厚度(T1)小于该锁固头(10)的底板的厚度(T2),该带体(20)的厚度(T1)大于该操作杆(15)的该多个第一啮合齿(16)的顶端至该第二墙体(14)的距离(D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退开式束紧带,其特征在于,该开口(18)的面积略大于该操作杆(15)的该臂体(17)的投影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退开式束紧带,其特征在于,该操作杆具有一顶部(151),该操作杆(15)的该臂体(17)系自该操作杆(15)的该顶部(151)往该带体(20)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退开式束紧带,其特征在于,该操作杆(15)的该顶部(151)的高度(H1)小于或等于该第二墙体(14)的高度(H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退开式束紧带,其特征在于,该操作杆(15)的该臂体(17)的延伸长度(L1)近似于该操作杆(15)自该锁固头(10)的该底板(12)向上延伸至该操作杆(15)的该顶部(151)的高度(H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退开式束紧带,其特征在于,该操作杆(15)的该臂体(17)的宽度(W1)略小于该操作杆(15)的宽度(W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退开式束紧带,其特征在于,该操作杆(15)的该臂体(17)具有一第二顶面(171),其中该第二顶面(171)进一步形成一凹陷的圆弧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退开式束紧带,其特征在于,该操作杆(15)的该臂体(17)的该第二顶面(171)形成有刻纹(172),且该刻纹(172)为多个细沟,且该等细沟的排列方向平行于该带体(20)的长度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退开式束紧带,其特征在于,该窗口(11)邻近于该对第一墙体(13)处具有一横向开度(W01)与一纵向开度(W02),该纵向开度(W02)垂直于该横向开度(W01),该横向开度(W01)大于该带体的宽度(W20),该纵向开度(W02)大于该带体的厚度(T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退开式束紧带,其特征在于,该窗口(11)邻近于该对第一墙体(13)处具有一第一横向开度(W11)与一第二横向开度(W12),该第一横向开度(W11)大于该带体(20)的宽度(W20),该第二横向开度(W12)小于该带体(20)的宽度(W20),该窗口(11)进一步具有一第一纵向开度(W21)与一第二纵向开度(W22),该第一纵向开度(W21)与第二纵向开度(W22)均垂直于该第一横向开度(W11)与该第二横向开度(W12),且该第一纵向开度(W21)大于该带体(20)的厚度(T1),该第二纵向开度(W22)大于该第一纵向开度(W21)。 
CN2010202748508U 2010-07-27 2010-07-27 可退开式束紧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8139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2748508U CN201813965U (zh) 2010-07-27 2010-07-27 可退开式束紧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2748508U CN201813965U (zh) 2010-07-27 2010-07-27 可退开式束紧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813965U true CN201813965U (zh) 2011-05-04

Family

ID=439119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274850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813965U (zh) 2010-07-27 2010-07-27 可退开式束紧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8139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746488B2 (ja) 取り外し可能なタイプの結束バンド
US20120047691A1 (en) Cable Tie Structure
CN203828208U (zh) 一种省力拉头
CN201813965U (zh) 可退开式束紧带
CN102398727B (zh) 可退开式束紧带
US20120017401A1 (en) Releasable tie
CN101871632B (zh) 一种挂扣结构
CN201630357U (zh) 一种自动皮带扣
USD540421S1 (en) Hook, wedge and tapered keeper
CN201777522U (zh) 可退开式束紧带
JP3116845U (ja) シート止着材の楔式連結金具
CN202198151U (zh) 一种拼缝条
CN202078270U (zh) 卡爪式平板拖布
CN201777521U (zh) 束带改良结构
CN101548823B (zh) 一种抽屉面板
CN202723404U (zh) 设有加强筋的一次性叉子
CN203499483U (zh) 一种钢木室内门的门扇
CN209563668U (zh) 一种箱包铝框条
CN202069057U (zh) 一种拉链插锁
CN202919207U (zh) 一种穿拉头的工具
CN201191677Y (zh) 电连接器的卡板构造
CN203419344U (zh) 包装箱上的扣件
CN201665070U (zh) 改进的夹杆式文件夹
CN204409862U (zh) 一种抗压拉杆箱
CN202264570U (zh) 图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504

Termination date: 201907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