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810571U - 送风马达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送风马达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810571U
CN201810571U CN2010205593797U CN201020559379U CN201810571U CN 201810571 U CN201810571 U CN 201810571U CN 2010205593797 U CN2010205593797 U CN 2010205593797U CN 201020559379 U CN201020559379 U CN 201020559379U CN 201810571 U CN201810571 U CN 2018105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supply
supply motor
flabellums
fan
motor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55937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常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D Biomedical Inc
Original Assignee
周常安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周常安 filed Critical 周常安
Priority to CN20102055937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8105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8105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81057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送风马达装置,涉及动力机械领域,其包括:一上壳体,所述上壳体包括:一上板,具有一进风口;一侧壁;以及一第一出风口;一送风马达,包括:一动力机构,具有一延伸轴;以及一风扇,套设于该延伸轴之上,其中,该风扇包括一底板,以及垂直设置于该底板上、呈径向分布的复数个第一扇叶与复数个第二扇叶;以及一下壳体,该复数个第一与第二扇叶具有不同的尺寸且交错设置;该复数个第一与第二扇叶平行于该底板的切面具有一弯曲度,且该弯曲度朝向该风扇的旋转方向;以及该复数个第一与第二扇叶相对该底板的垂直高度自延伸轴向外不断下降。本实用新型可以获得稳定的供气压力,且减少噪音,适用于各种需要的场合。

Description

送风马达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马达,尤其是涉及一种送风马达。
背景技术
现有的送风马达的应用范围相当的广,例如,散热、供应气压、进行干燥等,而基于应用领域的不同,对送风马达的要求也有所不同,例如,可能会针对压力变化、气流稳定性、噪音标准等各方面有不同的要求,因此,送风马达结构的设计也会因应需求的改变而有所变化。
其中一种常见的应用是将送风马达使用于呼吸供气系统中,而连续正压呼吸器即是利用送风马达进行供气的一个例子。正如所知,连续正压呼吸器主要是被用来打开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的呼吸气道,因此,其所使用的送风马达必须要能因应需求而提供压力稳定的气体递送,再者,由于呼气与吸气间会有自然的压力落差,因此,也同样需要稳定的压力变化来减少此压力落差所产生的不适感,此外,由于呼吸供气系统通常会被放在距离用户较近的位置,且常常必须在使用者休息、或睡觉的时候使用,因此,对于噪音的要求也相对的较高,多会希望在一定的分贝值,例如,30dBA以下,以避免影响使用者的休息与睡眠。
所以,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送风马达结构,其能够改善送风压力的稳定性,并且能够降低在送风期间所产生的噪音。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发明人乃积极开发研究,并为改进上述产品的不足,经过长久努力研究与实验,终于开发设计出本实用新型的送风马达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送风马达装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风力不稳定、噪音过高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送风马达装置,其包括:一上壳体,所述上壳体包括:一上板,具有一进风口;一侧壁,自该上板边缘向下延伸;以及一第一出风口结构,延伸自该侧壁;一送风马达,所述送风马达包括:一动力机构,具有一延伸轴;以及一风扇,套设于该延伸轴之上,以受到该动力机构驱动而转动,其中,该风扇包括一底板,以及垂直设置于该底板上、呈径向分布的复数个第一扇叶与复数个第二扇叶;以及一下壳体,包括:一下板,具有一凸起,以在下方容置该动力机构,其中,该凸起具有一通孔,以通过该延伸轴,进而使套设于该延伸轴上的该风扇位于该下壳体的上方;一侧壁,自该下板的周围向上延伸;以及一第二出风口结构,延伸自该侧壁,以与该第一出风口结构形成一出风口;其中,该复数个第一与第二扇叶具有不同的尺寸且交错设置;该复数个第一与第二扇叶平行于该底板的切面具有一弯曲度,且该弯曲度朝向该风扇的旋转方向;以及该复数个第一与第二扇叶相对该底板的垂直高度自延伸轴向外不断下降。
较佳地是,该复数个第一扇叶的尺寸大于该复数个第二扇叶的尺寸,且该复数个第二扇叶的内侧端面与延伸轴的距离大于该复数个第一扇叶的内侧端面与延伸轴的距离,因而使得扇叶能以分布密度趋于平均的方式进行配置,也较佳地是,该复数个第一扇叶的数量相等于该复数个第二扇叶的数量,且彼此交替设置,另外,也可实施为该复数个第一扇叶间以及该复数个第二扇叶间分别具有相同的间距,再者,较佳地是,该复数个第一扇叶的弯曲度大于该复数个第二扇叶的弯曲度。
根据一较佳实施例,该送风马达结构更可包括一导风结构,位于该上板的上表面,且设置于该进风口的周围,以在气流进入壳体前额外地提供稳流的作用,进而节省动力机构的动能。
较佳地是,该导风结构可实施为具有一螺旋形状,且以不对称的方式设置于该进风口的周围,以利用渐进的方式将气流导入进风口,另外,该导风结构也可实施为垂直于该上壳体的上表面的直立壁。
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风扇结构的方式来减少气流扰乱的情形,以提升气流稳定性,减少风切的产生,进而降低送风期间的噪音,另外,若再配合上导风结构的设置,气流在进入前即可先行受到流向的调整,将可更有利于减少气流扰动,提升稳定度,以及降低噪音,而且,还可让动力机构的动能发挥最大的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送风马达结构的一分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送风马达结构的一结合示意图。
图3A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一风扇的一上视图。
图3B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一风扇的一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另一较佳实施例,具有一导风结构的送风马达结构的一结合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另一较佳实施例,具有一导风结构的送风马达结构的一结合上视图。
组件符号
10上壳体          12上板        14侧壁
16进风口          18导风结构    20下壳体
22下板            24侧壁        26凸起
28通孔            30动力机构    32延伸轴
40风扇            42底板        44第一扇叶
46第二扇叶        50出风口      50a第一出风口结构
50b第二出风口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其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一送风马达结构的一分散示意图,以及图2,其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一送风马达结构的一结合示意图。如图所示,该送风马达结构包括一上壳体10,一下壳体20,一动力机构30,以及一风扇40,其中,该上壳体10包括一上板12以及一自该上板周围向下延伸的侧壁14,且该上板的中心位置设有一进风口16;再者,该下壳体20包括一下板22以及一自该下板周围向上延伸的侧壁24,在该下板22的中心处具有一凸起26,以在壳体下方形成一容置该动力机构30的空间,并且,该凸起26的中心位置设有一通孔28,可通过该动力机构30的一延伸轴32,因而使得该风扇40可以隔着该下壳体20而套设于该延伸轴32之上,并受到该动力机构30的驱动,所以,如图2所示,当组合在一起时,仅该风扇40会被包覆于上下壳体之间,该动力机构30则是会位在下壳体20的下方;此外,该上壳体10以及该下壳体20更分别具有一第一出风口结构50a以及一第二出风口结构50b,以在相结合时形成一出风口50。
在如此的送风马达结构中,风扇40的旋转方向会朝向让气流经出风口流出的方向,因此,在图1、图2所举的实施例中,基于出风口的位置,风扇的旋转方向会是逆时钟方向(由风扇上方向下看),而由该上壳体以及该下壳体所围出的腔室则是会形成一环形风道,将气流导向该出风口50。
在气流进入壳体之后,受动力机构30驱动而转动的风扇40会带动气流,并借由转动速度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风压,因此,除了动力机构30本身的稳定性之外,风扇40的结构以及风道的设计也在供压稳定性上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请参阅图3A以及图3B,其分别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一风扇的上视图以及侧视图。根据本实用新型,该风扇40具有一底板42,以及垂直设置于该底板42上的复数个第一扇叶44以及复数个第二扇叶46。
首先,将扇叶以垂直于底板的方式设置是为了提供最大的推动面积,以将动力机构30所提供的能量转换为最大的推动力,再者,由于风扇为圆形设计,且进风口16位于风扇40的正中央上方,因此,若扇叶尺寸皆相同的话,会造成圆心部分的扇叶密度最高,而越往外围的密度越低,如此一来,第一,当相对而言较不稳定的新进气流刚进入时,所遭遇的会是密度最高的扇叶配置,在此情形下,所产生的扰动、风切、噪音等也相对而言会较大;第二,当气流往外围扩散进入风道时,虽然圆周外围的切速度较高,但扇叶密度的不断降低,却会造成加速气流所需的推动力不增反减,因而使得动力机构30必须提供更大的动力来达到目标流速,但这样的加速却也同时让上述因新进气流所产生的扰动、噪音更为加剧;第三,密度不平均的扇叶设计也容易让风扇在旋转时因不平衡而产生噪音。
有鉴于上述的理由,本实用新型采用了至少二种尺寸的扇叶,利用较小尺寸的第二扇叶46提高圆周外围的扇叶密度,如此一来,相较于采用同一尺寸扇叶的情形,在同样的转速下,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风扇能够减少新进气流受到的扰动,也能增加气流于外围受到的推动力,相当有助于供压稳定性的提升,此外,如此的设计也在力学平衡上提供了较佳的配置方式,有助于将噪音最小化。
另外,除了在配置上的设计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扇叶在形状上也同样有所改进。首先,如图3A所示,所有的扇叶皆设计为具有朝向旋转方向的一弯曲度,相较于不具弯曲度的扇叶,这样的设计可以在带动气流旋转时提供更大的转向力,有利于维持气流的稳定,减少动力机构的负担,进而达成降低噪音、维持稳定性的目标,再者,由图3B可以看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扇叶的垂直高度被设计为自中心往二边不断降低的方式,这样的设计则是可以让气流进入气道时受到的阻力减少,同样对减少噪音以及提升稳定性有所帮助。
在此,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在图3A所显示的较佳实施例中,第一扇叶44以及第二扇叶46是以彼此交替的方式配置,但也可以采用其他的配置方式,例如,可以在每二个第一扇叶之间皆夹设二个第二扇叶等,并不受限,而且,也可以使用多于二种的扇叶,此外,扇叶的弯曲度也可视实际需求而进行调整,完全没有限制。此外,为了将气体流动路径上的阻力降至最低,较佳地是,上下壳体与侧壁之间的接合处都采用圆弧设计。
除了上述有关扇叶结构的改进之外,更进一步地,在该上板上方还可另设环绕在该进风口周围的一导风结构,以在气流进入前,先对气流进行整流,进而提高气流的稳定性。
这是因为,气流是由中央的进风口16进入,且进风角度涵盖了整个上板平面,所以,在没有任何限制的情形下,刚进入壳体内的气流相当的紊乱,除了会造成供气压力不稳外,也会因气流不稳而产生风切声,而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导风结构18即在于提供稳流的作用。
请参阅图4以及图5,其分别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另一较佳实施例,具有一导风结构的送风马达结构的一示意图以及一上视图。在此实施例中,该导风结构18是被垂直设置于壳体上,且具有一类似蜗牛壳的螺旋形状设计,因此,其除了因垂直壁而具有汇集气流的作用外,更可因螺旋设计而产生引导气流沿逆时钟方向行进的作用,另外,特别地是,由于该导风结构18并非对称地分布于进风口16的周围,如图5所示,而是偏向左方,因此,其在引导气体流向的同时,也会迫使气流越来越接近进风口16,也就是,气流会由左上方距离进风口较远处进入导风结构18,顺着导风结构18而沿着逆时钟方向前进,并因此而距离进风口16越来越近,最后,导风结构18几乎切齐进风口16,也让气流顺利进入进风口16,如此一来,气流除了会受到垂直构造的限制而减少紊乱外,还会因导风结构18越来越接近进风口16的设计而在进入壳体之前即具有旋转流动的趋势,所以,根据此实施例的导风结构设计还能减少新进气流与既有气流间的角速度落差,降低风扇带动新进气流所需的动力,减少动力机构的负担,进而增进供气的稳定性。
当然,图4所示仅为导风结构的其中一种可能,并非作为限制,举例而言,该导风结构也可以形成为如漏斗的结构,也即,不与上板12垂直,以达成集中气流的效果,或是形成为漏斗加上螺旋的结构等,只要能在气流进入前达成整流效果的结构,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综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送风马达结构所提供的特殊风扇扇叶设计,以及设置于进风口外的独特导风结构,除了可提升气流流动的稳定性及减少气流扰动所产生的噪音外,也让动力机构的动能发挥最大的效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送风马达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上壳体,所述上壳体包括:一上板,具有一进风口;一侧壁,自该上板边缘向下延伸;以及一第一出风口结构,延伸自该侧壁;
一送风马达,所述送风马达包括:一动力机构,具有一延伸轴;以及一风扇,套设于该延伸轴之上,以受到该动力机构驱动而转动,其中,该风扇包括一底板,以及垂直设置于该底板上、呈径向分布的复数个第一扇叶与复数个第二扇叶;以及
一下壳体,包括:一下板,具有一凸起,以在下方容置该动力机构,其中,该凸起具有一通孔,以通过该延伸轴,进而使套设于该延伸轴上的该风扇位于该下壳体的上方;一侧壁,自该下板的周围向上延伸;以及一第二出风口结构,延伸自该侧壁,以与该第一出风口结构形成一出风口;
其中,
该复数个第一与第二扇叶具有不同的尺寸且交错设置;
该复数个第一与第二扇叶平行于该底板的切面具有一弯曲度,且该弯曲度朝向该风扇的旋转方向;以及
该复数个第一与第二扇叶相对该底板的垂直高度自延伸轴向外不断下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马达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一导风结构,位于该上板的上表面,且设置于该进风口的周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风马达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导风结构实施为具有一螺旋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风马达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导风结构以不对称的方式设置于该进风口的周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风马达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导风结构实施为垂直于该上壳体的上表面的直立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马达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复数个第一扇叶的尺寸大于该复数个第二扇叶的尺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送风马达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复数个第二扇叶的内侧端面与该延伸轴的距离大于该复数个第一扇叶的内侧端面与该延伸轴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马达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复数个第一扇叶的数量相等于该复数个第二扇叶的数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马达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复数个第一扇叶的弯曲度大于该复数个第二扇叶的弯曲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马达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复数个第一扇叶间具有相同的间距,以及该复数个第二扇叶间具有相同的间距。
CN2010205593797U 2010-10-13 2010-10-13 送风马达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18105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5593797U CN201810571U (zh) 2010-10-13 2010-10-13 送风马达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5593797U CN201810571U (zh) 2010-10-13 2010-10-13 送风马达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810571U true CN201810571U (zh) 2011-04-27

Family

ID=438935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5593797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810571U (zh) 2010-10-13 2010-10-13 送风马达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810571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67369A (zh) * 2015-11-06 2017-05-17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适用于动力工具的吸尘器
CN107014048A (zh) * 2017-06-01 2017-08-04 上海寻妙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风机风道系统及包括其的空气净化机
CN107924676A (zh) * 2015-08-25 2018-04-17 斯诺克有限公司 用于声学白噪声生成的机器和方法
CN110594193A (zh) * 2019-10-14 2019-12-20 广东民飞机电有限责任公司 通气治疗设备、风机及其风叶
CN113374736A (zh) * 2020-03-10 2021-09-10 神讯电脑(昆山)有限公司 抗落摔风扇强化结构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24676A (zh) * 2015-08-25 2018-04-17 斯诺克有限公司 用于声学白噪声生成的机器和方法
CN106667369A (zh) * 2015-11-06 2017-05-17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适用于动力工具的吸尘器
CN106667369B (zh) * 2015-11-06 2019-11-22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适用于动力工具的吸尘器
CN107014048A (zh) * 2017-06-01 2017-08-04 上海寻妙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风机风道系统及包括其的空气净化机
CN110594193A (zh) * 2019-10-14 2019-12-20 广东民飞机电有限责任公司 通气治疗设备、风机及其风叶
CN113374736A (zh) * 2020-03-10 2021-09-10 神讯电脑(昆山)有限公司 抗落摔风扇强化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810571U (zh) 送风马达装置
CN106969422A (zh) 送风扇及具有该送风扇的空气调节器
CN105222227B (zh) 立式空调器及其使用方法
CN102797690B (zh) 360度送风电风扇
US10544797B2 (en) Propeller fan, fluid feeder, electric fan, and molding die
CN104736854B (zh) 涡轮风扇及空调机
JP5748916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及びこの室内機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US10309667B2 (en) Ventilator
CN104641124A (zh) 送风机
CN101813096A (zh) 多方位出风的双吸西洛克离心风扇
CN104566636B (zh) 风管机及具有该风管机的空调器
CN102269169A (zh) 贯流风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2478021A (zh) 一种改进的离心式风轮及蜗壳和涡轮风机组件
CN104454635B (zh) 鼓风扇
CN106403049A (zh) 一种壁挂式空调器
CN201687736U (zh) 贯流风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5222309B (zh) 立式空调器
JP2015117605A (ja) 遠心送風機
CN105247221B (zh) 风机和使用其的空气调节机
CN205878497U (zh) 空调器、风机系统及其风道结构
CN203810554U (zh) 空调室内机
JP5711329B2 (ja) 気流拡散装置(拡散扇)及び空気調和機
CN206092500U (zh) 叶轮、风机和呼吸机
CN208011902U (zh) 空调柜机及空调器
CN207716571U (zh) 一种三面进风的空气净化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MERIDIAN POWER MEDICAL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ZHOU CHANGAN

Effective date: 20140701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701

Address after: Taipei City, Taiwan, China

Patentee after: MD BIOMEDICAL INC.

Address before: Taiwan, Taipei, China Minsheng East Road, No. three, No. 3, building 100

Patentee before: Zhou Changan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