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784417U - 汽车车轮测力装置 - Google Patents
汽车车轮测力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784417U CN201784417U CN2010205391564U CN201020539156U CN201784417U CN 201784417 U CN201784417 U CN 201784417U CN 2010205391564 U CN2010205391564 U CN 2010205391564U CN 201020539156 U CN201020539156 U CN 201020539156U CN 201784417 U CN201784417 U CN 20178441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rain sensor
- wheel
- utility
- model
- strai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Landscapes
- Force Measurement Appropriate To Specific Purpo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车轮测力装置,包括车轮,在轮毂上至少设有第一应变传感器、第二应变传感器,第一应变传感器的方向与第二应变传感器的方向之间存在倾斜夹角。本实用新型可以避免对车轮刚度及强度有影响,其测量精度更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车轮测力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动力性、制动性、舒适性以及安全性是汽车研究开发的重要方向,而如何获得汽车在行进过程中的各项参数指标是实现各项研究和评价的前提。汽车实际行驶过程中,马路路面对汽车车轮施加影响,车轮受到路面的力和力矩包括有侧向力、垂直力、纵向力、侧倾力矩、横摆力矩、扭矩,故可通过测量车轮运动时所受的力和力矩,就能够准确地掌握汽车的运动状况。
现有的作法是在车轮上开孔,将力传感器安装于车轮内,但车轮开孔后会对车轮的强度及刚度造成影响,影响到测量的准确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汽车车轮测力装置,本实用新型可以避免对车轮刚度及强度有影响,其测量精度更高。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汽车车轮测力装置,包括车轮,在轮毂上至少设有第一应变传感器、第二应变传感器,第一应变传感器的方向与第二应变传感器的方向之间存在倾斜夹角。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应变传感器装设于车轮上,避免了对车轮的强度及刚度的影响,通过数字解耦技术获取车轮受到的三个力及力矩,能更精确的反映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变形大小及方向,掌握路面对汽车的影响。
前述技术方案进一步细化的技术方案可以是:
在轮毂上还设有第三应变传感器,该第三应变传感器与第一应变传感器、第二应变传感器之间也存在倾斜角度。通过增加应变传感器的数量可以提高测量的精度,应变传感器的数量根据实际需要而定。如还可以在轮毂上还设有第四应变传感器、第五应变传感器、第六应变传感器,各应变传感器之间均存在倾斜角度。
在安装时,至少可以采用如下两种方式:
1、还包括有基座,所述车轮包括内圈及外圈,各所述应变传感器的两端通过基座分别连接在外圈及内圈上。
2、所述车轮包括内圈、外圈及设于内圈及外圈之间的辐条,各所述应变传感器分别贴装在辐条上。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车轮测力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
A、两个方向不同的应变传感器分别感应车轮的力及力矩,且每个应变传感器分别用于感应三个方向的力和力矩的变化;
B、将两个应变传感器感应的力及力矩进行叠加,计算出整个车轮所受的力及力矩。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不需在车轮上开孔,减少传感器对轮毂刚度的影响;
2、所采用应变传感器相对于汽车车轮轮毂辐条,其各方向的刚度和强度值非常小,对车轮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减少了测量数据误差;
3、应变传感器体积小,重量轻,安装方便,适合于各种车型的汽车轮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汽车车轮测力装置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车轮,2、应变传感器,3、基座,4、内圈,5、外圈,6、辐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汽车车轮测力装置,包括车轮1,在轮毂上设有六个应变传感器2(即第一应变传感器、第二应变传感器、第三应变传感器、第四应变传感器、第五应变传感器、第六应变传感器),各应变传感器之间均存在倾斜角度。
首先将应变传感器2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安装在连接器上:应变传感器2的两端通过基座3分别连接在外圈5及内圈4上,或者,应变传感器2分别贴装在辐条6上。
六个应变传感器2用于感应三个方向的力和力矩的变化,车轮1转动时所受的各维载荷使轮毂发生变形,通过应变传感器2,使各桥路输出直接对应的各维载荷,实现多维变形的测量。当车轮1受力后再传输到车轴上时,一定先经过应力传感器。在轮毂上安装多个应变传感器2,每个应变传感器2测量的数值为局部坐标系X`,Y`,Z`中的三个力和三个力矩,根据车轮1的旋转角度将力和力矩转化到总体坐标系X、Y、Z中,每个应变传感器2测量数据进行叠加,即得轮毂受到的力和力矩的总和,然后进行数据分析,最后输出轮毂的受力变形情况。
具体而言,前述数值解耦的算法是:
该点处的位移变化X(p)=(μ,ε,σ,K),为线性相关。
传感器中有6个对应的位移:
F=M-1X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不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不违反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替换与改进,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汽车车轮测力装置,包括车轮,其特征在于,在轮毂上至少设有第一应变传感器、第二应变传感器,第一应变传感器的方向与第二应变传感器的方向之间存在倾斜夹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汽车车轮测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轮毂上还设有第三应变传感器,该第三应变传感器与第一应变传感器、第二应变传感器之间也存在倾斜角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汽车车轮测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轮毂上还设有第四应变传感器、第五应变传感器、第六应变传感器,各应变传感器之间均存在倾斜角度。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汽车车轮测力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基座,所述车轮包括内圈及外圈,各所述应变传感器的两端通过基座分别连接在外圈及内圈上。
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汽车车轮测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包括内圈、外圈及设于内圈及外圈之间的辐条,各所述应变传感器分别贴装在辐条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5391564U CN201784417U (zh) | 2010-09-19 | 2010-09-19 | 汽车车轮测力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5391564U CN201784417U (zh) | 2010-09-19 | 2010-09-19 | 汽车车轮测力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784417U true CN201784417U (zh) | 2011-04-06 |
Family
ID=438163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205391564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784417U (zh) | 2010-09-19 | 2010-09-19 | 汽车车轮测力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784417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427421A (zh) * | 2016-11-09 | 2017-02-22 | 郭思齐 | 一种新型轮胎防爆系统 |
CN109141933A (zh) * | 2018-08-23 | 2019-01-04 |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 一种轮毂式传感器测力系统 |
CN110646075A (zh) * | 2019-10-08 | 2020-01-03 | 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测量车辆轮毂载荷的形变传感器及装置、汽车 |
-
2010
- 2010-09-19 CN CN2010205391564U patent/CN201784417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427421A (zh) * | 2016-11-09 | 2017-02-22 | 郭思齐 | 一种新型轮胎防爆系统 |
CN109141933A (zh) * | 2018-08-23 | 2019-01-04 |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 一种轮毂式传感器测力系统 |
CN109141933B (zh) * | 2018-08-23 | 2020-11-20 |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 一种轮毂式传感器测力系统 |
CN110646075A (zh) * | 2019-10-08 | 2020-01-03 | 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测量车辆轮毂载荷的形变传感器及装置、汽车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147319B (zh) | 商用车前桥载荷测试方法 | |
CN103308324A (zh) | 汽车智能化综合性能检测系统 | |
CN109141933B (zh) | 一种轮毂式传感器测力系统 | |
CN108152053A (zh) | 一种基于车桥结构应力测试的汽车载荷谱识别的方法 | |
CN103759954B (zh) | 一种轮胎滚动阻力精确测试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4047212B (zh) | 一种基于角度量测的轨道沉降自动测量装置及方法 | |
US20130338942A1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estimating the forces and torques generated by the contact of a tire with the road in an instrumented wheel | |
CN105136391A (zh) | 一种测量飞机在地面受力点距离的方法及系统 | |
CN201784417U (zh) | 汽车车轮测力装置 | |
CN105651368A (zh) | 公路轴载谱快速无损检测方法 | |
CN106679990A (zh) | 汽车六自由度轮心力测试及振动噪声贡献率的计算方法 | |
CN110470489A (zh) | 一种轿车车轮直线行驶时应力状态测量方法 | |
US12104981B2 (en) | Sensing in tires for rolling resistance | |
CN106840336A (zh) | 基于qmr算法的桥面多轴移动荷载的识别方法 | |
CN104390794A (zh) | 基于转鼓试验台测试数据预测轮胎平路面力学特性的方法 | |
CN105292121A (zh) | 一种预判车辆稳定性的方法 | |
CN115730483A (zh) | 基于胎内应变分析的轮胎垂向力与侧偏力联合估计方法 | |
CN102128584A (zh) | 汽车悬架螺旋弹簧工作位移的测试方法 | |
CN110487507A (zh) | 一种用于短舱内阻测力试验的五分量应变天平 | |
CN206038328U (zh) | 一种平板制动检验台 | |
CN116183087A (zh) | 一种六分力传感器及其制造工艺 | |
Wang et al. | The new method of initial calibration with the wheel force transducer | |
CN202264695U (zh) | 一种基于检测车辆桥壳形变量的称重传感系统 | |
CN116380500A (zh) | 一种电动非充气结构化轮胎力学特性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 |
CN103592066A (zh) | 用于转向桥轴头力的测量方法及标定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4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