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752044U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752044U
CN201752044U CN2010201703533U CN201020170353U CN201752044U CN 201752044 U CN201752044 U CN 201752044U CN 2010201703533 U CN2010201703533 U CN 2010201703533U CN 201020170353 U CN201020170353 U CN 201020170353U CN 201752044 U CN201752044 U CN 2017520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plate
flange
electric connector
carrier
pl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17035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雅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02017035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7520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7520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75204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电连接器,其主要包含一载体、一盖体及多个端子,该载体具有一底板、一第一侧板、一对应该第一侧板的第二侧板以及一开口,该第一侧板及该第二侧板是位于该底板的两侧,该底板包含一承载面及二凸柱,其中该承载面具有一承载区,该承载区是位于该第一侧板及该第二侧板之间,各该凸柱是设置于该承载区且在该第一侧板及该第二侧板之间,其中该承载区可凹陷于该承载面,该盖体是盖合于该载体,该盖体具有一本体部及二分别位于该本体部二侧的转轴,该本体部包含一触压面及二凹设于该触压面的让位凹槽,该触压面是朝向该底板的该承载面,各该凸柱分别穿入于各该让位凹槽,该些端子,是设置于该载体。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在载体二侧侧板之间设有二限位凸柱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所示,是现有习知电连接器插设有一排线的立体图。现有习知电连接器10至少包含有一绝缘本体11、一活动盖12及多个端子13,该绝缘本体11设有一嵌槽14及多个槽道15,该些端子13分别插设于各该槽道15,当软性排线(FFC)或软性电路板(FPC)20嵌插进入该绝缘本体11的嵌槽14后,经常会发生未插入到规定位置或者软性排线(FFC)或软性电路板(FPC)20一边偏斜的情况,而导致电性连接失败。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电连接器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电连接器,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电连接器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电连接器,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在排线经由电连接器载体的开口设置于载体的承载面的承载区时,可使凸柱分别穿设于排线的限位通孔以避免排线脱出载体或排线单边偏斜,而造成电性连接失败,非常适于实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电连接器,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藉由电连接器载体的第一凸缘抵触电连接器盖体的一第一卡合面,第二凸缘抵触盖体的一第二卡合面,从而使载体及盖体具有较强的卡合强度,使盖体稳固卡合于第一凸缘及第二凸缘之间,避免排线与电连接器连接时排线脱出载体或排线单边偏斜,而造成电性连接失败,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本实用新型的还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电连接器,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在电连接器的盖体盖合于载体时,藉由载体的第一凸缘抵触盖体的一第二斜面,载体的第二凸缘抵触盖体的一第四斜面,以使盖体不易被掀开,避免造成排线脱离电连接器或排线单边偏斜,而造成电性连接失败,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连接器,其包含有一载体、一盖体及多个端子,该载体具有一底板、一第一侧板、一对应该第一侧板的第二侧板以及一开口,该第一侧板及该第二侧板是位于该底板的两侧,该底板包含一承载面及二凸柱,其中该承载面具有一承载区,该承载区是位于该第一侧板及该第二侧板之间,各该凸柱是设置于该承载区且在该第一侧板及该第二侧板之间,其中该承载区可凹陷于该承载面,该盖体是盖合于该载体,该盖体具有一本体部及二分别位于该本体部二侧的转轴,该本体部包含一触压面、一对应该触压面的外表面及二凹设于该触压面的让位凹槽,该触压面是朝向该底板的该承载面,各该凸柱分别穿入于各该让位凹槽,该些端子,是设置于该载体,当该排线经由该载体的该开口设置于该承载面的该承载区时,各该凸柱是分别穿设于该排线的限位通孔以避免该排线脱出该载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以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的第一侧板包含有一第一内侧面及一凸出于该第一内侧面的第一凸缘,该第二侧板包含有一第二内侧面及一凸出于该第二内侧面的第二凸缘,该开口是位于该第一内侧面及第二内侧面之间,该第一凸缘及该第二凸缘之间具有一第一卡掣距离,由于该第一凸缘凸出于该第一内侧面及该第二凸缘凸出于该第二内侧面,因此该第一凸缘是抵触该盖体的一第一卡合面,该第二凸缘是抵触该盖体的一第二卡合面,使该载体及该盖体具有较强的卡合强度,以使该盖体稳固卡合于该第一凸缘及该第二凸缘之间。
前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的第一卡合面包含一连接该触压面的第一斜面、一连接该外表面的第二斜面及该第一斜面与该第二斜面相交形成一第一卡掣凸缘,该第二卡合面包含一连接该触压面的第三斜面、一连接该外表面的第四斜面及该第三斜面与该第四斜面相交形成一第二卡掣凸缘,该第一卡掣凸缘及该第二卡掣凸缘之间具有一第二卡掣距离L2,该第一卡掣距离L1是不大于该第二卡掣距离L2,因此当该第一卡掣凸缘位于该第一凸缘下方,该第二卡掣凸缘位于该第二凸缘下方时,该第一凸缘是抵触该第二斜面,该第二凸缘是抵触该第四斜面,以使该盖体不易被掀开,并避免造成排线脱离该电连接器。
前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的底板另包含一承载末端缘,该承载末端缘是在该承载区,且在该第一侧板及该第二侧板之间。
前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的载体的该底板具有多个贯穿该底板的穿孔,该些穿孔是位于该承载区且在二凸柱之间,各该端子的该连接端是通过该些穿孔并凸出于该底板的该承载面。
前述的电连接器,其中各该让位凹槽是贯穿该触压面及该外表面,各该让位凹槽是显露出各该凸柱。
前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的载体另包含一横向侧板,该横向侧板是结合该第一侧板及该第二侧板,该承载区是位于该横向侧板、该第一侧板及该第二侧板之间。
前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的横向侧板、该第一侧板及该第二侧板组成一ㄇ形环墙。
前述的电连接器,其中各该凸柱具有一导斜面,该导斜面是背向该承载末端缘。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排线经由电连接器载体的开口设置于载体的承载面的承载区时,可使凸柱分别穿设于排线的限位通孔;并藉由电连接器载体的第一凸缘凸出于第一内侧面及第二凸缘凸出于第二内侧面,而使第一凸缘抵触电连接器盖体的一第一卡合面,第二凸缘抵触盖体的一第二卡合面,从而使载体及盖体具有较强的卡合强度,而使盖体稳固卡合于第一凸缘及第二凸缘之间,同时藉由载体的第一凸缘抵触盖体的一第二斜面,载体的第二凸缘抵触盖体的一第四斜面,以使盖体不易被掀开,保证排线的导接垫接触电连接器端子的连接端,而使排线被夹设于载体与盖体之间,防止排线脱出载体或排线单边偏斜,而造成电性连接失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电连接器,其主要包含一载体、一盖体及多个端子,该载体具有一底板、一第一侧板、一对应该第一侧板的第二侧板以及一开口,该第一侧板及该第二侧板是位于该底板的两侧,该底板包含一承载面及二凸柱,其中该承载面具有一承载区,该承载区是位于该第一侧板及该第二侧板之间,各该凸柱是设置于该承载区且在该第一侧板及该第二侧板之间,其中该承载区可凹陷于该承载面,该盖体是盖合于该载体,该盖体具有一本体部及二分别位于该本体部二侧的转轴,该本体部包含一触压面及二凹设于该触压面的让位凹槽,该触压面是朝向该底板的该承载面,各该凸柱分别穿入于各该让位凹槽,该些端子,是设置于该载体。本实用新型在技术上有显著的进步,并具有明显的积极效果,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习知电连接器插设有一排线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及排线分解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盖体掀开及排线的组合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盖体掀开及排线的组合主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盖体掀开及排线的组合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盖体盖合及排线的组合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盖体盖合及排线的组合主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盖体盖合及排线的组合俯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盖体盖合及排线沿图8的A-A方向的组合剖视图。
10:电连接器                     11:绝缘本体
12:活动盖                       13:端子
14:嵌槽                         15:槽道
20:软性排线(FFC)或软性电路板    100:电连接器
110:载体                        111:底板
111a:承载面                     111b:凸柱
111c:承载区                     111d:穿孔
111e:导斜面                     112:第一侧板
112a:第一内侧面                 112b:第一凸缘
112c:第一结合槽                 113:第二侧板
113a:第二内侧面                 113b:第二凸缘
113c:第二结合槽                 114:开口
115:横向侧板                    116:承载末端缘
117:绝缘板                      120:盖体
121:本体部                      121a:触压面
121b:外表面                     121c:第一卡合面
121d:第二卡合面                 121e:让位凹槽
121f:第一斜面                   121g:第二斜面
121h:第一卡掣凸缘               121i:第三斜面
121j:第四斜面                   121k:第二卡掣凸缘
122:转轴                        130:端子
130a:连接端           130b:导接端
140:排线              141:限位通孔
142:导接垫            150:枢接件
151:限位端            L1:第一卡掣距离
L2:第二卡掣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连接器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及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当可对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获得一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式仅是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请参阅图2及图3所示,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及排线分解的立体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盖体掀开及排线的组合立体图。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00,包含有一载体110、一盖体120以及多个端子130,该载体110至少具有一底板111、一第一侧板112、一对应该第一侧板112的第二侧板113以及一开口114,该第一侧板112及该第二侧板113是位于该底板111的两侧,该底板111包含一承载面111a及二凸柱111b,其中该承载面111a具有一承载区111c,在本实施例中,该承载区111c是凹陷于该承载面111a,该承载区111c是位于该第一侧板112及该第二侧板113之间,各该凸柱111b是设置于该承载区111c且在该第一侧板112及该第二侧板113之间,在本实施例中,该载体110另包含一横向侧板115,该横向侧板115的二端是分别结合该第一侧板112及该第二侧板113,以组成一ㄇ形环墙,该承载区111c是位于该横向侧板115、该第一侧板112及该第二侧板113之间,该底板111是另包含一承载末端缘116,该承载末端缘116是在该承载区111c,且在该第一侧板112及该第二侧板113之间,该第一侧板112包含有一第一内侧面112a、一凸出于该第一内侧面112a的第一凸缘112b,该第二侧板113包含有一第二内侧面113a及一凸出于该第二内侧面113a的第二凸缘113b,该开
114是位于该第一内侧面112a及第二内侧面113a之间,该第一凸缘112b及该第二凸缘113b之间具有一第一卡掣距离L1,该盖体120具有一本体部121及二分别位于该本体部121二侧的转轴122,该本体部121包含一触压面121a、一对应该触压面121a的外表面121b、分别位于该触压面121a及该外表面121b二侧的一第一卡合面121c、一第二卡合面121d以及二凹设于该触压面121a的让位凹槽121e,其中各该让位凹槽121e是对应各该凸柱111b,该第一卡合面121c是对应该第一凸缘112b,该第二卡合面121d是对应该第二凸缘113b,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卡合面121c包含一连接该触压面121a的第一斜面121f、一连接该外表面121b的第二斜面121g及该第一斜面121f与该第二斜面121f相交形成的一第一卡掣凸缘121h,该第二卡合面121d包含一连接该触压面121a的第三斜面121i、一连接该外表面121b的第四斜面121j及该第三斜面121i与该第四斜面121h相交形成的一第二卡掣凸缘121k,该第一卡掣凸缘121h及该第二卡掣凸缘121k之间具有一第二卡掣距离L2,该第一卡掣距离L1是不大于该第二卡掣距离L2,该些端子130是设置于该载体110,各该端子130具有一连接端130a及一导接端130b。
请参阅图2及图3所示,组合该载体110、该盖体120以及该些端子130以形成该电连接器100,该电连接器100是用以电性连接一排线140,该排线140包含有二限位通孔141及多个导接垫142,各该限位通孔141是对应该底板111的各该凸柱111b,该些导接垫142是对应该些端子130的各该连接端130a。
请参阅图2、图3、图4、图5及图6所示,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盖体掀开及排线的组合主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盖体掀开及排线的组合俯视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盖体盖合及排线的组合立体图。该盖体120是以该转轴122结合于该载体110,并以该转轴122为旋转中心可掀开或盖合于该载体110,在本实施例中,该载体110另包含二枢接件150,该第一侧板112另包含有一第一结合槽112c,该第二侧板113另包含有一第二结合槽113c,各该枢接件150是分别穿设于该第一结合槽112c及该第二结合槽113c中,并且各该枢接件150具有一限位端151,该盖体120的各该转轴122是被限位于该限位端151与该载体110的该底板111之间,该盖体120并可以该转轴122为旋转中心可掀开或盖合于该载体110,此外,该载体110的该底板111具有多个贯穿该底板111的穿孔111d,该些穿孔111d位于该承载区111c且在二凸柱111b之间,各该端子130的该连接端130a是通过该些穿孔111d并凸出于该底板111的该承载面111a,以电性连接该排线140,此外,该载体110另包含一绝缘板117,其是设置于该底板111下方,该些端子130是被夹设置于该底板111与绝缘板117之间。
请参阅图4、图5及图6所示,该盖体120以该转轴122为旋转中心并掀开于该载体110,以显露出该底板111的该承载面111a、各该凸柱111b及该些端子130的各该连接端130a,该排线140是经由该载体110的该开口114设置于该承载面111a的该承载区111c,并且各该凸柱111b是分别穿设于该排线140的该限位通孔141,在本实施例中,各该凸柱111b具有一朝向该横向侧板115的导斜面111e,该导斜面111e是背向该承载末端缘116,当该排线140是经由该开口114设置于该承载区111c,该排线140可藉由该导斜面111e滑入该承载区111c并使各该凸柱111b穿设于该排线140的该限位通孔141,以避免该排线140脱出该载体110。
请参阅图7、图8及图9所示,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盖体盖合及排线的组合主视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盖体盖合及排线的组合俯视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盖体盖合及排线沿图8的A-A方向的组合剖视图。该盖体120以该转轴122为旋转中心并盖合于该载体110,该本体部121的该触压面121a是朝向该底板111的该承载面111a,各该凸柱111b是分别穿入于该盖体120的各该让位凹槽121e,该第一凸缘112b是压触该第一卡合面121c,该第二凸缘113b是压触该第二卡合面121d,在本实施例中,各该让位凹槽121e是贯穿该触压面121a及该外表面121b,各该让位凹槽121e是显露出各该凸柱111b,并且该第一卡掣凸缘121h是位于该第一凸缘112b下方,该第二卡掣凸缘121k是位于该第二凸缘113b下方,该第一凸缘112b是触压该第二斜面121g,该第二凸缘113b是触压该第四斜面121j,由于该第一卡掣距离L1是不大于该第二卡掣距离L2,且该第一凸缘112b及该第二凸缘113b是分别触压该第二斜面121g及该第四斜面121j,因此该盖体120是被该第一凸缘112b及该第二凸缘113b限制,并使该盖体120的该触压面121a触压该排线140,以保证该排线140的该些导接垫142接触该些端子130的各该连接端130a,并且该排线140被夹设于该载体110与盖体120之间,可防止该排线140脱出该载体110或该排线140单边偏斜,而造成电性连接失败。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一载体,其具有一底板、一第一侧板、一对应该第一侧板的第二侧板以及一开口,该第一侧板及该第二侧板是位于该底板的两侧,该底板包含一承载面及二凸柱,其中该承载面具有一承载区,该承载区是位于该第一侧板及该第二侧板之间,各该凸柱是设置于该承载区且在该第一侧板及该第二侧板之间;
一盖体,是盖合于该载体,该盖体具有一本体部及二分别位于该本体部二侧的转轴,该本体部包含一触压面、一对应该触压面的外表面、二分别在该触压面及该外表面二侧的一第一卡合面及一第二卡合面及二凹设于该触压面的让位凹槽,该触压面是朝向该底板的该承载面,各该凸柱分别穿入于各该让位凹槽;以及
多个端子,是设置于该载体,各该端子具有一连接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侧板包含有一第一内侧面及一凸出于该第一内侧面的第一凸缘,该第一凸缘是压触该第一卡合面,该第二侧板包含有一第二内侧面及一凸出于该第二内侧面的第二凸缘,该第二凸缘是压触该第二卡合面,该开口是位于该第一内侧面及第二内侧面之间,该第一凸缘及该第二凸缘之间具有一第一卡掣距离L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卡合面包含一连接该触压面的第一斜面、一连接该外表面的第二斜面及该第一斜面与该第二斜面相交形成一第一卡掣凸缘,该第二卡合面包含一连接该触压面的第三斜面、一连接该外表面的第四斜面及该第三斜面与该第四斜面相交形成一第二卡掣凸缘,该第一卡掣凸缘及该第二卡掣凸缘之间具有一第二卡掣距离L2,该第一卡掣距离L1是不大于该第二卡掣距离L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卡掣凸缘是位于该第一凸缘下方,该第二卡掣凸缘是位于该第二凸缘下方,该第一凸缘是触压该第二斜面,该第二凸缘是触压该第四斜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底板另包含一承载末端缘,该承载末端缘是在该承载区,且在该第一侧板及该第二侧板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载体的该底板具有多个贯穿该底板的穿孔,该些穿孔是位于该承载区且在二凸柱之间,各该端子的该连接端是通过该些穿孔并凸出于该底板的该承载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各该让位凹槽是贯穿该触压面及该外表面,各该让位凹槽是显露出各该凸柱。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载体另包含一横向侧板,该横向侧板是结合该第一侧板及该第二侧板,该承载区是位于该横向侧板、该第一侧板及该第二侧板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横向侧板、该第一侧板及该第二侧板组成一ㄇ形环墙。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各该凸柱具有一导斜面,该导斜面是背向该承载末端缘。
CN2010201703533U 2010-04-22 2010-04-22 电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7520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1703533U CN201752044U (zh) 2010-04-22 2010-04-22 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1703533U CN201752044U (zh) 2010-04-22 2010-04-22 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752044U true CN201752044U (zh) 2011-02-23

Family

ID=436024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170353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752044U (zh) 2010-04-22 2010-04-22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75204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78383A (zh) * 2011-12-22 2013-06-26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部件
CN109378610A (zh) * 2018-11-29 2019-02-22 杨胜 一种fpc连接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78383A (zh) * 2011-12-22 2013-06-26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部件
CN103178383B (zh) * 2011-12-22 2015-04-22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部件
CN109378610A (zh) * 2018-11-29 2019-02-22 杨胜 一种fpc连接器
CN109378610B (zh) * 2018-11-29 2020-08-28 龙南骏亚柔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fpc连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60352028A1 (en) Connection terminal and spring-loaded terminal contact therefor
CN201752044U (zh) 电连接器
CN105684226A (zh) 端子金属件以及具备其的电连接器
CN202308423U (zh) 射频连接器
CN202513337U (zh) 电源接头连接装置
CN102426962B (zh) 一种插卡检测开关
CN100505434C (zh) 多连接型插头连接器以及纵叠型和横置型插座连接器
CN201421910Y (zh) 导电端子、应用该导电端子的连接器及连接器组合
CN101431191B (zh) 电连接器
CN203377147U (zh) 开关装置
CN202058884U (zh) 电连接器
CN202134690U (zh) 连接器
CN202772269U (zh) 电连接器
CN201355666Y (zh) 电连接器
CN107919548B (zh) 电连接器
CN204809137U (zh) 极性继电器
CN202585910U (zh) 卡连接器
CN201303185Y (zh) 电连接器
CN202103186U (zh) 电连接模组
CN203277720U (zh) 手机卡连接器
CN201656058U (zh) 电连接器、电连接器及排线的组合构造
CN102157812A (zh) 电连接器、电连接器及排线的组合构造
CN201994448U (zh) 电连接器及其固定端子
CN202159811U (zh) 电连接器
CN2689505Y (zh) 电子卡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223

Termination date: 20110422